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恆髮妻代王后生了四個兒子,為什麼在劉恆登基前後全都死去?

澹奕


很簡單,從史書中流露出的蛛絲馬跡,我們有理由相信劉恆王后所生的三個或四個兒子絕非是自然死亡的,而是非正常死亡。



《史記.孝景本紀》載:“孝文在代時,前後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後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史記.外戚世家》載:“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代王王后與王后所生之子在歷史中只是一筆帶過,甚至連司馬遷都不清楚代王王后到底生了幾個孩子。那為什麼這四子在史書中的記載會如此少呢?按理說作為漢文帝之子,他們再不濟也應該是有名有姓,而不該是什麼記載都沒有啊。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唯一的解釋就是有人刻意的抹去了他們所有的信息。



那誰會去刻意的抹去他們的信息呢?我想就只有兩個人可能會這麼做,也是最有資格這麼做的,那就是漢文帝劉啟或是景帝之母竇太后。

首先我們要知道代後所生四子(姑且當做四子是正確的)的消失對誰最有利,當然就是劉啟母子,司馬遷就說“及竇太后得幸,前後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劉啟能繼位就是因為他上面的幾個哥哥的突然“病逝”,如若不然,劉啟是絕沒有資格繼位的,畢竟他幾個哥哥才是真正的嫡子,漢初還是十分講究嫡長子繼承製的。



所以我們有理由去想像下,竇太后真的有可能因為想要把自己的兒子扶上帝位,所以就對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下毒手,而後在她掌權後,為了掩蓋她毒殺代王四子的這個真相,她隨即就將關於代王后所生的兒子的信息全部抹去,以此來保留自己的名聲和自己兒子的名聲。



當然以上的猜測可能性非常小,畢竟竇太后要毒死的可是漢文帝劉啟的嫡子,毒死一個也許還能瞞的過去,但是接連毒死三四個,這恐怕是瞞不過去的,傻子都知道毒死他們誰最受益,所以竇太后不可能這麼傻的把自己往火坑裡推,殺死文帝三四個嫡子的罪名,可不是她這位才剛剛受寵的竇氏能承擔的起的。



現在唯一一個最有可能的事實就是代王后所生之子全是被漢文帝自己下令或授意別人殺死的。

到這裡很多就不明白了,虎毒還不食子啊,為什麼文帝會那麼殘忍的對待自己的親生骨肉?他真得忍心嗎?是的,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這似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是對於皇家,對於皇帝來說,這未必是不會發生的事情,畢竟“最是無情帝王家”。



眾所周知,劉邦去世後,漢朝的大權就都被呂后所掌控,而為了徹底的牢牢控制住漢廷,呂后就將呂氏一族安插在了中央與地方的各個角落,藉此來控制大漢朝政大權。同時為了監視對她和惠帝有威脅的劉邦子嗣,她也將呂氏一族的女子嫁於他們做王后。



如趙王劉恢就被迫娶了呂產之女為王后,另一任趙王劉友也被迫娶了呂氏的侄女為王后。所以以史可知,當時的代王肯定也不能倖免的要被迫娶呂氏之女,而頗於形勢,劉恆肯定也只能被動的接受,之後劉恆為了保命,肯定也得裝模作樣的與呂姓王后歡好。



但是後來,呂氏被滅,呂后一族失去了對朝政的掌控,而此時那些誅滅呂氏的西漢功勳集團就挑了劉恆做皇帝,不過在這之前他必須讓自己的那些有呂氏血脈的子嗣消失,不然他就登不了皇位。畢竟那些功勳集團也害怕劉恆死了之後會讓有呂氏血脈的子嗣坐上地位,如果真發生那種事情,他們擔心這個有呂氏血脈的劉恆之子會對自己的家族不利,所以為了以防萬一,代王呂氏王后所生之子就必須消失。



而我們有理由相信,劉恆為了坐上帝位,真的有可能對那四個兒子下手,因為只有這樣那些功勳集團才會答應讓他繼位。所以基於以上猜測,代王王后所生之子絕非是自然死亡,而乃非正常死亡。


