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評論|英國脫歐:為著名的盎格魯懷疑論者-戴高樂 平反

由Guillaume Durocher通過The Unz Review撰寫,

經過大量的拖延和爭吵之後,英國脫歐終於發生了。

在宏偉的事物中,這並不意味著什麼。左派人士可能​​會歇斯底里地指責鮑里斯·約翰遜是“種族主義者”,看似只是在幽默地講類似布爾卡斯的布爾卡斯,但總理和他的多元文化團隊可以指望在一個國家奉行全球主義政策。主要意義是:讓自由派/全球主義精英 尊重民主成果,即使他們不喜歡民主成果。這是一個重要的先例。

深度評論|英國脫歐:為著名的盎格魯懷疑論者-戴高樂 平反

實際上,英國在歐盟內部但在申根區和人員自由流動區以及歐元區之外的地位都是最佳的。這使倫敦對一個主要的經濟集團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同時又避免了更大規模的計劃。歐盟成員唯一真正的缺點是阻止採取任何法律手段將東歐吉普賽人拒之門外。

儘管有“抱怨者”的歇斯底里,但離開歐盟也不是世界末日。我敢肯定,英國將能夠在歐盟之外取得好成績,而且事實上,英國和歐洲大陸都有強烈的相處動機。也許英國將自己重塑為 全球避稅天堂。畢竟,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歐洲在全球GDP中所佔的比重一直在迅速下降。

深度評論|英國脫歐:為著名的盎格魯懷疑論者-戴高樂 平反

歐洲在全球GDP中所佔的比重一直在迅速下降

英國的離開是對歐盟的重大經濟打擊。英國脫歐將在歐盟預算中留下75億歐元的缺口,英國是德國之外最大的捐助國。英國是歐盟為數不多的充滿活力的主要經濟體之一(與德國 以及在更有限的程度上是法國一樣),並且是唯一擁有半嚴重技術部門的經濟體。該集團將減少到4.5億人口,在GDP方面將排在第三位,僅次於中國和美國。

從積極的一面看,英國退歐可能使歐盟成為一個更具凝聚力的聯盟。如果沒有英國,歐元區已經採取了 硬保護主義 反過來。確實,拉丁人和東歐人都是貿易保護主義者,而德國在“新工業政策”方面發現了興趣,而自由貿易的荷蘭人和北歐人則只佔少數。儘管歐洲的外交和國防政策大多是空談,但歐盟是一個真正強大的貿易集團,對市場監管(見證那些討厭GDPR隱私彈出窗口的人),反托拉斯,反傾銷和貿易談判具有真正的影響力。

不過,我不會指望奇蹟。儘管缺乏英國的參與,但歐洲大陸尚未使歐元區保持連貫一致。在冷戰期間,西歐人承受著更大的地緣政治壓力-對美國的經濟,軍事和文化依賴,蘇聯的大規模軍事威脅,羞辱了石油危機中對中東的能源依賴-但這沒有導致歐洲人為恢復其主權和權力所做的任何認真嘗試。戰後歐洲民主國家對購買力的追求感到滿意。相比之下,今天的威脅確實不是那麼緊迫或徹頭徹尾的威脅。

深度評論|英國脫歐:為著名的盎格魯懷疑論者-戴高樂 平反

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

英國脫歐的發生似乎是回想一位遠見卓識的法國人的好時機,他預言這都不行:戴高樂。戴高樂總統兩次否決了英國加入候選國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的候選資格,這在大西洋主義圈子內引起軒然大波。

戴高樂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所謂的“歐洲主義者”在建立一個強大而獨立的聯邦歐洲的主張上並不真誠和/或不一致。他在 1962年5月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說:

法國的[歐洲提案]提出了兩個反對意見,儘管這些反對意見是同一個人提出的,但它們是完全矛盾的。。。。這些批評家告訴我們:“您想要創建一個國家的歐洲,而我們想要創建一個超國家的歐洲。”似乎一個簡單的短語足以混淆這些強大的實體,即國家和國家。然後,這些批評家同時告訴我們:“英格蘭已經提交了加入[歐洲]共同市場的候選資格。只要他們不在,我們就無法在政治上做任何事情。”

然而,每個人都知道,英格蘭作為一個偉大的國家和一個忠於自己的國家,絕不會同意將其溶解於某種烏托邦式的建設之中。

有先見之明的話!

六個月後,戴高樂以英國與美國的關係,與英聯邦的經濟關係以及與他所謂的“大陸”的普遍分歧為由,否決了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1963年 1月,戴高樂對英國會員資格表示:

我們可以預期,所有成員之間的凝聚力將非常之多,非常多樣,不會持續太久,最終,在美國的依賴和領導下,將出現一個龐大的大西洋共同體,並將很快吸入歐洲人社區。

在某些人看來,這種偶然性似乎是完全合理的,但它根本不是法國希望做的和所做的,這完全是歐洲的構造。

簡而言之,戴高樂(De Gaulle)指責英國人是一種美國的特洛伊木馬。。。誰能怪他呢?

1967年,戴高樂再次以基本相同的理由否決了英國會員資格 。除非英國改變或“如果歐洲大陸永遠放棄創建歐洲的歐洲”,英國就不能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歷史上,後一種觀點盛行(prevailed)。

通常,早期的“歐洲聯邦主義者”對創建一個強大而獨立的歐洲從來沒有興趣。像讓·莫奈(Jean Monnet)和沃爾特·霍爾斯坦(Walter Hallstein)一樣,他們只是大西洋主義者的網絡人物,其個人繁榮取決於這些被種族隔離的外國圈子,而不是歐洲的本土力量。我無法告訴您,當我嘗試閱讀Monnet(600頁無關緊要的東西)和Hallstein(在1970年代,EEC根本不是一個實體時)的回憶錄時,我是多麼反感,歐洲人是“半途而廢”加入聯邦,只需要最後一步就可以到達那裡)。

無論如何,英國脫離歐盟開闢了一條道路,使大陸可以更加認真地嘗試創建一個真正主權和獨立的“歐洲歐洲”。

這不是荒唐的野心。在某些方面,倫敦是歐洲唯一的頂級“全球城市”。巴黎,柏林和布魯塞爾確實是次要節點。歐洲政治具有迷人的地方特色,必須予以保留。儘管在盎格魯圈中,猶太人和亞洲人已在文化和經濟精英中大量流離失所的白人外邦人,但在歐洲大陸,甚至在法國之外,情況並非如此。時間會證明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