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相貌平平,為什麼能得到咸豐帝的寵幸?

草根一族的空間


慈禧相貌平平,為什麼能得到咸豐帝的寵幸?

  慈禧死後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不自覺得跟著唸的時候發現喘不過氣來,典型的我名字最長最牛氣啊,慈禧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家喻戶曉的,有吹有貶的,我非專家,也沒辦法一句話定論,好在題主只問她的相貌,我就說說我的個人看法。

  慈禧相貌平平?應該不會。雖說清宮多醜女,但基數一大,矮子裡拔將軍,總會有好的。她應該算是咸豐後宮裡很美的一個。(網絡圖,高手們還原的)

  咱們大致看看慈禧的人生歷程,她是咸豐二年參加的選秀,十七歲的她留了牌子後被賜號蘭貴人,二年後,晉封為懿嬪,再二年後,她生下咸豐唯一的兒子載淳,晉封懿妃,次年,二十二歲的她被封為懿貴妃,後來……這個進度,算不得慢了。

  明眼人都清楚,後宮得寵的妃子,無非就是兩種,第一種是就父兄強悍,如年妃似的那種,皇帝老兒不得不顧著點,第二種就是有才情有美貌的,這種人是解語花,能受寵,如果手段厲害的話,能獨寵。咸豐是個很愛美女的(誰都愛),他的後宮人數不少,他也很勤奮,樂於享受這種六宮粉黛圍繞的感覺。慈禧能一路高歌,還能生下兒子,想必在咸豐眼裡,她絕對是大美女的存在了。慈禧的孃家沒什麼背景,甚至還有傳言她是漢女,做的是惠徵的婢女,代替大小姐進宮的,不管怎麼說,靠父兄是不現實的,但是慈禧能一路笑到最後,長相上絕對是加分特別多,否則活不過幾集就掛了。

  其實蘭懿二字的變化,多少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慈禧初封蘭貴人——這是宗人府的玉牒上記載的最初的封號,蘭字一字大概是什麼意思呢?大概是因為咸豐最喜歡玉蘭花,因此給這位姑娘這樣一個封號,以表示自己的愛慕之意。懿有什麼意思?什麼溫和賢善啊,什麼柔德流光啊,比蘭字的含義更豐富,更有意義,咸豐如此待年輕時的慈禧,想必也是她贏得了聖心。

  慈禧年輕時,到底什麼個長相,咱們是沒辦法真的知道了,不過呢,可以推測一番。

  比如說慈禧自己說的話,她說:“入宮後,宮人以我美,鹹妒我,但皆為我所制。”或許有自誇的成分在,但慈禧一輩子最重視的,是她的貌,什麼各種美容方子,宮廷或民間,只要是關於能更美的,她都試,好的留著用,從來沒放棄過。

  再看看旁人怎麼說,曾經有一個美國人卡爾,給慈禧畫過像的,她說:“慈禧太后身體各部分極為相稱,美麗的面容,苗條的身材和烏黑光亮的頭髮,和諧地祝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太后廣額豐頤,明眸隆準,眉目如畫,口唇寬度恰與鼻寬相稱。……耳輪平整,牙齒潔白如同編貝,嫣然一笑,姿態橫生,令人自然欣悅。我怎麼敢相信她已享六十九歲的大壽,平心揣測,當為一位四十歲的中年婦女而已。”

  有少數幾個見過太后的人說她“是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麗的高個子女性。她長著一雙鷹眼,有著明顯的韃靼人特徵。她態度高貴而傲慢,嗓音中帶有不可動搖的權威和絕對的威嚴。”

  當然了,她自己說自己美,很難讓人完全信服,見過她的人,或者給她畫像的人,不說她的好話,估計也活不長久,但是她生的孩子騙不了人。

  比如說同治,長得怎麼樣呢?其實是挺帥氣的,畢竟兒子隨母親長相的人挺多的。當初慈禧兩姐妹一個當了咸豐的妃子,一個當了醇親王的王妃,想必都是“人中龍鳳”吧,同治死後,沒有後人,慈禧作主把光緒給捧上了皇位,這個光緒長得如何?也挺帥氣的,到底是隨父還是隨母,咱們看看爺倆的長相,應該也能大致明白吧。
(光緒他爸)

