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2012年,徐崢自拍自導的搞笑電影《泰囧》收穫票房12.67億元,成為當年的國內票房冠軍,徐崢由此成為國內第一個“10億+先生”。《泰囧》也被稱為“囧”系列的開山之作,豆瓣7.4、IMDb6.2的成績是內地喜劇片難得的高分之作。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隨後,2015年,徐崢再接再厲拍攝了“囧”系列的第二部《港囧》。與《泰囧》相比,《港囧》雖然取得了票房收入16.2億的不錯成績,但是口碑卻不盡如人意,豆瓣和IMDb上雙雙不及格,分別只有5.7和5.4。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時間來到2020年,已經憑藉《我不是藥神》《泰囧》《港囧》《好戲一出》等電影成為票房“百億先生”的徐崢整裝出發,攜“囧”系列的第三部《囧媽》(又名《俄囧》)勇闖賀歲檔。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囧媽》原本定檔大年初一,卻在首映式後出人意料的提檔到“農曆三十”,接下來徐崢團隊的神操作更加出人意料。隨著國內出現不可抗力的情況,《囧媽》再次做出驚人之舉—初一0時以後在網絡上免費向全國人民公映。

杜達連夜刷劇,第一印象很好。《囧媽》既充滿了笑點,又與新春喜慶的節日氛圍相契合,尤其特別的是免費觀影的體驗前無僅有。

那麼,到底《囧媽》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與“囧”系列的前兩部比較有什麼不同之處?電影給予杜達什麼啟迪?且聽我一一道來。

延續囧途系列,若用舊瓶必須裝上新酒

囧媽與泰囧、港囧同為“囧”系列,三部電影一脈相承,但有相同也有差異,相同之處在於都是公路片偏喜劇的題材,差異之處在於故事內容與思想深度上的進步。

公路片發源於美國,一般以一段旅程作為背景,正是源自於場景快速轉換,劇情得以快速推進,劇情、視角、角色的心理變化等諸多元素隨著旅程向前延展,通常公路片都會蘊含著導演和編劇對特定理唸的深刻思想表達。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比較知名的公路片有公認的公路片鼻祖《逍遙騎士》、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綠皮書》、多項奧斯卡得獎電影《末路狂花》,等等。在華語影視圈中,除了徐崢在公路片上做出嘗試並獲得票房成功之外,還有很多導演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2001年,臺灣地區導演武仕賢拍攝了一部片長11分鐘的微電影《車四十四》(Bus 44),該片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映並獲得最佳短片獎。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車四十四》發生在一輛滿載乘客的44路長途車上:女司機駕車行駛在鄉間小路上,被兩名劫匪打劫。車上的乘客懼怕歹徒手中的兇器被迫交出財物。劫匪搶劫之餘,又對女司機起了歹意,挾持她到不遠處的草地中實施強暴。乘客吳超挺身而出,勸說全車乘客一同幫助無果後,獨自一人下車解救女司機,卻被歹徒用刀捅傷。歹徒得逞後,放回女司機;女司機回到車上反將吳超趕走,又駕車駛離。吳超對此百般不解,最後得知女司機在向前不遠處將車開下了懸崖,車上那些冷漠的乘客無一倖免。

《車四十四》的劇情很簡單,對每個人物的刻畫卻極深刻,女司機的無助與恨、吳超的義勇和不甘、劫匪的貪婪和冷血,以及乘客們的冷漠和卑劣,無一不展現了人性的善與惡。影片用極短的篇幅拷問著每一位觀眾的靈魂。

徐崢導、演的“囧”系列三部曲,正是基於公路片題材下的喜劇作品,從片名可以看出三部電影實際上分別給觀眾講述了去往泰國、香港和俄羅斯的三段妙趣橫生的旅途。

泰囧講述的是商業的競爭,港囧講述的安逸的中年男人對過往的追戀,囧媽講述的是母子關係和夫妻關係,三部電影體現了三種不同的矛盾衝突:泰囧中的衝突來自於競爭對手,港囧來自於回憶和現實,囧媽來自於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忙碌。

在題材上,《囧媽》雖是舊瓶卻也可以重複使用,但是用則必須裝上新酒,否則,觀眾的口味早晚會膩。

在《囧媽》中,喜劇效果與倫理人倫相結合的不錯,但兩者單獨拿出來又都不夠分量,只一個方面會讓人覺得差了一點什麼,而放在一起又顯得過於飽滿。

仔細想來,劇中關於親情和愛情的部分、喜劇和倫理的部分都略顯單薄,而徐崢將這些元素揉捏一番放在一處卻讓電影時長達到了驚人的126分鐘,這在喜劇片中,尤其是賀歲檔電影中並不常見,顯然他想要表達的東西更多。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正是基於要表達的內容太多而電影時長有限,讓徐崢不得不刪減了一些內容,比如黃渤友情出演的一段被迫放在了片尾彩蛋環節,事實上這一段中黃渤精彩的表演、喜劇感十足的對白和強烈逆轉的結果都做得十分到位,不能在正片中呈現十分遺憾。

