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喜歡油畫,是藝術本身的魅力還是作品有吸引力?

白這個顏色


人們喜歡油畫,是最基本的從善心靈之美的反應。油畫是立體空間的寫實,是對自然和真實的寫照,往往透過畫家的佈局、色彩的應用,從而渲染出一種顏色的奔放和自由,展示內心世界對某種理想的渴望和追求。這種情緒在豐富的色彩和高超的畫技下得以實現,讓觀眾在強烈的視覺感官下去感受和反思,從而完成畫家與觀眾之間情感的交流和共鳴。藝術的魅力和作品的完美結合,才會讓油畫盛行,而不是單一的把藝術和作品分開來看。

油畫,不管是人體還是靜物,其實都不單是對事物的還原或者描述,而是帶有畫家深層次的思索和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通過對畫面的佈局、色彩的搭配、營造出一種畫面氣氛。這種氣氛是可以傳達給觀眾的,眼裡的畫面,心裡的領悟,思想的認同,這三者的和諧統一,最終讓觀眾代入了畫家的視角,不單是認同,還有更深的思考,這也就是畫家的本意。

《蒙娜麗莎的微笑》

蒙娜麗莎原型是佛羅倫薩一位皮貨商的妻子,24歲,是達.芬奇對當時社會城市有產階級女性的成功塑造。蒙娜麗莎的笑容很輕柔,眉宇間帶著滿足的歡愉,微翹的嘴角,彷彿是對現有生活的認可和滿足,這種儀態正是當時女性溫文爾雅和矜持的表現,而神秘的微笑則成了一種謎題。

有人認為這笑很詭異,不像人類的笑容;也有人說原本不是這笑容,是達.芬奇採用雞蛋清作為作為原料造成畫面的變形。雖然眾說紛紜,蒙娜麗莎還是帶著神秘的笑容站在了藝術之巔。

《春光》

少女摟著男友,露出幸福的微笑,眼中狡黠的目光,彷彿知道了男友的某些秘密。輕蕩的鞦韆,春天的陽光,和燻的風兒,都在男友關懷的目光中顯得溫馨。也許每個人都能在畫面找到自己曾經的愛情,還有求而不得的遺憾,在夜裡曾經相依偎的幸福,還有藏在心底的思念,彷彿所有的情感,都匯聚在這幅《春光》裡。

《埃塞的情人》

當神話撞見現實,除了一聲“你好”,還有一種精神上的遐想。古羅馬柱成為了神之門,神話人物從中而來,與現實中的少女幽會,一場亦真亦幻的場景,一段美不勝收的愛情,古典與浪漫結合,詮釋了愛情的美好和意境。愛的人相處,就是神話。

藝術本身沒有魅力,只是一種概念,有了作品,才展現出油畫這種藝術的吸引力。觀眾通過對畫面的欣賞去感受,去思考,陶醉在油畫獨特的立體美感中,從而認可這種藝術帶給人的情操陶冶,提高個人品位的形式。人們喜歡油畫,其實就是對美有不同見解但最終在大主題又能取得一致的看法和贊同,這才是油畫這種藝術打動人心的所在。


西遊夢紅樓


我畫油畫的,高中時就開始畫,說說我真實的心裡。說實話,最早喜歡油畫,多少有點崇洋的心裡,覺著比較酷,帥氣。大學選專業的時糾結過,出於一種文化傳承心裡,覺著應該選國畫,最終還是選油畫。主要是當時忽悠我的國畫老師比較挫,說什麼學國畫專業以後代課200元一節課賺錢,我瞬間就對國畫沒興趣了。現在再來看,很難說是什麼原因喜歡油畫了,就覺著已經是融入骨子裡的事情了,和吃飯喝水一樣平常。


超的油畫空間


人們喜歡油畫作品,是因為油畫作品的逼真性,具有色彩斑斕、易懂明白,給人們的視覺造成感覺如同真實的攝影圖片。人們喜歡油畫作品,是油畫的藝術魅力體現出油畫作品的吸引力。



沒有油畫的藝術魅力,就沒有油畫作品的吸引力,沒有油畫作品的吸引力,就沒有油畫藝術的魅力,它們是相互聯繫的統一。畫家創作的油畫作品應有自己的個性風格、審美價值、反映社會生活新面貌,能有吸引力地感染人們的審美情感,使人們享受到藝術魅力所達到審美理想。