  一個長相平平的女人,想要在咸豐的後宮得寵,機會不是很大,想要獨寵,且長寵,那基本就是不可能了。咱們現在看她,總覺得不漂亮,除了審美不同外,更多的是因為咱們看到的,她都是六七十歲了,長期威嚴在線,完全沒有慈祥老太太的柔美,加上她那囂張跋扈的個性,不顧國家生死的種種操作,好感完全沒有,自然就覺得面目可憎了。

猜想,拋磚引玉吧,期待各位朋友的關注。


葉之秋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腐敗無能的清朝, 讓我們看到和聽到的慈禧太后,都是姿色平平,年老色衰的反面的形象。這個大清鐵血的女人,到底美不美呢?

 

  01   有資料記載:1899年,各國特使和特使夫人一行數十人,前往北京商討開放海關問題,一見到慈禧,當場被她的美貌和氣質震驚到了,60多歲的慈禧,一舉一動,一顰一笑,讓那些高貴的特使夫人都深感自卑,不能自拔!

 

有史載:咸豐改元,妙齡的慈禧(蘭兒)奉旨應選,風姿綽約、秀骨姍姍,別具一種丰韻,咸豐帝年少愛花,當即選其入宮。蘭兒素好修飾,到此更妝扮得秀媚阿娜,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少年天子一見蘭兒, 便春心蕩漾,不能自持, 後宮寵愛無限 。

 

02  咸豐喜聽崑曲,如花似玉的蘭貴人,投其所好,經常唱崑曲給皇上聽。天資聰慧的她,還寫得一手好字。當時的大清,北有英法聯軍、南有太平天國運動,內憂外患之際,體弱多病的咸豐, 心力憔悴!於是,時常口授並讓其代筆批閱奏章。

 

當事情越來越多,咸豐處理國家大事,經常是一晚上也無法休息,自然也是力不從心,這個時候慈禧主動請纓,而咸豐當然樂於有人分憂,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慈禧在代替咸豐處理大事,尤其是在晚上,慈禧常常徹夜不眠替咸豐處理政務,咸豐對她欲罷不能,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咸豐才會如此寵愛慈禧!

   

    03  咸豐,愛詩愛酒愛女人!大婚之後,然,少有生育。咸豐五年,麗妃為咸豐帝產下了皇長女,三天後就晉封為麗妃。咸豐六年,慈禧生下了皇長子載淳,即後來的同治帝,咸豐欣喜若狂,即日宣佈:懿嬪加封為懿妃。不幾日後,宮廷張燈結綵,滿朝文武額手相慶。咸豐帝又宣佈大赦天下,普天同慶達三天之久。而此時的南中國,烽火連天!但是,母憑子貴,此時的慈喜牢牢將咸豐帝的心,拴在了自己身上!

 

  04  慈禧出身無名,在後宮,並非一支獨秀,最強的對手,除了慈安太后,還有麗妃!

慈安,榮寵不驚,出身世代官宦之家,從小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成長於錦衣玉食,榮華富貴的大家族。咸豐二年二月,十六的慈安選秀入宮,少年的咸豐皇帝極是信任和寵愛,六個月的時間就冊立慈安為皇后。遺憾的是,慈安十年的皇后,始終沒有為咸豐生下一男半女。這個是與慈禧無法比的!

 

麗妃呢,育有一女,是第一個為咸豐生育的女人。雖然她千嬌百媚,能歌善舞,咸豐也很寵愛!但是,麗妃體弱多病,常年吃藥!皇家的傳承,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慈禧深知,她有兒子,而麗妃沒有!後來的事實證明, 柔弱的麗妃, 根本不配是內鬥行家,慈禧的對手! 身處後宮,美貌很重要,但才能更重要,有美貌可能會得到一時的寵愛,但有才能才是不可替代的!

