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為什麼沒有救駕軍隊來保護太子李建成?


以史為鑑,我是中國古代史專篇。

不是沒有軍隊來久太子李建成,而是沒來的及。

玄武門之變背景

從晉陽起兵開始,也就是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在其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幫助下起兵,其實在《唐書》中,說晉陽起兵是李世民的功勞,我覺得還是不太可能,應該是李世民有誇大自己功績,貶低他父親的嫌疑,畢竟那個時候的李世民還太年輕。在當年十一月,李淵便佔領了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及立當時隋煬帝的孫子楊侑為帝,自任大丞相,封唐王,次年,也就是618年5月,李淵篡位稱帝,建立大唐,之後李淵就立了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主管政務,率領文官集團,而李世民則是統領武將繼續在外南征北戰,為唐朝掃除一切敵人,其實在這個時候一切都還好。

然而隨著李世民的戰功越來越多,太子李建成開始擔心自己地位會不保,所以聯合李元吉開始與李世民較量,而且當李世明平定了各方勢力之後,也開始閒下來,此時的他又怎麼會安於只做一個秦王呢,因此李世民也在籠絡各方勢力,壯大自己。

對於玄武門之變的之前,當時李世民的處境可以說是十分的兇險了,當時李世民附中的文官和武官均因為太子李建成的建議,被李淵調任到各個地方任職。武德九年,太白金星出現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按照古人的看法,這是有大事發生,而正在這個時候,突厥進攻唐朝,突入長城,包圍了烏城,本來這次是打算讓李世民出征的,可是李建成推薦李元吉代替李世民,而且李元吉乘機讓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以及秦王府的秦瓊等人一塊前去,而且李淵也同意了,這個時候李世民安插在太子府的間諜王晊便告訴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打算在踐行的時候,殺掉秦王李世民,然後逼迫李淵退位。可以說這個時候情況已經十分危急了。



玄武門之變經過

那個時候,李世民已經知道自己的處境十分兇險,不得不採取行動了,而且尉遲恭長孫無忌等人也都奮力勸說秦王,所以當夜秘密召集了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開始密謀。

武德九年(626年7月1日)秘密上奏李淵說太子李建成、李元吉與後宮嬪妃淫亂,李淵肯定是忍受不了的,所以第二天就要召見二人詢問此時,而李建成他們也已得到消息,因此他們以為宮中都是自己人,也打算進宮,可是他們不知道這個時候他們的人已經被李世民策反了。

626年7月2日,李建成和李元吉來到臨湖殿發現事情不對,準備打算掉頭,可是被李世民叫住,而且李元吉由於心虛率先搭建射李世民,李世民搭箭當時就射死了李建成,這個時候尉遲恭也帶領了七十人前來增援,射中李元吉,而且這個時候,李世民跌下馬,李元吉準備用弓玄勒死李世民,尉遲恭趕來,李元吉準備逃到李淵那裡,結果被尉遲恭用箭射殺。當時李建成的部下得知李建成被殺,準備殺入宮中位太子報仇,結果在玄武門張公謹獨自關閉了玄武門,擋住馮立等人,由於城門被關,馮立等人有沒有攻城器械,準備去屠殺秦王府,可是這個時候,尉遲恭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給馮立他們看,結果軍心被打亂,眾人紛紛逃走,玄武門之變就此轉危為安,這個時候就剩李世民進宮逼李淵退位了。



總而言之,玄武門之變整個過程還是很兇險的,稍差一步就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均被殺,可是歷史沒有如果,李世民憑藉自己才能和人格魅力,贏得了這次權利爭奪,成為一代明君。


喜歡歷史的搬磚工


李世民為什麼要選擇玄武門殺了李建成而不是別的地方?因為玄武門地理位置對於皇宮來說是兵家必爭之地,玄武門位於長安太極宮北方,朝中大臣想要進宮面聖必經過此門,所以控制了玄武門相當於掌握了皇宮。

