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薛寶琴最後分別嫁給了賈雨村柳湘蓮?

少讀紅樓


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薛寶釵和薛寶琴嫁給了賈雨村和柳湘蓮,屬於紅樓夢讀者各自不同的理解。這裡不多說。反倒要說一下薛寶釵和薛寶琴這對姐妹,她們雖然命運不同,但她們的婚姻方式竟然相同。《紅樓夢》八十回前操辦的都是喪事,喜事全部用隱寫的方式過渡。比方王子騰嫁女,薛蟠成親、賈迎春出嫁等等,一言帶過。悲劇的色彩一直籠罩在《紅樓夢》眾人頭上。古代女子出嫁,大多身不由己,但在身不由己背後,還有一種身不由己更是荒涼,就是沖喜嫁人。偏巧薛氏姐妹嫁人竟然都是為了沖喜。

薛寶琴進京很早,第四十九回薛蝌、薛寶琴兄妹就隨著王熙鳳的哥哥王仁等一起進京,當時薛蝌也不過十五歲左右,還沒寶玉大。薛寶琴更小。在大觀園一眾女孩子中墊底,最大也就十四歲。很難想像小小年紀兄妹二人跋涉千里進京的目的竟是為薛寶琴出嫁。而且,薛蝌送妹出嫁有點莽撞,梅翰林一家不知道,梅家出仕為官放了外任薛家也不知道。這其中體現了兩點。

第一,薛家非常著急將薛寶琴嫁出去。

第二,梅翰林一家沒有做好結婚的準備。

薛寶琴和梅翰林之子是定好的親事,並非口頭答應。兩個孩子年紀都小,梅家外放為官沒和薛家報備不奇怪,想不到薛家會如此急迫的送薛寶琴進京。

薛姨媽遂半吐半露告訴賈母道:“可惜這孩子沒福,前年他父親就沒了……那年在這裡,把他許了梅翰林的兒子,偏第二年他父親就辭世了,他母親又是痰症。”

薛姨媽話中說出了寶琴出嫁的原因。他們父親前年沒了,算一下時間,寶琴進京正好守孝三年過去,之所以著急出嫁,是母親“痰症”了。萬一母親再去世,薛寶琴又要守孝三年,那時就十七歲了。薛家等得了,萬一梅家等不得呢?

薛家也是為了照顧梅家,才決定(應該是薛蝌、薛寶琴的母舅)讓薛寶琴提前出嫁立即進京,以為母親“沖喜”的名義成為待嫁女。就算母親去世,寶琴也可以不用守孝而出嫁。這是古人為了規避三年守孝不能嫁娶而想出的折中辦法,畢竟孩子大了要結婚是人生頭等大事。

薛寶琴不是唯一被迫“沖喜”的女孩子。若干年後,她姐姐薛寶釵也走上了“沖喜”之路。只是這一次“沖喜”對象不是孃家人,而是“婆家”。更是為了拒絕娶她的賈母沖喜。

一直以來關於薛寶釵在什麼情況下嫁給賈寶玉有爭議。影響最大的當然是通行本第九十七回,薛寶釵出閨成大禮,賈母王熙鳳策劃調包計迎娶林黛玉。可根據前文遺留的線索,八十回後薛寶釵“沖喜”嫁入賈家當天,賈母就死了。

劉姥姥笑道:“也並不是客人,所以說來奇怪。老壽星當個什麼人?原來是一個十七八歲的極標緻的一個小姑娘,梳著溜油光的頭,穿著大紅襖兒,白綾裙子──”剛說到這裡,忽聽外面人吵嚷起來,又說:“不相干的,別唬著老太太。”賈母等聽了,忙問怎麼了,丫鬟回說:“南院馬棚裡走了水,不相干,已經救下去了。”

劉姥姥在賈母面前給她講“雪下抽柴”的故事。有幾點要注意。

第一,不是客人就是家裡人。雪指薛,影射薛寶釵無疑。

第二,女子抽柴指薛家需要靠薛寶釵“抽柴”渡過難關。雙關語也隱喻賈家“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後,薛寶釵養活賈寶玉。

