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拜仁沒你白


蘇州發展得益與滬蘇浙一體化,蘇州發展得益於時代更加得益與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因為蘇州地理位置和上海杭州接壤,在這兩個城市中蘇州也是一顆明珠。

在國家滬蘇浙一體化大背景下,只要這三省強強聯合蘇州發展潛力必將被再次激發出來,滬蘇浙一體化這三個區域各負其責,分工不同簡單分析為,上海作為國家經濟中心外資和資本市場的益出,產業必將利好蘇州。杭州作為南部科技中心,產業也是非常豐富多彩。所以蘇州以後發展是十分有潛力的


資本尋寶


個人認為,蘇州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要考慮3個方面。

1.用地的發展方向,也就是空間拓展方向。

下圖是蘇州2020年的城市總體規劃圖。

可以看到,由於蘇州西側的山地較多,基本不可能向西發展。而南側吳江區已經佔據了大量的建設用地,同時南側的景區和生態敏感區較多,高強度的開發對南側地區的發展不利,因此擺在蘇州面前的選擇有兩條路:向北或者向東。

實際上,從經濟學的角度思考,這兩個方向也是最佳選擇。

為什麼呢?因為城市之所有比鄉村發展速度快,主要是集聚效應起到了明顯的作用。同樣,城市與城市之間也需要相互集聚,形成城市群,這種效應並不是人為的,而是市場自發形成的。在這種趨勢下,蘇州的各類資源必將上海、無錫兩大城市佈局,未來的蘇州高鐵新城和工業園區也必將綻放光彩!


2.產業發展方向

瞭解蘇州的人都知道,蘇州的經濟有很大程度上都依託於蘇州工業園區,而蘇州工業園區則靠的是各種零部件加工廠。這些工廠每年都能獲得全世界的大量訂單,為蘇州貢獻了非常豐厚的財政收入。儘管最近幾年裡,蘇州靠著這些工廠一直髮展速度平穩上升,但由於這些產業技術含量並不高,未來的天花板觸手可及。

同時,回頭看看杭州這兩年的發展,靠著阿里巴巴的快速崛起,人家早就實現了產業轉型升級,一路小跑的進入了互聯網時代。

因此蘇州的產業轉型也迫在眉睫。

那麼,該怎麼轉呢?

(1)以生物醫藥為主的納米科技園

事實上,納米科技園所處的位置恰好在獨墅湖高教區附近,這為其吸引大量的優秀人才創造了絕佳的條件。畢竟這裡有很多名牌大學的研究所,產學研一體化將對其研發起到非常強大的助推作用。

(2)高新區和工業園區的製造業轉型,邁向先進製造業

這兩大產業園區未來的方向,將是向著引進國際大牌廠商,製造一些高溢價的產品,同時靠著互聯網、智能製造等多種技術手段,實現產業由低端向高端跨越。這裡我就不細展開了。

3.城市總體發展願景

上面我從空間拓展方向和產業發展方向簡單闡述了一下,但大家不要忘了,在歷史上,蘇州可是號稱人間天堂的啊。所以,未來的蘇州,旅遊城市、生態城市、宜居城市這些定位絕對不會是口號,城區的各項基礎設施一定會做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完善,也許蘇州在經濟上沒辦法做到全國數一數二,但它的綜合品質一定在全國名列前茅!!


城市規劃修煉之路


首先,向北發展是明確的,看看現在哪個區限購最嚴格就知道了,高鐵新城應該是未來10年的北部發展中心。

其次,園區已經可以自動造血了,後續新政策肯定繼續傾斜,新政策的試驗田,會不停的更新換代。

然後,西北部就要看蘇州能不能拿下蘇州國際機場了,如果拿下,就沒西北部啥事情了。如果拿不下,肯定要掉頭搞好碩放機場,西北部的相城,新區地界,都會更進一步。且城北路擴建修通,加上兩頭延伸,整個那一線從最東園區崑山交界到新區,應該都會受益。

主城區就不說了,坐在中央,地鐵,運河什麼都繞不過。什麼好處都能分一點。

南部就沒啥說的了,吳江太新可以說就是吳江新城。要相信吳江的實力。吳中太新這邊也會慢慢趕上,不過吳中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估計一時半會都趕不上吳江太新。

