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發現孩子天性涼薄怎麼辦?

西格瑪名筆鑑藏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對這個世界並不理解,需要我們的父母去教導,所以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所以我覺得如果真的是涼薄的性格,那也是後天的環境中造成的吧。

第一,來自於我們的原生家庭

如果孩子的父母渾身都是缺點,或者讓孩子的三觀產生了畸形發展,那麼就是帶給孩子的惡,一無所知的孩子就會在心理發生變化,慢慢的就會定型。從小家人帶給自己的就是不溫馨的感覺,帶著情感方面的缺失,那麼就會特別冷漠,自私,也不會關心別人。

第二,社會環境的改變。

長大之後,我們離開家,去上大學,然後在外工作,不管是學校的環境,還是公司的環境,都會給自己帶來一個變化。比如你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你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心中的疙瘩就不會消除,這時候心理就會發生一些變化。人在一定的環境中會被同化,或好或壞。

在我的身邊也有性格非常涼薄的人,你會發現與其溝通的時候,對方總是會傳遞出一種負面的能量,心裡只有自己,也看不到別人的好。俗話說,我們怎麼對待生活,生活就會怎麼對待自己。我們要多接觸正能量的事情,讓自己也陽光起來,性格是沒辦法改變的。如果可以,在事情發生之前,我們就要讓自己強大起來,因為我們能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精神方面也一樣。


薯片醬


天性薄涼?

不存在天性薄涼這一說。正所謂有因必有果,因果報應,逃不掉的。因,產生於家庭,更與孩子父母關愛教育方式有關,會愛,但方式不一定是對的。比如說我大閨女和我老婆,我和老婆工作不在一起,大閨女和我老婆在外婆家生活到8歲後,才和我一起生活。有次吃午飯,老婆面前忙後,幫她刷碗,擦乾,盛飯,倒水……,就像伺候公主的奴婢一樣忙前忙後的伺候,閨女啥也不做,朝餐桌旁一坐,悠哉悠哉的等吃飯,看到媽媽給自己盛到碗裡的米飯,閨女很熟練的口吻頤氣指使的說;“盛多了,我吃不完,少點!”電飯煲就在她邊上,愣是不動手自己盛飯,老婆習慣性的要幫她減飯到鍋裡,我當時就發火要阻止了,老婆竟然埋怨我,說孩子小,不懂事,還和我大吵大鬧。當然,我還是一邊講道理一邊把大閨女給揍了一頓。

冷漠,薄情最主要的萌芽階段就是拿親人對自己的好當習慣,當成了理所當然,然後變本加厲的索取,像蛆蟲一樣無度索取,還理所應當!這怨誰?孩子天性薄涼?胡扯。因果而已。

有次老婆生病了,很重,臥床,大閨女放學回家,看不到生病臥床的媽媽,只是大喊大叫撒潑喊著餓要吃飯。結果我又教訓了她一次,老婆說這閨女白眼狼養不熟,造孽!我當時就和她說,她這孽是你造成的。

之後,老婆終於信我的話,並按我要求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要讓她自己來做,事做錯搞砸了不要緊,大不了再來一次。如今,好了許多,尤其是她養了小動物啥的,儼然一個小媽媽,如今還好。

還有那手機,電腦,電視,這些東西真是害人精,盯著小屏幕看一切,現實生活中此人大多冷漠,固執,自私,暴躁等很多負面情緒會逐步養成而不自知。

還有夫妻之間,尤其女性為了男性生孩子,放棄事業,放棄自己的理想,放棄化妝的時間,幾乎全部都花在家庭上,孩子身上,而男性開始感激,後來習慣,之後理所當然,在之後理所當然到感到膩味,煩。不用等人老珠黃,如果男性有個契機,離婚必然。之後女性道了一句;渣男,負心人,男人沒一個好東西。

因果是什麼?先反思自己,再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問題,有時候你會發現問題所在。


陳愛仕達su


我的父母,從小就覺得我天性涼薄,甚至我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我媽車禍,我看著她躺在床上,不知怎麼,心中什麼感覺也沒有,也不想哭。我有時會在小事糊塗,大事冷靜不得了。性格也固執,不被束縛。有時候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我沒傷害過別人,也不對別人有不好的念頭。我渴望別人能走進我內心,不然總無時無刻覺得,心中空蕩蕩的,懂得那種感覺嗎?‘孤魂在人間’。我喜歡安靜,喜歡站在人群在看別人嬉鬧,心中明明喜歡別人開拉著我的手,卻會在別人碰我時瞬間躲開。


