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身長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真是太可怕了?

兔斯基聊科學


答:石炭紀指的是距今2.86億到3.6億年前的一段時期,該時期被稱作“巨蟲時代”,有長達2米的“千足蟲(馬陸)”,翼展1米的蜻蜓,這些昆蟲得益於當時豐富的含氧量(高達35%)。


在3.5億年前,地球生物剛剛經歷了泥盆紀,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瘋狂崛起,那時候陸生動物並不多,於是在泥盆紀的5000萬年間,地球大氣的含氧量急劇上升,進入石炭紀後,大氣含氧量達到了地球歷史的最高值,平均濃度35%(現階段是21%)。

含氧量的增加,造就了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巨蟲時代”,因為絕大部分節肢動物沒有呼吸用的肺,它們直接通過氣管或者外表交換氣體(原始節肢動物靠外表),所以節肢動物的呼吸效率很大程度上與環境氧濃度有關。


在含氧量較高時,節肢動物的呼吸效率增加,就可以支持更大的體型,更大的體型意味著在同類或者異類的競爭中佔據優勢,於是石炭紀的節肢動物無一例外地都向著更大的體型進化。

在出土的化石中,有長2米的馬陸,翼展1米的蜻蜓,長0.7米的蠍子;這一時期還誕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節肢動物——萊茵耶克爾鱟,長度超過2.5米。

想象人類要是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那將是多麼恐怖的事,由於節肢動物很少以活著的植物為食,它們更擅長吃死去的動植物碎屑,導致很多植物死去後還沒有徹底分解就被掩埋,給煤炭的形成創造了條件,目前地球上70%的煤炭都形成於這一時期,石炭紀的名字也因此而來。


在石炭紀末期,爬行動物進化出羊膜卵,讓爬行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繁殖,爬行動物的陸地生存能力大大增加。

與此同時,部分爬行動物開始以植物為食,逐漸改變了地球上的生態關係,植物的擴張開始受動物的影響,大氣中的含氧量逐漸降低,節肢動物不再具有優勢,巨蟲時代宣告終結,以肺呼吸的爬行動物迎來黎明,將主宰接下來的2億多年。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作為五毒之首的蜈蚣一般長度也就在10釐米左右,即便是這樣看上去也會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世界上最大的蜈蚣是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體長可達30釐米!然而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和地球歷史上的石炭紀額蜈蚣比起來可就差遠了。石炭紀的蜈蚣竟然長到了近3米長。真是太可怕了。

圖示: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

地球的石炭紀是一個什麼樣的地質時期呢?蜈蚣為何能夠長到接近3米?石炭紀是距今3.55億年前到2.95億年前的一個地質時期。石炭紀是植物生長非常繁盛的時期,因此造成了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劇增,達到了35%的濃度,比現在高了14個百分點。

石炭紀高濃度的氧氣含量讓那時候的節肢動物的身體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體型長到了驚人的地步。不但是蜈蚣長到了嚇人的3米長,還有人頭大小的巨型蜘蛛,翼展將近1米的巨脈蜻蜓,體長達80釐米的蠍子……總之一切昆蟲因為空氣中含氧量的升高,體型都變得非常大。因此石炭紀又被稱為“巨蟲時代”。

圖示:石炭紀巨型蜈蚣

可以想象,如果這些巨型節肢動物出現在今天是有多麼的可怕。不過在石炭紀末期,一場慘烈的大火結束了巨蟲時代。由於幾千萬年來茂盛的植物產生了大量的煤炭埋藏在了森林地下。可能是火山活動點燃了地下的煤層,讓石炭紀時期的森林變成了一片火海,當時極高的氧氣含量又助長了火勢。大火一直燃燒了幾十年,高溫,毒氣和燃燒的煤炭造成了地球上46%的物種滅絕了,這就是石炭紀燃煤事件。

圖示:石炭紀巨脈蜻蜓

石炭紀極高的氧氣含量造就了巨蟲時代,高濃度的氧氣含量又讓石炭紀的大火滅絕了這些巨型節肢動物。真是“成也氧氣、敗也氧氣”從此地球上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此巨大的巨型蜈蚣。


兔斯基聊科學


這條體型碩大的蜈蚣是在3億年前石炭紀時期出現的巨型節肢動物。那麼,石炭紀是什麼東西?節肢動物又是怎樣的呢?

