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发现孩子天性凉薄怎么办?

西格玛名笔鉴藏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对这个世界并不理解,需要我们的父母去教导,所以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所以我觉得如果真的是凉薄的性格,那也是后天的环境中造成的吧。

第一,来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

如果孩子的父母浑身都是缺点,或者让孩子的三观产生了畸形发展,那么就是带给孩子的恶,一无所知的孩子就会在心理发生变化,慢慢的就会定型。从小家人带给自己的就是不温馨的感觉,带着情感方面的缺失,那么就会特别冷漠,自私,也不会关心别人。

第二,社会环境的改变。

长大之后,我们离开家,去上大学,然后在外工作,不管是学校的环境,还是公司的环境,都会给自己带来一个变化。比如你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你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心中的疙瘩就不会消除,这时候心理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人在一定的环境中会被同化,或好或坏。

在我的身边也有性格非常凉薄的人,你会发现与其沟通的时候,对方总是会传递出一种负面的能量,心里只有自己,也看不到别人的好。俗话说,我们怎么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么对待自己。我们要多接触正能量的事情,让自己也阳光起来,性格是没办法改变的。如果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前,我们就要让自己强大起来,因为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精神方面也一样。


薯片酱


天性薄凉?

不存在天性薄凉这一说。正所谓有因必有果,因果报应,逃不掉的。因,产生于家庭,更与孩子父母关爱教育方式有关,会爱,但方式不一定是对的。比如说我大闺女和我老婆,我和老婆工作不在一起,大闺女和我老婆在外婆家生活到8岁后,才和我一起生活。有次吃午饭,老婆面前忙后,帮她刷碗,擦干,盛饭,倒水……,就像伺候公主的奴婢一样忙前忙后的伺候,闺女啥也不做,朝餐桌旁一坐,悠哉悠哉的等吃饭,看到妈妈给自己盛到碗里的米饭,闺女很熟练的口吻颐气指使的说;“盛多了,我吃不完,少点!”电饭煲就在她边上,愣是不动手自己盛饭,老婆习惯性的要帮她减饭到锅里,我当时就发火要阻止了,老婆竟然埋怨我,说孩子小,不懂事,还和我大吵大闹。当然,我还是一边讲道理一边把大闺女给揍了一顿。

冷漠,薄情最主要的萌芽阶段就是拿亲人对自己的好当习惯,当成了理所当然,然后变本加厉的索取,像蛆虫一样无度索取,还理所应当!这怨谁?孩子天性薄凉?胡扯。因果而已。

有次老婆生病了,很重,卧床,大闺女放学回家,看不到生病卧床的妈妈,只是大喊大叫撒泼喊着饿要吃饭。结果我又教训了她一次,老婆说这闺女白眼狼养不熟,造孽!我当时就和她说,她这孽是你造成的。

之后,老婆终于信我的话,并按我要求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要让她自己来做,事做错搞砸了不要紧,大不了再来一次。如今,好了许多,尤其是她养了小动物啥的,俨然一个小妈妈,如今还好。

还有那手机,电脑,电视,这些东西真是害人精,盯着小屏幕看一切,现实生活中此人大多冷漠,固执,自私,暴躁等很多负面情绪会逐步养成而不自知。

还有夫妻之间,尤其女性为了男性生孩子,放弃事业,放弃自己的理想,放弃化妆的时间,几乎全部都花在家庭上,孩子身上,而男性开始感激,后来习惯,之后理所当然,在之后理所当然到感到腻味,烦。不用等人老珠黄,如果男性有个契机,离婚必然。之后女性道了一句;渣男,负心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因果是什么?先反思自己,再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问题,有时候你会发现问题所在。


陈爱仕达su


我的父母,从小就觉得我天性凉薄,甚至我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妈车祸,我看着她躺在床上,不知怎么,心中什么感觉也没有,也不想哭。我有时会在小事糊涂,大事冷静不得了。性格也固执,不被束缚。有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没伤害过别人,也不对别人有不好的念头。我渴望别人能走进我内心,不然总无时无刻觉得,心中空荡荡的,懂得那种感觉吗?‘孤魂在人间’。我喜欢安静,喜欢站在人群在看别人嬉闹,心中明明喜欢别人开拉着我的手,却会在别人碰我时瞬间躲开。


