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卞女俠


人往往不會敗在疆場而卻倒在了名利場。

因為居功自傲,尉遲敬德和同僚的關係緊張起來。

李世民曾經問他:為什麼總有人說你要謀反呢?

我跟隨您南征北戰,從無二心。天下安定了,您卻懷疑我要反你。尉遲敬德覺得很是冤枉,他脫下衣服,胸脯一拍,露出傷疤。

李世民眼眶潮溼,“我如果不信你,何必給你說這些呢。”

632年(貞觀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在長安城搞了一次國宴。

尉遲敬德應邀從同州趕回長安城出席這次宴會。皇帝沒有忘記他,按說他應該很是高興,但宴會的座次安排惹起了他的怒火。“汝有何功,合坐我上?”尉遲敬德對在他上位的同僚發怒了。城王李道宗出面勸解,沒想到尉遲敬德對李道宗大打出手。

一場本來喜氣洋洋的聚會,讓尉遲敬德攪局了。

李世民很生氣地說:高祖劉邦時代的功臣很少善終,我曾經責怪高祖的無情。我當上皇帝之後,盡力讓大家能夠平安順達。而你總是違規犯法。現在我才理解韓信、彭越為什麼會被殺戮。

尉遲敬德一聽這話,連忙跪地謝罪。之後,他逐步退出江湖,不問世事。


文蹤旅跡


尉遲敬德曾經救過三次李世民的性命。

一次在和王世充戰鬥時,一次是和劉黑闥戰鬥時。

最後一次是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追趕李元吉,被樹枝掛在了馬下。李元吉回頭要殺李世民。千鈞一髮之際,尉遲敬德趕到。救了李世民。

有了這麼大的功勞,尉遲敬德這麼一個武將,肯定充滿了驕傲。

他在朝廷上看不起文臣。

和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關係緊張,甚至一度朝廷上爭吵。

為此,他被貶到外地。

最猖狂的一次,李世民大宴群臣。

尉遲敬德看到有人坐在自己上首,勃然大怒。

李世民的叔叔任城王李道宗有心加以勸告,尉遲敬德一拳打在他臉上,差點打瞎他一隻眼睛。

當天的筵席也就不歡而散。

李世民就委婉地對尉遲敬德說:

朕覽漢史,見高祖功臣獲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來,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孫無絕。然卿居官輒犯憲法,方知韓、彭夷戮,非漢祖之愆。國家大事,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行,勉自修飭,無貽後悔也

翻譯一下就是

“讀《漢書》,發現漢高祖的功臣很少能夠善終,對此我總認為漢高祖做的太過分。然而當我登基之後,才明白韓信、彭越等之所以遭到殺戮,其實並不全是漢高祖的過失。治理國家,只能有獎勵和處罰,額外的恩惠,不能給的太多,你要嚴格要求自己,可別做出後悔不及之事”

言下之意:

第一你是功臣,我是皇帝,我可以做李世民,也可以做漢高祖。

第二我做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

尉遲敬德一聽立刻明白,從此閉門,煉丹養生,聽聽音樂,學學裝飾,不問世事。


錦翼


尉遲敬德又稱“尉遲恭”,尉遲恭對李世明忠心耿耿,就算是去世了,都要變成門神來守護李世明,現在的門神不就是秦瓊和尉遲恭擔任嗎?

據《正統道藏》中的《搜神記》和《三教搜神大全》及《歷代神仙通鑑》對此事都有記載。

此處引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崗、掃竇建德、鎮杜伏威等起義軍,其間殺人無數。為登帝位又殺兄弒弟,手上沾染血腥過重。既位後,夜間夢寐不寧,多做惡夢,常見崇魔在寢殿內外拋磚扔瓦,鬼魅呼叫,使前後殿宇,36宮,72院夜無寧靜,李世民懼之,身體亦變得極差,告訴群臣,然宮內殿外上下都全然不知,僅唐太宗李世民一君有感而日夜恐懼。