石炭紀,是距今約3.59億至2.99億年前。它分成兩個時期,早石炭紀(約3.59億年前 - 3.23億年前),晚石炭紀(約3.23億年前 - 2.99億年前),中間持續了6000萬年。石炭紀時期溫暖、溼潤,陸地面積不斷增加,森林面積不斷擴大,沼澤星羅棋佈。由於煤炭主要是在石炭紀形成的,石炭紀也因此而得名。

節肢動物,即節肢動物門下所屬的動物,是動物界中所屬物種最多、分佈最廣、數量最大的一個門類,包括我們熟知的蝦、蟹、蚊、蠅、蝴蝶、蜘蛛、蜈蚣及已經滅絕的三葉蟲都屬於節肢動物。節肢動物的主要特證:

1、 身體左右對稱。

2、 身體可分為頭、胸、腹3節,但也可能頭部和胸部合為頭胸部,或者胸部和腹部合為軀幹部。

3、 附肢分節。這是節肢動物名稱由來的原因。

4、 身體表面有幾丁質組成的外骨骼,用於保護身體。但外骨骼一旦分泌完成後便不能繼續擴大,所以它們成長必須經歷蛻殼的階段,通俗講就是將舊的外殼脫掉換上新的外殼。

5、 強勁有力的骨骼肌。節肢動物以外的無脊椎動物的肌肉都是平滑肌,平滑肌收縮速度慢,要幾秒鐘才能動一下(比如我們的內臟),而節肢動物的肌肉是骨骼肌,一秒能動好幾下(比如我們的四肢)。所以當它們的肌肉迅速而有力的收縮時,會牽動外骨骼,從而產生快速反應的能力。

節肢動物門下可分5個亞門:三葉蟲亞門、螯肢亞門(蜘蛛、蠍子)、甲殼亞門(蝦、蟹)、六足亞門(昆蟲)、多足亞門(蜈蚣、馬陸)。

上面所說的巨型蜈蚣,其實是節胸蜈蚣,是史前倍足綱動物。它們跟蜈蚣的親緣關係可以說是非常疏遠,因為蜈蚣屬於節肢動物門—多足亞門—唇足綱,而節胸蜈蚣屬於節肢動物門—多足亞門—倍足綱。所以,節胸蜈蚣跟馬陸的親緣關係及比較近。節胸屬動物的體型範圍在0.3米至2.3米間,寬度則可達50釐米。它們生存於距今3億4000萬至2億8000萬年前的石炭紀晚期,分佈在北美洲及蘇格蘭,是已知陸地上最大型的無脊椎動物。在節胸蜈蚣的腸道內殘留物和糞便的化石標本中曾發現蕨類孢子和石松門植物的殘骸,科學家普遍認為它是植食性的。

巨型昆蟲為什麼是在石炭紀出現?

昆蟲登陸可以追溯至約4億年前的泥盆紀早期,然而這些節肢動物為什麼會在石炭紀時期進化得如此之大呢?原因可能和當時的大氣中氧氣含量異常豐富有關。

在距今4.1億年的志留紀晚期,陸生植物中的裸蕨植物首次出現在陸地上,植物終於從水中開始向陸地發展,這是生物演化非常重大的一次事件。同時伴隨陸生植物的發展,還出現了最早的昆蟲和蛛形類節肢動物。儘管蕨類和昆蟲都已經可以在陸地上的生活,但是始終是有些水土不服,未能完全適應。時間進入到泥盆紀,裸蕨類植物和早期登陸的節肢動物還在適應著,然而它們堅信堅持才能看到希望,堅持才可能獲得勝利。就在它們努力著尋找出路的時候,陸地上第一次的生物輻射適應事件出現了,就這樣悄然無聲之間生物遍佈了陸地和淡水的大部分區域。正是由於這一次的生物輻射事件,使動物開始真正適應了陸地的發展。隨著植物的瘋狂生長,它們不斷形成超大規模的蕨類森林,為陸地上的動物提供了極其理想的生存環境,同時因為森林遍佈而使氧氣的含量不斷的上升,在石炭紀時,氧氣含量更是達到了地球史上最高,佔大氣總含量的35%。

