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


以史为鉴,我是中国古代史专篇。

不是没有军队来久太子李建成,而是没来的及。

玄武门之变背景

从晋阳起兵开始,也就是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在其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帮助下起兵,其实在《唐书》中,说晋阳起兵是李世民的功劳,我觉得还是不太可能,应该是李世民有夸大自己功绩,贬低他父亲的嫌疑,毕竟那个时候的李世民还太年轻。在当年十一月,李渊便占领了长安,挟天子以令诸侯,及立当时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封唐王,次年,也就是618年5月,李渊篡位称帝,建立大唐,之后李渊就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主管政务,率领文官集团,而李世民则是统领武将继续在外南征北战,为唐朝扫除一切敌人,其实在这个时候一切都还好。

然而随着李世民的战功越来越多,太子李建成开始担心自己地位会不保,所以联合李元吉开始与李世民较量,而且当李世明平定了各方势力之后,也开始闲下来,此时的他又怎么会安于只做一个秦王呢,因此李世民也在笼络各方势力,壮大自己。

对于玄武门之变的之前,当时李世民的处境可以说是十分的凶险了,当时李世民附中的文官和武官均因为太子李建成的建议,被李渊调任到各个地方任职。武德九年,太白金星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按照古人的看法,这是有大事发生,而正在这个时候,突厥进攻唐朝,突入长城,包围了乌城,本来这次是打算让李世民出征的,可是李建成推荐李元吉代替李世民,而且李元吉乘机让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以及秦王府的秦琼等人一块前去,而且李渊也同意了,这个时候李世民安插在太子府的间谍王晊便告诉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打算在践行的时候,杀掉秦王李世民,然后逼迫李渊退位。可以说这个时候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了。



玄武门之变经过

那个时候,李世民已经知道自己的处境十分凶险,不得不采取行动了,而且尉迟恭长孙无忌等人也都奋力劝说秦王,所以当夜秘密召集了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开始密谋。

武德九年(626年7月1日)秘密上奏李渊说太子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嫔妃淫乱,李渊肯定是忍受不了的,所以第二天就要召见二人询问此时,而李建成他们也已得到消息,因此他们以为宫中都是自己人,也打算进宫,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个时候他们的人已经被李世民策反了。

626年7月2日,李建成和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发现事情不对,准备打算掉头,可是被李世民叫住,而且李元吉由于心虚率先搭建射李世民,李世民搭箭当时就射死了李建成,这个时候尉迟恭也带领了七十人前来增援,射中李元吉,而且这个时候,李世民跌下马,李元吉准备用弓玄勒死李世民,尉迟恭赶来,李元吉准备逃到李渊那里,结果被尉迟恭用箭射杀。当时李建成的部下得知李建成被杀,准备杀入宫中位太子报仇,结果在玄武门张公谨独自关闭了玄武门,挡住冯立等人,由于城门被关,冯立等人有没有攻城器械,准备去屠杀秦王府,可是这个时候,尉迟恭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给冯立他们看,结果军心被打乱,众人纷纷逃走,玄武门之变就此转危为安,这个时候就剩李世民进宫逼李渊退位了。



总而言之,玄武门之变整个过程还是很凶险的,稍差一步就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均被杀,可是历史没有如果,李世民凭借自己才能和人格魅力,赢得了这次权利争夺,成为一代明君。


喜欢历史的搬砖工


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玄武门杀了李建成而不是别的地方?因为玄武门地理位置对于皇宫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玄武门位于长安太极宫北方,朝中大臣想要进宫面圣必经过此门,所以控制了玄武门相当于掌握了皇宫。

李建成进宫面圣一定会经过玄武门,这是李世民选择玄武门杀了李建成重要原因,但是还有更重要原因就是李建成经过玄武门时不会带军队,如果李建成带军队的话那么是他发动政变而不是李世民,玄武门地理位置敏感,就算是太子也没有机会带军队封锁玄武门,李世民通过买通将领让他的死士埋伏在玄武门,所以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精心计划的,退一步来讲,如果李建成的军队在他的身边给李世民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

这也就是为什么玄武门之变没有军队来保护李建成。

就算是东宫太子在长安也只有两千人,因为在长安李渊不会允许任何一个人危险到他的存在,就算是亲儿子也不行。东宫两千护队得到李建成在玄武门被杀的消息后,来到玄武门想要攻打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城门一关,两千人不可能攻破玄武门,加上尉迟敬德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挂起来,两千兵知道事已至此无法改变也就散了。

