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計劃就等於“計劃失敗”


沒有計劃就等於“計劃失敗”

在經營投資中,防範風險無比的重要。管理者要有目的和有意識地通過事先的計劃來降低風險,避免給企業帶來無謂的損失。這其中就包括對自身野心的控制,以及對賺錢慾望的剋制。要知道,許多企業就是死在自己的野心太大上。你越是追求最大的收益,就越會承受最高的風險。

安全是做計劃的基本原則

“安全意識就是一種最基本的計劃能力。”有一次邁特爾去華爾街參觀,回來給公司的中下層開會,提到了那些證券公司的業務經理是如何給自己掘下墳墓的。他把那種瘋狂的行為稱為:“賣力地給埋葬自己的深坑掘下最後一鍬土,然後義無反顧地跳進去。”起初,待在墳墓中是安全的,外面陽光溫暖,和風煦煦。可一旦天氣大變,風雨交加,露天的墳墓就變成了埋葬他們的深淵。

在金融領域,巴菲特把那些“沒有計劃的投資者”稱為“失去理性的慾望蟲”——把慾望掛在臉上的蟲子。就像邁特爾在華爾街看到的一樣,這些人管理著幾千萬美元的資金,每天需要擬訂幾十份投資計劃。他們的標準是什麼?不是安全,而是獲利的倍數。所以,每當股災爆發時,總有無數的證券經理人失業。他們都是不懂得安全控制的財富管理者。相反,巴菲特這樣的總是安全第一的投資人,卻在歲月的長河中笑到了最後。

學習巴菲特,不是看他怎麼挑選股票的,而是看他怎麼制訂投資計劃的。他不追求獲取最大的利益,而是尋找一個最穩妥的方案。他從不奢望短期內賺取豐厚的利潤,而是寧願展望未來5年甚至10年,付出耐心等待它開花結果。

這和決策、管理我們的項目異曲同工,一份投資計劃可以獲取3000萬,有80%的成功率;另一份計劃可以獲取8000萬,但只有10%的成功率。你選擇哪一個?不要對後者流口水,你要果斷地選擇第一份計劃。

沒有計劃就等於“計劃失敗”

在公司的部門主管級會議上,作者為下屬講了一則備受巴菲特和羅傑斯等人推崇的“農夫做生意”的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農夫,他是一個種地高手,因為每年都豐收,所以他積蓄頗豐,過著優裕的日子。時間長了,人們就誇他聰明。而他自己也感覺良好,甚至認為憑藉自己的才智,完全可以去做生意。“我肯定能發財。”他越想越動心。

雖然農夫的慾望很大,但他的妻子是一個明白人,深知丈夫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材料。不過多說無益,誰也勸不了他。農夫決定把家裡的羊和驢賣掉,為自己的“經商之旅”準備一筆資金。妻子只好答應了,但同時悄悄找了三個人,準備給自己的丈夫一個“教訓”。

農夫在第二天上路了,要去把羊和驢賣掉。那三個人就跟在後面,趁他騎在驢背上打盹時,伸手把羊偷走了。農夫醒了後大吃一驚,趕緊尋找。這時又一個人走過來,熱情地問他在找什麼。農夫著急地說:“我的羊沒了。”那人伸手一指,說自己看到一個人牽著羊剛從附近走過。農夫就把驢交給這個人看管,匆匆忙忙地去追羊。羊自然是沒追到,而且他回來一看,驢也沒了。

他就是這麼容易上當受騙,對於種種“騙局”毫無準備。但他遭受的痛苦還遠沒有結束,因為第三個人又出現了,看到農夫傷心地在哭,就過來陪他一起哭。農夫納悶極了:“我哭是因為羊和驢丟了,你哭是因為什麼?”這人說,自己帶著一袋金幣到城裡買東西,走到一個水池邊洗臉,結果袋子掉到水裡了。自己又不會游泳,所以感到很難過。

“如果你能幫我撈上來,我可以分一些金幣給你。”他請求農夫幫助他。

農夫一聽,喜出望外,馬上感覺天變藍了,心情也變好了。他覺得這是發財的好機會,於是就答應了,急忙跳下水池去撈袋子。可他撈了半天,連根水草也沒找到。等他爬上岸後,發現那個人不見了,自己的衣服和行李也沒了——裡面裝著全部的盤纏。

你看,這就是他的問題。做生意不但沒有計劃,連自己僅有的本錢也管不住,沒有一點風險防範意識,自然就被人騙了個精光。他絕望地回到家中,正準備上吊自殺,卻聽到背後傳來一聲驢叫。這時他發現妻子把羊和驢牽回來了,並且告誡他:“你這個人,事前麻痺大意,事後又驚慌失措,絲毫預料不到風險,又怎麼能在外面賺大錢呢?所以,你還是回來種地比較合適。”

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從中學到什麼?

第一,不要進入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對於自己不瞭解的行業或者是看不清風險的項目,千萬不要貿然進入,也不可盲目自信。否則不但得不到計劃中的收益,還可能把自己的老本都輸進去。

第二,做好充分的準備再開始行動。做計劃是一個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最基本的能力,其中就包括風險計劃。如果你既無成熟的經營計劃,又沒有足夠安全的風險防範計劃,那麼你還沒開始行動,就已經可以宣告自己失敗了。

沒有計劃就等於“計劃失敗”

訂目標,做計劃,大量的行動!《Tita|企業一體化閉環工作追蹤管理平臺》 點擊更多,立即註冊免費試用! 2020贏在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