澳古說歷史


這個事情,在史書上面確實有記載,漢書是這樣記載的,代王劉恆的王后生了四個兒子,劉恆還沒有稱帝的時候,王后就死掉了,等到代王成為皇帝之後,王后的四個兒子都病死了。

劉恆稱帝幾個月之後,群臣就請劉恆立太子,而這個時候竇漪房的兒子劉啟年紀是最大的,所以就被立為太子了。

那我們再來看看史記的記載,漢景帝劉啟是漢文帝劉恆中間的兒子,他的母親是竇太后,漢文帝在代國的時候,有三個兒子,竇漪房被寵幸後,劉恆的這三個兒子都死了,所以劉啟就能被立為太子。

漢書和史記的記載略有差距,一個說是四個,一個說是三個,不過,這個都不影響,而這幾個孩子確實死得比較離奇,在那麼短的時間先後死去,按漢書說,在劉恆稱帝的這幾個月裡,全都死去了。

有些人認為劉恆的這幾個兒子都不是正常死亡的,而是死於非命,一般有兩種觀點。

第一,死於竇漪房之手,畢竟王后已去世,而竇漪房正被寵幸,她為了劉啟能夠成為太子,就將這幾個孩子都害死了。不過這一條,就比較牽強,因為這是四個孩子呀,不可能竇漪房做了之後,漢文帝能夠無動於衷的,畢竟也是他的兒子。

第二,王后是呂氏,而周勃、陳平在平諸呂之亂的時候,就將與呂后有關的全部殺掉了,包括樊噲的兒子,因為是呂后的妹妹呂須所生,朱虛侯劉章的妻子,因為也是呂氏,漢惠帝的幾個兒子,而且劉邦的幾個兒子的夫人大多數是呂氏,比如劉恢與劉友。

漢惠帝的皇后是魯元公主的女兒,雖然劉恆的王后沒有明確記載是呂氏,但是很有可能是呂氏,一為聯姻,二為監視,劉恆的王后與幾個兒子也都是因為是呂氏之後。

這一點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同樣有問題,第一,這些即使是呂氏之後,但畢竟現在是皇帝的兒子,周勃、陳平他們敢殺嗎?第二,漢文帝入長安城之後,就讓宋昌擔任衛將軍,掌管南北二軍,讓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宮中禁衛。

也不是說漢文帝有兵權,根本就不怕周勃、陳平他們幾個人了,所以漢文帝不可能自己,或者任由他們殺皇子的,畢竟他現在已經是皇帝了,所以個人覺得,他們幾個就是病死的。


歷史簡單說


西漢皇室有一個未解之謎,即漢文帝劉恆與代王后所生的四個嫡子究竟是怎麼死的。史書中關於代王后及其四子的記載只是一筆帶過,《史記》和《漢書》的記載是同樣的,這裡引《史記·外戚世家》中的記載: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三十來個字,就將漢文帝的原配及其四個嫡子交代完了,怎麼說都讓人覺得奇怪,不管是代王后還是這四個嫡子,居然都沒有留下姓名,更讓人吃驚的是,這四個嫡子竟在劉恆登基之後三個月內相繼因病離世,因此竇氏的長子劉啟就做了皇太子。

一個兒子病逝還說的過去,偏偏四個兒子全在極短的時間內都死了,而史書對此又語焉不詳,這就讓後世之人摸不著頭腦了,那麼這四個兒子究竟是怎麼死的呢?真的是病死的嗎?關於這個問題也只能是猜測一二,歷來都有很多不同的聲音,而這些聲音大多甚至還不能自圓其說。

第一種猜測就是被重臣所殺,這個是受到了諸呂之亂的影響。劉邦去世後,呂后把持朝政,為了加強控制,擴大呂氏權力。劉邦的子孫娶得大多都是呂氏之女,就連劉盈娶得都是呂后的外孫女張嫣,而當時的代王劉恆的代王后應該也是呂氏之女,這個基本是不用懷疑。

首先呂后確實將呂氏之女都配給了劉邦的子孫,再者劉恆繼位後,已經去世的代王后卻一直沒有得到追封,這一點似乎也能證明代王后姓呂,而且很可能,代王后正是死在諸呂之亂中。

唯有此,才能解釋劉恆為何不追封代王后,要知道劉恆和代王后應該是比較恩愛的,雖然史書中劉恆專寵竇氏,但是代王后受到的寵愛也不會少,畢竟劉恆才23歲就和代王后生了四個兒子,這樣的生子頻率,要說不恩愛是不可能的。

那麼,代王后生的四個兒子就很可能是被周勃、陳平等人要求殺死。畢竟就連漢惠帝劉盈的兒子們也都被他們殺死了。不過當初大臣們要殺死劉盈的幾個兒子,所用的理由是,懷疑他們都是呂后從呂氏家族找的替代品,被當做劉盈的兒子來養的。這裡不討論這個理由到底成不成立,反正他們是被殺了。那麼李恆的嫡子們會不會是同樣的待遇?

