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主要危害有哪些?

用戶68417754501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血漿脂蛋白的其中一類。人體血液中有4類脂肪,膽固醇、中性脂肪、遊離脂肪酸和磷脂類。低密度脂蛋白是由中密度脂蛋白在肝臟內轉化而來,肝臟也可以直接合成,分泌少量。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血漿中膽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種脂蛋白。大約膽固醇的含量在一半以上,65%的血漿膽固醇存在於低密度脂蛋白中,是所有血漿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動脈硬化性脂蛋白,所以,被稱之為”壞的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即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至<0.9mmol/L,稱之為低密度脂蛋白血癥。

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飲食中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攝入過多,比如動物性油脂、肥肉、動物內臟、人造黃油、奶油點心等這類食物攝入過多。

第二、身體活動量小,體內脂肪過多,肥胖,導致甘油三酯過高引起。

第三、其他因素,比如菸酒攝入過多,遺傳等因素。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偏高,主要危害有哪些?

很多人,不太在意低密度脂肪偏高,因為大家對總膽固醇高和甘油三酯高,常見的比較多,有時候會引起重視,往往都會忽視低密度脂蛋白偏高。這是個認知的問題。

前面也說了,低密度脂蛋白是壞的膽固醇,當血液中壞的膽固醇升高時,它會沉積於心腦等部位的血管凍奶壁上,久而久之,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導致血管堵塞。而且還引起冠心病、腦卒中以及危及心臟。


李愛琴營養師


“低,低點好;高,高點好”這是我們醫生常說的一句話,也許你有點不明白,其實它所說的就是血脂四項中的兩項:低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高則是高密度脂蛋白。


那麼為什麼我們說高密度脂蛋白高點好,低密度脂蛋白低點好呢?

按我們正常對檢驗報告單的理解,只要不高不低,在標準範圍內最好,可是到了血脂四項的檢查結果的時候,我們往往看到的結果卻是低密度脂蛋白低點好,高密度脂蛋白高點好!

高密度脂蛋白(HDL)其實由膽固醇(C)、磷脂、載脂蛋白和少量脂肪酸組成,但是臨床上測定時候,測定血液中HDL—C就是HDL水平!正常值單位在1.16-1.55mmol/L。但其並不是說說高了不好,而是高點好更好,因為高密度脂蛋白可以把血液中多餘的脂肪類物質運輸至肝臟中分解,從而達到降低血脂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就像是運貨車,坐力越大越有利於血脂的控制,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有很大的作用。


相反,低密度脂蛋白低點好,它也是運貨車,那可能你就想,運貨車那不是越多越好嗎?那可不是,運貨也得看你從哪裡送往哪裡,方向不對,適得其反,而低密度脂蛋白就是這樣的,把肝臟中脂肪類物質運到細胞中去,供細胞利用的,這時候如果把過多的脂肪類組織送細胞,會影響細胞正常形態,而且最主要的是運輸脂肪過程是在血液血管中進行的,太多車,容易擁堵,導致沉積使得血管變厚,容易形成斑塊,會提高動脈粥樣硬化風險,最後可能引起冠心病、腦卒中等嚴重性疾病。所以低密度脂蛋白也被稱為“壞”膽固醇!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降低血脂的藥物,都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藥物,對於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藥物比較少!


醫學小偵探


大家好!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專注體重管理和疾病營養治療二十年。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以前高脂血症的病人在諮詢的時候,都會問醫生:我的血脂高了該怎麼辦?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問醫生:低度脂蛋白升高該怎麼辦?這說明大家已經認識到低密度脂蛋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膽固醇不溶於水,所以膽固醇必須要和各種脂蛋白結合之後才能運輸。低密度脂蛋白就是各種脂蛋白當中的一種,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將膽固醇從肝臟運輸到外周組織中加以利用。低密度脂蛋白有一個缺點就是非常容易被自由基氧化,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容易沉積在細胞內,並且引起組織的炎症。動脈內膜最容易受低密度脂蛋白的影響,低密度脂蛋白越高,動脈粥樣硬化發展越快。

