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眼花翎有多貴重?整個清朝就七人榮獲,連和珅都沒有?

老王頭說歷史


三眼花翎有多貴重,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象徵著身份、地位以及無上的榮耀,確實是在大清朝只有七個人獲得,連乾隆時期權勢最大的和珅都是渴望而不可得的東西。由此可見它到底有多貴重了。

三眼花翎的地位

花翎是清朝官員和貴族獨有的冠飾。清朝的官員官帽上的頂珠之下有一支兩寸左右長短的翎管,就是用來安插翎羽用的。

據《清史稿》記載,五品以上的官員,必須是在皇帝身邊,出身於滿洲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的內大臣、前鋒、護軍統領或者參領,有資格佩戴單眼花翎。清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國公或輔國公的貴族,還有和碩額駙,可以佩戴戴雙眼花翎。有資格佩戴三眼花翎的人,是皇室成員中爵位低於的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駙

在大清朝,翎羽分為藍翎和花翎,藍翎是和花翎性質相同的一種冠飾,以鶡鳥羽毛製成,沒有眼,一般賞給六品以下的官員,或者在皇宮王府的侍衛官。也可以賞給地位不高但功勳獨特的下層武將。

而花翎更是地位很高,花翎在清朝象徵著高貴,是大臣們的一種追求,從施琅就可以看出來,花翎在清朝大臣中間地位有多高,康熙年間,鄭芝龍部將施琅在歸降清朝後,為平定臺灣立下了赫赫戰功,並上書建議屯兵臺灣,有備無患,得到康熙的盛讚,被封為靖海侯,賜御用袍子。但施琅居然力辭不受,轉而懇求“照前此內大臣之列賜戴花翎”

這個時候,施琅也只是懇求皇上賜予花翎而不是三眼花翎哦。

受到三眼花翎賞賜的七人都是誰

從乾隆至清末,被皇帝賜予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乾隆朝的傅恆、福康安,嘉慶朝的和琳,道光朝的長齡、禧恩,光緒朝的李鴻章、徐桐等7人。

傅恆

傅恆是滿洲鑲黃旗人,結界師清高宗孝賢純皇后,也就是說傅恆是乾隆的小舅子,但是傅恆能夠得到三眼花翎並不是因為有一個皇帝姐夫,要知道,乾隆的小舅子那可海了去了。

乾隆十三年傅恆指揮大金川之戰,十九年攻陷伊犁,平息準噶爾叛亂,三十三年,攻擊緬甸擊敗緬甸軍,三十四年,率軍再次突襲緬甸,初戰告捷,乾隆下旨賞賜三眼花翎。

福康安

福康安是傅恆的第三子,在傅恆去世之後,嶄露頭角,大小金川之戰中屢立戰功,28歲受封太子太保(正一品),33歲又加封武英殿大學士,乾隆六十年,破格提升為貝子,同年被賞賜三眼花翎。

和琳

也就是鈕鈷祿·和珅的弟弟,在抗擊廓爾喀戰鬥中,功勳顯著,並且擔任駐藏大臣期間對西藏改革做出重大貢獻,因軍工被賞賜三眼花翎,但是再受賞兩個月之後,和琳就去世了。

薩爾圖克·長齡

蒙古正白旗人,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先後領軍征討甘肅、臺灣、廓爾喀,後來又領兵平定白蓮教起義和張格爾叛亂,戰功卓著,被賞賜三眼花翎。

愛新覺羅·禧恩

睿親王淳穎第二個兒子,是道光年間有名的武將曾經率軍平定湖南江華瑤、趙金龍叛亂,因軍功被賞賜三眼花翎。

徐桐

曾官居體仁閣大學士和翰林院掌院學士,反對維新變法,深得慈禧太后的器重,可以說徐桐能夠得到三眼花翎,主要是因為慈溪的信任。

李鴻章

最後有一位受賞得到三眼花翎的大臣就是清末重臣李鴻章了,主持洋務運動,興建淮軍,慈禧太后視他為再造玄黃之人,不管後人如何評價,李鴻章在清末確實充當了不可獲取也無法替代的重要角色。

