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迷戀兒媳楊玉環,李瑁為何忍痛割愛?

翁董威


唐玄宗是個風流天子,他的一生女人應該有很多個,但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只有一個,這個女人就是楊貴妃。

更加有意思的是,楊貴妃本來不是他的媳婦,而是他搶來的媳婦。怎麼皇帝還搶別人的媳婦,這個本應該是出現在小說裡的場景,卻真實的出現在了歷史上。

要知道唐玄宗搶的還不是別人的媳婦,而是自己的兒媳婦。

他有一兒子叫李瑁,唐玄宗就是搶的人家兒子李瑁的媳婦。

李瑁本來是和楊貴妃在一起生活了五年的時間了,唐玄宗就是在這個時候,看上的自己的兒媳婦。

皇帝看上的女人,不管是誰的,都是跑不掉的。

所以,唐玄宗就派了自己的心腹,去和兒子李瑁說,讓他把媳婦讓出來。

李瑁也是很愛楊貴妃的,但是,老爹都這樣說了,老爹的面子還是要給的。再說了他若是不滿足老爹的這個願望,他的老爹說不定,就會因為這件事殺了他。

所以,他必須要忍痛割愛。畢竟比起愛來,他更喜歡自己的生命。

就這樣他的媳婦就成了唐玄宗的媳婦。

你說這樣的李隆基,敢堂而皇之的給自己的兒子,搶女人的皇帝,歷史上也就是唐玄宗一個了吧。

都說唐玄宗時風流天子,那麼唐玄宗作為風流天子,他還做過哪些風流韻事呢?

話說在唐玄宗迎娶楊貴妃之前,他度過了一段十分空虛寂寞冷的生活。那時候他最愛的妃子,武惠妃剛剛去世沒多久。

本來武惠妃是唐玄宗最寵愛的一個妃子,唐玄宗每一天都在陪著他,突然武惠妃去世了,唐玄宗有點不適應了。

後宮如此多的佳麗,到底要寵幸哪一個呢?

這竟然成為了讓唐玄宗頭疼的一件事,想來想去他想了一個辦法,讓自己養的狗崽們,去院子裡摘一些花朵,再捉一個蝴蝶,讓三千佳麗站在院子裡,每個人頭上插一枝花,蝴蝶落到誰的頭上,誰就去給他侍寢。

你說這個事情是不是很荒唐,有的時候唐玄宗這個辦法玩的不過癮了,他還讓這些妃子執骰子,最終勝利的那一個,就是陪他侍寢的。

你看那一段時間,唐玄宗竟然如此的無聊,做這種昏君才做的事情,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發現了楊貴妃。

他覺得楊貴妃才是天下最美的人。

所以,趕緊讓楊貴妃給自己的兒子離婚,然後在嫁給自己。

楊貴妃嫁給唐玄宗之後,唐玄宗確實很愛她,又是找李白給她寫詩,又是讓她吃盡天下的美味,真是好不自在呀。

正是因為唐玄宗在晚年的時候,做了這麼多的事情,所以才導致了,發生了安史之亂,他差點把國家給弄亡的。


漢史趣聞


李隆基迷上了兒媳婦楊玉環,壽王李瑁被迫忍疼割愛,悲催的王子李瑁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根本不敢、沒能力反抗。

首先,李瑁的母親武惠妃去世,李瑁失去了靠山。李瑁的母親武惠妃,曾經是李隆基最寵愛的妃子,當初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後,就是武惠妃替他們做的主。武惠妃去世後,李隆基心情很煩躁、鬱鬱寡歡,有人對他說壽王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楊貴妃從此進入了李隆基的視線。很明顯,向李隆基提出這個建議的,是武惠妃的死對頭,其他人不可能提這種缺德的主意。失去靠山的壽王,宮裡宮外都有不少敵人,這個時候只能吃啞巴虧了。

其次,李隆基給他另娶了媳婦兒,李瑁反抗心理減弱。李隆基還是很在乎壽王的情緒的,公元737年將楊玉環召入宮中後,剛開始肯定是偷偷摸摸的;3年後,估計已經欲罷不能了,讓楊玉環出家,在此期間,他給壽王重新娶了一房媳婦兒,並冊封為壽王妃;之後才冊立楊玉環為貴妃。一方面是中間隔得時間很長,淡化壽王和群臣的反對情緒;另一方面,給壽王重新娶妻,讓他沒有理由反對。

