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哪些畫家的畫堪稱神品?為什麼?

鵬友程


個人以為,安格爾的油畫《泉》稱得上是一幅神作。

安格爾是法國十九世紀新古典主義重要畫家、學院派首席代表。《泉》是安格爾從1830年開始構思至1856年曆時26年才得以完成的一幅作品,是安格爾最為得意的一幅油畫,也是安格爾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是代表安格爾油畫藝術最高水平的一幅扛鼎之作。

我們知道,《泉》是一幅人體藝術油畫。在西方,在十四至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及其此後的數百年間,人體藝術油畫是油畫中重要和常見的表現題材和形式,歷代藝術家創作了大量的人體油畫作品,其中也不乏經典優秀作品。但能稱得上神作的並不多,為什麼說《泉》是一幅神作呢?

一是,在《泉》之前,雖然有很多人體油畫,比如達芬奇的《麗達與天鵝》、拉斐爾的《美惠三美神》、喬爾喬內的《入睡的維納斯》、魯本斯的《愛之園》等等,但是像《泉》這樣一幅以正面全身全裸呈站立姿勢的人體油畫還沒有過,《泉》的出現應該說是一個重大突破。

二是,《泉》作為一幅正面全身的人體油畫,既要表現出人體的外在美,又要表現出人的內在美,不足則表現不出,稍過則流於低俗,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創作難度非常之大,沒有相當高的審美修養和精湛的繪畫技法是很難駕馭和把握的。

三是,安格爾以自己的藝術勇氣和智慧,以高超一流的技法和表現手法,從構圖到造型,從人物動作到人物表情,從背景道具到色彩色調光線明暗等,恰如其分恰到好處的處理好了畫面的每一個細節,成功塑造出一位美麗、純淨、莊重、典雅、清澈透明、纖塵不染的青春女子形象,讓人在欣賞中肅然產生一種聖潔靜穆寧靜美好的感覺而不會有庸俗無聊的想法,給人以至真至純至美的藝術享受。

《泉》被世界許多國家列為人體藝術教學的範本。


燈影書畫


書畫界一直有“神品”、“逸品”、“能品”、“妙品”的說法,能夠被評定為神品的書畫作品無疑都是公認的最高水準的藝術精品了。諸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趙孟頫的《秋郊飲馬圖》等等,都是公認的“神品”。這樣的作品被認為藝術造詣極高,堪為神作。


能夠被稱為神作,到底要達到怎樣的標準呢?明·陶宗儀《輟耕錄·敘畫》:“氣韻生動,出於天成,人莫窺其巧者,謂之神品。”

簡單地說,能稱之為神作的繪畫作品,必定是巧奪天工的,達到了令人驚歎的藝術高度。國畫如此,油畫亦然。像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安格爾的《泉》等等,這些油畫大師的經典作品,現在都是被世人頂禮膜拜的藝術精品,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藝術高度,堪為神作。

真正能創作出“神品”的藝術家,不僅要具備極為嫻熟的繪畫技法,更重要的是,還要具備獨具一格的藝術思維,並且要將創作與思維完美統一。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創作出得到廣泛認可的神作。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藝術鑑賞能力有限,但是對於那些被稱為神作的繪畫也會有一些基本的共識。當你看到一個畫家在繪畫創作方面幾乎無所不能,想畫什麼就畫什麼,而且畫什麼都很好的時候,一般來說,這個人的書畫很有可能已經進入神品境界了。

也許有人會說:那不是神筆馬良嗎?

“神筆馬良”是傳說,不足為信。但是像唐伯虎這樣的畫家,雖然也頗具傳奇色彩,卻是真實存在的。

唐伯虎少年成名,堪稱書畫奇才,但是命運多舛,並不像故事中那般人生得意罷了。從唐伯虎留下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幾乎無所不能入畫,達到一個比一般畫家都高的境界,所以很多人認為唐寅的書畫作品應列為“神品”。


戴進的名氣無法與唐伯虎相提並論,但是很多人認為戴進的繪畫技巧絕不在唐伯虎之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如此,為何唐伯虎的書畫堪為“神品”,而戴進的作品只能淪為“能品”呢?

