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押赴刑場時,圍觀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此言刺痛人心

清末國家陷入危難中,光緒皇帝憂患至極,可他並沒有多少實權,做出的所有決策都要經過慈禧太后的同意,然而時局逼迫,光緒皇帝認為提倡新政,改變舊制派迫在眉睫。

戊戌六君子押赴刑場時,圍觀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此言刺痛人心

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下令宣佈變法,但很快變法失敗,戊戌六君子被抓,但為什麼戊戌六君子押赴刑場時,圍觀百姓歡呼雀躍?魯迅此話刺痛人心。

戊戌六君子即,維新志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六人,維新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的朋友曾勸他趕緊逃亡國外,但被他拒絕了,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流血而犧牲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戊戌六君子押赴刑場時,圍觀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此言刺痛人心

入獄後,譚嗣同又在獄中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康廣仁入獄後則說道:“若死而中國能強,死亦何妨!”而楊深秀曾說:“八旗宗室中,如有徐敬業其人,我則為駱丞矣!”

林旭死時年僅24歲,妻子是晚清名臣沈葆楨的孫女、才女沈鵲應,變法失敗後光緒帝遭軟禁,甚至性命堪憂,林旭為報知遇之恩,不顧自身安危,請求保存光緒帝。

戊戌六君子押赴刑場時,圍觀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此言刺痛人心

楊銳則是晚清重臣張之洞的徒弟,張之洞曾向慈禧太后為楊銳求情,但並沒有成功;楊銳和劉光第都曾是康有為的得力助手,不過得罪了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榮祿;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被殺害,然而京城的百姓卻毫無悲傷之色,甚至歡呼雀躍,讓現今大部分人無法理解。

戊戌六君子押赴刑場時,圍觀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此言刺痛人心

實際上這與當時清朝的統治有關,一方面是八股文對讀書人的迫害,朝廷腐朽不堪,一方面百姓對變法毫無認知,不曾接受過先進的思想,心中也不曾形成向外國學習的概念,他們認為維新人士要破壞老祖宗留下的東西。

當時的實際掌權人是慈禧太后,維新變法也是為了從慈禧太后那奪權,但百姓早已形成了慈禧太后是最高統治者的概念,因此維新變法是不忠,即使有人認為晚清社會“病態”,但他們卻認為變法不可能會成功,既然最終結果不好,為什麼還要去送死?可見百戲並未認識到自身的“病態”。

戊戌六君子押赴刑場時,圍觀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此言刺痛人心

民國時期魯迅先生對此感嘆說:“先覺的人,歷來都被陰險的小人,昏庸的群眾排擠、壓迫、放逐、殺戮,中國人格外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