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巴普洛夫大樓,為何德軍三個月都攻不下?

難忘情人


來自八個不同民族的二十三名戰士,在兼顧三十多位平民的情況下,倚靠一座四層建築,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德軍,堅守了五十八天,這應該是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而這個奇蹟,在斯大林格勒,英勇的蘇軍做到了。 巴甫洛夫大樓是位於斯大林格勒市中心,靠近伏爾加河岸的一座四層居民樓,從這裡能俯瞰列寧廣場。


1942年7月,保盧斯上將指揮的德軍第6集團軍對斯大林格勒展開了瘋狂的進攻,德軍統帥部不斷增加該方向的兵力,先後參加會戰的還有第4裝甲集團軍、第2集團軍,匈牙利第2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和意大利第8集團軍。

而蘇聯方面僅有12個師16萬人,共有火炮和迫擊炮2200門、坦克約400輛、飛機454架。

斯大林格勒戰役進行得十分慘烈,而巴甫洛夫大樓之戰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一個縮影。

1942年11月初,德軍終於緩慢地推進到了伏爾加河岸,並且佔領了整座城市的80%地區,將紅軍分割開來。


此時的戰鬥變成了殘酷的巷戰。

在巷戰中,蘇聯紅軍湧現出許多戰鬥英雄,那個英雄的狙擊手瓦西里·格里高葉維奇·扎伊採夫,利用城市的廢墟成功射殺242名德軍,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是斯大林格勒的傳奇。

還有一個傳奇當屬“巴甫洛夫大樓”。 巴甫洛夫大樓是位於斯大林格勒中心的一座四層高公寓樓,建在伏爾加河邊,可以俯視“1月9日廣場”。

1942年9月,守衛在該大樓的紅軍第19近衛步兵師的23名士兵由雅科夫·巴甫洛夫中士指揮,在此阻擋了德軍長達58天。


這是不可想象的,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巷戰前,蘇軍在該大樓內建立了完備的防禦支撐點,每個樓層都設置了防禦火力點,大樓周圍佈設了地雷和鐵絲網,面對廣場的每一個窗口都佈置了機槍和反坦克步槍。

在二樓和三樓的窗臺上安放馬克沁機槍,用沙袋作掩護,指揮所、彈藥室、補給物資都設置在地下室。

大樓外埋設了大量地雷,並且挖通了很深的戰壕,又在大樓周圍設置火力點,整個防守系統幾乎沒有破綻。

德軍曾無數次對這座大樓展開瘋狂的進攻,紅軍依靠輕武器、機槍、反坦克槍和迫擊炮頑強抵抗,始終堅守這座建築物。

在紅軍的頑強抵抗下,大批德軍被消滅,靠近大樓的德軍坦克由於無法提高火炮仰角進行射擊,結果也被巴甫洛夫和戰士們用反坦克武器擊毀。


從1942年9月27日至11月25日,他們堅守了整整58天,直到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全面勝利。

巴甫洛夫中士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崔可夫上將親自為他戴上勳章。

同樣的故事咱們中國也有。

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國民黨八八師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為牽制日軍,掩護國民黨軍隊後撤,率領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達三個月之久。

謝晉元說:

"我們是中國軍人,寧願戰死在閘北這塊領土之內,也決不放棄殺敵的責任。我們沒有命令,死也不退"。

八百壯士以彈丸之地,抗擊日軍數萬人,激戰四晝夜,斃敵200餘人,傷敵無數,取得了軍事上、政治上、道義上的勝利。

自己僅陣亡九人,傷二十餘人。 撫今追昔,我們更加懷念那些在民族存亡關頭,捨生忘死堅守民族大義和氣節的英雄們,不管他們是蘇聯人,還是中國人

參考:《二戰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會戰 》

《抗戰家書》 作者:歪眼小史工作室 馮生


剛日讀史


巴普洛夫大樓,是一座位於斯大林格勒的四層紅磚建築,正好在一個十字路口,所以是個絕佳的觀察所,而且距離這裡不遠的地方,有一個蘇軍由東岸向西岸進行補給的重要哨所,重要性不言而喻,原本已經落入德軍手中,只是他們認為沒什麼重要性,所以防衛鬆懈,又被蘇軍奪了回來,這是蘇聯衛國戰爭中是一個重要的據點,當時守著這座建築的是23名蘇軍戰士,和數倍於自己的德軍浴血奮戰,並且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因為當時帶領他們而一名叫巴甫洛夫的中士,所以最後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大樓。