節肢動物在登陸前由於在海里生活,它們用鰓呼吸,然而在它們登陸以後為了適應陸地的生活,必須要改變自己的呼吸系統。它們把本來從水中攝取溶解氧的鰓封閉起來並逐漸形成可以呼吸空氣的肺,這樣它們就進化出適應陸地生活的呼吸系統。但是這樣的呼吸系統並不能滿足它們,為了更好的獲得氧氣,它們演化出氣管,這個微小的氣管遍佈全身,而在身體兩側形成一排細小的氣孔用於氣體的交換,氧氣直接從氣孔進入,經氣管輸送到全身各組織,並排出二氧化碳,這樣無需經過循環系統,大大提升了呼吸的效率。在節肢動物剛登陸的時候,大氣的含氧量大概是15%左右,當它們在低氧的環境下進化出相對高效的呼吸系統後,地球大氣的含氧量突然一下子飆升起來。

相對高效的呼吸系統在大氣含氧量不斷增多的環境下,讓昆蟲維持較大的體型的可能成為了可能。然而昆蟲成長為巨型昆蟲,除了含氧量異常豐富以外,我認為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條件就是,體型越大就越能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在泥盆紀的生物輻射事件發生以後,生物的數量開始增多,因為生存環境缺少競爭者,它們的數量瘋狂的增長。但是到了石炭紀時代,競爭漸趨激烈,體型大才有利於抵抗捕食者的攻擊和捕食,而體型小的昆蟲比體型大的昆蟲更容易被捕食掉,體型大的昆蟲找體型大的昆蟲交配的成功率也比較高,於是體型大的基因一代代的遺傳下來並不斷的強化,而這一切在背後默默支撐它們巨型身軀的就是異常豐富的氧氣。因為體型越大需要的氧氣就越多,但是巨型昆蟲們的呼吸系統相對來說並不高效,要維持身體龐大的消耗,必須要有大量的氧氣來提供能量。

巨型昆蟲的時代落幕

石炭紀的巨型昆蟲之所以能夠生長到這麼大的一個分量,是跟石炭紀的環境密不可分的。然而一旦環境發生改變,它們也必將遭遇滅頂之災。而在石炭紀的末期就發生了一個導致石炭紀生態環境的重要事件——石炭紀雨林崩潰事件。

在距今約3.05億年前的石炭紀末期,發生了一個小型的滅絕事件,該事件改變了覆蓋歐洲和美洲赤道地區的廣闊的煤炭森林,並可能導致森林分裂、動植物物種變矮變小,以及不久之後的物種滅絕,其中包括受影響最深的昆蟲、兩棲類和爬行類。

在雨林崩潰事件前,即在賓夕法尼亞紀中後期,曾發生過一次短暫而激烈的冰河時期,氣候有溫暖潮溼變得非常冷非常乾燥,海平面因此下降率100米左右,冰川覆蓋了岡瓦納大陸南部的大部分地區。而寒冷乾燥的氣候環境不利於動植物的生長。雨林不斷縮小,並只能限制在潮溼的地方,土地大量荒漠化,大氣含氧量由此急劇下降到15%左右,於是節胸、巨脈蜻蜓等巨型昆蟲也逐漸走向了衰落。