李建成進宮面聖一定會經過玄武門,這是李世民選擇玄武門殺了李建成重要原因,但是還有更重要原因就是李建成經過玄武門時不會帶軍隊,如果李建成帶軍隊的話那麼是他發動政變而不是李世民,玄武門地理位置敏感,就算是太子也沒有機會帶軍隊封鎖玄武門,李世民通過買通將領讓他的死士埋伏在玄武門,所以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精心計劃的,退一步來講,如果李建成的軍隊在他的身邊給李世民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

這也就是為什麼玄武門之變沒有軍隊來保護李建成。

就算是東宮太子在長安也只有兩千人,因為在長安李淵不會允許任何一個人危險到他的存在,就算是親兒子也不行。東宮兩千護隊得到李建成在玄武門被殺的消息後,來到玄武門想要攻打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城門一關,兩千人不可能攻破玄武門,加上尉遲敬德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掛起來,兩千兵知道事已至此無法改變也就散了。

秦王府有八百兵,這些人在玄武門之變起了很大的作用,李世民在長安也就有這麼多人,八百多人能幹些什麼呢?但李世民不幹點什麼,可能以後沒機會了。

八百多人發動政變想要成功,李世民對這件事必須絕對保密,如果透露出去這點人都不夠塞牙縫;第二,這件事必須快速解決,迅速控制局面。李世民不僅要解決李建成,而且還要控制皇帝,所以越快越好,等皇帝反應過來也就沒有李世民的事了。

玄武門之變對李世民來說是生死一刻,沒有回頭路,不成功便成仁。《資治通鑑》上說李世民是被迫發動玄武門之變,雖然有為李世民洗脫罪名的嫌疑,但也有它的道理。

李世民和李建成早已多次交鋒,“楊文幹謀反事件”李建成和楊文幹謀反的高潮不屬於玄武門之變,但李建成最後被無罪釋放。李建成想要借攻打突厥時把秦王府的精銳帶走,同時在軍隊踐行時刺殺李世民。李世民和李建成的關係不可緩解,兩人只能存其一。

李世民憑藉他的軍功和他籠絡的手下是對李建成太子之位威脅最大,可以說李建成一日沒有當上皇帝一日對李世民不放心,再者李建成當上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拿李世民開刀,李世民的軍權、在軍中的威望和手下的人都是他李建成的威脅。

李世民打仗非常厲害,所以敵人入侵的時候李淵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相比之下李建成就沒有什麼軍功,李建成卻當上了太子,就因為李建成他是嫡長子,李世民心有自然不服。雖然是一個媽生的,李建成和李世民關係不好,因為李世民功高蓋“主”,李建成欲除之而後快。李世民不甘只當一個秦王,李建成阻礙了他,兩人多次交鋒,最終事情沒有迴旋的餘地。


那把彎刀似明月


玄武門之變成就了李世民,而他的兄弟李建成與李元吉則血濺當場,就此退出歷史舞臺,那麼身為秦王的李世民為什麼會在玄武門之變中,一舉拿下太子黨,難道就沒有隨行的士兵保護太子李建成?答案顯然是有的,那為什麼李世民會贏得勝利,不妨一起看看。

玄武門之變發生的背景

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內不自安,乃與元吉協謀,共傾世民,各引樹黨友。

說的是李世民為李唐江山建立了赫赫戰功,李淵曾經也允諾李世民待江山打來下,會立李世民為太子,後來卻按長幼順序立了李建成,作為太子的李建成顯然還是感受到了潛在威脅,於是聯合李元吉對李世民多有掣肘,甚至是不惜痛下殺手,李淵呢,會不知道他兒子間的不睦?顯然是知道的,允許秦王李世民廣招江湖人士,而且對他的官職也是一再疊加,對於實力漸漸豐滿的李世民,李建成還是比較顧忌的,於是就想辦法拉攏李世民的手下,在連番削弱李世民的臂膀後,世民腹心唯長孫無忌尚在府中,與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車騎將軍三水侯君集及尉遲敬德等,日夜勸世民誅建成、元吉。簡單地說就是李世民忍無可忍了,被逼到沒了退路才決定反戈一擊的。

