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評價“苦命天子”咸豐帝?

秦右史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皇帝駕崩於圓明園,早已被立為太子的皇四子奕詝毫無爭議成為大清國的新君。這一年,新皇帝即位,大赦天下,並以“咸豐”為年號。然而咸豐皇帝在位的十餘年,天下卻是極不“咸豐”。

剛坐上皇位不久,咸豐帝在朝堂上就開始聽到關於“洪楊”、“髮匪”、“長毛”的上奏,並且越來越頻繁,直到太平軍佔領了南京,割半壁江山而與清廷對抗。

這又造成另一個結果,咸豐皇帝的錢袋子——大清朝的戶部銀庫,經常向皇帝告急。

這和太平軍興有直接的關係。一方面,剿匪需要出兵,出兵就需要大量的銀子燒,國庫支出陡增。另一方面,大清國富庶的東南地區先經戰火,後又成為太平軍的勢力範圍,清朝的國庫收入卻日漸萎縮。一漲一消之間,很快大清的銀庫就見了底。

民間有一種說法,“道光道光,家產全光”,道光朝留給咸豐帝的家底確實不多,道光末銀庫實銀不足一千萬兩白銀,和康熙五十八年的四千八百餘萬兩、雍正八年的六千二百餘萬兩、乾隆四十二年的八千餘萬兩相比,實在是有點可憐,但這就是咸豐皇帝從老爸手裡接過的錢袋。

咸豐皇帝剛即位不久,因為南方太平軍的攪合,這僅有的家產也捉襟見肘了。

咸豐朝的中央財政危機是清代財政史領域關注的熱點之一。通過下表關於咸豐朝戶部銀庫收支數據可以對當時的財政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表格:咸豐三年至十一年戶部銀庫銀兩收支結構(單位:兩)

資料來源及說明:此表數據來源於邵義對咸豐年間清政府實銀及鈔票收支數額的考證,並根據作者之表格繪製。見邵義:《咸豐朝戶部銀庫實銀收支數質疑》,《歷史研究》2012年第4期。

實銀收支數額可以反映出太平天國戰爭對咸豐朝中央財政的深遠影響,戶部實銀收入銳減,至咸豐八年末戶部結存實銀僅剩5萬餘兩!這在有清一代是極少出現的情況,作為中央財政收支核心的戶部銀庫已形同虛設。無奈之下中央財政只能依靠發行官票寶鈔和大錢支撐。

咸豐朝發行的大錢

咸豐朝發行的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

銀庫庫存竭蹶,無款可撥,其作為財政核心的地位發生了動搖,通過財政收支管理和控制國家各項事務的職能亦無法正常發揮。咸豐五年,黃河在銅瓦廂決口,清政府無力籌辦河工,這也造成了黃河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改道。

咸豐皇帝做太子時就以寬仁恭孝而知名,在位後也勤政節儉,上書房的門壞了,咸豐皇帝會讓內務府修了繼續用,衣服不小心弄破了,會讓下人修補後繼續穿。但是他在位十一年,先遇太平軍興,後遭列強入侵,生而逢此,誠可謂一“苦命天子”。


歷史寶藏



咸豐皇帝是貨真價實的苦命天子。10歲那年母親病逝,騎馬狩獵,腿又摔瘸了。好不容易被策立太子成功登基,又接過一個百孔千瘡爛攤子。首先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率領聲勢浩大農民起義軍攻城掠地,定都南京,佔據大清半壁江山,而且馬不停蹄不是北伐就是東征西征,北京咸豐皇帝的紫禁城天天處於一片驚慌失措之中。加上捻軍和天地會積極響應太平軍,可以說咸豐皇帝幾乎沒有過過一天安穩日子,連夜裡做夢都時常驚醒。

咸豐命苦,禍不單行。英法聯軍藉口外交事件,強行威逼咸豐皇帝簽下一系列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又攻陷天津北京,火燒圓明園。咸豐皇帝狼狽逃到熱河,氣恨交加,一病不起。沙皇俄國趁火打劫,又肆無忌憚割佔大清大興安嶺黑龍江庫頁島等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咸豐命苦,老天也來找茬。咸豐當政10年,光蝗災就發生7次。每次蝗災過後,地裡莊稼樹葉一掃而光。廣大農民飢寒交迫餓殍遍野。咸豐王朝,黃河多次決口,千里平原一片汪洋幾成澤國。咸豐皇帝一方面要治理水患,賑濟災民,一方面還要對付太平天國和八國聯軍,幾乎天天忙的焦頭爛額,連死的心都有。

