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理論》“從霍金的感情世界裡,看透婚姻的本質”


《萬物理論》“從霍金的感情世界裡,看透婚姻的本質”

談起霍金,或許人人都曾驚豔於他的才華與學術成就,但除去那些榮華加身的光芒,其實他也曾是一個獨自與病魔抗爭的普通人。

可歷史向來只記得偉大和傳奇,電影才偏愛日常和瑣碎,2014年上映的電影《萬物理論》,以傳記片的角度將霍金的科學理論與人生唏噓年華交織在一起,讓我看到了一份關於苦難背後堅韌青年時代的他。

影片中飾演霍金的演員小雀斑,也因此片獲得第6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獎、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他用他細膩的演技,向我們展示出了關於霍金不為人所熟知的更接近於普通人的另一面。

《萬物理論》“從霍金的感情世界裡,看透婚姻的本質”


而在這真實背後,是殘忍卻也是美好,愛曾是最廣泛的命題,通過這樣一個天才背後關於愛的表達,能讓我們思考的,遠不止愛本身,因為愛或許有時限,但愛也是無限大的。

或者說作為一個平凡人,其實很難理解到霍金證明的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甚至完整的讀一遍《時間簡史》都不一定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若是縮小到關於愛情,關於婚姻的層面,才能讓我們每個人再有話語權,也才能稍微讓我們離這一傳奇人物近一點。

那種在相處中的犧牲與成全,在歸於平淡後的祝福與體面,是讓我感受到,對於婚姻這個命題,霍金也能給我們一個相對完美的“方程式”來對待它。

《萬物理論》“從霍金的感情世界裡,看透婚姻的本質”


21歲的霍金,在劍橋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天才的世界裡,是頭腦風暴的極致張揚,此時的他,已然配得上王者的稱號,本是前途無量,卻因為一紙診斷書,徹底將他打入無盡的地獄。

與簡的相遇,更像是命運漩渦裡的一個玩笑,一見鍾情的美好,卻在還沒來得及享受的短暫時光裡,迎來了巨大的挑戰,醫生斷言霍金活不過兩年,他的逃避,是他生命唯一剩下的體面。

可是每個人在愛面前,都曾盲目而義無反顧,簡的選擇,是和他一起走到底,疾病阻斷不了他們彼此陪伴的決心,他們依然毫不猶豫走向婚姻的殿堂。

《萬物理論》“從霍金的感情世界裡,看透婚姻的本質”


光從這一點來看,其實很佩服簡的決心,但當愛情落入俗塵,其實也是走向生活的現實。疾病限制的是霍金的行動能力,卻控制不了他的大腦,一次又一次提出的理論,是他在學術界的震動,卻不會教會他如何成為一個好丈夫,或是一位好父親。

兒子和女兒的相繼出生,是給這個家平添了忙碌和慌亂,所有的一切全壓在簡一個人身上,她的日常,成了照顧家裡的“三個小孩”,霍金的純粹讓他始終如一個孩子一般,可以和女兒和兒子像朋友一樣玩成一片。

但這一切對於簡來說卻是不公平的,愛在不對等的付出中歸於平淡,後來她對於霍金,很大程度上變成了責任和義務。

婚姻的本質,其實就兩個個體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個整體,而後成為家人,成為彼此再無法分割的一部分。

盲目過後的冷靜,是簡在這個家庭中開始有了抱怨,也從那瞬間起開始有了裂隙。

《萬物理論》“從霍金的感情世界裡,看透婚姻的本質”


可對於霍金而言,絕望中守護著的希望,是他還沒來得及做到的研究和這個讓他從心底感受幸福的家庭,他能感受到快樂和滿足,所以竭盡全力也想要留下來,卻忽視了對於簡而言,她所面對的這一切是否公平,加上病情的逐漸惡化,一切只是變成了對他而言巨大的打擊。

餐桌上別人切牛排,喝酒碰杯的時候,他卻連自己吃口飯都做不到了,矮矮的樓梯再也爬不上去的時候,是連幾歲的小孩都要看扁自己了,不得不坐上輪椅的時候,是終究讓他徹徹底底被困在了這方寸之地。

那是逐漸從天上到深淵的落差,也是他不得不面對的,成為別人眼裡弱勢群體的眼光。

《萬物理論》“從霍金的感情世界裡,看透婚姻的本質”


簡的改變,或許只能算這個家庭面對的一個危機,而霍金的病情,其實才是這個家庭無法復原的關鍵。

簡曾預料過關於婚姻生活將會遇到的艱難,她卻沒辦法預料自己能不能扛過去。

這是婚姻中最常遇到的難關,所謂榮辱與共,很難包括苦難,一份不平等擺在眼前,必然會陷入抱怨的深淵,而一旦有了抱怨,很多美好也就看不見了。

歸於平淡的生活,註定無法保持的新鮮感,簡對霍金的愛,已經不夠她心甘情願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可她又確實是在犧牲中逐漸失去了自我。

後來加入唱詩班,認識的那位風度翩翩的人,其實是打破他們這種脆弱和諧的微小一環,卻又徹底動搖了他們家庭幸福的根源,喬納森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出現在他們面前,此時的霍金,當看見另一個男人教兒子彈鋼琴的那一瞬間,他其實什麼都懂了。

《萬物理論》“從霍金的感情世界裡,看透婚姻的本質”


越聰明的人活的越清醒,縱使三人行裡,每個人都有特別明瞭的底線,但這份在世俗眼光裡夾雜了太多雜念的情感,並不容易維持它的平衡。

霍金和簡第三個孩子的出生,是徹底將她釘在了恥辱架上,懷疑和猜忌,是外人的閒言碎語裡強加在他們身上標籤,喬納森只能有意識的遠離,而簡又迴歸到了孤苦無依的境地。

只是嘗過甜頭的人很難再回到原點,當愛不再濃烈,是徹底讓她和霍金只剩下了一點撐不起這個家庭的情分。

這或許是婚姻中總會遇到的難題,當愛變成了情分,是留給彼此祝福,還是在傷害中什麼都留不住?

