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裡的“守宮砂”真的存在嗎?具體是怎麼使用的?

微影悼紅


守宮砂還真不是武俠小說的杜撰。

自古以來,確實就有利用守宮砂驗證女子是否為處女、是否有過性行為的方法。當然,準不準就是另一回事了。

守宮本來的含義就是壁虎,古人以壁虎“常在屋壁,故名守宮,亦名壁宮”。而有關守宮砂的記錄,可見於西晉張華編撰的《博物志》:

蜥蜴或名蝘蜓。以器養之,食以硃砂,體盡赤,所食滿七斤,治搗萬杵,以點女人支體,終身不滅。唯房室事則滅,故號守宮。

這段話說得很清楚了。守宮砂的使用方法是:先抓野生壁虎,然後用硃砂餵養,等到長大了搗碎成砂,點在女人的身體上。

通過這段話,我們應該能知道——

守宮砂就是純扯淡!

你用硃砂餵養壁虎,不怕壁虎吃死?更何況壁虎根本不吃這玩意兒。守宮砂是根本製作不出來的。

事實上,很早就有人對守宮砂持懷疑的態度。例如,唐代醫學家蘇敬就明確表示,“飼朱點婦人,謬說也”。

總而言之,用守宮砂驗證處女身,還是留在武俠小說裡吧。這最初雖然不是武俠小說的杜撰,但它的奇效只能體現在武俠小說裡。


HuiNanHistory


“守宮砂”可謂如雷貫耳,據說只要把它塗在處女身上,終年不會消退,但只要女子和人交合,守宮砂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在人們印象中,守宮砂就是用來測試女子貞操的試金石。

但其實這裡有一個誤區,從名字上來看,很多人以為“守宮”就是守住女子的那個地方,但其實不然。

守宮是什麼

守宮是什麼呢?守宮是一種蜥蜴。

守宮喜緣籬壁間,以朱飼之,滿三斤,殺幹末以塗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脫;不爾,如赤志,故名守宮。

從梁朝名醫陶弘景的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明白,守宮是古代的一種蜥蜴。用硃砂來飼養,長大到三斤後,就把它殺掉,搗碎成粉末,塗抹在女子的身上,當發生交合時便會脫落,不然會一直存在。

所謂“守宮砂”的意思就是吃砂長大的守宮。


守宮砂有用嗎

應該是沒有作用的。

歷史上有這麼一件事,清楚地說明了守宮砂的荒唐。

事情發生在北宋,宋太祖趙匡胤攻滅後蜀的時候。

在四川萬縣有個大富豪叫林宓,家裡田連阡陌,騾馬成群,被朝廷拔擢至開封為官。

林宓除結髮妻子外,還有五位如花似玉的侍妾。最小的侍妾叫何芳子,才18歲,原本是後蜀政權蘭臺令史何宣的女兒。宋朝滅後蜀,何宣不願降宋,被宋軍殺死,可憐官家小姐何芳子淪為萬縣土財主林宓的第五房小妾。

林宓即將動身前往汴京,家中的所有事物都已交待妥當,唯獨對年輕貌美的侍妾放心不下。於是將心事透露給了他的好朋友、城外清風觀中的上乙真人。

對上乙真人來講,這自是小事一樁。他不久就從江湖術士的手上購買了一些守宮砂,如此這般地把用法給林宓解釋一番。林宓如獲至寶,回家之後一一親自點在侍妾們的臂膀上。




何芳子是位千金小姐,人既甚美,讀書也多。在她為自己所描繪的人生藍圖中是希望找到個如意郎君,比翼雙飛,最終想不到卻嫁給了一個幾十歲的鄉間土財主,還要和一群庸脂俗粉天天爭寵鬥氣。她本無意於這種無聊的爭鬥,但由於她年輕貌美,知書達理,氣質高貴,使得林宓天天黏著她,而冷落了那些女人,於是那些女人就結成統一戰線,處處與她為難。