玄武門之變的重要環節

1.己未,太白復經天。傅奕密奏:“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

宣傳造勢,借用天象渲染天下的繼任者應該是秦王李世民,而不是現太子李建成,於是李淵召見李世民,把傅奕的奏章讓自己看,機會來了,於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與尹德妃、張婕妤淫亂後宮,而李淵呢,高祖省之愕然,報曰:‘明日當勘問,汝宜早參。意思是明天要當面問清楚。

2.建成召元吉謀之,元吉曰:“宜勒宮府兵,託疾不朝,以觀形勢。”建成曰:“兵備已嚴,當與弟入參,自問消息。”

城門官的作用。這是李建成與李元傑的分析結果,意思是兩人親自去他老子李淵面前解釋清楚,這下城門官的作用就出現了,要知道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

常何是太子親信,對於李建成而言,宮內不會有危險,至少不會壞在李世民的手裡,可是他過於自信了,他以為的親信已經倒向秦王李世民。

3.(建成、元吉)乃俱入,趣玄武門。上時已召裴寂、蕭瑀、陳叔達等,欲按其事。

埋下伏兵。李淵決定召李建成與李元吉問話,李世民也入朝,做好了事先安排,庚申,世民帥長孫無忌等入,伏兵於玄武門。等李建成與李元吉單槍匹馬進入玄武門後,城門緊閉,一出關門打狗的戲碼上演,寡不敵眾的李建成與李元吉,也就交代在宮牆之內了。

玄武門之變時太子李建成一方的表現

翊衛車騎將軍馮翊馮立聞建成死,嘆曰:“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乎!”

李建成的兵沒有能進入玄武門不代表只能乾著急,還是有手下感念李建成的昔日恩惠,帥東宮、齊府精兵二千馳趣玄武門,可是早有準備的李世民,怎麼可能就讓他們輕易進來?張公謹多力,獨閉關以拒之,不得入。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府兵準備抄秦王李世民的老底,軍功秦王府,來個玉石俱焚,尉遲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宮府兵遂潰。在看到李建成與李元吉的首級後,府兵的抵抗士氣頓時四洩,雖然沒能替他們的主子扳回敗局,但是他們所做的“忠義之舉”至少可以說明,李建成也並非一無是處。

1.《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

2.《舊唐書·卷六四·李建成傳》

3.《舊唐書·長孫無忌傳》等


農夫說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然有救駕軍隊,只是沒來得及。

李世民當時已經做好了準備,準備動手。

他向李淵告狀,說李建成和李元吉試圖暗殺他,還同尹德妃、張婕妤私通亂倫,關係曖昧。

李淵大驚,許諾第二天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當面質問。

當時妃子張婕妤偷偷聽到消息,立即向李建成告密。

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後者認為這可能是李世民誘敵之計,想將他們引誘出來殺掉。

李元吉要求李建成暫時不要入宮,由東宮和齊王府的衛兵保護,觀望形式再說。

但李建成認為此舉等於是心虛認罪,況且他認為宮內的衛兵防衛嚴密,李世民沒有機會下手。

誰知道,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本是太子親信,卻被世民策反,因此宮中衛隊已經倒向秦王,建成和元吉卻不知道,還以為宮中都還是自己人。

當年,李世民在玄武門埋伏下兵力,準備動手。

李建成和李元吉並不知情,僅僅帶了少數衛兵入宮。

李建成和李元吉趕到玄虎門之前,發現這裡衛兵全部更換,知道情況不好,立即逃走。

李世民帶著騎兵立即追上,雙方互相射箭,李建成首先被射死。

但李世民衝入樹林追殺李元吉時,被樹木遮擋墜馬。

李元吉立即跑來,試圖將李世民勒死。

關鍵時候,尉遲恭帶著70個騎兵趕來。李元吉嚇得急忙逃走,但被尉遲恭一箭射死。

李建成遭遇伏擊以後,他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立即召集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領2000騎兵趕來救援。

發現李建成不見蹤影,他們極為憤怒,攻打玄武門。

玄武門的雲麾將軍敬君弘,是李世民部下,被他們殺死。

隨後,這2000人還要攻打秦王府,追殺李世民。然而,尉遲恭從城頭扔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