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最大的影響就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臨床上常見的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等)、短暫性腦缺血、腦梗塞等,都是動脈粥樣硬化發展到後期的結果,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臨床上對於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非常重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基礎是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藥物治療首選他汀類藥物。治療的目標因人而異。正常人低密度脂蛋白的安全水平是小於3.4mmol/L。對於有肥胖、糖尿病或高血壓的患者,但沒有發生心腦血管病時,低密度脂蛋白應控制在2.6mmol/L以下。對於已經有冠心病、腦梗塞,或者明確有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超過50%的病人,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標更應嚴格在1.8mmol/L以下。


福爸聊營養


越來越多的朋友提到的問題越來越專業了。

低密度脂蛋白!

我們看看下圖

低密度脂蛋白就是給血管送垃圾的,高密度脂蛋白是把血管的垃圾運送出去的。

所以此圖一目瞭然,低密度脂蛋白就是給血管造垃圾的,低密度越高,垃圾越多。

血管垃圾越多,可想而知,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血管狹窄,斑塊形成,斑塊破裂,所有的心腦血管疾病形成。



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外周血管堵塞等等。

低密度脂蛋白只是血脂的一項。

我們普通的單純的血脂標準如下: 1、高膽固醇血癥:血清總膽固醇含量增高,超過5.2毫摩爾/升,2、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超過3.12mmol/L。

這是對於普通人的血脂參考標準,其中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血脂,相對來說越高越好,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我們平常稱之為好血脂。

大家還要注意低密度脂蛋白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大家不要以為小於3.12就是正常,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目標是2.6mmol/L, 極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目標是1.8mmol/L。

極高危人群包括:

1.明確患有腦梗塞、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心肌梗死、心絞痛、外周血管閉塞、或經檢查證實冠狀動脈、頸動脈等大中動脈存在50%以上狹窄的患者。

2.高血壓合併很高的LDL-C(>4.9mmol/L)或糖尿病。

3.高血壓合併肥胖、吸菸、低HDL-C、二級以上高血壓等3個以上非糖尿病危險因素。

所以,第一、大家需要了解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第二、低密度脂蛋白的標準不一樣。


心血管王醫生


低密度脂蛋白這種東西雖然在血液中能夠檢測到,但它們在血液當中並不安分,畢竟血液以水分為主,在水分當中,油膩膩的東西是呆不住的,總想離開。假如是血管壁很薄的血管,比如毛細血管,離開是沒有問題的,低密度脂蛋白可以直接穿透進入到組織裡面去,但如果是比較大的血管,比如各個器官的分支血管,包括腦動脈、冠狀動脈,因為有比較厚的平滑肌,就無法穿透,只能卡在內皮和平滑肌中間。這個位置有很豐富的免疫細胞,一旦看到不該位於這個位置的東西就會啟動免疫反應。而且脂蛋白本身氧化也會誘發炎症反應。一部分免疫細胞將脂質吞噬,但吞噬後又無法排出,只能越積越多,最後形成粥樣斑塊。斑塊越長越大,就會造成動脈狹窄。斑塊表面的內皮也變得鬆脆不穩定,很容易破裂,一旦破裂暴露血管內皮結構,人體的凝血系統就以為那裡出血了,就要啟動凝血系統。結果就是形成血凝塊,把血管徹底堵死。

對於冠心病來說,穩定的斑塊造成動脈狹窄,人在運動或者激動時供血跟不上需求,就會產生心絞痛,如果是不穩定的斑塊破裂,導致血管徹底堵死,心肌缺血壞死,就是心肌梗死。在大腦,這兩種變化分別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腦梗死。當然其他器官也有相應的病理改變,但不如心腦血管常見和重要。