第三,賈母是“老壽星”,未必真長壽,先說不長壽的“老壽星”,再說穿著“大紅襖兒、白綾裙子”的小姑娘。指出薛寶釵因賈母而出嫁

第四,為什麼“大紅襖兒、白綾裙子”?這很關鍵,古人絕不會這麼穿衣服。紅和白衝撞,只有紅白喜事撞在一起才會有這樣的隱喻。賈母“老壽星”不行了,賈家還舉辦婚禮,“沖喜”是無疑的。

總結線索,“老壽星”賈母病入膏肓,希望看到寶貝孫子賈寶玉成親。林黛玉遠嫁後薛寶釵成寶二奶奶唯一人選,寶黛為賈母“沖喜”成親。賈母卻在當天去世。“薛寶釵”遭遇紅白喜事,才會有故事中紅襖白裙這種隱喻的穿著(現實不可能這麼穿)。

第五,為什麼還是“小姑娘”?薛寶釵與賈寶玉成親,因賈母去世,作為孫子要守孝一年,方可圓房,所以,薛寶釵一直是“姑娘”。

第六,“沖喜”不成賈母去世,賈家樹倒猢猻散後,馬上“起火”被抄家。這就是薛寶釵的悲劇源頭。

薛家姐妹的婚姻都是“沖喜”,都很倉促,也寓意二人婚姻的不幸。薛寶琴嫁給梅翰林之子,未必能天長地久,她的十首懷古詩最後一首《梅花庵懷古》有“不在梅邊在柳邊”的句子,作為薄命司不可少的人,薛寶琴的未來,談不上幸運。而賈母就好像和薛寶釵天生不對付。薛寶釵好容易嫁給賈寶玉,賈母卻當天死了,以至於薛寶釵連與賈寶玉圓房的機會都沒有,更奢談生孩子。一個女人家破人亡,丈夫拋棄,無兒無女……這樣的人生,罷了、罷了。

歡迎關注、收藏:君箋雅侃紅樓,每天為您帶來更多新穎的紅樓視角!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君箋雅侃紅樓


我之前寫過一篇薛寶釵最終是否會嫁給賈雨村的文章,結論是不可能,但最近又有網友問我這個問題,說薛寶釵也許最後真的嫁給了賈雨村,就像薛寶琴最後可能嫁給了柳湘蓮一樣。

對這樣的推斷或假設,乍聽起來觀點很新穎,但其實經不起推敲,完全就是無中生有,歪曲曹公本意。在過去,丈夫出家或死亡,女子理當守節,不可能再嫁,就像李紈一樣,曹公怎麼可能把這些他極為推崇的女子寫的那麼不堪呢?

令人驚異的是,很多人對這樣看似合理的推斷竟然深信不疑,認為這是可能發生的事情,持此觀點,是因為你根本沒有讀懂曹公本意。

別忘了,第一回一開篇,曹公就說了“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較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哉?”他如此推崇和尊重這些閨閣女子,認為她們的行止和見識都遠在自己之上,怎麼可能給她們安排再嫁這樣有損行止的結局?

其實只要弄懂曹公本意,一切假設就都不攻自破。既然很多人關心這個問題,我這裡再簡單分析一下,這一對堂姐妹為什麼不可能嫁給賈雨村和柳湘蓮。先來說薛寶釵和賈雨村。

很多人只所以認為薛寶釵嫁給賈雨村,始作俑者皆是因為賈雨村中秋之夜做的那首“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的詩句,尤其後半句,很多人以為釵就是寶釵,而時飛正是賈雨村的表字,因此把這句話解釋為薛寶釵在等待賈雨村,認為這是曹公為八十回後情節埋的伏筆。

曹公擅長人名隱喻,且多通過詩句來暗伏人物命運,這都是事實,但這樣一句如此淺顯的隱喻,不可能是曹公本意。

我之前分析過,這兩句詩寫的確實是寶釵,但這兩句話不能割裂單看,應該合看,一個是“求善價”一個是“待時飛”,都是一樣的語法,都是等待時機、待價而沽之意,很多人因為“時飛”兩個字就誤解了,其實應該這樣理解:待時而飛。這正暗合了寶釵後文作的柳絮詞中的“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說的都是薛寶釵一直在等待一個時機振翅高飛,而不是賈雨村這個人。

