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順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又是胡說八道。
魏忠賢掌權是從1620年到1627年,大概7年時間。
然而1619年,滿清剛剛取得薩爾滸戰役勝利。
大家注意,薩爾滸是明軍大舉進攻滿清,被滿清在境內防禦擊潰。也就是說,在1619年,明軍對滿清是戰略進攻的勢頭,滿清只是勉強防禦成功而已。
實際上,薩爾滸作戰中,滿清其實有6萬精兵,而明軍總數只有8萬多人,還有一些壯聲勢的朝鮮、葉赫軍隊,沒什麼用處。
當時滿清6萬大軍戰鬥力,已經大大超過8萬明軍。
然而,滿清在此戰之前毫無信心,到打贏了以後才萬分慶幸。
實際上,明軍如果穩紮穩打,未必會輸。
但他們過於輕視滿清的實力,上下都認為是此役是一場速戰速決,十日內便能打敗女真人。於是,他們將8萬大軍分散為3路,最終導致被各個擊破而慘敗。
即便被分為的3路,仍然繼續分兵。
以杜松為例,他西路大軍有3萬多人,卻只留下2萬守薩爾滸,1萬多人出擊攻打女真人。
結果滿清集中接近4萬主力,首先猛攻薩爾滸守軍2萬,後者兵力太少打不過,幾乎全軍覆沒。
隨後滿清調頭圍攻杜松1萬多攻擊部隊,也將它殲滅。
可以說,滿清在此戰勝利是有一定偶然性的。
同時,明軍此戰傷亡4萬多人,但仍然有4萬人撤退回去,只傷亡了一半。
所以,明軍在關外仍然具有一定的防禦能力,並沒有崩潰。
那麼問題來了,滿清既然在1619年剛剛防禦成功,而明軍在關外的防禦並沒有崩潰,他怎麼可能迅速進關呢?
直到1626年,也就是魏忠賢被殺前1年,滿清大舉進攻寧遠(遼寧省興城市),結果被袁崇煥擊敗,努爾哈赤被轟死,那還入個屁關啊。
實際上,魏忠賢在這短短几年期間,導致遼東局面一度崩潰。
遼瀋被後金攻佔後,明廷再次起用熊廷弼為兵部尚書兼左副都御史,駐山海關經略遼東軍務,又以王化貞為右僉都御史。
其中王化貞為魏忠賢的心腹,同熊廷弼不和。
魏忠賢重用無能的巡撫王化貞,架空熊廷弼。
結果1621年,滿清開始出兵5萬,南下進行局部進攻。
王化貞認為滿清沒什麼了不起,要求主動進攻。
熊廷弼認為必須進行戰略防禦,但苦勸吳用。
王化貞派部下約3萬人同滿清激戰,熊廷弼也被迫出兵支援。
結果,明軍又是孤軍深入,遭5萬滿清大軍圍攻,幾乎全軍覆沒。
消息傳到大本營廣寧城,廣寧守將孫得功反叛。
此時明軍還有約10萬規模,但由於王化貞亂指揮軍心大亂,各部逃出廣寧南下退入山海關。
王化貞僅剩下數百部下,還是靠熊廷弼給了5000人才穩住陣腳。
此時北方是滿清5萬大軍,而關外支點又沒了。
由此,關外明軍被迫全線放棄,撤退到山海關。
由此關外防禦幾乎崩潰。
結果,王化貞因為是魏忠賢心腹,僅僅被免職而已,而熊廷弼則被處死,還傳首九邊。
如果不是蒙古人和女真人翻臉,努爾哈赤被迫先對付蒙古人,當時如果大舉南下,早就殺入關內了。
魏忠賢就是一個棒槌。
現在有人捧魏忠賢的目的,是為了貶低東學黨。魏忠賢就是朝廷內部掌握實權的垃圾,而東學黨才是真正有著良知的知識分子。
薩沙
魏忠賢不死,大明著實難滅!
魏忠賢的確是一個大奸宦,但又不得不說,沒有魏忠賢的大明,離死更進一步!
魏忠賢如何大奸大惡,但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勢,始終要維護好大明朝的利益才是王道。
一,因此魏忠賢不遺餘力的打壓東林黨文官集團!
東林黨除了打嘴仗,幫倒忙,其他可以說是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因此,魏忠賢,二話不說,幹他!
二,強行對以東林黨為後臺的南方中上層士紳地主階級徵收賦稅!