最後,李瑁當時只有十七八歲,沒有什麼根基,不敢反抗。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楊貴妃初次進宮時,壽王年僅17歲,只是李隆基眾多兒子中的普通一個,既不敢、也沒能力做出激烈反對。皇家父子關係冷淡,更何況是幾十個子女的父親,李隆基和李瑁的關係想必極其冷淡,倘若壽王將事情搞大,很可能小命不保。

綜上所述,李隆基收了李瑁的媳婦後,李瑁只能忍著。


小楊品史


為何唐玄宗迷戀上了兒媳楊玉環,壽王李瑁為何會忍痛割愛?

  咱們先說唐玄宗迷上楊玉環的事。李唐王朝有胡族風氣,從李世民那裡起,在這男女關係上,就比較隨性,到了李治那裡,更是娶庶母並扶上皇后之位,武則天和太平公主等人,也不太注重風評,對於政治家來說,這都不算什麼大不了的毛病,畢竟在他們治下,國家安定,百姓生活比較幸福,這就可以了,不能苛責太多。楊玉環是唐玄宗的兒媳,唐玄宗喜歡也就喜歡了,在他那裡,完全沒有心理障礙。

  唐玄宗本人,和其他帝王一樣,也喜歡美女,當年的王皇后,後來的趙麗妃,再到後來的武惠妃,都是一等一的美麗,唐玄宗那都是喜歡得很的,但是後來,她們都死了,唐玄宗的後宮裡幾千美女,都不能引起他的興趣。於是有高人勸他說,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庭”,楊玉環就被惦記上了。(網絡圖)

  很早以前,唐玄宗是知道楊這個人的,但是也僅限於知道而已,他不過應武惠之求冊封了楊為壽王妃,可是武惠死了,又有人說楊長得挺像武惠的,既如此,那就見見吧。這一見,就不得了,年輕漂亮的楊玉環,使得六十多的唐玄宗,重新煥發了青春,感受到了生命的另一種精彩,於是,哪怕是搶,也要從兒子手裡搶過來。當然了,為了掩人耳目,他還是派人走了一系列流程,明眼人都知道,那就是哄鬼呢。

  咱們再看看,李瑁為什麼會忍痛割愛。

  ——其實,五年都下不了一個蛋的妻子,估計李瑁也沒真的疼到骨子裡去,愛不愛的,恐怕還兩說。當然了,非得說他們倆恩恩愛愛,反正歷史上也沒記載,想怎麼說都行,那就算楊是他的愛吧。誰都明白,李瑁他不捨棄楊玉環,他就得捨棄自己。唐玄宗是什麼人?是他父親,是踏著親人的屍體上位的雞賊得不同的唐玄宗,別說他這樣的毛頭小子,就是太平公主,他爺爺李旦這些老政客全都被他幹趴下了,他唐玄宗要個女人算什麼?李瑁的兄弟,被廢的被殺的,被圈養的,還少嗎?他李瑁拿什麼來抗?別說還給了他一點臉面,讓楊玉環去出家,就是直接從他府上接人走,他也不能多說一句,還得領旨叩謝天恩。手上沒有半點兵權,朝中沒有半個臣子支持,他憑什麼說不?


葉之秋


壽王李瑁為玄宗李隆基第十八子,楊玉環不到十七歲時被壽王李瑁納為妃子,這時李瑁生母武惠妃正受寵,李隆基也無心他戀,所以李瑁得以和楊玉環生活了幾年時間。後來武惠妃去世,唐玄宗整日悶悶不樂,宦官高力士見此就向玄宗舉薦了楊玉環,玄宗先是將其召入宮中做了女道士,不久就納為了貴妃。


其實李瑁忍痛割愛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封建社會是皇權至上的,那些明君行事可能還有禮法綱常約束著他們,但是對於私慾大於禮法的皇帝來說,一切以自己為主,即使李瑁不主動讓出,玄宗也會強行搶奪,就像西夏國主李元昊在兒子寧令哥大婚時看上了太子妃沒移氏,直接不顧大臣反對將其搶了過來,納為了自己的妃子,不過最終在政治鬥爭中寧令哥弒殺了其父李元昊。而玄宗皇帝結局也不太好,沉迷聲樂最終導致安史之亂。

