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朱高煦還狠的朱高燧,因有“四好”而意外得了善終

《大明風華》裡的趙王朱高燧,存在感並不是很強,魯莽衝動,彷彿是漢王朱高煦的小跟班,總受朱高煦的擺佈。結局也不怎麼美好,被朱瞻基圈禁而死。

但在真實的歷史中,朱高燧也是位有故事的男同學,和朱高煦一樣想當皇帝,甚至比朱高煦還狠。可就是這樣一位不聰明、不安分的藩王,卻意外的得了善終。

為什麼?因為他幸運值爆表。

比朱高煦還狠的朱高燧,因有“四好”而意外得了善終

狠呆呆的朱高燧

第一個幸運:有位看重兄弟之情的好大哥朱高熾

朱高煦為了當上太子,那可真是煞費苦心。一方面拼命在父親朱棣面前表現,另一方面時常針對朱高熾父子,做出了很多小動作。

《大明風華》剛開播的時候,可能很多人覺得奇怪,怎麼老朱家是這麼爭繼承人之位的?看起來好簡單的樣子。作為太子之位最有力的競爭者,朱高煦從來不藏著掖著,恨不得直接跑到朱棣面前說:“大哥不行,讓我當太子吧!”

這似乎和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奪嫡的戲碼,咱們都看得夠多了,不是應該更加隱蔽、更加有城府嗎?這麼光明正大的爭,好像沒什麼技術含量,對不起“奪嫡”這麼高大上的詞語。

可這一點上,《大明風華》還真沒崩。朱高煦就是這麼的直接,當年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藩地在雲南,令他就藩,朱高煦堅決不去,還說:“我何罪!斥萬里!”

意思是我有什麼罪過,竟然要把我趕到萬里之外?

他就這麼死纏爛打的,也沒用什麼高深的計謀,竟然硬是留在了京城,繼續和朱高熾父子作對。《明史》上的記載是:“成祖不得已,聽之。”

比朱高煦還狠的朱高燧,因有“四好”而意外得了善終

《大明風華》裡的朱高煦和朱高燧

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很像小孩子的手段?想要什麼東西就打滾撒潑,父母為了息事寧人,心下窩火也只好同意。

朱高燧和朱高煦的關係一直都挺好,但這並不代表朱高燧就甘於當朱高煦的附庸。他們站在一條線上,是因為有共同的對手朱高熾。作為嫡出的皇子,朱高燧對那個位置也是有想法的。

兩人合謀誣陷朱高熾,導致多位太子屬官下獄問罪,朱高熾過了一段很艱難的日子,但位置還是保住了。

後來朱高燧因做了諸多不法之事,被朱棣褫奪了冠服、並殺了他的長史顧晟,本來還要有更嚴厲的處罰,是朱高熾不計前嫌為他求情才得以倖免。

朱高熾對他這麼好,朱高燧感動了嗎?還真不好說。因為接下來他沒有再針對朱高熾,而是直接把目標定在了朱棣身上,想要一步到位。當什麼太子,直接當皇帝不是更好?

比朱高煦還狠的朱高燧,因有“四好”而意外得了善終

不,你有

《明史》記載:二十一年五月,帝不豫。護衛指揮孟賢等結欽天監官王射成及內侍楊慶養子造偽詔,謀進毒於帝,俟晏駕,詔從中下,廢太子,立趙王。

意思是說,永樂二十一年五月,朱棣生了重病,有個叫孟賢的護衛指揮勾結了欽天監官員王射成、內侍楊慶的養子偽造遺詔,打算毒死朱棣,廢太子朱高熾,立趙王朱高燧為帝。

這種容易掉腦袋的大事,按理說應該找絕對信得過的人來商議。這個陰謀小團體卻沒有這樣的覺悟,找了個叫高以正的來共謀,此人為孟賢等人出了主意,轉眼就告訴了姻親王瑜,王瑜是總旗,立刻稟報了朱棣。

朱棣命人一查,果然在孟賢那裡找到了立朱高燧為帝的偽詔,氣得出離憤怒了,抓來朱高燧連聲問:“這是你乾的嗎?”

比朱高煦還狠的朱高燧,因有“四好”而意外得了善終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

這還有什麼好問的?肯定是他乾的呀!否則為什麼偽詔上會有他的名字?朱高燧不敢承認,驚懼之下也沒想好怎麼辯白,不說話了。

看他那樣子,朱棣就知道了答案,準備重重處置。此時朱高熾又出場了,說:“此下人所為,高燧必不與知。”

在他的大力勸解下,朱棣放過了朱高燧。

這簡直創下了記錄,一位想要謀害皇帝和太子的藩王,事發後沒受到任何懲處,依然活得相當滋潤。可能只有明朝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吧。

有朱高熾這樣看重兄弟之情的大哥,是朱高燧最大的幸運。

比朱高煦還狠的朱高燧,因有“四好”而意外得了善終

朱家三子

第二個幸運:有位吸引火力的好二哥朱高煦

朱高燧的第二個幸運,則是二哥朱高煦。

並不是朱高煦對朱高燧有多好,而是他一直作天作地,鬧騰不已,吸引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及朝中大臣的注意力,或者說火力。

明明想要毒殺父親的朱高燧更為冷血狠毒,可似乎所有人,都沒意識到他的危害性。朱棣如此輕易就放過他,估計也是覺得這兒子狠歸狠,卻成不了什麼大事。

是什麼讓大家有了這樣的認知?正是朱高煦。他一直鍥而不捨的謀算著太子之位,其野心如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有他擋在前面,朱高燧很安全,朱瞻基對他的恨意也沒那麼深。