大明後期,南方賦稅系統基本癱瘓。而南方賦稅作為主要稅收來源,導致整個大明財政入不敷出。既要保證邊關不破,又要鎮壓內部起義,再多的錢也不夠燒。
東林黨支持南方士紳地主階級不納稅以及搗亂中央納稅系統,因此魏忠賢又得拿東林黨開刀!瞌睡來了枕頭到,魏忠賢做夢都笑醒了。
因此,不管文官集團如何上躥下跳,邊關如何戰火連天,地方如何揭竿起義,魏忠賢都能不動如山。而他要做的就是穩住這將傾的大廈——大明。
三,不拘一格,無視陣營之分,提拔邊關將領,鎮守九邊!
魏忠賢對寧錦大捷中有功的滿桂,趙率教等人論功封賞!
魏忠賢不因為袁崇煥是自己人,而赦免袁崇煥的怕死避戰之罪,從而罷免了袁崇煥!
魏忠賢也不因毛文龍上書力保和他做對的東林黨人,從而收拾毛文龍。
四,沒有了,再有魏忠賢就不是奸宦了!開玩笑。
綜上所述,魏忠賢其實經營了一個比較穩固的大明,因此從外部基本難以攻進來。可惜的是魏忠賢死後,大明反倒被內部農民起義搞垮了!
記得幫娜迦點贊、收藏、評論、轉發(⊙o⊙)哦!
娜迦style
1644年4月,朱由檢在煤山上吊自盡的時候,特意在衣襟上寫了句“然皆諸臣誤朕”甩鍋,曹化淳也忍不住感慨:“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魏忠賢掌權的時候,對於抵擋努爾哈赤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實際上,魏忠賢此人素來喜歡排除異己,也喜歡斂財,說他能力強也不見得,可他確實又比朱由檢強,這一點毋庸置疑。
所以,魏忠賢還活著的話,應當能夠為明朝多撐幾年,也只是幾年而已。
魏忠賢之強於朱由檢,一則強在斂財,二則強在用人。
明朝到了朱由檢,或者說到了朱由校手上的時候,財政已經離崩盤不遠了,這也是朝廷沒有錢的原因所在。
可是,朝廷沒有錢,卻不代表官僚士紳集團沒有錢,相反他們很有錢很有錢,說他們富得流油也不為過,因為他們趁著國難之際、百姓潦倒之時兼併了很多的土地,並且沒有上報,這就是說他們拿到了這些土地並獲利,卻不用繳稅。
明朝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一個是農業稅,一個是商稅。
官僚士紳偷偷拿了地所以不繳稅,明宗室佔了地則不用繳稅,這麼一來,明朝能夠收到的農業稅顯然直線下降。
農業稅作為主要財政收入來源,農業稅少了,明朝政府能不窮?
當時的商稅也好不到哪兒去,尤其是晉商更可惡,他們發了多少國難財,鬼才知道呢!明朝這邊明明已經越來越難了,可是他們仍然為了幾個錢和後金交易,說他們通敵、資敵並不為過。
所以,明朝之亡,也少不了晉商的搗鬼。
晉商的背後是誰?是明朝官僚,所以說到底還是官僚士紳在給明朝挖坑,然後活埋了明朝。
魏忠賢對官僚士紳可一點也談不上客氣,下起手來比誰都狠。
魏忠賢掌權的時候為什麼能夠颳得到錢?正是因為他拿那幫嘴皮子功夫一流、撈錢一流、能力沒幾個入流的官僚士紳集團開刀了,收刮商稅更是收颳得東林黨嗷嗷直叫。
這一點,朱由檢可就遠遠不如魏忠賢了。
朱由檢剷除了魏忠賢之後,東林黨沒了對手,勢力迅速發展,後來更是不把朱由檢這個皇帝放在眼裡。
對於農業稅,朱由檢還是不敢收,可是商稅都快被東林黨給取消完了,這也不能收,那也不能,朱由檢一說要收,東林黨直接挑起來指著他的鼻子罵他與民爭利,他還不敢頂嘴。
可是沒錢怎麼辦呢?朱由檢想向自己倚重的文官集團借點錢支撐一下,可是沒人搭理他,太尷尬了。
朱由檢沒錢了,還怎麼繼續維持明朝的正常運轉?你拿不出錢來,誰還願意給你賣命?所謂的“忠君愛國”只是文官拿出來忽悠人的玩意兒,說白了一分錢不值。
魏忠賢拿得出錢,所以有人願意跟他,所以明朝也能打得起仗,自然也能繼續和努爾哈赤打下去。
對於用人,朱由檢和魏忠賢一比,更是差得讓人鄙視。
說實話,一旦到了亂世的時候,武將的作用是高於文官的作用的,或者說相輔相成,如果再用崇文抑武、以文馭武這一套的話,絕對會亂套。
可惜,朱由檢卻想不明白這一點,他對文官的態度可用如今的一個詞形容——跪舔!對於武將的態度,卻可以說是蹂躪,是踐踏。