見主子已死,這2000東宮衛士頓時失去鬥志,作鳥獸散。

至此,政變以秦王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

其實,自古以來,皇族爭奪王位就是這樣,父子、兄弟、夫妻互相殘殺,哪裡有什麼親情可言。

你不殺人,別人就要殺你。


薩沙


怎麼會沒有呢,只不過他們趕到的時候,裡面已經完事兒了,尉遲恭將太子和齊王人頭給他們看,他們就失去了鬥志,四散而逃了。

他們還攻打了一陣子玄武門想救出李建成,敬君弘為了顯示勇武出去交戰還被殺死了。

這裡有兩位瓦崗山出身的將領在中間起了作用,一個是常何,這人沒爭議,原本是太子的人,卻被李世民收買了。

正是常何的叛變使李建成喪失了勝利,他萬萬沒想到常何會放李世民進入玄武門打他的伏擊,所以也沒帶太多的人馬。、

再說他是進宮見李淵又不是逼宮,帶著太子六率去算怎麼回事?

結果杯具了,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身死名裂,也是天意。

還有一個人就是秦瓊,這一點是有爭議的,爭議點就是他究竟是否參與了玄武門之變。

大部分人認為他沒有參加,因為11個人裡面沒有他的名字。

但是也有史料記載他參加了,那麼假設他參加了,他會在哪兒呢?裡面打伏擊的肯定沒他。

那麼就有一種說法,就是他在阻擊太子府援軍的隊伍裡,也就是說太子府的援軍被他指揮阻擊,到尉遲恭扔下人頭。

這只是一種說法,咱也沒仔細考證,就姑且一說。

總之,太子府是有援軍的,而且趕到了玄武門並參戰,還殺死了秦王方面的將領。


閒翻古書笑談歷史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

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經過長期的鬥爭,在李淵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團逐步佔上風,控制了局面,為了挽回局面,最終李世民搏命一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玄武門之變是唐初發生的著名宮鬥。主角是唐高祖李淵的次李世民和長子李建成,為了爭奪繼承人之位,雙方展開你死我活的大比拼。當時李建成與李世民奪位競爭愈加激烈,李建成不斷逼迫,李世民在部將屬官的勸諫下,決定發動政變奪取皇權。當時,突厥進犯大唐的邊境,唐高祖李淵下令讓李世民率領唐軍前往邊關痛擊來犯之敵。李世民擔心離京有變,就決意發動政變。李世民文韜武略,在政變前做足了準備,李建成和李元吉可能出現的援軍自然也在他的考慮範圍以內。

在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天,太子李建成向皇帝李淵舉報李世民秘密豢養死士,而李世民則同樣向李淵舉報太子李建成淫亂後宮。太子和秦王兩派人馬相爭不下,於是皇帝李淵要求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二人第二天一早入朝對質。而在當晚李世民和麾下的文臣武將決定發動政變,半路在玄武門截殺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時逼迫皇帝李淵退位。 第二天早上,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兩人騎馬經過玄武門,齊王李元吉建議帶上親衛軍隊隨行,這樣安全點,但是太子李建成拒絕了,認為玄武門不論守將還是衛隊都是自己的人,已經足夠安全,不需要再帶上親衛。於是二人經過玄武門準備去臨湖殿,而太子李建成也沒有想到的是玄武門的守將早就秘密被李世民收買了。在過程中秦王李世民已經在半路上安排好了伏兵,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經過。 李建成和李元吉看到全身武裝的李世民時,已經感到事情不妙,於是撥馬回撤,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李世民高聲叫住李建成,李建成不聽繼續騎馬跑路,李元吉也反應過來向李世民張弓射箭,但是三箭都沒有射中,而李世民也當先一箭射死李建成,隨後的尉遲恭也一箭射死李元吉,在玄武門外等待的李建成的親衛隊聽到消息後趕來救駕,結果被阻擋在玄武門外,於是準備攻打秦王府,而尉遲恭也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親自割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傳首示眾,太子親衛隊看到之後士氣大降,自行潰散了。



