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馳援專家】“重症醫生,就是到最危險的地方去”

1月28日18:45,記者終於聯繫上了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支援救治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潘純副主任醫師。他忙了一天,才有時間歇下來吃晚飯。幾分鐘時間解決了吃飯問題後,利用從醫院到住地走路的時間,他接受了記者的微信視頻採訪。

國有難,召必回

這個春節“不平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形勢日趨嚴峻。1月24日大年三十,潘純就接到通知,要做好馳援武漢參加抗擊戰“疫”的準備。潘純是中組部、團中央第十九、二十批博士服務團成員,掛職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擔任院長助理,對於複雜重症患者的救治有較豐富的經驗積累。一接到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辦指令,他沒有半點猶豫。家裡人也都非常支持,“去吧,兒子,這是你的職責所在,早日歸來!”潘純父親拍拍他的肩膀說道。

疫情就是命令。1月26日大年初二,接到指令的潘純,火速從徐州老家趕回南京,下午13:38分乘高鐵奔赴戰“疫”第一線。

在出徵歡送會上,中大醫院黨委書記郭小明緊緊握著潘純的手,囑託道:“國家需要我們,我們義不容辭,一定要不辱使命,發揮國內一流學科的作用,跟同道一起,打贏這場無硝煙的戰役,凱旋歸來!”潘純當即表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奔赴疫情前線,我義不容辭。請組織和領導放心,一定聽從組織安排,爭取出色完成任務!”

“兄弟,保重!”重症醫學科的同事們在站臺送別潘純,道一聲珍重,望早日完成任務,平安歸來。潘純踏上了抗擊疫情前線的征途……

衣背溼透,負重前行

到達武漢的第二天,經過必要的培訓,潘純就進隔離病房工作了。他面對的是武漢金銀潭醫院五樓病區的重症患者,跟來自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的戰友,共同負責一個病區重症病人的救治指導工作。

早上8點不到,潘純就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查房、操作、寫醫囑……看似跟平時在重症醫學科病房裡乾的一樣活兒,但此時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卻一點也不簡單。每進一次隔離病房,必須從裡到外,做好全方位的保護措施。身上的隔離衣穿一層再添一層,還要戴2層手套,口罩、帽子、防護面罩、鞋套等要全副武裝。如果在隔離病房進行操作,還要再加一層隔離衣、手套。


【連線馳援專家】“重症醫生,就是到最危險的地方去”

正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隔離病房工作的潘純主任,與外面的醫生隔著玻璃交流重症患者最新檢驗結果。


潘純管的病人,有3個病人要用無創呼吸機,5個病人帶著有創呼吸機。穿著這包裹嚴密的隔離衣給患者翻身,工作量比平時大很多。“5個病人,每人都需要翻身,早上翻過來下午再翻回來,這樣算下來一天就要翻10次。每次給病人翻身都需要5個醫生一起,遇到80、90公斤的病人,更是費勁。”潘純跟記者描述道。

這樣穿著隔離衣一進去就要大半天的時間。“我今天上午在隔離病房待了2、3個小時,下午又進去忙了3個小時左右。每次出來,都是汗水溼透衣背。”潘純調侃道:“幸虧現在天是冬天,如果是夏天穿著隔離衣待這麼長時間,估計出來就成落湯雞了。”

“超長待機”,滿血工作

潘純這兩天,都是這樣從早到晚連軸轉。在隔離病房查看病人情況後,還要處理醫囑,與同事討論疑難複雜患者的救治。當天晚上7點多,跟記者視頻連線時,隔著屏幕,也能感到了潘純的疲憊感。據介紹,潘純所在的病區有13個醫生和19個護士,每個人都“超長待機”滿血工作著。

然而晚上從病區回到了住地,一天的工作還沒有結束。他還要通過微信群,詢問每一位患者情況,指導救治,遇到緊急情況,便要隨時衝回患者病床前治療。潘純接到任務的那刻起,也做好了準備,到了前線,就處於24小時“作戰”狀態,竭盡全力救治每一位病人。只有戰“疫”前線保住了,後方才安全。

堅定信念,心中不懼

潘純面對的是一個個都是重症患者,經常與感染源零距離接觸,他是否有過恐慌呢?潘純很肯定的回答:沒有!從來都沒有!重症醫生是患者生命的最後一道關口,就是要到最危險的地方去。

潘純說道,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是全國首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和國家級重症醫學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近年來跟著著名重症醫學專家邱海波教授、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毅教授等老師們,先後參加過甲流、H7N9禽流感等感染性疾病患者救治工作,有過實戰經驗。當再次穿上隔離衣,面對這樣傳染的患者時,心裡更加堅定,沒有絲毫恐懼。也堅信跟全國同道一起,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

晚上回到住地,潘純還會跟妻子、父親報個平安。雖然7歲的兒子還不太懂爸爸幹了怎樣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但是總是給爸爸打氣鼓勁:“爸爸,加油!早點回來!”聽到這一句話,潘純便更有了前進的動力……(劉敏 程守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