月餘後,太宗終受不住惡鬼的折磨,召眾將群臣商議。眾將提出讓元帥秦瓊與大將軍尉遲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衛門於宮門兩旁。於是太宗才能一夜好眠,然而二將數日難眠身體疲憊,而太宗也憐惜兩位將士的辛勞,即命宮廷畫師將二將之戎裝像,怒目發威,手持鞭鐧,懸掛於宮門兩旁,以鎮壓鬼魅。這便是尉遲恭,秦瓊成為門神的原因。

尉遲恭勇武無敵,最出名的戰績便是陪同李世民到榆窠打獵的時候,碰上王世充帶領幾萬步兵騎兵前來伏殺李世明,李世明僅僅只有幾千人馬而已,可以說是“十死無生”,但是尉遲恭膽識驚人,尉遲敬德驅馬衝上前去,大吼一聲,斜刺裡一槍把王世充最出名的大將單雄信挑下馬來,使得王世充不敢動彈,無人敢上前與之對敵,最終尉遲敬德保護著李世民殺出包圍,如若沒有尉遲恭,我們就見不到唐朝了。

尉遲恭是唐朝真正的萬人敵,敵軍一聽是尉遲恭帶兵馬前來,立刻丟盔棄甲,在無半點戰鬥之心,他一生純樸忠厚,對於君主十分忠心,不僅驍勇善戰,在戰場曾經殺敵無數,雖然他表面比較粗暴,但是他心思細膩,在玄武門時也是尉遲恭拼死追殺才殺掉李元吉,使得李世明稱帝再無半點阻攔。同時也是尉遲恭堅決反對誅殺太子黨羽,認為主犯已死,為了穩定國家,不宜大興殺戮,這才使得唐朝最最出名也是最最重要的諫臣“魏徵”得以為李世明效力。

李世明曾說“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魏徵正是李世明最好的一面鏡子。

尉遲恭是直腸子,情商比較低,得罪了不少人,因此,居然被整個朝堂上奏,李世明為了讓尉遲恭記住這次的教訓,特地拿“劉邦殺功臣”來警告尉遲恭,表明,朕相信你不會居功自傲,更不會蠻橫無理,朕也捨不得殺你。希望你能好好改改你的暴脾氣。此時的尉遲恭方才清醒,明白雖然自己勞苦功高,但是仍然是臣子,如果再像以前一樣,可能真的會被殺頭,果然,在這之後,尉遲恭再也不像之前那樣蠻橫待人了。


盪漾飛劍


尉遲敬德可是大唐的開國功臣,即使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尤其是曾先後三次在危急時刻救下李世民,因而可以說是李世民絕對的愛將。自古以來立有大功的武將最怕什麼?無非是功高蓋主和驕縱過度,尉遲敬德的忠心李世民自然不擔心,但由於其性格憨直,頗有些居功自傲,在因宴會座次問題打了任城王李道宗後,李世民便以“劉邦殺功臣”之事敲打了一番尉遲敬德,其實這也是李世民對愛將的保護,不然真犯下大錯,可就麻煩了。

尉遲敬德乃是大唐開國功臣,李世民的愛將

尉遲敬德,名恭,字敬德,鮮卑族,朔州善陽(今山西朔城區)人。年少時以打鐵為生,隋末天下大亂,尉遲恭在高陽參軍平叛,因作戰勇猛無比,因功一路被提拔至朝散大夫。之後馬邑鷹揚府校尉劉武周殺太守王仁恭,起兵反隋,尉遲恭逐被其網羅到自己麾下。

△李世民

劉武周滅亡之後,尉遲恭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卻對其信任有加,後在唐鄭決戰時立下單騎救主之功,地位這才穩固。此後一直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在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劇後,在玄武門之變中又再度立功。之後面對突厥進犯,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的求和打下基礎。戎馬半生,立功無數,後半生閉門不出,得享天年。而在所有功勞之中,尉遲恭憑藉三次救主便樹立了自己的絕對地位。


△尉遲敬德

第一次:尉遲敬德奉令陪同李世民到榆窠打獵,結果碰上王世充帶領幾萬步兵騎兵前來挑戰,“世充驍將單雄信領騎直趨太宗”,千鈞一髮之際,尉遲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馬”,王世充手下士兵,硬是被嚇得一動不動,尉遲恭隨後掩護李世民殺出重圍。李世民由衷的讚歎道:“比眾人證公必叛,天誘我意,獨保明之,福善有徵,何相報之速也!”