那些女人們自林宓離家之後,一個個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她們手臂上紅豆般大小的守宮砂痣,不敢洗滌,不敢觸碰。



何芳子卻痛恨它,好像那是塗在她身上的一個汙點,她滿不在乎,照樣沐浴洗滌,不久,守宮砂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一下,那些俗氣十足的女人終於找到了攻擊的藉口,諷刺她,嘲笑她,甚至公開罵她偷人養漢。更有不辭辛勞的,夜夜躲在何芳子的窗下偷聽,隨時準備捉住淫婦姦夫,準備看看這小婊子是如何勾引男人的。


半年以後,林宓已經奉派在汴京任職,派人前往蜀地把一妻五妾一同接來京城。當天夜晚,林宓就迫不及待地在燈下一一檢視妻妾們的守宮砂痣。當看到何芳子時,那帶著得意笑容的臉僵硬下來,一怒之下,當即就給了何芳子兩記耳光,問她這是為什麼。何芳子把頭低著,臉上沒有一點表情,牙齒緊緊地咬著嘴唇。林宓火冒三丈,下令嚴刑拷打。

何芳子自知行動上沒有越軌,抵死不肯承認自己有什麼情夫。可林宓那一記一記的鞭子,把何芳子的芳心一點一點地抽碎。她徹底絕望,留下一封血淚交織的遺書,自縊而死。 林宓仍以為何芳子是羞愧而死,對何芳子以死剖白的遺書並不重視,草草地把何芳子埋掉了事。


林宓在萬縣財大勢大,打死一名奴僕或冤死一個侍妾,只要花些銀子,擺平其親友家屬,便可不了了之。然而在天子腳下的汴京城,可就是人命關天,非同小可了。

開棺驗屍後,發現何芳子皮開肉綻,全身都是鞭打的傷痕。接著就是提林宓前來審問,林宓無法隱瞞,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經過講出來。

於是判官用林宓所剩下的硃砂,點染在三名婦人臂上,然後把一條活壁虎放在其中一人的手臂上,那壁虎瞬間就把那些守宮砂舔得乾乾淨淨。


最後,開封府尹判何芳子清白,林宓濫用私刑,逼死侍妾,免去官職,並加重罰。

由此可見,這守宮砂的說法純屬荒謬。

古人為何使用守宮砂

儘管守宮砂名不副實,但守宮砂的存在也是事實,那麼古人為何要使用這種方法呢?

守宮砂,藥性偏鹹,寒。其水溶液對人體肝癌細胞的呼吸有明顯抑制作用。而且富含維生素E,有一定的抗癌活性。主治祛風、活絡、散結、抗癌。而丹砂藥性甘涼,可安神、定驚、明目、解毒。



古人之所以以兩種藥物配和使用,其一,是取其寒涼之性,置於玉臂,使之延手三陽經遍行絡脈,涵養心神,去慾女心火;

其二,從現代醫學角度看,主要是一種心理暗示療法,使女性潛意識裡,產生敬畏廉恥之心,不敢越過道德的底線。主要受封建社會道德的約束,令多數未和男人有性行為的女子有一個思想警示



關於守宮砂就先說到這吧。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如果你喜歡明清小說,又或者是金庸武俠小說者的愛好者,對於守宮砂,你絕對不會陌生。《神鵰俠侶》中,凡是古墓派的傳人,無論是小龍女,又或者是李莫愁,在這些姑娘左臂上,都會有一顆鮮紅的用來專門標,是女子是處女之身的守宮砂;還有《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俠客行》裡的梅芳姑,她們皆有守宮砂。姑娘們如同雪藕一般的白臂上,皆有一點如同紅珊瑚、如同紅寶石一樣的守宮砂。在金庸的這些武俠劇中,他曾經用眾多的筆墨描寫過這一經典的處女印記。用守宮砂驗明處女身份,到底是真是假呢?

