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糖尿病,直接查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嗎?

文藝青年-鴻藝


糖尿病是一組由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根據糖尿病的診療指南,目前診斷糖尿病的主要依據是空腹血糖、隨機血糖和糖耐量試驗後2小時血糖,而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平均血糖水平,在2011年WHO就建議在條件具備的國家和地區採用糖化血紅蛋白診斷糖尿病,診斷切點為≥6.5%,但由於我國各地區測定糖化血紅蛋白標準化差別較大,尚未能統一診斷標準,所以國內目前仍較多作為在確診糖尿病後作為評估降糖效果的指標。

如何診斷糖尿病?

根據目前我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可以分為以下三條:(1)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狀(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體重下降)且隨機血糖≥11.1mmol/L;(2)在上面基礎上合併空腹血糖≥7.0mmol/L;(3)無典型的糖尿病症狀,但在不同時間測定的連續2次糖耐量試驗後2小時血糖≥11.1mmol/L。

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是葡萄糖與血紅蛋白的結合產物,可以反映測定前120天的平均血糖水平,一般情況下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目標應≤7.0%,因為其水平的降低與糖尿病患者微血管併發症以及神經病變的減少密切相關。糖化血紅蛋白作為評估降糖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建議在開始降糖治療時每3個月檢測一次,達標後可每3-6個月檢測一次。

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中的作用

雖然該指標目前暫時不能用來診斷糖尿病,但其在糖尿病防治過程中仍然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除了反映近2-3個月平均血糖水平以外,還可以作為評估糖尿病胰島素強化治療策略的重要指標。對於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化血紅蛋白>9.0%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或伴有明顯高血糖症狀時,可直接啟動胰島素的短期強化治療。如果糖尿病患者經≥2種口服降糖藥物最大劑量聯合治療3個月以上糖化血紅蛋白仍>9.0%,也應該啟動胰島素強化治療。胰島素強化治療目的是更好地控制血糖,防止併發症過早出現,並保護受損的胰島細胞,使胰島細胞功能得到改善。

要查糖尿病,目前最好的方法是按照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流程進行,一旦確診為糖尿病,在啟動降糖治療後就應該結合糖化血紅蛋白來評估治療效果或啟動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時間。


藥師方健


今日導讀:查糖尿病,直接查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嗎?

大家好,我是一名檢驗科醫生,對於這個問題,查糖尿病,是不可以直接查糖化血紅蛋白的,臨床上也不是通過糖化血紅蛋白來診斷糖尿病的,但是糖化血紅蛋白的數值超過正常值,我們也要引起重視。



回答這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是用來作為糖尿病控住的監測指標,它可以有效的反映糖尿病患者2~3個月內血糖控制的情況。並且它的數值不受抽血時間、患者是否空腹、患者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影響,可以通過它的數值來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情況,如果它的數值>9%,說明患者的血糖持續存在高血糖,血糖控制不好,就容易發生糖尿病腎病、動脈粥樣硬化、白內障等併發症。

而我們正常人的糖化血紅蛋白的值為4%~6%,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水平一般因人而異,我們可以參考一下下面這張圖表:



因此,對於診斷糖尿病,並不是通過檢查糖化血紅蛋白就可以的。

那麼,臨床上是如何診斷糖尿病的呢?

臨床上診斷糖尿病是有一個標準的,也並不是一查到血糖升高,就可以診斷糖尿病。我們可以按照下面這個診斷標準來診斷糖尿病:

1、有糖尿病症狀,並且隨機血糖≥11.1mmol/L。(糖尿病症狀就是“三多一少”,具體就是多飲、多食、多尿、消瘦,隨機血糖就是指餐後的任何時間的血糖值)

2、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就是指至少8小時內沒有熱量攝入)

3、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11.1mmol/L。

符合以上標準之一的患者,在次日複查血糖仍然符合三條標準之一的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題後話

以上就是臨床上診斷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通過檢查血糖水平以及結合是否存在糖尿病的臨床症狀來診斷的,特別是對於一些沒有糖尿病臨床症狀的患者,還需要在第二日再檢查一次血糖水平,才能最終確認是否是糖尿病。而糖化血紅蛋白並不是作為診斷糖尿病的指標之一,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監測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水平。希望通過我以上的分析,讓大家能夠對糖尿病的診斷有一個認識。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記得幫我點贊、評論、轉發!那就是對我創作最大的鼓勵!

