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將楷書練到什麼程度才能寫好行書?

亦雲星辰


把楷書練到什麼程度才能寫好行書呢?說實話,寫好楷書與寫好行書之間有關係,但沒有決定性的關係。

寫好楷書對寫好行書有哪些幫助?

為什麼很多人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都被建議先學楷書呢?是因為楷書向對於行書來說,筆畫相對獨立,行筆速度較慢,各種筆法也非常豐富,結字平正。孫過庭《書譜》雲:“初學分佈,但求平正。”就是這個道理。同時通過楷書的學習可以鍛鍊我們的控筆能力,再學習行書的時候就容易了很多。

楷書練到什麼程度才能寫好行書?

我個人覺得,不能這麼去思考。楷書的大範圍裡面還有不同的書家,分著各種不同的書體,例如我們熟知的“楷書四大家”“顏、歐、柳、趙”,那是不是說,我們要把這楷書四大家的楷書都學好才能再去學習行書呢?

我認為完全不必這麼想,不說別人,就說顏真卿“顏楷”,從中年到老年,就留下了眾多的書法作品,不同人生的階段,作品的風格也不盡相同,可以說一帖有一帖之特色,一帖有一帖之風格。要把“顏楷”每一帖都學好就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

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你能把某一個楷書大家家的某一個帖子學好之後,就可以去學習行書。

那什麼程度才能算是學好呢?就是要達到能入帖,入帖就是臨習的時候,你能臨的很像了,即使離開帖子也能寫出原帖的面貌來。基本上能掌握這個帖子當中的各種筆法、結字法則。這個時候你基本上就算是已經完成了對此帖的學習。

接下來需要拓寬學習範圍的時候,就可以去學習行書了。

學習行書的時候也要先入帖

學習行書的時候,也要先入帖。這個時候需要你暫時放下之前學習楷書的一些概念,完全忠實原帖,能達到入帖的地步。入帖之後,還要出帖,這個時候需要將之前學到的楷書裡面的一些東西融匯到你所學的行書當中,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這就是出帖。

書法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入帖再出帖的過程,也可能學一段時間行書之後,你又會學習其他名家的楷書或者行草書。通過這樣廣泛的學習,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最後才能逐漸形成自己書法風格。


翰墨今香


我以前一個同學的爺爺毛筆字相當厲害,他自己說學書七十餘年(當年八十多歲),覺得寫的最不好的是楷書。當時我不理解,後來自己喜歡毛筆字以後並且楷書入門練了幾年以後才明白,楷書確實很難。個人認為練習幾年對書法中運用的筆法和對字的結體規律基本掌握以後就可以練習行書了。楷書想寫得無懈可擊大多數學書人盡其一生都難。


tiany1027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楷書與行書沒有任何關係!學書法不必從楷書入門,可直接從行書入手。至於有人說學行書之前必須要學楷書,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立得住的依據,自古以來都沒有。

上圖為田蘊章的楷書作品,落款用的是行書。

所以說,學書者該練楷書就練楷書,該練行書就練行書。關於楷書大概練到什麼程度才能寫好行書的說法,應該就此止步!

如果題主現在練的是楷書,若想學行書或其它書體,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臨帖達到六七分像;二是對學行書和其它書體有極大的興趣,有迫切的願望。



大多學書者學習楷書的目的是為了創作楷書作品,從作品落款的層面考慮,還是要學學行書或草書,這樣寫出來的楷書作品從章法上來講,叫有“靜”(書法作品正文)有“動”(書法作品落款)。正常情況下,楷書書法作品的落款要用行書或草書,而不用靜態書體(楷書、隸書)。

上圖為盧中南的楷書作品,落款為窮款,用的是行書。



以上為小編個人觀點,經驗之談,僅供題主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楷書練到何程度寫草書?

不一定,

非要楷書正步走,學會了正步走再學行走,即練習行書。

然後學習跑步走,就是學草書。這是很多年以前,很多書家的講解,現在見解有了新的說法,即學習行書入草,隸書入草,由隸入章草,楷書是必要的,但是並不意味著寫好了楷書就能夠書寫草書。


因為草書學習,要有一定的多方面的因素,譬如人的秉性是否具有爛漫氣質,性情中人,藝術修養與炙熱的情懷。以及學識的豐厚,更重要的事各種書體的體驗,讓諸體的筆法融於自己的筆畫,使其豐腴具有質的變化。