結語

花翎曾經代表著一位大臣至高無上的榮耀,但是到了清朝末期,鴉片戰爭爆發,竟然有了捐翎的機制,也就是用錢就可以買到花翎,當時花翎為一萬兩白銀,藍翎則是五千兩,到了咸豐九年,花翎變為七千兩,藍翎也隨之降為四千兩,翎羽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但是不論是賞賜還是能夠花錢購買,三眼花翎都是花翎中至高無上的存在,也是錢財無法買到的。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花翎在清朝是地位和榮譽的的標誌,最尊貴的是三眼花翎,其次是二眼花翎,再次是單眼花翎。有學者統計,從乾隆年間至清朝滅亡,能夠得到皇帝賞賜三眼花翎的大臣(不包括皇室宗親),只有乾隆時期的傅恆、福康安、和琳等3人,道光時期的長齡、禧恩等2人,清末的李鴻章和徐桐等2人。被賜雙眼花翎20餘人。

一、什麼是花翎?

花翎是清代官員的帽子上的特有的裝飾物,常用帶有“目暈”的孔雀翎,綴在帽子後面。“目暈”就是孔雀上的像眼睛一樣的花紋,一個圓圈就算作一眼,孔雀翎有單眼、雙眼和三眼三種,其中三眼花翎代表的地位最高,榮譽最高。

二、誰有資格得到花翎?

入關以前,統治者將花翎賞給立功的滿族官員佩戴,相當於現在的各種榮譽證書。順治入關後,統治者將它作為區分等級、地位的標誌物,判別的標準就是看翎眼的數目。那麼哪些人可以享有佩戴它的資格呢。

1.三眼花翎

親王、郡王、貝勒——

清朝初年是禁止他們佩戴此物的,這類人屬於宗室貴位,戴翎子有損身份。地位低一級的貝子和固倫額附,有資格戴三眼花翎。乾隆以後,逐漸放鬆對親王、郡王、貝勒等佩戴三眼花翎的管制,親王、郡王、貝勒佩戴三眼花翎成為常態。

立有特殊功勞的人——

乾隆開此先例,將三眼花翎賞賜給有卓越戰功的人士,如傅恆、福康安、和琳。和珅雖然受乾隆的寵信,因為沒有戰功無緣此物,這一點他還不如弟弟和琳了。到清朝末年,能得到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禧恩、李鴻章和徐桐,可見其尊貴程度。

2.二眼花翎

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國公或輔國公的親貴、和碩額附有資格享戴雙眼花翎。

為皇室作出重大貢獻的大臣也可以獲得佩戴資格。

3.單眼花翎

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參領只有資格戴單眼花翎。

後來一些外官因戰功特別大而得賞花翎。如施琅,因為平定臺灣,被封為能夠世襲的靖海侯。但是施琅請求,用侯爺換戴花翎的資格。康熙帝破例答應了他的要求。以世襲侯爵換取一眼花翎,足見當時花翎之地位之尊崇。

後來,賞戴花翎的標準越來越低,此物常被用作鼓勵臣下效力的一種獎賞手段。

花翎的佩戴在清朝有嚴格的規定,違反了要受到處罰,此外退休或者離職了要歸還。

三、花翎的末路

清朝後期,隨著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列強不斷的割地賠款,導致國庫入不敷出,清政府開始賣花翎彌補虧空,美其名曰“捐翎”。

廣東洋商伍崇耀、潘仕成是花錢買花翎的試水者,二人花了十多萬白銀。由此開端,清初極為難得的花翎,被明碼標價,單眼花翎每枝一萬兩白銀。後來降到七千兩,最後用二百兩就能買到。此時的頂戴花翎,雖然仍然有榮譽象徵的作用,但完全喪失了最初的意義,花翎隨著清朝的沒落而沒落。


閔不克


封建時代等級森嚴,尤其到了中央集權及大成者的大清王朝,等級區分更是達到了一個巔峰造極的程度,光從一個頂戴花翎就可看出端倪。這個花翎分為無眼一眼,二眼三眼這四種,其中無眼最為普通,三眼最為尊貴。那麼,三眼花翎究竟有多尊貴呢?