由於每個人的審美情趣不同,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有些人喜歡油畫作品是畫得很逼真,油畫作品的逼真是追求人物形象、自然景觀的比真、細微,猶如攝影作品活靈活現。對人們有很大的吸引力,豐富多彩地使人百看不厭,再現了油畫藝術魅力無限的光芒。


黃智637




人們喜歡油畫,有藝術本身的魅力,也有作品的吸引力,兩者是油畫的特質。

一、油畫的藝術魅力

油畫相對於中國的山水畫,它在感官的視覺上比較豐富。它的立體感,色彩的繽紛多維度,都勝於山水畫的直覺感官感受。並且,它能直接讓人的意識上有著較多素材的攝入,憑此讓人有著更多渠道地去判斷、享受、感悟。

油畫的本身有著非常厚實的沉澱,因為油畫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它彙集了西方相當多的不同領域內容,這些內容如酒般,隨著時間的累積,芬芳愈濃。而且,它融入了不同流派的智慧,如寫實主義、印象主義、古典主義等等,使它自身有著相當巨大的魄力。



二、油畫作品的吸引力

油畫視覺上可以直觀看到的內容有很多。如寫實派的人體的美麗,山水的秀麗,建築的宏偉。如印象派的思想表達,心理內含。如浪漫派的天馬行空思緒,唯美的精神領域。這些內容的廣闊讓油畫作品非常富有吸引力。

油畫作品的吸引力還來自創作者的自身魅力。油畫作品往往是創作者自身的審美與思想的承載,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就非常含有吸引力,總令人想像達芬奇是怎麼樣的人,這幅作品想要表達的層次是什麼,極其的讓人慾罷不能。



總之,人們喜歡油畫,是藝術魅力與它的吸引力兼有。油畫的魄力與價值,為藝術界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是人類文明與文化的重要載體,它積極地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


我就是竹韻


油畫這種藝術形式受到喜愛和它本身的藝術魅力是分不開的。這種魅力是無數藝術大師窮其一生努力鑽研的結果,相對於我們傳統水墨畫的寫意,油畫的造型寫實理論更加實用,焦點透視法用科學的方法詮釋了物體在空間裡的相互關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為了畫好人物,整天去解剖屍體。這種嚴謹的鑽研精神,為油畫作品精準震撼的形象塑造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印象派對光和色的深入研究讓畫面徹底亮了起來,古典油畫暗部的醬油色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能夠充分抒發情感的華麗色彩,大大提高了油畫的色彩表現力。一部藝術史,也是科學進步史。





山顛一寺一壺茶


油畫作為一個知名度和普及率都比較高的畫種,喜歡的人自然不在少數,至於是喜歡油畫藝術還是油畫作品,這兩者並不矛盾的。無論多麼喜歡油畫的人,也不會喜歡一幅水平很差的作品,反之,即使不喜歡油畫的人,見到一幅非常優秀的作品,也會心生愛意。

當然,任何一個畫種都有很多創作題材和表現風格。不是每一種題材都能得到普遍的喜愛,即使同樣的題材,也不是每一種風格都能得到喜愛者的推崇。藝術作品無論是創作還是收藏,都是極具個性化的,不能一概而論。

油畫這個畫種引入我國也不過一百多年曆史,普通觀眾的鑑賞水平還需要提高,有一部分人還分辨不出油畫作品的優劣,甚至還只是停留在畫得像畫得逼真就是好畫的階段。這一部分人如果喜歡油畫,可能就會有些盲目,甚至說不出來到底喜歡什麼。

無論怎樣,提問者把油畫藝術和油畫作品割裂開來進行分析人們的喜好,都是不科學不合理的。

對於繪畫,大部分人都帶有三分天賦,無論什麼畫種,只要是優秀的作品,都會受到比較普遍的好評。喜歡一幅作品不等於喜歡整個畫種,喜歡一個畫種,不等於喜歡所有作品。

因為油畫顏料畫布的特性,使得油畫在創作學習的時候便於修改,易於覆蓋,保存時間也相對更長,上手難度其實比國畫水彩畫都要容易,甚至比水粉畫的難度還要小,水粉顏料雖然也有一定的覆蓋性,但是多次覆蓋修改之後,畫面就會顯得粉氣,顏色變得不鮮明,而油畫如果對於某個局部不滿意,或者直接覆蓋修改,或者把之前的顏色刮掉重新畫,都不會影響效果,相對來說上手難度自然就比較小。