二、壽王李瑁為武惠妃之子,在李瑁之前武惠妃多次生養,但是孩子都沒有養活,因此對於李瑁十分溺愛,為了幫其奪得太子之位,誣陷太子、光王等人造反,導致太子等三王被殺,不久武惠妃也受驚而死,可見李瑁也是衝著皇位而去的,又怎麼會忤逆自己的父王。

三、女人自古以來多是政治犧牲品,從大國之間的和親,到宗族之間的聯姻,無不是為了權力二字,李瑁自幼生在帝王家,加之母親武惠妃又善使婦人之計,對於權力的遊戲早已見慣,肯定會擇重就輕,割棄所愛。

不過最終也是勞燕分飛,馬嵬驛時玄宗賜死楊玉環,可見在帝王家,權力面前沒有什麼是不可拋棄的,長恨歌中那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也只不過是一時的謊言罷了。(如果喜歡的話,幫忙點個關注,謝謝!)


上馬已是江湖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故又稱李三郎,母親是竇德妃,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長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唐朝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說起李隆基,人們自然會想到楊貴妃。

李隆基出生的時期是唐朝宮闈多事之秋,武則天稱帝后的長壽二年,其母親竇妃被誣諂“厭蠱咒詛”,與劉妃一起被秘密殺死於宮中,李隆基在宮中被幽閉了七年之久,他十四歲時,才與諸兄弟再次出閣。

這時的武則天年事已高,經狄仁傑等的勸諫,放棄了立武家子弟為太子的想法,將李顯接回了宮中,仍立為太子。

武則天去世後,李顯繼位,但是他懦弱無能,朝政大權慢慢落到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韋皇后想效法武則天做第二個女皇帝,她讓自己的兄長韋溫掌握大權,對於女兒安樂公主的種種不法行為也不加阻止。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為了達到自己掌管大權的目的,合謀毒殺了中宗李顯。


一直靜觀時變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密謀策劃,欲先發制人,發動了唐隆政變,成功以後,李隆基才將唐隆政變的經過報告給父親李旦,李旦抱著李隆基哭著說:“宗廟社稷的災禍是你平定的,神明與百姓也都仰賴你的力量了。”

唐睿宗李顯重新繼位,立李隆基為太子。公元712年,睿宗厭煩了做皇帝,他是一個閒散的人,對權力沒有慾望,把帝位讓給了兒子李隆基。

唐玄宗繼位後勵精圖治,他下決心要恢復唐朝先前的偉業。他首先任人為賢,選用人才。他任用了姚崇、宋璟、張九齡做宰相,他們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大臣。他們清明廉潔,不懼權貴,及時向唐玄宗提出各種有力的建議。唐玄宗這種知人善任的做法,使唐朝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

可以說唐玄宗先期在政績上做出了卓著的成就,到了後期有點耽於酒色,沉迷於享樂,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的精神。

唐玄宗後期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楊貴妃。

楊貴妃本名楊玉環,是隋朝舊臣李玄琰的女兒。她出生時手臂上有一個玉環狀的胎記,所以取名楊玉環。


楊玉環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長到十幾歲,已是亭亭玉立,越發嬌豔。在一次宴會上,與唐玄宗的兒子李瑁相遇,李瑁對楊玉環一見傾心,李瑁的母親是武惠妃,是唐玄宗當時最寵愛的妃子。 李瑁為了謹慎起見,讓姐姐咸宜公主去試探母親的想法,沒想到武惠妃聽說後非常高興,便求唐玄宗為李瑁和楊玉環賜婚,從此楊玉環成為了壽王妃。

唐玄宗與楊玉環的第一次相見是在一次皇族出遊的過程中,那天李隆基帶著皇族一起去驪山溫泉遊玩,當時唐玄軍正坐在高臺上進餐,看見遠處一個身著靚麗服飾的女子騎在一匹馬上,顯得格外脫俗清新。

李隆基便讓人把她叫來一起進餐 ,走到李隆基面前的楊玉環,不慌不忙,笑意迎迎,頭上的髮髻用一塊頭巾扎住,頭巾的發穗順著面頰垂下來,顯得溫婉動人。

當大家都向唐玄宗跪拜時,楊玉環卻抬起頭來看向唐玄宗,她天真無邪地展顏一笑,這一刻的樣子深深印在李隆基的腦海裡。

開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不幸突然暴病身亡,失去了武惠妃,李隆基好像突然老了許多,他常常獨自一人待在武惠妃的寢宮,一待就是一夜。


