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儘量避免產後漏尿?

桔桔桔子


孕育對於媽媽來說,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因為歷經了十月懷胎,可以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寶寶。但是同時,孕育也是一件辛苦的事,媽媽不僅要經歷十月懷胎的辛苦,還得應對產後出現的各種問題。這些產後出現的問題一般是因為懷孕和生產造成的,可能會影響到產後媽媽正常的生活,並且還有可能因此導致一些尷尬場面的發生。因為有很多媽媽在產後都會出現漏尿的情況,這令很多媽媽感到苦不堪言甚至是難堪。因為產後漏尿小便不受控制,媽媽可能在人群中打個噴嚏就漏尿了,所以不僅會影響媽媽的正常生活,還會引起一些尷尬的場面發生。


媽媽想要避免產後漏尿,得先從孕期開始做準備,因為產後漏尿不僅僅有生產的原因,懷孕也是導致產後漏尿的主要原因。所以,先來跟著我瞭解一下懷孕為什麼會導致產後漏尿。

懷孕後,胎兒會在子宮內“安家”,從還是一顆孕卵開始時,孕卵會在子宮內尋找一處合適的位置,進而植入子宮內膜。繼而會在著床的位置生成出胎盤和進行分化。當胎兒隨著孕周的增加而逐漸的發育長大時,子宮也會隨著胎兒的發育長大而增大。我們都知道,腹腔總共就那麼點位置,還都被各個臟器佔領了位置,子宮想要“後來居上,拓展個人領土”,就得通過擠壓其他臟器,把其他臟器所佔的位置佔為己有,這樣才能滿足胎兒生長髮育需要的足夠空間。

當胎兒日漸發育長大,腹腔的空間已經滿足不了子宮的生長需求時,子宮只能開始向腹部外進軍,這樣孕婦的肚子會逐漸的隆起,開始顯懷,一般在懷孕五個月左右。而當孕婦肚子越來越來,也就代表胎兒也越長越大。這個時候的子宮因為胎兒的原因不僅拓展了外部的領地,還充盈了整個腹腔,對腹腔內的各個臟器進行壓迫,而孕婦的膀胱、恥骨首當其衝。所以,孕婦在孕期很容易尿頻和出現恥骨聯合處分離痛。

而且,子宮還會對盆底肌和陰道進行壓迫,使盆底肌與陰道鬆弛。隨著孕周的增加,壓迫會越來越明顯。所以有很多的孕婦在孕後期就出現了漏尿的情況。並且,孕期孕婦會分泌各種孕激素,其中就有一種名為:鬆弛素,的孕激素。這種孕激素會引起韌帶鬆弛,從而導致孕婦的盆底肌鬆弛。(而盆底肌鬆弛則是導致孕婦漏尿的主要原因)。並且也會使恥骨聯合發生分離,為以後孕婦分娩做準備。


雖然說每個孕婦在孕期都會分泌鬆弛素,都可能因此而出現漏尿的症狀,但是鬆弛素在孕婦分娩過後就會停止分泌。並且因為媽媽生產了孩子,體內激素水平在慢慢的改變平穩,鬆弛的盆底肌也會有所恢復。但是也有很多產後恢復不好的媽媽,漏尿的情況自然會有,或者是嚴重。所以,孕婦在孕期就應該注重盆底肌的鍛鍊,這樣不僅有利於幫助分娩,還可以幫助產後盆底肌的恢復。孕婦在懷孕期間鍛鍊盆底肌鍛鍊韌帶的彈性,需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以免發生意外。

導致孕婦產後漏尿的原因歸根結底是盆底肌鬆弛引起的,而盆底肌鬆弛除了有懷孕的原因導致的,還有生產的原因。特別是順產的孕婦,胎兒需要通過骨產道,經過軟產道,才能夠被分娩出來,那麼孕婦的骨盆會打開,骨盆韌帶會拉扯到極致,盆底肌也會因此更加鬆弛,孕婦的陰道也會因此被撐開,包括會陰部位。所以,媽媽產後發生漏尿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順產分娩了胎兒所導致的。

