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印度,為何能養活近14億人口?原因就4點

世界上人口最多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人口加起來近28億,印度人口13.4億,距離超越中國只有一步之遙。眾所周知,印度的領土面積加上克什米爾、中印邊境印佔地區等印度實際控制區,也不過是300多萬平方公里,

國土面積僅佔中國的三分之一,為何卻能供養得起近14億人口呢?

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印度,為何能養活近14億人口?原因就4點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印度已取代泰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年稻米出口量超過一千萬噸,連中國也從印度進口大米。印度之所以能供養龐大的人口,糧食還有結餘出口掙外匯,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耕地面積廣闊,這是印度能供養13.4億人口的根本。

面積小,但並不意味著耕地少,印度由於地勢比中國平坦,基本都是適合耕作的平原和海拔不高的高原,一個恆河平原面積就有75萬平方公里!比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兩倍還多!很讓人羨慕。海印印度河平原及大面積的沿海平原。沙漠戈壁與高寒高山地區很少,因此印度的耕地面積是超過中國的!放在全球也是僅次於美國!

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印度,為何能養活近14億人口?原因就4點

其耕地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50%,這個比例在世界也算很高的了。當然這樣的國家還有法國烏克阿根廷等都是因為地形平坦所以耕地佔比非常高。而我國國土雖大,但是沙漠戈壁及崎嶇陡峭的山地、高海拔高寒地區佔了國土面積一半以上,耕地只有國土面積的七分之一不到(如果中國平原或丘陵再多一些就好了)。耕地多,因此印度糧食能夠自給也就可想而知了。

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印度,為何能養活近14億人口?原因就4點

2氣候為熱帶季風性氣候。

印度降水比較多,熱量充足。光有大面積的耕地也不行,比如俄羅斯耕地也很多,但是糧食產量卻與其耕地面積不匹配——因為熱量(積溫)和降水。而印度由於北部受青藏高原阻擋,熱量比同緯度地區高,大部分處於熱帶季風氣候,其熱帶季風氣候竟然奇蹟般地推進到北緯30多度,是世界熱帶的最北端。

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印度,為何能養活近14億人口?原因就4點

相比之下我國的熱帶氣候區都在北迴歸線以南,甚至受東亞季風氣候影響在廣東南部的北迴歸線以南部分地區也是亞熱帶氣候而不是熱帶氣候(最冷月平均溫度低於18度是亞熱帶與熱帶的區分標準)。同時印度受季風影響降水量也不小,因此糧食的產量比較高,其東北部的乞拉朋齊是全球降雨最高的地方,年降水量高達一萬多毫米。有了降水,有了熱量,還怕啥?

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印度,為何能養活近14億人口?原因就4點

3,政策

印度自建國以來,印度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先後進行了兩次“綠色革命”,利用生物技術的進步改良品種,使用化肥,改進灌溉技術,完善水利灌溉系統,推廣機械化生產,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管理中的運用等促進了印度農業大發展。

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印度,為何能養活近14億人口?原因就4點

4,飲食習慣,印度人的日常飲食與素食清淡為主。

印度人吃肉較少,飼料消耗糧食少。因為一方面印度人有吃素傳統(印度教徒不吃牛肉,而牛是糧食轉化率很低的動物,一斤牛肉需要投入十幾斤糧食),另一方面印度經濟比較落後肉食比例低,因此對飼料用糧消耗較少,而飼料用量的能量轉換比例遠遠低於口糧!

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印度,為何能養活近14億人口?原因就4點

同時印度三面環海,漁業捕撈量很大,能夠提供很大一部分肉食。而國人目前飲食結構中肉食所佔比例越來越高(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能看到很多小胖子),也就意味著飼料用糧食消耗越來越大。

如果糧食都用作口糧,中國每年的6億多噸是吃不完的。因此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糧食自給率還會進一步降低。當然隨著印度人口的增長以及經濟的發展帶來的對肉食需求的增長,其糧食中用作飼料的比例也會越來越高,糧食自給率也會下降。

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印度,為何能養活近14億人口?原因就4點

因此,印度雖然面積小但是基本都是可利用土地,能養活十幾億人口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隨著亞洲尤其是印度以及非洲人口增長,世界的糧食也會越緊缺,美國、阿根廷等耕地儲備充足的糧食大國會在糧食出口方面有更多機會。

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印度,為何能養活近14億人口?原因就4點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

印度雖然能養活眾多人口,確切來說,這只是一種能維持生存的低質量溫飽,據統計,印度當前有超過四億三千萬人處於營養不足狀態,佔全球飢餓人口高居世界之首,可謂是觸目驚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