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農村辦白事非常隆重,很講究排場,你怎麼看?

銀號角樂團阿東


農村“白事”(辦喪事),講究排場,這在許多地區都普遍存在。我從小在農民生活,對這個問題,有切身體會和發言權。

前幾天,我回答過“農村老人死了,狂歌豔舞追悼,應該嗎”,跟這個問題,說的都是農村白事大操大辦問題。



農村白事大操大辦,講排場,比闊氣,鋪張浪費,是一種低俗現象,應該引起全社會關注,共同努力,移風易俗。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厚葬”的文化傳統。唐宋以前的幾千年,白事也是有嚴格的等級劃分的。階層不同,死後葬禮的規格就不同。

還有,“厚葬”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是一種禮遇,一種待遇,也是種地位象徵,厚葬意味對死者尊重推崇。

現在,還有的地方追悼會也有需要什麼級別,哪個級別人物參加,實際上就是這種等級制度的延續。

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大力提倡“重養輕葬”,移風易俗,厚葬風氣逐漸淡化了。



但是,從媒體報道上看,厚葬習俗在很多地區還很普遍,甚至死灰復燃,南方一些地方有生前造墓風俗,並且大造豪華陵墓,就是厚葬之風遺留問題。

厚葬是白事大操大辦的文化基礎。

近年來,一些地方白事辦成了“炫富”表現、面子工程。一些有錢人家為了顯示孝順,顯示地位,為了面子上風光,對老人白事大操大辦,有的請和尚道人做法事,請明星藝人,歌舞唱戲,有的準備大量紙人紙馬,別墅汽車,傭人保姆,跟人生前一樣,應有盡有,不厭其煩繁。

白事大辦除了炫富之外,還有的人把老人紅白事當成收禮斂財手段,使喪禮變了味道。這當然更不可取了。

還有一些人有“攀比風”和“隨大流”心理,一時間,你場面大,我比你場面更大,這樣才有面子,白事越辦越隆重,越辦越大,逐漸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

據我們調查,絕大多數人對越演越烈的白事大操大辦是不滿意的,也有強烈的牴觸情緒。但是,別人都這麼辦,自己不操辦,又怕落上“不孝順”“辦不起”名聲,面子上過不去,只好硬著頭皮隨大流了。

那麼,我們要怎樣改變這種低俗現象呢?



首先,從我做起,人人有責。這不是一個人,一個家庭能左右得了的事情,必須全社會共同努力,形成共識,移風易俗,大力厚葬輕葬,生前多盡孝,事後入土為安。

其次,可以以村為單位,自發組織紅白理事會等群眾組織,做到有人管事。制定村規民約,統一紅白事標準,簡化紅白事流程,提倡簡樸隆重辦事,減輕群眾負擔。

第三,讓專業人專業辦。也可以推廣一些地方成功經驗,引進第三方操辦紅白事,引入市場化運轉模式,白事新辦簡辦。


學文說話


我想這個問題沒有人比我更有經驗和感觸!

以我爺爺的葬禮為例: 我爺爺退休前,是當地中學的一位老師,辛苦幾十年,也算是門生遍地了!我爸兄弟6人都是農民,一個姑姑遠嫁他鄉!11年前,爺爺的葬禮總花費在18萬多!出殯當天80多桌,場面很是熱鬧……

我們大家族遠非富裕可言,但是在我們老家,這種風氣已經無法抑制,就現在而言,家裡走了老人,沒有10萬出頭基本上抬不出去(親戚朋友隨禮除外),酒席越來越奢侈,回禮越來越講究,花樣也越來越多。歸根到底是水漲船高,隨禮的人也壓力山大!

去年我堂弟訂婚(不是結婚),在老家辦了兩餐飯(四桌),花了11萬多(包括給女方親戚的打發禮),普通親戚隨禮1000起步……凡此種種,觸目驚心!

拋開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樣,我覺得盲目攀比真的很沒意思!哄抬了消費,也容易給人“暴發戶”的感覺!

其實不管是送老人還是迎新人,最大的意義是讓他們感覺他們所經歷的生活有快樂和意義!生前的盡孝比葬禮的風光有意義得多!而婚後的甜蜜比婚禮的隆重更讓人羨慕!

這種現象反應了當下一種極不健康的消費觀念!所以絕不提倡!(土豪除外)村裡有富甲一方者,其母60大壽,大擺流水,來者不拒,分文不收,人人500(回禮),一時轟動!但架不住人家身價上億,有錢任性呀!