進入二疊紀以後,大量比較耐旱的裸子植物取代了原來的蕨類植物,同時爬行動物中演化出植食性的爬行類物種,由於受到植食性動物的控制,植物再無法瘋狂生長,大氣中的含氧量也就穩定下來,而此時相對較低的含氧量也不足以為巨型昆蟲提供足夠的氧氣,巨型昆蟲也就無法維持龐大的身體。另外,爬行動物中的雜食性爬行類的出現,為巨型昆蟲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因為巨大的身軀並不能抵擋雜食性爬行動物的攻擊,相反,巨大的體型更容易讓自己成為了爬行動物的捕食目標。

於是,巨型昆蟲的時代在多方的壓力下最終落下了帷幕,並從此沒有再次登臺的機會。


趁月行


這個問題我來答,石炭紀確實是個比較奇葩的時代,那個時候地球上的含氧量高達45%,深林覆蓋率極高,那時陸地上出現了很多巨型的昆蟲,比如巨大的蜈蚣,蜻蜓什麼的。

石炭紀,聽名字就知道,當時植物非常繁榮,地球上有很大規模的森林,給煤炭的形成貢獻了力量,這個時期形成的煤炭佔現在儲量的一半以上。當時氣候溫暖溼潤,植物和森林繁盛,而大氣中氧含量一度高達45%,這給動物們的生長也帶來了有利條件。

於是,石炭紀又被稱為巨蟲時代,由於大氣中的高氧含量,蟲子都開始了釋放自我的進化,這就像一場競賽,誰長的大,誰的生存幾率就更大。只有長的更大,才是真正的捕食者,最終導致了各種奇葩的巨蟲出現。例如翅膀展開一米多長的大蜻蜓,巨大的蜘蛛,還有題目中談到的體長3米多的大蜈蚣,身披盔甲,也曾是陸地上的霸主。

但石炭紀這麼多森林,留下了火災的隱患,最後石炭紀還是毀於火海之中,這些巨大的昆蟲最後也都成了烤串,巨蟲時代結束了,爬行動物開始登上舞臺,恐龍等新霸主最終才會出現。

不過對於石炭紀來講,那麼高濃度的氧氣,如果人類穿越過去,會不會醉氧先不說,面對那麼多巨型昆蟲,估計很難抑制住開個燒烤攤的念頭,每天烤螞蚱,烤蜈蚣,生活也是很有樂趣啊。


量子實驗室


你知道“石炭紀”是哪個地質時期嗎?你知道“石炭紀”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嗎?

石炭紀是指距今大約3.5億年前的地質時期,那時候由於氣候相對溫暖潮溼,氧含量豐富,出現了植物大爆發的年代,地球被一片片茂密的森林所覆蓋,如果那時候能從宇宙中對著地球來一次全景拍攝,拍出來的效果恐怕比現在的地球漂亮的多。

石炭紀一共持續了大約6500萬年,如此漫長的時期內大量植物的枯枝爛葉在地下掩埋,經過發酵與壓力作用,最終形成了如今的煤炭。據統計,如今開採出的煤炭大約有50%以上都是形成於這段時期,這就是為什麼地質學家將大約3.5億年前的那段時期稱為“石炭紀”的原因。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地質學家對地質時期的命名是不是很隨意呢?其實地質學本就沒有那麼枯燥!

“石炭紀”又被稱為“巨蟲時代”

上面我們提到,由於氧氣含量的增加,石炭紀迎來了植物大爆發的年代。其實,相對於漫天遍地的綠色植物,形體巨大的昆蟲顯得更能賺取人們好奇的眼球!

據統計,石炭紀期間出現了上千種巨型節肢動物,比較有名的有:長達5英尺的千足蟲、吊蘭大小的蜘蛛,還有超大的蜉蝣昆蟲等,在這些節肢動物中,巨型蜻蜓被科學工作者研究的最多,據悉,這些蜻蜓和今天的蜻蜓一樣有巨大的複眼以及兩對透明翅膀,但身體大小可是天差地別,它們的翼展可以達到1米,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昆蟲,放到今天也有資格成為空中霸主了!

