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防護服……廣東導遊帶回的特殊“行李”

“27、28……33箱,我這邊齊了!”“我這裡還差兩箱……”1月29日零時左右,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T2航站樓的48號行李轉盤前,導遊梁小晴和同事忙著清點帶回來的醫療物資。很快,這些物資將被捐贈至武漢。

口罩、防护服……广东导游带回的特殊“行李”

就在一個小時前,梁小晴等人帶領的旅行團從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回到廣州,跟著一起回來的,還有50多箱醫療物資,包括N95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以及防護服等。梁小晴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廣東的導遊和印尼華人華僑導遊購買的,全部用來無償支援疫區。

他們並非第一次做這件事。“知道武漢物資缺乏之後,我們便打算利用帶團出國的機會,在當地購買醫療用品帶回國。”梁小晴說,有些可以在藥店買到,但像防護服等物資則是當地的華人華僑導遊幫忙購買的。“現在廣東已經有超過1500名旅遊從業人員加入進來,南非、韓國、泰國、阿聯酋等國家的很多華人華僑導遊也施以援手。”

這麼多物資,出入境可不輕鬆。由於行李重量額度不夠用,梁小晴等人經常請跟團遊客幫忙分擔;曾經被海關懷疑是“代購”,好在他們提供了捐贈證明等信息,物資才免於被扣留。讓梁小晴等人感動的是,此次回國,廣州海關的工作人員貼心地幫忙搬運物資,並給了他們很多便利。

口罩、防护服……广东导游带回的特殊“行李”

此次物資入關後,很快走上“綠色通道”。梁小晴等人將這批物資交給順豐速運,並在快遞單的姓名一欄鄭重地寫下“廣東領隊”4個字。“這是我們共同的名字。”梁小晴說,他們寄出的物資,一般只寫“廣東領隊”或者“中國領隊”。

實際上,除廣東外,全國其他多個省份的旅遊從業人員都自發組織起來,通過建立微信群等形式,相互合作、支援,其中不乏“90後”甚至“95”後。當需要幫忙運送物資到醫院或在國外購買缺乏的物資時,只要在微信群或者朋友圈裡“喊”一聲,就立刻有不少人響應。梁小晴說,每個微信群都有一個負責人,所有幫助疫區的導遊群體都實名登記,捐贈清單和醫院證明也定期向社會公佈。

然而,國內旅遊從業人員的日子現在也不好過。隨著27日開始境內外旅遊團服務被暫停,梁小晴等人的業務也將處於暫停狀態,目前只有少數中國導遊在國外帶團旅遊。“我們現在想更多的是,怎麼為消滅疫情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梁小晴告訴記者,“我們會繼續籌款、購買物資,直到最後一個導遊回國。”

(根據受訪者要求,文中“梁小晴”為化名)

記者:王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