 

05  咸豐帝,原名愛新覺羅·奕詝,是清朝歷史上第九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具有實權的皇帝。當時的清王朝千瘡百孔,咸豐繼位之前一個月,洪秀全在廣西率領兩萬部眾揭竿而起。六年後,英法聯軍又侵入中國,內憂外患的煎熬中,咸豐迴天無力!他開始厭聞朝政,寄情於酒色,又喜鴉片。在位十一年,被後人稱為“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無作為”的“四無皇帝”。此時的慈禧,在政治上,就成為咸豐的參謀和幫手,他的寵愛裡,更多依賴與敬重!

 

一個女人,貌美如花,有才有情,又為自己生下唯一的兒子,還幫助自己承擔朝中大小亂攤子,對於咸豐帝來說,除了寵愛,還是更多的寵愛!這份愛裡,除了情愛,更多的是依賴,信任,和敬重,或者還有些懼怕!只是這份寵愛太重太深, 給野心勃勃的慈喜,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中國晚清, 腐敗難逃!



三少yun


說慈禧相貌平平,應該是看到慈禧這樣的照片比較多,見下圖。


【慈禧晚年照片】

如果只看這些照片的話,確實會認為慈禧顏值不高,但是要知道以上這些照片都是慈禧68歲以後所拍攝的,一個六七十歲的老太太她能有多高的顏值呢?

到了現代,人們利用高科技對慈禧的樣貌進行了復原,見下圖。

【慈禧樣貌復原圖】

復原後的慈禧容貌眉清目秀,長的也很秀麗,可以看出慈禧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高顏值的小姐姐,並非樣貌平平(下面還會詳細說明)。

說完這個問題,我們再來說一下慈禧為什麼如此得寵?

1.慈禧的高顏值

沒錯,就是高顏值,慈禧在17歲的時候參加了清朝三年一次的選秀,後來被咸豐皇帝一眼相中,從眾多的秀女中脫穎而出,被封為蘭貴人(跳過了答應和常在兩級)。

【咸豐帝朝服像】

曾經做過慈禧御前女官的德齡在他的回憶錄《清宮二年記》中對慈禧年輕時的容貌有這樣一段記載:

太后當伊在妙齡時,真是一位風姿綽約明媚鮮明的少女,這是宮中人所時常稱道的。——德齡《清宮二年記》

著作於清末民初的野史《清代外史》對慈禧的容貌也有些許記載:

《清代外史》記載:“那拉氏者,惠徵之女也……少而慧黠,嬛豔無匹儕”。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慈禧年輕時就很聰慧,豔麗的容貌再也找不出第二人。

所以,根據多部史料的記載和她的容貌復原圖可以看出慈禧年輕時是個高顏值的小姐姐。不然也不會被咸豐一眼看中,納入後宮。而咸豐也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喜歡女色的皇帝,所以慈禧的高顏值的確會獲得咸豐更多的青睞。

2.慈禧聰明睿智,代批奏章

慈禧入宮後,揣摩聖意,每當咸豐因政務勞煩時,慈禧總能出現在他的身邊,為其解憂,並且事事都能順從咸豐的心意。

《清稗類鈔》記載:“(慈禧)有機智,遇事輒先意承旨,深嬖(受寵愛)之”。

慈禧的最聰明之處就在於她能夠在咸豐勞累的時候為他分擔憂愁,處理政務,批閱奏章。

《慈禧傳信錄》:記載“時洪楊亂熾,軍書旁午,帝有宵旰勞瘁,以後書法端腴,常命其代筆批答章奏,然胥帝口授,後僅司朱而已”。

慈禧這樣做一來能夠讓咸豐感覺到她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女人,從而龍顏大悅。二來慈禧也可以從批閱奏章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政治經驗,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慈禧未來能夠統治清朝48年之久,她代為批閱奏章的這段經歷給了她豐富的為政經驗。