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境界的區別。

一個書畫藝術家,尤其是那些能夠創作出“神品”的書畫藝術家,應該達到怎樣的藝術境界呢?通俗地說,就是要進入一種自由之境,創作的過程應該是自然而然地呈現,把個人的個性與姿態自然、自由地表達出來。那些被一般藝術家所追求和看重的繪畫技藝,不過是是輔助達到這種效果的手段而已。



很顯然,如果連基本繪畫技法都不夠,想創作出藝術精品也就無從談起;具備了嫻熟的繪畫技法後,還要能夠跳出繪畫技法的拘束,達到一種自由創作的境界,這便有可能創作出“神品”了。正所謂“大象無形”,這便是頂尖高手的境界。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就油畫藝術而言,有藝術造詣的油畫家實在太多了,比如,“歐洲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還有“威尼斯畫派三傑”的委羅內塞、丁託列託、提香,除此之外,油畫藝術的各個流派都有大師級別的畫家,問題來了:你覺得哪些畫家的畫堪稱神品?為什麼?


堪稱神品的繪畫作品

既然能稱之為“神品”,可以作品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社會價值以及商業價值之高,這樣的“神品”,也只有在特殊的時代社會下才能誕生,就油畫藝術而言,所有各種形式的抽象畫都與“神品”無緣,稱不了“神品”,因為抽象畫的缺點太多了,比如,沒有深度、沒有內容、沒有信仰,

這裡就簡單舉例幾位畫家的畫作,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堪稱神品,蒙娜麗莎以她舉世聞名的“微笑”,掃除中世紀以來的憂鬱神色,空間的錯覺、充滿魔力的眼神與神秘的微笑讓《蒙娜麗莎》這幅驚世之作成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作品;既然是“神品”,就離不開有關宗教神話的描繪,比如,拉斐爾的《西斯廷聖母》堪稱神品,

在宗教神學“禁慾主義”思想濃厚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所有畫家的宗教神話人物都是莊嚴的,然而,拉斐爾筆下的《西斯廷聖母》與其他畫家塑造的聖母像完全不同,拉斐爾的畫中聖母既溫柔又兼具人類保護者的氣勢,他將感性美和精神美統一起來,將崇高精神理想和人類的情感結合,迎合了“人文主義”的核心宗者,



能被稱為“神品”的油畫作品,必定是具有強烈“寫實色彩”,且有深刻的象徵寓意,具有時代特點,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與思想,不脫離現實生活,這樣的作品才堪稱真正的“神品”。


詩夜城主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個人粗淺的看法,中西方美術史上,許多畫家的油畫作品,或是國畫作品,雕塑作品,都堪稱神品

個人拙見,哪些油畫作品能稱得上是神品?

在西方美術史上,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維米爾的作品《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安格爾的作品《泉》,梵高的《星空》,高更的作品《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堪稱神品

中國美術史上,堪稱神作的作品,是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顧閎中的作品《韓熙載夜宴圖》,馬遠的作品《寒江獨釣圖》,蘇軾的作品《枯木怪石圖》,梁楷的作品《潑墨仙人圖》《李白行呤圖》,黃慎的《醉眠圖》

為什麼這些作品堪稱神品?一幅繪畫作品,怎樣才能稱為神品?

繪畫作品,分成四個等級,能品,神品,逸品

能品,是一幅優秀的作品必須具備的首要條件,能品,是能夠讓大眾欣賞,拿得出手的境界

能品,說明畫家達到了技法,功底嫻熟的地步,可以供後人欣賞,學習,臨摹

西方美術史上,每一幅古典寫實學院派油畫作品,都達到了能品的境界,特別是西方寫實古典油畫中,寫實的造型手法,值得我們臨摹學習

神品,是能品之上更高一層的境界,如果說能品的地步是技法的嫻熟,那麼神品的境界,是技法嫻熟之上注重精神氣韻的表達

如維米爾畫筆下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如梁楷畫筆下潑墨仙人的精神氣韻,詩仙李白一世傲骨的氣勢