正因為在恐龍時代到來之前,數量龐大的巨型節肢動物統治了當時的地球,所以石炭紀又被稱為“巨蟲時代”!

怎麼樣,想象一下,現在隨便就能被你踩在腳下的小昆蟲們曾經有如此輝煌的過去,夠驚喜吧!

形成“巨蟲時代”的原因分析

那麼,為什麼石炭紀裡的昆蟲如此之巨大,而如今的昆蟲如此渺小呢?地質學家將其歸根於大氣中含氧量的變化。要知道,在石炭紀時期,大氣中氧氣濃度達到了35%作用,遠大於如今的21%。

那麼,為什麼氧含量高會導致昆蟲體型變大呢?快來看看專家的解釋吧

科學家為弄清楚氧氣含量升高是否是節肢動物體型巨型化的直接原因,便對現代蜻蜓及遠古蜻蜓進行了對比研究。

研究發現,昆蟲不同於哺乳動物,它們是通過遍佈外表皮的氣孔來呼吸的,而這些氣孔又連接到體內的氣管,最終通過氣管把氧氣輸送到全身各器官。所以說,那些遍佈全身的氣孔的大小和數量決定了能夠吸收氧氣的多少。

無論是昆蟲還是哺乳動物在運動時都需要耗費很大能量,都需要通過吸收氧氣來促進體內血糖的供應。而當環境中的氧氣含量更高時,這些昆蟲通過增加外表體積的方式,可使得氣孔數量更多,能夠吸收更多的氧氣,進而獲得進化上的足夠優勢。

此外,對海洋中的無脊椎動物的研究也發現,在更冷和氧氣含量更高的水體中,那裡的生物體積也更大,這從另一角度證實了氧氣含量對動物體型的重要作用。


這裡是科學驛站,要了解最前沿、最權威、最有趣的科學知識,就點擊關注並留言討論哦


科學驛站


蜈蚣又稱百足蟲,現在人們看到的蜈蚣通常只有9~17cm。然而在3.55億年前~2.95億年前的石炭紀時代,蜈蚣長達3米,就像一架樓梯;蜘蛛有人頭那麼大;蜻蜓大得像老鷹…


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身長3米的巨型蜈蚣?

石炭紀時代又稱“巨蟲時代”,處於古生代第五紀。3.55億年~2.95億年前的石炭紀正處於造山時期,北方古大陸溫暖潮溼,南方岡瓦那大陸冰川覆蓋。北方陸地擴張,氣溫適宜,森林植被大面積增加,氧氣含量劇增,為生物的繁衍進化提供了充足的條件。這時脊椎動物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進化飛躍,逐漸從水生動物進化為兩棲動物或陸生動物。水生動物多數是體型龐大,最經典是北美賓夕法尼亞的林蜥;還有當時的蜻蜓兩翅可達74cm,就像一架小型直升機;還有3米長的巨型蜈蚣…


綜上所述,石炭紀會出現3米長蜈蚣等巨型動物個人認為大致有以下兩大原因:

  1. 石炭紀的造山運動讓植物面積得以迅速擴張,由於光合作用,向大氣層釋放大量氧氣。據資料記載,當時的氧氣含量高達45%,地球大氣層將近一半是氧氣了,簡直是個天然大氧吧。此時動物們是最快樂的,它們憑藉豐足的氧氣毫無拘束的生長著,進化著,跳躍著…最後出現了3米長的巨型蜈蚣,人頭大的蜘蛛,老鷹一樣的蜻蜓…那些可怕的巨型昆蟲和爬行動物;
  2. 石炭紀時代是水生動物向兩棲動物進化的轉換期,它們仍然保留著水生動物的龐大體型。典型的蜻蜓就有明顯的轉換特徵,蜈蚣就具有喜潮溼與空氣流通的環境中生活。
石炭紀時代的巨型蜈蚣可以說是掠食霸主,就是兇猛的老虎🐯和獅子都常成為它的盤中餐。