咸豐皇帝雖說是個苦命天子,但是也並非笨蛋一個。相反,他還非常聰明,也非常渴望能有所作為。他和鬼子六爭太子時聽從老師杜守田建議,以春天鳥獸正在孕育不忍獵殺贏得父親賞識,又在道光皇帝臨終之時一味痛哭流涕賺取父親下定決心傳位給自己,說明咸豐皇帝決非等閒之輩。上任伊始,就大膽將昏庸無能把持朝政的穆章阿耆英等革職不用,起復林則徐,曾國藩,肅順等一大批忠臣良將,對鬼子六也是又打又拉,林則徐剿滅廣西叛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鉗制太平天國大獲成功戰果輝煌,肅順整頓朝鳳打擊貪官腐敗,整個王朝頓時迴光返照一片光明。

說真的,咸豐皇帝勤勉朝政,也想實現大清中興。他非常節儉,宮殿門壞了,他不讓修,衣服爛了也不讓做新衣服。為了籌措鉅額軍費,他發行大錢,從當五一直到當千,甚至把內務府金鐘都砸碎鑄錢。在對待外國列強方面,他也極端強硬,不到萬不得已一步也不退讓。





可惜,他駕駛的是大清朝已經行駛200多年一艘破船,他父親只給他留下187萬兩庫銀,打了幾天帳,只剩下22.8萬兩。你讓咸豐怎麼維持大清王朝正常運行?



咸豐皇帝的悲劇是沒能跟上時代潮流,他竟然為了不讓英法在北京設使館同意不要關稅心甘情願答應英法提出很多不合理要求,他這樣做就是因為他不能忍受外國領使拜見他時不給他磕頭。他還有四大毛病,一貪美色,連一個寡婦都愛如珍寶。二貪絲竹,即便逃到熱河,也白天黑夜愛聽戲看戲。三貪美酒,一喝酒就不要命。四貪鴉片。他竟然把鴉片視為延年益壽膏,經常食用。他沒有主見,對列強一會硬一會軟一會戰一會和。他的身體也不行,最後31歲就窩窩囊囊兩腿一蹬上了西天。

咸豐最大悲劇是給大清也是給中華民族留下了一個最大最深的禍根,那就是他寵信的慈禧。慈禧因為給他生了個兒子,從蘭貴人到懿貴妃到皇太后,咸豐多災多病愁苦不堪,慈禧以幫忙名義插手處理政務,增強了能力掌握了本領,等咸豐一蹬腿,慈禧聯合鬼子六,殺了肅順端華等顧命大臣,從此一手遮天,把中華民族徹底推向水深火熱之中。雖然咸豐聯想不到這些,但是他依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咸豐皇帝不僅是個多災多難的苦命天子,更是一個不能明察秋毫犯有重大過錯的短命盲君!


蟬鳴梧桐


1、少年天子,銳意進取

咸豐登基的時候,才20來歲,和我們今天上大學的年齡一樣。

上臺後的八個月,就罷免了道光朝的軍機大臣穆彰阿。

看《清文宗實錄》,此時的工作極為勤奮,每天都有許多諭旨下達,其中不少是親筆寫的硃批、硃諭,不勞軍機大臣動手。

而且任用肅順,嚴厲反腐,甚至殺了一個軍機大臣。

很是一番振作,但歷史並不隨自己的意願而發展。

(咸豐皇帝)

2、內憂外患,丟失“兩京”

1851年正月,金田起義;1852年底武漢重鎮已經丟失;1853年初南京丟失。在漢人的世界中,南京也代表著天命。朝廷最大的機動部隊被牽制在南京一線,雙方圍繞著武漢到南京之間進行著拉鋸戰。(南京的意義非常重大)

(南京周邊的攻防)

咸豐不止一次規劃全面進攻,下達總攻擊令,結果總是事與願違。到1853年底太平北伐軍已經到達天津城外,之後兩年多的時間,咸豐花費很大的力氣在解決。同一時間,南北大營被破,形勢危如累卵。