李建成勢力,在長安比李世民佔有太多的優勢了。用現在的話來說,李建成若想殺李世民,就像捏死一隻螞蟻那樣容易。就是因為李建成太佔優勢、李世民太劣勢,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才能成功。李建成正是因為長安是自己的地盤,所以才會帶著少數的隨從入宮;李世民正是因為自己太劣勢,才不得不在玄武門伏擊。若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在長安城勢均力敵,或者差不多,李世民絕對沒有機會伏擊李建成,更別說成功。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經過長期謀劃準備的,如果不是的話,為何太子身邊和皇宮內都有他的眼線,如果他是被迫反抗李建成迫害的話,為何當初李淵冊封他為天策上將時,他不懂得辭讓,急流勇退呢?一山難容二虎的道理難道他不懂嗎?如果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親王的話,本就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對李建成的地位也構不成任何威脅,我相信李建成是不會去加害李世民的,也或許李世民一開始確實對皇位沒有覬覦之心,只是隨著戰功的不斷累積,地位的不斷上升,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再加上部下們渴望擁立他為皇帝,從而建立不世之勳,積極的攛掇李世民發動政變。而這一系列的因素便引發了後面的兄弟相殘。


當李建成的部下馮立,薛萬徹,謝叔方得知太子被殺後,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精銳兵馬兩千人趕到玄武門,準備為太子和齊王報仇,奈何李世民手下張公謹(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膂力過人,他獨自關閉玄武門將馮立等人擋在門外,而敬君弘和呂世衡則率秦王帳下兵士與馮立的部隊展開交戰,最後二人戰死,直到尉遲恭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傳給所有人看,馮立,薛萬徹等人萬念俱灰,頓失戰心,最後潰散而逃,交戰才結束,至此玄武門之變以秦王黨大獲全勝而結束。 所以從玄武門之變的整個起因,發生經過來看,李建成和李元吉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的疏忽大意造成的,但細究起來這疏忽大意卻反映出了二人與李世民在政治謀略上的巨大差異。不管是東宮還是皇宮都有被李世民收買,策反的人,可以說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任何謀劃都是在李世民的眼皮底下進行的,完全是暴露無遺,失敗自然是在所難免。


大老二爺


李世民用了“斬首行動”,以最快的速度除去了對方陣營中的統帥並控制了皇帝!

大唐的建立,李世民四處征戰,軍功無數。自己手下也積聚了大量人才。只因為排行老二,太子之位早已屬於大哥李建成。哥倆一個掙,一個保太子之位明爭暗鬥了很久。老爸李淵在中間也沒起啥好作用,左右搖擺,更加劇了兄弟之間互相的算計和激化雙方的矛盾。

在政變的前一天李淵召見李世民,責問天象之事。天象說秦王將有天下。這個罪名相當於謀反。李世民已經下了武裝行動的決心和準備。所以,趁機反告太子和齊王“穢亂後宮”,給老爸帶了頂大綠帽。李淵,看著這倆鬥得跟烏雞眼似的的倆寶貝兒子,也一定是一個頭兩個大。按下葫蘆起來瓢。天象之事放一遍邊,先解決桃色事件吧!叫“原告”和“被告”明天都進宮對質。哪裡知道,這是李世民的計策,把自己老爸都算計進去了。讓他老爸“引誘”太子和元吉進入伏擊圈。

皇帝召見,太子和齊王第二天奉召進宮。因為是皇帝召見,這兄弟二人自然不會帶太多的人。可李世民卻帶領秦王府的精兵強將早已埋伏在玄武門。李世民對哥哥建成是一箭封喉;元吉跑,並與李世民還有過交手,但被趕過來的尉遲恭所殺。

接下來,尉遲恭全副武裝來到皇帝面前,奏:太子齊王謀反,被秦王所殺!武裝囚禁了皇帝。李淵還能咋樣?一大早突然死了兩個兒子,而兇手也是兒子!