斯大林格勒的每一棟建築,都成為了抵禦德軍的堡壘,士兵的生命平均不超過24小時,軍官也不超過三天,雙方可能一個在廚房,另一個在客廳,就這麼近距離射擊,屍體都成了掩體,傷亡慘重,而德軍的重型武器也根本無法在巷戰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只能硬攻。

而巷戰是戰爭中最慘烈的一種戰爭方式,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是二戰著名的巷戰,這裡原本就有很多工廠,所以建築大多是混凝土加石頭,比較堅固,而且這棟大樓底下的地下室,為了安全,至少有兩個出口,同時用來作指揮所,彈藥和補給儲藏室,而且當時留在這裡的30多個居民,挖通了這裡和周圍汽油廠,麵粉廠的通道,指揮官每天都會通過這些通道過來指揮戰鬥。



為了能更好的進行戰鬥,他們把整棟打樓的玻璃被全部拆下來,避免交戰時,裡面的人被玻璃碎片劃傷,一層也都加了鐵絲網,以防止德軍從外面向裡面扔炸彈。

地面也做了處理,用沙子鋪起來,避免被崩起來的碎石塊崩傷,在樓的在牆上畫一些偽裝的射擊口,用來誤導德軍,而反坦克炮,則放在地下室通風口處,低矮隱蔽。迫擊炮則放在閣樓視野開闊處,同一樓層的每個房間都被打通,方便進出,不同樓層之間也打了洞,然後做一個簡易梯子可以上下活動。

經過一系列科學有效的防禦,來自不同民族的二十三個蘇聯士兵,在這幢建築裡苦苦支撐了三個月,堪稱是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


風雲一點通


巴普洛夫大樓,位於斯大林格勒,二戰時期,是一座4層紅磚樓房,是蘇軍防守的一個重要據點。

戰爭期間,先後有巴普洛夫中士等23名戰士,以及30名左右的當地居民居住守護此樓,配有波波莎衝鋒槍、莫辛-納甘步槍、1挺馬克沁重機槍、3支反坦克槍、2門50毫米迫擊炮等武器。

在此樓附近蘇軍埋了大量地雷,從大樓到汽油庫和麵粉廠大樓,蘇軍挖了交通壕,在大樓周圍設置了不少明暗火力點,由地道和大樓相連,蘇軍一名連長几乎每天都從麵粉廠大樓到巴普洛夫大樓指揮作戰。

最終,大樓被德軍炮火摧毀,但混泥土結構依然完整,直到將德軍趕出此區域,大樓一直是蘇軍的重要支撐點。

巴普洛夫中士率領蘇軍戰士和居民,一直戰鬥在1月9日廣場上這座4層樓房,打退了德軍無數次突擊。

斯大林格勒的殘酷巷戰,震驚了交戰雙方,都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蘇軍與突入市區的德軍,幾乎在每條街道、每座樓房、每家工廠都發生了激烈的對抗,雙方為爭奪每座建築物,都拼盡了全力。

在斯大林格勒,隨處可見巴普洛夫這般樓房,尤其是工業區的建築物,多以鋼筋混泥土和石材為主,非常堅固,可以抵禦大口徑炮彈的轟擊。

巴普洛夫中士率領的戰士們,採用了許多典型的防禦戰術,有反坦克槍打擊輕型坦克,或攻擊持通用機槍的德軍機槍手,室外交通壕,可作為外部防禦和突擊陣地。

馬克沁重機槍,一般放在窗臺上,用沙袋作掩護,射界開闊,能阻擋步兵的衝鋒。

大量的單人射擊掩體,適合步槍手射擊,衝鋒槍手射擊更是靈活機動,從而發揮出自動槍械的火力優勢。

樓上各窗口,包括開挖的射擊孔,都適合士兵扔手榴彈,手榴彈是巷戰一寶,另外一寶,就是衝鋒槍,兩者都能在近距離內給對手以極大的殺傷。

狙擊手和觀察哨位,都在最高層,或樓頂(如果可以爬上去的話),此處,也是迫擊炮理想的陣地,及炮手絕佳的觀察位置。


蘇軍的防禦,從地下室開始,一直到樓頂,層層設防,處處是陣地,每個窗口都是戰鬥位置,窗口玻璃全都拆除,防止玻璃碎片傷人,步槍、衝鋒槍、重機槍、反坦克(槍)炮、迫擊炮、手榴彈等,步戰武器除了大口徑火炮外,幾乎都不缺了。