因為順產在一般情況下,對產婦和胎兒來說利大於弊,所以我們不可能因為會導致盆底肌鬆弛而放棄順產選擇剖腹產。因此,我們想要產後儘量減少漏尿的可能,就得讓盆底肌不鬆弛。所以,我們不僅得在孕期注重鍛鍊,在產後還得注重恢復。

一般來說在產後孕婦的各個臟器和部位都會開始向孕前的狀態恢復,但是並不是每個孕婦都能夠在產後恢復良好。因此有很多盆底肌鬆弛的媽媽因為在產後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而在產後出現了漏尿症狀。所以媽媽需要注重產後恢復。媽媽在生產後可以使用醫生給的收腹帶來收緊骨盆,對盆底肌恢復有很大的幫助。或者是如果媽媽產後骨盆恢復的不理想,那麼可以看醫生做骨盆修復。媽媽平常在家也可以跟著視頻自己鍛鍊盆底肌,這樣也能夠達到收縮盆底肌的目的,改善產後漏尿的情況。


媽媽如果想要儘量的避免產後漏尿的發生,在孕懷孕期間就可以做出努力,懷孕後可以跟著專業人員一起練孕婦體操,孕婦瑜伽等。這些都有利於孕婦韌帶的恢復。並且在產後媽媽也得注意恢復,多多的鍛鍊盆底肌,多注意腹部的恢復。如果產後骨盆恢復情況不好,漏尿比較嚴重,那麼媽媽也可以去看醫生修復骨盆,達到讓盆底肌恢復如初的目的,只有盆底肌不鬆弛了,媽媽才不會漏尿。

國家高級育嬰師,集專業和經驗於一身的媽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方面的解答,定期分享孕產育兒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瞭解更多!

媽媽不好惹


懷孕的時候隨著寶寶長大,孕媽的器官會受到擠壓,還會壓迫到膀胱,所以孕媽時常會感覺到尿頻。生完孩子後盆底肌鬆弛還未恢復,會不受控制的出現漏尿情況,不過這種情況是可以避免的,在孕前可以加強一些針對性的鍛鍊。

1、產前預防:孕媽媽在分娩前就不妨試著練習凱格爾運動。凱格爾運動就是骨盆底肌肉的收縮運動,經由反覆的運動訓練來複原及加強骨盆底肌肉的功能,降低尿失禁的發生概率。

2、如果是產後漏尿,建議產後媽媽注意產後調理,食用一些益氣健脾活血的中藥,讓產道盡快恢復。

3、注意陰道衛生,平時可以用溫水清洗外陰,避免不潔性生活,以防感染病菌,導致漏尿問題出現。

4、補充適當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B2能積極參與體內細胞生長代謝機能,幫助調節腺體分泌、保護黏膜細胞,從而增加私密處的含水量。又如:牛油果中含量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增加陰道組織彈性;內含的維生素A能促進女性荷爾蒙分泌,維生素C能有效防止陰道受損,維生素E則有助於陰道壁纖維的再生。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我解鎖更多生殖健康科普知識哦~


海孕官方賬號


鍛鍊盆底肌的彈性,能夠避免漏尿等症狀,當然要正確瞭解盆底肌的現狀,正確練習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d34600060efbcc90bf70\

瑜伽慧子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d36700075df7e3233947\

小涵愛玩具


產後漏尿,也叫產後尿失禁,主要表現為產後不能約束小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比如:一大笑、咳嗽甚至打噴嚏就是一陣暖流,根本控制不住。有這些表現的產婦,很可能是盆底肌功能出現問題了。

據統計,在已婚已育女性中,盆底肌功能障礙的比例大約為30%-40%。很恐怖的一個數字對不對,小編剛生完多多那會,也出現了這個症狀,雖然小編已經很努力的去通過各種渠道預防盆底肌功能障礙了。幸運的是,過了一段時間,這種症狀慢慢的就自行緩解了,漏尿也越來越輕,直到最後這種症狀完全消失,哈哈,小編認為自己產前產後做的預防工作還是有點用的。

