今天的钟南山和高福,是因为有做“后台”的他们


1月28日晚上,

新华社客户端开设抗击疫情权威访谈栏目,

第一期嘉宾就是钟南山院士。

让前几天一直流传深广的

“白岩松采访钟南山”谣言

成为现实!


今天的钟南山和高福,是因为有做“后台”的他们


这一次,

必须要赞国社新华社对于民意的把握和贴心!

访谈时,

谈到武汉医务人员付出,

老人泪目。

也做出了自己的乐观预判,

给了处于焦虑中的人们很大信心!


钟南山值得信任,

因为钟南山有一个值得信任的父亲!

钟南山自己也经常说,

自己所取得的成就,

与父亲的教诲和影响密切相关。


今天的钟南山和高福,是因为有做“后台”的他们


01


钟南山的父亲叫钟世藩

出生于清末1901年,

从小就失去父母,

9岁时被人带到上海,

给一户人家做仆人。

寄人篱下的钟世藩,

一边给人家做工,

一边异常刻苦地学习,

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入协和医科大学。


1930年,钟世藩从协和毕业,

又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学习,

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1946年,钟世藩被国民党政府

获聘岭南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


今天的钟南山和高福,是因为有做“后台”的他们


钟世藩先生,

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

1960年代的中山医学院,

拥有当时中国医学界

赫赫有名的“八大金刚”,

占到全国医学一级教授的近1/4,

钟世藩,

就是这八位国家一级教授中的其中一位。


钟世藩,

也是我国著名的病毒学专家,

上世纪50年代,

创办了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

是我国最早的临床病毒实验室之一。

直到上世纪80年代,

在身体有病,行动不便的情况下,

仍将病毒实验搬到家中观察。

钟世藩常常教导学生说,

那些真正献身于科学的人,

对待科学研究工作

不会计较时间、条件和报酬。


需要提及的是,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

也是一位知名的医生,


钟世藩善于学习,

精于医术、

更善于以身示范,

善于育人!

小时候的钟南山,

当然会受到这样家庭的耳濡目染,

年少的钟南山体会到,

作为一位医生,

治病救人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1955年,19岁的钟南山,

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

1960年,钟南山留校北医大。

从事过放射医学教学。

就在风华正茂的钟南山,

打算干出一番事业的时候,

那场众所周知的政治风云,

让他陷入了无限的痛苦。

更为要命的是,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

因为不堪批斗羞辱,

含冤自尽。

直到36岁的时候,

钟南山才从毫不相干的锅炉工等身份,

回归医学专业,

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


许多年以后,

钟南山还对别人说,

他的医学事业是从36岁开始。

钟南山曾在日记里写道:

一般人都是赞扬我的多,

可父亲总是批评我。

因为:

父亲对自己,

“爱之切”,故“苛之深”。


1987年,

86岁的钟世藩,

这位一生正直又屡遭磨难的医生,

这位温暖又严肃的父亲,

去世!

钟南山一直记着父亲一句话:

“只要能为人类创造点东西,

那就没有白过这一生。”


2002年11月,

广东省部分地区,

悄然出现SARS,

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始发期后,

扩散到内地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还波及亚洲、美洲、欧洲等

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03年8月7日,

全球累计发病例数为8422例,

平均病死率达9.3%。

电视上每天都在播报最新的感染人数,

医护人员很多都倒在一线,

到处都在抢购板蓝根和醋,

学校全部放假……


今天的钟南山和高福,是因为有做“后台”的他们


钟南山认定,

这是一种罕见的新型病毒。

这种病毒,有极强的传染性。

要不要公开这个信息?

67岁的钟南山陷入了两难之境。

钟南山去了父亲的坟前,

那一天,

他在父亲坟前站了很久很久,

思考的结果,

后来我们知道了。


今天的钟南山和高福,是因为有做“后台”的他们


2003年4月10日,

在中外记者云集的新闻发布会上,

记者们七嘴八舌,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

"疫情是否得到了控制?"

钟南山的声音铿锵有力:

"根本没有控制!

特别是还不知道病原!"


钟南山坚持说了真话,

他不能违背自己的良知,

更不能愧对自己很敬慕的父亲!


