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後暴富!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奇特感覺?

瓜太郎


《范進中舉》是課本中的一篇,摘於《儒林外史》,通篇充滿了作者對科舉的深惡痛絕和諷刺,但是通篇又都沒有一句直接的嘲諷,都是通過人物、環境、細節的刻畫完成了作者內心的表達,吳敬梓令人敬佩,是一位極其優秀的作家。

醉心功名不顧家庭的男人

范進是一個酸腐的書生,大半輩子奉獻給了科舉,他每天除了讀書,還要忍受老丈人胡屠戶對他的百般咒罵,不過想想也能理解胡屠戶,一個幾十年就知道讀書,不能為家出力的女婿也確實讓人難以接受,雖然粗鄙,卻更接近生活。而范進一門心思的科舉夢,讓他的人生都迷失在科舉裡,無數次的失敗換不來他的清醒,這叫執著,也叫固執。

多年的窮讀書給家裡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范進的日常生活也是煎熬,但是他不忘記那所謂的“夢想”,這裡的他是沒有責任心的,沒有男人對家的擔當。

成為秀才走上科舉之路

范進遇到了他的恩師周學道,被周取了第一名秀才,正式開啟了范進的科舉之路,范進非常感激,直送了三十里才折返,回到家中迎來的依舊是岳父胡屠戶的不滿,畢竟一個窮秀才和之前也沒什麼改變。胡屠戶語氣生硬的教訓,范進都應了下來,“唯唯連聲”“岳父見教的是”。由此可以看出,范進是一個痴迷科舉,為此忍受人生百態,忍受岳父的百般苛責。他不覺得他沒有責任心,也不覺得他該為家裡承擔什麼,他覺得這是老天對他的錘鍊,是他科舉路上的風雨。

夢想是一回事,現實又是一回事。科考是需要錢的,囊中羞澀的范進要去參加鄉試,他需要錢,於是為了科舉他再一次放下了尊嚴,硬著頭皮去求他的岳父胡屠戶,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說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撒拋尿自己照照”“趁早收了這個心”等等。范進辭了老丈人,和同案借了盤纏,去參加鄉試,回來的時候,家中已經三天沒東西吃了,老母餓的眼睛都看不到東西了。范進雖然可憐,但是卻有可恨之處,痴迷科舉,卻忘了孝道。

意外中舉後的瘋癲

范進為了解決家中口糧問題,抱著家中可以下蛋的母雞去街上賣,“范進抱著雞,手裡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裡尋人買。”短短几句,作者就把范進落魄的樣子刻畫的淋漓盡致,那是一種落敗有自卑的狀態,這一切都是科舉夢給他帶來的惡果,即使要被餓死,他仍深陷其中。當范進被鄰居趕來通知他中舉的時候,他還不信,他不信這心心念唸的願望竟然真的實現了,一定是鄰居在以此拿他取樂。直到他回到家中,見中間報帖已經升掛起來,上寫道:“捷報貴府老爺範諱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京報連登黃甲。”這才相信,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這六個字彙聚了他多年的壓抑與此刻的喜悅,強大的情緒對沖讓他一下子瘋了。後來被他岳父胡屠戶一巴掌搧醒,才結束了醜態。

舉人可不是秀才,中了舉人也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日後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中舉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范進這位破落窮秀才發達了,從此平步青雲,再沒人敢啐他一臉,岳父也不行。

平步青雲導致的轉變

幾十年的願望一朝實現,我想范進之後如何行事他已經在心中演練了無數次了吧,他得償所願,“洗了臉”,平時給他白眼的鄰居此刻都可愛了起來,他們諂媚的樣子范進很受用。這麼多年他最懼怕的岳父胡屠戶,他也不不害怕了,還改了稱呼,不叫岳父了,改叫老爹,當然了,胡屠戶對此也是沒有意見的。


田產、金錢、奴僕,應有盡有,一個幾十年醉心功名的腐儒一朝登天,這種內心的宣洩和人生的得意,讓他一下子瘋了過去,清醒之後,他的內心真心世界和品性表露無遺,那種內心的狂喜恐怕非常人可以領會!


