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眼花翎有多贵重?整个清朝就七人荣获,连和珅都没有?

老王头说历史


三眼花翎有多贵重,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象征着身份、地位以及无上的荣耀,确实是在大清朝只有七个人获得,连乾隆时期权势最大的和珅都是渴望而不可得的东西。由此可见它到底有多贵重了。

三眼花翎的地位

花翎是清朝官员和贵族独有的冠饰。清朝的官员官帽上的顶珠之下有一支两寸左右长短的翎管,就是用来安插翎羽用的。

据《清史稿》记载,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是在皇帝身边,出身于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的内大臣、前锋、护军统领或者参领,有资格佩戴单眼花翎。清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贵族,还有和硕额驸,可以佩戴戴双眼花翎。有资格佩戴三眼花翎的人,是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的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驸

在大清朝,翎羽分为蓝翎和花翎,蓝翎是和花翎性质相同的一种冠饰,以鹖鸟羽毛制成,没有眼,一般赏给六品以下的官员,或者在皇宫王府的侍卫官。也可以赏给地位不高但功勋独特的下层武将。

而花翎更是地位很高,花翎在清朝象征着高贵,是大臣们的一种追求,从施琅就可以看出来,花翎在清朝大臣中间地位有多高,康熙年间,郑芝龙部将施琅在归降清朝后,为平定台湾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上书建议屯兵台湾,有备无患,得到康熙的盛赞,被封为靖海侯,赐御用袍子。但施琅居然力辞不受,转而恳求“照前此内大臣之列赐戴花翎”

这个时候,施琅也只是恳求皇上赐予花翎而不是三眼花翎哦。

受到三眼花翎赏赐的七人都是谁

从乾隆至清末,被皇帝赐予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乾隆朝的傅恒、福康安,嘉庆朝的和琳,道光朝的长龄、禧恩,光绪朝的李鸿章、徐桐等7人。

傅恒

傅恒是满洲镶黄旗人,结界师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也就是说傅恒是乾隆的小舅子,但是傅恒能够得到三眼花翎并不是因为有一个皇帝姐夫,要知道,乾隆的小舅子那可海了去了。

乾隆十三年傅恒指挥大金川之战,十九年攻陷伊犁,平息准噶尔叛乱,三十三年,攻击缅甸击败缅甸军,三十四年,率军再次突袭缅甸,初战告捷,乾隆下旨赏赐三眼花翎。

福康安

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子,在傅恒去世之后,崭露头角,大小金川之战中屡立战功,28岁受封太子太保(正一品),33岁又加封武英殿大学士,乾隆六十年,破格提升为贝子,同年被赏赐三眼花翎。

和琳

也就是钮钴禄·和珅的弟弟,在抗击廓尔喀战斗中,功勋显著,并且担任驻藏大臣期间对西藏改革做出重大贡献,因军工被赏赐三眼花翎,但是再受赏两个月之后,和琳就去世了。

萨尔图克·长龄

蒙古正白旗人,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先后领军征讨甘肃、台湾、廓尔喀,后来又领兵平定白莲教起义和张格尔叛乱,战功卓著,被赏赐三眼花翎。

爱新觉罗·禧恩

睿亲王淳颖第二个儿子,是道光年间有名的武将曾经率军平定湖南江华瑶、赵金龙叛乱,因军功被赏赐三眼花翎。

徐桐

曾官居体仁阁大学士和翰林院掌院学士,反对维新变法,深得慈禧太后的器重,可以说徐桐能够得到三眼花翎,主要是因为慈溪的信任。

李鸿章

最后有一位受赏得到三眼花翎的大臣就是清末重臣李鸿章了,主持洋务运动,兴建淮军,慈禧太后视他为再造玄黄之人,不管后人如何评价,李鸿章在清末确实充当了不可获取也无法替代的重要角色。

结语

花翎曾经代表着一位大臣至高无上的荣耀,但是到了清朝末期,鸦片战争爆发,竟然有了捐翎的机制,也就是用钱就可以买到花翎,当时花翎为一万两白银,蓝翎则是五千两,到了咸丰九年,花翎变为七千两,蓝翎也随之降为四千两,翎羽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但是不论是赏赐还是能够花钱购买,三眼花翎都是花翎中至高无上的存在,也是钱财无法买到的。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花翎在清朝是地位和荣誉的的标志,最尊贵的是三眼花翎,其次是二眼花翎,再次是单眼花翎。有学者统计,从乾隆年间至清朝灭亡,能够得到皇帝赏赐三眼花翎的大臣(不包括皇室宗亲),只有乾隆时期的傅恒、福康安、和琳等3人,道光时期的长龄、禧恩等2人,清末的李鸿章和徐桐等2人。被赐双眼花翎20余人。

一、什么是花翎?

