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蹩腳的母子關係背後是不願開口的愛


《囧媽》蹩腳的母子關係背後是不願開口的愛

作為徐崢執導的“囧“系列電影第三部,大年初一在頭條播放的《囧媽》,影片的故事與“囧”系列也基本沒有關係。影片的故事很老套,主人公徐伊萬不斷地想要逃離媽媽的控制,卻又陰差陽錯陪自己的媽媽踏上了從北京開往莫斯科的長途列車,母子倆一路矛盾頻發,笑淚參雜。

同時,徐伊萬在自己家庭裡又再一次試圖成為一個控制者,他意圖不斷地改變自己的老婆,使她能夠成為自己內心理想中的妻子。最終兩個人鬧到離婚的地步。

《囧媽》蹩腳的母子關係背後是不願開口的愛

他們夫妻二人的關係就像被徐伊萬修好的那個檯燈,曾經因為愛而彼此妥協,當這種偽裝維持不下去的時候,應該喜歡和從不曾喜歡的鮮明性格就成了他們婚姻關係中無法調和的矛盾。

“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了,你難道不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藏匿在親情關係背後的裂痕一條一條展現了出來,在情感力量的前提下,摧毀彼此本該相親相愛的背後便是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愛著對方。之所以無法脫離,也是因為我們不忍忽視這種控制背後的愛。

徐伊萬最終決定登上那輛前往莫斯科的綠皮火車。原因很簡單,口袋裡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媽媽塞了幾顆大白兔奶糖。人的內心總是有一處柔軟的地方,一旦被珍視的人擊中,雖不情願但還是會做出妥協。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無法擺脫父母的超強的控制而感到痛苦的原因。就像川端康成在《父母的心》裡寫的那樣:諸位,把眼睛閉上五分鐘,然後平心靜氣和地想想父母或者母親試試看。你們的父母是如何深深地愛著你們,懷念子女的父母之心是多麼溫暖、多麼廣闊,直到現在不是依然使大家感慨萬千、激動不己的麼?

這種愛,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成為枷鎖,使得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乃至長大成人後,都無法擺脫,甚至,我們在這種被控制的環境中逐漸成為了我們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囧媽》蹩腳的母子關係背後是不願開口的愛

徐伊萬跟媽媽在火車上度過的這六天六夜,矛盾重重。從小番茄到茶葉蛋360°無死角的投餵、用大米塞手機的迷信、只剩下最後一塊卻死活不讓吃的紅燒肉,和對著微信公眾號裡“養生雞湯文”按時按點催促進食喝水的囉嗦。

影片中的盧小花,是萬千媽媽角色的一個縮影。有一種餓是她覺得你餓,有一種渴是她覺得你渴,有一種冷是她覺得你冷。她自動屏蔽掉了兒子的反抗,惱怒和申訴。在盧小花心裡住著一個她想象出來的兒子,而徐伊萬理所應當地就是那樣的人。

母子二人矛盾終於爆發,徐伊萬忍無可忍出口成傷。酗酒成性的父親早亡,如山般強勢的母親用一種近乎暴利的手段迫使自己和孩子強大。缺失父愛的家庭,母親往往極為害怕孩子因為這種缺失而變得軟弱無能。所以要成倍的付出母愛,試圖用成倍的母愛去抵消父愛的缺失,愛的用力,愛的暴力。

力量還很微弱的孩子在控制慾極強的媽媽面前會很乖巧。這種乖巧更多的是一種委曲求全,當孩子慢慢長大,有能力與母親抗衡時,積壓多年的反抗情緒也隨之而來。

電影《黑天鵝》中的媽媽,總是一絲不苟的,高雅的上束的髮型,深色衣服,高大而端莊。曾經是一位芭蕾舞者的她為了Nina放棄事業,把自己所有的願望都傾注在女兒身上,控制在自己手裡。她逼女兒吃蛋糕、不希望她與其他人接觸,Lily來時多番阻撓、隨意出入女兒房間、不允許其違抗她的指令,Nina壓抑、束縛、維諾的性格特徵源於媽媽的控制慾,這是Nina成為黑天鵝的最大障礙。

Nina在面對媽媽以看她後背的傷痕為由而命令她脫掉衣服的那一刻,Nina第一次堅定地拒絕:“不要!”那是Nina內心自我的覺醒。直到最後,媽媽意識到了Nina精神狀態極度反常。媽媽將這種反常怪罪於角色帶來的巨大壓力,所以自作主張通知劇場,稱Nina因病無法演出,她把Nina鎖在家裡。

而Nina為了能夠去表演,搶奪房間的鑰匙,不惜弄傷媽媽的手,強行奪門而出。

媽媽問:“我的乖女兒怎麼了?”

Nina回答:“她不見了!”

當孩子逐漸脫離父母的掌控,家庭的矛盾就像洩了閘的洪水,頃刻之間講之前刻意偽造的和諧衝擊地面目全非。

徐崢在電影中提出問題之時,試圖用一種途徑去解決或者和解,在我看來,這就出現了前半部和後半部的斷裂。盧小花中途下車,坐在白雪皚皚的森林裡,緩緩敘述她與愛人的曾經。經年積壓出的矛盾,在徐伊萬聽到這樣一種含糊不清的講述之後,煙消雲散。這似乎很難立得住。

《囧媽》蹩腳的母子關係背後是不願開口的愛

如果說影片最讓人動容的,是旅途結束,世人眼前的燈光和喧囂落下帷幕之後,褪去光華,盧小花卸下假髮,稀疏的頭髮中根根白髮,瞬間蒼老的面容才是年邁的父母最真實的模樣。他們盡力在兒女面前強裝出來的健康和活躍,他們違心表現出的一切都好才是最讓兒女淚目和戳心的愛。

影片最後,盧小花放手選擇自己熱愛的生活,徐伊萬放棄了對妻子抱有的執念,他們都試著彼此成全。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在爭吵,可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只不過之從愛是希望對方活成我們想要的樣子,就像我對你一樣。這六天的旅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可惜我明白得太晚了。”

《囧媽》蹩腳的母子關係背後是不願開口的愛

雖然有強行往闔家歡樂的路上走,可是,我們還是期待在家庭中父母與我們的關係可以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當年麥家無法原諒兒時父親對他的暴力,少年出走,半生不願和解,當真的停下腳步回身想拉起父親的手時,已是生死相隔,只剩來不及的悔恨。畢竟: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亡,人生只剩歸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