秦王府有八百兵,这些人在玄武门之变起了很大的作用,李世民在长安也就有这么多人,八百多人能干些什么呢?但李世民不干点什么,可能以后没机会了。

八百多人发动政变想要成功,李世民对这件事必须绝对保密,如果透露出去这点人都不够塞牙缝;第二,这件事必须快速解决,迅速控制局面。李世民不仅要解决李建成,而且还要控制皇帝,所以越快越好,等皇帝反应过来也就没有李世民的事了。

玄武门之变对李世民来说是生死一刻,没有回头路,不成功便成仁。《资治通鉴》上说李世民是被迫发动玄武门之变,虽然有为李世民洗脱罪名的嫌疑,但也有它的道理。

李世民和李建成早已多次交锋,“杨文干谋反事件”李建成和杨文干谋反的高潮不属于玄武门之变,但李建成最后被无罪释放。李建成想要借攻打突厥时把秦王府的精锐带走,同时在军队践行时刺杀李世民。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关系不可缓解,两人只能存其一。

李世民凭借他的军功和他笼络的手下是对李建成太子之位威胁最大,可以说李建成一日没有当上皇帝一日对李世民不放心,再者李建成当上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拿李世民开刀,李世民的军权、在军中的威望和手下的人都是他李建成的威胁。

李世民打仗非常厉害,所以敌人入侵的时候李渊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相比之下李建成就没有什么军功,李建成却当上了太子,就因为李建成他是嫡长子,李世民心有自然不服。虽然是一个妈生的,李建成和李世民关系不好,因为李世民功高盖“主”,李建成欲除之而后快。李世民不甘只当一个秦王,李建成阻碍了他,两人多次交锋,最终事情没有回旋的余地。


那把弯刀似明月


玄武门之变成就了李世民,而他的兄弟李建成与李元吉则血溅当场,就此退出历史舞台,那么身为秦王的李世民为什么会在玄武门之变中,一举拿下太子党,难道就没有随行的士兵保护太子李建成?答案显然是有的,那为什么李世民会赢得胜利,不妨一起看看。

玄武门之变发生的背景

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

说的是李世民为李唐江山建立了赫赫战功,李渊曾经也允诺李世民待江山打来下,会立李世民为太子,后来却按长幼顺序立了李建成,作为太子的李建成显然还是感受到了潜在威胁,于是联合李元吉对李世民多有掣肘,甚至是不惜痛下杀手,李渊呢,会不知道他儿子间的不睦?显然是知道的,允许秦王李世民广招江湖人士,而且对他的官职也是一再叠加,对于实力渐渐丰满的李世民,李建成还是比较顾忌的,于是就想办法拉拢李世民的手下,在连番削弱李世民的臂膀后,世民腹心唯长孙无忌尚在府中,与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车骑将军三水侯君集及尉迟敬德等,日夜劝世民诛建成、元吉。简单地说就是李世民忍无可忍了,被逼到没了退路才决定反戈一击的。

玄武门之变的重要环节

1.己未,太白复经天。傅奕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宣传造势,借用天象渲染天下的继任者应该是秦王李世民,而不是现太子李建成,于是李渊召见李世民,把傅奕的奏章让自己看,机会来了,于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与尹德妃、张婕妤淫乱后宫,而李渊呢,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意思是明天要当面问清楚。

2.建成召元吉谋之,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建成曰:“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

城门官的作用。这是李建成与李元杰的分析结果,意思是两人亲自去他老子李渊面前解释清楚,这下城门官的作用就出现了,要知道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

常何是太子亲信,对于李建成而言,宫内不会有危险,至少不会坏在李世民的手里,可是他过于自信了,他以为的亲信已经倒向秦王李世民。

3.(建成、元吉)乃俱入,趣玄武门。上时已召裴寂、萧瑀、陈叔达等,欲按其事。

埋下伏兵。李渊决定召李建成与李元吉问话,李世民也入朝,做好了事先安排,庚申,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等李建成与李元吉单枪匹马进入玄武门后,城门紧闭,一出关门打狗的戏码上演,寡不敌众的李建成与李元吉,也就交代在宫墙之内了。

