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謀士酈食其,靠一張嘴為劉邦拿下70座城池,為何卻被煮成肉湯?

楞香媽咪


1良禽擇木而棲。

沛公劉邦準備攻打陳留時,酈食其遞上名片,要來見他。酈食其就是陳留高陽人,儘管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恃才傲物,素有“狂生”之名,他無錢無背景,為謀生,在縣裡做了高陽門吏。

儘管是把門小吏。 但卻見過事,項梁、項羽叔侄的麾下率軍路過陳留時,酈食其見這些人喜好禮節,各懷私心,斷定他們難成大事,便閉門不出。他不願和這些人為伍,由此可見,酈食其自視甚高,有潔身自好的毛病。

劉邦聽說來人像個讀書人。就對衛士說:“我正忙於天下大事,沒空見儒生”。 酈食其在軍帳外聽得清清楚楚,立即大聲咆哮道:“我不是腐儒,我是高陽酒徒” 。 這傢伙果然不同凡響,他懂得劉邦心裡,才敢於發出異於常人的語言。

劉邦喜歡酒徒,讓衛士帶他進帳。酈食其不卑不亢地走進去,見劉邦正在讓兩個女子為自己洗腳。就拱手作禮卻不下跪,還振振有詞地說:“您是要幫秦攻打諸侯呢?還是要率諸侯攻秦國呢” ? 劉邦覺得沒有新鮮話語,開口就罵:“沒用的酸儒!天下苦秦太久,才相繼揭竿起兵反秦,你怎麼能說助秦攻擊諸侯這等昏話呢?”。

酈食其從容地回答道:“如果你想率領天下百姓誅暴秦,就不應該用如此倨傲的態度來對待長者。”。 這話牛逼哄哄的,卻不無道理。劉邦內心有了驚歎,便擦乾雙足,趕走了兩個女子,理正衣冠,請酈食其上坐。


2不費一兵一卒為劉邦拿下陳留。

酈食其受到了尊重,就口若懸河,拿戰國時六國合縱抗秦的典故說事,劉邦聽後,自知這傢伙有些門道。又命人置酒席款待。席間, 酈食其建議劉邦暫時放棄進軍關中的計劃,先佔據交通便利,糧草充裕陳留,並以此為根據地招兵買馬,訓練軍隊,待實力增強後再起兵攻秦。劉邦聽後如醍醐灌頂 ,欣然同意。自此,劉邦不敢再小看這位儒生了。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情愫。

酈食其又自告奮勇要勸陳留縣令投誠。 酈食其連夜回城後,力勸縣令投降沛公。遭縣令嚴辭拒絕,卻因他是長者留其在縣衙過夜。夜半,酈食其一劍將沉睡的縣令刺死並割首級,再悄悄出城來到漢軍營中。看看:酈食其還真的不是酸儒,他身有擔當,殺伐果斷。這樣的膽略與氣概不是一般讀書人所擁有的。

天亮後,城中守軍發現老大的頭不見了,亂作一團,劉邦乘勢揮軍攻城 。城中百姓見漢軍聲勢浩大,只得開門迎降。 於是, 劉邦沒有花費成本佔據了陳留,並得到了大批軍糧。於是,劉邦封酈食其為廣野君,鎮守陳留。酈食其表現更令人滿意,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就讓漢軍的隊伍擴充至三萬人



3攻打秦國,居功甚偉 。

門吏出身的酈食其成為廣野君後,奉劉邦之命出使各諸侯國。不久,劉邦拜酈食其的弟弟酈商為大將,率兵攻秦。

公元前206年秋,漢軍進至武關,酈食其冒著生命的危險入關,憑三寸不爛之舌,勸說秦將開關出降,這樣劉邦不費吹灰之力又得到了武關。於是,振作精神,率領漢軍直搗咸陽,導致了秦朝滅亡。

楚漢戰爭爆發後,在兩軍相持不下時,酈食其又出妙計,讓劉邦奇襲滎陽,巧奪敖倉。這是很重要的軍事行動,為日後扭轉楚強漢弱的不利局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邦謀士酈食其,靠一張嘴為劉邦拿下70座城池,為何卻被煮成肉湯?