所以,朱由檢一手將原本仍然具有一定優勢的牌打成了“文官只求財不忠君,武將不願忠君不肯賣命”的局面,洪承疇等武將為什麼一個接一個地投降?說白了還不是怕朱由檢的清算,怕自己的生命和利益得不到保障。
對於武將,朱由檢是用誰疑誰,恨不得將武將全給殺了,這樣的朱由檢誰願意給他賣命?沒有武將賣命,這個朝廷也就離死不遠了。
但是,魏忠賢卻不同。
魏忠賢是所謂的“閹黨”,可以說天生就是文官集團的敵人,所以魏忠賢掌權的時候是盯著文官集團打壓,錢也從他們的身上刮。
反倒是對於武將,或者由文轉武的人,魏忠賢表現得更“友好”一點。
拿遼東來說,不論魏忠賢出於怎樣的目的,孫承宗能夠督師薊遼也少不了魏忠賢的放手,孫承宗能夠放開手腳守住薊遼也少不了魏忠賢在背後支持,魏忠賢讓人送武器裝備、錢和物資去遼東給孫承宗也是事實。
魏忠賢當然不是和孫承宗是一個陣營,但是他敢用孫承宗,這一點,朱由檢這個廢柴行嗎?顯然不行,袁崇煥的下場證明了一切。
朱由檢的用人之道可謂是一塌糊塗,可堪一用的人要麼被他殺了,要麼被他逼得投降了,他還能用誰?東林黨別說不會給他賣命了,即便有人會,他們的筆桿子又有何用?
錢謙益的“水太涼”,言猶在耳呀!
所以,魏忠賢掌權之時尚有餘力去擋住努爾哈赤,朱由檢不行。
當然了,這也並不是說魏忠賢沒死的話,後金就一定打不進來,只是後金還沒有積蓄夠實力而已。
努爾哈赤從拿十三副遺甲起兵到建立後金,也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因為他需要積蓄力量。所以,他想要打敗明朝,也需要積蓄力量。
可是,明朝和後金實際上是一個此消彼長的狀態,明朝越來越弱,後金越來越強,對於這一點,不論魏忠賢掌權與否都沒辦法改變,所以後金打進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不會因為魏忠賢在不在而改變。
所以說,魏忠賢對明朝的作用也遠沒有人們所想象的那麼重要。
事實上,不論是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還是東林黨,抑或是朱由檢,他們都是明朝的破壞者。
寧糊塗
努爾哈赤打不進大明,並不是魏忠賢做對了什麼,而是崇禎做錯了好多事。
就好像在學校裡,前任校長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結果新校長上任以後學校拆遷了,沒了。我們不能說,前校長對學校做的貢獻是對的。
所以有必要先討論一下崇禎。
我們知道,崇禎是一個只做正確的事的人。不管什麼事,見榮譽就上,見黑鍋就讓大臣背。比如之前提過的陳新甲、孫傳庭,他們都是一代名臣/名將。但是就因為被黑鍋,該有的錢的待遇跟不上,名譽甚至也跟不上。
所以崇禎真的做到了“愛他的時候叫人家小甜心,不愛的時候叫人牛夫人”。
袁崇煥被信任的時候,殺掉重臣名將毛文龍,沒事;不被信任的時候,凌遲。
所以在崇禎治下,官員為自己打算的前提,就是不給崇禎幹活,大不了改朝換代就是了,即便為了理想,也不是為了崇禎的理想。然後大家消極怠工,愣把明朝拖死的。
但是,魏忠賢不一樣。
魏忠賢本質上就是天啟的狗奴才。
天啟沒了,魏忠賢也就沒了。同時,魏忠賢的主要對手,是以周宗鍵、左光斗為首的東林黨人。
這幫人都是文人,魏忠賢不管多麼飛揚跋扈,針對的也都是他們。
至於武將?愛怎麼著就怎麼著唄。反正和九千歲的關係也不大。
於是:毛文龍等武將愣是稀裡糊塗的躲過了朝堂上的黨爭。大家都是忠君愛國的武將,工作就是和努爾哈赤打架,那按自己想法打唄。順利開闢了敵後戰場,打的有聲有色。
但是,毛文龍也的確是天才,董其昌這麼評論毛文龍的:
“毛文龍以二百人奪鎮江,擒逆賊,獻之闕下,不費國家一把鐵、一束草、一斗糧。立此奇功,真奇俠絕倫,可以寄邊事者!如此膽略,夫豈易得?使今有三文龍,奴可擄,遼可復,永芳、養性可坐縛而釁之鼓下矣。”
結合前面的內容翻譯一下就是:
魏忠賢和東林黨鬧他倆的黨爭,毛文龍打他的後金。反正不花國家的錢,一切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真的是既要馬兒跑,馬兒主動不吃草……
不得不感慨一下:真不是魏忠賢能力多高,實在是天啟皇帝命好啊!