因此,

2003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

年度人物对他的颁奖辞是:

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

他冷静、无畏,

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

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

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

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

就是最大的政治’。”


02


同样在1月28日晚上21:30分,

CCTV4中文国际频道“今日关注”栏目,

直播鲁健采访另一位院士,

他就是59岁的中国疾控中心主任:

高福!


今天的钟南山和高福,是因为有做“后台”的他们


如果说84岁的钟南山给大家鼓了劲,

让恐慌又无所适从的人们有了信心!

那高福则以其专业的把握和判断,

在为疫情的早日结束行使专业保证!

因为:

钟南山院士只是专治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生,

或许基于丰富的诊治经验

以及掌握的大量信息,

钟南山对疫情的发展拥有远超出常人的判断力,

但也只能大致预测,

而不能保证准确性!

而高福院士是病毒学家、

流行病学专家,

他对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安全

或许更为了然于心!


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的高福

其主要研究方向就是:

病原微生物跨种间传播机制与分子免疫学,

一直从事T细胞识别、

流感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机制、

禽流感等

动物源性病原跨种间传播的机制研究,

等等。


也正像钟南山有一位好父亲,

高福则有一位好母亲!


03


高福出生于山西西北部

应县的一户普通家庭,

父亲做木匠,母亲务农,

父亲叫高存喜,母亲叫杨桂莲。


85岁的老人高存喜评价自己的老伴,

她主内,我主外,

教育孩子都是她做,

根本不用我操心。

我只负责多打工挣钱,

养家糊口。

我们家能有今天,

主要就是她的功劳。


的确,

高福的母亲很伟大,

因为她为自己一家培养出了:

1位院士、9位博士、2位硕士。


今天的钟南山和高福,是因为有做“后台”的他们


大女儿高平也说,

父亲和母亲恩爱了60多年,

我们这个母亲真的是太优秀,

家中的兄弟姐妹能成气候,

都和她的教导有关。


高福的父亲只读到小学四年级,

母亲则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但高福的母亲重视教育,

不管家里怎么苦,

都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学!

那个时候都穷,

在吃穿问题上,

高福母亲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

自己吃锅底,

有时是“刷锅水”;

衣服破了,

第一时间就会补上,

衣服脏了,

一定会尽快洗干净,

但是有个原则,

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

做得还必须严谨认真。


在学习上,

母亲对考试成绩并不是很上心,

但是如果孩子们不用功,

她也会严厉批评。

她要求孩子们多读书,

不要轻易浪费时间。


高平现在还记得,

“母亲常说一句话,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勉励我们要刻苦勤奋。

到现在,

家里成员中的绝大多数人

还是早起晚睡,

认真做事。”


今天的钟南山和高福,是因为有做“后台”的他们


认真到什么程度?

在19年高福母亲去世的葬礼上,

高福发现母亲棺材上有个楔子掉出后,

凹凸不平,

自己折腾了一个下午,

弄好后才哭出声来。


除了坚韧、勤奋,

高福母亲留下的另一个精神遗产是:

善良。

“对家里人尽孝道很正常,

对外人也乐善好施就更难能可贵。”


高平回忆说,

母亲在应县城里租房子供孩子们读书时,

房东是两位老人,

由于处在非常时期,

老人们年纪也大,

经常吃不饱饭,

母亲常把有限的食物分给他们。

后来,母亲搬离了出租屋,

得知其中一位老人去世后,

就接起了照顾剩下那位老人的责任,

直至老人去世。


应该说,

正是高福母亲的这种向善教诲,

高福的路才越走越宽、

越走越顺。


04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正因为钟南山有这样的父亲,

高福有这样的母亲,

84岁的钟南山才又一次出山,

发挥自己的余热!59岁的高福

才勇挑重担、接下这份沉重的责任,

认真高效、实干笃行!


希望所有的人都勠力同心,

共克时艰,

早日战胜这一新型冠状病毒,

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早日走出困境!


今天的钟南山和高福,是因为有做“后台”的他们


张贵平:“感动,原来钟南山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 ,公号贵平老师;

“白岩松连线采访朔州籍科学牛人高福院士”,朔州在线。


END

更多精彩请关注必记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