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乖怎麼辦,從小爺爺奶奶帶的,現在大了,父母帶管的過來嗎?

蘭蘭的春天888


教育孩子要從小開始。0到6歲是孩子性格、脾氣、行為等形成的關鍵期,家長在這個時候最好是自己帶孩子。現在不知道你的孩子幾歲,但要知道的是,雖然錯過了關鍵期,但教育更是必要的。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家長一定要做到溫和而堅定。溫和就是,當你在教育孩子,你始終要保持溫和的態度,不要動不動就打罵孩子,要讓孩子感覺到你的愛。只有感受到你的愛,孩子才會樂意接受你的建議,聽從你的教導。不然,孩子槓上的話,特別是到了叛逆期,後果會很嚴重。堅定就是教育孩子時態度堅定。先該有的規矩立起來,再在具體的過程中實施,要不妥協,不放棄。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做好打持久戰的心裡準備。最後還有一點,就是全家人一定要統一戰線。一人管,一人寵的話,就會功虧一簣!


宸媽涓涓老師


其實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我覺得孩子能不能管得過來,這要看父母平時的情況是怎麼樣的,我舉兩個例子進行說明。這兩個例子都是我親眼所見的,我相信對大家有幫助。

其一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我兒時的玩伴,他比我大兩歲,那時候我記得他爸媽離開他是因為躲計劃生育去了外地,去的時候他很小還沒讀書,等他父母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十多年後了,而且這十多年他沒有見過他的爸爸媽媽,他一直跟他的奶奶生活,想起都可憐。等他爸媽回來照顧他的時候帶來了幾個弟弟妹妹,對他也不夠關心,因此,他從來不喊他的爸爸媽媽。對他爸媽非常冷漠。因此他小時候也非常調皮,甚至讓人罵做壞人,不受人待見。從這方面來說,這個孩子父母肯定是管不了的。

其二是我的一個學生,他的爸爸媽媽也常年在外打工,他也和自己的爺爺奶奶居住,他爸媽一年就回一次家,但是他和他的爸媽關係非常好,長長跟我說他爸爸又買了什麼玩具給他,媽媽又買什麼新衣服給他,他非常開心。一點也感覺不到他和父母有什麼隔閡,後來有一次,我在家長會上見到了他的爸媽,問起他們的情況,他們給我說他們在家裝了監控,隨時可以看見孩子的情況,並且每天要給孩子打一個電話問孩子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

因此,我覺得孩子能不能回到父母的身邊,能不能管得住孩子,要看父母是否真的因打工,因生活而忘記孩子,你想一個電話也沒跟孩子打過,沒有一次問候,孩子怎麼能記住你呢?怎麼能親近你呢?他都不知道你什麼脾氣什麼習慣,怎麼可能和相處,怎麼受你管教呢?所以我覺得不是爺爺奶奶帶的孩子不受管教,而是我們早已忘記管教孩子了。因此,希望各位在外奔波的家長們多聯繫你們的孩子,多年前可能因為信息的閉塞,通訊的限制,我們做不到遠距離的瞭解孩子,但現在通信發達,語音,視頻完全可以滿足我們通信需求,希望家長在外也多瞭解孩子,多陪孩子說說話。





數學天天練


  • 孩子最好自己帶,不能交給爺爺奶奶。 大部分由爺爺奶奶帶的都比較寵愛孩子,慢慢孩子被慣壞了,再說了爺爺奶奶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教育觀念不一樣,如果可以的話還是自己帶,我婆婆就比較寵孩子, 孩子都上小學了還喂他吃飯。 孩子抓他們臉,他們還笑。 更可氣的是孩子和他同學打架,她直接上手打人家孩子。


新陽


我也過同樣的經歷,不是我孩子,是我同學,她是讓爺爺奶奶照顧的,孩子的奶奶是營養師,一天不停的變著法往孩子嘴裡填飯,而且有潔癖,不讓孩子摸這摸那,孩子該有的童年都惡殺了,最後孩子面黃肌瘦,營養居然消化不良。後來她媽媽一氣之下接過來自己照顧,慢慢過來了。所以看跟婆婆關係怎樣,老話隔輩親,如果關係好就直接說,如果關係不好,讓老公說,如果還不行就送學校,或自己照顧,愛不等於惡殺孩的童年美好,該有樣子,讓小孩自由發揮吧!像這樣