酒騎風
今天這個問題,好像一直臭名昭著的魏忠賢,一夜之間成了大明朝的柱石,成了力挽狂瀾的泰山石敢當,真讓我無言以對。
前一段時間,是把袁崇煥說成是歷史罪人,後來又聽說岳飛死得也不冤,去年經中外專家一起討論,得出秦檜從未說過“莫須有”這三個字的結論。
昨天下午在評論區裡說了一段話,主要講梁山好漢不是黑社會。結果召來一群質疑,一直回覆到半夜。
今天早晨又看到這一問題,不想再多說了,只想說一句:“我太難了。”
三維看歷史
搞笑,實在是搞笑。
1622年的廣寧之戰是怎麼回事?明軍至少三萬人授首。1626年圍攻寧遠、破覺華島又是怎麼回事?麻煩提問者給我解釋一下,廣寧之敗和覺華島水師基地以及糧食被毀是不是需要魏閹來負責。
努爾哈齊之所以沒有進軍關內,一是因為努爾哈齊潛意識裡就是要當滿洲之主,二是後金並不穩定。
第一個原因沒什麼好說的,從目前我接觸到的資料來看,我還沒發現能證明努爾哈齊欲取代明朝的志向,這也間接說明了努爾哈齊的目的就是當滿洲之主。重點說一下第二個原因,為什麼後金內部不穩定。
實際上這是遼東漢民反抗的結果,跟魏閹沒有關係。努爾哈齊征服遼東之後,由於一系列保護滿洲旗丁利益以及民族壓迫政策,導致遼東漢民大量造反。再加上當時趕上了全球性的小冰期,導致滿洲糧食減產,努爾哈齊為了保證其地位穩固以及鞏固自身的武力基礎,把滿洲旗丁的生計放在第一位,也就是割漢人的韭菜來供養滿洲旗丁。
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遼東漢民自發反抗努爾哈齊的統治。輕則投毒、打落單滿洲人的悶棍,重則集體叛變逃亡到明朝控制區。所以努爾哈齊此時主要精力放在鎮壓遼東漢民的反抗運動,沒功夫收拾明朝。直到皇太極繼位後調整政策,對遼東漢民採取懷柔的政策,並且解放漢人農奴,招募漢族知識分子,遼東漢人才逐漸停止反抗。
所以我很納悶魏閹的孝子賢孫哪來的勇氣把遼東漢民反抗運動的結果扒拉給魏閹,另外我也很納悶,都21世紀了,哪來那麼多魏閹的孝子賢孫。
而且魏閹當道的時候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內鬥上,根本就沒重視過如何應對滿洲人的威脅。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魏忠賢明朝著名的一個大太監。拋開各種史料來談論他,魏忠賢絕對是個大智苦愚之人。但是在那個年代又有誰知道呢?
崇禎皇帝的哥哥明熹宗就是一個明白人。在臨終告訴崇禎皇帝魏忠賢就是個人才,可以託付大事,但是崇禎就是不聽一上臺就把他給殺了。明朝不久也就亡了。
閹黨沒有自己的理想,是依附於皇帝的,他們必須保住眼前的這位皇帝的江山,自己也就生存著,保不住就與皇帝同死,所以,魏忠賢絞盡腦汁幫皇帝,沒有個人野心,最多貪財享受。東林黨或者文人則不同,他們要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們要向皇帝輸出自己的理念,要向世人證明自己的高明,他們要出名,要留芳百世。於是,他們往往是不願採納別人合理化建議的,總是要堅持自己的觀點,以示高人一籌。文人相輕也是有道理的。
而認為魏忠賢掌權時,努爾哈赤打不進來的地方主要就是加強對邊關少數民族的防範,重用袁崇煥等邊關名將,建立邊防線以抵禦努爾哈赤。因為太監權力來自皇權,所以他自己就要拼命維護皇權,而對於東林黨人換政權對他們這樣的士大夫階級影響不大,因為社會影響力,生產資料的擁有上他們都是占主導地位。
對東南沿海富裕地區徵收工商稅,雖然這樣他自己也撈了很大一筆,但是這個可以彌補以前萬曆三大徵造成的國庫空虛,保證了邊關後勤以及政府的財政運營。而後來他死後被重用的東林黨人多為江南士大夫家族出身,很多還是當地的豪族,所以為了自己利益,就取消了工商稅,然後加重農民賦稅,精簡人員,取消驛站制度,正好遇上連年大旱。而且他們內部的黨爭把抗金名將袁崇煥等人給牽扯了進去,最終導致袁崇煥被殺害。
這樣他們既沒有保證邊關的後勤,也沒有駐守邊關的良將,還加劇了階級對立和社會矛盾。於是農民起義不斷,在旱災嚴重的陝西地區,李自成的起義隊伍迅速壯大,最終攻入北京,明朝滅亡。
獨秀文苑
魏忠賢是天啟皇帝的“得力助手”,因為天啟皇帝酷愛木匠,而且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木工上面,因此很多朝政大事都落到了自己寵愛的魏忠賢頭上,魏忠賢一度成了當時是大明王朝最大的權臣。魏忠賢當權,那麼大名鼎鼎的東林黨當然就不能容忍了,因此魏忠賢成了東林黨派的眼中釘,恨不得立刻將其拔掉!而東林黨同時也成了魏忠賢的肉中刺,因為天啟皇帝的支持,在天啟年間魏忠賢一直壓制著東林黨派。
大明王朝除了閹黨和東林黨派的內鬥,還有來自東北女真族的侵犯,以努爾哈赤的女真族是少數遊牧民族,世代以遊牧為生,所以他們個個生的比較彪悍,但是和大明王朝比還是差遠了的,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女真族都無法和大明王朝所比擬,就連努爾哈赤都死在了大明王朝的炮火攻擊之下!