清朝的官帽分為兩種,一種叫做暖帽,是冬天戴的。另一種叫做涼帽,是夏天戴的。這兩種帽子雖然樣子有些不同,但是頂部都是一樣的,都是有一個凸起頂珠,上面鑲嵌著不同顏色的寶石,而這頂珠下面還有翎管,專門用來插翎。

至於花翎,是用孔雀羽毛做成的分為一眼花翎、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等級最高的是三眼花翎,只有地位僅次於親王、郡王和駙馬的一品官員,並且是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才有資格獲得,到了後來,一些親王、郡王和貝勒也有獲得的。

而在清朝的276年間,這個三眼花翎,只有七個人有此殊榮。他們分別是傅恆和他的兒子福康安、和珅的弟弟何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和徐桐等,連乾隆最寵信的和珅都沒有,可見能夠得到皇帝賞賜的花翎是何等的恩寵。


小爸爸穿越歷史


花翎本身就比較貴重,是存放在清朝官員和貴族帽子上的飾品,分為單眼,雙眼,三眼三類。

一般官員是沒有佩戴資格的,文官的話擁有巡撫兼提督官銜的人和被派往西北兩處的大臣會有機會獲得孔雀花翎作為官帽飾品。被點綴於帽子的後面以象徵官職和權利,如果從事武官之職的話官位只需在五品以上便有權利獲得花翎的作為帽子配飾,這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官員的職位高低,所以關於花翎的佩戴是很講究的。

單眼花翎是給中上等的官員使用的,雙眼花翎是上等有功之臣權勢的象徵,而三眼花翎不僅象徵著官職、權利還有身後的背景。

  • 一般來說非皇親國戚是沒有權利享受三眼花翎的,根據清朝的歷史來看,都是些皇家子弟和與皇家有親密關係的人帽子上會帶有三眼花翎的裝飾,像貝子、固倫額駙曾因其爵位戴三眼花翎。
  •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和花翎有相同性質的帽子裝飾品叫藍翎,它比起花翎略顯不足,並不似花翎那般貴重,是由染成藍色的鶡鳥羽毛所作,沒有所謂的“眼”,一般被賞賜給六品以下官員或者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侍衛官員佩戴,也可以用它賞賜有軍功的低級武官。而且鶡鳥生性好鬥,勇猛無比,至死不渝,正可以用它來形容士兵,比較形象貼切。


  • 至於花翎的配戴就略顯講究。在清朝初期的時候,皇室中,爵位最為顯貴的人是不需要佩戴花翎的,像親王、郡王、貝勒,而儘管是佩戴三眼花翎也是從爵位較低的貝子,或是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開始。
  • 二眼花翎則是由稍微低一級的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國公或輔國公的親貴、又或者妃嬪所生公主的丈夫才有資格享戴。
  • 至於三眼花翎自然是由更低一級的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等才能被批准享戴,而且還必須得保證擔任這些職務的人是滿洲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這上三旗出身。
  • 但到了乾隆年間後這種現象開始有所改變,因為有人曾接兼任內大臣的理由向皇帝求取花翎,所以此後便流行從親王到貝勒都開始戴花翎。

賜予花翎並不代表這一輩都有機會佩戴,相反一辭掉官職花翎也會被勒令歸還,當然除了那些因為軍功而獲得的人。除此之外,關於花翎的使用還有嚴格要求,如花翎不得隨意交換使用,就算是在宗藩內部也不允許,而且親貴皇子們要經過考核,合格後才能獲得佩戴三眼花翎的權利,此外外任文臣是沒有機會被賜花翎的。

因為被賜予花翎象徵著高貴,而三眼花翎更是奇特,所以整個清朝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受此榮譽。

據歷史記載,在乾隆年間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連大名鼎鼎的和珅都沒有,雖然說和珅在清朝很出名也很得乾隆寵愛,可是他卻並沒有特別大的貢獻,所以不符合花翎賞賜的章程。