左撇子說醫


糖化血紅蛋白升高在我國還不能診斷糖尿病,但高度提示糖尿病可能。但是,糖化血紅蛋白不高並不能排除糖尿病。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糖化血紅蛋白僅僅反映的是最近2~3個月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不能反映實時血糖。血糖血液中是不斷平衡變化的,可能存在一段時間高,一段時間低。因此,將2~3個月血糖平均可能會出現糖化血紅蛋白正常的現象,僅僅依靠糖化血紅蛋白則可能出現誤診。

目前診斷糖尿病主要依靠空腹血糖、隨機血糖和服糖(75g)後2小時血糖。

如果出現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症狀且空腹血糖≥7.0mmol/L,或隨機血糖≥11.1mmol/L,或服糖(75g)後2小時血糖≥11.1mmol/L即可診斷;如果僅有上述血糖指標達到標準而沒有任何症狀,需改日再次複查血糖加以確診。

國外已將糖化血紅蛋白≥6.5%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我國檢測糖化血紅蛋白的方法差別較大,目前仍然沒有納入診斷標準。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我是浩洋醫生,專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 是不是得了糖尿病,查個糖化血紅蛋白就知道了,只要平均血糖不高就沒問題;
  • 血糖控制的好不好,只要看看糖化血紅蛋白高不高就行了,血糖隨時都在變,平均血糖達標了就可以了。

這樣的說法,您聽到過嗎?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糖化血紅蛋確實是表示一段時間以來血糖平均水平的一項指標,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與紅細胞上的血紅蛋白結合後的產物,由於這種結合是永久性的,只會隨著紅細胞的死亡而消失,而紅細胞的壽命大約是120天,因此這種物質一旦產生就會持續存在3個多月,因此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應3個月來血糖的平均水平。

但也正是由於兩者結合後的不可逆性,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血糖較高時,與較多的血紅蛋白相結合,此時檢測出的糖化血紅蛋白值便處於較高水平;但在這種結合發生後,如果血糖降低了很多,甚至發生了低血糖,因為已經有較多的糖化血紅蛋白產生,反映出的仍然是較高血糖的狀態,從而掩蓋了低血糖的發生。


而糖尿病的發生有一個逐漸進展的過程,且在血糖異常的早期,低血糖發生的機率會更多,因此我國目前沒有把糖化血紅蛋白作為糖尿病篩查與診斷的指標,只是作為糖尿病患者對血糖的監測來使用,正常值是小於6.5%。

因此,糖化血紅蛋白雖然能反映一段時間血糖的平均水平,但卻不能映這段時間以來血糖的波動變化情況,而糖尿病人或是血糖發生異常的人,由於自身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障礙,不能穩定地分泌胰島素,往往造成血糖的上下波動,如果只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就可能錯過了發現血糖波動,特別是低血糖發生的機會。


總之,對糖尿病的篩查與診斷,目前仍然需要檢測空腹血糖與餐後2小時血糖,診斷標準為:

  •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後2小時血糖4.4-7.8mmol/L

  •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及餐後2小時血糖7.8-11.1mmol/L

  •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及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糖尿病的檢查要包括測血糖、瞭解胰島功能、血糖平均控制水平、併發症情況等四大方面:

測血糖:

1、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依據,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目前的標準是空腹血糖≥7.0毫摩/升(126毫克/分升)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毫摩/升(200毫克/分升),即可診斷為糖尿病。需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能忽視餐後血糖,它對早期糖尿病的診斷意義更大;二是尿糖陽性僅能作為糖尿病的診斷線索,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2、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試驗):當患者空腹或餐後血糖比健康人稍高,但還沒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時,就需要進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來確定究竟是糖調節受損還是糖尿病。

瞭解胰島功能:

1、胰島功能測定:本試驗包括胰島素釋放試驗(IRT)和C肽釋放試驗(CPRT)。本試驗通過測定患者空腹及餐後各個時點的胰島素及C肽的分泌水平,可以瞭解患者胰島功能的衰竭程度,此外,根據胰島素分泌曲線的形態特點,還有助於對糖尿病進行臨床分型。

2、胰島β細胞自身抗體檢查:包括穀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胰島素自身抗體(IAA)、胰島細胞抗體(ICA)等。此項檢查主要用於糖尿病的分型,1型患者往往抗體呈陽性,2型則否。其中,GADA在血中出現早、持續時間長,故臨床意義最大。

反映血糖平均控制水平的檢查:

1、糖化血紅蛋白(HbA1c):它不是一個確切的血糖值,代表的是糖化血紅蛋白佔全部血紅蛋白的百分比,其正常值為4%~6%,HbA1c不受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能客觀準確地反映近2~3個月內的總體血糖水平。

2、糖化血清蛋白(GSP):由血漿中的白蛋白與血液中的葡萄糖結合而成,可以反映近2~3周內的總體血糖水平。

與代謝紊亂及併發症有關的檢查:

1、尿常規:包括尿糖、尿酮體、尿蛋白、白細胞等多項指標,這些指標可以間接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確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有無泌尿系感染等情況。此外,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測定還是發現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指標。

2、血酮體、血乳酸、血滲透壓及二氧化碳結合力:可確診有無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滲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併發症。

3、血脂: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時合併脂代謝紊亂,這些都屬於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與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直接相關,因此,應當及早檢查、及早發現、早期干預。

4、血壓:一半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同時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比單純高血壓的預後要嚴重得多,因此,對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要更加嚴格,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對已出現蛋白尿者,要求血壓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

5、體重指數(BMI):計算方法是: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2(米2)。正常標準是男性<25、女性<24。體重指數可作為每日攝入熱量多少的參考依據,還可以指導臨床選藥。例如,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首選雙胍類藥物,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首選磺酰脲類藥物。

6、肝腎功能:一方面瞭解有無肝功能異常及糖尿病腎病,同時還可以指導臨床用藥,因為在肝腎功能不全時,有些口服降糖藥是禁忌使用的。

7、眼科檢查:瞭解有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及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早期往往沒有症狀,而到了晚期又沒有良好的治療方法。所以,糖尿病患者初診時就應該做眼科檢查,絕不能等到視力明顯下降時才去檢查眼底。

8、神經科檢查:通過神經肌電圖檢查,可以早期發現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也可採取更簡單的辦法,用10克單尼龍絲檢查患者肢端皮膚的觸覺。另外,還應做自主神經方面的相關檢查,如做立臥位血壓測量,以判定有無直立性低血壓。

9、心電圖、心臟彩超:瞭解有無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

10、下肢血管超聲及造影:瞭解是否有下肢血管動脈硬化、斑塊或狹窄。

11、胸部X線片:明確是否同時合併肺部感染或肺結核。

12、骨密度檢查:瞭解患者有無骨質疏鬆。

糖尿病最佳治療就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患於未然。即在糖尿病初診時,無論有無症狀,均應進行全面體檢,充分評估病情嚴重及併發症情況,定期隨訪複查,以利於併發症的早期發現。


持續分享健康知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醫露


糖尿病的篩查,迫在眉睫,這絕對不是陳醫生危言聳聽!

給大家列舉幾組數據:現成年人糖尿病發病率達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是高達15.5%,更為嚴重的是我國大概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而在這些已經被診斷為糖尿病治療的患者中,糖尿病的控制狀況也很不理想,尤其是以兒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顯著增加,已成為超重兒童的關鍵健康問題!