實踐證明,這位儒生是有本事的人,劉邦對他頗為倚重.後來,他奉命出使齊國,擔任勸齊王田廣歸順漢王的重要任務 ,又是一番唇槍舌與入木三分形勢分析,田廣審時度勢,終於歸降漢王。齊王背楚歸漢完全是酈食其的功勞,齊王田廣放棄了戰備,獻齊國七十餘卒城池歸漢,進一步擴大了劉邦的影響力。酈食其卓越的語言威力真能勝過千軍萬馬。

漢四年(前204年)十一月,漢大將軍韓信知道酈食其巧言為漢王爭取到了齊國七十餘城池,心生嫉妒。為爭功,韓信悍然率大軍渡河,一舉擊潰沒有作戰事準備的齊軍,兵臨齊都臨淄城下。 韓信背盟擊齊完全是個人行為,齊王田廣自然遷怒於酈食其,認為,我既然投降了,漢軍就不應該再使用武力來打我們了。所以,一怒之下,不問青紅皂白,將酈食其活活煮死了。
酈食其是舌辯之士 ,有實踐能力與外交奇才,在秦末,為劉邦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只可惜功高遭忌,因韓信的背盟而被齊王活活烹殺,這是漢軍的一大損失。劉邦在鎮壓英布叛亂後,分封有功之臣時對酈食其念念不忘。還破例封其子酈疥為高梁侯。如果酈食其不早死,相信以其功績,在建國後,定能與蕭何、張良、陳平相提並論,同日而語。可惜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一個窮酸落魄的儒生,因巧舌如簧而躋身沛公幕僚,後又說服齊王歸降,可以說是古代外交史上的一個傳奇。只可惜,就在酈食其沾沾自喜於眼前的豐功偉績時,韓信卻在背後捅了一刀,讓酈大叔成了一鼎肉湯。

根據《漢書》的記載,酈食其這個人頗似一個“有文化的流氓”:

酈食其,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衣食業。為裡監門,然吏縣中豪傑不敢役,皆謂之狂生。——《漢書·酈食其傳》

這段史料中提到的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高陽是秦漢時陳留縣的的一個小邑,今屬河南杞縣。按《漢書》的說法,酈食其是個喜好讀書的儒生,但卻十分貧苦,沒有某生之業。不過,當地的官府和豪傑卻不敢役使他,都稱其為狂生。

酈食其的狂,大抵是與他的才情有關的。在陳勝和項梁等人起兵時,酈食其也曾萌生過投奔他們的想法,但因聞聽這些義軍首領心胸狹隘,不聽勸諫,故而繼續隱居。後來,酈食其憑著自己的口才和計謀,讓一隻討厭儒生的沛公起用了自己,不久便幫劉邦拿下了糧草充足的陳留,因功受封為廣野君。

回顧酈食其的一生,他最為巔峰的時期,便是說服齊王田廣罷兵投降的時候。可是,就在他陶醉於自己的豐功偉績時,韓信卻再次興兵討伐齊王,逼得田廣大怒,將酈食其給烹殺了:

田廣以為然,乃聽食其,罷歷下兵守備戰,與食其日縱酒。韓信聞食其馮軾下齊七十餘城,乃夜度兵平原襲齊。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食其賣己,乃享(烹)食其,引兵走。——《漢書·酈食其傳》

原本齊王田廣覺得酈食其所言有理,加之深知不是劉邦對手,故而聽從酈食其的勸說,放棄抵抗,聽從劉邦的差遣。可是,此時韓信突然發兵,令田廣覺得是酈食其和韓信在戲耍自己,便在盛怒之下把說客酈食其給烹殺了。

酈食其之死卻是比較冤枉,他憑著自己的口才,原本已經做到讓漢王劉邦不費一兵一卒,便可收降田廣,得七十餘座城池。可是,陳兵外圍的韓信聞聽酈食其立下如此大功,卻乘機發兵攻打齊國,算是把自己的戰友推進了火坑裡。