恰巧努爾哈赤就是死在了魏忠賢權傾朝野的時候,崇禎除掉魏忠賢之後女真族和大明王朝的勢力對比一直在不停的變化著,直到大明王朝的滅亡。那麼努爾哈赤的死和魏忠賢有多大的關係呢?
答案是沒有什麼關係,東林黨和閹黨在朝堂之上斗的如火如荼,但卻並沒有影響邊關的戰事,由於大明王朝的腐朽,大明王朝在不停的衰敗著,而女真族則剛剛興起。崇禎皇帝除掉魏忠賢的時候大明的勢力剛好墮落到和女真族旗鼓相當的地步,再之後女真的一步步崛起必定要壓著大明打了,所以說努爾哈赤打不進來和魏忠賢並沒有太大的關係,無論是魏忠賢還是東林黨都是禍國殃民之輩,壞人之間沒有非要比較一個誰更壞,他們都對大明的覆滅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唐朝的長老
魏忠賢權勢熏天的時期,是在天啟元年至崇禎一年魏氏身死為止,期間大致七八年。
魏忠賢從一個自閹的市井混混,混到黃運泰、潘汝楨等一班阿腴宵小,拜稽出“九千九百歲”的荒唐媚呼;同時,在各地都建起了魏之生祠,有的生祠的規制,甚至大大超過了在中國不可逾越的“忠義”的標杆——岳廟、關廟之時,
水滿則溢,月圓則虧的客觀規律,便發生作用了。
魏忠賢從天啟帝那兒,積攢了幾十年的信任和寵信,都不能阻止崇禎帝下給錦衣衛的抓捕令牌。所以,還沒等到緹騎徑至,魏閹便一丈白綾懸樑了結了。
在大明的皇權、宦權、臣權的權力三角中,所謂權勢熏天的宦權,在新晉的皇權輕輕的一折之下,嘎嘣脆成了兩節,餘孽也盡受追索。為魏氏極盡撐腰的天啟帝奶媽客氏,勉強算個外戚吧(基於天啟帝的極度尊崇,就當她是封建王朝中的一極力量——外戚吧),被崇禎帝讓人鞭死在浣衣局的院子之中。勢去如風,滿目狼籍。
千萬不要藐視大明的皇權,哪怕它是才出生一天的皇權!