老易說事


前一段時間的見聞。


小學同學的媽媽去世了,意外去世,好像是串親戚住在別人家,晚上煤氣中毒還是心臟病突發死的,具體什麼原因,我不清楚,只確認一點,意外離世。享年60歲。之前一直身體健康,生活自理。


聽說她媽媽的葬禮辦得非常風光,請了一班打鼓的,一班吹嗩吶的,一班唱戲的。三個班子吹吹打打,熱熱鬧鬧辦的喪禮,一共花了幾萬塊。


有人說,兒女孝順,捨得給媽媽花錢。有的說,兒女不懂事,媽媽意外去世,都不去弄清楚具體死因,就那麼大操大辦把這事兒給了結了。而且一點意外離世的悲傷都沒有,吹吹打打辦那麼熱鬧,兒女真不懂事。


在農村來說,雖然辦白事講排場,也要分情況。意外離世的年紀不算很大的“老人”,還是不要辦那麼熱鬧為好,因為一旦辦的太熱鬧,就看不到一點悲傷,何苦來哉?


當然,老喜喪的那種,可以除外。


別人的看法我不太清楚,但是從我內心的感覺來說,喪事還是應該辦的莊重樸素一些,畢竟是一件悲傷的事兒,拼排場、攀比、虛榮,搞得排場十足,能敵得過對親人的思念嗎?活著的時候對親人好一些,強過死後的任何攀比排場。


獨吟獨笑


我爺爺2014年去世,從選墳地到下好葬,再到過完三朝(我們這老人下葬後三天)都是族裡的兄弟叔侄幫忙的,岀殯那天,各位兄弟叔侄為我爺爺豎起了一副輓聯,這是我長這麼大,四十多年第一次見到這情形,這不是誰想有就有的特殊待遇,很感謝那些兄弟叔侄,,

在農村,不說你多有錢,先看你這家人有沒有這份德,你有錢,沒德,村裡人不會買你賬,你沒錢,但是你有這份德,再窮,族人也會幫你把面子撐起來,

我爺爺過世辦事情總共花了六萬多,岀殯前一天總共有一百多桌親戚朋友來吃飯,都是我父親的兄弟的老婆娘家人多,加上族裡人比較多,近一百七十桌,

我們這不興請戲班子,只請鎖吶,

禮錢總共收了三萬多點,自己就花了三萬多,但是每一分禮錢都是人情,都是要還的,


最遠的才是最懂我的


人接交的層次不一樣,幫過的人千千萬。自然自已的直系親屬葬禮,參加的人不同,參加的人數不同。我今天酒喝酒喝暈了,曾經參加四個官場葬禮。有三個官場葬禮,參加的人很少。一個官場直系親屬的葬禮,四湖五海的朋友都參加了。


用戶6171249044615


以前,看到農村人家白事辦得非常隆重,心裡會覺得太鋪張浪費了。


做那麼些形式的東西,去世的人也享受不到,何必呢?不過是掙面子給旁人看罷了。


但是前兩年自從經歷了家裡的三次喪事之後,我漸漸地改變了一些看法。


1.喪事是一種傳統,一種文化


每個地方的白事風俗都不太一樣。像我們家這邊,一定會請道士,還有唸經的人,這是兩批人,當然也會扎紙屋。有些區別的是,上面還有父母的人去世,一般就不會請歌舞樂隊,只會請吹嗩吶的人。而年歲較大的人去世,通常說來是喜喪,就會請歌舞樂隊。


隆重程度,則要看各個地方的風氣,一般隔一個鎮,或者隔一個村也會有些變化。當然同一個村裡,看家境情況,隆重程度也會有差別。比如,扎屋會弄得更豪華,花籃花圈更多更豪華等等。


但不管怎樣,大致的流程都是一樣的。這些流程都是一代代傳下來,都是有說法、有講究的。


當然,我們一般人都搞不清楚這些講究,在進行儀式的時候,也不可能去問人家這些是什麼意思,在做什麼。而且,一般人自己也不會弄,都是請了專門的人辦的。這種專門辦事的人,會安排死者家屬做各種工作,一整套流程都靠他們指揮。


在白事上有很多忌諱,一是怕對死者不尊重,二是怕對生者有影響,所以一般人都不會瞎弄,都是要請教這些人的。


所以,他們指定的習俗和流程,大家也都會照著做,他們說能省的東西才可以省,該有的步驟則不能少。


很久以前看過一本書,書名是《白事會》,在天津人口中,這種專門的人叫“大了(liao,三聲)”,這本書裡就寫了關於大了遇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白事。

這本書看得人又哭又笑,看完就不免讓人去思考人生。人這一輩子,有短有長,該如何過呢?