3.慈禧母以子貴

【同治帝朝服像】

眾所周知,咸豐皇帝只有一個兒子長大成年(次子早夭),那就是愛新覺羅·載淳,也就是未來的同治帝。

但是在同治帝出生之前,咸豐已經25歲了,做皇帝也有6年之久了,後宮的嬪妃也不少,但是卻沒有一個嬪妃為咸豐誕下皇嗣,所以咸豐為此頗為心急。

就這樣,直到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當時還是懿嬪的慈禧為咸豐誕下一位皇嗣,咸豐龍顏大悅,下詔晉封懿嬪為懿妃,翌年晉封為懿貴妃。

可以說,生下皇嗣對於慈禧來說無異於“如虎添翼”,此後,慈禧在咸豐心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也難怪,如此一個年輕漂亮,聰穎賢惠又能夠為咸豐延續子嗣的女人,咸豐怎能不寵愛呢?

我是小明嘮史,嘮歷史,和你嘮嘮古人那些史,喜歡可以點贊關注哦!


小何嘮史


首先說明一點慈禧相貌並非平平。按照慈禧現存照片使用3d還原技術來看,慈禧長得還是很漂亮的。即使漂亮,可後宮中卻從來不缺漂亮的女子,為什麼會獨得皇帝寵愛呢!

慈禧,咸豐皇帝的妃子。初入宮庭時為蘭貴人(在清朝,后妃的品級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可以看出,慈禧剛進宮的時候,品級並不是很高,次年晉封為為懿嬪,又過了3年,生下皇長子載淳。晉封為妃,次年晉封懿貴妃。從慈禧晉封的路上,慈禧的寵愛還是很足的。一步步從貴人爬到了貴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被寵的原因

第一 本身長得還可以,而且咸豐皇帝也是一個貪戀酒色的皇帝,所以能夠寵愛慈禧,但這種寵愛並非能夠長久,所以慈禧還有自己的才藝,那就是會唱崑曲,時不時就給咸豐來上一段。所以很招咸豐皇帝的喜歡。



第二,慈禧聰明能幹。咸豐帝在位的時候,大清朝已經是千瘡百孔了,加上咸豐帝貪戀酒色,而且咸豐帝本身還是早產,所以身體素質並不是很好,所以面對堆積如山的奏摺,很是頭疼,然後這時的慈禧卻能夠幫助咸豐處理簡單的批閱,寫個閱字啥的,解決了咸豐皇帝的很多麻煩。所以咸豐依賴慈禧。



第三,生育皇長子,因為長期的近親結婚,加上咸豐皇帝貪戀酒色,所以繼位多年,卻沒有生育皇子。這在皇家是很忌諱的,皇帝沒有皇子,則不能繼承皇位,百年基業誰來管理。慈禧爭氣,一舉給咸豐帝生下了皇子,這也是咸豐皇帝唯一存活的皇子(以前也生過一個皇子,但早夭了)。所以咸豐很感激慈禧。

通過這幾點,就可以看出咸豐對待慈禧,有的不光是寵愛,也有感激與依賴。所以慈禧會榮寵不斷。


蟶子歷史


大家還記不記得《大內密探零零發》中,皇帝的“後宮三千佳麗”?

