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明朝的一代明君嗎?

千山萬水215610010


是明君,但不是個好人。

第一,曾經7次御駕親征蒙古,打的蒙古節節敗退。

第二,發動鄭和下西洋,弘揚大明國威,傳播文明,促進文化交流。

第三,組建內閣

第四,定都北京,故宮資產


孔令飛


在大明王朝,朱棣絕對算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名聲,僅次於其老爹朱元璋。他也跟他的老爹一樣,然而跟他的老爹朱元璋不一樣,朱元璋雖然黑粉不少,但是粉絲更多。而一說到朱棣,很多的人想到的是靖難之役,篡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位,對方孝孺的誅十族,殘殺宮女,彷彿朱棣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君。那麼,朱棣在歷史上算是一個明君還是一個暴君呢?

今天,填哥就為大家解說一下朱棣,讓大家看看,在填哥的心目當中,朱棣究竟是一位明君,還是一個暴君。

對一個人物的剖析,其實不難,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朱棣,他究竟做了哪些事情。

一、少年天子,征服乃兒不花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生於公元1360年,根據記載,成祖朱棣自小就是一個美男子,且性格剛毅果敢。明成祖的第一次露面,是征服乃兒不花。

當時明成祖和晉王一起出徵。但是晉王一見敵軍人多勢眾,就膽怯了。明成祖朱棣卻絲毫不懼,避實擊虛,大敗敵軍。因而深得朱元璋的賞識。

在大明洪武第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就被封為燕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年僅21歲的他,就鎮守北平。可謂年少有為。

二、靖難之役。殘殺建文功臣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長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之後,深感多位皇叔的威脅,於是,在齊泰、黃子澄的建議下,採取削藩政策。先後削除周王,湘、代、齊、岷諸王。燕王深感威脅,於是在王府裝瘋賣傻,並稱自己身患重病。

但是建文帝仍然沒有解除對朱棣的疑慮。派大臣監視他。

於是,朱棣以清除齊泰、黃子澄為藉口,於建文元年七月起兵反叛。這就是有名的“靖難之役”。戰爭進行了四年,建文帝先後任用耿炳文、李景隆平叛,大敗而歸。在建文四年六月,朱棣佔領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於是登基稱帝。

平心而論,建文帝削藩的想法是對的。歷朝歷代,有實力的藩王都會對朝廷產生巨大的威脅。但是建文帝的削藩操之過急,手段過狠了。他不是削減藩王的權力,而是直接廢為平民,甚至逼迫自裁了。這樣的做法,簡直就是在逼著朱棣造反啊!

朱棣登上帝位後,對建文帝的臣子展開大規模的清洗。齊泰、黃子澄不用說了。方孝孺、練子寧、陳迪、胡潤,董庸、卓敬、黃觀、王度、盧原質等人都被誅族,特別是景清,不僅自己被殺,而且鄉里人都被誅殺,連同他的學生,老師,姐妹包括姓景的族人都不放過。因為忠於建文帝,在朱棣登基之初被殺的不下數萬人。可謂是心狠手辣。

三、復藩削藩

位高權重的藩王自古以來都是皇權的威脅。建文帝就是因為削藩太急才遭到滅頂之災的。朱棣初等帝位,為了穩固統治,恢復了被建文帝削除的藩王的爵位。但是等到帝位穩固之後,朱棣又開始削除各個藩王了。

建文四年,壬申,徙封谷王橞於長沙。
永樂元年,己未,徙封寧王權於南昌。
夏四月,岷王楩有罪,降其官屬。
九月,庚子,岷王楩有罪,削其護衛。
二年春三月戊辰,改封敷惠王允熙甌寧王,奉懿文太子祀。
三年,九月冬十月,盜殺駙馬都尉梅殷。丁卯,齊王榑有罪,三賜書戒之。
四年,齊王榑有罪,削官屬護衛,留之京師。
六年春正月丁巳,岷王楩復有罪,罷其官屬。

朱棣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先後遷寧王於南昌;徙谷王於長沙,旋廢為庶人;削遼王護衛;削齊王護衛及官屬,不久廢為庶人。這樣既解決了建文帝沒有解決的削藩的問題,又不至於引起新的叛亂。

四、遷都北京。移民充實北京。

明朝自從朱元璋開始,就在考慮遷都的問題。甚至一度想要遷都西安。但是因為朱標的死而作罷。

明太祖沒有完成的事,朱棣幫著完成了。公元1421年,在朱棣的主張下,大明王朝遷都北京。雖然朱棣的遷都北京,有著回到自己老根據地的打算。但是此舉,也使得北京從此作為中國的都城600餘年(民國時期除外),成就了北京的輝煌。