小河边上


我很头疼,每次看到头条发的都往自己身上套。也确实和自己有几丝关联。哎...我家两姑娘,如今快8岁了,什么都好,也不小气,就是感觉有点白眼狼那样,姐姐或者妹妹的书本鞋子衣服,哪怕你再悠闲哪怕你再顺手,都不会伸手帮对方一把。包括我们父母的,如果你叫她,她会帮你去做,如果不叫,你的一双鞋在地上,踢过来踢过去,没有谁会帮你顺手放一下,或哪怕踢到一边也好。看到这事,我都暴躁不已,爆发了一顿,你们是畜生吗?如果我也是你们这样,你们的衣服鞋子我可以完全可以不帮你买不帮你洗!你们怎么就这样对别人?很头疼,说了很多次,可是好像没有一点用,也不知道可以怎么办


丽莎姐姐123


不会存在孩子天性凉薄,这一说。

性格都是后来形成的。

一母同胞的孩子,天上地下的差异。这种例子的多的很。

邻居家大孩子生下三个月,就忙着上班,婆婆把娃抱回家去养。

大孩子不到三岁生下了小孩子,婆婆和公公要在家照顾大的。没办法她就辞职,亲自带小的。小的三岁能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就把两孩子都带在自己身边。

但是,两个孩子性格完全不同。

大宝内向不合群,爱在家看电视。常常数落妹妹这不对,那不对的。妹妹跌倒了,也不拉一把。

二宝是个小人精,常常有好吃的,给爸爸妈妈姐姐挨着分享,也喜欢和小朋友们玩。

甚至对没有带过她一天的爷爷奶奶都非常亲,回老家总要给爷爷奶奶准备礼物。相反,被爷爷奶奶带到六岁才到父母身边的大宝,提起回老家看爷爷奶奶,就很不耐烦,总以学习或同学约着玩来推脱。

这一母同胞的姐妹,截然不同的性格难道是天性?

其实,孩子的性格是后天培养的。

尤其1-3岁,是孩子内外向性格的形成期。我们父母却总觉得孩子小,随便让爷爷奶奶带到懂事了,再教育。

许多老人,年岁大了,应付自己的日常起居都比较吃力,还带着孩子,不但体力跟不上,心情也会很糟糕。

带孩子,尤其带1-3岁的小孩子,是很需要耐心和智慧的。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常备指责,被圈在家里看电视,或只在老人堆里晒太阳,很容易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

4-8岁是形成孩子格局的重要时期。如果父母常教孩子自己的东西不许小朋友,或同学碰。不带孩子帮爷爷奶奶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教育孩子帮助同学,帮助他人。那么孩子很容易形成凉薄的性格。

希望父母思考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对症下药。孩子还未成年,多引导,一定会有所改善。


泾川胡老师


我小时候也把我爸吓住过。就是他让我帮他剪指甲,但是那个指甲是坏掉的,他一直叫疼,让我轻一点儿,然后我看了他几秒钟,很干脆的一下子就把他的指甲剪了。我爸当时吓愣住了。后来他给我妈说,这孩子的个性挺狠的。我说: 长痛不如短痛啊!那时候挺小的,好像才六岁吧。长大后我的性格很理性,很少像其他女孩子那样,感性的处理很多问题。我个人觉得挺好的。凉薄这种东西看怎么说吧,其实人生终归是孤独的,做人可以善良,但不能软弱。也不能逢人就掏心掏肺。对我好的人,我绝不亏待。但对不起我的人,我也从不原谅。能较理性的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人总比傻白甜好吧?[捂脸]