東南部就看G60走廊給不給力了,但這畢竟涉及兩省一市的事情,有的扯皮的。

至於南部其他地方,南部水鄉線不是白叫的,基本農田還是要保留的。

所以綜合起來,不考慮新機場情況下,我覺得高鐵是最有潛力的。其次城北路且兩頭延伸從市區地圖最西到最東覆蓋三老城區那一帶。然後就太新。其它就要看國家政策了。



祀神如神在


可以很明確的回答,這些已經蘇州都有了,你的目標太小了:

1.蘇州有一直有自己的機場叫 蘇南碩放機場!位於無錫和蘇州交界的機場叫蘇南碩放機場,蘇州一直都是有機場的,蘇南碩放機場距離蘇州中心40km,虹橋機場距離蘇州市區90km!

蘇州一直在喊著一個機場,卻不如儘快把蘇南碩放機場流量做上去,而不是捨近求遠,爬去100km外的上海!這是長三角的心理鄙視鏈在作怪!

2.蘇州基本實現了全片城市化,下一步是要工業園升級,騰籠換鳥,形成多中心的高科技產業化;

3.蘇州已經和上海,杭州是城市群了,城市群不是同城化;類似於美國的五大湖區的城市群一樣,長三角已經基本實現,只是需要進一步優化;至於城市群內部是否會形成類似於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同城化方式,我認為不會,因為長三角上海一家獨大,不會和其它進行同城化鏈接,上海只會增加他的虹吸和聚合作用!進一步鞏固其老大地位!

蘇州的夢想其實並應該是以上這樣的,蘇州應該想辦法讓自己成為一個小而美的國際化城市,讓通過上海窗口來的人都要來蘇州一趟!這個命題就大了,需要重新定位和拆解!


Lahti


蘇州再平衡:從“金雞湖時代”邁向“大太湖時代”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今天,蘇杭均迎來自己的新時代。前者迎來“全球宜居時代”,後者迎來“全球宜商時代”。一城落子美好生活,另一城落子美好工作。在此,筆者主要評析蘇州,以期擇機評析杭州。

蘇州,建城2500年,屬吳越爭霸時代春秋大城;蘇州,歷來才子佳人輩出,文曲星層出不窮,曾誕聖典《孫子兵法》;改開40年,蘇州起蘇南模式,汲滬溢效應,外引內生,多元包容,統合綜效,創新突破,不經意間竟“後來居上”,綜合實力居於全國10強。

十九大後,蘇州發展進入新時代,正在逐步跨過“一切門庭靠外企”的階段,其內涵外延現已超越“GDP論英雄”的階段,而悄然站在了“建設美好生活”新階段的起跑線上。可以說,蘇州正在全力巧施“迴歸性突破”發展大略——迴歸“人間天堂”,突破“智創邊界”。

順便一提,蘇州年度GDP數據被外地超過時,曾有人暗諷蘇州經濟“只長骨不長肉”。試問全國有幾城的生活水平、社會狀態、經濟品質、發展空間以及人文環境等真可與蘇州等量齊觀?要看全景GDP,不是單看年度增速,更要看GDP下的美好生活信心與美好生活增量。

事實上,當前蘇州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再平衡”階段,即從以蘇州工業園區各國外企、崑山臺企、太倉德企等為高顯示度特徵的“金雞湖時代”(以金雞湖CBD為核心),逐步邁向以青山綠水、藍天淨空、鳥語花香、天倫之樂、交通迅捷等美好生活要素為高顯示度特徵的“大太湖時代”。加碼建設蘇州灣,就是蘇州“大太湖時代”來臨的最佳註腳之一。