後來還發生了兩件事情,讓朱瞻基更為痛恨朱高煦。

比朱高煦還狠的朱高燧,因有“四好”而意外得了善終

《大明風華》劇照

一是朱高熾駕崩的時候,朱瞻基從南京趕回北京,朱高煦在路上伏殺,雖然沒成功,也讓朱瞻基對朱高煦更為警惕;

二是朱瞻基對朱高煦一再封賞,他卻還是起兵造反了。又在被囚禁之後做出無禮舉動(伸出一條腿絆倒了來探望他的朱瞻基),新仇加舊恨,朱瞻基殺性大發,用比較殘酷的方式弄死了他。

人的感覺都是比較出來的。

舉個例子,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唐伯虎第一眼看到秋香覺得不怎麼樣,但當他看到一群醜女之後,再看秋香就是個絕世天仙了。

有朱高煦在一旁比較著,朱高燧簡直跟朵白蓮花似的。

比朱高煦還狠的朱高燧,因有“四好”而意外得了善終

狼狽為奸的兄弟倆

第三個幸運:有位頭腦清醒的好長史胡永興

那麼朱高燧真是白蓮花嗎?當然不是,被朱高熾救下之後並沒有誠心懺悔。

朱高熾在位的時候,朱高燧和朱高煦似乎很安靜,其實不是他們服了這位大哥,純屬沒來得及。不等他們有什麼動作,登基不到一年的朱高熾就死了。

他們便磨刀霍霍向侄兒。

可能有人想問了,朱高燧不是沒造反嗎?事實上他是想反的,只是沒成功。

朱高煦什麼事情都喜歡叫上三弟一起,起兵也不例外。兩人早有書信來往,事到臨頭又派了使者去和朱高燧聯絡。據《(弘治)徽州府志》記載,朱高燧很贊成二哥起兵,對使者非常熱情。

比朱高煦還狠的朱高燧,因有“四好”而意外得了善終

《大明風華》劇照

但趙王府的左長史胡永興頭腦比較清醒,力勸朱高燧不可造次。朱高燧不聽,鐵了心的要謀反。

胡永興一看勸不迴轉,也不再多費口舌,趁朱高煦的使者回程時派人在路上截殺,並燒掉了漢、趙兩府的來往信件,將朱高燧參與叛亂的痕跡全部銷燬了。

朱高燧還不知道呢,在家坐等朱高煦最新情況,結果等到了朱瞻基御駕親征、朱高煦兵敗被俘的消息,目瞪口呆。

要不是有個好長史,他這次也摺進去了。

比朱高煦還狠的朱高燧,因有“四好”而意外得了善終

《大明風華》劇照

第四個幸運:有位寬容大度的好侄兒朱瞻基

不過,就算朱高燧沒有參與此次叛亂,他和朱高煦的關係朝廷也是看在眼裡的。以前有危害更大的朱高煦,大臣們一時沒空料理他,現在騰出手來了,想把這一隱患同時除去。

戶部尚書陳山迎接歸來的朱瞻基時,迫不及待的進言:“趙王與高煦共謀逆久矣,宜移兵彰德,擒趙王。否則趙王反側不自安,異日復勞聖慮。”

意思是說,趙王朱高燧和朱高煦是一夥的,共謀叛逆之事久矣,趙王雖然現在沒反,以後肯定也要反,不如您移師趙王封地,把趙王也擒下論罪,否則以後還要勞煩您處理。

“三楊”中的楊士奇則持有不同意見,畢竟這次朱高燧的確沒反。朱瞻基也是一樣的意思。

比朱高煦還狠的朱高燧,因有“四好”而意外得了善終

《大明風華》劇照

陳山又找來吏部尚書蹇義、夏原吉(明朝重臣),共請朱瞻基移師擒拿朱高燧。

朱瞻基說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話:“先帝友愛二叔甚。漢王自絕於天,朕不敢赦。趙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負先帝也。”

意思是我父親對兩位叔叔很友愛,漢王叛亂,自絕於天,違反國法,我不敢赦免他的罪過,但趙王雖有反心,卻沒有謀反的跡象。我不忍心辜負父親對他們的心意。

這番話雖然有作秀的成分,但朱瞻基如果不是一位寬容大度的君主,有再多的理由也不會放過朱高燧。假設處在這種位置的是朱允炆,只會藉機把能拉下來的叔叔們全拉下來,不會這麼寬容。心胸不同,格局也就不同。

比朱高煦還狠的朱高燧,因有“四好”而意外得了善終

《大明風華》劇照

之後審訊朱高煦,他也不想讓朱高燧好過,主動告知曾經派人去和趙王密謀叛亂。大臣們再次上書朱瞻基,請他削其護衛。

朱瞻基不聽,只是派人把群臣的上書拿去看朱高燧看,朱高燧看完之後大為恐慌,終於聰明瞭一回,主動請求放棄常山中護衛及群牧所、儀衛司官校。也就是俗稱的“上交兵權”。

看他這麼識趣,朱瞻基也給他面子,收回護衛卻留下儀衛司。

此後朱高燧認清了形勢,安安靜靜的呆在封地,沒再弄出什麼么蛾子,宣德六年去世。趙王這一脈與明同長,傳了很多代。

比朱高煦還狠的朱高燧,因有“四好”而意外得了善終

《大明風華》劇照

總之,趙王朱高燧非常幸運,他做的那些事兒足以讓他死很多次,卻因為有四好:好大哥關愛保護他、好二哥給他做對照組、好長史拉他回正途、好侄兒寬容大度,最後得了善終。不得不說,人生際遇真是難以琢磨。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