由於大面積的森林形成了足夠的煤炭,一旦發生自燃現象就會快速變成火海,最後導致石炭紀的生物大量滅絕。為以後的霸主恐龍騰出了空間。


弄潮科學



恐龍出現之前,巨型昆蟲統治著世界。

當你抱怨喂蚊子咬時,要感謝今天的昆蟲比它們的史前祖先小得多。



億萬年前的石炭紀,巨型昆蟲和節肢動物在地球上很常見。尤其是巨型蜻蜓和三米長的蜈蚣尤為出名。

雖然今天有100多萬種昆蟲,但真正的巨型昆蟲已經不存在了。它們為什麼消失了?



有兩個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氣候環境已經改變了。那些巨型昆蟲和節肢動物出現時,地球的空氣溫暖潮溼,並且含有更多的氧氣。在石炭紀和二疊紀,地球空氣中含有31-35%的氧氣,相比之下,今天空氣中只有21%的氧氣。

氧氣水平對昆蟲和節肢動物尤其重要,因為它們沒有肺。相反,它們依靠空氣流過身體上一系列叫做氣孔直接連接到需要氧氣的組織。



巨型昆蟲和節肢動物消失還有另一個原因。隨著古代恐龍進化出飛行能力,最終成為鳥類,它們通過捕食和競爭來限制昆蟲的大小。



已知最早的鳥始祖鳥大約在1 . 5億年前出現。鳥類比巨型昆蟲更快更敏捷,鳥類限制了昆蟲的體型發展,昆蟲通過進化出更小的體型躲避鳥類的捕食。昆蟲大小的變化是漸進的。這種逐漸的變化與當時鳥類的逐漸進化非常吻合。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何止是三米長的蜈蚣,人頭大的蜘蛛、三米長的馬陸、一米寬的蜻蜓……都生活在兩億八千六百萬至三億六千萬年前的石炭紀!


石炭紀之所以被被稱為石炭紀,是因為
當時氣候溫暖、溼潤,沼澤遍佈。大陸上出現了大規模的森林,給煤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一時期的煤炭儲備高達地球總儲備的50%多!

石炭紀時陸地的面積大幅度增大,陸生動物也擁有了一次空前發展的機會,脊椎動物演化史出現一次飛躍,從此擺脫了對水的依賴。生活在陸上的昆蟲,如蟑螂類和蜻蜓類,是石炭紀突然崛起的一類陸生動物,它們的出現與當時茂盛森林密切相關。
石炭紀還有一個別稱,叫做“巨蟲時代”,


因為當時的空氣中氧氣含量特別的高,蟲子都長的特別的大!比如說開頭說到的那些節肢動物:

中突蛛亞目的巨型蜘蛛,有人頭般大小!它住在自己的洞穴裡,用蜘蛛絲探測外面的動靜。

多足綱的巨型馬陸,有大約3米長,身披堅硬的盔甲,長有鋒利的大顎,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節肢動物!

還有有史以來最大的昆蟲——巨型蜻蜓,它們單單翼展就有1米長!
這些動物真的是和傳說中的妖魔一樣啊,要是人類和它們生活在一個時代,不知道是不是還能創造出燦爛的文明。如果沒有一些瞭解的人真的難以想象,那些平常我們隨手可滅的蟲子的老祖宗,竟然是那樣的龐大!


悅寵喵大俠


巨型生物

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身長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這些巨型生物?其實不止石炭紀,其他紀的動物也非常巨大,如寒武紀的奇蝦可以長到10米、泥盆紀的鄧氏魚可以長到8-10米、侏羅紀和白堊紀的恐龍更是長到幾十米。

動物由矮小到巨型的進化影響因素非常多,如環境、問題、空氣含氧量、物種間的競爭關係等等。根據柯普法則,生物總是朝著體積越來越大的方向進化。體積較大的物種確實比體積小的物種有更強的生存能力。