在保留下來的傳世文獻中,最早與守宮砂相關的記載,是由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所寫的《淮南萬畢術》,這本書除了記載了西漢時期的科技知識,同時也編纂了一些當時社會的荒唐條目。只可惜這本書原有版本早已經失傳了,只有部分內容被保留了下來,同時也被後世《太平御覽》等宋代的類書所引用。與守宮砂有關的研製、生產以及最終用途,都出於《太平預覽》一書中的《萬畢術》中,在這一章明確標明,就是引用於淮南王的《淮南萬畢術》中。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歷史文獻中,最早用的守宮砂證明女子貞潔的記載。

西晉年間,晉人張華所編寫的《博物志》中這樣記載,將壁虎圈養在瓷器中,每日喂以硃砂,壁虎全身就會變成紅色,等喂足7斤硃砂以後,再將壁虎的身體搗爛,然後點在女子的身體上,這一紅點終年不滅,如果女子行房事則會不復存在。守宮就是壁虎的一種,女子身上的這一點就被稱作為守宮砂。這裡面不僅介紹了守宮砂的製作與用途,文章中還有一句話非常有用:“東方朔語漢武帝,試之有驗。”,其實早在《漢武帝內傳》一書中就已經記載了“守宮砂”,這些傳世文獻足以判斷出來,早在漢代中期以前,守宮砂就已問世。

然而在歷史文獻中所能讀取的這些信息,只是在告訴世人,西漢時期已有守宮砂的記載,至於守宮砂到底產生於何時?還要繼續往前推算。因為在馬王堆漢墓中,曾經出土了帛書《養生方》,雖然這些伯書略有殘缺,可是考古學家在這些文字中,又發現了與厭世女子貞潔方法極為相似的一些文字記載,文字記載斷斷續續,可是也提到了

“守宮”塗畫女子臂若身”這樣的字眼。出土帛書的這個墓葬,應該是在公元前208年左右下葬,按照這個墓葬的下葬年代可推算,此物的產生甚至可以追溯到秦代末年。

這與當今的一些傳世文獻記載大致相同,宋人曾編纂過一本《文昌雜記》,這本書中這樣記載:“守宮,秦始皇時,有人進之,能守鑰,故名。”,並且在書中明確指出,守宮就是壁虎。這些書雖然都是唐宋人所編撰的,但是比較出土的這些文物,還有古人對於歷史的記載,足以說明“守宮砂”這種驗證貞潔方法,確實是秦朝時期產生的。由此可以推測,早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對女子貞潔有著很高要求,甚至已經成為了禁錮女子精神的一道枷鎖。

守宮砂的產生:封建禮教的束縛

守宮砂到底為何會在中國古代產生,並且有著深久長遠的影響呢?首先,這與當時的男權社會背景有關。之所以會產生守宮砂,就是為了保證女子的貞潔,但是女子的貞潔並不是唯一目的,如果往社會更深處挖掘,是為了保證一個家族的子嗣血統純正。這樣一來家族的財產,可身份地位才不會落入外人之手,才能夠對得起逝世的先祖神靈。早在周代的宗法制中,就已經體現了對於女子貞潔的重視。

《禮記》中關於男女雙方的婚姻這樣記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之所以要這麼做,其實都是在保證男性在繼承家族香火之時,都要保證自己血統的純潔不二,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就是違背了祖先神靈的純潔,家族內部也會發生諸多矛盾,從而導致整個家族走向衰敗。古代的女子擔負在肩上的重任,就是傳承丈夫的家族香火,所以她們的貞潔對於男方家庭而言,必然極為重要。

其次,守宮砂會出現在秦始皇時期的,一方面就是因為秦始皇對當時社會風氣的肅整。這一切原因都要歸咎於他的母親身上,秦始皇母親為趙姬,她不僅與呂不韋私通,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她與當時的宦官嫪毐思通以後生下兩個兒子,導致後宮淫亂,朝廷動盪不安。這件事情被秦始皇知道以後,不僅殺了與他同母異父的兩個兄弟,還將嫪毐除以五馬分屍之刑,同時誅殺此人三族。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秦始皇一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身份,二是為了整頓當時的社會風氣。