從道光年間開始花翎便逐漸不值錢了,到道光後期,凡是在各方面對國家有功的人都有機會獲得花翎的賞賜。而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因為國庫空虛的緣故,捐翎便成了一種普遍的現象,花翎為7000兩實銀,藍翎為5000兩實銀。


小姐姐講史


題主的說法不嚴謹,整個清朝能帶三眼花翎的人很多,至少上百人吧。

清朝高級官員和皇親貴胄的禮帽上,都會佩戴花翎----用孔雀羽的配飾。而且,佩戴花翎也是有講究的。

五品以上官員,可配戴單眼花翎(“眼”指的是孔雀羽毛上的圓花紋)。爵位為鎮國公、輔國公的皇親國戚,和有封爵的部分一品親信大臣,可佩戴雙眼花翎。爵位在貝子、固倫額附以上的皇親貴胄,一律可以佩戴三眼花翎。(六品以下,佩戴的是藍色的鶡鳥羽毛,稱作“藍翎”。)

而滿清入關以後,皇上親兒子基本上都是貝子以上爵位。就一個康熙皇帝,至少有十幾個兒子在貝子以上爵位!而且,那些沒當皇帝的親王一脈,在世襲爵位的時候,就算是爵位遞減,每個家族也要有數個、甚至十來個可以佩戴三眼花翎的子孫。(還有八個世襲罔替、不降爵位的鐵帽子王。。。)

和珅沒有獲得三眼花翎,是因為他走的是“文官”路線。

清朝的三眼花翎,都是賞給那些有軍功的大臣的。而和珅雖然是御前侍衛出身,但是,他很有文化,後來走的是“文官”路線。雖然和珅也帶過幾次兵,但是,沒有取得什麼拿得出手的功績。所以,和珅沒機會得到三眼花翎。

這也是和珅聰明的地方,武官權勢大了,更容易遭受皇帝忌諱。當然,在清朝這個以“八旗制度”為基礎的朝廷,兵權都歸皇帝,皇帝也不怕大臣造反。

和珅後來為了發展“武官”方面的勢力,扶持自己的弟弟和琳走“武官路線”。兩兄弟一文一武,一在京城,一在邊疆,相輔相成。和琳後來就因為軍功,獲得了三眼花翎。整個清朝中,獲得三眼花翎的大臣(非皇親國戚),只有七人: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

注意,和琳能獲得三眼花翎,肯定有和珅的“面子”。沒有和珅,和琳不可能發展的那麼好。不過,和珅也不差,他是雙眼花翎。大臣只有二十多人有雙眼花翎。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清朝的官員禮服中的禮帽帶有藍翎和花翎的區分,藍翎沒有眼,花翎則有一眼、二眼、三眼的區分,所謂的“眼”是指孔雀羽毛上眼形狀的圓。(三眼花翎圖)

清朝的三眼花翎貴重嗎?

清朝初年規定,清朝的親王、郡王、貝勒是不佩戴任何花翎的。乾隆皇帝時期,有皇親貴族要求佩戴花翎,於是打破這種制度,親王、郡王、貝勒也佩戴三眼花翎,具體如下圖所示:

佩戴三眼花翎的人爵位和身份都非常貴重,一般的朝臣是不賜予三眼花翎的。

清朝是否只有七人獲得三眼花翎?

根據以上的清朝政府佩戴花翎制度改變之後,佩戴三眼花翎的人是相當多的。據不完全統計,清朝的親王、郡王有90-100人,乾隆後的這些親王(含世襲)、郡王也有60-80人,貝勒、額駙、貝子的人數自然比親王、郡王要多。清朝享有佩戴三眼花翎的人至少有幾百人之多。

乾隆皇帝還開了一個先例,將原本屬於皇室宗親的三眼花翎賞賜給一些親貴大臣,都是有卓越戰功的人士,乾隆年間賜給三眼花翎的大臣有:

1、傅恆。

乾隆髮妻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的弟弟,也就是乾隆的小舅子。賞賜三眼花翎原因平定大小金川、平定準噶爾,戰功卓著。(傅恆劇照,乾隆皇帝的小舅子)