憑藉這次救主,尉遲恭開始深得李世民之信任。

第二次:武德五年(622年)3月,李世明奉命帶兵前往河北討伐劉黑闥,雙方相持兩月有餘,劉黑闥暗中率軍偷襲,給李世民來了個反包圍,將李世民的親兵團團圍住。關鍵時刻,又是尉遲恭挺身而出,“率壯士犯圍而入,大破賊陣,太宗與江夏王道宗乘之以出”。這一次救主,就連原本對他有所猜疑的將領們也是佩服不已。

△玄武門事變尉遲敬德乃是首功

第三次:天下平定之後,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矛盾開始逐漸尖銳,尉遲恭與長孫無忌建議李世民先下手圍牆。李世民逐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射殺李建成,尉遲恭則率人射殺李元吉,李元吉中箭墜馬後逃入樹林,李世民縱馬追趕,但因衣服被樹枝掛住墜馬落地,李元吉見狀逐以弓弦欲殺李世民,臨危之際又是尉遲敬德即使感到,躍馬厲喝李元吉,李元吉驚恐之下放開李世民,欲前往武德殿,結果被尉遲敬德殺死。這時,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副護軍薛萬徹和屈咥直府左軍騎謝叔方率東宮、齊府精兵兩千餘人猛攻玄武門,關鍵時刻尉遲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級趕到示眾,東宮、齊王府士卒遂潰散。之後尉遲敬德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因此功,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被定為頭攻。

因而可以說,尉遲敬德乃是李世民真正的愛將,李世民手下武將當中,尉遲敬德的地位少有人及。

因居功自傲而怒揍王爺,李世民對其進行“敲打”

由於性格方面的原因,尉遲敬德在天下太平之後,頗有些居功自傲,身為武將的他尤其對文官看不順眼,曾多次當面譏諷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甚至在朝堂上厲言爭辯,這使得他和這些人的關係開始逐漸惡化。這也是他之後被外放到地方為官的原因之一,先任襄州(治今湖北襄陽)都督,後升任同州(今陝西省大荔縣)刺史。

貞觀六年(632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在慶善宮大擺宴席,所邀請的不是皇親國戚,就是朝中重臣,身為李世民愛將的尉遲敬德也在受邀之列。慶善宮乃是李世民出生的地方,選擇這裡舉辦宴會,可以看做是身為皇帝的李世民,放下皇帝身份與臣子們同樂的一場宴會。

這種聚會場合,座次的排列極為講究,結果尉遲恭到現場一看,竟然有人的座次比自己還高,於是大怒不已,厲聲喝道,“你有什麼功勞,配坐在我的上席?”

任城王李道宗坐在尉遲恭的下席,他知道尉遲恭的火爆脾氣,於是便向其解釋,誰知道竟然惹得尉遲恭大怒,當著李世民的面,二話不說一記老拳就朝李道宗打了過去。李道宗猝不及防,一隻眼睛差點被打瞎。

李世民見尉遲恭如此放肆,離席而起,這次宴會最終不歡而散。李世民對於這個愛將,也不好真的公開處罰,便私下對其進行規勸道,“我讀《漢書》,發現漢高祖的功臣很少能夠善終,對此我總認為漢高祖做的太過分。然而當我登基之後,才明白韓信、彭越等之所以遭到殺戮,其實並不全是漢高祖的過失。治理國家,只能有獎勵和處罰,額外的恩惠,不能給的太多,你要嚴格要求自己,可別做出後悔不及之事。

尉遲敬德雖然性格憨直,但並不是傻子,這一番話下來他還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於是連忙磕頭謝罪,此後開始小心約束自己的行為。此後,尉遲恭於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請辭回家養老,從此不問世事,之後雖然隨從李世民親征高麗,但回朝之後仍然回家養老。

晚年的尉遲恭閉門不出,一方面因迷信仙丹之術,煉丹服食。另一方面擴建亭臺樓閣,學習演奏樂曲,自得自樂,長達十六年之久。直到顯慶三年(65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去世,享年七十四歲。