小河邊上


我很頭疼,每次看到頭條發的都往自己身上套。也確實和自己有幾絲關聯。哎...我家兩姑娘,如今快8歲了,什麼都好,也不小氣,就是感覺有點白眼狼那樣,姐姐或者妹妹的書本鞋子衣服,哪怕你再悠閒哪怕你再順手,都不會伸手幫對方一把。包括我們父母的,如果你叫她,她會幫你去做,如果不叫,你的一雙鞋在地上,踢過來踢過去,沒有誰會幫你順手放一下,或哪怕踢到一邊也好。看到這事,我都暴躁不已,爆發了一頓,你們是畜生嗎?如果我也是你們這樣,你們的衣服鞋子我可以完全可以不幫你買不幫你洗!你們怎麼就這樣對別人?很頭疼,說了很多次,可是好像沒有一點用,也不知道可以怎麼辦


麗莎姐姐123


不會存在孩子天性涼薄,這一說。

性格都是後來形成的。

一母同胞的孩子,天上地下的差異。這種例子的多的很。

鄰居家大孩子生下三個月,就忙著上班,婆婆把娃抱回家去養。

大孩子不到三歲生下了小孩子,婆婆和公公要在家照顧大的。沒辦法她就辭職,親自帶小的。小的三歲能上幼兒園的時候,她就把兩孩子都帶在自己身邊。

但是,兩個孩子性格完全不同。

大寶內向不合群,愛在家看電視。常常數落妹妹這不對,那不對的。妹妹跌倒了,也不拉一把。

二寶是個小人精,常常有好吃的,給爸爸媽媽姐姐挨著分享,也喜歡和小朋友們玩。

甚至對沒有帶過她一天的爺爺奶奶都非常親,回老家總要給爺爺奶奶準備禮物。相反,被爺爺奶奶帶到六歲才到父母身邊的大寶,提起回老家看爺爺奶奶,就很不耐煩,總以學習或同學約著玩來推脫。

這一母同胞的姐妹,截然不同的性格難道是天性?

其實,孩子的性格是後天培養的。

尤其1-3歲,是孩子內外向性格的形成期。我們父母卻總覺得孩子小,隨便讓爺爺奶奶帶到懂事了,再教育。

許多老人,年歲大了,應付自己的日常起居都比較吃力,還帶著孩子,不但體力跟不上,心情也會很糟糕。

帶孩子,尤其帶1-3歲的小孩子,是很需要耐心和智慧的。在這一時期,如果孩子常備指責,被圈在家裡看電視,或只在老人堆裡曬太陽,很容易形成內向孤僻的性格。

4-8歲是形成孩子格局的重要時期。如果父母常教孩子自己的東西不許小朋友,或同學碰。不帶孩子幫爺爺奶奶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教育孩子幫助同學,幫助他人。那麼孩子很容易形成涼薄的性格。

希望父母思考自己平時的教育方式,對症下藥。孩子還未成年,多引導,一定會有所改善。


涇川胡老師


我小時候也把我爸嚇住過。就是他讓我幫他剪指甲,但是那個指甲是壞掉的,他一直叫疼,讓我輕一點兒,然後我看了他幾秒鐘,很乾脆的一下子就把他的指甲剪了。我爸當時嚇愣住了。後來他給我媽說,這孩子的個性挺狠的。我說: 長痛不如短痛啊!那時候挺小的,好像才六歲吧。長大後我的性格很理性,很少像其他女孩子那樣,感性的處理很多問題。我個人覺得挺好的。涼薄這種東西看怎麼說吧,其實人生終歸是孤獨的,做人可以善良,但不能軟弱。也不能逢人就掏心掏肺。對我好的人,我絕不虧待。但對不起我的人,我也從不原諒。能較理性的看待問題處理問題的人總比傻白甜好吧?[捂臉]