她依然照顧他,照顧孩子,但總有什麼東西,就是不一樣了,而霍金面對妻子愛上另一個的處理,其實很偉大。

《萬物理論》“從霍金的感情世界裡,看透婚姻的本質”


愛並不是佔有,也不是犧牲,而是從心底而發的祝福,從他願意另一個男人介入到他們的生活開始,到後來單獨再去找喬納森,是他讓這份愛昇華,也是他對妻子無私的祝福。

霍金的偉大就在於,他能以他的角度去維持一份平衡,他們之間是親情的樞紐,他需要她,但她又不屬於他,海邊嬉戲的瞬間,帶著孩子們玩耍的喬納森,在某一瞬間更像是他們組成了完美幸福的家庭,那是霍金做不到的,卻是孩子們和妻子最需要的。

所以當我看到他選擇退縮而又去促進妻子和另一個男人的靠近時,他把難過都藏了起來,那或許是他最後的願望裡,希望失去了自己的家人也可以有一份能讓他放心的依靠。

《萬物理論》“從霍金的感情世界裡,看透婚姻的本質”


再一次的變故,病情突然惡化的霍金面對的是生與死的抉擇,只是這個決定,簡替他做了,無論多艱難,在她眼裡,活著才是希望。

可手術後再無法說話的霍金,是徹底被困在了自己的世界裡,而此時出現的第四個人,也徹底加速了霍金和簡婚姻的終結。

伊蓮作為護工,可以在一舉一動裡輕易看穿他想要表達的主旨,那是霍金這麼多年以來,第一次再次感受到被理解的滋味,她沒有拿異樣眼光看他,她能懂他。

所以決定放手的他,其實是從一個整體再次分離出來的過程,當霍金願意把一切放在明面上的時候,簡也才告訴他“她愛過他,只是她真的盡力了”。

他們之間,談不上誰對誰的背叛,卻又在一次又一次選擇中只能漸行漸遠。

這是婚姻最後的答案,不一定相濡以沫到白頭的才是真正的愛情,也不是喜歡變成冷漠後彼此的傷害與對峙,更不是盲目歸於平靜後就定義

我從來沒有愛過他,曾相愛一場,本就很偉大。

原本被醫生認為只有兩年壽命的他,用奇蹟證明時間和愛的無限大,作為霍金的妻子,簡和他攜手走過了二十五年,分開後的他們,依然是朋友,是家人,而愛的終點,很多時候就是淪為了親人,儘管無數人曾想要反駁,但在更多沒有那麼多圓滿的遺憾面前,你愛的人就是最後變成了你的家人。

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大部分人都擅長把愛變成習慣,然後在忍受不了的平淡中開始歸咎於是彼此沒有愛了。

《萬物理論》“從霍金的感情世界裡,看透婚姻的本質”


可愛是什麼,只是一瞬間的熱情似火嗎?我想這並不準確,整部電影,穿插在霍金學術才華中的情感世界,是把我們帶進了關於時間長河裡唯一不變的主題。

愛不會有盡頭,愛也不會消失,所有的不圓滿,只是因為彼此都有了更好的選擇。放開手去祝福,是婚姻留給我們最後的體面。

作為一個卓越物理學家的一生,不能說霍金從來沒有遺憾,只是他的遺憾放在普通人面前,卻成了令人羨慕的擔當與大度。

正如霍金曾說過的那樣 : 我們都是與眾不同的,無論生活多麼艱辛,你總會有自己的方式發光。生命不息,希望不止。

而關於生命的延續,就是關於愛的本質,我們相愛,然後在一起,然後攜手陪伴走過的歲月,我們有愛的結晶,有抹不去的彼此曾相濡以沫的記憶,這就是愛情,這就是婚姻。

任何不圓滿,不是愛的錯,也不是婚姻的錯,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變故與意外中,我們都希望彼此幸福,而這種放手和後退,也只是希望你能找到你想要的幸福,後來我們還可以成為朋友,我們也會一直是家人。

這是愛的答案,也是婚姻的答案。

《萬物理論》“從霍金的感情世界裡,看透婚姻的本質”


一生的傳奇與榮耀,他是奇蹟本身,我很喜歡霍金的那份才華之餘的幽默與風趣,愛情在他的世界從來就是無邊的,這部連他自己都說彷彿演活他的電影,是他對於愛情寫出的最浪漫的答案。

而這份答案讓我們看到他的偉大不僅僅在於他的學術成就,更在於每次他教會我們的道理,他一輩子或許曾被困在了方寸之地,但他的靈魂,他的眼睛,穿透了世間萬物,和我們站在了一起。

電影相較於現實,一定會有一部分出入,只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並不是為了尋求關於愛情,或是關於婚姻一個最正確的答案,我們只是在還能看到的美好裡,知道愛的選擇並不是唯一的,答案自然也不是唯一的,那麼關於這一切,當然還是一個家庭中兩個人共同的經營。

只是希望還看得見美好的時候,就不要忘記如何去愛。

《萬物理論》“從霍金的感情世界裡,看透婚姻的本質”


留在最後的話,2018年,我們失去了霍金,或者更形象的說,是整個人類失去了霍金,但在另一方面,生於伽利略忌日,卒於愛因斯坦誕辰,他本就屬於宇宙和星辰,離開,也許也只是代表著他回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