一明一暗兩條線,陪伴老人是兒女應盡的義務

從片名上看,《囧媽》是講述母親的故事,事實上講卻是母與子的或者說是父母與子女的情感關係。從這個角度出發,電影從一明一暗兩條線,向觀眾傳遞了子女在陪伴父母問題上應當盡到自己義務的普世價值觀

一條明線:《囧媽》圍繞著徐伊萬意外地陪伴母親盧小花到莫斯科參加歌唱演出展開的,他從最開始抗拒和牴觸,到後來全力配合,再到最後與圓夢的母親忘情相擁,故事曲折、意外頻出,最後圓滿結束。故事始於旅途開始,終於盧小花圓夢成功,一段美好旅途完美演繹了兒子從以忙作為藉口忽視陪伴母親,到細心呵護床前盡孝的思想轉變。通過盧小花和伊萬的俄羅斯親子旅行故事告誡觀眾要常伴父母左右。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一條暗線:盧小花退休之後獨自生活,老伴兒去世的早,兒子忙工作沒時間,自己只能與一群姐妹兒通過唱歌打發時間。她偶然看到某公眾號推廣到俄羅斯歌唱演出的廣告,回想起自己年輕時因為拖沓遲到遺憾缺席歌唱演出,為了圓夢決定自費前往。這是盧小花出行俄羅斯的表面原因,演出本身讓她圓夢的同時,退休後無聊的獨居生活未嘗不是促成這次行程的深層次原因。這方面也體現了中國的老年人群體退休後普遍的生活縮影。如何讓老年人渡過幸福美滿的退休生活成為桓恆在我們面前的社會問題,這個問題應當得到妥善解決,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面臨這樣的境遇。

在影片的最後,盧小花靜坐鏡前凝視自己,臉上不起波瀾。接下來,她伸手慢慢地摘下了假髮露出滿頭白髮。那一刻,我的心彷彿一下子被撕裂了般疼,原來這才是她真正的生活;漂亮時尚的老媽媽原來芳華已逝、韶華不再。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正如“伊萬”的寓意源自於古猶太語“上帝的禮物”一般,媽媽的名字“小花”意味著盛開後的快速凋謝。伊萬虧欠了媽媽太多的陪伴和無法反哺的養育之恩,不過他很慶幸在旅途中體會到這份作為兒子陪伴母親的責任。而熒屏前面觀影的我們呢?我們對父母的虧欠不是物質反饋,不是經濟上的供養,而是一世的陪伴。

著名演員陳道明曾經在真人秀節目中抨擊節目的選材,大概的意思是:不要動不動的把子女與父母情當做題材拿出來表演,表現出後悔沒有陪伴父母的情緒,演員們以為這是真的感人,而且還真的把自己先感動了;其實,能後悔的都是錯的,要真正的去陪伴父母,才不會後悔。他還以己為例,說這些年接戲少了,因為要陪伴老母親,每天都會去母親屋裡坐一坐,請個安,心裡就踏實了。

另一條明線,婚姻路上的三個考驗

《囧媽》的劇情素材非常充足,除了上面提到的一明一暗兩條線之外,影片中還有第二條明線,也就是伊萬和張璐的婚姻線。

從劇情設計上,伊張兩人婚姻這條線服務於盧小花母子重塑親子關係之旅,這條線是促成俄羅斯之旅的關鍵因素,既然關鍵就必要交待清楚。

伊萬和妻子張璐結婚多年,他們的婚姻早已失去新鮮感,彼此的愛也在生活的瑣事中被打磨的所剩無幾。夫妻兩人都是事業上的強者,在生活中誰也不願意做那個低下頭的人,他們彼此之間控制與反控制、干預與反干預。終於,張璐無法忍受這種婚姻狀態,提出了離婚,並帶著兩個人的研發成果去美國發展;伊萬不能接受離婚的結果,想盡辦法百般阻擾,當他得知張璐已經在美國與意向合作方談判時,就執意自己親自到美國破壞談判,沒想到母親誤將自己的護照戴在身上,而她正在開往莫斯科的火車上,伊萬為了拿回護照,狂奔中登上了已經開出站臺的火車,母子二人的俄羅斯之旅由此展開。