指揮所、彈藥室、食物、飲用水等都設置在地下室,巴普洛夫大樓甚至設置了列寧室,備有跳棋、骨牌和各類書籍,政治活動也在此進行。

蘇軍將每座建築,都改成了堅強的堡壘,此類象巴普洛夫這般樓房,除非轟炸機投擲航空炸彈,或者用地面152毫米重型榴彈炮轟炸,否則,單靠步兵手中的槍械、迫擊炮等是極難攻克的。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月盈則虧,物極必反。凡事一旦到了頂峰,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發生逆轉。

1942年的秋天,無往不勝的德國戰車,在進攻斯大林格勒的時候遇到蘇聯人激烈反擊,遭受重創,戛然止步。

在守衛戰中,蘇軍摸索出很多巷戰的有效方法,阻止了德軍的強大攻勢,一個又一個建築物,成了德國軍人的墳場。

而巴甫洛夫保衛戰就是其中的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戰鬥。

巴甫洛夫樓是一座普通的四層紅磚建築,他的結構並沒有什麼特別,堅固程度也不出色。但 這座大樓地處鬧市中心,東邊不遠的地方就是蘇聯軍隊的後方補給碼頭,承擔著守軍的物資和武器裝備的運輸任務。其他三面都是幾百米的開闊地,四周的一切盡收眼底,是一個觀察敵方動向再好不過的瞭望塔。

正是因為這座大樓所處的特別的位置,讓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四層職工宿舍名揚天下。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23名蘇軍士兵,依靠輕重武器,在此地堅守了58天,沒有讓德軍跨進來一步。也正因為這種堅定的抵抗精神,讓後來蘇聯政府將這座大樓以這23名蘇軍的領導者巴甫洛夫中士的名字命名為巴甫洛夫樓。

說到這,你一定問,面對絕對優勢的德軍,巴甫洛夫和他的戰友是如何能守衛58天沒有失守呢?

首先,最先意識到這座大樓重要性的肯定是蘇聯人,蘇軍指揮官一定比外來侵略者更瞭解這座城市。所以保衛戰一打響,蘇軍就派部隊對大樓陽臺和樓頂進行多處加固,在地下室儲存了數量可觀的生活必需品和武器彈藥。

其次,德國人也不是傻子,對這座大樓的重要性也心知肚明,開始德國人在9月17日曾一度佔領過大樓就說明了這一點。只是十天後的一個深夜,德軍被巴甫洛夫和戰友們突襲後失去控制權。在德軍控制大樓的那幾天,一定也在樓裡頭存放了不少武器和生活用品。

再就是巴甫洛夫和戰友們佔領大樓以後,預料到德軍一定會死命反撲,做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看看他們都採取了什麼措施:

一樓門口,埋了不少地雷,挖了幾公尺寬的壕溝,裡面灌滿了水,壕溝後面架起鐵絲網,用來隔離德軍,不讓他們往樓內投擲手榴彈。在樓道出口堆滿了傢俱。最後一道是沙袋堆砌的掩體,掩體上架起了幾架重機槍,地下室出風口,有對付德軍坦克的火炮。

二樓大窗戶都封閉得嚴嚴實實,只留下很小的射擊孔,不但可以對德軍精確打擊,還預備了成箱的手雷送給靠近大樓的傢伙們。

三樓是狙擊步槍手的崗位,負責瞭解敵人動向,有來犯敵人及時動員戰友投入戰鬥。

四樓的陽臺改造加固後變成了一個炮兵陣地,迫擊炮成為消滅敵方的利器,也起著穩定軍心的關鍵作用。

同時,蘇軍還把最重要的反坦克炮放在了地下室的通風口處,處於一個隱蔽偏僻的地方,在德國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給予德軍坦克致命一擊。