北京,也成就了明朝硬氣。因為實話說,南京作為都城並不合適。中國自古以來的威脅都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定都南京。除非遇到朱元璋一樣雄才大略的皇帝,否則就近指揮調度大軍抵抗侵略十分困難。容易在北方的鐵蹄下喪失半壁江山,淪為偏安一隅的局部政權。

而定都北京,相當於把都城定在了前線。指揮調度都十分容易。明朝因此有“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之說。如果不是遷都北京,明朝很有可能在土木堡之變後就土崩瓦解了。至少也是隻剩下半壁江山了。

但是北京作為一個邊疆城市,而且還經過多年的戰亂。所以人煙稀少。為此,明成祖多次下令各個地方移民,充實北京。為北京的繁榮昌盛奠定一定的人力基礎。

建文四年乙未,徙山西民無田者實北平
永樂元年秋七月甲戌,徙直隸蘇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實北京。
二年七月丁卯,徙山西民萬戶實北京
三年九月丁巳,徙山西民萬戶實北京。

雖然,這些舉措,有建造北京皇宮的動機,但是,無疑這些充實北京的人口,促進北京的發展。

五、鄭和下西洋,揚我國威

鄭和下西洋的原因現在眾說紛紜。但是無論如何,在成祖、宣宗的支持下,於永樂三年開始,宣德八年結束的鄭和的船隊的浩浩蕩蕩的下西洋,大大提高了中國的聲望,宣揚了中國的國威。

鄭和下西洋,既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壯舉,也是世界航行史上的壯舉。他比西方的新航路的開闢早了近一百年。他給沿途各國帶去了中國的友誼和問候。

六.親征蒙古

在中國的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是心腹大患。宋朝甚至因此而兩度被滅。

明朝建立後,追亡逐北,繼續打擊殘元政權。徐達、藍玉多次深入漠北,給予殘元政權沉重打擊。但是成祖即位之後,殘元政權仍然是巨大的邊患。

明成祖勇武過人,多次率領軍隊親征漠北,追殲殘敵。給予殘元政權一定的打擊。

永樂八年,首次親征,追擊雅本失裡,敗阿魯臺,

永樂十二年,擊敗馬合木,大敗瓦剌

永樂二十年,親征阿魯臺,大敗兀良哈

永樂二十一年,再次親征阿魯臺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親征蒙古途中去世。

永樂的親征,雖然也說明成祖手下大將缺乏,但是也為明朝前期為患邊疆的殘元政權予以打擊。

七、鎮守安南

越南北部,古稱交趾,又稱安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我國的領土。但是自從宋朝時期,越南的北部就開始脫離中國自立。自此之後,交趾經常反叛。元朝末年,交趾趁著中原大亂的機會,又一次自立。還發兵攻打明朝。

明成祖多次發兵,征伐安南。把安南納入中國國土。並派兵鎮守安南。可惜明朝宣德皇帝從安南撤兵。從此,安南脫離中國的統治。

八、設置奴兒干都司,管理東北。

明朝初年,東北地區很多地方歸順大明。明朝設置遼東都指揮使,在奴兒干地區設置衛所。但是隨著明朝在東北統治的穩固和地方的擴大。一個遼東都指揮使很明顯不夠用。所以,永樂七年,在當地官員的建議下,明成祖決定升奴兒干衛所為奴兒干都司。統一指揮東北的北部,包括黑龍江,嫩江,外興安嶺以及庫頁島和日本海等等廣闊的地區,加強對東北包括女真在內的各個民族的管轄。

奴兒干都司的設立,對明政府在東北的統治和東北的開發,有極大的歷史意義。

九、勵精圖治

明成祖不僅僅積極開疆拓土,穩固明朝的統治。對內方面,也是勵精圖治。孜孜不倦。

成祖多次下令賑濟災民。這在有著抹黑明朝之嫌的《明史》上也屢見不鮮。

 永樂元年癸亥,耕耤田。己巳,振北京六府飢。甲午,振直隸、北京、山東、河南飢。
五月丁丑,除天下荒田未墾者額稅。庚寅,捕山東蝗。丁酉,河南蝗,免今年夏稅。
壬辰,罷遣浚河民夫。
二年辛卯,振松江、嘉興、蘇州、湖州飢。

如此種種,在明史之中,記載的次數達三十多次。

而且,朱棣還多次赦免罪犯。重申藩死罪的,要經過五次複核。朱棣還多次勸課農桑,並親自下地耕種,作為表率。

威武的大明軍隊

在朱棣的統治下,大明百姓安居樂業,明朝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景象。朱棣的統治,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以,朱棣雖然個性殘暴了一些,但他的文治武功,還是值得稱道的。朱棣,還是不愧為一代明君的。


填哥講史


算是吧!