蘇州灣經由吳中區與吳江區之間的太湖水面,輕巧地拐了一個彎,留下了一片波光瀲灩的湖面和連綿成片上百里臨湖風景帶,可逐步打造成面向長三角乃至全國全球的休閒度假地。目前,蘇州灣教育設施配套已有吳郡小學、華東師範大學蘇州灣實驗小學、北外附屬蘇州灣國際學校蘇州灣實驗小學、吳江中學等;交通設施配套已有中環、西環南延、軌交4號線、多條線路在建;商業設施配套已有吾悅廣場、萬寶財富商業廣場、銀泰環球城、綠地中心、愛琴海購物公園等;娛樂休閒設施配套已有蘇州灣黃金海岸、蘇州灣水秀天地、蘇州灣閱湖臺等。相比而言,蘇州灣的建設規格,超過金雞湖地區。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太湖,蘇州城的水源地。蘇州人文,歷數千年而日久,且越發興盛,從根本上說皆因太湖之水居功至偉。唐朝杜荀鶴在《送人遊吳》中就曾寫道:“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可見,水,是蘇州的靈氣,是蘇州人活靈活現的生活氣象。小小金雞湖,曾經的一窪水塘,今已給世界“汪(旺)”出了一個叫做蘇州工業園區(SIP)的“聚寶盆”,金雞湖也隨之成為SIP的“心眼”。眾所周知,蘇州工業園區,聚中國與新加坡兩國之力,從無到有,站位“通天”,堪稱“外引”的曠世傑作。但是,社會是發展的,文明是進步的,“外引”終究還是為了孵化“內生”。

不可否認,包括SIP在內的外企助力了蘇州的經濟騰飛,讓蘇州有了“三蘇州”之說——老蘇州(古城區),新蘇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洋蘇州(蘇州工業園區),這是“外引”的功效,但在全球經濟加速融合與分野的全局背景下,“過於外向”的蘇州已走到了要回歸“適度內向”的發展節點,需要有新的“內生”動力。建設蘇州灣,就是這種內生動力。

十九大之後,在“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大局中,蘇州對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的認識與實踐,開始更加深徹、更加審慎、更加開闊了起來,即尋求智創突破,尋求高等教育突破,尋求美好生活突破。2018年,蘇州獲評“全球最宜居城市”,既是實證肯定,也是鞭策領引。未來,蘇州人的美好生活密碼或恐是“雙湖時代”:從“金雞湖時代”邁向“大太湖時代”。目前,蘇州灣,就是蘇州搶抓長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提高蘇州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歷史機遇。

蘇州,從巧致金雞湖“小時代”,走向淼淼太湖“大時代”,是經濟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也是發達國家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所驗證過的路徑,更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客觀需要。發展經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美好生活才是真正目的。蘇州雖小,但她甘冒風險,願先行先試,為探路“中國版”美好生活而積極嘗試。冀望蘇州吳江區太湖與蘇州吳中區太湖夾角而成的“蘇州灣”足以成為承載蘇州人民美好生活的“福流,福源,福地”。

總之,一言以蔽之,蘇州已進入“再平衡”狀態,就是實現工作與生活的真正平衡,實現目的與手段的真正平衡!這或恐就是蘇州未來的方向,即"人間天堂"。認識蘇州,認識蘇州工業園區,認識蘇州灣,希望這是一個相對公允、公開、公益的視角!











雙魚商業評論


蘇州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淘汰落後的組裝工廠,轉型升級高新制造業。所以,沒有核心技術的低端外資工廠會持續倒閉,轉型研發中心才是蘇州的未來。

蘇州下轄的崑山,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產地,世界上每兩個鼠標就有一個產自崑山。但是,蘇州主動把沒有核心技術的組裝工廠轉移給內陸的重慶,當然也是因為蘇州的土地和工資成本逐漸升高。



這是未來相當一段時期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低端工廠會關門,沒有核心技術的藍領將會面臨失業的風險。生物製藥和納米技術是蘇州主要發展的方向,未來蘇州需要更多的高層次人才,蘇州“工業”園區將會成為蘇州“技術”園區,高新制造業將會佔據99%以上的市場。

蘇州經過這些年的資本和技術積累,以及如此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已經站在了工業和製造業產業鏈的上游,已經具備了在綠水青山條件下獲取金山銀山的條件。所以,關閉落後工廠以及升級研發中心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藍領失業和引進高層次人才更是絕對的大趨勢。



過去相當一段時期,各種跨國公司總部設在上海,工廠設在蘇州是普遍情況。現在,蘇州終於“熬”出了頭,蘋果、微軟、三星、華為相繼在蘇州設立了和北京、上海、深圳同級別的總部級研發中心,蘇州的低端組裝工廠也相繼遷往內陸省份。


