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登基的那天,他的父親說了一句什麼話,一語成讖預言了清朝的滅亡?你怎麼看?

俊俊談服飾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相繼去世。慈禧太后臨死前,指定了皇位繼承人,讓3歲的小朋友溥儀登基為帝,由他的父親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共同掌管朝政。每個新皇帝登基,都有一場盛大的登基大典,溥儀當然也不例外。


1908年12月2日,太和殿內,3歲的溥儀坐在龍椅上哇哇大哭,下面的文武大臣在向他參拜,高呼“萬歲”!這天是溥儀舉行登基大典的日子。



這天一大早,溥儀就乘坐轎子經過北京街道,轎子的旁邊和身後是溥儀大批的侍衛人員,他們簇擁著溥儀走向太和殿。坐在轎子裡的溥儀根本不懂他們這些人要將自己抬向哪裡?去幹什麼?到處都是圍觀的百姓,但是沒有一個人人跪地行禮,溥儀的貼身人員無不感到很尷尬,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登基儀式的確與往不同。


皇宮門前的太監在凜冽的寒風下排著隊不耐煩地等待溥儀的到來。登基大典也算隆重,皇宮內人人員聚集,鞭炮齊鳴,到處插滿大清的黃龍旗。

坐在轎子裡的溥儀瞪著一雙驚恐的小眼睛看著登基儀式上來來往往巡警們,他們高呼著,斥責著來維持著登基秩序。溥儀在路上幾次想哭都憋了回去。

溥儀終於被抬到太和殿門前,太和殿外的大臣們,正在焦急的等待新的皇帝。他們看到溥儀來啦!隊伍立刻變得整齊起來,他們的表情也變得很嚴肅莊嚴,又加上天氣的寒冷,使他們看起來面如枯槁。



據溥儀的回憶錄記載,就在自己登基的當天,也就是登基大典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不祥之兆。當時年僅3歲的溥儀,坐在皇帝寶座上接受滿朝文武百官的參拜,他們三跪九叩,高聲呼喊“萬歲”,面對下面黑壓壓的人群,氣氛很壓抑。3歲的溥儀又冷又怕,哭鬧不止,喊著回家找媽媽。

攝政王載灃面對哭鬧的溥儀,一時手足無措,載灃哄著溥儀說:“別鬧,就要完了,要完了。”登基大典上,群臣聽到這話面面相覷,都在下面議論紛紛。這個日子怎麼能說馬上要完了這麼不吉利的話呢,載灃的這句話類似於讖語,預示了大清王朝的滅亡,果然不出三年大清完了。

宣統三年八月(1911年10月),隨著武昌起義的爆發,載灃無力應對清朝各種破敗的局面,把軍政大權拱手讓給袁世凱,同時解散皇族內閣。1911年11月16日,袁世凱組成責任內閣,迫使載灃辭去監國攝政王職務。載灃閉門家居,第二年他被迫同意兒子溥儀退位。

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以太后名義頒佈《退位詔書》,溥儀退位。清朝統治結束。

其實溥儀退位,清朝滅亡,並不是因為載灃的這一句話,而是袁世凱藉助辛亥革命來逼迫溥儀退位,實現了自己的總統夢。袁世凱把皇帝逼下臺,他後來想讓自己以皇帝的身份上臺,當了83天皇帝被聲討下去 。

(溥儀接受改造)

溥儀自述:

“我曾經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歲時繼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張勳在北京復辟,擁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東北把我扶上了滿洲國皇位,這一幕在1945年結束。第四次當皇帝,是在前年。我成為了新中國的公民,獲得了選舉和被選舉的全部權利。現在我同其他全國人民一樣,是一個‘集體皇帝’。”

小姐姐講史


皇帝對於古人來說如真龍天子一般,可望而不可及,坐在皇位上的統治者,對於九五之尊、龍袍加身的皇帝來說,也是一個孤傲的存在。溥儀不僅是一個亡國之君,也是一位封建帝制的最後一位統治者。有開始就註定會有終結,封建王朝浩浩蕩蕩兩千年之後,終於迎來了一個終結這個歷史階段的人物。

因為溥儀這個末代皇帝的稱謂,讓他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極其特殊的人物。縱觀溥儀的一生,可以說貫通中國的近代史,他的一生有很多的無奈和荒誕,而且從溥儀登基之日起,他就表現出了百般的不情願,而在一旁看著自己兒子登基的溥儀的載灃,更是說了一句驚天動地的話語,當時眾人聽後都震驚不已,而且沒想到這句話後來居然預告了大清王朝的結局。