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帽子上的特有的装饰物,常用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缀在帽子后面。“目晕”就是孔雀上的像眼睛一样的花纹,一个圆圈就算作一眼,孔雀翎有单眼、双眼和三眼三种,其中三眼花翎代表的地位最高,荣誉最高。

二、谁有资格得到花翎?

入关以前,统治者将花翎赏给立功的满族官员佩戴,相当于现在的各种荣誉证书。顺治入关后,统治者将它作为区分等级、地位的标志物,判别的标准就是看翎眼的数目。那么哪些人可以享有佩戴它的资格呢。

1.三眼花翎

亲王、郡王、贝勒——

清朝初年是禁止他们佩戴此物的,这类人属于宗室贵位,戴翎子有损身份。地位低一级的贝子和固伦额附,有资格戴三眼花翎。乾隆以后,逐渐放松对亲王、郡王、贝勒等佩戴三眼花翎的管制,亲王、郡王、贝勒佩戴三眼花翎成为常态。

立有特殊功劳的人——

乾隆开此先例,将三眼花翎赏赐给有卓越战功的人士,如傅恒、福康安、和琳。和珅虽然受乾隆的宠信,因为没有战功无缘此物,这一点他还不如弟弟和琳了。到清朝末年,能得到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禧恩、李鸿章和徐桐,可见其尊贵程度。

2.二眼花翎

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有资格享戴双眼花翎。

为皇室作出重大贡献的大臣也可以获得佩戴资格。

3.单眼花翎

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只有资格戴单眼花翎。

后来一些外官因战功特别大而得赏花翎。如施琅,因为平定台湾,被封为能够世袭的靖海侯。但是施琅请求,用侯爷换戴花翎的资格。康熙帝破例答应了他的要求。以世袭侯爵换取一眼花翎,足见当时花翎之地位之尊崇。

后来,赏戴花翎的标准越来越低,此物常被用作鼓励臣下效力的一种奖赏手段。

花翎的佩戴在清朝有严格的规定,违反了要受到处罚,此外退休或者离职了要归还。

三、花翎的末路

清朝后期,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列强不断的割地赔款,导致国库入不敷出,清政府开始卖花翎弥补亏空,美其名曰“捐翎”。

广东洋商伍崇耀、潘仕成是花钱买花翎的试水者,二人花了十多万白银。由此开端,清初极为难得的花翎,被明码标价,单眼花翎每枝一万两白银。后来降到七千两,最后用二百两就能买到。此时的顶戴花翎,虽然仍然有荣誉象征的作用,但完全丧失了最初的意义,花翎随着清朝的没落而没落。


闵不克


封建时代等级森严,尤其到了中央集权及大成者的大清王朝,等级区分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造极的程度,光从一个顶戴花翎就可看出端倪。这个花翎分为无眼一眼,二眼三眼这四种,其中无眼最为普通,三眼最为尊贵。那么,三眼花翎究竟有多尊贵呢?

清朝的官帽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暖帽,是冬天戴的。另一种叫做凉帽,是夏天戴的。这两种帽子虽然样子有些不同,但是顶部都是一样的,都是有一个凸起顶珠,上面镶嵌着不同颜色的宝石,而这顶珠下面还有翎管,专门用来插翎。

至于花翎,是用孔雀羽毛做成的分为一眼花翎、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等级最高的是三眼花翎,只有地位仅次于亲王、郡王和驸马的一品官员,并且是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有资格获得,到了后来,一些亲王、郡王和贝勒也有获得的。

而在清朝的276年间,这个三眼花翎,只有七个人有此殊荣。他们分别是傅恒和他的儿子福康安、和珅的弟弟何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和徐桐等,连乾隆最宠信的和珅都没有,可见能够得到皇帝赏赐的花翎是何等的恩宠。


小爸爸穿越历史


花翎本身就比较贵重,是存放在清朝官员和贵族帽子上的饰品,分为单眼,双眼,三眼三类。

一般官员是没有佩戴资格的,文官的话拥有巡抚兼提督官衔的人和被派往西北两处的大臣会有机会获得孔雀花翎作为官帽饰品。被点缀于帽子的后面以象征官职和权利,如果从事武官之职的话官位只需在五品以上便有权利获得花翎的作为帽子配饰,这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官员的职位高低,所以关于花翎的佩戴是很讲究的。