實際上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們雖然身上也有呂氏之血液,但到底是劉氏皇族的人,這些大臣們既然要擁立劉恆為帝,難道真敢對劉恆的四個兒子下手嗎?即便他們想,李恆就真的是個傀儡皇帝,任由他們擺佈嗎?顯然並不是,劉恆當初進京的時候並沒有多麼的高興,也沒有表現出對皇位多大的興趣,而且在進京之前,他還做了占卜,結果不錯才帶著心腹上京。

從劉恆的一系列表現來說,絕不是任由別人拿捏的主,事實也的確如此,他一繼位,就讓心腹宋昌和張武做了衛將軍和郎中令,至少保證了劉恆在皇宮中的安全,然後一步步開始鞏固自己的政權。這樣的一位皇帝,那些重臣絕不可能會逼殺他的四個嫡子,退一步說,如果真是他們殺了,史書不可能不說出實情。

第二種猜測就是竇氏將他們殺害。按照事後誰得到的利益最大來分析的話,似乎竇氏是最可能的兇手,但是竇氏真的敢在極短的時間內除掉劉恆的四個兒子嗎?劉恆剛剛繼位,政權還沒有穩定,竇氏就開始謀劃皇后之位和兒子的太子之位?這野心也太大了。

不能說竇氏沒有野心,就算是有野心,也不可能在劉恆突然被立為皇帝后,迅速佈局殺死那四個孩子,然後讓自己成為最大的贏家,這樣也太明顯了。畢竟是四個孩子,這樣的事,一旦漢文帝查起來,竇氏和她的孩子的未來就毀了,竇氏沒有理由非得那樣做。

反正代王后已經死了,按照竇氏的受寵程度,皇后基本就是她的,她但凡有點腦子就不會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即便代王后的四個兒子中有人做了太子,來日方長,未來的事情誰又說得準呢?慢慢動手豈不更好?

第三種猜測就是四子真的是病逝了。那麼有沒有一種病會讓四個人在極短的時間內都死亡呢?如果真有這種情況發生,那麼多半是瘟疫或者其他傳染病,四人都是代王后所生,平時感情應該不錯,經常處在一起,都被傳染了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倘若這種真實如此,這應該是一件大事,畢竟是四個皇子都死了,絕不至於在史書上沒有記載。而且四人也不應該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來,這就有點奇怪了。劉恆23歲就和代王后有了四個兒子,我們按照正常生育規律來推測,老大至少在六七歲以上,如果代王后的長子是劉恆的第一個孩子的話,他的年齡甚至很可能已經在十歲左右,畢竟劉恆和竇氏的長女劉嫖生於公元前189年。

在皇室裡,如此年紀的孩子如果留不下名字來,豈不是很奇怪的一件事?而且還是四個孩子都沒有留下名字來,這怎麼說也不像是病死會有的情況。如果真是病死,記錄下名字來時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偏偏沒有,很可能四個孩子的死是一個避諱,至於避諱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種猜測就是漢文帝主動下令處死的四個孩子。或許是為了穩固政治,畢竟漢文帝也算是初來咋到,再怎麼還是需要仰仗那些擁立他的重臣,至少在一段時間之內,他是不能動這些人的。那麼,為了加強皇權,漢文帝或許會主動犧牲自己的這些與呂氏之女所生的孩子。

這就能解釋為何史書對這四個孩子只是一筆帶過。但同樣還是有很多地方解釋不通,漢文帝真的狠得下心一下子處死自己的四個兒子嗎?按照正常的邏輯來說,虎毒不食子,更可況還是四個兒子。

而且無論是從漢文帝在位時的表現來看,還是從後世人對於他的評價來看,他都是漢初真正的仁德之君。這樣的一位皇帝,怎麼可能一下子殺死自己的四個兒子呢?