很多人以為,大明皇帝個個奇葩,不是開豹房,就是做木工;或者二十幾年不上朝,或者啟丹爐、書青詞。也有人以為有明一朝276年,除了洪武、永樂帝幹過些正事,其他皇帝都是在玩物喪志。非也,由於專制制度到了明朝,已發展接近巔峰。所以,明皇大多是二千多年來封建王朝中最會整合各方力量的精明人。
給你的寵信和權勢,是為了更方便榨出你最後一點的能力,而不是相反。
由於制度的關係,皇權最怕的不是東林黨的文臣,也不是權閹,而是大明的武官。
東林、權宦這些傀儡,覆手須傾可壓在皇權的五指山下,恣意妄為的魏忠賢,被制度加掛、新晉的崇禎帝一擊便倒、毫無抵抗之力,便是明證。而崇禎朝,僅是明朝最虛弱、最平庸、最可憐的一個朝代。
當然,最可怕的武官們,其結成軍事集團的可能性,早被朱元璋用“衛所制”,先知先覺地所分解和融化。餘下的軍門勳貴,不是被瓦刺在“土木堡之變”之中一網打盡,就是被爭權奪勢的東林黨文臣和權宦所壓制,皇權那個心裡暗爽呀。
直接說“木工天才”天啟帝朱由校吧。
他是不是玩物喪志、有無治國之才,看他回覆袁崇煥的平遼方略,就知道了。細節之中見魔鬼麼。
打過“寧錦大捷”的袁崇煥,論作戰能力,在晚明不算很差吧。
他上了一個奏摺,說準備築城困死努爾哈赤部。這方法,與後來忽悠住崇禎帝之策如出一轍。天啟帝在忙碌地做完木工之餘,順便問了袁很多防女真部落中的戰略、戰術疑問。比如如何防止女真圍點打援,如何在努酋來襲時,保護邊城外的耕地和邊民等問題。
袁崇煥頓感啞口無言。袁的無語,並非個人能力不夠所致,而是有因國力衰減、被魏權閹制約而無法回覆天啟帝的因素在裡面,但這至少說明天啟帝和袁崇煥都不是昏君庸將。當然,還反映了一點,老袁的水平、運氣比李成梁要差點兒意思。
然後天啟帝說,“勝無輕談。”(想取勝不是這麼容易的),又斥責袁崇煥,“該撫饒為之,亦善為之。”(該督撫要踏實做事,別扯那些沒用的)。以上大略糾正了一下大家,對晚明政治力量中主次構成的錯覺。下面再來談談後金,為什麼攻不進天啟帝時的國門。
先說後金。
明敕都督、龍虎將軍努爾哈赤,比天啟帝登基早了三年,宣佈因與明朝有七大恨,而舉事叛明。在這以前,努爾哈赤及其祖上,一直生活在李成梁總兵依明國策所造成“力足以自立,勢足以對抗,互不通屬,各自通覺,不得糾合”的壓迫之下抑鬱著。
也就是說,萬曆皇帝施行的是,讓女真各部落之間達到一種自立、均衡、互抗指標的政策。明朝政府的考慮是這樣的,顯然,如果女真某部太弱了,易被其他部落所滅;太強了,易糾結侵犯明邊。實際上,大明一直在女真各部之間,作著剪強助弱的調節,讓女真族各部落一直處在誰也滅不了誰的爭鬥之中,而永遠沒有力量,去侵犯大明之邊境。
二十幾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果然聰明無比,腿瘸,心眼卻一點都不瘸,不愧為“柱國名相”張居正教出來的高徒。
然而,聰穎的努爾哈赤一直在大明的壓力下,於東北假借“仇隙”之稱,東征西討、四處兼併各部落。而李成梁出於私心,在後期以“養寇自重”之技,為多多搶奪明庭為其防區的資源分配而努力著。
加上孫承宗的力所不逮,和高第愚蠢的棄關外疆土而獨守關隘之策,對努酋的壓力,就僅浮於表面之上了。在很多的戰略節點上,出於國力衰減和私心,都沒卡死尚為弱小的努酋的作為。
到了袁崇煥手裡,袁也無特別出類拔萃之才,中上等不錯的能力吧。
他自然也傾向於以守代攻,保住山海關不破就行了。毫無李成梁在到處挑撥之後,又以宗主裁判之態,四處行懲強扶弱之能。不過,在寧遠城上,用紅衣大炮總算是讓努酋認識到,與大明玩心跳,得自己的心臟足夠強大才行。
天啟六年,袁崇煥守寧遠,魏忠賢派太監劉應坤、紀用監軍,袁上書請求調離指手劃腳的太監無效,反受魏閹彈賅。巨功僅晉一級,便憤而辭官,朝庭以王之臣替之。
僅就這一點,當然不能說魏閹在內推天啟朝。但皇權通過宦權代行監控軍權,在戰場形勢急迫之時,高級軍官在臨機決斷上,會頗受煎熬。如果這個軍官個性強點、能力也不太突出,就容易被敵所趁。土木堡之變,就是受太監王振所侵,大明勳貴、文武精英盡失。
這就是戰爭時期,皇權太強的壞處。它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調節機制,無法對過於強大的皇權所露出的短板,進行補救。
其實,魏忠賢的眼光還是有的。他看到了東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不顧東林黨地阻攔,以收工商稅,開闢新稅源來填充國庫,彌補了因小冰河時期農稅賺收、軍費不足的大難題。否則,明朝國力會衰退得更快。袁崇煥、洪承疇的仗會更難打了。
一收工商稅,等於宣佈,皇權與處於臣權主導地位的東林黨要隔空互懟了。因為這侵犯了臣權的來源、黑金之核心了。要知道,自太祖剝奪了宰相一職後,文官便與皇帝同床異夢了。
上邊說過,皇權滅了東林黨不易,但遏制住東林黨,還是比較容易的,強勢代理人魏忠賢一放出來,東林黨便被咬得戰慄不已、滿堂噤聲了。
還有一個問題,李自成還沒有出現。
事後看來,李闖這股力量,從內部打破了明朝原本脆弱的政治平衡,並拖垮極為拮据的帝國財政,還使明朝的軍事部署處於左支右絀、處處露怯的境地。
更重要的是,李闖的群眾基礎,比後金要天然的好很多,他沒有民族基因排異的擔心。關內更無長城之阻隔,剿起來很不容易。
“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的”、“攘外必先安內”,真是治國良言吶!