《史記》中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在當時的巴郡,有一位名為清的寡婦,她不僅替丈夫守節,同時還守住了夫家的家業,甚至憑藉著雄厚的財力,保護一方百姓平安,成為了戰國著名的一位女性企業家。但是秦始皇表彰她,並不是因為她對當時朝廷的資助,而是因為她的守貞之節,丈夫去世以後終身不嫁,所以秦始皇封她為貞婦,專門為她修建了懷清檯,來表彰她的貞潔,甚至將她視為天下女子貞潔的表率。秦始皇為貞潔女子刻石碑不止一次,而且他還專門下發了整頓傷風敗俗的政令。在這種嚴苛的風俗整頓下,女子的貞潔變得越來越重要。

最後,守宮砂的問世,與盛行的方士之說有關。所謂“方士之說”,其實就是因為秦始皇很聽信這些煉製長生不老藥的道士的話。《史記》中有記載,秦始皇晚年的時候,開始追求長生不老,不僅召集了眾多的方士來煉製丹藥,還專門派這些人出海專門尋求不死的神藥,他渴望著能夠得到成仙。就是因為秦始皇的這種需求,還有晚年的極度迷信,導致了方士術在當時的社會大量流行。

而且這些道士在煉丹的時候,為了追求所謂的迷信,協助他們煉丹之人,必須是處子之身的童男童女。為了篩選這些道童,他們必然會設計出來一種迷信的方法,對這一些人的出自自身進行驗證。正是因為這種需求,無形之中就推動了守宮砂證明貞潔的形成。再加上又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秦始皇自然會將這種方法推廣開來,用來保證婦女貞潔。更何況前文所提到的巴寡婦清,她的企業主要是就是以家族的硃砂礦為主。集齊了天時、地利、人合,用來證明女子清白的守宮砂,就在這種情況下流傳開來。

守宮砂的真假:科學證明一切

瞭解了守宮砂的起源,還有誕生的背景,這種出現在小說中,古代奇書中的神奇藥物,到底能不能夠真正的驗明貞操呢?畢竟在現在的電視劇中,又或者是金庸的武俠劇中,已經將守宮砂逐步神化了,甚至連不少的當代人都覺得,守宮砂依然可以驗明女子的貞潔。至於守宮砂是真是假,不如先來了解一下餵食壁虎的硃砂,到底有什麼作用?硃砂的主要成份其實是一種名為硫化貢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主要起著鎮靜催眠,還有解毒防腐的作用。

硃砂在歷朝歷代的煉丹術中,也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從西晉到唐朝,為了誇大硃砂的作用,這些煉丹之人,將硃砂描寫的十分玄幻,什麼太陽精氣、金火正體、五行陰陽,都是硃砂所代表之物,可是在這些煉丹師的口中,從來都沒有提到過

“女子貞操”,這硃砂、守宮之間,其實並無什麼關聯。不僅如此,就連古代的一些醫者都站了出來,反對著“守宮砂”證明女子清白的謬誤,《唐本草》的作者認為:“飼朱點夫人,謬誤也。”。

就連李時珍也明確表示:“點臂之說,皆有其法,大抵不真。”不過在這句話的後面還跟著一句“恐怕別有術而不傳”,由此看來李時珍也是一個很務實的人,他也沒有直接否認“守宮砂”,反而借側面言論,表示用硃砂喂壁虎,同時用硃砂表貞操的法子,純屬是前人胡扯。即便是在當今社會,要推翻守宮砂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如果你飼養一隻壁虎,再用硃砂餵養它,這壁虎恐怕從來都不會去嘗一口硃砂,更不用說它吃了硃砂就變成紅色壁虎一事。