可以說,如果沒有李世民的敲打,以尉遲恭的性格來說,遲早會闖下大禍,到時候身為皇帝的他又豈能憑藉私心予以包庇。因此,李世民此舉倒也算是保全尉遲恭之舉,這也是尉遲恭最終能得善終的原因。


香茗史館


李世民和尉遲恭可謂肝膽相照,尉遲恭最早跟劉武周幹,被唐軍多次擊敗後投降了李世民,但是李世民這裡待遇不如劉武周那裡好,所以叛逃的人很多,許多李唐舊部就勸李世民殺了尉遲恭以絕後患,但是李世民不為所動,有一次把尉遲恭叫到營帳裡,摒棄左右,說道,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不用藏著掖著,我這裡來去自由。如果你想走,我給發路費。如果你想留,咱們就推心置腹大幹一場。尉遲恭當時沒有表態,沒過幾天就在單雄信槍口下救了李世民一命,李世民大喜,你的報答也有點太快了吧。咱們兄弟共事,來日方長。

玄武門之變前夜,幾乎所有人都對舉棋不定的李世民失去了耐心,包括李世民高參房玄齡杜如晦也勸告無效相繼走掉了,只有尉遲恭還在苦口婆心的勸說他。李世民終於下了決心後派人追回房杜,房杜說我們奉聖旨出外公幹,如果秦王今天不動手,明天我們就是死路一條,這個險不能冒,於是沒回去。李世民大怒,但是很理智,派尉遲恭帶著自己隨身佩戴的金刀前去追回房杜。此時此刻他是把身家性命都交在了尉遲恭手裡。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身穿重甲被李元吉追到小樹林差點勒死,也是尉遲恭趕過來殺掉李元吉救了他一命。所以李世民登基後論功欣賞,尉遲恭功勞第一。

但是尉遲恭在李世民當皇帝后自負其功,有點驕狂自大,跟誰都不對付,常常當面譏諷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議論其長短,有時甚至在宮廷之上厲言爭辯,於是和這些人關係逐漸惡化。李世民為了穩定大局,就把他派到外面做刺史。過了幾年尉遲恭回京述職,大家夥兒坐在一起吃飯,他發現好多以前根本不認識的無名之輩居然身居高位,很不爽,趁著酒勁責問人家有啥功勞居然坐在自己上位,由於尉遲恭惡名在外,所以沒人敢接茬,他身邊的李道宗覺著跟他關係還行,就試圖跟他解釋,沒想到被他一拳差點打瞎眼睛。照說李道宗也是名將,不會這麼菜鳥,所以應該是沒想到尉遲恭竟敢在這種場合動手打人,沒防備。

李世民當時對此事沒有表態,散宴後找了個機會跟他說,我平常看漢書,總是覺得韓信和彭越死的很冤,覺得劉邦這人做事太不地道。韓信彭越是大漢功臣,半個江山都是他們打下來的,可是劉邦卻把他們殺了,一直沒明白。這幾年通過你的所作所為我明白了,原來劉邦做的不是沒道理啊。我治理這麼大一個國家,靠的就是賞罰二字,太過分的恩惠你不能跟我要求太多,千萬不要再做什麼傻事,要夾起尾巴做人,否則的話,到時候後悔可就晚了。李世民用韓信彭越給他舉例子,就是下了最後通牒,因為韓信彭越犯的是謀反大罪。尉遲恭也聽出來李世民的殺意,叩頭請罪,保證以後不犯。

後來有人誣告尉遲恭謀反,李世民把這事跟尉遲恭說了,尉遲恭脫下衣服露出傷疤,我當年捨身忘死的時候不謀反,現在天下大定了要謀反,我傻嗎。李世民說你不要激動,我也不相信你要謀反,所以才跟你說這事。李世民還想把女兒嫁給他,但是尉遲恭說,我老婆跟我同甘共苦這麼多年終於要過上好日子了,我不能對不起他。古人云,富貴了不能換老婆,我雖然沒啥文化,但是這句話我記得。李世民只好作罷。