玄武门之变时太子李建成一方的表现

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

李建成的兵没有能进入玄武门不代表只能干着急,还是有手下感念李建成的昔日恩惠,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可是早有准备的李世民,怎么可能就让他们轻易进来?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不得入。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府兵准备抄秦王李世民的老底,军功秦王府,来个玉石俱焚,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在看到李建成与李元吉的首级后,府兵的抵抗士气顿时四泄,虽然没能替他们的主子扳回败局,但是他们所做的“忠义之举”至少可以说明,李建成也并非一无是处。

1.《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2.《旧唐书·卷六四·李建成传》

3.《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等


农夫说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有救驾军队,只是没来得及。

李世民当时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动手。

他向李渊告状,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试图暗杀他,还同尹德妃、张婕妤私通乱伦,关系暧昧。

李渊大惊,许诺第二天对李建成和李元吉当面质问。

当时妃子张婕妤偷偷听到消息,立即向李建成告密。

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后者认为这可能是李世民诱敌之计,想将他们引诱出来杀掉。

李元吉要求李建成暂时不要入宫,由东宫和齐王府的卫兵保护,观望形式再说。

但李建成认为此举等于是心虚认罪,况且他认为宫内的卫兵防卫严密,李世民没有机会下手。

谁知道,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世民策反,因此宫中卫队已经倒向秦王,建成和元吉却不知道,还以为宫中都还是自己人。

当年,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伏下兵力,准备动手。

李建成和李元吉并不知情,仅仅带了少数卫兵入宫。

李建成和李元吉赶到玄虎门之前,发现这里卫兵全部更换,知道情况不好,立即逃走。

李世民带着骑兵立即追上,双方互相射箭,李建成首先被射死。

但李世民冲入树林追杀李元吉时,被树木遮挡坠马。

李元吉立即跑来,试图将李世民勒死。

关键时候,尉迟恭带着70个骑兵赶来。李元吉吓得急忙逃走,但被尉迟恭一箭射死。

李建成遭遇伏击以后,他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立即召集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2000骑兵赶来救援。

发现李建成不见踪影,他们极为愤怒,攻打玄武门。

玄武门的云麾将军敬君弘,是李世民部下,被他们杀死。

随后,这2000人还要攻打秦王府,追杀李世民。然而,尉迟恭从城头扔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

见主子已死,这2000东宫卫士顿时失去斗志,作鸟兽散。

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其实,自古以来,皇族争夺王位就是这样,父子、兄弟、夫妻互相残杀,哪里有什么亲情可言。

你不杀人,别人就要杀你。


萨沙


怎么会没有呢,只不过他们赶到的时候,里面已经完事儿了,尉迟恭将太子和齐王人头给他们看,他们就失去了斗志,四散而逃了。

他们还攻打了一阵子玄武门想救出李建成,敬君弘为了显示勇武出去交战还被杀死了。

这里有两位瓦岗山出身的将领在中间起了作用,一个是常何,这人没争议,原本是太子的人,却被李世民收买了。

正是常何的叛变使李建成丧失了胜利,他万万没想到常何会放李世民进入玄武门打他的伏击,所以也没带太多的人马。、

再说他是进宫见李渊又不是逼宫,带着太子六率去算怎么回事?

结果杯具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身死名裂,也是天意。

还有一个人就是秦琼,这一点是有争议的,争议点就是他究竟是否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大部分人认为他没有参加,因为11个人里面没有他的名字。

但是也有史料记载他参加了,那么假设他参加了,他会在哪儿呢?里面打伏击的肯定没他。

那么就有一种说法,就是他在阻击太子府援军的队伍里,也就是说太子府的援军被他指挥阻击,到尉迟恭扔下人头。

这只是一种说法,咱也没仔细考证,就姑且一说。

总之,太子府是有援军的,而且赶到了玄武门并参战,还杀死了秦王方面的将领。


闲翻古书笑谈历史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玄武门之变是唐初发生的著名宫斗。主角是唐高祖李渊的次李世民和长子李建成,为了争夺继承人之位,双方展开你死我活的大比拼。当时李建成与李世民夺位竞争愈加激烈,李建成不断逼迫,李世民在部将属官的劝谏下,决定发动政变夺取皇权。当时,突厥进犯大唐的边境,唐高祖李渊下令让李世民率领唐军前往边关痛击来犯之敌。李世民担心离京有变,就决意发动政变。李世民文韬武略,在政变前做足了准备,李建成和李元吉可能出现的援军自然也在他的考虑范围以内。