就連金庸在新版的《倚天屠龍記》中,為了不誤導觀眾繼續迷信於“守宮砂”一說,他都專門做出瞭解釋,他寫這本小說只是為了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到底此事是真是假,是需要現在的科學知識來幫助觀眾進行判斷。古人之所以對“守宮砂”深信不疑,其實就是為了約束女子,讓女子不要隨意越過道德底線。同時這也是中國幾千年以來男權社會造就的現象,封建禮教一直在約束著古代女子的身心,桎梏著她們的性自由。所以這完全是一種封建社會的產物,在當下社會更當不了真。在這裡希望大家不要以訛傳訛,用科學的態度來面對小說電視劇中的這些事物的存在。

參考文獻:

《守宮砂辨偽》

《女子貞潔的象徵真的是守宮砂?》


藤樹先生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守宮砂在小說中比較常聞。

特別是金庸小說中,小龍女和周芷若都有關於守宮砂的記載。

守宮砂是傳說中,比較神奇的一個堅定是不是處女的標誌。

這個標誌是用一種特殊的藥物,點在女孩的手臂上,然後就形成一個紅色的印記,如果女孩一直守身如玉,則這個紅點一直都在。如果女孩和異性發生了關係,那麼這個紅色的印記就會神奇地消失了。

可能是因為武俠小說中,有一些門派比較在乎是不是處女,因為關係到練功與功力的問題,所以守宮砂的說法也是比較常見。

那麼這個守宮砂到底是什麼神奇藥物呢?

在歷史文獻裡,有關於守宮砂的記載。

西晉有一本記載各種神奇故事的書,名字叫《博物志》,裡面記載了守宮砂的做法:
蜥蜴或名蝘蜓。以器養之,食以硃砂,體盡赤,所食滿七斤,治搗萬杵,以點女人支體,終身不滅。唯房室事則滅,故號守宮。

從這個記載來看,守宮砂應該是一個傳說了。

因為要喂一隻或者是壁虎,或者是蜥蜴的蟲子吃七斤丹砂,這是個很有難度的事情,丹砂也叫硃砂,是一種赤色的礦石,可不好吃啊,怎麼讓這種爬行動物吃七斤?

古代的皇帝吃的仙丹,不少就是含有丹砂的成分,結果就把人吃成慢性汞中毒了。真是要讓壁虎吃的話,估計很快就把壁虎毒死了。

另外,女孩房事之前就會留在手臂上,而之後印記就會消失,這也太神奇了,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因此守宮砂的說法,僅僅是存在於小說之中,現實中應該是沒有的。


更多歷史文化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守宮砂不僅是武俠小說和影視劇所獨有,也曾被古人使用和信奉,常將其與女子貞操聯繫在一起。

關於守宮砂的起源,已經不太容易考證。但在《淮南子》中已有類似記載:


“取守宮新舍陰陽者各一藏之甕中,陰乾百日,以飾女臂則生文章。與男子合陰陽,輒滅去”——《淮南子》

書中的“守宮”,即是古人對壁虎的稱呼,用一公一母兩隻壁虎藏在翁中,陰乾放置一百天,點在女子手臂上會留下痕跡。如果女子同男子交合,這一痕跡就會消失。此處所講的,就是守宮砂。

到晉代時,《博物志》中也有類似記載,稱用硃砂餵養壁虎,壁虎的全身就會變紅,吃夠到一定程度,將其搗碎,然後塗抹在處女的肢體上,顏色不會消退,直至其與男子交合,顏色會消散褪去。

類似的說法也見於明代,人謝肇涮在《文海披沙》講到:“蜥蜴、守宮、嶇蜓、蠍虎世皆混以為一。在壁曰堰蜓,無毒以其出入宮中,故名守宮。或以為血可塗宮人臂,使無異志,謂之守宮