縱然六宮美女如雲,卻無一人能夠打開唐玄宗的心,他的心似乎一下子死去了。 除了日間上朝處理國事,下朝以後就呆呆地坐著,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侍奉唐玄宗的高力士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用盡心思幫李隆基挑選美女,可是沒有一個人能打動唐玄宗的人。絕望之中的高力士突然想到了那個對唐玄宗莞爾一笑的麗人,他試著向唐玄宗提了楊玉環的名字。

李隆基一聽到這個名字,身子一震,高力士一下子就明白了,可是李隆基非常顧慮,必竟那是他的兒媳婦,公公強搶兒媳若讓外人知道,實在是個笑話,所以他自己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高力士明白了李隆基的心,他便開始著手安排李隆基與楊玉環再次見面。


李瑁沒想到母親去世後,他不旦要失去太子之位,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要失去。但他對未來的皇位還有一絲幻想,希望李隆基能念在母親的情份上,不會廢了自己。 可是他錯了,李隆基既已搶了兒子的媳婦做妃子,還怎麼可能讓他再做皇帝呢,那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未來在朝堂上,父子二人將如何共處,所以李隆基是不會再讓李瑁做太子的。

開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帶著文武百官出發去驪山溫泉宮,第二天便有使者帶著李隆基的聖旨來到壽王府,令壽王妃赴驪山侍駕。

這時李瑁已明白了唐玄宗的來意,他知道自己的太子妃將離開自己,這對於他來講是個晴天霹靂,但是他無法抗拒唐玄宗的聖旨,只能讓楊玉環出發去侍奉李隆基。

楊玉環雖然對壽王不捨,她做為一介女子,連丈夫都不保護自己,只能奉旨而去。

當時的李隆基雖已五十多歲,但是他平日勤於鍛鍊身體,看起來還是非常健碩,再加上皇權在手,魅力自是不減當年。楊玉環在驪山陪伴的幾日,兩個人日夜銷魂,李隆基好像也變得更加年輕了。


經過幾天的相處,李隆基更加離不開楊玉環。但是如果讓世人知道自己搶了兒子的媳婦,這就太難聽了,所以高力士又替李隆基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建議李隆基讓楊玉環先去太真宮做女道士,這樣以後李隆基娶的就是道士楊玉環,而不是壽王妃楊玉環了。

更何況太真宮就在皇宮裡,楊玉環可以隨時去見李隆基,一舉兩得。

從此楊玉環一步步走進了皇宮,成為了李隆基的妃子,她就是史上有名的楊貴妃。壽王儘管心裡不舒服,無奈也躲不開命運的安排,他的太子之位被剝奪了,美麗的妃子也被搶走了,雖然後來李隆基為他賜了另一個女人,只怕無人能與楊玉環相比。

帝王之家的的親情向來淡漠,但是公公搶兒媳這種事情確實有點荒唐。可是封建王朝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的女人都是皇帝的,就算心有怨言,又有誰敢說什麼,一切全憑皇帝的喜好罷了。(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雨霽視角


唐玄宗為搶兒媳可是煞費了一番苦心的,並且楊玉環的脾氣也不那麼得好,動不動就給玄宗甩臉子,她的幾個姐姐也是對玄宗很沒有禮貌,但玄宗竟然都能忍得了,何況是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呢。



李瑁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是唐玄宗與寵妃武惠妃所生的唯一活下來的兒子,此前的幾個子女都不幸夭折了。按理說,李瑁的母親在此之前是玄宗最寵愛的妃子,李瑁應該是玄宗面前最得寵的兒子才對。可惜,李瑁卻沒有那個命,玄宗很多時候甚至都想不起這個兒子來。以至李瑁是玄宗諸子中最後一個被封親王的。

開元十三年,武惠妃在洛陽遇到了十四歲的楊玉環,十分欣喜,便為自己的兒子選作王妃。李瑁與楊玉環的夫妻只做了短短的三年。這主要還在於自己的母親想讓他做太子,於是構陷太子李瑛帶兵謀反。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被廢為庶人並殺害。