不過,劉邦對酈食其也算是仁至義盡。後來曲周侯酈商擊敗黥布有功,劉邦分封功臣時想起了曾經為自己效力的酈食其,於是封酈食其兒子酈疥為高粱侯。


史海爛柯人


漢高祖劉邦,帳下能人異士甚多,比如韓信、張良、蕭何。其中有一個名叫酈食其的人,曾經差點靠一張嘴為劉邦拿下70座城池,卻被自己人害死了,以至於被齊王所殺。

酈食其遊說齊王

自從劉邦在彭城被項羽大敗以後,他就改變了戰略部署,轉而聽從韓信等人“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的建議,對項羽進行戰略包抄。

這一戰略實際上就是讓劉邦在正面戰場拖住劉邦,讓韓信在後方戰場消滅那群搖擺不定的諸侯。不得不說,這一戰略得到了良好的實施。韓信先後滅魏國、趙國,並且使得燕國不戰而降,取得了良好的戰國。此時的北方,只剩下一個齊國還在堅持著。

這時候的齊王,應當也是極為害怕的。一方面,他害怕項羽怪罪,另一方面他又害怕重蹈趙國的覆轍。

正在此時,劉邦派出了酈食其來遊說齊王。這讓齊王大喜過望,他本身就是一個搖擺不定之人,如今苦於沒有投名狀,不知道應該投靠誰。劉邦派酈食其的做法恰好給了齊王一個臺階,一個能夠順利投靠劉邦的臺階。

因此,酈食其幾乎沒有費什麼口舌,就說服了齊王,讓他投靠了劉邦,連帶的還有齊國的七十餘城。

韓信心生不滿,繼續攻齊

酈食其說服齊王以後,齊王便撤下了兵力部署,整日與酈食其尋歡作樂。這一舉動引起了韓信的強烈不滿。

韓信整日遊走於諸侯之間,每天過著舔血的生活,這才使得趙、魏滅亡,燕國投降,這是打出來的赫赫威名。

酈食其不過只是一個儒生,僅僅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就說服了齊王,使其投降。表面上看,這是酈食其的功勞,實際上如果沒有韓信此前的連番戰役,齊王會如此輕易投降嗎?

也就是說,韓信在前線英勇殺敵,威懾諸侯,結果功勞卻被一個儒生搶走了大半,這自然引得韓信內心不滿。

於是,韓信假裝沒有收到劉邦的通知,依舊攻打齊國。由於齊王自覺已經投誠,就沒有部署兵力,結果一直打到了齊國臨淄。齊王大怒,認為酈食其欺騙了自己,就給了他兩個選擇:汝能止漢軍,我活汝;不然,我將亨汝!

酈食其也算是有性格之人,直接回敬道:“老子不去。”於是,齊王就將其煮成了肉湯。


小云軒談史


酈食其是劉邦的謀臣,也是劉邦的說客,曾勸降齊王,拿下70餘座城,但後來被齊王給煮成肉湯,個人認為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酈食其是被劉邦秘密派到齊國去勸降的,本來就危險係數較高

公元前203年,韓信打敗魏國,降服趙國以後,被劉邦派去進攻齊國。

這個時候,劉邦還秘密派了酈食其到齊國,去勸降齊王田廣。

酈食其是劉邦手下知名說客,曾勸降秦國堯關守將,讓劉邦順利進入關中。

這次,酈食其也不辱使命,勸說齊王田廣背楚歸漢,並且說服齊王獻出70餘座城池,給劉邦作為獻禮。可以說這次勸降也非常成功。

2、但是,范陽說客蒯通,則規勸韓信,讓韓信繼續進攻齊國

韓信領兵向東進發,準備進攻齊國,還沒渡過平原津,就聽說劉邦派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歸順了。韓信打算停止進攻。

這時,范陽說客蒯通規勸韓信說:“將軍是奉詔攻打齊國,漢王只不過暗中派遣一個密使,遊說齊國投降,難道有詔令停止進軍嗎?為什麼不進軍呢?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讀書人,坐著車子,鼓動三寸之舌,就收服齊國七十餘座城邑。您為將多年,反不如一個讀書小子的功勞嗎?”