楷書基礎是草書穩健的必要條件,但是長期園囿其裡,則有法度拘謹束縛情性,因此寫草書,應該選擇行書行草,逐漸放開自己的筆墨,盡情懷而抒發自己的筆墨感情。

往往人具有雙重性,一是守法而固步,一是不羈放縱,草書需要的是縱情。因此適宜的縱與放,是一個進草書境界的平衡點。

所以楷書習練,在達到一定水準,可以繼續習練行書。為草書習練繼續做準備。于右任的草書,經過了幾十年,每天掌握一兩個草字符號,日積月累,才有的標準草書問世。

因此不能說楷書寫好了,便可以學草書,應該慢來,即厚積薄發。

所提問題,是急於求草書之成,才有的體驗楷書基礎,就能行草書之能。非也。應該還要學習其他書體,篆書是必要的,草書的使轉,用筆變化非常重要,常言沒有篆的基礎,寫不好草書,同樣道理,草書是體現綜合書體的狀貌。從楷書,分析不出書之突奔的豐富感情,而由草書,即知其筆化線條豐滿與否。可以知道書者的思想情感。

祝學書,漸漸入境。切莫浮躁。


狂喜淡墨a


寫揩書先寫大楷,大楷筆畫全面掌握,從用筆上達到了:力度、厚度、速度和質感後,並且在結體方面又達到了:點畫呼應,主次分明、重心平穩後,再追求形似逼真,不管是歐、顏、柳、趙哪家真書,都要求入帖:如歐體,要求點畫精確、結構謹嚴,達到了所謂“一畫不可移”的境界;練顏體,則要求遒勁高古有篆籀之氣,豐腴之外還極具陽剛之美;柳體,掌握其內緊外鬆,點畫頓挫規整,在書寫時要求筆法乾脆利落,引筋入骨;趙體,有評者多認其書失之柔弱,實乃是因後來者不善學之故,趙字其實深得晉韻唐法,兼承李邕筆法,線條流美便利,圓潤清秀,典雅雍容,線條是有力的,學他要求:寫好主筆,點畫讓就,收放得宜,參差有致,縱橫取勢,筆畫有時常連帶。至此程度,再寫中楷,中楷寫像樣了,最後再收斂為寫小楷。

然後學習行書,但要先練習較小的字,然後再練大些的行書。

因為“書畫同源”,初習書法者,首先把中鋒線條練習過關了,就是打好基礎了。





阿燚黃南開


還不可以。不過要告訴你,不是說楷書練到多好看才可以練行書,行書和楷書是各自獨立的,只不過它們的基礎練習是一樣的。當你能熟練的寫出楷書筆畫(其實也是行書的初級筆畫,這一點它們是相同的)字不好看沒關係,然後也彆著急上手練,先多看看漂亮的行書作品(千萬別上網找一些沒水平的,推薦趙賀新,不過他的行書很難找到只有批改作業時才能看到,另外,如果你身邊有寫字漂亮的老人那就是你的福氣了,高手真的在民間)這樣可以鍛鍊你的審美和感覺,然後就可以上手練了,注意練的時候一定要忘記楷書的結體,我看到很多人寫行書總是有楷書的影子很彆扭。


漢瓦書法


楷、行都不像?請各位指正!練得心煩意亂⋯


彭禾晏


《楷書練到啥水平才可練行書?》這個問題,我覺得沒有太標準的答案。應靠個人的感悟。我們知道中國書法是一種線條藝術,楷書是很重要基本功,.字要寫的完美楷書就包含了階構、法度、造型等方方面面內容。要想把楷書練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非要下苦功不可!首先要\n自信再加上恆心,買幾本唐朝書法字帖或現代田英章字帖,堅持天天練。剛開始手很笨寫的字很醜和字帖一比容易傷心生氣,這是每個書法家都要經歷的。只要堅持努力吋間長了,手也順了,線條流暢了,階構和造型也好多了,這時就提高了你的信心。再‘堅持一段時,寫出的字自己感覺很漂亮整齊,和字帖一比很接近了。這個時候才可以練行書了。時間得用幾年吋間。這是我的體會寫成文章與愛書法的網友分享。



山中道人


學習行書之我見

一、先大楷

建議先學唐楷,比如歐陽詢九成宮。把筆法、筆畫、結構的規律充分的瞭解和掌握。

二、再小楷

學好大楷以後,不要直接學行書,直接學行書會非常生硬、彆扭。

建議學小楷。然後大量抄經,抄經時,速度可以加快,用筆可以適當放鬆、放開、隨意些。然後,你會發現,許多字不經意的就連了起來,活躍了起來。

為什麼?

因為,古代沒有印刷、打印,全靠手寫,而小楷又是通行字體,公務繁忙了以後,人們就會在以前非常嚴謹的小楷基礎上,寫的快起來了。

然後,就自然的過渡到行書了。

三、學行書

當大小楷已經掌握了以後,可以從聖教序入手,以後再學其他的。











老跨鬥


之前也發過一個內容來探討這個問題 ,我覺得什麼時候學行書並沒有很標準的答案,主要看你們平時下的書法功夫。

比方說同樣五年,一個天天堅持練習 ,一個三天打漁兩天曬網。自然前者更容易快速的到達高水平,就更加容易學習行書了。

因此時間衡量法並不靠譜,要看你楷書書法是否過關。

也就是筆畫結構可以臨摹到很像,一筆寫就就算過了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