不管上手難度大小,最終想要創作出優秀的作品都不容易。因此,得到大家認可的一定是作品的優秀表現效果,而不會是因為這幅作品屬於什麼畫種。也就是說,決定人們是否喜歡的是作品本身,至於屬於油畫還是水彩或是國畫並不重要。











聚擊手


油畫傳入吾國只有一百多年曆史,作為一個舶來品,油畫越來越被人們喜歡。

一些腰纏萬貫的企業大佬和文化大咖熱衷於收藏油畫名作,以彰顯成功身架;普通老百姓也喜歡在家裡掛一幅油畫,以增添家庭的文化氣息。

作為一個歷史短暫的外來畫種,其魅力可見一斑。

至於油畫,到底是藝術本身的魅力,還是作品有吸引力?

我以為藝術本身的魅力和作品是否有吸引力,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油畫本身缺乏藝術魅力,該油畫作品就沒有吸引力,反之亦然。

和只講究平面視覺的中國畫相比,油畫更追求立體視覺空間,其色彩豐富、紋理細膩,和人們的視覺沒有違和感。

比如冷軍的油畫《桃子》,透過層層油彩,幾乎以假亂真———正如杜甫詩云:“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好的作品要有風骨,要“有神”。即使不懂油畫,也能感覺到一種驚心動魄的力量。

由於油畫本身的創作特點,其逼真的再現現實中的物體 ,纖毫畢現的營造光影感覺,畫面豐富的表現層次 ,厚重的色彩肌理以及惟妙惟肖的視覺效果,是其它畫種特別是中國水粉畫達不到的。

再說冷軍,他把顏料和思想混合,汪洋恣肆地展示出他對油畫的理解。相比齊白石的國畫《桃子》顯示的是意境,冷軍的超現實油畫作品更讓人驚歎。

自從歐洲文藝復興,油畫的主要目的是再現真實生活,為宗教意識服務。

因為西方人絕大部分信仰宗教,宗教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油畫擔當著記錄生活特別是表現歷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作用。

油畫經過五六百年的傳承,產生了許多經典的作品,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積澱,使人們越來越喜歡油畫——因為油畫不僅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且作品意義也吸引人們回望真實的歷史。


白話石說


人們喜歡油畫首先在於油畫作品本身的魅力,這個是區別於國畫的。國畫有國畫的魅力,油畫當然也有油畫的魅力。

總的來看,油畫比較立體、寫實、具象,比起國畫來說,從色彩、造型上面要豐富的多。

當然國畫的工筆畫也是比較寫實的。只是油畫它注重色彩。它的色彩比較豐富,觀念性比較強。除了當代水墨之外,當代國畫也有這個特質,但是,畢竟油畫的表現寬度要大的多。

一般的人喜歡油畫,一定是因為它的立體感,和它的真實性吸引人。而隨著鑑賞能力不斷的提升,以及對藝術發展史的認知水平不同,人們有可能會喜歡抽象的油畫,以及代表不同時期的油畫。從具象到抽象,從抽象到表現,甚至到後現代的一些觀念性的藝術,當代藝術,後當代藝術等等,甚至受環境的影響,人的鑑賞能力也會發生變化。

油畫藝術在觀念表達上更加的充沛,這個是區別於國畫的最大的一個地方。

它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吸引更多的人,這也是油畫的魅力。它在平面上製造三維空間的真實感,可以讓人產生幻境的效果,它可以超越時空地去表現你想要表現的一切內容。

它的顏色從很純的顏色到極灰的顏色,顏色的跨度特別大,純色它可以畫很多表現性油畫。包括之前的現代的德國表現主義,現代的抽象表現等等。

它可以最大化的傾訴你的觀念,包括哲學。

對於現當代藝術這個階段,油畫的表現力的範圍就更廣了,在現代裝飾上面,包括房屋的裝飾配畫,作為商品它可以適合各種房間的裝飾需要。

因此,油畫無論是從視覺表現上,還是觀念上,都是其他畫種無法比擬的。


倪華太極藝術


可以說,作為典型視覺藝術的油畫,就像語言中的英語,會說的,會聽的,會寫的人都很多,擁有非常龐大的群眾基礎,以至於英語被認定為世界語,是國家與國家之間,不同國籍的百姓之間相互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世界上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之所以喜歡油畫,是因為油畫具有以下顯而易見的優勢和魅力。