李闖部是一支農耕社會的起義軍,這支隊伍無論是經濟血緣,還是在血統性上,天生對大明的民眾具有親和力,並因此能得到民眾的補充。而僅憑後金這些遊牧民族的無根飄萍去折騰,反觀後金既無強大的財力補充、又無充沛的兵員補充,以落後的奴隸制度,也無法長期對抗更為先進的、農耕社會制度下的大明官軍。
當然,後來經過努酋的努力,到處和縱連橫、搶佔基地,遊牧習性有向農耕社會靠攏的趨向。但由於滿族地處滿、蒙、朝鮮不同族國之間,到處充滿基因排斥的民族、國際的惡劣環境,後金比起李闖在同族中的本土作戰、融民為兵,打敗明朝,顯然就難了很多。
滿清這種先天的缺陷,直到康熙朝,採用了大明對後金一模一樣的民族政策,才讓蒙古不再與滿清作對。
綜上所述,努爾哈赤攻不進天啟的國門,主要不在於魏忠賢在不在位、權勢強不強,而在於努爾哈赤僅憑遊牧的奴隸制度下軍隊,是無法與大明的農耕社會制度下的國力相抗衡的,也無法侵入長城這層皮膚,讓大明立時毒發身亡的。
它的主要原因在於,是經血出同族李闖的強力內推,從內部破壞了大明身體的免疫力,讓外來力量更易侵入其機體,所造成讓大明重痾在身、突變身亡。
大明非死於大清,實死於李闖內推。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這個結論不成立:
魏忠賢是天啟年間最大的奸宦,他搬弄是非、攪亂朝綱、私掌兵權、賣官鬻爵、殺害忠良,犯下的罪行不計其數,是一頂一禍國殃民的毒瘤。
在主觀條件下,魏忠賢幾乎沒有做過什麼利國利民的事,他給國家帶來的只有災難和不幸。而在天啟年間,正是後金大舉入侵之際,遼東大面積土地也是在這個時候丟失的。
在大明的版圖上,女真人肆無忌憚地搶掠和屠殺,直到寧遠之戰,努爾哈赤被袁崇煥擊敗,這才減緩了後金入侵的腳步。努爾哈赤從起兵開始就一直在妄想佔據中原,一次次觸碰明朝的底線,甚至一度山海關外全部是後金軍的活動範圍。
天啟元年,後金軍出兵瀋陽,總兵尤世功、賀世賢戰死,朝廷派出援兵,爆發了殘酷的渾河血戰,童仲揆、戚金等將領皆戰死。接著後金軍攻陷遼陽,遼東經略袁應泰被逼自焚而死。
史料記載:
“大清兵取瀋陽,總兵官尤世功、賀世賢戰死。總兵官陳策、童仲揆、戚金、張名世帥諸將援遼,戰於渾河,皆敗沒。壬戌,大清兵取遼陽,經略袁應泰等死之。”
天啟二年,努爾哈赤進攻西平堡等地,明軍守備不利,無一勝績,巡撫王化貞、經略熊廷弼敗退山海關。廣寧之戰令遼河以西的土地全部成為敵佔區,義州、平陽橋、西興堡、錦州、鐵場等四十個城池淪陷,並且努爾哈赤還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殺戮。
至此遼東基本全部淪陷,努爾哈赤成為大明最可怕的敵人,我們再看看天啟年間魏忠賢在做些什麼。
剷除異己,穩固權勢
魏忠賢攀附客氏(熹宗朱由校乳孃)上位,雖然魏忠賢不認字,卻仗著客氏的權勢,成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宮內有宮女和宦官結成“對食”的習慣,原本客氏的相好是一位名叫魏朝的宦官,魏忠賢則上位後,剔除了魏朝,他成為客氏的相好。
魏朝本是魏忠賢入宮的介紹人,道理上講對魏忠賢有恩,魏忠賢忘恩負義,把魏朝趕出了皇宮。宦官王安也是魏忠賢的引路人,且王安還是一位比較正直的宦官,萬曆年間曾多次保護太子朱常洛,也曾幫助楊漣、劉一燝等人助熹宗朱由校繼位。
魏忠賢之後能進入司禮監也有王安的幫助,但魏忠賢卻聯合客氏害死了王安。等到魏忠賢勢力逐步成熟,內宮中的王體乾和李永貞、石元雅、塗文輔皆成為他的黨羽,肆意妄為,宮內沒有人敢多言一句。