言歸正傳,根據過來人的經驗,今天給大家分享分享如何預防產後漏尿。

1.孕期控制好體重,避免孕期增加過多的體重,造成骨盆底肌的過度負荷;(小編整個孕期重了10公斤)

2.產前仔細學習生產過程如何使勁, 避免生產時用力不當導致盆底肌損傷;(雖然小編的專業是醫學,但當時也很用心的學習了這個)

3.產前適當運動,比如每天定時散步1小時,定時爬下樓梯,每天深蹲10-20次等,適當的運動可以輔助孕婦更好的生產,當然,有早產徵兆的不太適用(小編當時每天的運動量真是槓桿的:早晚散步1小時,爬樓梯一次,深蹲各20次)

4.待產期間注意約1-2小時定時將膀胱排空,可以避免生產時抬頭造成膀胱周圍神經損害,影響產後的排尿問題;

5.產後儘早排尿,便秘的話可以用開塞露輔助排大便,千萬不能盲目用勁,以免造成盆底肌再次損傷;

6.產後堅持做凱格爾練習。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以下情況,暫時不宜選擇盆底訓練,屬於禁忌症:

  1. 陰道出血(如晚期產後出血,月經期等)。
  2. 泌尿生殖系統的急性炎症。
  3. 需要植入心臟起搏器者。
  4. 合併惡性盆腔臟器腫瘤患者。
  5. 痴呆,或不穩定癲癇發作。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啦,希望對寶媽們有點用。

多多媽媽育兒


這叫產後尿失禁,我們俗稱的產後漏尿,主要表現為產後不能約束小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這很可能是盆底肌功能出現問題了。在已婚已育女性中,盆底肌功能障礙的比例大約30%-40%。


建議每一位女性在生完寶寶後的42天內,都應該做個盆底肌肉評估檢測,檢查一下自己的盆底功能,發現問題儘早治療。產後42天至1年是盆底修復的黃金時期。


女性的盆底肌就像一張吊網一樣,緊緊吊住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器官,固定其正常位置,並具有多項生理功能:如控制排尿、排便,維持陰道的緊縮度等。


但在懷孕過程中,需要依靠盆底肌來承託日益增大的胎兒,並且在分娩過程中,盆底肌肉和神經會有一定的損傷。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之下,使得產婦對尿道的控制力減弱,日後在腹壓突然增大時,就會出現漏尿。


可以通過哪些運動來修復盆底肌,避免漏尿尷尬?

1、自然站立,雙腳併攏,腳掌向外打開,臀部用力,慢慢抬起腳跟在放下;



2、平躺後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彎曲雙腿,吸氣時抬高臀部,呼氣時放下臀部;


3、屈膝跪地,手掌放平,腰部與地面平行;腰部放低,抬起頭部,向下彎曲上半身;腰部弓起,放低頭部,向下彎曲上半身。



4、做縮緊肛門的動作,每次收緊不少於3s,然後放鬆。連續做15~30min,每日進行2~3次;


尤蒂卡母嬰


你好,產後漏尿主要是指產後不能控制小便,小便不由自主的流出來,一般建議產婦在生完寶寶後四十二天內,應該及時就醫,對盆底肌功能進行測定,評估其恢復情況,必要時,可以通過凱格爾運動、生物反饋電刺激等方式進行治療。一般產後恢復主要包括骨骼關節系統恢復、產後體質調理、產後盆底肌肉恢復等,如果產婦產後恢復不好,身體可能會留下諸多疾病,故應重視產後的恢復,以免出現不良後果。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小欣沒蠟筆噠vlog


妊娠與分娩過程會對女性機體帶來很大的改變,經過產褥期的休養與恢復,產婦的身體得到了一定的恢復,但真正恢復的程度只有通過檢查才能明確。產後42天檢查就像一次排雷,找出產婦體內潛在的“雷點”,才能保證以後的生活安全無虞。產後42天時,做一個全面的盆底功能評估,就能及早發現盆底肌是否有損傷,及早下載G動APP進行產後盆底康復,讓盆底功能恢復如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