唐玄宗雖然殺死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卻沒有給李瑁一個太子的位子。武惠妃也因為三子被殺的事情,心有不安,甚至夜夜做噩夢,常常在佛前慚悔,玄宗雖然知道這事是武惠妃的構陷,但卻不予以處置。可惜,武惠妃最終沒有能逃過這一劫,不久便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了。

武惠妃死後,玄宗甚是想念,長時間處在悶悶不樂的狀態。高力士看著玄宗如此痛苦,心有不忍,於是找來壽王妃為玄宗獻舞,沒想到壽王妃的舞蹈不僅治癒了玄宗的相思之苦,更勾起了玄宗對楊玉環的喜愛。可是玄宗與楊玉環畢竟是公公與兒媳的關係,他也有礙於倫理輿論,於是,高力士與唐玄宗想到了一個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讓楊玉環以為婆婆武惠妃守孝為名,出家去做道姑。楊玉環這一出家,就等於宣告了他和李瑁婚姻的結束。於是,唐玄宗常常以欣賞會真娘子跳舞為猶,與楊玉環廝混,並且獲取了楊玉環的芳心。終於,楊玉環以會真娘子的身份被唐玄宗從道觀接進了皇宮。於是有了“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也有了“春從春遊夜專夜,從此君王不早朝”更有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一切,都與壽王李瑁無關了。


傅斯鴻


其實這很正常啊,別忘了那可是開放的大唐,當初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便是娶了李元吉的老婆楊氏,這在李唐歷史上可是有前例的。再加上武則天和李世民不也是夫妻關係嗎?最後也是嫁給了唐太宗的兒子,這種事情自然在當時不算是什麼值得驚訝的。

而唐玄宗只不過是為了平息世俗的輿論,所以才讓楊玉環去出了個家,其實出家就表示其同李瑁的婚姻關係結束,這就使得楊玉環可以大大方方的被唐玄宗接入宮中,只不過要換一個名字而已。這種做法也不是唐玄宗發明的,也是唐玄宗學習先人的成果,而對於這一段歷史上著名的“扒灰”,人民記住的卻是馬嵬坡兩人的纏綿,看來這兩人還真是真愛。

唐玄宗堵住了天下輿論的嘴,自然又要堵住兒子李瑁的嘴,索性就給了李瑁一個親王,要不是因為楊貴妃,估計唐玄宗想都想不起來自己還有這麼一個兒子。李瑁自然得識趣啊,一個老婆換個親王位置,換別人也會換,何況李瑁要是說個“不”字,那麼唐玄宗估計就要少一個兒子了。

在唐玄宗見到楊貴妃之前,唐玄宗剛剛做完一件大事,那就是把自己的三個兒子給砍了,緣由是因為太子造反,其實這很明顯是一場冤案,但是誰叫誣陷太子的是唐玄宗的愛妃呢。不過這個愛妃命不好,在這件事情裡被嚇出了心病,讓楊玉環有了可乘之機。


小司馬遷論史


楊玉環之所以能從壽王妃變成李隆基的貴妃,事情的起因正是李瑁母親武惠妃的突然暴斃。

【何賽飛飾演的武惠妃】

在楊玉環之前,武惠妃可謂寵冠後宮,為了讓李瑁當上太子,武惠妃不惜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李隆基先將他們廢為庶人,接著又將他們處死,正在所有人認為李瑁被立為太子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誰知道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武惠妃忽然暴斃,她的死讓李隆基傷心不已,追封她為皇后,但對於李瑁來說,則是失去了一位保護神。

李林甫曾受到武惠妃的許多恩惠,這時武惠妃去世,他認為只有繼續支持李瑁才能繼續保有富貴,因此一直催促李隆基立李瑁為太子,但是李隆基此時卻猶豫了起來。

首先是三庶人的死讓他痛心,朝野不少人替他們三人感到冤屈;其次是李瑁排行十八,他前面還有許多哥哥,廢長立幼,以後還會不會有爭奪太子之位的紛爭呢?