在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太子李建成向皇帝李渊举报李世民秘密豢养死士,而李世民则同样向李渊举报太子李建成淫乱后宫。太子和秦王两派人马相争不下,于是皇帝李渊要求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二人第二天一早入朝对质。而在当晚李世民和麾下的文臣武将决定发动政变,半路在玄武门截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时逼迫皇帝李渊退位。 第二天早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两人骑马经过玄武门,齐王李元吉建议带上亲卫军队随行,这样安全点,但是太子李建成拒绝了,认为玄武门不论守将还是卫队都是自己的人,已经足够安全,不需要再带上亲卫。于是二人经过玄武门准备去临湖殿,而太子李建成也没有想到的是玄武门的守将早就秘密被李世民收买了。在过程中秦王李世民已经在半路上安排好了伏兵,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经过。 李建成和李元吉看到全身武装的李世民时,已经感到事情不妙,于是拨马回撤,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李世民高声叫住李建成,李建成不听继续骑马跑路,李元吉也反应过来向李世民张弓射箭,但是三箭都没有射中,而李世民也当先一箭射死李建成,随后的尉迟恭也一箭射死李元吉,在玄武门外等待的李建成的亲卫队听到消息后赶来救驾,结果被阻挡在玄武门外,于是准备攻打秦王府,而尉迟恭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亲自割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传首示众,太子亲卫队看到之后士气大降,自行溃散了。



李建成势力,在长安比李世民占有太多的优势了。用现在的话来说,李建成若想杀李世民,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样容易。就是因为李建成太占优势、李世民太劣势,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才能成功。李建成正是因为长安是自己的地盘,所以才会带着少数的随从入宫;李世民正是因为自己太劣势,才不得不在玄武门伏击。若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在长安城势均力敌,或者差不多,李世民绝对没有机会伏击李建成,更别说成功。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经过长期谋划准备的,如果不是的话,为何太子身边和皇宫内都有他的眼线,如果他是被迫反抗李建成迫害的话,为何当初李渊册封他为天策上将时,他不懂得辞让,急流勇退呢?一山难容二虎的道理难道他不懂吗?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亲王的话,本就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对李建成的地位也构不成任何威胁,我相信李建成是不会去加害李世民的,也或许李世民一开始确实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只是随着战功的不断累积,地位的不断上升,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再加上部下们渴望拥立他为皇帝,从而建立不世之勋,积极的撺掇李世民发动政变。而这一系列的因素便引发了后面的兄弟相残。


当李建成的部下冯立,薛万彻,谢叔方得知太子被杀后,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精锐兵马两千人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奈何李世民手下张公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玄武门将冯立等人挡在门外,而敬君弘和吕世衡则率秦王帐下兵士与冯立的部队展开交战,最后二人战死,直到尉迟恭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传给所有人看,冯立,薛万彻等人万念俱灰,顿失战心,最后溃散而逃,交战才结束,至此玄武门之变以秦王党大获全胜而结束。 所以从玄武门之变的整个起因,发生经过来看,李建成和李元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的疏忽大意造成的,但细究起来这疏忽大意却反映出了二人与李世民在政治谋略上的巨大差异。不管是东宫还是皇宫都有被李世民收买,策反的人,可以说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任何谋划都是在李世民的眼皮底下进行的,完全是暴露无遗,失败自然是在所难免。


大老二爷


李世民用了“斩首行动”,以最快的速度除去了对方阵营中的统帅并控制了皇帝!

