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既然不想讓位給宋江,為什麼遺言不直接說林沖繼位?

王事情


晁蓋遺言根本就沒有讓林沖繼位的意思,反而是指定了宋江做梁山寨主。歷來認為晁蓋臨死之時所講的話,是為了阻止宋江坐頭把交椅,而讓林沖當山寨之主的說法,是誤讀了《水滸傳》,曲解了施耐庵的本意。為什麼呢?

宋江篡改了晁蓋遺囑

貫華堂本《水滸傳》第五十九回“芒碭山公孫勝降魔,曾頭市晁天王中箭”這回書說,晁蓋回到梁山,已自水米不能入口,飲食不進,渾身虛腫,宋江守定在床前蹄哭,眾頭領都守在帳前看視。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著宋江,囑咐道:

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說完這句話,晁蓋便毒發身亡。宋江一番痛哭後,便著手操辦晁天王后事。此時,林沖卻連夜與吳用,公孫勝並眾頭領商議立宋公明為梁山泊主,諸人拱聽號令。

第二天一大早,林沖為頭,請宋江做寨主。宋江謝絕了林沖的好意,說道:“晁天王臨死時囑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此話眾頭領皆知。誓箭在彼,豈可忘了?又不曾報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晁蓋根本就沒有說是史文恭射了自己一箭,也並不是要捉史文恭為他報仇。因而,便並不能認為晁蓋是在阻止宋江做寨主,更不能得出晁蓋有意讓林沖繼位。

很多觀點以宋江篡改的遺囑說事,認為晁蓋把活捉史文恭為做下一任寨主的唯一條件,而宋江武藝低微,絕對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梁山之上只有林沖可以贏史文恭。如果真是這樣,宋江豈不是作繭自縛,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何況,林沖打得過史文恭嗎?

宋江為何篡改晁蓋遺囑

書中講得非常清楚,晁蓋交代遺囑時,宋江及眾頭領都在場,大夥都聽到了晁天王說的話。轉過天來,宋江篡改遺囑,眾頭領為何沒一人反對?這其中真的有什麼蹊蹺嗎?

確實有蹊蹺。晁天王之死,是宋江、吳用佈下的棋局,林沖則是直接參與者。

綠野老道在很多文章中,細細分析了晁天王中箭、中毒的過程,認為,射晁天王一箭之人是小李廣花榮,在金槍藥上下毒之人,正是豹子頭林沖。此處,不再細說這個情節,只講一點,來佐證林沖的嫌疑。

當初,晁天王與吳用等人到梁山投奔時,林沖深夜造訪,與吳用眉來眼去。第二天,林沖便在斷金亭上殺掉了梁山第二任寨主王倫(杜遷是第一任),從血泊中拉過一把交椅,拜晁蓋做了頭領。晁蓋死後,林沖又出頭,還是深夜聯絡吳用,商議立寨主的事情。同樣是第二天,林沖要把宋江推上頭把交椅。

這是很鮮明的對寫,施耐庵非常高明的把梁山兩次寨主更替的大事件,都記在林沖的頭上。第一次,林沖是有意殺害王倫,絕非梁山火併。所謂火併,是內部的互相殘殺和吞併。當時,晁蓋並未入夥,林沖推晁天王做寨主,就不是內部吞併,僅僅只是內部殘殺而已。

謀殺晁天王,這才是真正的內部殘殺、內部吞併。通過這樣的對寫,施耐庵以一次假火併,照應真火併,直接實施者都是林沖。

正因為如此,宋江才嫁禍給史文恭,掩蓋事情真相。宋江能捉吳用、林沖、花榮嗎?

晁蓋指定宋江接班

晁蓋遺言講得很清楚,只要捉得射死他的,就能做梁山第四任寨主。那麼,最有可能捉拿凶身的不是別人,就是宋江。即便是宋江嫁禍史文恭,也是宋江最有可能將此人活捉。史文恭武功高強,二十回合殺敗秦明,林沖根本就打不過這員《水滸傳》第一戰將。因而,晁蓋遺言與林沖毫無關係。

從後來活捉史文恭的情節看,並非需要很高強的武功,完全是吳用設計,公孫勝做法,晁蓋顯聖的結果。假如宋江要按照被篡改的遺囑坐上頭把交椅,簡直是太容易了。所以,客觀上來講,晁蓋實際上指定接班人就是宋江。晁天王生前很清楚宋江的能力,能夠給自己報仇的就是宋江而絕無其他人。

簡本《水滸傳》中,晁蓋的遺囑是這樣說的:

賢弟保重,捉得射死我的,與吾報仇,死亦瞑目,你自立為寨主。

《水滸傳》有簡本、繁本之分,現在的通行本基本上採用的繁本體系。然而,有觀點說,簡本在繁本之前,繁本是簡本的加工、潤色。假若《水滸傳》的版本源流是這樣的話,那麼,繁本中的晁蓋遺囑就應當隱含著潛臺詞,即:指定宋江接班。