麗享主義


天性涼薄也不是壞事啊。至少感情上不會投入那麼多,自然就不會受傷害。

女兒八歲,我發現女兒天性多情,而且習慣去委屈自己成全她人。還特別心軟。比如說別人動她的玩具,她很不開心卻不去阻止。兒子比她小五歲,有一次一個親戚帶她出去玩,說給她買玩具,她沒給自己買,而且給弟弟買了個恐龍。有時候兒子把她打哭了,我讓女兒狠狠打他,女兒總是捨不得。我也從來沒有給她灌輸過弟弟小,讓著弟弟之類的。我都是給女兒說,弟弟打你,你就狠狠打他,打到他不敢再打你。什麼事情你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有句話說“教的曲子學不會”。女兒還是一去既往,我倒希望女兒自私一點,多為自己著想一點。


迦樓羅F


天性涼薄…

肯定是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的影響啊。

我父親家重男輕女,父親對我極其不喜,甚至可以說厭惡。雖然沒有特意虐待過吧,不犯錯就是無視,犯錯就打,父愛什麼的從來沒體驗過。記得小時候哭不停,有人一說我爸來了,眼淚瞬間就憋回去。

後來父母鬧離婚的時候,我上小學,媽媽害怕我難過最後告訴我的,但當我知道的時候,心裡竟然有種解脫。

後來媽媽帶著我很不容易,每天掙錢,除了給我錢,我們基本零交流。有一次我媽問我為什麼這麼冷漠,為什麼和我爸一樣。當時我只有迷茫,我冷漠了嗎,那遇到這件事應該是怎麼反應?我不知道,因為我從來沒看過別人家是怎麼交流的,父母傳遞給我的就是這樣的

直到後來,我遇到了現在的老公,他給了我,我從沒感受過的那種感情,也正是我童年缺失的那種感受,雖然它代替不了父愛,但是我是真的第一次感覺到了,關心,心疼,還有愛。

去他家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一家人還可以這麼相處。爺爺奶奶可以這麼寵我,公公婆婆知道我家情況(父母從來沒給我買過生日蛋糕,我媽只知道給錢讓我和同學過),公公特意和我買個蛋糕過生日,20年來那是我第一次和家人過生日。也是那時候才感覺到心的溫暖。

溫暖會傳遞,那時候我知道以前對辛苦的媽媽不聞不問的確很冷漠,知道了媽媽不是不愛我,只是不會表達,認識我老公一家後,我和我媽之間也越來越溫暖。我學會了,怎麼表達愛。

所以孩子的天性涼薄,絕對和父母有關,如果你愛你的孩子,那就告訴他,讓他感受到。


AA露卡AA


孩子表現這樣跟他的生長環境有很大關係,我認識的一個孩子,爸爸媽媽忙事業,不經常陪伴,從小到大都是跟爺爺奶奶生活的,爺爺奶奶又溺愛,說一不二,現在初中了,什麼事都是想自己,不會分享。就是再說教,感覺已經不起作用了。後來跟他媽媽聊天更知道,這孩子生下來母乳不夠吃,大部分吃的奶粉。總結來說是不是從小與父母親子關係缺失造成的。


雲掌科技


孩子天性涼薄?這種沒有什麼天性,更多的是後天的影響吧。


比如我家,在小的時候,家裡重男輕女,什麼東西都給弟弟留著,尤其是奶奶,覺得孫子這好那好,孫女就什麼都不好。雖然那個時候,我還在讀小學,但是已經很深刻的體會到了什麼是內心的孤獨和被忽視。這也是我最終選擇遠離家鄉的原因。因為得不到關愛。


哪個孩子的童年不是在父母的溫暖的懷抱里長大的?那個孩子的內心一開始不是天真無邪的?那個孩子不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和熱愛的?

如果說孩子性格薄涼?那就要先從家長的身上找原因。是不是對孩子厚此薄彼?是不是父母對孩子缺少關愛?是不是隻會用金錢來滿足孩子?是不是父母的脾氣暴躁?

每個孩子都是一株幼苗,需要在陽光雨露的照耀下,灌溉下,才能健康成長。

如果父母想改變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這就是孩子的內心受到了傷害,該怎麼彌補。

最好的良藥就是父母的真誠的關愛。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家人對自己的愛,無條件的愛。通過溫暖的笑容、溫和的語言、有趣的互動、溫柔的陪伴等,慢慢的融化孩子心裡的冰,打開孩子的心扉,重新激起孩子對家人的愛,對生活的愛。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天,是自己最信賴的人,也是自己最堅實的依靠。所以請父母多關愛自己的孩子,溫暖孩子的內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成為孩子的朋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