溥儀是醇親王載灃的兒子,他也是上一任皇帝的侄兒,所以按照傳統的帝制社會的規矩,慈禧剛開始選擇的帝位繼承人並非溥儀,而最後定下溥儀繼承大統,其中摻雜著很多顯而易見的原因。首先慈禧太后考慮到,如果找一個皇室中已經成年的人來當皇帝,可能會再次上演光緒皇帝變法的那出戏,而且當時慈禧考慮到自己離世後,溥儀年紀尚小也無法執政,隆裕會接手朝政,這樣權利也並未旁落,所以慈禧為了讓權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人的手中,她認為溥儀就是上佳人選。

其次就是溥儀的生母和慈禧關係十分親近,這個女子就是榮祿的女兒,因為慈禧喜歡這個小女孩,就一直將她帶在身邊,所以慈禧就成為了她的乾媽。後來慈禧的這個養女生下了溥儀,因為關係比較親厚,讓慈禧對溥儀更加偏愛,有了這一層關係,也為溥儀登基埋下了伏筆。

光緒皇帝一生沒有子嗣,因為沒有繼承人,所以才會讓慈禧在選擇接任皇帝的時候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可是就在溥儀登基時,他的父親醇親王載灃卻說了一句預言。當時溥儀在登基大典上一直在哭鬧,而一旁的父親就只得安撫兒子,還接連說了好幾句“快完了”。雖然載灃只是無意之言,可是當場的人聽後都感覺不妥,沒想到後來大清的命運果然如同載灃這句話一樣,在溥儀這一朝走向了終結。


歷史課課代表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真的是很有意思,日航君這幾天在看溥儀的《我的前半生》,正好看到了這個梗,笑了好久,今日就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傳言中的故事

溥儀的父親為醇親王載灃,後來任攝政王。傳言中,溥儀在登基之時,被鐘鼓齊鳴的聲音嚇到了,因此放聲大哭,怎麼也止不住。他的父親載灃安慰溥儀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

下面的大臣聽到後都面面相覷,這是幹啥呢?怎麼就“快完了”,是不是大清也“快完了”但是這根本止不住溥儀的啼哭,沒辦法,他的父親只得拿了一個“皮老虎”哄溥儀,才讓年幼的溥儀停止了哭泣。

這個故事很有意思,而且也是真假混雜,看起來非常像是真事,那麼,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呢?

二、實際的情況

據溥儀說,那次登基大典因為是在“國喪”期間,因此丹殿大樂設而不奏,壓根沒響。溥儀因為早上早早起來,睡眠不足,加上那天天氣又很冷,人們把他單獨一人放在了又高又大的寶座上。又急又氣的溥儀因此忍不住哇哇大哭起來。

這時候,他的父親用手按住他,不讓他亂動,溥儀因此更加大哭:“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把他父親載灃急得是一頭汗。而文武百官行的是三跪九叩的大禮,磕起頭來沒完沒了,溥儀的哭叫聲也越來越大。這時他的父親跟他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要回家了。”

大臣們一聽,面面相覷,什麼“快完了”?大清“快完了”?大清玩完了我們可都是“要回家了”。一時間人心惶惶,大家好像都發現了什麼不祥之兆。

三、看法

溥儀在很小的時候登基,按照中國古代說法可以叫做“主少國疑”,本來就是不祥之兆。並且當時革命黨起義風起雲湧,幾乎每隔幾個月就有一次起義,國家處於動盪之中。而袁世凱在此時挾權自重,清政府對他無可奈何。此時清政府的人都覺得自己氣數已盡,外有“反賊”,內有“奸臣”。因此可見清政府命數不長。果然,溥儀即位三年之後,清朝就滅亡了。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人類進入20世紀,民國開始在中原大地遍地開花的時候,溥儀還在皇宮過著他原封不動的帝王生活,呼吸著19世紀遺留下的塵埃。他的繼位就像他的退位一樣,一切都操控在別人手中,從登基到退位,就像演了一場鬧劇。

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在他繼位之前還上演了一場立儲鬧劇,光緒25年(1899年12月24日),慈禧發出一道懿旨將溥儁過繼給穆宗為嗣,號“大阿哥”,並計劃在庚子年,光緒26年,舉行光緒皇帝禪位儀式,改年號為“保慶”,然而這事遭至了榮祿、慶親王奕勖以及各國的強烈反對,最後這事也就作罷了。

義和團起事後,大阿哥溥儁的父親載漪認為義和團不是亂民,而義和團先後刺殺了德國駐華公使、攻擊法國使館等一系列行為,導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此事令載漪父子成了禍首,被革去爵位,發配新疆,溥儁也因此被革去大阿哥的稱號。