单眼花翎是给中上等的官员使用的,双眼花翎是上等有功之臣权势的象征,而三眼花翎不仅象征着官职、权利还有身后的背景。

  • 一般来说非皇亲国戚是没有权利享受三眼花翎的,根据清朝的历史来看,都是些皇家子弟和与皇家有亲密关系的人帽子上会带有三眼花翎的装饰,像贝子、固伦额驸曾因其爵位戴三眼花翎。
  •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和花翎有相同性质的帽子装饰品叫蓝翎,它比起花翎略显不足,并不似花翎那般贵重,是由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所作,没有所谓的“眼”,一般被赏赐给六品以下官员或者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佩戴,也可以用它赏赐有军功的低级武官。而且鹖鸟生性好斗,勇猛无比,至死不渝,正可以用它来形容士兵,比较形象贴切。


  • 至于花翎的配戴就略显讲究。在清朝初期的时候,皇室中,爵位最为显贵的人是不需要佩戴花翎的,像亲王、郡王、贝勒,而尽管是佩戴三眼花翎也是从爵位较低的贝子,或是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开始。
  • 二眼花翎则是由稍微低一级的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又或者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才有资格享戴。
  • 至于三眼花翎自然是由更低一级的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等才能被批准享戴,而且还必须得保证担任这些职务的人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
  • 但到了乾隆年间后这种现象开始有所改变,因为有人曾接兼任内大臣的理由向皇帝求取花翎,所以此后便流行从亲王到贝勒都开始戴花翎。

赐予花翎并不代表这一辈都有机会佩戴,相反一辞掉官职花翎也会被勒令归还,当然除了那些因为军功而获得的人。除此之外,关于花翎的使用还有严格要求,如花翎不得随意交换使用,就算是在宗藩内部也不允许,而且亲贵皇子们要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得佩戴三眼花翎的权利,此外外任文臣是没有机会被赐花翎的。

因为被赐予花翎象征着高贵,而三眼花翎更是奇特,所以整个清朝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受此荣誉。

据历史记载,在乾隆年间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连大名鼎鼎的和珅都没有,虽然说和珅在清朝很出名也很得乾隆宠爱,可是他却并没有特别大的贡献,所以不符合花翎赏赐的章程。

从道光年间开始花翎便逐渐不值钱了,到道光后期,凡是在各方面对国家有功的人都有机会获得花翎的赏赐。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因为国库空虚的缘故,捐翎便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花翎为7000两实银,蓝翎为5000两实银。


小姐姐讲史


题主的说法不严谨,整个清朝能带三眼花翎的人很多,至少上百人吧。

清朝高级官员和皇亲贵胄的礼帽上,都会佩戴花翎----用孔雀羽的配饰。而且,佩戴花翎也是有讲究的。

五品以上官员,可配戴单眼花翎(“眼”指的是孔雀羽毛上的圆花纹)。爵位为镇国公、辅国公的皇亲国戚,和有封爵的部分一品亲信大臣,可佩戴双眼花翎。爵位在贝子、固伦额附以上的皇亲贵胄,一律可以佩戴三眼花翎。(六品以下,佩戴的是蓝色的鹖鸟羽毛,称作“蓝翎”。)

而满清入关以后,皇上亲儿子基本上都是贝子以上爵位。就一个康熙皇帝,至少有十几个儿子在贝子以上爵位!而且,那些没当皇帝的亲王一脉,在世袭爵位的时候,就算是爵位递减,每个家族也要有数个、甚至十来个可以佩戴三眼花翎的子孙。(还有八个世袭罔替、不降爵位的铁帽子王。。。)

和珅没有获得三眼花翎,是因为他走的是“文官”路线。

清朝的三眼花翎,都是赏给那些有军功的大臣的。而和珅虽然是御前侍卫出身,但是,他很有文化,后来走的是“文官”路线。虽然和珅也带过几次兵,但是,没有取得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所以,和珅没机会得到三眼花翎。

这也是和珅聪明的地方,武官权势大了,更容易遭受皇帝忌讳。当然,在清朝这个以“八旗制度”为基础的朝廷,兵权都归皇帝,皇帝也不怕大臣造反。

和珅后来为了发展“武官”方面的势力,扶持自己的弟弟和琳走“武官路线”。两兄弟一文一武,一在京城,一在边疆,相辅相成。和琳后来就因为军功,获得了三眼花翎。整个清朝中,获得三眼花翎的大臣(非皇亲国戚),只有七人: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

注意,和琳能获得三眼花翎,肯定有和珅的“面子”。没有和珅,和琳不可能发展的那么好。不过,和珅也不差,他是双眼花翎。大臣只有二十多人有双眼花翎。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清朝的官员礼服中的礼帽带有蓝翎和花翎的区分,蓝翎没有眼,花翎则有一眼、二眼、三眼的区分,所谓的“眼”是指孔雀羽毛上眼形状的圆。(三眼花翎图)

清朝的三眼花翎贵重吗?