逸品,是高於能品,神品之上的境界,能品的作品,可以臨摹學習,神品,也可以臨摹學習

但是逸品,是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旁人無法模仿的境界,是繪畫創作的最高境界

如梁楷畫筆下的潑墨仙人,李白的精神氣韻,維米爾畫筆下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其眼神的精神氣韻和神態,徐悲鴻畫筆下奔馬的氣勢,是後人就算模仿也達不到的神韻。

齊白石93歲高齡創作的作品《葫蘆圖》,是齊白石在半清醒半糊塗的狀態下完成的,齊白石先生忘記了技巧,只能依靠本能作畫,畫面是渾然天成的境界,無人能及


一幅繪畫作品,堪稱神品,個人拙見是因為多方面的因素


堪稱神品的繪畫作品,或許是一幅畫體現了畫家多方面的綜合才能,如達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體現了畫家在解剖學,科學,技法上多方面的發明才能

或許是維米爾畫筆下,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眼神的神韻

或許堪稱神品的畫作,是畫家創新化,獨特個性的才華,如梵高,莫奈,高更,波洛克,康定斯基的創新精神

堪稱神品的作品,或許是畫家對人生,生活,社會的哲學思考,如高更的作品《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堪稱神品的作品,或許是中國畫家畫筆下,以少勝多的境界,如馬遠的作品《寒江獨釣圖》,梁楷的作品《李白行呤圖》

堪稱神品的作品,就算後人學習模仿得惟妙惟肖,終究不及原版作品的神韻和內涵。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你覺得哪些畫家的畫堪稱神品?為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確定一個基本概念,即你說的

“神品”是引自誰的論斷。關於中國畫的品級評判,有三品說,也有五品說。三品說源自張懷瓘《畫斷》,《畫斷》將畫的品級分為神、妙、能三品,也是中國畫三品論的最早提出者。可惜《畫斷》久已亡佚,今其逸文僅見於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所引。張懷瓘的書、畫“三品說”影響深遠,其後各代列品評者頗多,然仍以他三品說最為簡約。

而五品說來源於清代包世臣的《國朝書品》,其將畫列神、妙、能、逸、佳五品。包世臣的詮釋是:“平和簡淨,遒麗天成,曰神品。醞釀無跡,橫直相安,曰妙品。逐跡窮源,思力交至,曰能品。楚調自歌,不謬風雅,曰逸品。墨守跡象,雅有門庭,曰佳品。“這裡包所說的五品,比照張懷瓘的三品,大致作如下歸納:包的逸品約相當於張的神品;包的神品、妙品,約為張的妙品;包的能品、佳品,約當於張的能品。

按我的理解,你說的神品恰如張懷瓘的三品論,神品即是畫的最高等級,和包世臣的五品論中的逸品同等。因為《畫斷》的佚失,導致我們無法參考其論著來判斷那幅畫屬於神品;而且張懷瓘是唐代人,當時的國畫遠沒有後代發展的高度,特別是文人畫體系,那個時代還沒有形成。所以我們在這裡採用包世臣的五品評論,以“逸品”等同於“神品”,而且包世臣是清朝人,其所處的時代確保其瞭解整個國畫的脈絡,看過更多的畫作,這便於我們展開今天的評論。


那現在來回答你這個問題,那些畫家的作品屬於神品(逸品)?為什麼?

在國畫評價體系中,大家公認元畫多為逸品,尤以元四家為最。黃公望以簡遠為逸,王蒙以密為逸,吳振以溼筆為逸,倪瓚以蕭疏高逸為逸,呈現出逸的不同形態,但明清時人多以倪畫之逸為逸之正宗,以倪畫為逸品之代表,我也是這樣認同的。

倪畫之逸由逸筆、逸鏡和逸人構成,追求沖淡平和的襟懷,幽深閒遠的畫境,味外之味的韻致。倪畫之逸筆多是草草幾筆,後人稱為“減筆”,但不是數量上的增減,而是略去了物象的細微末節,剪去了多餘的枝葉,凝聚著主體對自然的體察,蘊含著主體之意旨情趣。