韓信認為他說得對,就聽從了他的計策,率軍渡過黃河,開始進攻齊國。

3、齊王以為被騙,就把酈食其給煮了

齊王田廣聽從酈食其的規勸,本來已經同意叛楚歸漢,並且願意獻出70餘座城池給劉邦。挽留酈食其開懷暢飲,同時撤除了防備漢軍的設施。

但韓信聽了蒯通的規勸後,突襲齊國軍隊,並且很快便打到了齊國國都臨淄。

齊王田廣認為自己被酈食其出賣了,所以大怒,就把酈食其給煮死了。自己逃往高密,派出使者前往楚國求救。

結語

酈食其本來已經勸降成功,但是蒯通規勸韓信,韓信也想爭功,所以就不顧酈食其安危,發動進攻,攻擊齊國。於是齊王大怒,認為被酈食其給騙了,就把仍在齊國的酈食其給煮了。可見,再厲害的說客,也怕“豬”隊友,或者是故意置你於死地的“狼”隊友!您說呢?


管理故事會


酈食其是劉邦的謀士,漢初著名的“辯士”。由於在“楚漢相爭”時屢獻奇謀妙計,助劉邦取得了不凡戰績,被劉邦賜“廣野君”稱號。

酈食其從年輕時就比較“野”,狂放不羈,有文化但很高傲,一般人不入他的法眼。

他除了學習外更多的是觀察時局,當劉邦和項羽滅秦後爭天下之主時,酈食其洞察一切,認為劉邦以後必成大器,於是出山輔佐了劉邦。

其實想想也是,酈食其這樣的人和劉邦脾氣性格差不多,都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投劉邦時酈食其已經是60歲的“高陽酒徒”,這時他應該在家含飴弄孫,但他和一般人不一樣,他要在晚年建功立業、彪炳史冊。

上天總是青睞有遠大理想的人,對於酈食其的機會來了。

就在劉邦攻打齊國時,酈食其找到劉邦說:“拿下齊國不需大動干戈,憑我一張嘴可為漢王拿下70座城池”。

原來酈食其打算去齊國說服齊王投降,齊國共有七十座城池。

當時劉邦並沒把他的話當回事,酈食其見劉邦將信將疑,於是說:“如果說服不了齊王投降甘受懲罰,要殺要剮但憑漢王發落。”

劉邦一看火候差不多了,於是笑呵呵道:“如果是這樣有勞先生跑一趟吧”,酈食其一聽急忙拜謝,然後屁顛屁顛地走了。

有道是“奇人必有異事”,酈食其這老傢伙走狗屎運,到了齊國諸事順利。

當時酈食其見到齊王田廣後,問田廣:“大王可知順天應人和天意不可違這兩句話嗎?”

田說:“此話怎講,還望老先生多多指教”。

酈食其笑笑道:“指教談不上,我只是告訴大王,漢王劉邦將來是天下之主,這是大勢所趨,還請大王不要與之相抗,順應天意老夫可保大王富貴依舊”。

齊王田廣確實感到劉邦勢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其手下元帥韓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與其死磕真沒有勝算,既然如此不如順坡下驢答應投降劉邦。”

想到此,田廣接受了酈食其的勸降,二人馬上擺酒慶祝。田廣為了表達投降誠意,下令所有城池撤防,準備投降劉邦。

酈食其心中高興,沒想到這麼順利就拿下了七十座城池。

人逢喜事精神爽,不知不覺“高陽酒徒”的本色發揮了出來,酈食其千杯不醉,這讓田廣深深佩服。

就在二人推杯換盞之時,一士兵在田廣耳邊一陣嘀咕,田廣臉色大變,命令手下將酈食其綁了,然後投進油鍋把他活煮了。

(問題來了)本來說好的事,齊王為何把酈食其煮成肉湯了?

原來這都是韓信和謀士蒯通幹得好事,講真酈食其死得冤!

事情是這樣的:劉邦答應酈食其出使齊國後,他沒想到酈食其進行的如此順利,當天就憑一張嘴拿下了七十座城池。

劉邦遠在後方不知齊國情況,過去又沒有先進的通訊工具。再說他也不相信會有此等好事,兵不血刃拿下城池還從來沒遇到過。

劉邦準備了第二套方案,雙管齊下命令韓信帶十萬大軍攻齊,意思是給齊王施加軍事壓力。

當韓信率軍來到齊國都城後,前方傳來酈食其說服齊王投降的消息。

韓信本來打算撤軍,此時他的謀士蒯通上前問韓信:“將軍是不是要把拿下齊國的功勞拱手讓人呢?”