2.種種儀式,是告別,慰藉的是在世人的心


白事有很多儀式,包括守夜之類的,按不同的情況,舉辦的時間有長有短。我公公去世的時候辦的白事,在我印象中是最深刻的,儘管不是最隆重的。也是他的白事,讓我對這種繁雜的儀式有了改觀。


公公還差一歲就退休了,可在退休前偏偏查出了胰腺癌,結果從確診到去世,不過百天。而且,他在生病前,一向身體強健,不吸菸不喝酒,沒有任何不良嗜好,還經常會做做操鍛鍊身體。所以,他的這個病來得太突然了,我們全家都很難以接受。


當他去世後,我們是真的沉浸在一種很虛的悲痛中,就是有點難以置信,又說不出的一種痛苦。


在人家的指示下,我們彎腰鞠躬點香磕頭。那些儀式,我第一次覺得是多麼有必要。那些儀式,是一種告別,慰藉的是我們這些家屬的心。


我第一次覺得嗩吶聲悲愴又動聽,第一次覺得唸經聲優美又平靜,如果沒有這樣的儀式讓我們跟逝者做最後的告別,那心裡的窟窿該有多大,得用多久的歲月才能填補?如果沒有這樣的儀式撫慰我們的心靈,那失去親人的心該有多慌,得過多久才能找回平靜?


所以,真的是沒體驗過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儘管我老公對繁瑣的儀式還是覺得沒必要,但我內心卻覺得有沒有儀式真的不一樣。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覺得有道理的,可以給我點個贊,謝謝!


貝妮雙子


農村人熱衷辦喜事,這是不爭的事實。

不但辦紅喜事熱鬧,辦白喜事更熱鬧。

每每辦喪事,道士是有的,和尚是有的,歌舞是有的,樂隊是有的,扎屋是有的,燒屋是有的,酒席是有的,吃喝是有的。

本是失去親人的痛,卻是鶯歌燕舞的喜,鑼鼓冬倉,聲響震天,好不熱鬧!

對於喪事,如今提倡厚養薄葬,這是對的,親人生前無心照顧,死後卻大操大辦,於情,則是本末倒置。

但正因為提倡厚養薄葬,說明當下很多地方是薄養厚葬的。

生前冷冷清清,死後熱熱鬧鬧,人心不古,可見一斑。

這不但映照人心,同時也映照民風,攀比之下,讓很多人萬般無奈。

剛好,昨天我娘從老家又來電話,照舊嘆息一聲說:“怎麼得了咯,前村易瞎子要嫁女,後村趙家接著要收親,隔壁李娭毑剛過世,‘人情’做不贏哦!”我曉得,娘這月又沒錢了。

如今,經濟發展了,日子好了,人們卻開始熱衷於酒席的大操大辦,尤其在農村,場面之奢華,氣氛之熱鬧,花費之巨大,常常令人咋舌。每每婚喪嫁娶、紅白喜事,主家往往提前數日就開始廣發請柬,凡遠親近鄰、沾親帶故者,無一疏漏。那些操辦酒席的專業團隊早已到來,拱門、氣球、棚布,顏色鮮豔,碩大無比。樂隊則傳統的鑼鼓、流行的電聲、西洋的管絃,樣樣齊備,雖不倫不類,倒也烈烈轟轟。最讓主家省心省事的是廚師團隊,桌椅板凳、鍋盆瓢碗,一應俱全;追雞趕鴨、殺豬宰羊,一手操持。

一般辦酒席,頭天就會開始,美其名曰吃“預備餐”。雖說便餐,酒是備足了的,紅酒、白酒、啤酒皆有。菜新鮮而豐盛,除了正席上的“頭碗”,其他雞鴨魚肉一樣不少。

正席在第二天,還未近午,酒席就已開始。因為客人暴滿,不得不以“流水席”的方式開,一撥客人吃完,再換另外一撥客人吃,如此二三巡甚至四五巡。

對於客人來說,無論飯前飯後,有一件事是絕對不會忘記的,那就是去交禮金,或三五百,或一兩千,讓“帳房先生”在禮簿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和金額,大家就是為此而來的。哪怕有事不能來的,也會託人“代繳”。就這一點來說,所謂“人情”,不過是人民幣罷了。

正席吃完,樂隊重新開始,傳統的、流行的、西洋的,輪番上陣,給酒足飯飽的客人以娛樂消遣。傍晚,主人仍留大家繼續吃,一部分人走了,一部分客人仍會被主人留下用晚餐,又是佳餚美酒,直吃到月落歸西,遍地流油。

而做白喜事,就更復雜、更昂貴了。我們這邊,白喜事的時間通常是7天,當然也有3天的,也有5天的,但很少,多是7天,多的也有11天的。但不管怎麼說,哪怕只是7天,天天歌舞、道場、吃喝、燒紙、燒屋、鞭炮……每天就算開支1萬元,這幾天下來也所費不菲,至於那些有錢的主,煙是和天下,酒用茅臺,修墓如別墅,擺席上十天,那用度,又何止百萬?