倪畫中簡約的形象、淡素的筆墨啟發了想象,想象則連接了虛鏡與實境,溝通了有形與無形,融匯了過去與未來,也即觀者對圖畫味外之味別有意會,產生了曠遠之思、出塵之想,進入審美的境界,而此時畫境得到無限延伸,沖淡閒適而幽遠。

逸,是倪瓚的一種生活形態,遠離世俗,專意與自然的交流,高逸、脫俗。因此,倪瓚的“逸”絕不會被替代,絕不同與他人之“逸”,亦絕不易於被他人模仿。正如明李日華《竹懶論畫》中所說:倪迂漫士,無意工拙,彼雲:“自寫胸中逸氣。”無逸氣而襲其跡,終成類狗耳。

倪瓚的畫體現了文人畫在其發展後期出現的,在審美趣味上的個人化和生活化傾向,將文人的生活情愫與平民社會的現實理想融合在藝術境界中,以寄託個人的精神與理想。倪瓚對外稱“三不畫”,即重金收買不畫、命題索要不畫、以勢壓人不畫。其人如此,畫亦著此色彩。


現以我最喜歡的雲林作品來展示下“逸”之境界

《漁莊秋霽圖》軸,歷來為人稱道,是雲林的代表作。近處畫一小小的土坡,其上六株高低不一的樹,隔水兩道山丘,和近處的土坡差不多。畫中並沒有漁莊,大概是根據雲林跋中“戲寫於王雲浦漁莊”來定的名。

全畫分近、中、遠三景。中景一片湖光,其實一筆未畫,遠景和近景墨色一致,沒有近濃遠淡的分別,但遠近的效果都很強烈。畫山石先用勁健的長線條數道拉出,墨濃而乾枯。然後用幹筆在右下部和暗處乾擦幾筆,最後以淡墨略加點染。樹幹用幹而枯的墨蓬鬆地寫出大概,然後再加補幾筆,天然而豐富。畫小枝用墨同於畫樹幹,但用筆的速度略慢,所以顯得墨色略重,水分也略多一些。樹葉稀少,僅以淡墨略點,或橫點,或“個”字、“介”字點,最後以更淡墨通身潤之。遠山和近山雖不同,但在用筆橫掃時速度甚快,效果與近山略異。全用墨筆,不著一色,乾淨明潔,疏朗清澈,彷彿萬頃湖水在秋月寒夜下,澄澈清朗,令人俗慮盡空,心脾俱暢。後人稱譽他的畫“不食人間煙火氣”,並非虛語。

《虞山林壑圖》軸,作於雲林六十六歲。還是一水兩岸,但水中卻增加了左右兩處五道汀渚,還有一組雜樹,兩岸的山峰和坡石以及五株樹,比以前繁密得多。筆墨也不像以前那樣清爽、潔淨,出現了擦筆和拖泥帶水的墨,筆法較以前厚重,墨氣較以前濃郁。

《幽澗寒松圖》為雲林晚年得意之作。從左上自題詩句和跋語來看,雲林畫此圖送給周遜學,召喚他早日歸隱。畫中山石仍是以極幹淡的筆勾線,正轉側鋒,勾出大體結構後,復以幹筆側鋒皴抹,皆似畫非畫,若有若無。松樹以兩筆界勾,樹幹內不皴不染,僅圈勾幾個疤痕,松針少則二三筆,多則五六筆,稀稀疏疏,可見他老年作畫更加蒼健勁拙。

倪瓚以極簡單的筆墨,一水兩岸式的“三段式”構圖,創造了中國山水畫的新形式、新意境。他的畫不僅傳達了太湖一帶清曠幽遠的自然生趣,更寄託了他“風雨蕭條晚作涼”的悽苦、憂鬱、孤寂的心緒,滲透著他“身世浮雲度流水”的茫然落寞的人生體驗,同時也反映出他對塵俗既抗爭又不得不屈服,既屈服又在心靈上追求超脫的高逸雅潔的情懷。

