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同齡人欺負時,別教他直接打回去,學學這位家長的做法

隨著孩子長大,他們會逐漸離開父母的周圍,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和活動地帶,接觸的小朋友也在增加,沒有了父母隨時在身邊的保護,面對外界環境的複雜和人群的眾多,難免會遭受種種小考驗,像是小時候被稍微大一點的小朋友欺負,這都是無法提前只曉得,現在校園霸凌事件也是比較棘手的問題。

孩子遭同齡人欺負時,別教他直接打回去,學學這位家長的做法

遇到孩子被欺負,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是教孩子以牙還牙地還擊回去?還是要教孩子怎麼妥善處理?以下這幾點建議,希望父母都能借鑑一下。

1、教會孩子正確面對欺負

孩子遭同齡人欺負時,別教他直接打回去,學學這位家長的做法

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在外面受到了欺負,家長心中都會很難受。面對被欺負,到底應該教孩子忍讓還是反抗?家長可能會比較矛盾,首先肯定是不贊同孩子遭受欺負一味的忍讓,這隻會助紂為虐,自己的孩子也會形成更大的委屈。

再者如果讓孩子受到欺負就還擊,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這點更不合理,從小給孩子造成了一種錯誤的價值觀。如何正確地權衡兩者之間的平衡點,才是家長要考慮的。

2、不建議孩子輕易地還擊

孩子遭同齡人欺負時,別教他直接打回去,學學這位家長的做法

孩子遇到欺負就還擊,表面看上去是很勇敢的表現,其實這只是一種簡單粗暴的做法。孩子被別人打,立馬拳打還擊,家長可能認為這是一種威嚴的象徵,別的孩子也就不敢再來欺負自家孩子了。

但這種行為並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粗暴的回擊,孩子們只會養成武力解決問題的習慣,以後遇見問題難以控制情緒,動用拳頭和暴力成為家常,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往往是個脾氣古怪暴躁的人。

3、不要讓孩子一味地忍讓

孩子遭同齡人欺負時,別教他直接打回去,學學這位家長的做法

一些怕事的父母,遇到孩子被欺負,可能本著息事寧人的想法,勸導孩子就這樣忍讓過去。但是這樣的想法也不能是合理的。一味的忍讓,只會讓孩子更加被人欺負,孩子自己也無法形成保護,他們會變得更膽小和懦弱,生怕被別人攻擊。

這樣對孩子的心理會產生很大的陰影,一直在這種被欺負的環境下成長,孩子們的心理會扭曲,演變到後來恐怕成為一種報復心理,因此家長必須對此有一定的警惕。

家長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孩子遭同齡人欺負時,別教他直接打回去,學學這位家長的做法

1、教育孩子保護自己

家長應該在平時多給孩子灌輸這樣保護自己的意識,遇到被別人欺負,及時地向老師和家長報告,不要害怕,勇敢地維護自己的權益。只有自我形成了保護,才會讓自己變得強大,別人也就不敢再輕易地欺負你。

作為幼小的孩子,自身可能沒有很強的防禦能力,那就一定要尋求外界大人的幫助,還要告訴孩子們,遇到危險和欺凌,勇於拿起正義的武器去抗衡,不是隻用拳頭回擊。

2、教育出一個有禮貌有素質的孩子

孩子的好壞關鍵看家長的教育,平時家長要告訴孩子,出門要禮貌待人,不可專橫去欺負別人,和別人友善,不做欺負別人的壞孩子,當然在自身有危險的時候,也要學會適度的還擊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總之,孩子們遇到被欺負,要正確地去面對,勇敢的來保護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