韓信說:“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投降了,我還能攻城啊?”

蒯通道:“將軍攻城是受誰之命?”韓信道:“當然是漢王劉邦了。”

“那就對了,既然受命漢王,現在漢王又沒有下令停止進攻,你為何撤軍呢?”蒯通的意思是讓韓信裝傻,該幹嘛幹嘛,不理會酈食其。

蒯通繼續說道:“將軍現在撤軍,等於拱手把蓋世之功讓給了一個糟老頭子,你想想看,一個糟老頭子憑一張嘴拿下了70座城池,將軍之前浴血奮戰也沒這麼大功勞,誰高誰低一目瞭然。酈食其等於把你之前的功勞都抹了,以後漢王還能恭敬對待你嗎?”

韓信一聽倒吸了一口氣,於是下令攻城。

(話接前言),在韓信攻城的時候,齊王手下的士兵把韓信攻城消息悄悄告訴了齊王,齊王以為酈食其和韓信裡應外合賺取城池,於是一怒之下活煮了酈食其。

綜上所述,酈食其確實能投機取巧,韓信的軍事能力迫使齊王投降,並非他能說會道,沒有實力的勸降等於白扯。幸虧韓信有蒯通這樣的謀士,否則韓信還不被酈食其“玩”死。


秉燭讀春秋


酈食其之死,表面上是韓信攻齊造成的,實際上是張良為劉邦規劃的大戰略造成的,而韓信不過是背了個黑鍋而已。

劉邦在滎陽之戰中被圍,陷入困境時,曾向手下謀士徵求意見如何應對當前局勢,酈食其向劉邦提議:恢復分封制,讓六國復僻,這樣就爭取人心,打破僵局而統一天下。劉邦覺得有道理,於是準備照辦。



劉邦問計時張良不在身邊而外出,等張良回來時,劉邦向張良請教此計如何,張良大驚失色,認為酈食其的計謀會讓劉邦失去天下,時代已經不同,現在已不能恢復分封制了,分封是動亂的根源,劉邦馬上明白過來,立即捨棄酈食其的建議。

酈食其很像秦始皇時代的博士淳于越,而張良則像秦始皇時代的李斯一樣,也是一個關於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爭論,只不過是將秦朝爭論搬到尚未統一的楚漢之際來,之所以講這個故事,只是想說明酈食其骨子裡還是儒家的那一套思想。



並不是說酈食其毫無是處,而是說戰略非酈食其所長,酈食其擅長的是遊說,在韓信攻齊前,劉邦就派出酈食其去遊說齊國,讓齊國歸順劉邦,酈食其在遊說齊國時,劉邦又派了韓信去攻打齊國。

酈食其在遊說在前,韓信攻打齊國在後,並且這都是劉邦安排的,從韓信謀士的蒯通的話中就能看出,蒯通對韓信說:



將軍(韓信)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只不過派使者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池,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佔趙國五十多個城池,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大嗎?

蒯通的前半段話說明了劉邦既派酈食其遊說齊國,又派韓信攻打齊國。而蒯通的後半段話,則是慫恿韓信搶功的,而且韓信還聽從了蒯通的建議。



劉邦的計策大多出自張良,既派使者遊說,又派大軍攻打,這種作為難道不會對使者造成傷害嗎?難道張良和劉邦會不知道後果嗎?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張良和劉邦都預測到了風險,只是為了拿下齊國,犧牲了酈食其而已。



另外在當時的時勢下,就算齊國投降劉邦,也一樣是牆頭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劉邦在剛進入關中時,項羽分封的諸候王一看劉邦勢力大,就爭著前來投靠,彭城之戰劉邦大敗時,那些諸候王一看項羽勢力大,又背叛劉邦投降項羽,對於這些諸候王來說,有奶便是娘,毫無忠誠可講,張良和劉邦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會讓韓信以發動戰爭的方式滅齊,既然如此,則酈食其就是可以犧牲的,只不過歷史把酈食其被烹殺的黑鍋扣在了韓信的頭上。