這時候和英國人、法國人的新衝突產生了,英法甚至在南方建立了傀儡政權。之後幾次浮海北上。1860年9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咸豐北狩。

京師不僅僅是一座城市,更代表著天命所歸。京師的陷落意味著對天下對朝廷的信仰降低。

(咸豐北狩)

3、漢族督撫坐大

京師陷落,皇帝北狩,朝廷的中樞雖然存在,但權威已經下降,苗沛霖認為朝廷已經不可能恢復,直接舉兵攻擊壽州,潁州。這時候咸豐還活著,嘴上一直說要回京師。

好處是和英法簽訂合約,實現了“安外”,使朝廷不用兩個拳頭打人。

但內線的爛攤子得等慈禧下放權力了,曾國藩就是在咸豐死後迅速崛起。

(權力下放與平定太平天國)

總結:

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內外危機嚴重,而戰略不穩定,怪誰呢?好處就是沒學崇禎“君王死社稷”。留下了希望的種子。

參考文獻: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豐皇帝奕詝》。ps:這本書功力特別好。不過說實話,茅老師的通俗書沒有他的學術書系統、可讀性也差點。

《清文宗實錄》,雖然只有十來年,但內容特別多,讀起來特累特爽。


一枚明粉


銳意革新的咸豐皇帝,在沒落的封建社會里掙扎與抗爭!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咸豐皇帝是何許人也?以及在近代中國封建社會面臨的千年之變局中,咸豐皇帝是如何應對的呢?咸豐皇帝也叫愛新覺羅·奕詝,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為什麼後世經常稱咸豐皇帝為“苦命皇帝”,他的“苦命”究竟體現在哪裡呢?從個人遭遇上來說,咸豐皇帝的確是在我國的歷代帝王之中,命運差不多是最苦命的一位。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讓咸豐帝趕上了。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開始將宰割殖民的屠刀瞄準了中國,這種千年未有之變局讓咸豐帝攤上了。我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沒落以及封建經濟開始逐步瓦解也讓咸豐帝碰上了,咸豐皇帝繼位駕馭的又是一條已經航行了二百年的開始逐步沒落並千瘡百孔的清朝這艘老舊航船。看到這裡我們能夠看出咸豐皇帝的確是挺命苦的!


我們的咸豐皇帝在面對如此艱難與困苦的遭遇時,沒有選擇認命,也沒有被困難嚇到,而是選擇了改變。咸豐皇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幅度的對朝政進行改革。為了挽救清朝末期統治危機,咸豐帝任用賢良之才去除奸邪之臣,企圖重振朝綱。在官員任用上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的起義。提拔敢於辦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但此時的清朝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最後清朝也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咸豐皇帝為了重新扭轉對內交外困的局面從而決定開啟洋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咸豐皇帝嘔心瀝血,盡心改革,可還是沒有挽回敗局,政治腐敗、國庫空虛、民生凋敝、兵將腐朽都沒有得到本質上的解決。

通過以上對咸豐皇帝的講述,我們知道了咸豐皇帝是一個敢於改革,銳意進取,有才能的一位皇帝。但至於沒有挽回清朝衰敗,以及中國內憂外患的政治局面,這其實本質上並不是咸豐皇帝一個人造成的,而是近千年中國的封建統治者以及腐朽的封建體制所共同造成的!

以上為本文的全部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圍觀討論交流!


BM大嘴


又是一大波給昏君咸豐洗白的,好惡心的奴才相!

咸豐,清朝第7位皇帝,名叫奕詝(讀作“一豬”),道光帝的第四子。

對於咸豐帝,有兩個優點——

1,攤上一個好老婆慈禧。

慈禧在咸豐死後掌權48年,為清朝續命那麼長。這一點,不得不說,咸豐真的是運氣好!

因為慈禧,咸豐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實權皇帝,軟飯黨,羨慕不?

2,圓明園燒了,咸豐跑的比兔子還快!

把逃命專門拿出來誇一誇,也是真沒別的優點可說了!

咸豐的逃亡,保留了清朝血脈,避免了斬首行動有可能造成清朝被列強瓜分。這一點,確實比崇禎強!

但是,咸豐帝的缺點更明顯!