李世民晚年猜忌刻深,對誰都不信任,還殺了好幾個功臣,尉遲恭通過李道宗那出事也明白了李世民對自己的忍耐底線,因此晚年跟張良一樣迷信道教,終日研磨金石,吞服仙丹,挖池壙建樓臺,養尊處優聲色娛樂,不跟外人交往達十六年之久,一口氣活到唐高宗顯慶三年,享年七十四歲。他不僅躲過了李世民晚年的明槍暗箭,而且躲過了長孫無忌上臺後對敵對勢力的瘋狂清洗,在李治和長孫無忌鬥法時保持了中立,不得不說是一位智者。其實尉遲恭通書達禮,並不如演義小說寫的那樣粗狂無文,但是人總有一時不理智的時候,尉遲恭在貞觀初年就腦子不清醒過一段時間,但被李世民敲打後如醍醐灌頂,開了竅。要不是那一次,以他的脾氣,很可能躲不過李世民晚年的大清洗。


唐風宋月


李世民以善待功臣著稱,既然把劉邦拿出來說事兒,肯定是被逼急眼了。

尉遲敬德是鮮卑人,驍勇善戰,早年為勾結突厥人的劉武周效力。後來,李世民在征討劉武周的過程中,手下的大將唐僉將尉遲敬德策反,從此尉遲敬德改換門庭,死心塌地為李世民服務。
(尉遲敬德劇照)

尉遲敬德可以算作是唐朝的第一功臣,李世民也把他當做生命中的貴人,因為尉遲敬德不但陪李世民披星戴月、征戰沙場,而且還兩次救過李世民的性命。一次是李世民被單雄信挑落馬人,尉遲敬德及時趕到打跑了單雄信。另一次是在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追趕李元吉時被樹枝掛落馬下,李元吉欲用弓弦將李世民勒死,幸虧尉遲敬德一聲大喝將李元吉嚇退,然後將其斬殺。後來李世民還打算將女兒嫁給尉遲敬德,但是尉遲敬德重情重義,不想傷害了家裡的糟糠之妻,因此拒絕了李世民。

尉遲敬德心直口快,即沒心機也沒文化,在別人看來就是一個粗人。但是隨著功勞的增大,也開始得意忘形,關鍵還瞧不起長孫無忌為首的那幫文臣,甚至還故意滯事。出於維護大臣之間的和睦,李世民有意將尉遲敬德調往外地為官。後來在一次宴會上,因為座次問題尉遲敬德和別人起了爭執,還差點一拳將李唐宗室李道宗的眼睛打瞎。李世民忍無可忍,於是將桌子一拍,對尉遲敬德說:“原來劉邦殺功臣是有道理的,你好自為之!”從此尉遲敬德就學乖了,深居簡出,不問世事。
(尉遲敬德劇照)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親征高句麗,年逾六旬的尉遲敬德陪同李世民再次上了戰場。不過,此時的尉遲敬德已經是英雄遲暮,再也沒有了當年的颯爽英姿。於是李世民只是讓尉遲敬德為其搖旗吶喊、擂鼓助威,充當了奏響軍號的隊長。回到長安後,尉遲敬德也迷戀上了化道成仙,整日以煉丹為樂。公元658年,尉遲敬德去世,享年74歲。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這就是李世民的個人魅力所在。李世民不僅僅是個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情商也非常的高,能夠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

事情經過:

尉遲敬德性格直爽,又立有大功,對於看不慣的事情當面就說,絲毫不給其他人面子。貞觀八年前後,一次宴會,有人座次在尉遲敬德之上,他就大怒:“你有什麼功勞,能坐到我的上首!”李道宗在他之下,勸解了幾句,結果卻成了火上澆油。尉遲敬德就揮拳給了李道宗一個電炮,打的李道宗眼睛幾乎瞎掉。


大家不歡而散,李世民很不高興,對尉遲敬德說:“我以前看漢朝的歷史,覺得劉邦的功臣很少有善終的,認為是劉邦的不對。自從我當上皇帝后,對功臣也是多有照顧,但總是有像你這樣的違反法律,我才知道韓信、彭越等人的死不是劉邦的過錯。治理國家最重要的是賞罰分明,像你這樣透支功勞的,早晚要後悔。”