以上分析了這麼多,還是不知道四個孩子究竟是怎麼死的,但是有一點應該是能肯定的,即四子的死絕不是病死,而且死亡原因應該是極為複雜的,甚至是當時的人都諱莫如深的,以至於太史公都沒有在史記中提及,而只是一筆帶過。


尚宮女史


電視劇《美人心計》的熱播,讓觀眾們都認識了美麗聰慧的竇漪房,她從一個普通農家女逆襲為西漢皇后,真的是非常厲害了。

竇漪房的丈夫就是漢文帝劉恆,他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不受重視,一開始封的是代王,竇漪房是呂后賜給他的侍姬。

當時他是有王后的,但這位王后比較悲催,雖然生了四個兒子,卻母子都早亡,在史書上的記錄很少,連姓氏都沒留下。

(影視劇中的代王和王后)

《史記·外戚世家第十九》中這麼記載:(竇姬)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後生兩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意思是說,當竇漪房到代國後,很快得到了代王劉恆的獨寵,先生了個女兒名叫劉嫖,也就是陳阿嬌的母親,後又生了兩個兒子;代王后則生了四個兒子,沒等到劉恆當皇帝她就早逝了;劉恆當皇帝之後,她所生的四個兒子又都病死了。

(影視劇中的代王后)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呢?

按迷信點的說法,這叫運道不好,沒那命。但咱們是要講科學的,得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

有人就陰謀論了,因為最後得利的是竇漪房(她的長子劉啟在剩下的兄弟間年歲最大,被立為太子,她也被立為皇后),所以就懷疑代王后的四個兒子都是被她害死的。

但是我覺得不太可能,害死一個兩個還說得過去,四個都害死?這太誇張了。

劉恆又不是死人!他再愛竇漪房,也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她毒害自己的兒子,畢竟保護自己的孩子是父親的本能。何況,他對竇漪房的愛也沒那麼真,還得分一大半給鄧通。

(影視劇中的劉恆和竇漪房)

我認為最有可能的是四個男孩年紀不大,代王后死後,照顧他們的人不用心,生了病一個傳染一個,就全都夭折了。古代的孩童夭折率本來就比較高。

也因為這其中沒有竇漪房什麼事,所以後來劉恆才讓她當上皇后。

總之,代王后母子,只是劉恆生命中的過客。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漢文帝是劉邦的第四子,母親薄姬原為魏豹的寵姬。劉邦還定三秦後,派韓信北上滅魏,魏國被滅後,魏王豹的女人都歸劉邦所有,其中就有被魏豹尊為天子之母的薄姬。後來劉邦將在織布坊做工的薄姬臨幸一夜,之後薄姬懷孕,並生下劉恆。

公元前197年,趙國相國陳豨起兵造反,並自立為代王,劉邦親自率軍平叛。陳豨被滅後,劉邦就將7歲的劉恆立為代王,劉邦去世後,後宮沒有被臨幸過的宮女竇漪房被呂后陰差陽錯送到代國為代王妃。公元前189年,竇漪房為劉恆生長公主劉嫖,此時劉恆應該是剛滿15歲,但此時的劉恆已經有了王妃,並且生有子嗣。竇漪房進宮後,劉恆就冷落了原配王后,而獨寵竇氏,所以儘管沒有記載王后為劉恆先後生下四子,但從年齡上推算她們的年齡並不大,因為劉恆被擁立為帝的時候只有24歲,而王后早已去世多年。



那麼,為什麼在劉恆登基後,王后為他生的四個兒子全部死去呢?根據推斷有如下原因:

一、病故

劉恆的原配王后的身份撲朔迷離,但是在劉恆繼位的前幾年就因麻風病病故。而古代人早夭的現象很普遍,即便劉恆繼位後,四子尚且年幼,再加上母親本身就先天有病,孩子遺傳基因不良,所以病故的可能性很大。

二、被群臣誅殺

有人懷疑劉恆的王后是呂后家人,所以群臣為了斬草除根,逼迫文帝將孩子除死,做了一場政治交易。其實這種說法經不起推敲,因為即便劉恆的王后為呂后近親,但生下的孩子是劉家的,並不姓呂,自然長大後也不會威脅到某個人。更何況孩子的母親又不是被群臣誅殺,更不會有仇恨的後顧之憂,所以任何人也沒有理由將四個無辜的孩子殺害。