現如今,無論城鄉,大操大辦愈演愈烈,不單婚喪嫁娶要擺,即便是生日、搬家、滿月甚至升學、參軍,都會大擺酒席。

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其中有很多原因,我想主要有三,一是因為從眾心理。人家凡事都擺,自己遇事不擺個酒席,好像不入大流。二是因為“禮尚往來”。三是純粹斂財。一些人巧立名目,利用鄉情、友情斂財,另一些人則貼著“人情”的標籤,行招財納賄、權力尋租之實。

由於“人情”太多,所以才有了母親那焦急的電話。不僅我母親,許多家庭都面臨這一問題,他們難隔數不要出錢吃酒,有的甚至一天幾處。

此風一盛,讓人擔憂。首先,這助長了奢糜浪費之風。其次,助長了攀比之風。東家用三十元一包的煙、三百元一瓶的酒,西家就用六十元的煙、六百元的酒。許多人還在場合的熱鬧、桌數的多少上較勁,如今,正席三五十桌是常事,七八十桌乃至百餘桌的,也不少見。三是,“人情”真累。凡喝喜酒必送錢,東家三五百,西家一兩千,一月下來,常常入不敷出,寅吃卯糧成了常態。一些地區,工薪階層月收入也就兩三千,幾次就囊中空空了,酒席多時,只得借貸赴宴。我們老家農民,月均收入一兩千算不錯了,這點錢三四回就喝完了。

至於擺酒席的人家,看似“日進斗金”,但自己的酒席還沒辦完,人家的請柬早已送來,從此奔波於“還債”之途,沒完沒了。

其實,家有喜事,開心最重要。一家人圍坐一起,菜餚幾碟、小酒一杯,濃濃的情意自然流淌其間,這其實比賓客擁擠和紙幣飛揚實在得多,輕鬆得多。


帝國的臉譜


在農村白事一直辦的大。這是老輩留下來的風俗!

死者為大!是中國的傳統。人在世時,不管有多大的矛盾,一死白了,尊重逝者。白事是見人最後一面,從此生死兩隔,再無相見之日。孝子守陵,不能離開棺槨周圍,外邊的事。白事到,喜事叫!都有鄉親們主事的操辦。請道士和尚唸經,超度亡靈。扎紙人、紙馬、別墅、轎車、童男、童女、我們哪還請唱戲的,請歌舞團,人死後放3天宇5天或者7天。全村的鄉親全家都來吃夥飯。很是熱鬧。人赤條條的來,死後事辦的大些,走的風風光光,算是體面!如果人少了,辦的簡單,鄉親們會說這家人緣不好,主家沒面子,難看。喜事你去是錦上添花,白事你去是雪中送炭。是份大人情,因此喜事你忙可以不去,禮到了就行了,白事就趕回去。





元吉31126809


要問農村家庭辦什麼事最要緊,百分之百回答是辦白事,什麼事最隆重、最講究排場,那自然是老人過世發喪。

在農村普遍存在老人去世後,以各種方式體現主人的排場之大,並且越隆重越能證明後人的實力和孝心。攀比之風一日更勝一日,也因此讓好多人擔心“死不起”,發出了“活著節衣縮食,死了鋪張浪費。生前省吃儉用,死後傾其所有。”的感慨。

一場喪事,耗時數天,耗資數萬,已經是司空見慣。殯葬服務一條龍的企業化運作應運而生,辦場喪事程序搞得非常繁瑣,利用辦喪事者的“孝心”和“虛榮心”,誘導消費巧立名目,為白事奢侈浪費和盲目攀比煽風點火,推波助瀾。

喪葬在農村生活中歷來佔位及其重要。結婚和發喪是農村最為主要最為熱鬧的兩件事,如果憑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和隆重程度而論,喜事遠不比喪事。有些地方辦喪事短則三五天、時間長的七天,遠親近鄰,興師動眾,歌舞樂隊日夜表演,敲鑼打鼓道士做法,發喪的場面之隆重著實讓人瞠目和吃驚。