敬德好訐直,負其功,每見無忌、玄齡、如晦等短長,必面折廷辯,由是與執政不平。三年,出為襄州都督。八年,累遷同州刺史。嘗侍宴慶善宮,時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因解喻之。敬德勃然,拳毆道宗目,幾至眇。太宗不懌而罷,謂敬德曰:“朕覽漢史,見高祖功臣獲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來,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孫無絕。然卿居官輒犯憲法,方知韓、彭夷戮,非漢祖之愆。國家大事,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行,勉自修飭,無貽後悔也。”《舊唐書》

李世民與尉遲敬德有足夠的默契,看似嚴厲,實際上是信任的一種表現形式

尉遲敬德的性格一眼就能看出來,屬於那種有良心的粗人,誰對他好,他會以百倍的好來回報。李世民對他信任和重用,他就用奮勇殺敵、為李世民幹髒活兒來回報。但尉遲敬德並不是傻子,而且那時已年近五十,大唐也已經海晏河清,武將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

這次李世民看上去話說的很重,但並非是威脅,更沒有拿尉遲敬德的人頭樹立威信的意思,尉遲敬德的過錯也不足以殺頭。李世民的意思是說我現在國家大事忙著呢,這些事情你幫不上我的忙,你就老實待著過你自己的小日子,別給我添亂了,一旦用國家法紀去對你進行處罰,你的臉丟不起。

李世民並非殺功臣的人,侯君集反叛被殺是十年後的事情,在此之前,李世民的嫡系親信都沒有受到過嚴厲處罰。

尉遲敬德能聽出李世民的意思,也知道李世民對他的信任依然不變。於是之後不再惹是生非,一直在各地鎮守,史書上並無尉遲敬德的其他不良記錄。

尉遲敬德的晚年

直到侯君集被殺之前不長時間,尉遲敬德開始崇信道教,煉丹求道,服食雲母粉,蓋豪宅、美服飾,演奏愛情主題的清商樂,不與外人來往,這樣持續了十六年一直到去世。那時,一方面李世民權威日盛,另一方有些武將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侯君集和尉遲敬德同是玄武門之變大功臣,侯君集造反前找過張亮,未必沒找過尉遲敬德,而尉遲敬德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想都不能想,索性關上門來求仙問道,並很快申請退休,混了一個開府儀同三司後致仕,成了開國武將中非宗室官位最高的一個。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中國古代的歷朝歷代開國皇帝中只有極少數的開國皇帝善待他們手下的開國元勳建國功臣,李世民就是這極少數的開國皇帝中的(李淵雖是大唐第一個皇帝但他在大唐歷史中幾乎沒有存在感)一個,李世民不僅善待那些跟隨自己在征戰天下奪取帝位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文臣武將們,還建立聞名天下的凌煙閣來紀念他們。其中文臣第一的長孫無忌和武將第一的尉遲敬德最受李世民器重。其中尉遲敬德勇武善戰,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功勳卓著、屢立戰功前前後後曾經三次救過李世民的命,李世民登基稱帝后論功行賞,尉遲敬德功封官至右武侯大將軍,封鄂國公,地位極其尊崇。可是有一次尉遲敬德卻惹怒了李世民,李世民拿出了"劉邦殺功臣的事"來敲打尉遲敬德。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的經過原因。



公元632年也就是貞觀六年的九月二十九李世民這天在慶善宮這個地方宴請群臣,慶善宮是個老宮殿是李世民出生的地方,李世民在這個地方宴請群臣足可以證明李世民是非常看重這次宴會的,已經身為同州刺史的尉遲敬德也是與會參與者之一。尉遲敬德這個人是武將出身粗人一和情憨直,常常居功自傲,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等功臣他都不放眼裡。開席的時候這位爺一看自己不是上席,上席還有一人,當時就怒了說"你有什麼功勞能坐到我的上席"一副要pk的架勢,坐在他下席的任城王李道宗(這位爺可是李世民的堂親兄弟)趕緊勸架向尉遲敬德解釋前因後果,誰知這哥們的暴脾氣太大當時就一個左勾拳就給李道宗來了一個熊貓眼。好傢伙!你不僅在皇帝的宴會上搞事情,而且還毆打的是當朝親王這可了得,李世民勃然大怒雖然沒有當時就懲處尉遲敬德可是卻用"劉邦殺功臣的典故來敲打尉遲敬德。