石炭紀時間的環境

我們從溫度和空氣含氧量方面來討論。

在石炭紀時期,氣候溫暖、溼潤,沼澤遍佈,蕨類植物崛起,出現大片大片的蕨類植物森林。海洋生物往陸地進一步進化,陸地生物越來越豐富。為了生存和食物,物種多了生存壓力就會激增。在幾億年前,體型巨大就代表了競爭優勢,體型越大的物種在生物競爭中越容易存活下來,除非遇到自然因素(火山爆發、小行星撞擊地球、冰河時期等等)。

泥炭紀時間空氣含氧量高達34%,遠高於現在的21%。我們知道,地球上陸地動物和鳥類大部分靠肺呼吸的,通過肺呼吸空氣中的氧氣。空氣含氧量高,呼吸起來更容易,就越有活力,新陳代謝速度就更高,生長髮育就更快。大家去爬山、去高原,像有些人會有高原反應一樣,就是因為氧氣稀薄。


喵感數據


石炭紀這個紀元是處於古生代的第五紀,這個紀元的結束距離今天已經有變不多3億年了!由於這一紀元所形成的地質層中含有大量煤炭,所以被叫做“石炭紀”!



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3米長的巨型蜈蚣呢?

濃密的樹木

石炭紀的地殼運動非常頻繁。而這個時期也是植物繁盛的代表時期。石炭紀的氣候溫暖溼潤,這使得當時的植物開始從海里向陸地伸展。


石炭紀的氣候溫暖溼潤,並且陸地面積在不斷擴大,這使得很多植物開始從海里向陸地上伸展!溫暖的氣候,溼潤的環境,這簡直就是陸生植物的天堂,陸生植物開啟了霸屏模式,這也是陸生植物的井噴期!

這其中,低矮茂密的蕨類植物是主力軍。節蕨類、石松類、真蕨類和種子蕨類也開始迅速發展。形成了大規模的森林和沼澤地。

這樣的環境可以說是昆蟲們的天堂,這位昆蟲的成長打下了基礎,並且現在煤礦儲量這麼多,和石炭紀的植物是分不開的!據統計,我們現在的煤炭有一半是這個時期形成的!

含氧量高

到了石炭紀後期,地球上基本上已經全部都是針葉林,這些樹木的光合作用產生了大量的氧氣,當時的氧氣濃度是現在的2倍多,高達45%以上!


而充足的氧氣讓這些昆蟲得到了充分的進化,並且一些兩棲動物由於沒有天敵,也都長成了巨大的個體!

這基本上就是昆蟲長這麼大的原因!不光是3米長的巨型蜈蚣,還有3米多長的馬陸,人頭大小的蜘蛛,1米多長的蜻蜓!這簡直就是巨型生物的天堂!

石炭紀的結束

石炭紀又被稱為“巨蟲時代”。這個時期的巨蟲就如同現在的普通動物一樣!


石炭紀的結束還是因為煤炭。經年累月長達幾千萬年的累積,陸地下的煤炭達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厚度已經到了驚人的30米。。而隨著地殼運動,岩漿開回流動,點燃了陸地下的煤炭。

終於有一天,地下火點燃了地面上的樹木,由於含氧量太高,火勢根本不見減小。

10年後,火勢已經蔓延到50%的陸地,範圍內的生物都被燒死,而持續大火使得全球溫度上升,很多海洋生物的卵不能孵化,這就已經淘汰了一大部分生物!


30年後,由於缺少可燃物,大火熄滅。但是倖存下來的生物根本沒有食物來源,很快被餓死,這又滅絕了一部分生物!由於大火的持續燃燒,空氣中充滿了有毒氣體,大部分呼吸功能不強的生物直接被毒死!

100-10000年,有毒氣體持續揮發,並且瘴氣遮住了50%的陽光。動物大量滅絕,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也大範圍死亡。

直到10000年後,毒氣停止揮發,漸漸消失,但是大部分動植物都已經滅絕,地球再次進入了恢復期!

石炭紀結束!

關注奇樂動物園,帶你看看動物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