當初在看這一段的時候,深深的感受到了皇帝的怨念,同時一笑了之:怎麼可能?後宮嬪妃都是千逃萬選的,絕對個頂個的漂亮啊……

但是說實話,清朝的皇帝們,還真不一定能選到非常漂亮的妃子。明朝選妃的時候,挑選對象是全國各地的13至16歲的少女,然後層層PK,逐級淘汰。相對來說,這就相當於全國選美大賽,質量絕對不會太差。


但是到了清朝,後宮的嬪妃宮女,選擇範圍就沒這麼大了。

(左起:瑾妃、德齡公主、慈禧太后、容齡公主、容齡之母、隆裕皇后)

一般來說,清朝選妃侷限於八旗之中。順治朝就規定,滿、蒙、漢八旗官員、兵丁、閒散人員家的女兒,14至16歲都要參加秀女選拔。但是,秀女並非完全給皇帝準備的,還要預備著許配給皇室宗親,所以,皇帝的可選範圍變得有些窄了。

更關鍵的是,清王朝的后妃,是政治問題。雖然漢八旗的女子可以參選,但是皇帝后妃主要選擇的還是滿族人,尤其是大家貴族之女——這樣的話,可選擇的範圍又窄了。

所以,清朝後宮嬪妃的相貌,雖然不可能太醜,也絕不像電視劇所演的,個頂個都是大美女。除了極少數容貌出眾的,大多數應該都很一般吧。


至於說慈禧呢?

首先人家長得並不醜,因為咱們現在看到的慈禧照片和畫像,都是老年的,可能有些誤解。你要是仔細看看這位老太太的容貌,年輕時應該也是個大美女,在後宮算是相當出眾的,被寵幸自然很正常。

當然,除了樣貌不錯,慈禧還是葉赫納拉氏人,是女真族最古老的氏族之一,背後也有著強大的政治力量。

最最關鍵的,慈禧之所以能平步青雲,大權在握,就是她生了個兒子!

咸豐六年,身為懿嬪的她,生下了咸豐帝唯一的兒子(後來的同治帝),母憑子貴,迅速上位……


七追風


滿清是一個遊牧民族,他的審美和漢族有一定的區別。從晚清遺留下來的老照片可以得知,宮門王府中的福晉王妃也只不過是相貌平平的普通人,有一些的相貌甚至不可恭維。皇宮中的妃嬪也大多是中人之姿,還有一些珠圓玉潤之輩,讓人詫異。滿清的選秀辦法是:

“我朝定例,八旗秀女,必俟選看後方準聘嫁。凡在旗人,理宜敬謹遵行。近見尚有未經選看之秀女聘定許字者,大臣等有奏事之責者,雖系蒙朕恩俞允,究與體制未協。選看八旗秀女,原為王、阿哥等擇取福晉;若在未經挑選之前即行結親許字,非為廢弛舊制,並恐無奏事責任之人,或不敢陳奏之人,伊等已行許字之女,朕因不知,另指他人,亦大有關係;且八旗秀女,於十三四歲即行選看,並無耽擱之虞”

具體的選擇標準一是品德,一是門第。只有具備這兩個標準,才可以入選,雖然沒有在明面上表示,容貌其實不是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從後世復原的慈禧年輕時期的圖片看來,慈禧的容貌還是可以的。雖然說不上是傾國傾城,但是也有一種氣質在其中。

特別的是慈禧的內在出眾,慈禧入宮時就已經頗有才華,這與其他滿族旗人家族的小姐是有所區別的。比如在後世對於兩宮皇太后的記載中表明:“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這說明慈安太后是寬厚仁德,慈禧太后是精明強幹。兩者之間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

咸豐皇帝本人也是比較濫情的一位皇帝,他的英年早逝後人揣測也與此有關。他對於後宮的態度也是非常隨便的,他的皇后慈安在咸豐二年二月被選秀入宮,四月二十七日進內詔封貞嬪;五月詔晉貞貴妃;六月已擬為皇后,其嬪妃冊封典禮均未舉行;十月立為皇后,時年十六,由嬪連升四級成為皇后,僅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堪稱清代晉封速度最快的皇后。從中也可以看出,咸豐皇帝對於後宮的升遷也非常的隨意。慈禧雖然算不上是國色天香,可是畢竟在雨露均霑之下生下了皇長子。母以子貴自然受到重視,所以能夠在晚清政壇上叱吒風雲,執掌中國近半個世紀。


經典守望者


我是金風,點擊右上角關注,歡迎評論!