2、和琳。

和珅的弟弟,1792年隨福康安平定廓爾喀對西藏的侵略,1795年平定苗民起義,中瘴氣而死,賞賜三眼花翎。

3、福康安。

傅恆第三子,參與平定大小金川之役,轉戰臺灣,和和琳合作時是主將,1796年病逝,賞賜三眼花翎。(福康安劇照,傅恆第三子,乾隆富察皇后的侄子)

道光年間封賞兩位有戰功大臣三眼花翎:

1、薩爾圖克.長齡。

蒙古人,常年為清政府征戰,從徵甘肅、新疆、臺灣、廓爾喀等戰役,後為伊犁將軍,道光年間主持平定張格爾叛亂,道光帝賜三眼花翎。

2、愛新覺羅.禧恩。

睿親王淳穎的兒子,道光帝的第三位皇后孝全成皇后家境貧寒,他接濟了皇后的家庭,因而得以平布青雲。在平定湖南少數民族叛亂中算是立了功勞(搶了別人的軍功),被賞賜三眼花翎。孝全成皇后去世後,沒有了支持,醜事全部被揭露出來,道光二十五年被解職。(道光帝像,在薩爾圖克.長齡平定張格爾叛亂的慶功宴上,居然沒讓大臣動筷子)

慈禧掌權時賞賜的三眼花翎人員。

1、李鴻章。

他被賞賜三眼花翎的原因很多,不一一戲說,背鍋背的多了,慈禧恩賞一下。

2、徐桐。

徐桐被賞賜三眼花翎並不是因為啥戰功,而是因為他是溥儁的老師,1900年慈禧打算用溥儁代替光緒時搞得政治動作,名不副實。

從乾隆開始賞賜大臣三眼花翎以來,標準逐漸降低,其顯示皇帝恩寵的意味在慈禧掌權時也漸漸沒有多大作用了。乾隆賞賜三眼花翎和道光賞賜的三眼花翎都是有具體戰功的人,對清朝的貢獻大,到慈禧時已經變了味道了。(徐桐像,準備代替光緒的溥儁之老師)

和珅為什麼沒有賞賜三眼花翎?

乾隆皇帝賞賜三眼花翎是要求有戰功的,最少是指揮大戰役中的主將或者副將,和珅也想取得戰功。

1781年,甘肅蘇四十三起事,人員並不多,乾隆派遣和珅擔任主將平叛,本來是手拿把攥的事情。他到任之前,當地各路清軍已經解除了蘭州之圍困,並打算一舉拿下叛軍的老巢。和珅到任之後,擅自變更作戰計劃,四路大軍有一路的大將被伏兵所殺。和珅遭遇將領們的聯合彈劾,幸虧阿桂將軍到來收拾殘局,和珅丟人丟到了家。(和珅像)

如果此戰和珅獲得勝利,他最大的可能是在軍機處地位上升,極有可能成為軍機處排名第二的軍機大臣,再者可以獲封三眼花翎,那是錦上添花的事情了,可惜天不遂人願!


穿越再現彼岸


從當今的影視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古代官員身著的衣服、帽子都很有講究,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以後,對官員的衣冠、服飾形成了一項完備的制度,比如五品至七品穿青色,八九品穿綠色,四、五品官員穿紅色,三品以上大員穿綠色等等。

到了清朝,清政府在沿襲借鑑了明朝的官服制度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創新和發展,融入了滿滿的滿清特色。

清朝為了區分不同的官職,又在官服上加入了“補子”,花樣不同的補子代表著官員的品階,而文臣和武將又有所差異。

帽子也是如此,根據品階的不同,朝冠頂飾也均不盡相同。那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聽到的“頂戴花翎”又是怎麼回事呢?