清朝初年规定,清朝的亲王、郡王、贝勒是不佩戴任何花翎的。乾隆皇帝时期,有皇亲贵族要求佩戴花翎,于是打破这种制度,亲王、郡王、贝勒也佩戴三眼花翎,具体如下图所示:

佩戴三眼花翎的人爵位和身份都非常贵重,一般的朝臣是不赐予三眼花翎的。

清朝是否只有七人获得三眼花翎?

根据以上的清朝政府佩戴花翎制度改变之后,佩戴三眼花翎的人是相当多的。据不完全统计,清朝的亲王、郡王有90-100人,乾隆后的这些亲王(含世袭)、郡王也有60-80人,贝勒、额驸、贝子的人数自然比亲王、郡王要多。清朝享有佩戴三眼花翎的人至少有几百人之多。

乾隆皇帝还开了一个先例,将原本属于皇室宗亲的三眼花翎赏赐给一些亲贵大臣,都是有卓越战功的人士,乾隆年间赐给三眼花翎的大臣有:

1、傅恒。

乾隆发妻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弟弟,也就是乾隆的小舅子。赏赐三眼花翎原因平定大小金川、平定准噶尔,战功卓著。(傅恒剧照,乾隆皇帝的小舅子)

2、和琳。

和珅的弟弟,1792年随福康安平定廓尔喀对西藏的侵略,1795年平定苗民起义,中瘴气而死,赏赐三眼花翎。

3、福康安。

傅恒第三子,参与平定大小金川之役,转战台湾,和和琳合作时是主将,1796年病逝,赏赐三眼花翎。(福康安剧照,傅恒第三子,乾隆富察皇后的侄子)

道光年间封赏两位有战功大臣三眼花翎:

1、萨尔图克.长龄。

蒙古人,常年为清政府征战,从征甘肃、新疆、台湾、廓尔喀等战役,后为伊犁将军,道光年间主持平定张格尔叛乱,道光帝赐三眼花翎。

2、爱新觉罗.禧恩。

睿亲王淳颖的儿子,道光帝的第三位皇后孝全成皇后家境贫寒,他接济了皇后的家庭,因而得以平布青云。在平定湖南少数民族叛乱中算是立了功劳(抢了别人的军功),被赏赐三眼花翎。孝全成皇后去世后,没有了支持,丑事全部被揭露出来,道光二十五年被解职。(道光帝像,在萨尔图克.长龄平定张格尔叛乱的庆功宴上,居然没让大臣动筷子)

慈禧掌权时赏赐的三眼花翎人员。

1、李鸿章。

他被赏赐三眼花翎的原因很多,不一一戏说,背锅背的多了,慈禧恩赏一下。

2、徐桐。

徐桐被赏赐三眼花翎并不是因为啥战功,而是因为他是溥儁的老师,1900年慈禧打算用溥儁代替光绪时搞得政治动作,名不副实。

从乾隆开始赏赐大臣三眼花翎以来,标准逐渐降低,其显示皇帝恩宠的意味在慈禧掌权时也渐渐没有多大作用了。乾隆赏赐三眼花翎和道光赏赐的三眼花翎都是有具体战功的人,对清朝的贡献大,到慈禧时已经变了味道了。(徐桐像,准备代替光绪的溥儁之老师)

和珅为什么没有赏赐三眼花翎?

乾隆皇帝赏赐三眼花翎是要求有战功的,最少是指挥大战役中的主将或者副将,和珅也想取得战功。

1781年,甘肃苏四十三起事,人员并不多,乾隆派遣和珅担任主将平叛,本来是手拿把攥的事情。他到任之前,当地各路清军已经解除了兰州之围困,并打算一举拿下叛军的老巢。和珅到任之后,擅自变更作战计划,四路大军有一路的大将被伏兵所杀。和珅遭遇将领们的联合弹劾,幸亏阿桂将军到来收拾残局,和珅丢人丢到了家。(和珅像)

如果此战和珅获得胜利,他最大的可能是在军机处地位上升,极有可能成为军机处排名第二的军机大臣,再者可以获封三眼花翎,那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了,可惜天不遂人愿!