”。

從《淮南子》到《博物志》,人們對於守宮砂的記載越來越神乎其神,而由於貞潔觀念的日益濃厚,守宮砂也成為了古代驗證女子貞操的藥物。

在神乎其神的傳說下,不少貴族階層也著實將這一手段用在了女子身上,並以此來驗證其是否貞潔。

然而,儘管世間流傳著守宮砂的傳說,卻終究是一種無稽之談。不過是舊社會殘害壓榨女性的荼毒罷了。當然,與女子一同受害的,還有那些無辜的壁虎。


史海爛柯人


百度百科:守宮砂是中國古代驗證女子貞操的藥物。據說只要拿它塗飾在女子的身上,終年都不會消去,但一旦和男子交合,它就立刻消失於無形。因為有這樣的特性,所以在中國古代就有人用它來試處女之身。


個人認為,虛構大於事實。如果真的存在,一定會被流傳下來,這麼強大的中醫技術,應該會發展的非常之大,不可能沒有醫學去研究過,要不然現在發生了一些強姦案件,還有些有處女情節的土豪們,迎娶老婆的時候,也不必去醫院通過西醫檢測了,因為這是比較尷尬難堪的事情。


辛克傑克


古代女子手臂上的“守宮砂”是否真的存在?是怎麼形成的?

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國古代,女性的 地位是非常低的,必須講究三從四德,還會遇到很多非人的待遇,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是女人必須一心一意,更令人心酸的是,在中國古代,那些未過門的女子,必須在進門前讓自己的未來的丈夫家做一件事,才會被娶進家門。

那麼究竟要做的是什麼事呢?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一個女性是否純潔,是對女人非常重要的,在古代還有很多刑法都是針對那些未婚破身,或者婚內出軌的女性。那麼在女子進門前,究竟怎麼證明她們有沒有破身呢?在古代,就是用“守宮砂”來證明這個女性是否純潔。

古代女子未出閣前都會在手上點上一顆紅色的痣,在古代女子進門時,丈夫會看到這顆痣還在不在,如果這顆痣已經沒有了,就證明不再是處子,並且會毀了這名女子的一生。有很多人都會質疑,這個“守宮砂”究竟存不存在呢?歷史上真的有記載嗎?

其實,在古代的一些典籍裡,是有過這樣的記載的。“守宮砂”是由硃砂餵養壁虎,等到壁虎的膚色全部變紅之後,將其搗碎,然後再點到女子的手臂上,如若不消失,那便還是處子之身。因為這種沒有科學依據的習俗,在古代害死了不少的女子。

就比如曾經有一位大戶人家納妾,在新婚宴還沒結束的時候,這位新郎官因為生意上的事,急急忙忙的出去做生意了,但是這位新郎官一走就是大半年,等到回來後,發現自己的小妾手臂上已經沒有了那顆“守宮砂”,一怒之下,便將小妾活生生打死了。

這種事情,在歷史上比比皆是,在古代,女性的地位之低,是無法想象的,僅僅只是因為手臂上的“守宮砂”沒有了,就可能會因此丟掉性命,可見古代的對女子的保守,是非常看重的,但這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道家經典


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中,周芷若向張無忌露出雪藕也似的臂膀,但見此臂潔白如玉,除了手腕處點了一顆守宮砂之外,其餘地方潔白如玉,引起張無忌的一片遐想。張無忌精通藥理,先前又聽了靜慧和貝錦儀的話,於是知道了周芷若雖然嫁了宋青書,但尚且為處子之身。

在金庸的筆下,守宮砂是一直存在著的,除了周芷若的守宮砂之外,明確交代守宮砂的地方還有兩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是《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二是《俠客行》中石破天的養母梅芳姑。

那麼守宮砂在古代真實存在嗎?