考慮到這些,李隆基並沒有立李瑁為太子,反而立了忠王李璵(後改名李亨)為太子,當然這也是出自高力士的勸諫。李璵身為李隆基第三子,母親楊妃出身於弘農楊氏,是非常合適的太子人選,可以說,在李璵被立為太子之後,李瑁的政治生涯算是徹底結束了。

【《大唐榮耀》中的李亨】

楊玉環大概是在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嫁給李瑁的,根據《唐大詔令集》的記載,楊玉環出身“名家”,門第顯赫。她嫁給李瑁五年,一直沒有生育,李瑁的五個兒子都不是她所生。

在武惠妃去世之後,李隆基一直沒有特別寵幸的美人,整天鬱鬱寡歡,在這個時候,高力士向李隆基推薦了楊玉環(據《長恨歌傳》記載)。在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鑑》中,都沒有明言這個進諫的人是誰。高力士推薦楊玉環的原因,除了她長得美之外,還因為她精通音律,能歌善舞,最重要的是,這個時候武惠妃已經死了,壽王李瑁已經不受寵了,高力士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因此敢於向李隆基推薦楊玉環。

【林芳兵飾演的楊玉環】

楊玉環入宮時二十二歲(公元740年),李隆基五十六歲,兩人是翁媳關係,沒有理由入宮,因此李隆基讓楊玉環以女道士的身份入宮覲見。見完之後,李隆基對楊玉環非常滿意,但是當時也不好讓楊玉環直接住進宮中,只好讓她又回到了壽王的府邸,一直到了第二年,才決定正式讓楊玉環做女道士,並讓楊玉環自願請求度為女道士,給太后忌辰追福,由於當時也不乏公主度為女道士的先例,楊玉環此舉倒也不顯得那麼刺眼了,做了女道士,那自然就能跟著李隆基一起,並且還能在皇宮裡得到李隆基特別恩准,建了一座太真宮,方便來往。

【周潔飾演的楊玉環】

至於那個被親爹綠了的李瑁,在母親死後他的地位已經不能和從前同日而語,生在皇家,活命已經很艱難,哪裡還說得出什麼話來呢?

到後來他的父親李隆基終於要正視冊封楊玉環為貴妃了,李隆基總算想到他兒子還沒有正妃,於是在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的七月,下詔冊封韋氏為壽王妃。韋氏出生於京兆韋氏,在當時也是大家。李瑁活到大曆十年(公元775年,代宗時期)才去世。


潯陽鹹魚


李商隱曾經寫下一篇名為《龍池》的詩:“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寫的是當時李隆基請諸王子一起參宴,宴席上當然有已經成為李隆基妃子的楊貴妃,對於這位曾經的壽王妃,如今成了自己的母親,壽王李瑁的心理可想而知。酒足飯飽,宴會結束,李隆基的另一個兒子沉沉睡去,可是壽王卻怎麼也睡不著。這份睡不著裡面,大概包含了再次見到曾經是自己王妃楊玉環後勾起的往日情懷,也有對父親的行為敢怒不敢言的內心窩囊,一句話,內心複雜,卻也無奈。

不這樣又能怎樣?不是有句話嗎,叫做“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他既是臣子,又是兒子,父親要他的命都易如反掌,何況要的是他的妻,他應當勉力奉上。

看唐朝的史書,在男女關係上真正是一言難盡。李世民納了兄、弟的妃子為妃,那還好說一些,一則畢竟是同輩,二則當時李建成和李元吉皆已被殺,李世民收了他們的遺孀,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了。誰知道這竟然開了一個不好的頭,然後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娶了自己的庶母,娶庶母還不算,這樣的醜事原本應當小心翼翼地藏著掖著,誰料李治還公然廢了父親為他選中的貴族出身的王皇后。李治這位當爺爺的可謂是給孫子李隆基作了好榜樣。爺爺娶庶母,我為什麼不能娶兒媳?

當然,遮人耳目的事還是要做一下的,武則天先是去了感業寺當了尼姑,然後再被迎進宮。楊玉環則去了太真觀。完全是一出掩耳盜鈴的做法。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楊玉環當初是壽王李瑁的母親武惠妃親自為兒子選下的這門親事,當時武惠妃是唐玄宗極度寵愛的妃子。後來因為武惠妃的去世,讓唐玄宗感到了空虛寂寞冷,情感無處寄託,所以看上了楊貴妃。聽來真是絕好的諷刺。壽王李瑁並不是李隆基最出色的兒子,卻也因為楊玉環、因為李商隱的這首詩讓大家深深地記住了他。從這個角度來說,他也真是悲催到了極點。