齊王這邊聽了酈食其的遊說,選擇投降劉邦,那邊又聽說韓信率領的漢軍開始攻打齊國,能不惱怒嗎?這不是典型的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嗎?但兵不厭詐,劉邦的目的是拿下齊國,不在乎犧牲了什麼。而齊王由於感到受了欺騙,又被韓信兵臨城下,憤怒之下下令烹殺酈食其,一系列的事件導致酈食其成為劉邦拿下齊國最大的悲劇。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酈食其,他自稱高陽酒徒,幫助劉邦兵不血刃拿下陳留,得到大批糧食補給,是劉邦身邊一個重要謀士,成為劉邦身邊的一個紅人。靠的是一副好舌頭,能說會道,有縱橫家的影子。

楚漢相爭時,劉邦和項羽滎陽對峙,派韓信北上,勢如破竹滅魏、趙、代、燕,然後矛頭直指齊國,陳兵齊國邊境。

與此同時,劉邦派酈食其去勸降齊國,齊王田廣接受投降,就這樣靠一張嘴,拿下齊國七十多座城,齊國就放鬆了警惕,沒怎麼設防,和酈其食歌舞昇平的喝了數日的酒。本來皆大歡喜,握手言和。

可是,出問題了,韓信手下有個叫蒯通的謀士,卻讓韓信趕緊動手。說打齊國,也是劉邦的命令,劉邦沒撤命令吧,再說了,咱們辛辛苦苦,拿命打仗,還不如人家一副舌頭,隨隨便便拿下齊國七十多城。韓信一聽有理,心中也嫉妒酈食其。然後,就對齊國發動突然襲擊,打得齊國措手不及。齊王田廣一看,被酈食其耍了,任由怎麼解釋也不聽,架起大鍋,把他給咕嘟了。

這是一次因妒賢嫉能引起的一次事故,劉邦在中間,沒及時調節其中的關係,讓韓信鑽了空子釀成的一次悲劇。


李躍汗青


《史記》記載,沛公劉邦進軍關中途中準備攻打陳留時,一位名叫酈食其的人特地前來拜訪。酈食其是陳留高陽人,自幼刻苦讀書,才高八斗,但性格放蕩不羈,恃才傲物,被當地豪傑之士鄙視,素有“狂生”之名,因家境貧寒,沒有背景,難以謀生,只得在縣裡謀了份低賤的差事——做高陽門吏。門吏就是負責把守城門的小吏。

以前,項梁、項羽叔侄起兵後,其麾下將領率軍路過陳留,酈食其見這些人端著貴族架子,喜好繁瑣的禮節,沒有遠見卓識,聽不進氣度恢弘、登高望遠的言論,且各懷私心,便閉門不出,不願和這些人為伍。這次,他聽說雄才大略、禮賢下士的沛公劉邦經過這裡,就主動前來投效他。劉邦的部將夏侯嬰聽完酈食其的來意後,就告訴他劉邦一向不喜歡讀書人,並描述他羞辱儒生並往他們的帽子裡撒尿的事例,但酈食其並沒有知難而退的意思,依然請求他幫忙引薦。夏侯嬰沒辦法,只好答應他的請求。

酈食其獻計,劉邦兵不血刃襲奪陳留

夏侯嬰就向劉邦推薦了酈食其。數日後,酈食其依約前往漢軍營拜訪劉邦,衛兵通報後,劉邦聽說來人身著袍服,頭戴冠帽,像個讀書人。 他以不耐煩的口氣對衛士說:“替我回絕他,就說我正忙於天下大事,沒空見儒生”。

酈食其在帳外聽得清楚,遂瞪著兩眼,大聲嘶吼道:“沛公,我不是腐儒,是高陽酒徒” 。

劉邦聽後,就讓衛士帶他進帳。酈食其高視闊步走進去,見劉邦正在洗腳,瞅都不瞅他。他僅拱手作揖,卻未下跪,開口以很衝的語氣說道:“您是要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要率領諸侯攻秦呢” ?

劉邦喝罵道:“沒用的酸儒!天下苦秦久矣,才相繼揭竿而起反秦,你怎麼能說助秦攻擊諸侯這等昏話呢”?