三、竇漪房所為

這個可能性最大,因為雖然竇漪房受寵,但是文帝即位後並沒有馬上立其為皇后。如此一來,將來的太子之位就存在很大的變數,因為既然都是庶出,大家自然就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這樣的話竇漪房的長子劉啟並不佔優勢,因為皇長子應該是王后所生的兒子。自古皇家的爭鬥最為血腥和殘酷,而此時原配王后所生的四個孩子就成了竇漪房最大的威脅。因此,竇漪房的動機最大,加上小孩子又沒娘照料,如果竇漪房除掉他們不費吹灰之力。果然,四個孩子死了不久,群臣一致奏請文帝選定太子,竇漪房之子劉啟毫無懸念地被立為太子,而她本人也榮登皇后之位。


總結:從歷史上看,竇漪房是個頗有心計的女人,一生經歷了高祖劉邦到武帝共七朝,並且很有威嚴,說一不二。景帝對其畢恭畢敬,就連英明神武的漢武帝也要看老太太的三分臉色。關鍵一點,司馬遷還是武帝朝的太史令,所以這些不光彩的事情,就極盡模糊之詞。所以,竇漪房很可能就是殺害四個孩子的幕後黑手。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漢文帝劉恆在未入主長安前,是代國的一地之王。雖高居為王,又是開國之君劉邦的親子,卻由於母親薄姬為人謙遜不與人爭並不受寵,被分封到了當時兵事長髮的代地,這是冒頓單于統領的匈奴入侵新生王朝漢朝的主要區域,並不是什麼人人打破頭都想搶在人先的福地富地。

公元前195年(漢十二年),漢高祖劉邦因傷病重進而病逝。年輕且仁弱的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漢惠帝在位七年,唯一讓人稱道的是他認識到自己的才能不足,遂支持曹參的做法,使得“蕭規曹隨”這個修養民生的大策略,在漢朝初期得以繼續實行。

之後漢惠帝病逝,呂后立少帝而稱制。為了維繫自身的統治和權利,呂后將呂氏女兒悉數嫁與各藩王,代王劉恆也在其中。

其後,呂后又將這一謀略擴展開來。當時僅是呂后身邊一介普通宮女的竇漪房,便在陰差陽錯之下來到了代地,成為代王劉恆的一位姬妾,不久生下日後大名鼎鼎的長公主劉嫖,隨後斷斷續續又為劉恆生下兩子,分別為漢景帝劉啟,梁王劉武。

而早在竇漪房到來之前,代王劉恆早已有了王后,更是與之生下四子。

公元前180年,呂后病逝。當年,群臣藩王群起誅除諸呂。呂后所立的後少帝死於其中,一時間國無君主主政,經過再三商議比較,低調賢良的薄姬與現存最為年長的劉恆成為最佳人選,於是劉恆入主長安,史稱漢文帝。

也就是在這前後,劉恆的王后以及所生四子,相繼離世。竇漪房所生的子女卻安然無恙,這就引發了種種對王后五人死因的猜測。猜測又因史書的諱莫如深,寥寥數筆一帶而過,更是加重了五人死因的神秘。

那麼,究竟五人如何死去的呢?

功臣逼迫

這或許是得到一致認同的觀點,是王后以及五子的死亡直接原因是功臣的逼迫,這是因為王后被認定為呂氏女兒。誅除諸呂事件有幾個主要的人物,周勃進入北軍,聚攏軍心。陳平以一貫的謀士身份,負責整件事情的謀劃。

另有劉邦外婦子劉肥之子現任劉襄以及宿衛長安的東牟侯劉章,劉襄由齊國興兵西進攻洛陽,使得呂氏子弟派遣灌嬰聚兵抵抗,齊軍與漢軍在齊國邊界相持。劉章既負責聯絡兄長劉襄,又負責領兵攻殺呂氏實權子弟。

最終,為了防止與呂氏有瓜葛的人員日後的反撲,悉數將呂氏子弟以及親屬斬殺。最為直接的證據,莫過於呂后的妹妹呂嬃以及呂嬃與樊噲所生的樊伉也在被殺的行列(大臣誅諸呂、呂須婘屬,因誅伉)。

之後,即在周勃等人商量立代王劉恆為嗣的時候,派人相請劉恆入主長安。因之前有呂后徵調趙王劉友、梁王劉恢轉而遭受呂后毒手,緊接著徵調劉恆為趙王被劉恆婉拒得以保住性命的事實。所以,劉恆對周勃等人的邀請舉棋不定,與屬下宋昌等人商議也沒有下定決心,最終在與薄太后商議,才最終明確下來,但也僅僅是準備接受邀請,派出薄太后之弟薄昭打前站。一是瞭解當時長安的真實狀況,二是瞭解周勃等人的真實打算。