野史日記


范進中舉之後就瘋了。

這事兒放在現代其實挺難理解的,看到其他朋友有說像中彩票一樣,個人感覺有點不合適,因為咱現代人中了彩票不會瘋,會直接死(開心死的),嘻嘻😃

范進放在現代,就像一個復讀了二十幾年高考生一樣,之前都沒有考上大學,54歲再次參加高考的時候不僅考上了大學,還是清華❗️❗️❗️

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范進第一反映是不相信,覺得自己成績查錯了,用別人電腦又查了兩次,確定是真的之後的那一刻肯定是興奮的,甚至哦不肯定還有點飄飄然,想著回去怎麼收拾欺負他多年的岳父。

結果想著想著就瘋了🤪,這也不是個偶然,就像咱小時候爸媽給我們零花錢一樣,今天給五塊,五塊花好了下次再給十塊,不可能下次一下子給咱1000,這樣就把孩子給養壞了。

那中舉這事發生在范進身上就是這樣的,本來平常只有一兩塊錢的零花錢,現在突然變成萬元戶了,心裡本來想著怎麼花錢,卻越想越害怕,越想越不會花,就只能瘋了。因為他還沒有能力去駕馭這筆錢,也沒有能力去駕馭未來的生活。本來生活的目標就是中舉,現在一下子實現了就失去目標了,就慌了。

說這麼多純粹就是個人一點玩笑啦,范進中舉是作者批判諷刺當時的科舉制度摧殘人性的,別太在意我說的話哦~





珂珂講故事


今天是高考首日,不由地想起傳說中的“考試大神”范進。為什麼稱范進為考試大神呢?因為他考“舉人”堅持不懈了30年,考“進士”卻一舉及第!所以首先希望本屆的高考考生們,如同當年范進考“進士”一樣,在考試中發揮出色,一舉成功,順利考上心儀的大學!

其實我今年也算勉強體驗了一把范進當年的感覺。因為我曾經也和范進一樣,多次在重要考試中失敗,然後屢敗屢戰,最後終於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最終實現了多年夙願。本人一直認為,范進中舉後那奇特的心路歷程,並不像很多不瞭解他的人想像的那麼簡單,下面我就根據自己對於范進老先生的認知和體會,談談“范進中舉後暴富!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奇特感覺”?


1初聞喜訊,心中狂喜,但狂喜的真正原因並非是“發達”或“暴富”。“咦!中了,中了,我中了!”,除了這句話,我實在找不到其他任何更形象的語言來形容範進初聞中舉喜訊時,那狂喜不已的情緒。但如果簡單地認為他狂喜的原因是“中舉”或者“暴富”,那就大錯特錯了。試想一下,一個年過半百的老書生,就算髮達有錢了,他對物慾的痴迷還能有多高?所以,其實真正導致范進狂喜的原因是:失敗了那麼多次後,終於通過自己的努力,不靠任何人,證明了自己,一掃憋屈多年的鬱悶之氣!

我想,這可能才是范進當年狂喜瘋癲的主要原因。沒有經歷過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努力堅持的人,估計是很難真正體會到范進中舉那一刻的狂喜心情吧!況且,中舉真的不是一件小事,至少說明你在全省的秀才中,可以排在前一百名。試想一下,如今的高考,如果你能考到全省前一百名,意味著什麼?

說的再形象一點,“范進中舉”的這種心情就如同電影《英雄本色》中周潤發的那句經典臺詞:“我倒黴了這麼多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要證明我比別人威風,就是想告訴人家,我不見了的東西我自己一定要拿回來!”因此,對於在科場失意了半輩子的范進老先生而言,“中舉”這件事本身,要比中舉所帶來的名利,其實更加有意義!因為,通過“中舉”這個目標的實現,范進證明了自己,拿回了早就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為什麼范進一直堅持科舉而不放棄?因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事實上,他的文章是“字字珠璣”(范進的鄉試主考官周進讀了三遍范進的考卷,才發現范進是字字珠璣,只是以前的考官不識貨罷了)。

總之,對於范進中舉後的狂喜瘋癲,如果體會不到上述這一層意思,就不可謂真正理解“范進”這個人物。

2早已歷經和看透世間百態,接下來是寵辱不驚,淡定應對。的確,范進剛開始是狂喜發瘋了一下,但是接下來我們看到的范進是一個何樣的人物?無論是岳父胡屠夫的恭維,還是張鄉紳的殷勤,范進都能從容應對,寵辱不驚。彷彿他中舉之後,立即就能適應“舉人”這個角色;甚至等到他高中進士後,也能立即適應“進士”這個角色。中舉後,從家鄉的鄉黨親友,到京城的達官顯貴,范進一路上都能寵辱不驚,淡定應對。為什麼?因為他在前半生經歷過太多失敗和磨難,看透了世間百態,對榮華富貴和功名利祿早已看淡。