大阿哥的鬧劇也就此收尾了,溥儀繼位的正劇開始上演了。據《清德宗實錄》記載:“光緒臨終前一天,慈禧發懿旨宣佈,由溥儀繼承皇位,其父親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

溥儀繼位後,改年後為宣統,當時真正掌權的人是隆裕太后和攝政王載灃。據溥儀自己回憶,在登基大典上,他坐在龍椅上哭的撕心裂肺,在他旁邊的父親急得滿頭大汗,小聲哄著:“別哭了,別哭了,馬上就完了。旁邊的文武百官一聽這話大驚失色,怎麼能說“馬上就完了呢”,這是凶兆啊。

果然一語成讖,不到三年,清朝就真的完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了,袁世凱的北洋新軍成了清朝唯一可以抵抗革命力量的軍隊,結果袁世凱一邊武力鎮壓南方革命,一邊又和革命黨人談判。得到列強的支持,孫中山不得已辭職,推舉袁世凱為大總統。

1912年2月1日,隆裕太后宣佈清帝遜位。

清室也受到優待,依舊保留著皇帝的尊號,以國君之禮待之,依舊住在宮中,遜位對於溥儀來講,還是年齡太小了,並沒有什麼心理壓力,皇宮不過是一個可以任由他撒歡跑的的大房子,在這塊小天地裡,溥儀一直住到了民國13年(1924年),才被馮玉祥驅逐出紫禁城,在這裡溥儀渡過了“人世間最荒謬的少年時代。

儘管遜位,但是溥儀依舊保持著他的皇帝生活,雖然只是紫禁城的皇帝,但是他的排場依舊保持著皇家的尊貴。即使去一趟頤和園,也是幾十輛汽車尾隨,還有民國的警察沿途警戒、開道。吃飯時,也是按清朝的規矩,由幾十名太監抬著桌子由御膳房到養心殿,這些排場時刻都在暗示著溥儀他的身份的尊貴,他是一切的統治和一切的人上人。


溥儀絕想不到,在他的登基大典了,他父親安慰他的那句話,竟然成了他一生的桎梏,無論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他的清朝完了的命運。清朝的滅亡是時代潮流的趨勢,溥儀所做的一切不過是逆天而行,終究抵抗不住時代的車輪滾滾前去。


雨霽視角


一語成讖,自古傳得神乎其神。未進入正題前,先理順一下關係。

慈禧太后
,近半個世紀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她創造了清朝乃至整個封建王朝的一項記錄,一個皇室旁支擁立了兩位皇帝。不是她多麼大公無私,恰恰相反,是為了她的私慾。為長期把持朝綱下的兩步棋。

光緒、宣統二帝同出自醇親王府。其中暗藏玄機。都是幼年強行帶進宮中去的。

醇親王是咸豐帝的七弟一一慈禧太后小叔子,其福晉又是慈禧的親妹妹。所以光緒帝即是慈禧婆家親侄子,又是孃家親外甥。而宣統帝則是光緒二弟載灃的長子,是親上加親的關係。

慈禧去世的前一天毒死了光緒。迎來了三歲的溥儀一一就是宣統皇帝。



儘管大清氣數己盡,但登基大典還是很講派場的。面對黑呀呀跪在一地朝拜的大臣,被載灃跪擁在龍椅上的溥儀嚇得哇哇大哭,直嚷:我不挨這,我不挨這,我要回家。

載灃哪見過這陣勢,慌了神,沒了主意,竟哄著說:快完啦,快完啦。

群臣聽到,很是驚駭,退朝後紛紛議論:攝政王怎能說這種不吉利的話,這不是咒大清快完了嗎?



果不其然,宣統三年,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大清壽終正寢。

但,快完了的這句話一直在流傳。其實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現在人們重提此事,權做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


晚亭與落霞同暉


溥儀被慈禧選為接班人的時候,年齡只有三歲,可以說那時候的他,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娃娃。

當然了溥儀即為當皇帝的時候,也只有三歲。

很不巧的,也是最為轟動的事件,是那時候光緒帝和慈禧都是在連續兩天內死去的。一連兩天,國家連著去世了兩個國家重要領導人。

真是亙古未曾有的事,卻載清朝發生了。

總之,慈禧意識到自己不行了,就讓溥儀在自己去世後當皇帝,他的父親載灃來當攝政王,代替小溥儀處理天下的朝政。

但是,到了溥儀登基的那一天,卻發生了很多的變故。

畢竟皇帝登基是一件十分莊嚴的事情,在加上當時要登基的天子只有三歲。根本什麼事都不懂。

三歲的溥儀哪裡見過這麼多人圍觀自己呀。文武百官又是三扣九拜,又是大勝呼喊吾皇萬歲萬萬歲,著實把溥儀嚇了一大跳。

所以,在登基的那一天,溥儀一直是在大哭大鬧中度過的。

這時,溥儀的父親載灃也全程陪伴著他,為了寬慰溥儀,載灃說了一句話,一語成讖預言了大清王朝的滅亡。

那麼載灃說的到底是什麼話呢?