酈食其不慌不忙爭辯道:“如果聚集天下百姓誅暴秦,您就不應用如此倨傲的態度對待長者。以貌取人,就會失去天下賢能之士。我估計您的智勇都不如我,卻如此慢待於我,真替您感到遺憾”。

劉邦見他牛逼哄哄,口氣很大,心中不免驚歎,便立即擦乾雙足,理正衣冠,請酈食其上坐。二人攀談起來,酈食其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暢談戰國時六國合縱抗秦的歷史典故,劉邦聽後大喜。他連忙道歉,命人置酒食款待。席間,他迫不及待地詢問破秦之策。

酈食其建議劉邦,與其率這群烏合之眾進關中,不如先佔據陳留,利用此地交通便利,糧草充裕的優勢,招兵買馬,訓練士卒,待軍力強大時再起兵攻秦。劉邦聽後如茅塞頓開 ,欣然同意。

酈食其自告奮勇,說願意回去勸陳留縣令投誠,若他不願意,再與劉邦裡應外合,一舉襲奪陳留。

酈食其連夜回城,以減少戰火殃及百姓為由,勸說縣令投降沛公。結果縣令拒絕其勸告,但卻好心留他在縣衙過夜。夜半時分,酈食其抹黑潛入縣令臥室,一劍將其刺死,割下他的首級,悄悄出城來到漢軍營地。天明後,城中守軍發現縣令被殺,群龍無首,早已亂作一團,劉邦乘勢揮軍攻城 。城中百姓見漢軍勢大,只得開門迎降。

劉邦不費一兵一卒就得了陳留,得到了大批軍糧。後來,他封酈食其為廣野君,命他留守陳留。酈食其用三個月的時間替劉邦招兵買馬,很快擴軍至三萬人。酈食其的弟弟酈商聽說後也率四千人前來投靠,被劉邦封為將軍。

巧言勝千軍:憑一張利嘴替劉邦拿下齊地七十座城池

酈食其這人的特點是能言善辯,巧舌勝千軍。劉邦封其為廣野君後,命他出使各諸侯國。

不久,劉邦拜酈商為大將,出兵攻秦。 公元前206年秋,漢軍進至武關,酈食其冒險入關勸秦將歸降,秦將在他的一番勸說下開關出降,劉邦不戰而得武關,遂率軍直搗咸陽,秦朝滅亡。

楚漢戰爭爆發後,在兩軍相持難解難分之際,酈食其建議漢王劉邦奇襲滎陽,奪取敖倉,為日後逆轉楚強漢弱的不利局勢並反敗為勝奠定了基礎。後來,他受命出使齊國,勸齊王田廣審時度勢,歸降漢王,齊王遂背楚歸漢,還放棄了戰備,獻齊國七十餘城歸漢。酈食其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贏得齊國七十餘城,可見語言的威力有時能勝過千軍萬馬。

韓信背盟攻齊,齊王遷怒酈食其,將其活活煮死

漢四年(前204年)十一月,漢大將、淮陰侯、左丞相韓信見酈食其用巧言白得齊國七十餘城,嫉妒其大功,為爭功,他悍然率大軍渡河,在歷下(今濟南)一舉擊潰齊軍,兵鋒直逼齊都臨淄。

韓信背盟擊齊,齊王田廣遷怒於酈食其,居然將他活活烹(煮)死了,然後逃離臨淄,奔往高密,派使者向西楚王項羽求救。項羽派悍將龍且率二十萬精銳楚軍前來救齊,卻被韓信用阻水衝淹法大破之,漢軍大敗齊楚聯軍,斬殺龍且,生擒齊王田廣,一舉平定了齊國,韓信自立為齊王。

酈食其憑伶牙利嘴遊說列國,不愧是成功的舌辯之士與外交奇才,尤其是楚漢戰爭後期他說服齊王獻城歸漢,為劉邦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只可惜因功高遭忌(被韓信嫉妒)而被齊王活活烹殺,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後,分封有功之臣時很是思念酈食其,於是破例封其子酈疥為高梁侯。假如酈食其不死,這位口才大師或許能與蕭何、張良、韓信、陳平等人平起平坐呢。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鐵馬冰河wu