《詩經》有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天下的一土一物一草一木,有哪個不是屬於皇帝的。皇帝想要個女人,哪個敢說不?李瑁哪裡有權利對李隆基說不?更何況他們老李家的祖上一向都如此。


蘇小妮


李瑁,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是唐玄宗和武惠妃所生的唯一活下來的兒子,此前的幾個子女都不幸夭折了。楊玉環十七歲時被武惠妃看中,給李瑁選作王妃。


而李瑁與楊玉環的恩愛鴛鴦只做了五年,美好的幸福就隨母親武惠妃的離世而破碎。玄宗因想念武惠妃,整日悶悶不樂。高力士找來楊玉環獻舞,被玄宗一眼相中,最終納入後宮。


那麼,李瑁為何會忍痛割愛,把自己的老婆讓給他爹呢?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這件事,可能認為李瑁是個窩囊廢,連自己的老婆都保護不了。而身處當時的歷史背景,李瑁自有他的苦衷或心機,不妨聽有書君慢慢道來。

1、敢怒而不敢言

奉行“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年代,作為既臣又子的李瑁縱使對愛妻有萬般不捨,也不敢違抗父皇的旨意,只能恭隨父皇安排。李瑁無力抗爭,只有逆來順受、順水推舟,不傷父子之情。

平庸無奇的李瑁,能在爭奪皇位的政治鬥爭中活下來,已經算是不錯的了。更何況讓他去挑戰自己的父親加皇帝,明顯的就是以卵擊石,毫無勝算。所以,李瑁只能在家裡自怨自艾。

另外,唐玄宗在武惠妃去世前不久處死了太子(唐玄宗二子)及另兩位王子(唐玄宗五子鄂王、八子光王),顛覆了“虎毒不食子”的古訓。本來就書生氣重、魄力不足的李瑁,又剛失去母親武惠妃的佑護,更加不敢輕舉妄動。稍有不慎,怕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鑑於此,李瑁對於唐玄宗的奪妻之恨,也只好忍氣吞聲,先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緊。

2、被唐玄宗許配韋妃堵了嘴

唐玄宗畢竟是九五之尊,對傾國傾城的楊玉環並未魯莽搶佔,而是煞費苦心地讓她先出家,以斷絕同李瑁的夫妻關係。之後許配韋氏給李瑁以堵住他的嘴。韋氏是左衛勳二府右郎將軍韋昭訓的二女兒。天寶四年,玄宗下詔冊封韋昭訓的二女兒為壽王妃。

李瑁迎娶韋妃後,玄宗才以會真娘子的身份接楊玉環入了後宮。面對萬人俯首的皇帝老爹設計出來的這一整套周密計劃,李瑁無計可施,只得聽憑發落。


3、有心借老婆得寵上位

利用自己老婆謀取太子之位,並非李瑁獨創,後梁太祖朱溫的幾個兒子就是靠把老婆送給朱溫爭寵,來爭取繼承皇位機會的。

李瑁雖是忍痛割愛,但他內心深處未必沒有其他想法,或許有機會靠楊玉環得寵,重新燃起登上太子之位的希望。當時的太子李亨地位很不穩固,權相李林甫等人一直試圖擊倒太子,而李林甫曾是他的堅定支持者。

楊玉環再美,對李瑁而言,不過只是一個女人罷了。眼看父皇李隆基對楊玉環迷戀不已李瑁乾脆就把楊玉環當成一個貢品獻給父皇。

薑還是老的辣。對於李隆基而言,只能獨佔楊玉環,享受人間至樂。如果在皇宮內寵幸楊玉環,在宮外又把楊玉環曾經的老公李瑁扶植為太子,那麼李瑁和楊玉環豈不是為所欲為了?


老謀深算的李隆基鐵定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所以李瑁把楊玉環拱手讓給父皇的同時,也就註定了他從此再也不可能當上太子。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李瑁忍下奪妻之恨,明哲保身,想伺機而動。怎奈一切隨馬嵬兵變後楊貴妃的香消玉損而灰飛煙滅。

關於李瑁被老爹唐玄宗奪妻而忍痛割愛的心路歷程,也只有野史中的各種猜測。李瑁不論是委曲求全,還是有心借題發揮,最終都隨楊貴妃之死而煙消雲散。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