不是溥儀一直苦惱嗎,載灃就對溥儀說,“快完了,快完了。你就不要哭了”,結果溥儀三歲登基,六歲退位。

這不就是說的大清快完了嗎?

然而事實上,載灃當時真的有說過“快完了”這句話嗎?

我想這個還是需要推敲的,而且很多研究清史的專家,都認為溥儀不會說這樣喪氣的話。

要知道載灃一直都是皇親國戚,他的家教是很嚴的,皇家的規矩也是很大的。若是生在皇家,稍微不注意,說錯了話就會因此丟掉性命的。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生在皇家的人,無論是做事,還是說話,都是三思後而行的。

載灃更需要這樣了。

首先載灃為人本來就很小心,再加上他的哥哥是光緒帝,他的兒子是溥儀,也是皇帝。正是這種身份,最容易犯錯,被人抓住把柄的。

所以,在溥儀登基的時候,“快完了”這樣的話,絕對不會是出自載灃之口的。

而且關於這件事,清史專家還專門訪問過後來的溥儀和他的姐姐。

儘管溥儀對這件事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但是,他也是極力的否認,說他老爹載灃肯定是不會說這種不吉祥的話的。

溥儀的姐姐,也是說父親的涵養很高,什麼事吉祥話,什麼不是吉祥話,他還是分的出的。

皇家的人,對於什麼時候說什麼話,都有嚴格的培訓的。

所以,作為攝政王的大臣載灃絕對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說實話大清的滅亡是歷史的選擇,並不是所謂的載灃的一句“快完了”一語成讖。就真的讓大清給說亡了。

再說了我們都是二十一世紀的人了,都是相信科學的人,對這個讖語當然也是不相信的了。

你說對吧?


史學達人


慈禧當初選擇載湉繼承皇位,除了載湉年幼便於控制外,還與他的家庭背景有關。

載湉是咸豐帝親弟弟奕譞的兒子,又是慈禧太后親妹妹的兒子,無論從父系和母系來說,在同治病死後沒有子嗣來繼承皇位的情況下,載湉是最佳人選。



載湉雖然當了皇帝,但慈禧太后實際掌握大清權力。即使後來“歸政”,實際上還是慈禧掌權。

慈禧把自己的親侄女嫁給光緒帝做皇后。更是想牢牢控制住光緒。光緒後來希望藉助維新派變法圖來奪取實權,但戊戌變法又被慈禧鎮壓,光緒被囚禁在中南海瀛臺,鬱鬱而終。

光緒沒有兒子,慈禧又選擇年僅三歲的溥儀接班。溥儀是光緒皇帝的親侄兒、攝政王載灃的兒子,母親瓜爾佳氏深得慈禧喜愛,原本載灃已經定親,慈禧逼著他退婚娶瓜爾佳氏福晉。後來生了溥儀。



光緒死時,慈禧也已病重,於是她召集滿洲親貴重臣,決定以醇親王載灃長子溥儀為帝。同時慈禧考慮到隆裕能力有限,又封溥儀的爸爸載灃為監國攝政王。

溥儀登基那天,年僅3歲的溥儀坐在皇帝寶座上接受滿朝文武參拜,殿外鞭炮鑼鼓震天響, 3歲的溥儀嚇得哇哇大哭,要從龍椅上下來。

載灃沒有辦法,只有不斷的安慰這個小兒子。他一邊把溥儀按在龍椅上,一邊哄著:“快完了,馬上完了”,好容易把登基大典給熬過去。 載灃安慰溥儀的話被下面的大臣們聽到了,大家都感覺在這個日子說“快完了,馬上完了”十分不吉利。



本來大清就是風雨飄搖了,這話不是預示大清要亡國嗎? 雖然事後隆裕太后進行闢謠,說載灃當時說的是“快好了,快好了”,是大家聽錯了,這更是欲蓋彌彰,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所有人都知道,此時的大清的腐朽沒落,亡國不遠矣,討這種口彩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果然,三年後,辛亥革命爆發,大清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載灃也一語成讖,留下了這麼個故事。

我的看法很簡單,用偉人的話來說就是:“歷史潮流浩浩蕩蕩,誰能阻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