大唐的建立,李世民四处征战,军功无数。自己手下也积聚了大量人才。只因为排行老二,太子之位早已属于大哥李建成。哥俩一个挣,一个保太子之位明争暗斗了很久。老爸李渊在中间也没起啥好作用,左右摇摆,更加剧了兄弟之间互相的算计和激化双方的矛盾。

在政变的前一天李渊召见李世民,责问天象之事。天象说秦王将有天下。这个罪名相当于谋反。李世民已经下了武装行动的决心和准备。所以,趁机反告太子和齐王“秽乱后宫”,给老爸带了顶大绿帽。李渊,看着这俩斗得跟乌鸡眼似的的俩宝贝儿子,也一定是一个头两个大。按下葫芦起来瓢。天象之事放一遍边,先解决桃色事件吧!叫“原告”和“被告”明天都进宫对质。哪里知道,这是李世民的计策,把自己老爸都算计进去了。让他老爸“引诱”太子和元吉进入伏击圈。

皇帝召见,太子和齐王第二天奉召进宫。因为是皇帝召见,这兄弟二人自然不会带太多的人。可李世民却带领秦王府的精兵强将早已埋伏在玄武门。李世民对哥哥建成是一箭封喉;元吉跑,并与李世民还有过交手,但被赶过来的尉迟恭所杀。

接下来,尉迟恭全副武装来到皇帝面前,奏:太子齐王谋反,被秦王所杀!武装囚禁了皇帝。李渊还能咋样?一大早突然死了两个儿子,而凶手也是儿子!

为了自身安全,为了大唐江山,只能认帐。让李世民折腾去。

东宫的军队是有反抗的,这时候太子的首级以及皇帝停战的命令都到了。原太子的军队没了战斗的目标和理由,也就不再反抗 。

皇帝的命令传到全国,支持太子的势力也就放弃了。主君已死,皇帝认帐,别人还能做什么。

所以,李世民以高效的“斩首”行动除去老太子,控制老爸,得到了太子之位,不久就做了皇帝。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玄武门之变是唐初发生的著名宫斗。主角是唐高祖李渊的次李世民和长子李建成,为了争夺继承人之位,双方展开你死我活的大比拼。

几番明争暗斗,李世民经过精心准备,于公元626年毅然在由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发动突然政变。 结果打了太子李建成集团一个措手不及,政变中,李建成及帮凶李元吉都被李世民及手下将士射杀。


整个过程,很突然也很火爆。李建成之所以毫无还手之力,一方面是李世民在政变前,进行了充分准备。房玄龄和杜如龄这两大超级谋士为其准备了详细方案,制定了周全的对策,在成功打通和降服了玄武门士兵后,把玄武门这个军事关卡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上。


为发动政变作好周全准备,对发动政变后的应急预案也有详细安排,包括第一时间入宫控制唐高祖李渊,同时派嫡系部队包围太子府,消除其残余势力,并在重要关口设防,防止太子救驾军队的到来。

另一方李世民在发动政变后,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倡弃暗投明,放下武器的可以免于处罚,对戴罪立功的进行嘉奖。这样一来,彻底瓦解了李建成太子集团的残余势力,没有救驾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即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一场流血事件,成功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次事件使李世民成功登上太子之位,打破了帝位由长子继承的原则。

在二子争储中,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明争暗斗。李建成常驻宫中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的代表;李世民更多的则是武将集团的代表。两人在争储过程中,李建成自知其威信和战功都不如李世民,所以他拉拢了四弟齐王李元吉,和自己联合一起对付李世民。最后因为李渊的偏袒局势逐渐倒向李建成,李建成集团已经占据上风,并且初步控制了局面,李世民性命攸关之际,他决定搏命一击,最终在玄武门处大获全胜。那么在李世民政变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军队前来保护太子李建成呢?


事发突然

这场政变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类似于闪电战,在极短的时间迅速完成兵变,外界部队根本来不及反应。不仅如此,政变准备还十分充足,李世民前一天向李渊哭诉,随后就买通李建成的心腹,将玄武门完全控制。在第二天上午时,李建成自信满满丝毫没有防备,就这样便发生了玄武门惨案。这次事件策划周祥,行动迅速都出人意料,而且以古代的通讯很难短时间传播开去,所以这就导致外界无法迅速做出反应。


名正言顺

所谓的名正言顺,其实就是李渊的态度,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当日李渊就承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的罪状,并且在三天以后封李世民为太子。这样一来李世民就变得名正言顺,没有留下把柄给有心之人利用的机会,就这样在两个月后李渊禅位,李世民顺利登基。

恩威并施

李世民在太子和齐王被杀之后,立刻展开了一场清洗活动,对两人家眷毫不留情,就连两人年幼的儿子也都被全部处死,完全的斩草除根,手段非常残忍。这一点给与了当时人们极大的震撼,李世民不仅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还做到对其赶尽杀绝,这一份手段足以威慑四方,任何人想要勤王,都必须掂量一下失败后的结局。