1,稀裡糊塗當上皇帝。

咸豐帝的才能遠遠不如六弟奕忻,於是他的師父杜受田教他這樣奪得皇位。

一日,道光帝領諸皇子狩獵,奕詝故意一箭不發,“上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宣宗(道光帝廟號)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

老子窩囊兒混蛋,道光這個窩囊廢,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把皇位交給了“任孝”的奕詝,就註定了清廷必亡!

這次立儲,和司馬炎立司馬衷有點像“別讓火光照到父皇!”


2,稀裡糊塗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4年,英法按照《南京條約》續簽合同,咸豐抽風式拒絕。英法因對俄對印戰爭分身乏力,暫時忍過。

1856年,英法帶兵來要求換約,再次被拒絕,於是大戰爆發。兩廣總督葉名琛成了關在籠子裡的怪物,全球巡迴展覽。

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卻因換約儀式不能滿足咸豐的“皇帝尊嚴”,西方使者被大卸八塊。

1860年,紫禁城被攻佔,圓明園被燒搶一空。不出兵看熱鬧的俄羅斯,居然拿走150萬平方公里土地!

打不過,就老老實實認輸,然後師夷長技以制夷,總是犯賤,總是捱打,卻不知道成熟!

這就是不作死就不會死!


3,膽戰心驚不敢任用曾國藩等漢人官員。

肅順,閒散宗室的庶子,北京街頭的文盲混混。咸豐登基後,火箭提拔為軍機大臣,權傾朝野。咸豐真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嗎?屁!

蔡東藩評價肅順:“若載垣、端華、肅順輩,以宗室懿親,不務安邦,但思擅政,何其跋扈不臣若此?無莽操才,而有莽操之志,卒之弄巧成拙,反受制於婦人之手,寧非可媿?”

當年的六部侍郎,如今的團練大臣曾國藩,在咸豐手下居然被巡撫們將軍們排擠的沒法打仗。這就是大膽任用嗎?真是笑話!

1857年到1858年的一年半,曾國藩被排擠的回老家守孝,喪失一切權力。直到江南局勢徹底惡化,咸豐才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欽差大臣。那時候,曾國藩辦湘軍已經快十年了!

而咸豐的老婆慈禧,上臺後慈禧保薦誰,他就提拔誰,總督巡撫隨便取,只要能滅太平天國和捻軍。咸豐,差太多了!


歷史知事


公元1850年,為大清兢兢業業奮鬥了三十年但仍一事無成的道光帝駕崩,把大清的爛灘子交給了當時年僅二十歲的咸豐。咸豐是道光的第四子,他的幾個哥哥不是夭折就是早逝,到了道光後期,就只剩他和弟弟奕忻兩個皇子了,論年齡咸豐比奕忻大不了多少,論資質咸豐不如奕忻,為何道光選擇了咸豐我們已無從考證,也許是生性謹慎的道光看中咸豐更加穩重吧,但歷史證明道光的選擇也許是錯誤的。

咸豐帝

咸豐即位時大清是個什麼樣呢?可以這麼說,在他之前所有皇上即位時的情況都要比他好。說他是“苦命天子”一點不為過。先說國內,就在他即位的同一年,廣西爆發了洪秀全領導的金田起義。這是大清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差一點就推翻了大清的統治。再說國外,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勝利使英國嚐到了甜頭,其他幾個歐洲強國也開始眼紅,都想把手伸向大清。這種局面也確實是難為了這位剛即位的小皇帝了。無奈之下咸豐採取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對英法等國儘量忍讓,儘可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集中力量鎮壓國內的太平天國運動。而英法兩國趁機制造事端,1856年英國藉口廣東水師在英國船“亞羅”號上捕捉海盜,派兵進攻廣州,法國藉口天主教神父在廣西被殺,也出兵入侵。1857年兩國組成聯軍攻陷廣州。這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其實跟鴉片沒有任何關係。

恭親王奕忻

英法聯軍勢如破竹,1860年進攻天津逼進北京,咸豐驚慌失措遣使求和,英法談判代表巴夏裡趾高氣昂條件苛刻,咸豐忍無可忍露出其血性的一面,扣壓使節以此要挾英法兩國。英法聯軍沒想到這小皇上如此強硬。腦羞成怒繼續猛攻,咸豐倉惶逃往承德避難,留奕忻在京與英法斡旋。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見一半使節已被折磨至死,一氣之下火燒圓明園。並挾迫奕忻又簽訂了幾個不平等條約,俄國此時也趁火打劫以調停為名搶走東北大片土地。1861年心力交瘁的咸豐在承德病死年僅31歲。這還不算完,咸豐死後他的西太后慈禧勾結奕忻奪權政變,除掉了咸豐臨終任命的顧命八大臣,使本就風雨飄搖的大清雪上加霜,進入了慈禧四十多年的專政時期。