在旅途中發生了三件事,讓伊萬重新思考自己的婚姻,重新思考愛的涵義。

  • 婚姻路上,充滿了誘惑,要堅定

伊萬在旅途中碰到情場失意的俄羅斯美女娜塔莎,她的性格中有著戰鬥民族自帶屬性的熱情和奔放;兩個為情所困的人相遇,自然要摩擦出一點小火花,他們在餐廳吃飯喝酒互訴衷腸,又相約到車尾拋掉象徵愛情的戒指。娜塔莎毫不猶豫果斷出手,伊萬的心思卻輾轉悱惻難下決心,糾纏之間兩個人擁抱在一起,意亂情迷下慢慢地靠近彼此,在慾望將要找突破口的關鍵當口,列車員突然出現,打斷了他們。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在婚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誘惑事件,這些誘惑包含但不限於性的誘惑、金錢的誘惑,以及權力的誘惑。當愛的意念更強烈時,任何誘惑都不能得逞,而愛出現缺失或者消退後,面對誘惑就會更動搖。

  • 愛情路上,需要溝通的誠意和技巧

伊萬得知妻子張璐提出離婚還意欲到美國發展後,就開始設置各種障礙。他先是決定親自飛赴美國實施阻擾,又在不能成行的情況下,遠程遙控堂弟郭貼搞東搞西破壞張璐的計劃。到後來,伊萬瘋狂的向意向合作公司提出免費合同,徹底斷絕了張璐的發展計劃,張璐含恨打電話給伊萬,這時伊萬才在電話中坦誠因為還愛著她,所以百般阻擾,試圖讓她回心轉意留在身邊。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古人講夫妻恩愛常用舉案齊眉形容,事實上,這種客氣的禮貌恰恰不應當用來形容夫妻間的親密關係,反而更像對待初次見面的相親對象。伊萬和張璐婚姻的最後時刻,就有些虛假的客套成分。

婚姻生活應當充滿了夫妻間的有效溝通,[美]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強調了感受在溝通中的重要性。在這一點上,張璐問伊萬:“我到底做錯什麼”,伊萬答她“你什麼都沒有錯,只是太講道理”;而張璐給伊萬最後的留言說:“直到你昨天跟我坦白,我才意識到,我一直忽略了你的感受……”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看啊,這是多麼諷刺,這兩口子或者說是合作伙伴更為合適,在他們的生活中溝通是講道理的,彼此都不顧及對方的感受,活在自我的良好認知中,希望對方活的更符合自己的生活。

這就無怪乎張璐用形容檯燈長得“很做作”來暗喻兩個人的婚姻生活,她說:“這就是我們的問題,你心裡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 愛的含義,並非得到才是真愛,放手也是愛

盧小花的歌唱演出圓滿成功,伊萬也想清楚了對張璐的愛勉強不得應當放手,要說得到就是愛,不如說成全才是愛。伊萬在妻子提出離婚時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卻在電影的最後大徹大悟,他明白了“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最終他選擇了在離婚協議上簽字,也認可了張璐在美國的發展計劃。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有時,放手才是真愛,相愛相恨相殺,不如“相濡以沫,相忘江湖”。因為愛,原本伊萬是絕對不會同意離婚的,也正是因為愛,他才會最終同意在離婚協議上簽字。

在知乎上,有人問“伊萬和張璐最後離婚了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伊萬還愛著張璐,他在去莫斯科的路上,通過母子關係的改善和發生的一系列變故,感悟到自己在婚姻中出現的問題。而張璐也曾經試圖改變自己去迎合伊萬,卻失敗了,這一次雖然伊萬向她坦白仍有愛和承諾願意做出改變,但是對婚姻已經失去信心的張璐不可能選擇繼續下去。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當然了,關於伊萬和張璐是否離婚,在電影中採用了開放式的結局,並沒有給出最終的答案,任由觀眾想象。

我倒是希望,《囧媽》的故事雖然結束了,但是在電影的那個世界中,故事會繼續延續下去,最好是伊萬弄明白了愛的涵義後,振作起來,重新追回張璐。

縱觀全劇,這是一部單獨講述親情或者愛情的內容都並不“豐富”的影片,卻能讓杜達把所有的感情悶在心裡發洩不出,一邊悶著一邊任由我回憶起與母親的點滴往事慢慢發酵,潺潺小溪最終匯聚成母愛的汪洋大海,所有的情緒在盧小花摘下假髮套的那一刻隨著眼淚一同噴湧而出。

那一刻,盧小花坐在鏡前,注視著自己,然後慢慢的卸下了假髮露出灰白頭髮,歲月帶來的蒼老一下子鋪滿她的臉;而我的媽媽呢?你們的媽媽呢?



Ps:囧媽盧小花的扮演者是上海籍女演員黃梅瑩,她出生於1950年,算下來今年70週歲整,參演過《渴望》《路漫漫》《巍巍崑崙》等影視劇,1985年登上過《電影畫報》3月刊封面,2005年憑藉《孔雀》中母親的形象獲得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項。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囧媽》︱兩條明線一條暗線,講述陪伴媽媽的溫暖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