小老虎虎媽媽


不管關不關燈過來都自己來帶吧 不然更不好帶

我本身是一個職業院校的老師 問題學生都大多是家庭有問題的 要麼父母離異 要麼爺爺奶奶帶大的

我這裡給你舉一個例子吧 18級我們招收了一個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女生 在老家已經上到高二 馬上高三要高考了 來我們學校上了技校 我和她聊天得知她在六年級已經鋼琴考了十級 為什麼來我們學校 就是為了和父母對著幹 父母讓幹什麼就不做什麼 因為她從小就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 父母至少一個月見她一次 但是給爺爺奶奶足夠的生活費 在我們學校就讀期間也是很活躍的 主持晚會等等 代表我們學校去省裡參加演講比賽 獲得優異成績 但就是這樣一個本可以全面發展的孩子就是坐不下來學專業知識 以至於只在我們學校讀了一年就走了 什麼都堅持不了 行行出狀元 但貴在堅持

所以我建議 晚不晚都得帶在身邊了 然後多交流多溝通



小熙與阿娟


孩子都是這樣的:跟誰帶就跟誰親。從小跟爺爺奶奶帶的孩子,就跟爺爺奶奶親,這是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

現在孩子少,爺爺奶奶帶孫子一般都很“寵”孩子的,什麼事都由著孩子,很少給孩子說“不”,所以很多爺爺奶奶帶的孩子養成了“任性、固執”的性格,確實是不好“侍候”的。

突然把孩子從他的爺爺奶奶家接回來,換了一個環境,孩子會有一個適應過程,家長同樣也有一個適應過程。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孩子跟爺爺奶奶帶那麼久了,現在離開了他們,心裡就會想念他們,惦記著與他們相處時的美好時光;在孩子的潛意識裡裝的是“世界只要爺爺奶奶好”,所以,剛開始孩子根本不會“買你的賬”,父母更不要奢望孩子馬上就會聽你的,順從你。

父母必須無條件的與“剛來咋到”的孩子和平相處一段時間。這與其說是父母在適應孩子,更不如說是孩子在“考察”父母。這是一段艱難的互動過程,要麼成功,孩子認可你這個父母,聽你們的;要麼失敗,孩子成了“老虎屁股摸不得”,我行我素,孩子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裡。

當然,只要你有心,孩子就一定能管的過來的。但這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立竿見影做到的事,家長必須有一個長期的思想準備。

首先要想辦法改掉孩子的“任性”。孩子任性往往表現出為所欲為,想要什麼就要得到什麼,想做什麼就一定要做什麼。如果達不到目的,通常就會在地上打滾,不停地哭鬧,亂扔東西,發脾氣等。

要想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父母首先要在孩子的面前樹立威信,讓孩子有一種對父母的“敬畏”感,知道父母的“厲害”,說到做到。其次,要教育孩子關心別人,懂得謙讓,樂於幫助別人。

第二是要改變孩子過於固執的性格。孩子的固執通常表現為不能聽取別人的想法和意見,想要做的事情十頭牛都都拉不回來,而且不聽勸阻。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就要敢於對孩子說“不”,並且給孩子劃出一條“紅線”,明確地告訴孩子蠻不講理,不聽勸阻會有什麼後果。這就是“勿謂言之不預”也,即警告孩子,不要說我事先沒有告訴你。

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加強溝通與引導,孩子就會和你站在一起,聽你的。孩子就管過來了。


等待燦爛春天


這其實是很多在外打工父母遇到的棘手問題,孩子不乖確實可以管,但付出的精力可能會很大。

現在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逐漸演變成一個社會問題,家長的矛盾和孩子的矛盾,使得這個問題很難一下子徹底的解決,作為家長,唯一能做的就是化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緩解這樣的矛盾。