遼東的戰事緊急萬分,而魏忠賢做的只是為他的權力和地位,他每日奉承皇帝,讓朱由校沉浸在倡優享樂中,他則培養黨羽,剷除異己,發展自己的勢力。這大致就是天啟元年魏忠賢在做的事,而此時瀋陽、遼陽還在後金的鐵蹄下被蹂躪。
陷害忠良,冤獄酷刑
史料記載:
“忠賢益無忌,增置內操萬人,衷甲出入,恣為威虐。矯詔賜光宗選侍趙氏死。裕妃張氏有娠,客氏譖殺之。又革成妃李氏封。皇后張氏娠,客氏以計墮其胎,帝由此乏嗣。”
為了鞏固其地位,魏忠賢還掌控了部分軍隊,內操軍增加到1萬人,還身穿甲冑出入皇宮,頗為放肆。狠毒的客氏在後宮作威作福,假傳聖旨害死了選侍趙氏,懷孕的裕妃張氏被殺,就連皇后的孩子都被設計墮胎。
天啟四年,副都御使楊漣上疏魏忠賢二十四條大罪,我們在此抄錄一段:
“東廠之設,原以緝奸。自忠賢受事,日以快私仇、行傾陷為事。縱野子傅應星、陳居恭、傅繼教輩,投匭設阱。片語稍違,駕帖立下,勢必興同文館獄而後已,大罪二十。”
設立東廠,本意是緝拿奸邪,魏忠賢掌控東廠之後,經常公報私仇,陷害忠良,其義子傅應星、陳居恭、傅繼教輩等人仗著權勢胡作非為,如有一言不合,便會招致罪罰。
為了報復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等人,全部被魏忠賢誣陷罪名關入詔獄,再由許顯純拷打致死。尤其楊漣死得最慘,從被關進詔獄,就被打得體無完膚,之後用土包壓身,再用鐵釘灌入耳朵,死的時候早已不成人形。
被魏忠賢陷害致死的官員不計其數,罪行罄竹難書,在做這些事的途中,魏忠賢難道還會考慮遼東的戰事問題,明顯這一切都是為了他的權勢,朝廷混亂才招致後金的放肆,魏忠賢罪不可赦。
搶佔軍功,封蔭族孫
哪怕魏忠賢權勢再大,也有他不敢動的人,比如孫承宗,天啟二年,孫承宗主動承擔遼東防衛,提拔了如袁崇煥、趙率教、祖大壽等一大批將領,並系統地修整遼東城堡要塞,建立了關寧錦防線。
至此遼東的局勢才出現轉機,而天啟六年,孫承宗被罷免,高第繼任遼東經略,如果孫承宗能一直在遼東任職,之後的遼東走勢可能會更好。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魏忠賢,魏忠賢多次詆譭孫承宗,在皇帝耳邊說孫承宗的壞話,這才使得孫承宗被罷官。
高第上臺後馬上撤離關外所有守備力量,如果不是袁崇煥堅持守衛寧遠,那之前的所有一切都白做了。關外廣大地區,只留下寧遠一座小城和1萬明軍士兵,在袁崇煥的帶領和堅持下,經過艱苦奮戰,才擊退了努爾哈赤的部隊。
寧遠大捷意義重大,而從中魏忠賢只做了拆橋的事,而沒有提供一絲幫助。不過事成之後,功勞卻算在魏忠賢的身上。之後的寧錦大捷,同樣把功勞記在了魏忠賢名下。
史料記載:
“而忠賢志願猶未極,會袁崇煥奏寧遠捷,忠賢乃令周應秋奏封其從孫鵬翼為安平伯。再敘三大工功,封從子良棟為東安侯,加良卿太師,鵬翼少師,良棟太子太保。因遍賚諸廷臣。用呈秀為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獨絀崇煥功不錄。”
聽到袁崇煥的捷報,魏忠賢先給自己的族孫魏鵬翼加封伯爵,加封侄子為良棟為東安侯,良卿為少師。魏忠賢手下廷臣同樣加官進爵,唯獨袁崇煥的功勞忽略不計。很明顯,魏忠賢根本沒有把遼東戰事放在心上,他能想到的除了他自己就是他的爪牙和族孫。
在我看來,魏忠賢在客觀上,起到了一部分克制東林黨的作用,這也是熹宗的計劃。但從魏忠賢本身,對於遼東和努爾哈赤,他毫不在意。留著這樣一位敗類,禍國殃民綽綽有餘,要復興國家純屬白日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