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的陵墓注重保密性,但為什麼定陵有隧道門的石碑和指路碑?這豈不是告訴盜墓者具體位置嗎?

xiaozhangshijie


古代帝王陵墓的保密性其實也只是侷限性的,除了元代皇帝陵寢和一些地表無存的陵寢外,其他各代的陵墓大多被盜掘。

題主所問定陵是明代萬曆皇帝的陵寢,建於公元1584年,1590年完工,萬曆皇帝在位48年,所以陵寢建的很早。1956年明定陵被考古發掘,發掘過程中發現了刻有“隧洞門”三個字的磚及刻有“寶城劵門內石碣一座,城土襯往裡一丈就是隧道,棕繩繩長三十四丈二尺,是金剛牆前皮”的小石碑,最後又發現了刻有“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石碑,至此考古隊找到了地下玄宮入口。這些刻有明確標記的小石碑並不是故意洩密,而是當時工匠預留的記號,以便棺槨入葬時方便找到隧道入口,關於為什麼預留有兩個說法:

㈠因為萬曆皇帝在位時間比較長,陵寢在萬曆皇帝執政早期建好後就封閉了,所以要預留記號以便以後找到入口。

㈡有的專家考證後發現明代史料記載萬曆皇帝是和原配皇后一同入葬的定陵,而繼承帝位的明光宗生母孝靖皇后是後來遷葬過來的,所以是明光宗為了以後把自己生母也葬入定陵而命工匠預留的記號。

不管是以上哪種原因,這些記有提示的石碑都是用於以後方便入葬的一種記號而已。其實地宮在什麼位置很明確,明清陵寢都有巨大的寶頂(墳頭),下面就是地宮,只不過入口比較隱蔽而已。

每個王朝的開始都會覺得自己的天下是永遠穩固的,所以陵寢建造的雄偉壯麗,再加上當時有守陵官兵日夜巡護,哪個盜墓賊敢去盜皇陵,所以在當時來說是很安全的。


孤竹公子


定陵的發掘一般難度比較大,有太多機關,1950年代對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的主動發掘,造成大量文物難以保護,正是汲取了這次慘痛教訓,我國才有了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的文物保護理念。”同樣,盜墓賊也是心知肚明的,否則有錢沒命花,豈不可惜,像秦始皇陵,武則天陵,都沒有被髮掘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