千古一帝這個說法最開始始於明朝李贄《藏書·世紀列傳總目》,是李贄對秦始皇的評價

評曰:“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明王志堅《讀史商語·卷三》對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如此評價:

“三代以後,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

秦始皇,唐太宗一個開創開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奠定了中國兩千年基本政治格局,一個創造了“貞觀之治”,給盛唐奠定了基礎明君英主,這兩個人大家一般都是認可的。

網上一般認為康熙也是千古一帝,史料出自朝鮮的《承政院日記》記載

“康熙,千古英傑也”,“大抵康熙,天下之聖主”,“康熙自是豪傑之主,政令施措動合事宜,至今維持,皆其餘蔭”。

但個人認為康熙這個千古一帝比較水,首先朝鮮當時是清朝的附屬國,對宗主國帝王難免有其吹捧,而且就是是朝鮮史料也只是說“千古英傑”,雖然有些咬文嚼字,但不論是朝鮮史料在中國官方史料的認可度,還是康熙本身的功績來看,與秦皇唐宗相差不是一點點。

綜上,經官方蓋章認可,並且也普遍認同的只有秦始皇和唐太宗。

朱棣,我更喜歡稱呼他為明太宗而不是明成祖,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愛的一位帝王。但要論千古一帝的話,優先級是要在漢武帝,明太祖以後的。

雖然我不認為朱棣是千古一帝,但私以為朱棣在歷代帝王論排名在前十之內,也只有秦皇漢武,唐宗明祖方能穩壓明太宗,論高可排第五,論低可在漢高祖,隋文帝之後不論。

關於明朝滅亡,本就有明亡於崇禎,明實亡於萬曆,明始亡於嘉靖這種說法,本人本就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現在又有明亡於朱棣這種謬論,想來再過不久就該有明亡於洪武,明朝不該存在這種可笑的說法了,這和將近代百年恥辱甩鍋於儒家,子孫窩囊反怪祖宗如出一轍。

朱元璋,朱棣明朝二祖打下的基礎,在後世子孫幾乎沒有出色的文治武功表現的情況下還能將明朝維持近三百年,已經是很不了不起了,朱棣並非完人,不可否認,朱棣給明朝留下了不少弊端,但如果將這些弊端歸咎於朱棣能力不夠或者戰略短視,未免太求全苛責,如果後代能出個漢宣帝,或者唐高宗這樣能優秀的能開疆拓土的守成之君,能守住安南,奴兒干都司,繼承下西洋的國策,相信他的歷史地位未必擔不起“千古一帝”這樣的稱號


呆呆水手


你好筆者,我是顛強時代看到你這個問題,很高興為你解答:

判斷一個皇帝是不是明君,首先要看看他做出了什麼政治業績,對當時的社會有沒有推進作用,是否促進了當時的社會發展與進步,而不能單方面的去看待對百姓的好與壞。朱隸朱元璋的第四子史稱明成祖又稱為永樂大帝,他登上皇位的過程雖然不是光明正大登記和唐朝李世民登基有點相似。是經過爭奪奪取皇位的。

他經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的,但是他做了皇帝以後沒有沉迷於皇權,整日迷亂與後宮荒廢於朝政。他登基以後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設置內閣對外親征,收復失地,並且還多次派鄭和下西洋,促進交流。還疏通了大運河

他在位時締造了一時的盛世,使當時的社會處於一個發展的階段,百姓的的生活還算可以。不能說他對歷史有多大的貢獻,但是對於那個階段來說他確實是起到了推動與促進作用,所以從多方面來說我個人認為他還是比較一個開明的君主,也算是一個明君。雖然能力有大小但沒有像其他君主一樣禍害百姓致使當時的社會發展不前。

筆者認為呢?你也可以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顛強時代


朱棣必須被列在明君行列,他的功績可以和唐太宗李世民、漢武帝劉徹媲美!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個兒子,歷史上稱為永樂大帝。通過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侄子建文皇帝朱允炆,並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年號永樂。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延續父親朱元璋洪武時期的政策。在政治上,改革官制機構,設置內閣和東廠;在軍事上,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西北設置哈密衛 ,西南設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貴州承宣布政使司,拓展和維護了我國版圖的完整;並委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中外友好往來 和對南海地區的經營;在文化上,他讓人編修《永樂大典》。同時在位期間,他還主持疏浚大運河、遷都北京 [16]  ,為明朝的強盛做出了貢獻。在他的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很大提升,在國際上地位很高。





讀史如品茶


“明君”對應“昏君”,朱棣不昏聵,但是殺人無數,手段殘忍到令人髮指,是個暴君。朱棣在明朝算是有作為,但是放到整個歷史上算不上一代明君,他的功過應該一分為二。功主要表現在做了兩件事:

一、下令編修《永樂大典》,這是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一身的大成之作,保存了我國明朝以前各種學科的大量文獻資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

二、派鄭和下西洋,當時鄭和船隊遠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和霍爾木茲海峽,讓西洋諸國對大明王朝的國力之強盛驚羨不已,明朝歷史上萬邦來朝的盛況就是由此而來,鄭和下西洋相當於中國文化軟實力的輸出。

過主要表現在殘暴上:

一、如果說爭奪皇位只是政治鬥爭,但是奪位後濫殺忠於建文帝的大臣、株連無辜,並且手段殘忍就不能洗白了,更可惡的是,他將女眷罰沒入軍營成為軍妓,其中一部分女性在軍營中很快被士兵們折磨致死;

二、好大喜功,朱棣在位22年五徵漠北,這些背後是無數明朝百姓的噩夢,連年征戰迅速耗光了明朝的國庫,百姓們不得不為滿足永樂大帝好大喜功的心願而背上沉重負擔;

三、舉全國之力在北平建造紫禁城,整個工程前後耗時十四年,耗資不計其數,修建紫禁城徵用的民工人數高達百萬,大多數是義務勞動,朝廷不僅不支付薪水,勞動者還得自帶乾糧,如果在項目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任務,勞動者還得倒貼錢去支付誤工費,許多勞動者被迫賣兒賣女來賠付朝廷的“損失”。





花小兔不是兔兔tu


朱棣在位期間的最大功績並非軍事上的開疆拓土,而是通過各種方式讓明朝影響力達到巔峰。他富有幹勁和開拓精神,做事情往往親力親為,這一點明朝後來的帝王沒有一個能做到,從這些方面來看,朱棣也算得上是一位明君。可是另一方面,朱棣好大喜功,為實現目的不擇手段,而且對待反對者的手段特別殘忍,所以稱他是個暴君也並不為過。😊



電影彩精段片


朱棣的文治武功絕對稱得上一代明君的…

此人早年長期鎮守大明的北方邊境。在於蒙古遊牧民族戰爭中成長成為當時不世出之名將,歷史上五徵漠北,遷都北京,編撰永樂大典,鄭和下西洋平定安南等諸多功績,對內重視農桑水利,對外維護領土主權完整,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大明朝建國以來經過朱元璋30年的勵精圖治基本已經天下太平,在朱棣繼位後繼往開來國力空前達到了巔峰時期稱得上上馬打仗下馬治國在歷史上也沒有幾個皇帝可以做到,雖說皇位來路不正,只是朱元璋立錯了繼承人,不能否定他對明朝的貢獻,應該功大於過,掩蓋了自己洗刷篡位奪權的惡名,於家而言或許大逆不道,人狠手辣,但於國而言確是很好的明君,好人在那個皇位上坐不久,總而言之雖不是好人,卻是難得的好皇帝,如果沒有他的一番作為,或者讓朱允炆當政,大明朝前期就不會有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了,也許歷史就會改變,




—只道是尋常


朱棣,避開繼位正與不正,單看他的作為,就應該是一代明君。他以身作則,提倡節儉 生活非常簡樸;他勤政愛民雷厲風行,如遇水災旱災,即可救濟解民於倒懸;他知人善任,洞察人心。宏偉的武績和戰略眼光不亞於太祖朱元璋。

他開疆拓土,數次遠征,平定了漠北,聲威遠播四方,臣服明朝的國家多達三十多個國家 ,大明疆域遠遠超過漢唐,其文治武功可圈可點。

朱棣在位22年,創造了一個永樂盛世的神話。他五次親征漠北,把牧馬民族拒之於漠北;他收復雲貴和安南,使得華夏大漢民族有了長治久安的遼闊疆域;他對外開放 ,派譴鄭和下西洋,促進了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他把明朝京都從南京遷往北京,才使得我們今天可以見到引為自豪的北京故宮紫禁城,朱棣稱為“永樂大帝”當之無愧。

儘管他繼位不正,但天下為“有德者居之”;儘管他還有“瑕疵”,但瑕不掩瑜,這些都無法掩蓋他的豐功偉績,其雄才大略可比肩唐宗宋祖。他雖然不是個好人,但絕對是位愛國愛民的好皇帝。

*發光的金子


潮哥1495582530712


朱棣是一位好皇帝,前期他的篡位,奪權都是體現了自然界的一條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做皇帝要霸氣和有明銳的頭腦。也許這也是天意,天意不可違,這都是每個人的福報。朱棣後來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當時是國家經濟繁榮,老百姓安居樂業,這樣的皇帝老百姓是很歡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