恩威并施,自然还有恩典,李世民审时度势,令手下停止对太子和齐王亲信的清洗,同时李渊下诏大赦天下,对除太子和齐王以外之人采取了不予追究的处理方法。这一点不得不说非常高明,太子已死,谁又真的会为一个死人去卖命,所以这场风波很快就被平息。




实力雄厚

这个原因是最为基本的,李世民的实力是非常雄厚的,他的手下拥有一大批对其忠心耿耿的将领,深得众人爱戴和拥护。不仅如此,不论是朝廷到地方,还是行政到军事都有李世民的参与和决断,他甚至拥有都督天下军事的权利。为了更加形象的表示,我们来看一下当时李世民的头衔:天策上将太尉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上柱国秦王。头衔非常之长,和刘备三顾茅庐是说的“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有的一比,当然我承认读起来也非常拗口非常不容易。


但对于这段历史的官方记载我持怀疑态度,因为这场政变的目标不止是弑兄逼宫,而应该是夺位,所以对于李渊历来就有被其李世民控制的说法。大家都听过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而这段历史的官方记载不如说是李世民的记载,他所表达的就是李世民是如何如何的被逼无奈,自己是如何如何的没有退路,还有所谓的“毒酒不死”事件等等,这其中有些事件显得非常幼稚和侮辱智商,所以我们对待官方记录应该保持怀疑,不可全信,这里由于篇幅问题我就不在多说啦!


古今注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可以说是进行了充分准备的。

首先,李世民成功地转移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注意力。李世民是以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为借口,让李渊召李建成和李元吉前往对质的。这一招非常高!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看来,这就是李世民出手打他们了。他们所考虑的,就是如何应对这一招,如果在李渊面前为自己辩白,甚至如何反咬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四位主角)

没想到李世民打的是连环拳,用的是一招诱敌深入的“佯攻”。因此,他们在前往宫殿见李渊的时候,只带了两千随从,但是还没有考虑到军队的层次上去,完全没有对军队作安排。

其次,李世民成功策反了玄武门的守将常何。常何本来是李世民的部将,后来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拉拢了过去,成为李建成和李元吉派系的人。但是,在玄武门政变发生前,李世民亲自拜访了常何,并且给他许下重诺。这样,常何便迅速倒戈到李世民这一边。

因此,当李建成和李元吉带着两千多人马走过玄武门的时候,常何迅速把玄武门的大门给关上,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两千多随从给关在外面。这样,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下成了孤家寡人,只能听凭李世民宰割。

当玄武门政变成功,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他迅速提拔常何为中郎将。

(李世民追杀李建成)

第三,在玄武门政变之前,李世民已经成功地清理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安插在宫中的人手。由于李渊缺乏对儿子们的约束能力,因此,他的儿子们经常随意带着兵马刀剑出入皇宫。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了打击李世民,在宫中各处都安插了自己的人。但是这件事被李世民在李渊面前告了两次,李渊也因此责备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次,把他的人马清理干净了。因此,在发动玄武门政变的时候,宫中几乎没有帮李建成和李元吉忙的人。

第四,在玄武门政变中,虽然李世民身边有尉迟恭等很多将领,但是,其实大家都不敢动手,都是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互掐,先是李世民射死了李建成,接着李元吉想用弓勒死李世民,尉迟恭才上前帮忙的。既然是李世民兄弟三人互掐,其他人也不好动手。帮谁都有可能是大逆不道啊!

(李世民射李建成一箭)

第五,咱们再说其他卫戍部队。一者,这些卫戍部队大都是李世民的部下。虽然当时李建成、李元吉以对付突厥为名,正着手把李世民的军队夺过去。但是还没有夺成功。二者,玄武门政变发动的时间非常短,李世民很快就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并且控制了李渊,李世民成为了宫廷的主宰,因此,军队几乎没有反应的时间。三者,军队没有接到命令,谁又敢擅自带兵前来呢?那不是造反吗?再说了,这些军队知道是李世民兄弟们互掐,哪个又敢冒险倒向一边。万一倒向的那边失败了,不是吃不了兜着走吗?

所以,结果就谁也没来。

(参考资料:《新唐书》《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