而樓頂則是通訊指揮人員的陣地,負責對外聯絡,鼓舞士氣。 蘇聯軍人還在的樓層之間架設有木梯,並且把個房間的牆壁打通,以便更加機動靈活補充彈藥物資。以便一個方位有了傷亡導致防守薄弱時,其他地方的戰友能夠及時補充增援。

同時,蘇軍在每個樓層都準備了用來滅火的器具和材料,對付敵方炮火襲擊可能引起的火情。 在地下室出口挖了通往外邊的壕溝,通過它來源源不斷補充軍火和兵員,並把傷員送到外進行救治。


巴甫洛夫大樓守衛戰之所以能夠完勝,就是因為蘇聯守軍們科學、完善、合理的防禦。事實證明,熱兵器戰爭中,只要防禦方配置合理,完全可以彌補人數的劣勢。巴甫洛夫大樓守衛戰也因此成為了二戰中的經典戰例,被當做後世的巷戰樣板來研究。


小約翰


前面大家講的挺多了,巴甫洛夫大樓,原本是一個麵粉廠的宿舍樓。巴甫洛夫奉命找一個火炮觀測的制高點,結果他就找到了這裡,此前,蘇德雙方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大樓的重要性,直到蘇聯佔領大樓後,德國組織了兩次反撲都沒有得手。

這座大樓的地下有地道,連接著附近的磨坊廠和麵粉廠,蘇聯的援軍就是從這裡增援大樓的,工兵帶著地雷,在戰鬥間歇時埋在大樓周圍。反坦克小組把反坦克步槍架設在上面兩層樓。炮兵把反坦克炮架設在一樓的缺口。機槍兵把機槍架在一樓二樓。整個大樓就變成了一座要塞。

還有通訊兵,他們接到的命令一般都是,把某某情報送到大樓,然後你就聽大樓指揮官的指揮,不用回來了。

我曾採訪過一位參與大樓保衛戰的蘇聯老兵,他說德國人為了搶回大樓,曾一天不分晝夜地發動了六七次進攻,想用持續進攻疲憊我們並且攻下大樓,那一天很多戰友都倒下了。


4455886699


巴浦洛夫大樓之戰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一個縮影,蘇軍以一個排的兵力堅守了兩個月的時間,直到援軍的到來。在堅守期間,德軍曾多次進攻巴浦洛夫大樓,但在蘇軍的拼死抵抗下德軍始終未能前進一步。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後,這座四層居民樓也就成為了蘇聯軍民頑強抵抗德國法西斯的象徵,也成了蘇聯人的驕傲!

巴浦洛夫大樓是一座四層居民樓,它背靠伏爾加河岸又控制者多條城市道路,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要地,因此這裡也成了蘇德兩軍爭奪的焦點。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德軍曾在一日內發起數次進攻,甚至還曾派出坦克支援步兵的攻勢,但這座大樓依舊牢牢被蘇軍所掌握。納粹德軍的戰鬥力眾所周知,那為何還就久攻不下巴浦洛夫大樓呢?

巴浦洛夫大樓雖然原本是一座民居,但自從蘇軍奪回這座大樓後,它早已被改建成了一座堅固的堡壘。大樓附近遍佈地雷和鐵絲網,而且各個樓層也都架設了火力點,機槍、反坦克炮以及迫擊炮也都一應俱全。此外,蘇軍還挖了一條連通後方的戰壕,以運送補給和援兵。在蘇軍大“打造”下,大樓早已變成了一座要塞,德軍除非使用大口徑重炮或者召喚飛機轟炸,否則很難摧毀巴浦洛夫大樓。在如此堅固的防禦工事面前,德軍的進攻自然會屢屢受挫。

巴浦洛夫大樓這種樓房改造成的堡壘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十分常見,在激烈的巷戰中,它們成了蘇軍抵抗入侵的有效手段。巷戰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殘酷的戰鬥,由於地形的限制,重武器幾乎毫無用武之地,故而巷戰也成了最難打的戰鬥。巷戰的特殊性直接導致德軍的戰力銳減,因此德軍對巴浦洛夫大樓的攻勢也變得束手束腳。

堅固的防禦工事以及頑強的精神讓蘇軍成功擋住了德軍的進攻,這也是德軍兩個月都攻不下巴浦洛夫大樓的根本原因。在眾多“巴浦洛夫大樓”前,德軍耗盡了最後一絲氣力,這為德軍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戰情解碼