“花翎”是身份與等級的象徵,並不是一般官員可以佩戴的。清代的官帽,帽子下面都有一根翎管,用於安插翎枝,而翎枝,又分為藍翎和花翎。

花翎指的便是帶有“目暈”的孔雀翎,“目暈”通常表述為“眼”,根據“目暈”的不同,花翎也可分為“單眼”、“雙眼”、“三眼”,三眼花翎最顯尊貴。而藍翎,相較花翎,則等級還要再低一些。

正常的官員,因功勞可以被賞賜佩戴花翎,這是莫大的榮耀,而能夠戴三眼花翎,那更是比登天還要難。

清朝的實權人物和珅終其一生都想要皇帝賞賜他三眼花翎,但均未得逞,據傳聞,在整個滿清王朝兩百多年的歷史進程中,被賞賜佩戴三眼花翎的,也不過寥寥數人。

根據史料記載:“凡孔雀翎,翎端三眼者,貝子戴之。”雙眼花翎就已不是一般尋常高官能夠獲得的,三眼更是賞賜給親王、貝勒等皇親國戚的。

可見,花翎的佩戴是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的,而且哪怕是有佩戴資格的王公貴族們,也要經過騎、射兩項考試,通過後才被允許佩戴花翎。

且不說三眼花翎,根據史料記載,大臣中能夠被賞賜帶雙眼花翎的,也不過二十餘人而已,足見花翎的尊貴程度。

但是,清朝末期,朝廷腐敗,甚至還出現了“捐翎”的情況,只要用錢就能買到花翎,花翎也至此跌落神壇,不復往日榮耀。


輕侃古今


大清王朝入主中原後,官員所戴的帽子與以前的烏紗帽不同。看見了帽子,就知道某個官員的品級。比如什麼“三眼花翎”,就更能看出某位官員地位的高下了。按說,和珅那可是乾隆的寵臣,權傾一時,但他卻沒有被乾隆賞戴“三眼花翎”,這是怎麼回事呢?

清代規矩

大清王朝的官帽也叫做大帽,一共分為兩種:一種是冬天戴的,叫做“暖帽”; 一種是夏天戴的,叫做“涼帽”。根據朝廷的規定,每年的三月官員都開始戴涼帽,八月開始戴暖帽。

暖帽一般是圓形的,周圍有一道簷邊,大多是用毛皮做的,有些是用緞子、呢子、布匹做的。暖帽中間一般有帽緯,帽緯上面裝著頂珠。

涼帽都是圓錐形的,一般用藤、竹、篾席、麥秸等編制而成。涼帽的頂部也都裝著紅纓、頂珠,規格和暖帽一樣。有品就有頂,無品就無頂。

  • 一品、從一品是紅寶石頂,如將軍、提督等;

  • 二品、從二品是瑚頂,如副將等;

  • 三品是藍寶石頂,如參將(正)、遊擊(從)等;

  • 四品是青金石頂,如都司等;

  • 五品是水晶頂,如守備等;

  • 六品是硨磲頂,如千總等;

  • 七品是素金頂,如把總等;

  • 八品是陰紋鏤花金頂,如外委千總等;

  • 正九品是陰紋鏤花金頂,如外委把總等;

  • 從九品和未入流的是陽紋鏤花金頂。

清朝的官帽的頂珠都裝著一支兩寸長的翎管,用來安插翎枝。有花翎也有藍翎,花翎是用孔雀的翎毛做的,通常叫做孔雀翎;藍翎,是用鶡鳥的羽毛做的。藍翎是用染成藍色的鶡鳥的羽做的,所以又叫做“染藍翎”,與花翎的屬性、作用相同,但沒有眼。

花翎分為單眼、雙眼、三眼(“眼”是指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圓形花紋,一個圓圈就叫做“一眼”) ,只有大清王朝最尊貴的官員的官帽上才有三眼花翎。

按照清廷的規定,武職五品以上,文職巡撫兼提督銜等大臣,用孔雀的翎毛裝飾官帽,一般情況下,但離了職就必須摘掉花翎。

其中,皇室成員中爵位低於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附,可以戴裝有三眼花翎的官帽;清朝的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國公或輔國公的親貴、和碩額附,可以戴裝有雙眼花翎的官帽;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參領,可以戴裝有單眼花翎的官帽。