李世民說道我讀《漢書》,發現漢高祖的功臣能夠保全自己的很少,心裡常常責怪高祖。到了登基以後,一直想保全功臣,讓他們子孫平安。但是你做了高官之後不斷觸犯國法,才明白韓信、彭越遭到殺戮,不是漢高祖的過失。治理國家的重要事情,只有獎賞與處罰。分外的恩惠,不能給得太多,要嚴格要求自己,別做後悔不及的事。”尉遲敬德一聽就知道李世民這是在警告自己,這次是警告如果下次還犯就是掉頭的事了,趕緊是納頭下拜趕緊謝罪。經過這次敲打尉遲敬德的暴脾氣確實是收斂了不少,從此以後小心翼翼沒有再犯過錯誤,晚年後的尉遲敬德一心撲倒煉丹修仙的事上不問政事,一直活到74歲高宗李治顯慶三年才壽終正寢。


二蛋哥讀史


尉遲恭不但是李世民的愛將,還是他的救命恩人。兩人之間的關係,絕對是不能跟普通屬下同日而語的,所以在凌煙閣上他的排名也是當之無愧。

尉遲恭雖為降將,但卻深得世民信任。當初,眾將都提議要將他處死,唯有李世民力保他。

後來在戰場上,李世民多次身陷險境,在那關鍵時刻,尉遲恭好幾次把他救了下來。這大概也是知遇之恩吧。

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尉遲恭,李世民能不能當上皇帝還是個未必數。

天下平定之後,秦王與太子之間的矛盾便日益顯現,最終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而這次行動,便是由尉遲恭所主導參與。事畢,他還帶著兵器面見李淵,在他的威脅之下,李淵才不得不把皇位傳給了李世民。

從這裡可以看出,尉遲恭的功勞之高,是沒幾個人可以比肩的。然而,作為一個大功臣,他的政治智慧卻並不高明,他的性格有憨的一面,也有火爆的一面。在演義評書裡,他一直都是以一個大老粗的形象出現的。

不過李世民稱得上是個難得的好皇帝,對於功臣還是相當的善待的。可是,作為皇帝,對於功勞太大的臣下,總會有不放心的時候。這是幾千年帝王的通病。如果狠一點,就像老朱來個一窩端;或者留情一些,學老趙來個杯酒釋兵權。

偏偏這尉遲恭又是性子耿直,來不得拐彎抹角。一次宴席上,他竟然因為座次上有意見,竟出手把一個王爺給打了。皇宮之內,大家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你怎麼就動起手來了呢?真是大煞風景,太不體面了!就連唐太宗都覺得挺沒面子的。

於是皇帝找了個機會,對尉遲恭狠狠地敲打了一下:“劉邦殺了那麼多的功臣,朕仔細想來,其實也不是他一個人的錯。”

尉遲恭還沒完全明白過來,一臉的茫然。

李世民繼續說道:“本來,天下平定了,正是君臣們安享太平的日子。可偏偏那些大臣不懂進退,做起事來沒有個分寸……”

話到了這,連個傻子都聽明白了。於是尉遲恭趕緊下跪認罪,求皇上寬恕。

從那以後,尉遲恭終於知道了收斂,不再居功自傲了。或許在之前,他會偶爾會以皇帝的救命恩人自居吧?但從那以後,他才擺好了自己的位置,明白了有些東西是不能挑戰的。

據說,後來李世民還做了一件相當沒下限的事情,竟然提議把女兒嫁給他。這可把尉遲恭給嚇壞了,跪在地上汗如漿出。

事實上,李世民對他的敲打,也不單單地對其的警告,從另一方面也是一種保護。不然的話,以他大老粗的性格,指不定日後還會闖出什麼大禍來呢。


史海驚奇錄


李世民和尉遲恭演的一出雙簧!不過還是應該為貞觀皇帝點個贊,既敲打了驕悍的部下,又全了君臣之義,更重要的的是保留住了繼續開疆拓土、大長國威的本錢。不像趙大趙二,雖然保住了自家的皇位,子孫卻被群毆了3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