關於寶釵的結局,甄士隱註解的《好了歌》裡早就透露: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甲戌本在這句話後,有一句脂批:寶釵、湘雲一干人。從這句話裡我們知道,薛寶釵和史湘雲等人的結局是“兩鬢成霜”,而根據後文諸多脂批,我們又可知道,寶玉最後是懸崖撒手,出家為僧,衛若蘭是病逝,所以寶釵湘雲的結局是守寡到老。

這是從原文及脂批找出的有力證據。拋開證據不說,薛寶釵是曹公筆下如此光彩奪目的一位女性,品格端方,容貌豐美,行為豁達,隨分從時,她連香菱學詩,黛玉讀西廂都覺得是出閣的行為,時時把女兒家做針線才是正理掛在嘴邊,常常勸寶玉讀書,這樣一個女夫子,這樣一個典型的封建女性,她怎麼可能改嫁賈雨村?

再來說薛寶琴。除了薛寶釵,不少人還不放過她的堂妹薛寶琴。薛寶琴雖然出場比較晚,關於她的篇幅也不多,但卻是一位非常得賈母歡心,被眾人交口稱讚的優秀女子,自幼跟著父親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天下十停已經走了五六停,無論是容貌還是詩才,無論是見識還是品質,她都絲毫不比釵黛湘遜色。

如此優秀的女子,自然會一家有女百家求,薛寶琴一出場就已經訂了親,未來丈夫是梅翰林之子,這次跟哥哥薛蝌一起進京,主要就是為了完婚。薛寶琴不在金陵十二釵正冊之列,又訂下親事,所以被不少人認為是紅樓夢裡命運結局比較好的女子之一。

但近來也有人提出不一樣的看法,說寶琴最後嫁給了柳湘蓮,這個假設或推論,還真是把我嚇了一跳,前八十回裡,曹公並沒有任何伏筆說兩人有過什麼交集,怎麼可能八十回後忽然有了聯繫呢?有人就搬出了薛寶琴曾做過的一首懷古詩:不在梅邊在柳邊,箇中誰拾畫嬋娟。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主要疑義就在第一句,梅自然是梅翰林之子,而柳自然是柳湘蓮,所以不在梅邊在柳邊的意思是說,薛寶琴嫁給梅翰林之子後不久梅翰林之子死亡,或兩人之前解除了婚約,總之,最後薛寶琴與柳湘蓮走到了一起。一首詩就能腦補出一個故事,這樣讀紅樓,我無話可說。

實際上,這句詩不是曹雪芹的獨創,而是來自《牡丹亭》,是杜麗娘作自畫像之後所寫,原句為:逝者分明似儼然,遠觀自在若飛仙。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說的是她和柳夢梅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寶琴這裡借用,只是為了出謎,未必就一定是她的命運寫照。

即便是說她自己的命運,通過一句借用來的詩句,就主觀武斷地找出一位姓柳的來充當薛寶琴的丈夫,未免太兒戲了,再說紅樓夢裡姓柳的也不知柳湘蓮一個,還有柳五兒一家,且柳湘蓮自尤三姐自刎後就斬斷情絲,不知何處去了,理論上,他沒有可能遇到嫁為人婦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薛寶琴。

即便八十回後兩個人真遇上了,以柳湘蓮擇偶的標準,一定要是絕色的,且是個乾乾淨淨的女兒,有過婚約或夫死改嫁的寶琴,根本就不可能被柳湘蓮看上,更不要說兩個人有一段姻緣了。僅憑一句曹公從湯公那化用來的詩句,非要硬說薛寶琴最後嫁給了柳湘蓮,實在有些荒唐。

綜上,曹公的如椽巨筆,在對待女性,尤其是年輕女子上,都是充滿了慈悲和憐憫之心的,無論是寶釵襲人,還是黛玉晴雯,在他的眼中,應該都是沒有好壞忠奸之分的,都是脂粉堆裡的英雄,是比鬚眉濁物更令人欽佩的紅粉佳人,後來的那些褒貶,都不過是世人讀出來的罷了。

紅樓夢裡眾女子的結局,最終都會進入到薄命司、痴情司、結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等各司,她們不可能在人間還有再嫁的未了塵緣,這麼讀,就不是紅樓夢,而是狗血劇了。所以,像薛寶釵薛寶琴姐妹分別嫁給賈雨村和柳湘蓮這樣的推斷,是紅樓夢八十回後最不可能發生的兩件事,因為它完全違背了曹公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