倪瓚創作的山水畫,以其獨特的意境和鮮明的性格,呈現出空前的美。與晉代、南朝宋、隋、唐、五代、兩宋的山水畫迥然不同,是任何一個時代的繪畫都不能代替的。他把中國文人畫發展到空前完美的形式,為元代畫壇和整個中國畫壇增加了奇異的光彩。

我愛雲林,總是夜深打開卷軸,細細品味,其畫隱逸脫俗,回味無限。久久凝視,可以讓這個時代的人脫去了浮華的外衣,沉靜如斯。這就是我心中的神品,望共品。


雲隱


這道題沒說清楚,應包括中外神作吧?由於我崇拜的畫家很多,傳不了那麼多,只拿六幅作代表。這裡除了印象派畫家莫奈之外,還有前蘇聯畫家列維坦。更值得介紹的是我班同學,現去了美國的大師級畫家陳衍寧。下面第一幅是陳衍寧與英女皇伊麗莎白的合照。我也不知英女皇怎得陳畫肖像比西方畫家還勁!點名要陳到白金漢宮為她造像。第二張是陳為女皇畫成旳全身像,女皇非常滿意。又請他為她丈夫菲利普親皇再畫,這件亊轟動白金漢宮,唐寧街10號成為陳自由出入的地方,連大門警衛都認識他,為他放行!為祖國爭得了名譽。但陳為人低調,沒有宣傳,只有同學問到才講。中國能人很多呵!這位陳先生完全比得上陳逸飛,他大半生還畫了很多穿民國裝,手拿擅香扇的美女,安閒,美麗,令人愛不惜手。現在功成名就,少畫了許多,常往返鈕約一一廣州兩地,他是典型的土長土長的廣東仔!廣州人的驕傲!中國人的驕傲!

其餘兩位外國大神己介紹過,不重複介紹了!








103311180523微風


因為是非專業人士,所以不敢妄加評論。只說兩個我看過之後難以忘懷的畫家。

其一,是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為什麼難以忘懷,因為莫奈畫出了光,在他的畫裡你彷彿能看見光動了起來,不是靜止的,而是在畫裡跳躍、流淌。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

可以說莫奈的一生都在不斷追求這他所見的光影。

其二,是薩爾瓦多·達利薩爾瓦多·多明哥·菲利普·哈辛託·達利-多梅內克,普波爾侯爵(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一般簡稱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是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畫家,因為其超現實主義作品而聞名。

達利可以說是最震撼到我畫家,因為他畫出了時間,在看到他的畫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原來畫還可以表達出時間。在他的畫裡我彷彿看到了時間在流逝,世界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點點的變化。

達利的一生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曾經說“

我同瘋子的唯一區別,在於我不是瘋子”,“每天早晨醒來,我都在體驗一次極度的快樂,那就是成為達利的快樂……”

2019年在畫展上看過這樣一句話:不肯轉入白晝的世界,而註定要被吸入黑暗,不肯遵循既成的善與美的理想,而著魔迷戀著光怪陸離。送給大家。


貳姨不貳


齊白石的《蝦》

靈動活潑,栩栩如生,神韻充盈,用淡墨擲筆,繪成軀體,浸潤之色,更顯蝦體晶瑩剔透之感。以濃墨豎點為睛,橫寫為腦,落墨成金,筆筆傳神。細筆寫須、爪、大螯,剛柔並濟、凝練傳神,顯示了畫家高妙的書法功力。畫家寫蝦,來自生活,卻超越生活,大膽概括簡化,更得傳神妙筆。他在下筆畫蝦時,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筆痕表現蝦的結構和質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筆法描繪蝦鬚和長臂鉗,使純墨色的結構裡也有著豐富的意味,有著高妙的技巧。


帆丈呀刺客


徐悲鴻的奔馬圖,畫的出神入畫!他筆下的馬千姿百態,充滿激情和活力。並且他的奔馬往往因時因事有感而作,激情寓於筆墨間,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他畫的奔馬,昂首奮蹄,鬃毛飛揚,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寥寥幾筆,就使一匹馬有形有體,剛勁有力,似乎要衝破畫面。


魯洪江


心神交融揮灑呈,魂魄相依韶華橫。

命運不甘起眾目,自然放由生際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