老人帶孩子的弊端

很多家長為了生活,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家去外面拼搏賺錢養家,而有些孩子甚至還沒有爸爸媽媽記憶的時候,他們就過上了留守兒童的生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成了他們第一監護人,更準確的說是成了他們的爸爸媽媽。

孩子每天都是跟老人們生活,和老人的關係自然是最親的,但老人在教育方面,確實存在著很多的弊端。

  • 教育理念落後。很多老人還是老觀念,還是用他們帶大自己孩子的那一套方法去帶現在的孩子,這顯然是不與時俱進的。
  • 教育方式落後。除了教育理念之外,最關鍵的就是教育的方法,他們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沒有充分的參與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他們的很多方式方法都是落後的。
  • 教育目的落後。老人的教育目的,更多的是讓孩子吃飽穿暖,而沒有更多的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孩子性格脾氣的培養方面,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的。

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對於和老人長大的孩子,他們的內心其實都是孤獨的,因為他們生來就是缺愛的,缺父母的愛,這裡不是說老人不愛孩子,而是說父愛母愛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

所以,對於這些孩子,如果家長要讓他們改變,讓他們感受到很多的關愛,讓他們真正的接受父母,那就要從他們的內心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

  • 多溝通。這其實是基礎,在孩子和父母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建立溝通的機制,不管是誰對誰錯,都要通過溝通來解決。
  • 多陪伴。孩子一旦和自己的父母生活,作為父母一定要多陪陪他們,不能因為工作等其他原因冷落了孩子,那跟和老人帶就沒什麼區別了,關係自然也不能拉進一步。
  • 多鼓勵。缺愛的孩子總是自卑和內向的,而作為父母就是要多給他們鼓勵,讓他們建立起自信,同時讓他們敞開心扉,在交流中擺脫自卑的心理。

結束語

生活的無奈和困難不能成為疏遠孩子的藉口,有條件的父母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自己照顧,哪怕會有很多的艱苦。我想孩子不會怕跟著父母吃苦的,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苦,他們覺得只要跟父母在一起就是甜的,就是快樂的。


萌卉媽


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認真聆聽他說話,讓他感到父母對他的重視與尊重,這樣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會被樹立起來,他也會在與大人的談話中,認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孩子的理性思維習慣也有良好的幫助。當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一些細節,這樣才能比較迅速的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要讓孩子樹立社會責任感與合作之心。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建立責任感。通過主動的參加很多的活動,讓孩子更早的融入社會,懂得與人合作實現共贏,才能培養孩子的合作之心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階段和環節。


百合影視


現在 年輕夫妻遇到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自己沒時間沒條件帶孩子,交給雙方老人帶,孩子不乖了,自己帶後又不知道怎麼管了。那麼,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要有足夠的信心。

體諒隔輩老人帶孩子的辛苦,相信他們帶孩子的良好動機和努力,不要有怨氣;認清與孩子無法割捨的血緣關係,樹立就是一塊頑石也要點石為金的責任和決心;還要注意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 ,增強管好孩子的信心;通過學習諮詢找到一些具體教育引導方法,支撐起轉變孩子的堅定信念。

要從糾“頑症”開始。

所說孩子不乖了,不知怎麼管了。一定是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不好改的毛病。孩子家長要認真分析,進行分類,看一下到底是什麼問題。要挑那些反覆犯的、一鬧就靈的頑症先下手,看準了,就不要手軟心疼,要有不達到目的絕不收兵的決心。比如針對孩子“用哭鬧達到目的”頑症,就是硬起心,讓孩子哭鬧幾次 ,不讓他的不合理目的達到 ,看火候再給他下臺階的機會,讓孩子慢慢懂得哭鬧是達不到目的的道理。經過一段時間,孩子這個頑症會改掉的。

要從抓小事做起。

之所以產生對孩子管不過來的感覺,主要是孩子在爺爺奶奶家規矩沒有形成,習慣沒有養成。這是一個長期形成的過程,是一個習慣一個習慣堆砌的結果。尤其是三、四歲的孩子一旦形成以後,就很難改變。孩子家長接手以後 ,要耐著性子,從小事抓起,從點滴做起。不厭其煩,給孩子做出樣子。比如,孩子的挑食、不守時間、玩玩具後不整理、不願意寫作業等等不好習慣,都要一點點地板,一件件地改。