由此可見,花翎是大清王朝的王公貴族所擁有的獨特的官帽飾品,即使在宗室內部,也不得亂用,必須按標準、規定享用。

實至名歸

花翎是品位、級別的象徵,因此珍貴難得。於是,清朝的一些大臣都以得到“了”花翎為榮。如,虎踞臺灣的鄭氏的部將施琅,率部投降清朝,幫助清廷收復臺灣後,寧可辭去“靖海侯”的爵位,也懇求康熙大帝讓他“頂戴花翎”。

之後,乾隆帝曾下詔說,親貴大臣可以戴用“花翎”,榮立了顯赫軍功的大臣也可以戴用“花翎”。雖然有這樣的說法,一般情況,皇帝是不會隨便賜給臣子“花翎”的。

從乾隆朝到清朝末年,被賞戴“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等七人,被賞戴“雙眼花翎”的大臣有二十餘人。能戴上“花翎”,尤其是“三眼花翎”,那真是榮寵到了極點。

權傾乾隆朝年和珅卻沒能戴上“三眼花翎”,他的弟弟和琳卻得到了這份榮耀,倒是有點讓人感到意外。真的意外嗎?

我們來了解一下享受殊榮的幾個人物,就可知道清朝的皇帝們大都有著大是大非的觀念,關鍵時刻是要嚴格把關的。

1、傅恆,乾隆的孝賢純皇后的弟弟。乾隆十三年(1748年),指揮了“大小金川”戰役,降服了莎羅奔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攻打伊犁,平息了準噶爾部的叛亂;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統帥大軍到緬甸作戰,多次打敗緬甸軍隊。生前榮授一等忠勇公、領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去世後,乾隆皇帝親自到他的府邸祭奠他。

2、福康安,乾隆的孝賢純皇后的侄子,傅恆的三兒子。 福康安曾參加第二次金川之戰。後來,他率軍平定了甘肅回民的“田五起事”、臺灣的“林爽文事件、苗疆起事等,獲得了保衛西藏的“廓爾喀(尼泊爾王國)戰役”的勝利,被詔封為一等嘉勇忠銳公。嘉慶元年五月去世後,配享太廟。

3、和琳,驍勇善戰的大清名將,和珅的弟弟。乾隆六十年(1795年),跟隨福康安到貴州鎮壓石柳鄧領導的苗民起義。嘉慶元年,福康安病逝,和琳成為主帥,在指揮“平隴戰役”中也染病身亡,追封一等公爵,賜祭葬,配享太廟。

4、長齡,乾隆朝時,跟隨征戰甘肅、新疆、臺灣、廓爾喀等地,官至內閣學士、兼副都統。道光年間,曾任伊犁將軍,平定了張格爾之亂,加封一等威勇公,拜太傅。

5、愛新覺羅·禧恩,睿親王淳穎之子。嘉慶二十五年,仁宗在熱河避暑山莊病逝,禧恩建議由道光繼位。當時的掌控朝政的託津、戴均元等猶豫不決,禧恩排斥其他人的意見,堅決擁立道光。禧恩憑藉擁立之功被詔封為御前大臣、領侍衛大臣。

6、李鴻章,晚清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統帥;創建了“北洋水師”。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捻軍起義, 運作甲午戰爭;代表清政府簽訂《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等重大事件,他都參與了,甚至主持進行了。

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把他看作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的海軍大臣柯納德稱他為“東方俾斯麥”;慈禧說他是“再造玄黃之人”。

7、徐桐,晚清理學家,晚清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898年戊戌政變後,極力攻擊新黨,因而得到慈禧太后的崇信。1900年,他全力擁護慈禧廢光緒帝,大力支持慈禧太后對外宣戰。

就以上諸位來說,或對朝廷、或對當政者都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都獲得了殊榮——賞戴“三眼花翎”。

反觀和珅呢,確實是乾隆的親近、貼身的臣子,但也不過是清高宗使著順手、看得過眼的奴才罷了。他怎麼能頂戴“三眼花翎”呢?


校書郎工作室,叄月春


歷史漫談君


花翎在清朝政府時是身份,地位,榮譽的象徵。至於三眼花翎必須是皇親貴族,或擁有赫赫戰功。或在其特定的歷史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所以和珅的弟弟和琳能獲得三眼花翎而和珅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