而現在年過半百,即使全部擁有,恐怕也無福消受了。所以無慾則“剛”、無慾則“正”,無慾則“定”,對范進而言,實現幾十年來的人生目標,然後按這個目標的軌跡走完自己人生,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就夠了。在歷經三十年人生磨難和中舉後短暫的狂喜發洩之後,他很快回歸於平淡,達到了“寂然不動”,寵辱不驚的人生境界。也正因為如此,他中舉後,就一路平步青雲,最後輕鬆升任至類似於省教育廳廳長的高位。

3中舉暴富後,極有定力,堅持學習,毫不放鬆。很多人以為“中舉”就是范進的人生巔峰了,可實際上范進並沒有這麼沒出息。他在中舉狂喜,瘋癲發洩之後,很快恢復了平靜,並且表現出極好的定力。無論是接人待物,還是堅持學習,都平衡的很好。最終,在緊接著的京城會試中,范進一舉中第,高中進士,徹底實現了自己在科舉上的目標!

以上,就是我個人揣測的范進在中舉後的心路歷程:剛開始狂喜了一下,通過發瘋發癲徹底宣洩出了鬱積在心中三十年的憋悶之氣,這非常有益於身心健康;然後很快恢復平靜和理智,從容淡定地應對社會對他的態度轉變;最後迴歸本我,不受外界干擾,繼續堅持學習,毫不放鬆,朝著目標前進,最終穩穩地、徹底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現實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不負平生之志哉!


董鏡亮


肯定像買彩票中大獎一樣,當然不是區區五百萬,而是千萬上億的大獎。

為什麼說范進中舉暴富後的感受就像中大獎一樣。

這得古今對比一下。

士農工商,在古代,商人是一個賤業,換句話說,在古代,就算你有錢了,若自身沒有一定的特權作依靠,依然未必高人一等。

所以,范進中舉暴富,重點是中舉,而後才是暴富,功名利祿,先有功名,隨之才會有利祿財富。

《儒林外史》中土財主嚴監生,家有十餘萬貫的家財,日子依然過得膽小細微。

嚴監生的親哥嚴貢生,是個欺軟怕硬,魚肉善良鄉里的無賴潑皮,因為鄰居豬跑到了他家,他就把豬關了,拒絕歸還,人家上門來要,道理好話說盡,他不但不講道理,還把別人的腿給打斷了。

別人一紙狀書告到衙門,嚴貢生事先收到風聲,怕吃官司,拿起包裹,拍拍屁股走人,躲避官司去了。

最後這官司落到了嚴監生的頭上。

嚴監生膽小怕事,最後不得不破財消災,為嚴貢生擦屁股。

嚴監生的遭遇,說明,在官本位的特權時代,縱然有萬貫家財,若手中沒有特權,依然是低人一等,公門的一個小吏,也能使之誠惶誠恐,俯首帖耳。何況是居於食物鏈頂端的官僚階層。

所以,范進雖然還餓著肚子,一聽見自己高中了,就高興得瘋了。

這種欣喜若狂的喜悅,堪比如今中了大獎,這可是,一朝躍龍門,就進入了特權階層,做了人上人。

特權在手,就是大爺,自然會有人來巴結,來奉場,需要的一切,也都會有了。

再看當今社會,現實生活當中,什麼人是大爺,有錢人才是大爺。

所以,辭去公職,下海撈金的人,如過江之鯉,一但腰纏萬貫,便可呼風喚雨,紙醉金迷,便是萬眾矚目,人上之人。

若是有些地方招商引資了,只要有大把的鈔票可以砸出去,就算是地方政府,也得像財神爺一樣的供著。

假如,《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出生在現在,憑他的財富,何懼區區公門小吏。就是一方父母官,有些時候,也不得不給點面子,常常開開綠燈什麼的。