在《史記·外戚世家》中的竇太后小傳裡,記載了這樣一段話。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

王后以及四子死於劉恆成為天子之前的數月,那時22歲的劉恆(公元前202年----前157年,前180即位)即位不久,雖然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可是,左丞相為陳平,右丞相為周勃,太尉為灌嬰,大權依然掌控在功臣一系手中,以至於身為大漢天子的劉恆在周勃上下朝時,都需要起身迎送。不僅僅如此,周勃等人為了根除後患,對劉恆的皇后竇漪房的親屬嚴加管束,令有德行和操守的長者與竇漪房的兩位兄弟竇長君竇少君為伴,只是厚賜田宅金錢,並不讓其入朝為官(漢文帝曾在周勃第二次罷免丞相之後,灌嬰繼任。灌嬰病死丞相位上,張蒼接掌。張蒼罷免後,劉恆有意任竇長君為相,最終功臣之中的小將申屠嘉成為丞相),從中可以輕易看出功臣一系對朝政的掌控力。

如果劉恆在功臣一系都存活的時期,執意保住呂氏王后所生的四子,便會引發功臣一系對劉恆的用心的探究和猜測,進而引起禍亂,危及劉恆的皇位。為了獲取功臣一系的信任,劉恆不得不忍痛割愛。劉恆能夠容忍王后四子“突然同時離世”的另一個小原因,是因為劉恆早在代地的時候,竇漪房即日後的竇太后早已生下劉啟和劉武。

薄太后和竇太后的態度

作為王后及其五子死亡的最大受益人竇漪房。在劉恆繼位數月後,因長子劉啟被立為太子成為了皇后。緊接著薄太后為了鞏固薄氏一族的地位,在劉啟被立為太子的同時,冊立本族女兒薄氏為太子妃。竇漪房的位置在薄太后以及朝臣,劉恆三方交互作用下成為了除薄太后之外,大漢帝國最有權勢的女人。

按道理講,竇漪房在王后及五子死亡整個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應該是最大的。可是,在劉恆即位的前夕,竇漪房不過是劉恆身邊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受寵的姬妾。之前,也就是在去代地之前,竇漪房只不過是一個呂后身邊的宮女,得知自己即將被賞賜給藩王,苦求兼賄賂負責執行的宦官將自己分配到趙地,可以就近照顧竇氏子弟,可是這個小小的請求並未獲得滿足,反而被遣至代王劉恆身邊。可見,竇漪房在長安之中的人脈,並不是那麼強勁。

竇漪房如果真正受寵或者手段強勁,在代王劉恆即位之前,劉恆舉棋不定之時,應該積極參與此事。可是事實上,劉恆舉棋不定時,僅與母親薄太后商議便下定決心,竇漪房完全不在劉恆的商議對象之列,竇漪房的兩兄弟的前途一再被擠壓,也可以看出竇漪房在其中只是隨遇而安而已,朝政在當時根本不受竇漪房所左右。

而能左右朝政的薄太后,一向有賢良且低調的好名聲。她的低調和賢良與她的遠見相配合。

在呂后與戚夫人爭奪太子時,薄姬因不受寵愛,而被呂后和戚夫人兩方同時視為路人,而非競爭者。呂后將趙王劉如意和戚夫人相繼除掉,眾多劉邦生前寵幸的夫人姬妾悉數幽禁,包括淮南王劉長的母親趙姬,只有薄姬與劉恆逃出生天,遠在代地享盡人生富貴。

而在之前,也就是薄姬還未受到劉邦寵幸之前,薄姬與趙子兒、管夫人關係親近,三人約定“先貴無相忘。”趙子兒和管夫人相繼受寵於劉邦,三人的約定成為嘲笑薄姬的“玩笑話”。這個玩笑話,反而造就薄姬與劉邦之間的交往,一夜成孕,有了劉恆。不管這個玩笑話在當時如何被人瞧不起,薄姬依然成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之後,在自己兒子劉恆被迎入長安時,薄姬並未和劉恆一同前往長安,而是留在了代地。這件事如果和戚姬母子也被迎回長安的事件相比的話,中間多了一條程序,那就是薄昭奉命返回代地,迎接薄姬。