首先糾正一點,慈禧並不是相貌平平,現有的照片是慈禧晚年的照片,利用現代修復技術,把慈禧倒推回年輕時候,長得是小家碧玉,清水芙蓉,不知道題主為何說相貌平平。

慈禧是通過皇太后為咸豐皇帝選秀女的機會,通過層層帥選被選中而進入宮中的,那年她17歲,進宮以後被封為貴人,在當時的清代後宮妃嬪制度中是排在第五個序列,當時的清代後宮妃嬪分為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七個級別,慈禧級別不高。在當時的清宮,咸豐皇帝可以說是一個悲情皇帝,怎麼說呢?首先18歲登上地位就面臨著太平天國運動和列強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作為年輕的皇帝對於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可以說是束手無策的,被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後還倉皇出逃,可見於他的無奈,在朝堂之上無發揮餘地,咸豐帝總要找到宣洩口,於是縱情聲色就成可他的一個宣洩口。

咸豐的妃嬪其實不多,不像大家相向的那種排隊等著他臨幸的場面,要不然他也不會流連圓明園,找漢家女子入內,縱情聲色了,清宮之內對於皇帝這方面是有限制的,不是因為你是皇帝就可以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宮外就不一樣了,那是他說了算。在咸豐為數不多的妃嬪當中,慈禧算的上是出落的,咸豐喜歡聽崑曲,慈禧會唱崑曲,投其所好,長得又不錯,得到咸豐寵愛就在情理之中,最關鍵的是,慈禧也是咸豐眾多妃嬪中唯一為他生下兒子的妃嬪,他也就這一個子嗣,就是後面大家都熟悉的同治帝了,這種情況下,慈禧不紅才怪,所以短短几年時間,級別就蹭蹭上漲,成為懿貴妃,在沒有皇貴妃的情況下,她已經是皇后之下第二人了。

所以,慈禧不是相貌平平被皇帝寵愛,皇帝又沒瞎,是長得好看才有機會被咸豐帝寵愛的,這樣說能理解了吧!

我是金風,點擊右上角關注,歡迎評論,一一回復!


金風C玉露一相逢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慈禧是一個好吃懶做,無德無才,還敗家的醜女人。

至於慈禧到底醜不醜,大多數人會直接說慈禧肯定是很醜的,從現在留下來的很多照片上都能看出來,慈禧長的的確不算漂亮,但事實如此嗎?

慈禧留下來的照片,大多是慈禧晚年的模樣,如果拿已經年老色衰的慈禧與十七八歲的花季少女相比,自然是沒有可比性的,雖然不能說慈禧肯定在年輕的時候就長的特別漂亮吧,但也絕對不會像晚年的照片中那般醜陋。

慈禧為什麼能夠獲得咸豐帝得寵愛呢?

慈禧獲得咸豐帝的寵愛,自然不僅僅是依靠她的美貌,慈禧既然能進宮,並且還能身居高位,那麼就肯定不會是一個長相醜陋的人,長相醜陋的人,憑什麼被咸豐帝看上呢?

慈禧出身官宦世家,雖然家中父母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官,但也確實將慈禧裝備的能書會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樣的慈禧自然更容易獲得咸豐帝得寵愛,但很明顯,單單靠著這些是絕對不夠的,慈禧不可能單單靠著才華獲得咸豐帝的認可。

很多人都說慈禧是一個心狠手辣,隨意濫用私權的人,真的如此嗎?慈禧可能是一個手腕強硬的人,但絕對不會像大多數民間傳說中那般不擇手段。

慈禧擅長崑曲,而很巧的是,咸豐帝正好愛好崑曲,靠著這一才華,慈禧能夠得到咸豐帝得寵愛呢。

但又不僅僅如此,咸豐帝在位期間,內憂外患不斷,內有太平天國,外有鴉片戰爭,可以說整個大清的王朝在咸豐當政期間正處風雨飄搖之中,咸豐帝最需要的不是其他東西,而是一個傾訴心腸的人。