辦喪事講排場、比闊氣,大操大辦的歪風陋習愈演愈烈,讓老百姓怨聲載道,叫苦不迭。但遇到自己的事,照樣得聽從長輩和顧忌風俗,拉賬借債也得撐起排場,確實令人唏噓。

也有各地政府發出喪事簡辦的倡議,但收效甚微。就其原因是農村對傳統風俗更為重視、忌諱也特別多,很多村民習慣盲從、攀比,加之一些“專業人士”迷信思想的灌輸,助長了不良喪葬之風和陋習。

可見,喪葬攀比講排場之俗根深蒂固,倡導文明簡辦喪事之風,任重而道遠。


馬踏飛燕


一些農村白事非常隆重,很講究排場,你怎麼看?

農村辦喪事也就是白事,從古到今都很隆重!同時還有很多風俗和規矩!因為俗稱死者為大,入土為安。近幾年來,農村白事大操大辦,奢糜之風愈演愈烈,還多了很多沒有聽說過的講究!活人修墓,請道士和尚做法,給故人超渡亡靈!過白事過七天,演節目唱大戲!大魚大肉好煙好酒,胡吃嗨塞!一埸白事下來,要花十來萬!真不可思意!

農村人與城裡人,在過白事攀比上更是突出!在農村誰家白事過的大熱鬧,說明主家富有錢,日子旺人緣好,孩子們孝順!但是,我知道多數人不願意!只是礙於面子顧及名聲!月拜虎(蝙蝠),跟著雀飛!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這事多半是發財的人興起的,他們這些人,平時忙於掙錢,對老人照看的少,怕別人說閒話說不孝順,怕後人背黑鍋!這樣辦對己故老人沒有實際作用,對現在人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俗話說!活著不孝死後大叫,就是胡鬧!病了沒有人,死後一大群!如果有點孝心,多回家看看.給老人來點實際才叫孝順!

這種現象我不支持,我提倡厚養薄喪,但不代表我這人不懂禮儀!不重情感沒人情味!這些年來,在政府和村紅白理事會的指導下,我利用我在家族中,輩分高的優勢,在農村白事上,與世俱進,改革和理順了一些做法!我把村裡白事的過法,向大家進行交待一下!

一,從基礎做起,俗話說紅事叫白事到!親戚們過白事你得叫!報喪我們這裡叫撒孝,我們要求撒孝人,不能喝人家酒,通知來人不拿炮(二起腳炮),不拿過街幔帳子,少拿花圈,不動食籮(盛貢品的用具),願意盡孝用人民幣表示!我們這種做法,減少了汙染和浪費!

二,故人停欞,不能超過三天,長三天短三天都算,故人在晚上十二點以前離世,家人收拾利落通天炮一放!就算一天!以前.紅白事放炮沒規矩,現在規定,紅事放鞭炮禮炮,白事放二響!炮一響就是信號,人們就知道是嘛事!

三,孝衣的披戴!兒女,兒媳侄女婿!一律大孝,五服內的後人一律六尺布,晚輩披白布綁不同顏色的布條!男人戴香帽女人綁布條!

四,伙食按排,早晚大部分是小米稀飯饅頭炒菜!中午大鍋菜,肉放的多少根據情況。出殯當天不單獨準備酒菜,大鍋菜就是下酒菜,酒任你隨便喝!晚上守靈者吃飯燉肉喝酒!

五,我們這裡故者一律到殯儀場火化,出喪用火喪場欞車!

出殯當天只請吹奏班,不演節目不唱戲!!播放哀樂!出殯不轉街,只在主家門口轉三圈,摔碗磕頭謝孝!一般人家不開追悼會,火化時去少量家人伴隨!家裡人把送給故人的物件拉到挖好的墳前!你可能要問?怎麼還挖坑埋火喪匣,我們這裡還沒建骨灰堂!只好把骨灰匣裝入小小的水泥棺材裡,埋入地下!火化好以後,骨灰盒不再進家,直接由親人埋入地下!

不轉街減少了很多時間!骨灰盒不進家避免了二次出殯!

在農村,白事的過法,開頭難!只要有人開個好頭,前有車後有轍!大輩說話比村幹部管用!大輩的帶頭是關健!這些年來,給誰家管事,能省就省!能節儉就節儉!一埸白事下來一萬元內足夠!也可能世界觀的問題!最看不慣鋪張浪費!覺得

要盡孝!人活著多點關愛,多點溫柔,比人死了瞎鬧騰強!人要少點遺憾多辦實事比什麼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