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隱藏的社會“潛規則”

常言道: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

年少時讀《水滸》,只覺得108條好漢重情重義,快意恩仇,看得十分痛快。

金聖嘆曾說:“別一部書,看過一遍即休,獨有《水滸傳》,只是百看不厭。”

《水滸傳》中隱藏的社會“潛規則”


五百年來,《水滸傳》一直是爆款小說,龐大的粉絲群體全面覆蓋各個年齡段和社會階層。

它講述了梁山集團在兩代CEO晁蓋和宋江的領導下,眾高管和職業經理人艱苦創業,把企業做大做強,最後被朝廷收購、然而創始人卻幾乎被團滅的故事。

江湖職場,熱血仗義與複雜險惡並存;

職場江湖,人際關係百回千轉。

有人起點高能力強,但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有人出身卑微,卻抓住機遇,憑藉智慧和努力成功逆襲。

下面多位梁山職業經理人現身說法,告訴我們幾條職場潛規則。


1.會說話是一種基本素養



《水滸傳》中隱藏的社會“潛規則”


不會說話的人,有時容易惹禍上身;會說話的人,能夠恰到好處地化解危機。

青面獸楊志第一次路過樑山時,被林沖攔截,二人旗鼓相當,一陣廝殺。當時梁山的負責人是王倫,強行請他山上喝酒,想邀他入夥。

楊志出身名門,只想找個安穩的工作,封妻廕子,打心眼裡瞧不起這群人,可身陷匪窩,雙拳難敵四手,只好編了個謊說:

重蒙眾頭領如此帶攜,只是灑家有個親眷,在東京居住。前者官事連累了他,不曾酬謝得他,今日欲要投那裡走一遭,望眾頭領還了灑家行李。如不肯還,楊志空手也去了。

這段話說得有情有義又十分得體:江湖中人,情義比天大,我有恩未報,你們好意思阻攔麼。我那行李裡面也就幾件舊衣服幾兩碎銀子,你們實在瞧得上拿去就是了,不然,還是還我吧。

果然,楊志被一番款待後,放下了山。被請上梁山還能順利脫身的人,縱觀全書,也就楊志一人。

一個會說話的人,會顧及他人感受,不會只圖嘴上痛快,他們既不會讓別人尷尬,也能守住自己的底線;讓別人舒服,也讓自己舒服。


2.真正的涵養,是包容與你三觀不同的人

《水滸傳》中隱藏的社會“潛規則”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一沙一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自成一體的宇宙,世界上並沒有三觀完全相同的兩個人。總會有人跟你三觀不合,可能是你的鄰居、朋友、同事甚至是親人。

“三觀不同,不必強融”,固然率性又灑脫。可逃無可逃,避無可避的時候,三觀不同,也要追求其樂融融。

梁山集團最特立獨行的是排名第四的入雲龍公孫勝,一個很有個性的道人,會呼風喚雨,可以說,從始至終,他幾乎跟其他所有人的三觀都不同:

公孫勝在得知梁中書搜刮百姓十萬貫金銀珠寶要給岳父蔡京賀壽時,義憤填膺,主動找到晁蓋商討聯合劫取“生辰綱”。公孫勝行動的目的是劫取不義之財後歸還貧苦百姓,自己分文不取。而晁蓋、吳用等人行動的目是為了實現個人的一夜暴富。

成立梁山集團後,公孫勝幹這份事業的初衷是心懷道義,對黑暗的局面不滿,要替天行道;而其他同事的職業理想卻是五花八門。

梁山集團的進人門檻很低,低到幾乎就沒有標準。因此員工的人員結構複雜,上至官吏、大企業家,下至販夫走卒甚至小偷,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大部分梁山好漢的生活趣味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而公孫勝的興趣愛好則相對冷門,是修道。

像公孫勝這樣一位身懷絕技又淡泊名利的世外高人,按理說跟梁山集團的整體畫風完全格格不入,早就應該被排擠出局,但是他卻歷經晁蓋、宋江兩代頭領,一直處於核心決策層,在關鍵時刻發揮巨大作用。

因為公孫勝是一個真正有氣度有涵養,活通透了的人。自己淡泊名利,卻並不輕視其他人追求物質享樂。

在發展目標有衝突時,顧全大局,以贍養老母、潛心修道為由,自然而然地離開,給大家留一份體面;

當舊友前單位遭遇危機需要幫助時,重情重義,挺身而出。

有人說,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只有具備足夠的胸懷,能跟不同觀點、不同立場的人交談、共處,才可能享受到這份精彩。


3.思維和眼界決定人生結局

《水滸傳》中隱藏的社會“潛規則”


梁山英雄大多悽慘謝幕。當初聚義的108名好漢,在征討方臘結束後,活下來的只有27人。那些以為回朝覆命後,功名富貴盡在眼前的人,等待他們的,只不過是另一場災難的開始:宋江、李逵共飲一杯毒酒;盧俊義被毒所傷,溺水而亡;吳用、花榮自縊身亡。

而及時看清未來形勢,抵擋住了最後的誘惑,及時抽身的那些人,才算獲得了最終的圓滿。這裡面,李俊的結局是最為人稱道的。

混江龍李俊原本是揚子江上撐船的艄公,早年仰慕宋江,多次救他性命。後來加入梁山,隨宋江南征北戰多年,開了眼界見了世面,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和人脈資源。

平定方臘後,李俊稱病沒有隨宋江回朝領賞,而是集結了幾個創業夥伴,打造船隻,出海闖蕩去了,最終成為暹羅國主。

李俊是水滸英雄裡最具有成長性思維的人,把每一次經歷當成一次進化。當最初的偶像宋江至死都被禁錮在乞求朝廷招安封賞的慣性思維裡的時候,李俊已經揚帆起航,去開拓屬於自己的國際市場了。

少不讀水滸,因為如果沒有人生閱歷的沉澱,就讀不透江湖俠義背後的眾生百態。從職場角度讀水滸,亦是常讀常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