所謂少年強,則國強,關注糖尿病勢在必行,而在關注糖尿病問題上,我們確實應該先解決糖尿病的診斷問題!

那麼題主提到的想查糖尿病,我們直接只查一個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嗎?

首先,糖化血紅蛋白在我們臨床上確實運用特別廣泛,尤其是在對糖尿病患者一段時間血糖情況和治療藥物的效果上,有更好的監測作用。

如下圖,它主要是通過檢測葡糖糖或其他糖與我們血液中血紅蛋白的氨基發生一種不可逆的飯菜糖化反應產物來反應我們體內的血糖濃度情況。量越大,代表我們體內的血糖濃度更高!

其次,正常情況下,我們人體的糖化血紅蛋白佔血紅蛋白的3%-6%,當然,不同的實驗室及儀器之間的參考值會有略微的差異,大家拿到檢查報告後,只需要對應自己報告單後面的參考值進行比較即可判斷(如下圖)。


但不管如何,由於我們人體的紅細胞壽命只有120天左右,因此糖化血紅蛋白只能反應我們近8-12周平均血糖水平。另外,它還不能反映我們瞬間血糖水平及波動情況,更不能反應是否發生過低血糖。這點大家要注意,想檢查低血糖,瞬時血糖,不要選擇糖化血紅蛋白!

最後,回到題目本身,關於應用糖化血紅蛋白診斷糖尿病問題。毫無疑問,血紅蛋白能非常穩定和可靠的反映我們糖尿病患者治療的預後和所選藥物的療效。

但是目前來說,只有美國糖尿病協會是確定已經講糖化血紅蛋白≥6.5%作為診斷糖尿病標準的,當然,WHO也建議一些條件成熟地區可採用這種診斷方法,因此,在我們國家只有一部分採用這種診斷方法,也有一部分地區因條件不成熟並沒有採用,這主要是由於缺乏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方法的標準化,而其中,我們國內只有一部分公司能達到NGSP,這個國際糖化血紅蛋白(HbA1c)標準化標準!

目前臨床上用的最多診斷糖尿病指標還是空腹血糖、隨機血糖以及糖耐量實驗!

注意,沒有尿糖,尿糖不能用於診斷血糖,而糖化血紅蛋白更多用於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以及有助於對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現和預防。

通過糖化血紅蛋白值判定血糖控制水平一般方法:

  1. 3.8%~5.8%,血糖控制較好;
  2. 5.8%~7%,血糖控制較理想;
  3. 7%~8%,控制一般;
  4. 8%~9%,控制不理想,要調整和加強,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有引發併發症風險!


醫學小偵探


糖化血紅蛋白是糖尿病患者的必查項目,但糖化血紅蛋白既不能作為診斷糖尿病的依據,也無法反映空腹或餐後2小時血糖的具體數值,它的價值在於體現近3月血糖的整體控制情況。因此,若以篩查或診斷糖尿病為目的,初篩需測空腹與餐後2小時血糖,診斷需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糖化血紅蛋白具有受血糖波動影響小、參考價值高的特徵與優勢。部分朋友可能會問:糖化血紅蛋白與指尖血糖有何區別?指尖血糖多測量空腹與餐後2小時血糖,為瞬時血糖,受飲食、降糖藥物、運動等因素影響大,對測量時間要求嚴格,空腹血糖要求禁食8-10小時後、使用降糖藥前測量,正常範圍為3.9-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要求進食第一口食物後2小時測量,正常範圍為4.4-7.8mmol/L,否則將增加測量誤差,影響其參考價值。糖化血紅蛋白由葡萄糖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穩定性較好,主要反應近8-12周的血糖平均水平,其高低與測量前是否進食、是否使用降糖藥關係不大,其正常範圍為4.0%-6.0%,但有血液系統疾病如貧血,將增加測量誤差。