為了自身安全,為了大唐江山,只能認帳。讓李世民折騰去。

東宮的軍隊是有反抗的,這時候太子的首級以及皇帝停戰的命令都到了。原太子的軍隊沒了戰鬥的目標和理由,也就不再反抗 。

皇帝的命令傳到全國,支持太子的勢力也就放棄了。主君已死,皇帝認帳,別人還能做什麼。

所以,李世民以高效的“斬首”行動除去老太子,控制老爸,得到了太子之位,不久就做了皇帝。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玄武門之變是唐初發生的著名宮鬥。主角是唐高祖李淵的次李世民和長子李建成,為了爭奪繼承人之位,雙方展開你死我活的大比拼。

幾番明爭暗鬥,李世民經過精心準備,於公元626年毅然在由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發動突然政變。 結果打了太子李建成集團一個措手不及,政變中,李建成及幫兇李元吉都被李世民及手下將士射殺。


整個過程,很突然也很火爆。李建成之所以毫無還手之力,一方面是李世民在政變前,進行了充分準備。房玄齡和杜如齡這兩大超級謀士為其準備了詳細方案,制定了周全的對策,在成功打通和降服了玄武門士兵後,把玄武門這個軍事關卡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上。


為發動政變作好周全準備,對發動政變後的應急預案也有詳細安排,包括第一時間入宮控制唐高祖李淵,同時派嫡系部隊包圍太子府,消除其殘餘勢力,並在重要關口設防,防止太子救駕軍隊的到來。

另一方李世民在發動政變後,加大輿論宣傳力度,提倡棄暗投明,放下武器的可以免於處罰,對戴罪立功的進行嘉獎。這樣一來,徹底瓦解了李建成太子集團的殘餘勢力,沒有救駕的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即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了一場流血事件,成功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次事件使李世民成功登上太子之位,打破了帝位由長子繼承的原則。

在二子爭儲中,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展開了一場持久的明爭暗鬥。李建成常駐宮中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的代表;李世民更多的則是武將集團的代表。兩人在爭儲過程中,李建成自知其威信和戰功都不如李世民,所以他拉攏了四弟齊王李元吉,和自己聯合一起對付李世民。最後因為李淵的偏袒局勢逐漸倒向李建成,李建成集團已經佔據上風,並且初步控制了局面,李世民性命攸關之際,他決定搏命一擊,最終在玄武門處大獲全勝。那麼在李世民政變過程中,為什麼沒有軍隊前來保護太子李建成呢?


事發突然

這場政變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類似於閃電戰,在極短的時間迅速完成兵變,外界部隊根本來不及反應。不僅如此,政變準備還十分充足,李世民前一天向李淵哭訴,隨後就買通李建成的心腹,將玄武門完全控制。在第二天上午時,李建成自信滿滿絲毫沒有防備,就這樣便發生了玄武門慘案。這次事件策劃周祥,行動迅速都出人意料,而且以古代的通訊很難短時間傳播開去,所以這就導致外界無法迅速做出反應。


名正言順

所謂的名正言順,其實就是李淵的態度,這一點非常重要。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當日李淵就承認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兩人的罪狀,並且在三天以後封李世民為太子。這樣一來李世民就變得名正言順,沒有留下把柄給有心之人利用的機會,就這樣在兩個月後李淵禪位,李世民順利登基。

恩威並施

李世民在太子和齊王被殺之後,立刻展開了一場清洗活動,對兩人家眷毫不留情,就連兩人年幼的兒子也都被全部處死,完全的斬草除根,手段非常殘忍。這一點給與了當時人們極大的震撼,李世民不僅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還做到對其趕盡殺絕,這一份手段足以威懾四方,任何人想要勤王,都必須掂量一下失敗後的結局。

恩威並施,自然還有恩典,李世民審時度勢,令手下停止對太子和齊王親信的清洗,同時李淵下詔大赦天下,對除太子和齊王以外之人採取了不予追究的處理方法。這一點不得不說非常高明,太子已死,誰又真的會為一個死人去賣命,所以這場風波很快就被平息。