很巧,慈禧就是這麼一個人,在咸豐帝最需要的時候他進入了咸豐帝的內心,為其分擔壓力,讓咸豐帝對其充滿信任,並且在不久的將來,咸豐帝去世以後,慈禧靠著自己的強硬手腕,突破了攝政王的封鎖,執掌了大權。

慈禧之所以能夠得到咸豐帝的寵愛。靠的可不僅僅是美貌與才華,長得漂亮的女人,在宮中真的不要太多,而有才華的也不少,德才兼備的雖然不會特別多,但也不會少。

慈禧真正依靠的,還是得到了咸豐帝的信任,成為了咸豐帝傾訴心腸的人。

當然了,咸豐帝一時錯誤的選擇,讓慈禧有機會成為執掌大清大權之人,讓整個晚清烏煙瘴氣,最終在慈禧去世的後幾年整個晚清王朝都覆滅了。


魏青衣


因為慈禧太后早年沒有留影,也無人為他畫像,所以現代人看到的慈禧太后,都是老年的形象。在那個沒有現代這麼多護膚美容手段的時代,一個六七十歲的老太太自然不會多漂亮。

從最近網上流傳的慈禧年輕時容貌的復原圖看,慈禧雖然算不上絕世美女,但也是明眸皓齒,清秀可人,絕對是一個美女。

當然,慈禧受到他丈夫咸豐的寵愛,恐怕不僅僅是容貌原因。畢竟好色的咸豐身邊並不缺美女,僅僅靠容貌取悅他,相信慈禧也不過是他的一個玩物。

實際上,慈禧和咸豐可能在性格上有很大的互補性。咸豐性格內向,優柔寡斷,患得患失,慈禧則性格外向,明快決斷,性格剛毅。咸豐一生倒黴,心理壓力一直很大,很需要慈禧這樣的人為自己鼓勁。英法聯軍進北京和太平天國出現時,意志薄弱的咸豐幾乎每天都處於崩潰的邊緣,慈禧在這個過程中給與了他堅定的心理支持,也在國務上為他分憂。所以慈禧對於咸豐,不僅是一個妻子或情人,更多時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幫手和重臣。


賣萌故事


我想,既然是相貌平平,那就不會靠相貌來俘獲咸豐的心。那她靠什麼呢?這要結合慈禧的“皇后之路”來敘述。

一、揣摩皇帝的心思

清朝有一種特別的制度:選秀的時候依靠“翻牌子”,這些步驟是太監負責的。選秀期間,皇帝每天晚上只能翻一個牌子,也就是隻能讓一個候選者侍寢,完了之後侍寢的妃子就必須離開,不能過夜。要想給皇帝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須想方設法多和他在一起。慈禧深諳這個道理,於是買通了太監,增加自己接近皇帝的機會。

二、慈禧確實有真才實學

慈禧出身書香門第,有真才實學。

《滿清外史》記載:“少兒慧黠”、《清裨類鈔》記載:“有機智,遇事輒先意承旨......”《慈禧外紀》:“以己之聰明智慧,遂蒙帝寵。”

皇帝每天要處理的政務繁多,要批閱許多奏摺。咸豐一個人難以招架,這就給了慈禧機會。慈禧出身書香門第,腦子也挺聰明,處理這些奏摺如行雲流水,讓咸豐大為吃驚,對慈禧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三、與眾不同的大腳

從北宋開始,女子是要纏足的,一是為了所謂的“三寸金蓮”,二是有一種說法叫“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纏足可以限制她們的外出,減少學習的機會。同一批被皇帝挑選的女子中,只有慈禧是沒有裹腳的,咸豐恰好又不喜歡畸形的腳,真是“緣分”啊,就這樣,慈禧在咸豐的心裡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到最後順利地當上了皇后。

以上只是個人的看法,有不足指出,歡迎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