丽享主义


天性凉薄也不是坏事啊。至少感情上不会投入那么多,自然就不会受伤害。

女儿八岁,我发现女儿天性多情,而且习惯去委屈自己成全她人。还特别心软。比如说别人动她的玩具,她很不开心却不去阻止。儿子比她小五岁,有一次一个亲戚带她出去玩,说给她买玩具,她没给自己买,而且给弟弟买了个恐龙。有时候儿子把她打哭了,我让女儿狠狠打他,女儿总是舍不得。我也从来没有给她灌输过弟弟小,让着弟弟之类的。我都是给女儿说,弟弟打你,你就狠狠打他,打到他不敢再打你。什么事情你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有句话说“教的曲子学不会”。女儿还是一去既往,我倒希望女儿自私一点,多为自己着想一点。


迦楼罗F


天性凉薄…

肯定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的影响啊。

我父亲家重男轻女,父亲对我极其不喜,甚至可以说厌恶。虽然没有特意虐待过吧,不犯错就是无视,犯错就打,父爱什么的从来没体验过。记得小时候哭不停,有人一说我爸来了,眼泪瞬间就憋回去。

后来父母闹离婚的时候,我上小学,妈妈害怕我难过最后告诉我的,但当我知道的时候,心里竟然有种解脱。

后来妈妈带着我很不容易,每天挣钱,除了给我钱,我们基本零交流。有一次我妈问我为什么这么冷漠,为什么和我爸一样。当时我只有迷茫,我冷漠了吗,那遇到这件事应该是怎么反应?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看过别人家是怎么交流的,父母传递给我的就是这样的

直到后来,我遇到了现在的老公,他给了我,我从没感受过的那种感情,也正是我童年缺失的那种感受,虽然它代替不了父爱,但是我是真的第一次感觉到了,关心,心疼,还有爱。

去他家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一家人还可以这么相处。爷爷奶奶可以这么宠我,公公婆婆知道我家情况(父母从来没给我买过生日蛋糕,我妈只知道给钱让我和同学过),公公特意和我买个蛋糕过生日,20年来那是我第一次和家人过生日。也是那时候才感觉到心的温暖。

温暖会传递,那时候我知道以前对辛苦的妈妈不闻不问的确很冷漠,知道了妈妈不是不爱我,只是不会表达,认识我老公一家后,我和我妈之间也越来越温暖。我学会了,怎么表达爱。

所以孩子的天性凉薄,绝对和父母有关,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就告诉他,让他感受到。


AA露卡AA


孩子表现这样跟他的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我认识的一个孩子,爸爸妈妈忙事业,不经常陪伴,从小到大都是跟爷爷奶奶生活的,爷爷奶奶又溺爱,说一不二,现在初中了,什么事都是想自己,不会分享。就是再说教,感觉已经不起作用了。后来跟他妈妈聊天更知道,这孩子生下来母乳不够吃,大部分吃的奶粉。总结来说是不是从小与父母亲子关系缺失造成的。


云掌科技


孩子天性凉薄?这种没有什么天性,更多的是后天的影响吧。


比如我家,在小的时候,家里重男轻女,什么东西都给弟弟留着,尤其是奶奶,觉得孙子这好那好,孙女就什么都不好。虽然那个时候,我还在读小学,但是已经很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是内心的孤独和被忽视。这也是我最终选择远离家乡的原因。因为得不到关爱。


哪个孩子的童年不是在父母的温暖的怀抱里长大的?那个孩子的内心一开始不是天真无邪的?那个孩子不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热爱的?

如果说孩子性格薄凉?那就要先从家长的身上找原因。是不是对孩子厚此薄彼?是不是父母对孩子缺少关爱?是不是只会用金钱来满足孩子?是不是父母的脾气暴躁?

每个孩子都是一株幼苗,需要在阳光雨露的照耀下,灌溉下,才能健康成长。

如果父母想改变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这就是孩子的内心受到了伤害,该怎么弥补。

最好的良药就是父母的真诚的关爱。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家人对自己的爱,无条件的爱。通过温暖的笑容、温和的语言、有趣的互动、温柔的陪伴等,慢慢的融化孩子心里的冰,打开孩子的心扉,重新激起孩子对家人的爱,对生活的爱。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天,是自己最信赖的人,也是自己最坚实的依靠。所以请父母多关爱自己的孩子,温暖孩子的内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