穿越再现彼岸


从当今的影视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代官员身着的衣服、帽子都很有讲究,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以后,对官员的衣冠、服饰形成了一项完备的制度,比如五品至七品穿青色,八九品穿绿色,四、五品官员穿红色,三品以上大员穿绿色等等。

到了清朝,清政府在沿袭借鉴了明朝的官服制度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和发展,融入了满满的满清特色。

清朝为了区分不同的官职,又在官服上加入了“补子”,花样不同的补子代表着官员的品阶,而文臣和武将又有所差异。

帽子也是如此,根据品阶的不同,朝冠顶饰也均不尽相同。那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听到的“顶戴花翎”又是怎么回事呢?

“花翎”是身份与等级的象征,并不是一般官员可以佩戴的。清代的官帽,帽子下面都有一根翎管,用于安插翎枝,而翎枝,又分为蓝翎和花翎。

花翎指的便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通常表述为“眼”,根据“目晕”的不同,花翎也可分为“单眼”、“双眼”、“三眼”,三眼花翎最显尊贵。而蓝翎,相较花翎,则等级还要再低一些。

正常的官员,因功劳可以被赏赐佩戴花翎,这是莫大的荣耀,而能够戴三眼花翎,那更是比登天还要难。

清朝的实权人物和珅终其一生都想要皇帝赏赐他三眼花翎,但均未得逞,据传闻,在整个满清王朝两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被赏赐佩戴三眼花翎的,也不过寥寥数人。

根据史料记载:“凡孔雀翎,翎端三眼者,贝子戴之。”双眼花翎就已不是一般寻常高官能够获得的,三眼更是赏赐给亲王、贝勒等皇亲国戚的。

可见,花翎的佩戴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的,而且哪怕是有佩戴资格的王公贵族们,也要经过骑、射两项考试,通过后才被允许佩戴花翎。

且不说三眼花翎,根据史料记载,大臣中能够被赏赐带双眼花翎的,也不过二十余人而已,足见花翎的尊贵程度。

但是,清朝末期,朝廷腐败,甚至还出现了“捐翎”的情况,只要用钱就能买到花翎,花翎也至此跌落神坛,不复往日荣耀。


轻侃古今


大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官员所戴的帽子与以前的乌纱帽不同。看见了帽子,就知道某个官员的品级。比如什么“三眼花翎”,就更能看出某位官员地位的高下了。按说,和珅那可是乾隆的宠臣,权倾一时,但他却没有被乾隆赏戴“三眼花翎”,这是怎么回事呢?

清代规矩

大清王朝的官帽也叫做大帽,一共分为两种:一种是冬天戴的,叫做“暖帽”; 一种是夏天戴的,叫做“凉帽”。根据朝廷的规定,每年的三月官员都开始戴凉帽,八月开始戴暖帽。

暖帽一般是圆形的,周围有一道檐边,大多是用毛皮做的,有些是用缎子、呢子、布匹做的。暖帽中间一般有帽纬,帽纬上面装着顶珠。

凉帽都是圆锥形的,一般用藤、竹、篾席、麦秸等编制而成。凉帽的顶部也都装着红缨、顶珠,规格和暖帽一样。有品就有顶,无品就无顶。

  • 一品、从一品是红宝石顶,如将军、提督等;

  • 二品、从二品是瑚顶,如副将等;

  • 三品是蓝宝石顶,如参将(正)、游击(从)等;

  • 四品是青金石顶,如都司等;

  • 五品是水晶顶,如守备等;

  • 六品是砗磲顶,如千总等;

  • 七品是素金顶,如把总等;

  • 八品是阴纹镂花金顶,如外委千总等;

  • 正九品是阴纹镂花金顶,如外委把总等;

  • 从九品和未入流的是阳纹镂花金顶。

清朝的官帽的顶珠都装着一支两寸长的翎管,用来安插翎枝。有花翎也有蓝翎,花翎是用孔雀的翎毛做的,通常叫做孔雀翎;蓝翎,是用鹖鸟的羽毛做的。蓝翎是用染成蓝色的鹖鸟的羽做的,所以又叫做“染蓝翎”,与花翎的属性、作用相同,但没有眼。