這個期間正好也符合王后母子五人死亡的大致時間。

薄昭的返回以及薄姬的晚一步進入長安,無不在表示薄昭不僅僅是迎接薄姬那麼簡單。既有吸取戚夫人母子死於非命下場的教訓從而分批進入長安,又有完成與功臣一系之間的共識的時機。

也就是說,薄昭的返回名義上是為了迎接薄姬,實際上帶著功臣一系的期望,以及劉恆的無奈而回到代地。

最終,呂氏王后所生的四子暴病而亡。


唐代丹藥


歷史上沒有記載,只知道是病死的,不僅僅是代王劉恆的四個兒子,包括代王妃也病死了,得了什麼病?不知道。我們只能在這裡推測一下。

這個代王妃,在歷史上連名字也沒有留下來,哪裡人?姓什麼?誰的女兒?統統不知道。只知道他是代王劉恆最早的妃子,是在竇漪房之前劉恆的妃子,在劉恆即皇帝位之前就病死了。而代王妃生的四個兒子,卻是在 劉恆即位為漢文帝后,在兩個月內一一病死的。



來推測一下這個代王妃的來歷。

劉邦是在公元前195年去世的,當時劉恆只有8歲,劉邦去世以後,基本上是呂后掌權,呂后掌權時,為了呂氏家族的榮華富貴,幹了很多事,其中有一件事,就是將呂氏家族的大量女子許配給劉邦後人。

除了劉邦的長子劉肥結婚較早外,劉邦的其它兒子基本上娶了呂氏家族的女子,呂后將自已的外孫女嫁給自已的兒子漢惠帝劉盈,劉邦的第3個兒子劉如意被呂后殺害,劉邦的第5個兒子劉恢娶了呂產的女兒,劉恢悲傷自殺。

劉邦的第6個兒子劉友,娶了呂氏家族的女子,後來被呂后活活餓死。劉邦的第7個兒子劉長是呂后撫養大的,娶的是雍氏。劉邦的第8個兒子劉建的妃子不詳,但呂后殺了劉建唯一的兒子來看,劉建的妃子應該不是呂氏家族的女子。



另外娶了呂氏家族的女子為妻的還有劉邦的孫子朱虛候劉章,正是這個劉章從妻子處得知了諸呂作亂的消息,告訴他的兄長齊王劉襄,劉襄才起兵的。

代王劉恆在成年的這一段時間正好是呂后主政時期,而諸候王娶妃子都要經過中央政府的批准,從呂后的一貫作風來看,劉恆的代王妃十有八九是呂氏家族的女子,劉恆之所以能在呂后當政時期相安無事,除了自身的謹慎低調外,很可能也是娶了呂家的女子。也就是說這個代王妃很可能是呂氏家族的女子。

司馬遷寫《史記》離劉恆的代王妃去世不過短短几十年,不可能連個諸侯王妃子名字都不知道,況且還是大名鼎鼎的漢文帝劉恆的妃子。



呂后一死,功臣集團和皇族集團聯手鏟除了諸呂,基本上是斬草除根,呂氏家族無論男女老幼,一律斬殺,就連漢惠帝年幼的兒子,也一律斬殺,可見這是功臣集團與皇族集團共同的目標,如果劉恆的代王妃也是呂氏家族的女子,那麼肯定難逃一死。

再說劉恆的四個兒子,在劉恆當上皇帝的兩個月內,全部病死,這也太巧了吧,早不病晚不病,劉恆一當上皇帝就病死,很可能是漢文帝與功臣集團、皇族集團作了交易,犧牲了四個兒子。



你想想 ,如果代王妃的四個兒子不死,年紀肯定是要大於後來的漢景帝劉啟的,那麼就沒有劉啟繼承皇位的資格了,如果是代王妃的兒子繼承皇位,那麼身上就有呂氏家族的血脈,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隱患,是功臣集團和皇族集團無法接受的風險。

而且代王妃與她的四個兒子的死,很可能是劉恆能夠當上皇帝的條件,當時的劉恆除了這四個兒子,還有與竇漪房所生的兩個兒子,在有選擇的前提下,劉恆為了當皇帝,只能放棄代王妃與四個兒子,之後,代王妃的名字和四個兒子的事蹟,在史書中絲毫不見記載。而司馬遷寫史記時,只僅僅過去了六七十年而已。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按照《史記》的說法,代王后是在登基前死的,而代王后的四個兒子則是劉恆登基後死的。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史記.外戚世家》