綜上所比,古時當官,今日發財,是最有對比性的,皆可使人成為人上之人,獲得生存,乃至生活的特權。


月夜扁舟


想了解范進當時的感受,得先了解一下范進中舉的兩層意思

第一個,科考是古代寒門學子鯉魚躍龍門唯一機會

自從隋唐廢除九品中正制實行科舉制度以後,高官重職再也不由高門大戶把持,魏晉以來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成為過去,寒門子弟有了晉升之梯。經過宋朝禮教渲染的東華門唱名者為英雄,文人地位提高的極致,而中舉,則意味著從農到仕,鯉魚躍龍門

第二個,科考很難,競爭激烈,寒窗苦讀三十年,屢考不第的那種壓力

科考是梯子,也僅僅是一把梯子而已。一個位置一個坑,三年一次的大考,國朝也不過能提供三百上下的位置,有時候不過一百多個。而在考的有多少人呢?少說也有數萬吧,而待考的,則更多……

僧多粥少,數考不中,那是常有的事情,考場中爺爺和孫子同臺,也是常有的事。對於高齡考生,富貴人家倒沒什麼,中不中無所謂,權當圖個樂。但對於貧窮子弟,三十年不中,那是浪費了三十年時間,讓家人受了三十年的苦,作為家中主要勞力,白吃白喝三十年而一事無成,那種滋味,可想而知……

瞭解了范進中舉的兩層含義,他中舉後的奇怪舉動,也就不足為怪了,對己來說,神清氣爽,多年憤懣一掃而空,自此抬頭;對家族來說,鯉魚躍龍門,自此為士族一員,不交稅,可掛田,除非子孫敗家,否則改朝換代依然昌盛

范進54歲中舉,57歲得中進士,一方大員!


靈石蘊珠寶


又驚又喜,,請見清末最後一個狀元王壽彭的經歷即可明晰。

光緒29年,北京再一次舉二甲第行了會試和殿試。殿試結果出來了,錄取了一等進士3名、二等進士138名、三等進士174名。一等進士分別是:狀元王壽彭,山東濰縣人;榜眼左霈,正黃旗漢軍;探花楊兆麟,貴州遵義人。

本來狀元不是王壽彭的,主考官為了博殿試後的公榜單得慈禧的歡心,在擬定名次時,把一個叫王壽彭的人放在首位,為的是讓慈禧在核定時第一眼就能看見“王壽彭”三個字,使她感到十分吉祥,覺得自己的壽命也會像彭祖一樣長。因為十月初十日就是慈禧的“萬壽節”(生日),有此吉兆,慈禧的生日就會過得更加心情舒暢。慈禧自然是心領神會,不會忘記大臣們的這一片苦心。主考官因為把這件事辦得十分得體,慈禧對他恩賞有加。

公榜之日,眾舉子在保和殿會齊。由鴻臚寺官員引導眾人魚貫而入,各自就位,跪聽宣佈殿試結果。根據清代禮制的規定,皇帝親自宣佈:哪年哪月哪日策試天下貢土,第一等會受封進士及第,第二等賜進士出身,第三等賜同進土出身;然後高聲宣呼:一等第一名某某,令他出隊伍,向前跪下,呼出第二、第三名也是同樣。呼到二等、三等的人名時,他們均不出列,而是隨同狀元、榜眼和探花們一起對皇上行大禮。

無意僥倖成為狀元的王壽彭還矇在鼓裡,突然聽到自己的名字,又驚又喜,急忙出列,跪倒在皇帝面前,行大禮,喜悅的心情幾乎無法表白。後來到了北洋政府時代,王壽彭在山東省擔任教育廳長。他因為名字起得好而走運得勢的事故,大家均有所瞭解。因此有天他的同僚問他當年“出班前跪”時,當時他得心情如何,他毫不猶豫,脫口而出:“又驚又喜!”


ZHANGHANG201083772


就像你司法考試過了一樣。。。。


飢餓的旅行家


中國有句俗語: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以前是這樣,現在依然是這樣。


頑不靈


用現在時髦的表述就叫“土豪”,當今中國最準確的身份就是“土豪”國!假如有一天全世界所有的國家不像尊重美國霸權而尊重人格樣尊重中國和中國人,只有到了那個時候中國才算得上真正的“復興”,除此利盡而情亡意隁!


得一芒種子


范進中舉的感覺就跟打一夜背手牌臨了要歇場前突然自摸三槓花一樣的感覺,終於黴盡旺來啦!大扳本了,對范進就是人生大扳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