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路军自研的步枪到"齐射"研究:浅议步枪设计战术思想的重要性

2019年,美国国防部正式下发了新一代步兵武器的招标书,新的步枪子弹口径要求为6.8毫米,按照美国米勒将军在美国陆军协会上的宣称,新一代的6.8毫米弹药将大大增强美国陆军战斗班组的综合作战效能,以及在面对使用7.62毫米口径弹药的敌人时的打击能力。

从八路军自研的步枪到

左为6.8mm口径,右为现役北约5.56mm口径子弹

此言一出,国内军迷们议论纷纷,关于我国国产步枪是否需要跟进的言论不绝于耳。而恰在去年的国庆大阅兵后不久,阅兵中公开曝光的国产新步枪的口径被确认仍为5.8毫米。因此有人悲观地预言,美军此举将对我军带来革命性的领先。

然而极少有人知道的是,其实早在100年前,我军的开国元勋刘伯承元帅就曾预言小口径子弹将是未来各国陆军步枪口径的主流,而拒绝承认此结论的美军直到大约30年后,一项号称"齐射"的专题研究才证实了刘伯承预言的准确性,并率先开创了西方国家小口径子弹的先河。这是怎么回事,又对今天我国步枪的发展有何启示呢?

曾经世界各国陆军的世纪难题——远射程or近射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陆军对步枪性能的基本要求之一便是远射程。这时期的步枪子弹要求大口径、大威力,能在更远的距离杀伤敌人。甚至直到50年代初,北约国家在解决弹药通用化时,美国仍坚持步枪的射程不低于1000米。

从八路军自研的步枪到

图:步枪追求远射程应该能追述到燧发枪"排队枪毙"时代,这时期更远的射程确实很重要。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刘伯承在苏联东方大学学习时,便创造性地提出过对步枪设计的战术思想。刘伯承认为,步枪过于追求远射程必然带来重量大、后坐力高、携带不便等一系列弊端,他认为:步枪是一种近战武器,只要能在二百米内射击准确,越轻、越灵巧越好。

抗战爆发后,刘伯承的思想变成了现实。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在刘伯承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毛主席指出的游击战、运动战的特点,于1940年8月1日由军工部一所刘贵福副所长试制成功"八一式"马步枪。"八一式"马步枪口径是7.9毫米,重量3.36公斤,体积小,形似马枪,结构简单,易于生产、维护。八一式马步枪由军工部各枪厂统一生产,是抗战期间八路军产量最多的一种制式步枪,受到了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的赞赏及八路军总部的嘉奖。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枪上可自动展开又能固定的三棱刺刀。刺杀时容易拔出,按动键钮一甩就可迅速自行固定,这样对争取时间、争取胜利至关重要。

八一式马步枪的诞生,体现了刘伯承步枪设计战术思想的创新。

从八路军自研的步枪到

八一式马步枪

1943年,刘福贵在吸取东北军阀步枪的特点后,又自主研制了更小口径的、

6.5毫米口径新步枪,并送交延安、胶东八路军试用,受到广泛好评。

二战后美军"齐射"专题研究:结论与刘伯承一致


步枪到底应该打多远?二战后的1952年,美国启动了一项名为"齐射"(SALVO)的专题研究。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作战记录、军队值班日志和战史等资料的详细研究和统计,得出了步枪累计使用频度图,该图表明:在以往的历次战争中,步枪的实际作战距离往往在300m以内,很少有超过400m的情况;人/步枪系统视力瞄准射击最有效的范围大致为4一165m,只有在罕见的作战条件下士兵才能看清366 m 以外的目标。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加之M14 步枪在越南战场上的蹩脚使用,美军改变了坚持步枪1 000m有效射程的观念,率先以M193式5.56毫米小口径枪弹取代了7.62毫米N AT O弹,从而拉开了小口径步枪发展装备的帷幕。

从八路军自研的步枪到

图:"齐射"研究得出的目标出现率曲线图,可看出距离越远步枪命中概率越低


美军"齐射"专题研究得出结论:

一、400米外步枪的命中率将大幅下降,在实战中已无实际意义。此距离应由榴弹、射手步枪甚至狙击步枪负责。

从八路军自研的步枪到

图:二战末期德军的stg44突击步枪和美军的"齐射"结论不谋而合:已不追求400米外的杀伤效果。


二、即使在400米内,士兵从发现目标到击发只有几秒的时间,精确瞄准的可能性不大,不如提高步枪的发射频率,SALVO发现如果一种武器能连发射击将4、5发子弹散布在20英寸(0.5米)见方的范围内,那么它的命中率将是现有半自动武器的两倍。这也是这项研究被命名为"齐射"的原因。

从八路军自研的步枪到

齐射命中率高的示意图

三、既然不再追求远射程,子弹的口径应更小,重量更轻,步枪的尺寸也应相应的变小,以增强可携带弹药的数量和战场上的灵活性。

从八路军自研的步枪到

1956年"齐射"(SALVO)试验中的各种弹药

结论与启示


美军于上世纪50年代的"齐射"专题研究得出的结论与30年前刘伯承元帅的预言完全一致。自此,美军开始了5.56毫米小口径子弹的研发并把全世界带上了一条不归路:自北约国家全部统一为5.56毫米口径子弹后,苏联于AK74步枪开始装备了5.45毫米口径子弹,而我国于95枪族开始装备5.8毫米口径子弹。

以上历史经验至今还有重要的意义:发展步枪弹药的新型口径,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邯郸学步,否则有可能被带偏。相反,应先有正确的、前瞻性的战术指导思想,并在此战术指导思想引领下开发适合自己国情、军情的弹药以及相应的步枪。只要认识明确,决策正确,一定能有丰硕的成果。

(完)



参考文献:

王裕安《国外轻武器更新换代的几个特点》载于《轻兵器》1984年第2期第3页。

朵英贤《轻武器不轻》载于《轻兵器》2002年第1期

半自动步枪编写组编《半自动步枪》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0年3月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