代王后的身份

《史記》裡並未記錄代王王后的身份,不過根據當時的政治形勢,一般地看法是認為代王王后是呂氏女。畢竟當時呂后向不少皇子、皇孫“發放”呂氏女。

比如皇子劉恢、劉友、劉長,皇孫劉章、劉弘,連劉邦的遠房堂兄弟劉澤娶的都是呂后妹妹呂嬃的女兒,所以代王劉恆作為尚在人間、年紀大於劉恢、劉友的劉邦之子,分配一個呂氏女也是理所應當的。

代王后之死

《史記》中提及的代王后是在劉恆立為皇帝之前死的,所以他很有可能不是因為呂氏倒臺而被除掉的,反而病死、甚至為劉恆生下第四個兒子之後難產而死的可能性會大一些。

與劉恢、劉友不同的是,劉恆與這位代王后的關係處得是相當融洽的。水一白曾經寫過文章討論過漢文帝的其他四子二女,出生時間都在公元前185年之前(感興趣的可以去水一白頭條空間,看一篇專門寫漢文帝的文章),所以水一白推測代王后很可能是在公元前186年-184年之間到的代國。

在代王后到代國之後的這幾年裡,代王劉恆是獨寵代王后一人的,這從一個側面也能看出劉恆這個人有多麼隱忍。喜歡不喜歡對於他來說並沒有那麼重要。

不過,可以想見的是,即使代王后沒提前病死,他也是很難逃過一劫的。

代王后四男之死

這四個很可能都不足五歲的小男孩,突然之間,在漢文帝登基後不久,便都離世了,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其中是否有什麼隱情。

當然,不排除有一種可能四個小孩共處一室,遇到了厲害的傳染病,交叉感染,不治身死。

不過,這種可能性還是微乎其微了。所以更可能的還是因為他們是代王后所生,如果按照正常發展,他們都是嫡子。如果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他們就是天然的繼承人,即便死了大哥、還有二哥、三哥、四弟,所以如果想要避免漢朝的江山還帶有呂氏血統,只能讓他們都“離奇病死”了。

這些無名的孩子和女人就這樣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水一白聊歷史


漢文帝劉恆的髮妻,這位代王后很有可能是呂后家族中人。

在陳平、周勃等人誅殺諸呂的過程中,她和她的四個兒子也淪為了犧牲品。

當然,這些都只是推測,沒有直接證據。

先說說呂后家族與劉氏家族的聯姻。舉幾個例子:

  • 漢惠帝劉盈,娶的是呂后的外孫女張嫣。

  • 劉盈之子少帝劉弘,娶的是呂祿之女。呂祿的另一個女兒,嫁給了朱虛侯劉章。

  • 趙王劉友,其王后也是呂家女。

  • 梁王劉恢,妻子是呂產之女。

  • 呂后的妹妹呂須的女兒,嫁給了營陵侯劉澤。


呂后成為皇太后以來,必將家族中的女孩婚配給諸劉。這條政策想必也適用於還是代王身份的漢文帝劉恆。

如果劉恆的王后也是呂家女,那麼就可以理解她和她的幾個兒子的離奇死亡了。

根據史書記載: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

代王王后的兒子們死亡的時間非常敏感,正是陳平、周勃迎立劉恆的時候。

誅殺諸呂,是為斬草除根,顯然不可能留下擁有呂后血統的王子作為未來的皇太子。

因此,劉恆髮妻的兒子們,很有可能淪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HuiNanHistory


劉恆在代國的王后是誰,史書並沒有記載。但是這個王后生了4個兒子,且王后與四個王子在劉恆登基前全都死了,這件事情本身就透著詭異。

呂雉當權的時候,將呂家的女孩們嫁給劉姓的皇族,劉恆也不會是例外。所以很大的概率劉恆的王后是呂家人,那些大臣們被呂家禍害慘了,而且誅殺了呂家全族,怎麼可能同意未來的皇后是呂家女子?未來的太子流著呂家的血?

所以面對皇位,劉恆必須做出選擇。究竟是誰殺死了王后和四個王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是劉恆登基的絆腳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