長青醫生


低密度脂蛋白的偏高最常見的後果就是加速血管硬化、老化,誘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梗、腦梗等,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低密度脂蛋白(LDL)屬於血脂的一種,它包含在膽固醇的範疇內,被稱為“壞膽固醇”,另外還有一種和低密度脂蛋白相對的“高密度脂蛋白(HDL)”,被稱為好膽固醇。膽固醇是我們體內的重要成分之一,但看到膽固醇三個字可能也有不少朋友害怕,畢竟膽固醇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意味著心腦血管疾病,意味著高血脂、高血壓、肥胖,其實膽固醇並不可怕,只是多了可能會讓血管的代謝物增加而累積下來阻塞血管,但少了的話可能人體就不復存在了,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結構的重要物質,它維護著細胞的流動性,它同時還參與酶、激素等成分的合成和多種生理代謝;膽固醇也可以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的介質,是人體也不可缺少的組分。

膽固醇大概分為“甘油三酯”和“膽固醇”,還有少量類脂類,比如磷脂等成分,如果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偏高,那麼我們都可以理解為血脂高,而血脂高就意味著血管這條大道有更大的風險“堵車”,影響其他營養的代謝,還會讓這條大道水洩不通,必然會瓦解我們血管的健康。所以我們需要保證膽固醇數量的正常,維持交通通暢,這就和咱們今天的主角 - 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有關係了。

膽固醇在血液中流動的時候通暢需要在“脂蛋白”中,就像它需要一部車來載它,當載體蛋白結合膽固醇後就形成了“脂蛋白”,車也不同通往的地方,低密度脂蛋白運載的膽固醇經過相關受體的介導,會讓運輸的膽固醇在血液中循環被利用,效果是可以為身體的各個部位提供能量和營養;而高密度脂蛋白運載的膽固醇是把血液中多餘的膽固醇運往肝臟中進行分解代謝,所以,如果在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情況下,血液中循環的膽固醇就會增加,血脂也會偏高;反之,如果高密度脂蛋白更多的話,血液中的膽固醇就能得到更好的控制,血液維持更清潔的狀態,兩者如果維持相對平衡、維持血液中的膽固醇適量,則血管就是健康的。但從旁觀察的話,其實很容易理解為低密度脂蛋白在做壞事,讓血管垃圾增加,其實它們只是各司其職,是生體的正常生理狀態。

雖然不能說低密度脂蛋白的存在是個錯誤,但如果低密度脂蛋白過多的話必然是會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增加的重要原因,血液中膽固醇劇增,很可能會沉積在血管壁,增加誘發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所以,調節好低密度脂蛋白的數量還是很重要的,日常我們應當多以清淡飲食為主,特別是避免油炸、燒烤類食物,精緻加工類的甜點和甜飲料、膨化零食等,它們會增加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讓低密度脂蛋白上升;控制低密度脂蛋白除了配合藥物和飲食來共同調理,日常的生活作息習慣也應當做好,還應當加入適當鍛鍊,有助降低血液粘稠度,加強血液代謝,對預防三高都有利。


只有營養師知道


我們可以將低密度脂蛋白看成膽固醇的“運載工具”,它可以將肝臟製造的膽固醇轉移到血液中,導致膽固醇的大量蓄積,而過量的膽固醇會慢慢沉積在血管內壁上,形成阻塞血管的斑塊,而且,該段血管由於斑塊的原因會受到炎症和脂質過氧化反應的損害,進而形成咱們所說的動脈硬化;


另外,我們得了解,這種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的形成是引起冠心病、腦卒中和外周動脈病等嚴重疾病的主要誘因,所以,嚴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是避免上述疾病發生的必要條件;

多數情況下,我們認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人體內的正常含量應該<3.12mmol/L,但是,對於一些特殊人群而言,3.12的含量依然超標;比如患有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具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吸菸、高血脂家族史的人群,以及冠狀動脈、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50%的患者等,他們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應該控制在1.8mmol/L以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阻止疾病發生和進展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