梵高《花園裡的戀人》

其一,油畫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看起來既直觀又漂亮,還容易被不同文化層次的人所理解。

油畫從文藝復興初期誕生後,主要目的之一是再現真實的現實生活,為宗教意識來服務。實際上,西方人絕大部分信仰宗教,宗教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油畫自始至終都擔當著記錄現實生活的作用,人們欣賞起來沒有什麼隔閡,都可以看得懂。



楊雲飛作品

同時,油畫從誕生之初是以科學理念作為創作思路的,文藝復興油畫巨匠達芬奇帶了一個好頭,他對油畫的科學性和裝飾性都比較重視。科學性是指對色、光、影的真實還原,裝飾性是指能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從此後,凡是油畫家,都遵學著這樣的傳統。



徐悲鴻作品

其二,觀者被油畫作品折射出的情懷所感染,引發了共鳴,從而喜歡油畫。

實際上,不僅僅是油畫,任何藝術形式,都具有一種無法言表的藝術魅力。藝術魅力就像一片羽毛劃過心窩,令人酥酥的、癢癢的,既舒服又難受,欲罷不能。尤其那些色光影都很飽滿的油畫,如魯本斯、雷諾阿、梵高等油畫大師的作品,如同一部部色彩交響樂,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通過畫面,觀者會不由自主展開聯想,進入到審美再創造階段。



提香《奧維拉》

其三,因為喜歡這個油畫家的人格魅力,從而喜歡油畫。

人都有“愛屋及烏”的思想,因為喜歡一個人,會自然而然喜歡這個人的一切,類似於現在的“追星一族”。

在西方歷史上,玩油畫的大多數是貴族公子哥,因為窮人根本玩不起油畫,僅是那些油畫材料就屬於易耗品,價格也很昂貴,窮家庭供養不起。



林風眠作品

像達芬奇、魯本斯、安格爾等油畫大師,都出生在名門望族,自小接受了良好教育,氣質不凡,擁有鮮明的人格魅力,常常被一些貴婦和少女看作白馬王子,不論他們畫出什麼樣的油畫,這些女性都認為是好的,甚至邀請這些大師為他們畫肖像畫,通過她們之口,這些大師名利雙收。


鴻鵠迎罡


開門見山,亮出觀點:一件人們喜歡的油畫作品,肯定有它吸引人的地方,但能不能認定為藝術作品並散發出藝術之獨特魅力,是頗值得探討的。

先打個比方。馬路上走過來一位女孩,身材一流,前凸後翹,走起來乳波盪漾、搖曵多姿。

你一下子被強烈地吸引,荷爾蒙旺盛分泌,產生了結識的慾望。停船相近邀相見,咖啡店裡小坐,交流一下。

誰知一開口,滿嘴髒話、一身銅臭;而或矯揉造作、搔首弄姿;此時你的感受有兩種可能:第一: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體態的風流無法掩蓋其逼人的粗俗,你望而卻步,心中輕輕嘆息。那恭喜你!你是有其碼審美修養的。

第二種:在身體慾望的驅使下完全淪陷,喪失了其碼的審美判斷;而或心中暗喜,引為知己。那也不足為奇。

馬路上又走來一位女孩,身材高挑,其貌不揚,但在秀髮微撩、眉頭一皺間有驚鴻一瞥的獨特氣質,你也突然間被吸引。

交往之後,其見識才情、智慧情商、溫婉雅緻等等等等氣質魅力漸次展開並被你感知。

你如沐春風、毛塞頓開,居然產生了長久擁有這份情誼的奢望。

你的身體、情感、思想等等領域的某些從未意識到的境界,在與這位異性的交往中,居然被打開和澄明瞭。

這就是藝術品,你們的關係就是審美。

總之,一件油畫能吸引人,比較簡單。

但距離它能否成為藝術作品,還很遠。

有什麼標準嗎?大家可能會問

見仁見智,能寫無數本書。但在此,我想引用海德格爾的觀點。

就看其中有無“真理”的原始發生。何謂“真理”?“存在”的情感真相,希臘文的“真理”原意,就是“去蔽”。

藝術作品有此獨特魅力:它撩起了“生命情感存在真相”的面紗,而真理現身的方式,叫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