根據晉朝的《博物志》記載:如果用硃砂餵養壁虎,壁虎全身會變赤紅。等到壁虎吃滿七斤硃砂之後,人們就會把壁虎搗爛搗碎,直到成汁。這時候人們再用這個汁滴點到處女的胳膊上,顏色不會消退。不過一旦行了房事,這個硃砂的顏色就會慢慢的消退,所以稱之為“手守宮砂”。

除此之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對“守宮”條目作出了相關的解釋。他引用了梁國名醫陶弘景的話:“守宮喜緣籬壁間,以朱飼之,滿三斤,殺幹未以塗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脫;不爾,如赤志,故名守宮。”在這裡,原本需要吃七斤的壁虎,只用吃三斤就夠了。

既然守宮砂存在的話,它到底有沒有驗證處女的作用呢?

古代驗證處女的方法千奇百怪,在《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義結黃貞女”中,就有一段很傳奇的檢驗處女辦法:用細細幹灰鋪放餘桶之內,卻教女子解了下衣,坐於桶上。用綿紙條棲入鼻中,要他打噴嚏。若是破身的,上氣洩,下氣亦洩,幹灰必然吹動;若是童身,其灰如舊。

而且根據馮夢龍的手筆,朝廷選妃都是用的此法。先不說朝廷選妃驗證處女的這個辦法科不科學,但既然有了這麼複雜的工藝去驗證處女,那就說明當時的“守宮砂”,基本上是不奏效的,否則直接看守宮砂好了,幹嘛還要大費周章的去驗證。

根據現代科學考證,守宮砂所用的壁虎是雌性的,它在繁殖期間,全身充滿雌性激素。它的汁水點在同樣是女性的身體身上,會一直保留著,但是當它和雄性激素相遇時,就會因為雌雄中和而消失,在理論上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理論上有道理並不代表著就很實用。守宮砂是伴隨著“宋明理學”而興起的,不用我多說,大家也都知道宋明理學是什麼貨色,那是完全禁錮女性自由,男權至尚的巔峰期,特別是到處弘揚“存天理,滅人慾”的朱熹,自己卻不守規矩,不僅娶了兩個尼姑,還跟自己的兒媳婦有私情。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守宮砂的成分中壁虎的汁水對人體癌細胞的呼吸有抑制作用,而丹砂的藥性是安神明目解毒,跟所謂的處不處女一點關係都沒有。據說之所以出現守宮砂這個東西,更多的是抑制女性,在心理上給女性壓力,這也是男尊女卑社會的一個真實案例。


魏青衣


檢驗處女的快捷方式,不得不說中國古人真能想象,在壓迫女性方面真有創造力。

不過,這只是文學家或醫家的虛構,不可能是真的。


老劉講體驗管理


“守宮”一詞本指壁虎,人們普遍認為這與“守宮砂”有關。因為壁虎一般在房屋內棲息,古代稱 房屋為“宮”,所以,常在室內的壁虎自然就被稱為“守宮”,取“留守宮內”之義,中古時期也多用此義。


以上傳說沒有現代醫學的依據,純屬無稽之談。即使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古人也應該可以從實際生活經驗中來判斷此方的正確與否,說壁虎“守宮”之名得自於“守宮砂”更是恐難服眾。

“守宮”俗名叫“豬婆蛇”,在《別錄》中又叫石 龍子,中醫將其內臟陶空再曬乾或是燻幹,可做藥用。依 《神農本草經》與《本草綱目》的說法,蝘蜓“善於樹上 捕蟬食之”,“形大純黃者為蛇醫”,那麼“守宮”指的 應是蜥蜴,而不是室內常見的壁虎。


“守宮砂”據說是一種鑑定女子貞潔的標誌。它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用硃砂來餵養壁虎,這樣壁虎全身就會變成鮮紅色,然後在未經房事的女童手臂上點上這種壁虎的血,就會在臂上留下一個終身不褪的紅點,這就是守宮砂。一旦這個女子與男子交合後,她臂上的守宮砂就會自動消失。


金庸的《神鵰俠侶》中就有這樣的情節:自小在古墓長大的小龍女臂上本有個象徵其童女身份的硃砂印記,後來她不幸失去童貞,小龍女臂上的守宮砂也隨之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