下。1940年,二戰爆發,納粹德國在此期間可謂軍力鼎盛。希特勒迅速佔領多個國家,德軍不但實力強勁且軍心強盛,德國軍隊整體越戰越勇,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強國。

二戰期間,德軍不僅士兵實力強大且裝備精良,配備有當時世界上水平最高的機槍,用“絞肉機”來形容德軍的武器裝備一點也不為過。另外,德軍還大範圍配有摩托車,這也使行軍速度大大加快,火箭筒的使用也有效對抗坦克的攻擊,使當時世界上很多國家對其束手無策。既然德軍擁有如此優良的裝備也有出色的作戰指揮,再到士兵意志堅定,那麼為何一座小小的巴普洛夫大樓卻讓德軍攻打三個月而攻不下呢?



位於斯大林格勒的巴普洛夫大樓是一座4層紅磚樓房,在當時它不僅僅只是一座普通的大樓那麼簡單,而是蘇聯重要的防守據點。戰爭期間,幾十名戰士與居民居住並守護此樓,他們配有較為先進的槍支與大炮。另外,蘇聯軍隊在此大樓外掩埋大量地雷防止敵軍侵入。從大樓到汽油庫和麵粉廠,蘇軍挖通戰壕,又在大樓周圍設置火力點,保證防守系統完備。可也就為德軍對巴普洛夫大樓久攻不下提供了客觀條件。德軍在二戰期間對蘇聯進行猛烈的攻擊,成片的飛機在蘇聯城市進行轟炸,導致蘇聯地區廢墟一片,甚至沒有一條完整的公路,德國軍隊因此無法將坦克等大型作戰設備開入蘇聯。

再有,斯大林格勒地區冬季嚴寒,所以當地房屋大多牆壁厚重,德軍的一般軍用設備也就無法對次地區的建築造成太大傷害,加之蘇聯軍隊意志堅定,愛國熱情高漲,猛烈的炮火攻擊使德軍無法靠近巴普洛夫大樓。其實,德軍曾在當年9月份佔領巴普洛夫大樓,但在德軍佔領後,蘇聯軍隊意識到大樓的重要性,拼盡全力將大樓搶回並在此後加強大樓防守,使得德軍無法再次佔領。


軍武小咖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這個背景,再來瞅瞅題主的問題。

背景

當年,小個子希特勒,仗著德國人的嚴謹,加上普魯士濃厚的軍國主義思想,將整個德國武裝到了牙齒。隨後就齜起了大黃牙,一腔的口臭就噴向了整個歐洲大陸,跟著拿著先進的倆板磚,用了39天的時間,將號稱軍事強國的高盧雄雞掐著脖子,踹出了歐洲大陸。

一個大耳瓜子下去,一天的時間,丹麥就從地圖上磨平了。這個,好吧,咱還是嚴謹一點4個小時戰鬥就結束了。荷蘭這個昔日的海上霸主,五天就被碾成了飛灰。

波蘭這個兩頭冒尖的傢伙,一頭左右都喂不熟的白眼狼,確實還是有點實力,耗時一個月,也沒了。

這個期間,大鬍子斯大林繼承了老毛子的一貫優良傳統,喝著伏特加,夾著長長的雪茄煙拉了個小板凳蹲在西伯利亞的高原上,瞅著歐洲亂成了馬蜂窩。按照一貫的思路,歐洲亂成這樣,那些個鬥敗了的傢伙一準就得找外援,這外援除了他老毛子,就剩下裝腔作勢的英國佬了。

所以大鬍子斯大林準備事態差不多的時候,做個和事老指不定還能上去撈上一筆。

這個小九九還沒打出來,小個子希特勒一頓騷操作,歐洲這就安靜下來了,大鬍子斯大林驚的雪茄煙都掉在了地上。

小個子希特勒拿著一張破紙片子交給大鬍子斯大林,大鬍子斯大林一瞅是一封兩國互不侵犯條約。

大鬍子斯大林豎著大拇哥:“你牛!”得這章可就蓋上了。大鬍子斯大林這協議在手,心也放到了肚子裡了。

小鬍子希特勒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樂呵呵的擼起了坦克新出廠的炮管子就搞了閃電戰,衝進了老毛子的地盤。