實力雄厚

這個原因是最為基本的,李世民的實力是非常雄厚的,他的手下擁有一大批對其忠心耿耿的將領,深得眾人愛戴和擁護。不僅如此,不論是朝廷到地方,還是行政到軍事都有李世民的參與和決斷,他甚至擁有都督天下軍事的權利。為了更加形象的表示,我們來看一下當時李世民的頭銜:天策上將太尉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益州道行臺尚書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領十二衛大將軍中書令上柱國秦王。頭銜非常之長,和劉備三顧茅廬是說的“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有的一比,當然我承認讀起來也非常拗口非常不容易。


但對於這段歷史的官方記載我持懷疑態度,因為這場政變的目標不止是弒兄逼宮,而應該是奪位,所以對於李淵歷來就有被其李世民控制的說法。大家都聽過歷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而這段歷史的官方記載不如說是李世民的記載,他所表達的就是李世民是如何如何的被逼無奈,自己是如何如何的沒有退路,還有所謂的“毒酒不死”事件等等,這其中有些事件顯得非常幼稚和侮辱智商,所以我們對待官方記錄應該保持懷疑,不可全信,這裡由於篇幅問題我就不在多說啦!


古今注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可以說是進行了充分準備的。

首先,李世民成功地轉移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注意力。李世民是以告發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為藉口,讓李淵召李建成和李元吉前往對質的。這一招非常高!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看來,這就是李世民出手打他們了。他們所考慮的,就是如何應對這一招,如果在李淵面前為自己辯白,甚至如何反咬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四位主角)

沒想到李世民打的是連環拳,用的是一招誘敵深入的“佯攻”。因此,他們在前往宮殿見李淵的時候,只帶了兩千隨從,但是還沒有考慮到軍隊的層次上去,完全沒有對軍隊作安排。

其次,李世民成功策反了玄武門的守將常何。常何本來是李世民的部將,後來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拉攏了過去,成為李建成和李元吉派系的人。但是,在玄武門政變發生前,李世民親自拜訪了常何,並且給他許下重諾。這樣,常何便迅速倒戈到李世民這一邊。

因此,當李建成和李元吉帶著兩千多人馬走過玄武門的時候,常何迅速把玄武門的大門給關上,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兩千多隨從給關在外面。這樣,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下成了孤家寡人,只能聽憑李世民宰割。

當玄武門政變成功,李世民當了皇帝以後,他迅速提拔常何為中郎將。

(李世民追殺李建成)

第三,在玄武門政變之前,李世民已經成功地清理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安插在宮中的人手。由於李淵缺乏對兒子們的約束能力,因此,他的兒子們經常隨意帶著兵馬刀劍出入皇宮。李建成和李元吉為了打擊李世民,在宮中各處都安插了自己的人。但是這件事被李世民在李淵面前告了兩次,李淵也因此責備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兩次,把他的人馬清理乾淨了。因此,在發動玄武門政變的時候,宮中幾乎沒有幫李建成和李元吉忙的人。

第四,在玄武門政變中,雖然李世民身邊有尉遲恭等很多將領,但是,其實大家都不敢動手,都是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互掐,先是李世民射死了李建成,接著李元吉想用弓勒死李世民,尉遲恭才上前幫忙的。既然是李世民兄弟三人互掐,其他人也不好動手。幫誰都有可能是大逆不道啊!

(李世民射李建成一箭)

第五,咱們再說其他衛戍部隊。一者,這些衛戍部隊大都是李世民的部下。雖然當時李建成、李元吉以對付突厥為名,正著手把李世民的軍隊奪過去。但是還沒有奪成功。二者,玄武門政變發動的時間非常短,李世民很快就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並且控制了李淵,李世民成為了宮廷的主宰,因此,軍隊幾乎沒有反應的時間。三者,軍隊沒有接到命令,誰又敢擅自帶兵前來呢?那不是造反嗎?再說了,這些軍隊知道是李世民兄弟們互掐,哪個又敢冒險倒向一邊。萬一倒向的那邊失敗了,不是吃不了兜著走嗎?

所以,結果就誰也沒來。

(參考資料:《新唐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