以前的蘇州,說白了是給外資打工,賺點辛苦錢。而未來的蘇州,已經不需要遍地工廠,所以繼續靠辛苦賺錢在蘇州越來越難,外來務工人員會大批離開蘇州,同時蘇州也會不遺餘力地高薪酬引進高層次人才。整個蘇州的人口結構會發生極大的變化,這也是蘇州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


堅果旅行


蘇州的未來與蘇州定位、蘇州歷史發展趨勢與蘇州人文化傳承密切相關。

1,從趨勢看,蘇州人口淨流入是個不爭事實,這在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的今天這是蘇州發展最大的資本。蘇州的區位優勢明顯,地處浙北滬蘇南中國核心經濟圈的中心,工業實力消費實力超群,立足蘇州現有發展特點,廣攬天下人才,在可見的將來蘇州依然是中國經濟重要發動機之一。蘇州要敞開大門,歡迎海內外人士來安家創業。

2,蘇州與上海毗鄰而居,但定位不同,上海的未來是服務業不是工業,上海是要素服務如金融創新資本投資技術研發,海內外文化交融點。蘇州不一樣,是海內外製造業中心,是新技術新發明新消費模式的快速轉化中心,不僅要面對國內市場,而且擁有龐大的國際市場。這就決定蘇州會擁有若干個工業區,會擁有很多研發機構學校或轉化中心,蘇州所有規劃都要以此為中心來設計,圍繞他們來設計城市衣食住行學習與娛樂。肯定是多中心城市發展體系,只有側重點的不同,絕不走攤大餅發展模式。按照市場供應鏈最低成本配置。政府最應該做的就是搞好交通規劃,佈局好各工業區貨物原物料來去路徑佈局好居民出行方便,做好各個居民區生活配套設施教育娛樂外出的規劃,重點搞好基礎教育,服務好產業資本技術團隊的落地生產。

具體落實到行動上,一要建立新機場,不是原先蘇南機場擴建,就要在吳江建立,不考慮常熟,小家氣。2,建設好各個工業區,區域中心交通網絡,蘇州大市同城化,建好若干個交通樞紐如機場高鐵旅遊購物各分中心等30分鐘,大市1小時圈,提升蘇州凝聚力,方便出行。3,大力發展蘇州高校和職業教育。4,工業區一條龍專業化,各有地方特色,搞好周邊商業配套,合理佈局,各工業區居住配套區中間用綠化農田隔開,既保留髮展後勁,又打造一個適合宜居的環境。

3,弘揚文化傳承,大力發展吳文化,工匠精神,長期以來,蘇州絲綢,營造,手工藝,書畫在國內都是一絕,在新時代不能丟,更要弘揚其背後聰明勁吃苦精神,弘揚注重教育敢為人先精益求精不屈不撓的人文精神草根精神,這是蘇州富甲一方保持不敗的根本。

具體1,搞好居住環境,採取措施禁止各種汙染蔓延,蘇州優於深圳就是地廣,潛力也在這裡,搞好蘇州水鄉水汙染治理,有機垃圾要變廢為寶,發酵肥料化。2,建立各種傳統特色及現代文化培訓基地,培養人才。3,弘揚並保護草根精神。崑山自辦工業園,常熟服裝,張家港精神,吳江民營企業都是草根文化的體現,未來蘇州發展依然還是靠全體蘇州人自己,在可見將來不管蘇州怎麼發展,每年蘇州貢獻給國家的稅費不會減少只會增加,對國家的貢獻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第四地位不會變,蘇州戰略產業也只能靠蘇州人自己去培育。4,一定要抵住賣地財政的誘惑,高地價必然導致高房價,高房價必然導致工商成本生活成本大幅攀升,從而喪失現有一切,蘇州不可能象上海那樣天然有總部經濟的資格,深圳由於土地資源匱乏,土地昂貴,最終只能發展成為總部經濟研發經濟要素經濟,蘇州不一樣,能切實承載工業落地。5,親商,這是蘇州過去經濟成功的一大保證,全國比蘇州大比蘇州基礎好的市多得很,為什麼只有蘇州脫穎而出,現在全國都有這種傾向:不怎麼親商了。不管以什麼由頭,都是極其危險的,自斷前程,不要相信高技術工業,一般工業,只有工業品適銷不適銷,市場介入門檻高不高,今天所謂高技術說不定明天就被淘汰了,與此相反鼓勵企業精益生產,擁有自己優勢的產品。