糖化血紅蛋白的主要作用為制定、調整降糖方案。糖化血紅蛋白的高低決定了糖尿病患者的起始治療方案,若糖化血紅蛋白大於9.0%,說明當前平均血糖水平為11.8mmol/L,不僅易誘發挺拔酮症酸中毒、高滲高血糖狀態等疾病併發症,還可能增加對胰島細胞的損害,加速2行糖尿病的進展,應立即啟動胰島素降血糖,經過2周-3月的治療,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後,再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若糖化血紅蛋白升高幅度不大,無顯著高血糖與高血糖症狀時,首選生活方式干預降血糖,以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為控糖目標;控糖失敗後應啟動藥物降糖,根據能否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mmol/L,依次增加降糖藥種類,從一種逐漸增加至三種,口服藥使用三月後若糖化血紅蛋白依然不能控制在7.0%以下,應啟動胰島素降血糖。



綜上,初篩糖尿病應測空腹與餐後2小時血糖,診斷糖尿病需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糖化血紅蛋白主要反應測量前8-12周的血糖平均水平,主要用於制定、調整降糖方案。不建議篩查糖尿病時直接查糖化血紅蛋白,當空腹血糖或餐後2小時血糖異常時,開始測量糖化血紅蛋白。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血糖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產物,普通人群的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值在4%-6%,在糖尿病人群中,糖化血紅蛋白的值會>6%,有的人甚至會高達9%。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的主要成分,而紅細胞的生存的週期為80-120天,因此糖化血紅蛋白也有一定的週期性,通常反應的是近2-3月體內血糖的大致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的值比空腹血糖或餐後血糖更能準確反應近三個月血糖的水平,並且不受飲食、胰島素治療、運動以及抽血時間的影響。

2010年美國糖尿病學會正式將Hb A1c≥6.5%納入糖尿病診斷標準。

但是由於各國Hb A1c檢測技術標準的不同及全球各地區種族的差異,我國目前還沒有將Hb A1c6.5%納入診斷標準,但是目前我國的醫學研究者正在尋找適合我們人種範圍內可以診斷糖尿病的最佳糖化血紅蛋白的臨界值,應該在未來的糖尿病更新指南中會更新診斷的內容。

目前篩查是否有糖尿病的方式有空腹血糖篩查、隨機血糖篩查,但是不論是空腹血糖或者隨機血糖水平正常,仍然有部分人被漏診。因此雖然目前糖化血紅蛋白並沒有直接作為糖尿病的診斷依據,如果糖化血紅蛋白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血糖的異常,我們就需要進一步去明確是否有糖尿病。


全科鮮醫生


我國的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空腹血糖超過7.0mmol/L或者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就可以診斷糖尿病。如果有糖尿病的症狀,比如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等,兩次查隨機血糖超過11.1mmol/L也可以診斷糖尿病。糖尿病的空腹血糖要求前一天晚上進食後不要再加餐,空腹8到10小時進行檢查。

糖化血紅蛋白是葡萄糖與血紅蛋白進行糖基化的產物,代表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我國目前尚沒有把糖化血紅蛋白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雖說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賈偉平教授經多次臨床研究認定中國人的糖化血紅蛋白位點為6.5%,可以作為中國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一直未被寫入教科書中和診斷學中。所以目前診斷仍以血糖為準。

空腹、餐後、隨機或者葡萄糖耐量試驗等等均以血糖作為診斷標準。而且血糖診斷簡單方便,價格低廉,社區醫院均可進行。所以檢測血糖即可診斷。但如果確診,建議每3個月進行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來觀察血糖的人控制情況。





孫醫生講糖


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通常可以反映患者8-12周(近期三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可以作為檢查糖尿病的輔助參考,要確診糖尿病還要做血糖(空腹以及餐後兩小時血糖)、尿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胰島功能測定,自身抗體檢查等,這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建議不要偷懶,聽從醫囑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