慈禧太后

咸豐可算是大清最後一個有實權的皇帝,他年輕有為,論能力他在大清各皇帝中也能排在中上,即位之初他也曾整頓吏治重用漢臣並初見成效。但無奈他所處的歷史時期是一個百年不遇的亂局。只有挑戰祖制大膽維新或許才有希望,但咸豐沒有做到這些,或者說他壓根就沒有機會做到這些。而且由於後事沒有安排好使大清徹底失去了希望,如說他是歷史罪人也許對他有失公道,說他是“苦命天子”是在合適不過了。


ZYY720605


歷史上,咸豐帝作為最後一位握有實權的皇帝,卻是一位苦命人,史料記載咸豐帝並非懦弱無為之徒,其勤於政事、廣開言路,任用肅順,改革吏治,還花了大力氣鎮壓太平天國叛亂。

在這裡向大家介紹咸豐帝——道光皇帝的兒子 ,嘉慶皇帝的孫子,也就是乾隆的曾孫子。而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在道光年間,簽了《南京條約》,所以 ,1850年,咸豐剛戰勝了各個皇位的有力競爭者在十九歲繼位。然而,十九歲的少年所要面對的是鴉片戰爭的捲土重來,是太平天國運動由南至北的迅速蔓延,是兄弟同時也是皇位競爭者的虎視眈眈……

古往今來,哪一次大型叛亂不是舉全國之力平息,能真正平叛的皇帝哪個不是好樣的?更何況是平叛的還是已經佔據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運動,不得不說是險之又險了吧,但是大家普遍認為,咸豐帝似乎再平庸不過了,為什麼呢?

英、法、沙俄的侵略對大清造成的侵害已經完全遮蓋了平叛太平天國的“功績”,對於咱們這些後人來說,太平天國這些“內憂”可以容忍,畢竟也打侵略者了呀,外國侵略這些“外患”不可容忍;而對於當時的咸豐帝來說,“內憂外患”都不是啥好東西,不是來搶地盤的,就是來搶錢的,相較之下,錢可以再掙,地盤沒了就代表青山沒了,還上哪砍柴(掙錢)啊?

由此,太平天國沒了。而對於變法圖強這事兒,就好比群狼環伺,都到眼前了,誰還有功夫磨刀啊?

咸豐帝較常人來說已經很優秀了,可依舊“能”不配“時”,而且在那種國家受欺侮情況下,大家對皇帝這個最大掌權者,最有可能改變國家境況的人,總是抱有很大期望吧!

有如此成就,因為環境發展不對,得不到認可,早早去了,祖宗留下的基業也沒託付好,也算是個苦命人了吧!





林汐111111


咸豐被稱“苦命天子”實至名歸!此人從父親道光帝手裡接過的是一個爛攤子,官場貪汙腐敗透頂,民間貧苦不堪,怨聲載道。外受列強欺侮,如同魚肉。恰恰是登基之初又發生了太平天國大起義,弄得咸豐寢食難安、焦頭爛額。1856年又發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堂堂天子狼狽出逃。可以說,咸豐自從繼位到死的11年間沒有過上一天的舒心日子,所以稱其“苦命天子”再貼切不過了。


與菊同野1


咸豐帝,怎麼說呢,這個皇帝絕對能代表廣大勞動人民,勤儉節約,連龍袍上都會打補丁,後宮也跟著皇帝勤儉節約,從個人品質上來說,這是一個勤儉的人,但從皇帝來來說,這皇帝是一個摳門的皇帝,小家子氣。另外,這皇帝確實苦命,當了幾十年的太子,哪怕乾隆皇帝退休了,他也是一個傀儡皇帝,實際大權還是在乾隆帝手裡,終身受乾隆帝餘威壓迫,所以不顯名氣。乾隆帝掛了,沒當多少年也掛了。總結,這是一個媳婦熬成婆沒享多少福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