好好1個


關於蘇州發展,只能站在宏觀層面回答此問題:

1.國家的經濟發展目前是兩條腿走路,一是“一帶一路”的計劃實施,不斷輸出資本和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提升國家影響力和消化國內產能過剩,佈局更為廣域市場。二是國內城市群融合,以頒佈的國家級中心城市建設城市群,避免城市之間的內耗及自然資源的浪費的必要調整,長三角目前國家級中心城市只有上海。

2.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規劃正式出臺後,這一國家級戰略表述的很明確,上海將起到龍頭作用,用十年時間打造全球最好城市,全球標杆,同時把長三角劃分為五個城市群,分別為上海城市群,南京城市群,杭州城市群,合肥城市群及蘇錫常城市群,並同時成立劃分了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

3.一系列政策加持下,蘇州成為了上海城市群及蘇錫常城市群重要節點,加之吳江區整體被納入一體化示範區,同時蘇州自貿區也加入了長三角自貿區同盟(不展開細說)給未來十年蘇州經濟發展打下非常好的基礎。

4.城市的發展方向取決於規劃層級,就目前很多群眾看好城北發展無非就是個高鐵新城,將來會成為分流一部分虹橋火車站的作用,僅此功能,相比較長三角一體化,自貿區同盟這些國家戰略,蘇州規劃層級的高鐵新城只能退其次。

5.一體化示範區和自貿區同盟加持下,蘇州東南方向發展已經板上釘釘,國家層面的總體規劃,省政府也會全力支持推進,至於怎麼支持,拭目以待吧,至少很多提案已經申報到北京了。


弗蘭克符


00

呼啦啦地呼啦啦地

剛剛

第一位,人才戰略。人是所有一切的基礎,海納百川,聚天下英才。圍繞人才戰略,要強教育,大力引進雙一流高校在蘇州設立高質量校區;要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給高尖人才好的待遇,好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給創業人才提供好的市場環境和氛圍。

第二位,發展先進製造業,這是蘇州的根基。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先進製造業不是否定過去,另起爐灶,而是優化升級,讓粗放變得精益求精,讓更多的蘇州製造成為行業內隱形冠軍。張家港精神,崑山之路和園區經驗是蘇州復興的法寶,現在要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圍繞這個戰略,就要繼續保持親商的傳統,弘揚企業家精神。就不能一刀切粗暴趕走製造企業,要積極引導企業升級,要降低制度成本。

第三位,構建新型的滬蘇關係,差異化一體化發展。上海的定位是全球卓越,金融中心,貿易航運中心,高端研發中心,高端製造中心,總部經濟等。蘇州的重點之一就是對接,主動承接上海的非核心職能,利用上海的強大研發能力,進行成果轉化,發展先進製造業,為上海的高端製造提供中下游配套。


呼啦啦地呼啦啦地


城市定位和發展方向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所以我只能從我在蘇州怎麼多年的一個普通市民觀感的角度說一下。

其實蘇州早就意識到經濟模式過於依賴賣地皮,開工廠,從前的蘇州可以說世界好多電子產品,幾乎都會買到是蘇州組裝的,可是到了近幾年,很多工廠,如日立、三星、希捷等等大工廠陸續關門或是遷走, 蘇州現在正處於轉型期。

以前有人說蘇州市是1.5線城市,中央以把蘇州定位特大型城市,GDP也緊跟北上廣深後面,所以基礎生活很優渥。另外,緊靠上海,周邊環境有點像京津翼,動車也就半個小時的距離,生活成本比上海低的多,所以現在住在蘇州在上海上班的已經很多了,潛力巨大。

所以未來定位肯定是一線城市,發展方向也會是往文化、科技、互聯網、服務行業等會成為主導。還有蘇州的旅遊資源也是得天獨厚的。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點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