這事得怪韓信,本來酈食其已經大功告成,成功遊說齊王降漢,齊地70座城地池將盡歸大漢。可萬萬沒想到韓信竟然公然舉大軍伐齊。這不明擺著忽悠齊王嗎。齊王感覺上當了,一氣之下就將儒生酈食其給烹殺了。

酈食其是劉邦早期重要的謀士,曾經在劉邦反秦之路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秦末天下大亂,劉邦與項羽兵分兩路,揮師攻秦。當劉邦率領大軍攻打陳留時,陳留名士酈食其慕名來投。劉邦本來對儒生也沒什麼好感,因此也沒把酈食其當回事。當酈食其面見劉邦時,發現劉邦正讓美人幫他洗腳呢。這明顯不是待客之道嘛。然而酈食其並沒有退縮,憑著其三寸不爛之舌,終於打動了劉邦,劉邦放下洗腳盆,接納了這位狂生。後來,酈食其又獻計幫助劉邦攻佔陳留,劉邦對他因此更為倚重,封其為廣野君。


此後,酈食其憑著其智謀與巧舌,為劉邦立下不少功勳。酈食其的弟弟酈商也加入漢軍,成長為一名大將。轉眼到了楚漢相爭時期,劉邦派韓信領軍討伐諸侯,自己則與項羽相持於滎陽一帶。韓信平定燕趙兩國後,酈食其向劉邦獻計,漢軍應主動佔據滎陽,固守糧倉與險要之地。而他則可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齊王田廣歸降。

劉邦同意了。酈食其將自己送上了不歸路。沒錯,他說服了齊王。但卻惹惱了韓信。如果天下的城池都被酈食其這樣的人如此攻下,那韓信和將軍們,豈不都得回家種地。韓信知道酈食其成功了,但他仍就出兵攻齊,直接導致酈生被烹殺了。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如此評價這段歷史:“韓信一啟貪功之心,從蒯徹之說,疾擊已降,而酈生烹。”所以,酈食其之死,最大的原因乃是因為韓信貪功伐齊。酈食其死的確實挺冤的,誰叫他碰上了目中無人的韓信呢。


風雪夢不逝


秦朝末年天下風起雲湧,各路英雄豪傑揭竿而起響應推翻秦朝暴政的號召。在起義的諸路諸侯當中,後來殺出位黑馬也就是劉邦成為了最後的贏家。劉邦的成功離不開手下人的追隨與支持,在劉邦的謀士陣營中有一位叫做酈食其的人,這也是我們本期的主角。

酈食其在整個秦朝末年的戰亂中存在感不是很高,但是卻僅僅憑藉著一張嘴便為·劉邦收服了70多座城池。功勞之大,能力之強可見一斑。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極其優秀的謀士、說客,卻在楚漢爭霸時期被齊王煮成了肉羹,下場可謂是極其悽慘。那麼為什麼酈食其會被煮成肉羹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自身性格影響



性格是決定一個人走何種道路的主要原因與主導因素。當年酈食其因為看不上那些起義的將軍而家中,無論是誰來拜訪都閉門不出便足以體現其孤傲、倔強的性格。而酈食其最後的死亡也是因為如此。



當時酈食其被困於齊國,齊王以殺死酈食其為由威脅酈食其前往與韓信溝通,保住齊國。堂堂謀士酈食其怎麼會聽從齊王這如此蠻橫的請求呢?立馬將頭一扭,說要殺便殺,就是不去勸韓信。

當然齊王這種人也是將酈食其立馬煮成了肉羹,可謂是相當殘忍。

二:韓信的背信之舉



當時酈食其前往齊國希望可以勸降齊王,當時齊王已經決定投降。但是韓信為了搶奪佔領齊國的功勞,在這緊要關頭率領大軍強攻,最終破壞了酈食其的和談協議,並且將酈食其陷入了危險之中。

總結:



酈食其作為謀士,其超高的謀略,超強的話術是非常合適且出色的。但是酈食其這種優秀的人通常又非常高冷、孤傲,這些缺陷又通常置他們於死地。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