要有獎罰手段。

對於孩子的頑症和不好習慣,要善於運用一些科學有效的方法,其中獎懲手段是一個非常管用的好方法。比如針對孩子不願按時就寢起床的小毛病,可以用孩子喜歡喝的營養飲料或喜歡的書籍、玩具等做為獎品 ,孩子做得好,就獎勵一次,做得不好 就減少一次,作為懲罰。每個習慣都以此類推,長期以往,孩子就會建立新的行為準則和新的習慣體系。

以上建議,供參考。




荒野不荒涼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主要看孩子性格。多半還是管的過來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部分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很不聽話,而且逆反.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的看法是:應該把尊重和信任放在教育首位。

有的家長認為,小孩子只能約束,無所謂信任與尊重,不然他們會不服管教。因此,家長平時不注意傾聽孩子的訴說與要求,甚至不擇場地申斥孩子,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使孩子對家長望而生畏。還有的家長則受孩子的左右,孩子說什麼是什麼,孩子要求什麼做什麼,以求得孩子聽從自己。更有的甚至為孩子護短,替孩子說謊,或是過分誇耀自己的孩子,這樣也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壓抑,孩子一旦明白了,會對父母的縱容感到羞辱和憤怒。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與尊敬,家長的話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會愈發嚴重。那麼,家長如何做才算對孩子尊重與信任呢?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做對了或做好了,要使他知道應該這樣做,並且鼓勵他做下去。表揚不要言過其實,尤其避免在眾人面前做不適當的誇獎。孩子做錯了或做壞了一件事,要提出意見和批評,甚至嚴厲的批評,採取懲戒措施,使他吸取教訓,但批評也要實事求是。其次,當孩子遇到困難,包括學習知識,技能上的困難,處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和朋友之間的一些麻煩等,家長這個時候不要包辦,更不要申斥他們為“笨蛋”。要關切地看一看,提示一下,幫一把,讓他們感到自己能夠做好而努力去做,並從完成任務中得到滿足,從而增強自信心。

當孩子情緒不愉快,包括受了批評、委屈,或是受了小朋友的冷遇,自己心愛的玩具損壞了或是要做的事情總也做不好時,家長要給予安慰,鼓勵或者指導。教孩子自己動手把玩具修理好,教他們諒解夥伴或主動與小朋友和好等。

孩子犯除了各種煩惱,就會把父母當作知心朋友,什麼都願意給父母講,父母贏得了他們的信任,他們就會增強自信心,意識到自己的能力。

再次,要讓孩子當父母的助手和參謀,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與孩子商量家裡的事情。做好了一定要謝謝他,即使做壞了也不要嫌他幫了倒忙,而要告訴他怎樣才能做好。

再稍大些,可以請他來出主意,如到哪兒參觀,爺爺奶奶過生日買什麼禮品;甚至家裡什麼東西擺在哪兒,等等。這樣做會 使孩子感到自己是個大人,和父母一樣擁有參預“家政”的資格,從而更加尊敬父母,並主動用“大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對孩子的事情,只要他們應該做而且能做的事,要放手讓他自己去練,不要橫加干涉或包辦代替,這樣才能使孩子從父母的信任中,提高責任感和自信心,增長才幹。

只要家長不實行“專制”,讓孩子覺得父母像自己的朋友一樣可以信任,覺得自己在家中有地位、他們就會喜歡這個家,喜歡父母,願意把心裡話說給父母聽,也願意接受父母的幫助。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切忌要求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天下父母人同此心,無可非議。但有的父母不考慮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孩子提出一些過高、過嚴的要求,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就會使孩子喪失信心,甚至出現厭煩情緒,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長對子女的期望不能太高,更不應急於求成,而應該從子女的實際情況出發,要求孩子認真學習,逐漸提高,並要不斷予以鼓勵和支持。這樣,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逐漸消除。

這個是我幫你查閱了有關資料,寫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