大鬍子斯大林這個沒注意,這老腰子可就閃了,小鬍子希特勒的連個豁口都沒有的炮管子,就已經頂到了列寧格勒肚臍眼上了。

這麼說吧,這是個有信仰的年代,老毛子的大頭兵,上到每個軍官下到每個士兵都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斯大林格勒的每一棟建築,都成為了抵禦小個子希特勒野心的堡壘。

在這場戰役中,士兵的生命值根本就來不及補充,24小時就掛了,軍官還好一點,但也超不過三天。

一棟樓,第一層是德國人的陣地,這第二層就是老毛子的陣地,或者一個客廳就是雙方的陣地前沿,這場戰鬥豈止是慘烈,掛掉的屍體都成了極好的掩體。

這巴普洛夫大樓就杵在了這片燒焦的土地上。

巴普洛夫大樓

這巴普洛夫大樓其實就是一棟普通的四層居民樓,堅守在這裡的是23名正牌蘇聯紅軍戰士,11個俄羅斯人,其他6個烏克蘭人(從前的情如兄弟,現如今……世事難料啊),剩下的還有格魯吉亞人(大鬍子的老鄉)、塔吉克人、烏茲別克人,哈薩克人,韃靼人以及一名猶太人。

當然還有十幾個來不及撤走的武裝平民,少量的婦女同志,好吧,他們的人員就這麼多了。

人員雖然不多,但這棟大樓卻是很堅固的,秉承了老毛子的一貫特徵,粗糙但絕對耐用的特點,混凝土澆灌的地基,還有一個露出地面半拉腦袋的地下室。

還有就是周圍更為堅固的汽油廠和麵粉廠的工業級別的建築,乘著閒暇的時間,他們居然將這三個點用隱蔽的溝壕連通了起來,每個人都可以從三個地方流動作戰。

當然這還不算,您要是去旅遊,那負責解說的老毛子一定會喝著伏特加告訴你:“我們不打沒有準備的仗!”

好吧!咱們說勞動人民的指揮是晶瑩剔透般的結晶,瞧見沒,現在的遺址上沒有一塊玻璃,當然那不是德國人子彈打破的,是他們自己在開戰前就敲掉了,僅僅是為了打仗的時候,別劃傷自己,瞧想的多周到。

地面都用沙子鋪好,你說是為嘛?很簡單,這房子很堅固,堅固到一炮打過來總有討厭的渣子飛起來傷人,這些可愛的沙子可以起到緩衝作用,而且防火,即使有了小火苗,一捧沙子就解決了,你說不行,那咱就再來兩捧管夠。

也不知道是哪個士兵或者平民想到的主意,我們居然全票通過,在外牆上畫了偽裝的射擊孔,你要是問效果,我怎麼知道,你得問對面的德國佬。

當然鐵絲網是必須的,加固到了第一層的每個窗口,要保證比手雷小一點東西都鑽不進來就成。

至於地下室搞了兩個出口,如果只有一個,就是拿腦殼砸也要再砸出一個,當然要注意出口的隱蔽。

當然老天爺並沒有遺忘他們,安排來了三支不比炮管短多少的反坦克狙擊槍,還有兩門迫擊炮都做好了特別的隱藏。

這還不夠,每個房間,每一層包括地下室都被打通了,還裝了簡易的梯子。

有人就要說了,要知道整個斯大林格勒被德國人拆掉的建築就有800多座,為何這麼一個就沒有拆掉呢,德國人的炮呢?

大毛他也有,而且這棟樓的大毛和其他的地方的不一樣,每人一隻莫辛納甘,波波沙只要你喜歡管夠,一挺馬克西姆重機槍,當然子彈同樣管夠,因為大毛的後勤補給線就在這棟大樓的後邊,還可以呼叫一把炮群的支援。

德國人有炮,俺們大毛也有。所以這個地方他不是一個孤立的點,而是一個有著輔助支撐的點,前文也說了,他們是三個點互為犄角,再加上豐富的後勤補給。

好吧這些準備,讓這些個人守了58天,不是題主說的三個月,這棟大樓原本也不叫巴普洛夫大樓,而是勝利以後用一箇中士的名字重新命名的。

好了,就寫到這裡,喜歡的加個關注,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1941年,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後,德軍勢如破竹。在中線戰場,德軍中央集團軍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挫敗,而在南線,南方集團軍從開戰伊始,除對克里米亞的進攻外,一路上也是高歌猛進。希特勒為了彌補在莫斯科城下的損失,決定攻打南線較有政治意義的斯大林格勒。