花翎分为单眼、双眼、三眼(“眼”是指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形花纹,一个圆圈就叫做“一眼”) ,只有大清王朝最尊贵的官员的官帽上才有三眼花翎。

按照清廷的规定,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等大臣,用孔雀的翎毛装饰官帽,一般情况下,但离了职就必须摘掉花翎。

其中,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可以戴装有三眼花翎的官帽;清朝的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可以戴装有双眼花翎的官帽;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可以戴装有单眼花翎的官帽。

由此可见,花翎是大清王朝的王公贵族所拥有的独特的官帽饰品,即使在宗室内部,也不得乱用,必须按标准、规定享用。

实至名归

花翎是品位、级别的象征,因此珍贵难得。于是,清朝的一些大臣都以得到“了”花翎为荣。如,虎踞台湾的郑氏的部将施琅,率部投降清朝,帮助清廷收复台湾后,宁可辞去“靖海侯”的爵位,也恳求康熙大帝让他“顶戴花翎”。

之后,乾隆帝曾下诏说,亲贵大臣可以戴用“花翎”,荣立了显赫军功的大臣也可以戴用“花翎”。虽然有这样的说法,一般情况,皇帝是不会随便赐给臣子“花翎”的。

从乾隆朝到清朝末年,被赏戴“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等七人,被赏戴“双眼花翎”的大臣有二十余人。能戴上“花翎”,尤其是“三眼花翎”,那真是荣宠到了极点。

权倾乾隆朝年和珅却没能戴上“三眼花翎”,他的弟弟和琳却得到了这份荣耀,倒是有点让人感到意外。真的意外吗?

我们来了解一下享受殊荣的几个人物,就可知道清朝的皇帝们大都有着大是大非的观念,关键时刻是要严格把关的。

1、傅恒,乾隆的孝贤纯皇后的弟弟。乾隆十三年(1748年),指挥了“大小金川”战役,降服了莎罗奔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攻打伊犁,平息了准噶尔部的叛乱;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统帅大军到缅甸作战,多次打败缅甸军队。生前荣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去世后,乾隆皇帝亲自到他的府邸祭奠他。

2、福康安,乾隆的孝贤纯皇后的侄子,傅恒的三儿子。 福康安曾参加第二次金川之战。后来,他率军平定了甘肃回民的“田五起事”、台湾的“林爽文事件、苗疆起事等,获得了保卫西藏的“廓尔喀(尼泊尔王国)战役”的胜利,被诏封为一等嘉勇忠锐公。嘉庆元年五月去世后,配享太庙。

3、和琳,骁勇善战的大清名将,和珅的弟弟。乾隆六十年(1795年),跟随福康安到贵州镇压石柳邓领导的苗民起义。嘉庆元年,福康安病逝,和琳成为主帅,在指挥“平陇战役”中也染病身亡,追封一等公爵,赐祭葬,配享太庙。

4、长龄,乾隆朝时,跟随征战甘肃、新疆、台湾、廓尔喀等地,官至内阁学士、兼副都统。道光年间,曾任伊犁将军,平定了张格尔之乱,加封一等威勇公,拜太傅。

5、爱新觉罗·禧恩,睿亲王淳颖之子。嘉庆二十五年,仁宗在热河避暑山庄病逝,禧恩建议由道光继位。当时的掌控朝政的托津、戴均元等犹豫不决,禧恩排斥其他人的意见,坚决拥立道光。禧恩凭借拥立之功被诏封为御前大臣、领侍卫大臣。

6、李鸿章,晚清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统帅;创建了“北洋水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 运作甲午战争;代表清政府签订《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等重大事件,他都参与了,甚至主持进行了。

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把他看作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的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他为“东方俾斯麦”;慈禧说他是“再造玄黄之人”。

7、徐桐,晚清理学家,晚清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898年戊戌政变后,极力攻击新党,因而得到慈禧太后的崇信。1900年,他全力拥护慈禧废光绪帝,大力支持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就以上诸位来说,或对朝廷、或对当政者都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都获得了殊荣——赏戴“三眼花翎”。

反观和珅呢,确实是乾隆的亲近、贴身的臣子,但也不过是清高宗使着顺手、看得过眼的奴才罢了。他怎么能顶戴“三眼花翎”呢?


校书郎工作室,叁月春


历史漫谈君


花翎在清朝政府时是身份,地位,荣誉的象征。至于三眼花翎必须是皇亲贵族,或拥有赫赫战功。或在其特定的历史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和珅的弟弟和琳能获得三眼花翎而和珅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