圖為激烈的巷戰


1942年6月,希特勒下令實施“藍色計劃,”僅僅在第一個月,蘇軍抵抗德軍的四個方面軍就陣亡或犧牲了370522人初嘗甜果的希特勒立即下令由保盧斯指揮的德國第6集團軍向斯大林格勒進發。


當德軍兵臨斯大林格勒城下時,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已經給斯大林格勒外圍面向德軍集團軍方向的蘇軍沉重的打擊。緊接著德國空軍第4航空隊司令里希特霍芬又下令對斯大林格勒進行持續轟炸。此時的斯大林格勒已經成了廢墟。德軍的坦克在這樣的廢墟面前顯得無能為力,德蘇兩國的步兵在瓦礫之間爭奪著每一寸土地。


蘇軍戰士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中作戰


1942年末是蘇軍最艱難的日子,德軍的不斷進攻已經把他們逼到了伏爾加河邊。此時德軍的空軍和炮兵一直在對伏爾加河不斷炮擊,可蘇軍仍舊源源不斷的登上斯大林格勒。


一名名為巴甫洛夫的中士曾帶領第42近衛步兵團的一個營守衛一座位於列寧廣場的四層高的大樓。在9月末,這位中士帶領的部隊驍勇善戰,連續兩晝夜抵抗德軍的進攻。後來戰局越打越局,第42近衛步兵團團長葉林上校一直下令派兵加強該大樓的防禦。而原駐防部隊先是在臨近的幾座樓裡挖交通壕,後來一直挖到汽油庫和麵粉廠。在大樓周圍也加築了火力點。他們以這座混凝土結構的大樓為中心,構成了一個火力網。


巴甫洛夫大樓原址


後來,在德軍的不斷炮擊下,該大樓最終還是被炸的面目全非。可倖存下的主體結構直到現在一直用以告訴人們蘇軍士兵的英勇。


歡迎關注本號,提供更多的軍武知識科普。


區域拒止


說起來,蘇聯的這座大樓還挺傳奇的,當然,傳奇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在這裡固守的蘇聯士兵,雖然他們是不同民族,但是卻因為共同的原因在這裡彙集,這23名士兵中,人數最多的是俄羅斯人,有11個人,剩下的就是格魯吉亞人,烏克蘭人,哈薩克人,韃靼人,猶太人,烏茲別克人以及塔吉克人,大樓的名字也是戰後以士兵的名義命名的。



當時蘇德戰爭打的如火如荼,一個叫巴普洛夫的蘇軍中士,帶領著少數的蘇軍士兵,在這裡和數倍於己的德軍打仗,地點就在斯大林格勒列寧大街和蘇維埃路之間的一座四層樓紅磚建築,後來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這座大樓。



這裡是蘇軍抵抗德國的重要據點,曾經被德軍佔領,巴普洛夫經過多方偵查後,覺得此樓位置非同一般,它處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向西,南,北地區有開闊的視野,是一個絕佳的觀察所,在它的東邊,伏爾加河上只剩一個由東向西補給的碼頭,拿下它對戰爭的勝利有極大的好處,而且德軍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座大樓的重要性,所以守衛很鬆散,戒備不嚴,在九月底的一個夜晚,他帶領6個人佔領了大樓,並且連續兩晝夜擊退德軍的衝擊。



他們的作戰方式就是讓藏在地下室的居民幫他們挖戰壕,挖通大樓到汽油庫和麵粉廠的通道,並且利用大樓的制高點優勢,設置了很多火力點,情況緊急的時候居民也參加作戰,後來來了增援部隊,帶來了一挺重機槍,三把反坦克槍,還有兩門50毫米的迫擊炮。



德軍的進攻兇猛異常,有一次他們都打進了大樓,但是很快就 又被蘇軍樓頂的反坦克步槍擊退,德軍對這座大樓也是深惡痛絕,開炮把它轟炸了,但是其主體結構因為是混凝土的,所以沒有完全塌掉,直到蘇軍反攻之前,他一直是近衛42團的重要支撐點,二十多名蘇軍戰士在這裡堅守了近兩個月,還無人傷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