第六十四回“托塔天王夢中顯聖,浪裡白條水上報冤”寫的是晁蓋前去搭救宋江,以報答東溪村走馬報信的救命之恩。晁天王有段話是這樣講的:

兄弟不知,我與你心腹弟兄,我今特來救你。如今背上之事發了,……兄弟曾說:“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今不快走時,更待甚麼?倘有疏失,如之奈何!休怨我不來救你。

這段話與宋江到東溪村報信時所講的話如出一轍,簡直就是出自同一人之口:

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著條性命來救你。如今黃泥岡事發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若不快走,更待甚麼?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來救你。

晁宋實為一體,晁蓋難道還會讓別人做寨主嗎?

晁蓋反對招安嗎?

持晁蓋反對宋江接班的觀點,有一條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晁蓋反對宋江招安。這也是不顧文本的臆斷。第五十四回、五十五回書兩次寫到晁蓋支持宋江招安。

書中說,彭玘被擒後,宋江把他送到了晁天王身邊,接受寨主的教育。後來,凌振被擒,晁蓋便派彭玘去勸降。彭玘當時是這樣說的:

晁、宋二頭領替天行道,招納豪傑,專等招安,與國家出力。既然我等在此,只得從命。

凌振答應投降後,晁蓋道:“且教做筵席慶賀。”

徐寧被騙上山後,梁山很多好漢都來勸降,其中,宋江執杯向前陪告道:“見今宋江暫居水泊,專待朝廷招安,盡忠竭力報國,非敢貪財好殺,行不仁不義之事。萬望觀察憐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

宋江說完後,晁蓋,吳用,公孫勝都來與徐寧陪話,安排筵席作慶。

既然晁蓋贊同宋江招安,又有什麼理由阻止宋江做寨主呢?上面講到晁宋關係,這樣一對鐵血兄弟,又哪來的晁宋矛盾呢?《水滸傳》另有深意,晁蓋這個角色卻被解讀歪了。

晁蓋綽號托塔天王,但他手上並沒有託著個寶塔。因為,施耐庵這是在寫晁蓋並非道家中的妖魔,而是來自於佛門。因為,托塔天王原本就是北方多聞天王,佛教中四大護法天王之一。晁蓋死後,竟然知道了梁山好漢的終極秘密:108人都上應星宿,乃北斗七星群的天罡和地煞。所以,天王昇天後,成為梁山的保護神,與智真長老、羅真人一樣,是極少數提前預知梁山好漢來歷的神級角色。

既然如此,晁蓋又有什麼理由阻止宋江做寨主呢?無論身前身後,晁天王都認為宋江才是最適合做寨主之人。林沖算老幾?

晁蓋生前,是不願意上梁山造反的,吳用設計在劫取生辰綱時故意暴露晁蓋,這才將晁天王逼上了梁山。到了梁山,晁蓋告誡兄弟們:“我等自今以後,不可傷害於人。”這是要做個好強盜,根本就不是造反。因而,晁天王很贊同宋江的招安主張,這條路晁蓋很認可。當然,也只有宋江才能帶領梁山好漢“替天行道”,得到朝廷招安。

因而,晁蓋把山寨大事交給了宋江,放心的讓他帶兵打仗,招攬江湖好漢入夥。宋江也很能幹,迅速做大了梁山。這難道是架空晁天王嗎?宋江做寨主之後,梁山好漢是“盡皆歡喜,拱聽約束。”,哪來的派系?梁山上所有的矛盾、派系都是被誤讀出來的,包括晁宋關係。

綠野老道曾經解讀過“替天行道”的含義,即後幾十回書有可能寫到梁山好漢參與了抗金戰鬥,實踐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誓言這樣的故事。晁蓋既然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難道會反對梁山好漢們抗金?

遺憾的是,“容與堂本水滸傳”腰斬了《水滸傳》,續書《徵四寇》歪曲了施耐庵“替天行道”的本意,搞成了“替天子行道”。這樣,也就難怪晁蓋反對招安、晁宋之間存在矛盾這樣的奇談怪論出籠了。

至於宋江為何不贊同晁蓋攻打曾頭市,阻止不成便採用非常手段謀殺天王,則是另外的話題,與本回答沒有直接的關係,也不是一兩句話能講得清楚的。

總之,晁蓋絕對不可能讓林沖做寨主,他所指定的接班人就是宋江!


綠野萍蹤01


晁天王中箭之前與宋江心憋己經很深,他提出‘’賢弟已經打勝了祝家莊,這此曾頭市應該有為兄出馬‘’,別看晁短短一段話,其含意很深,其一,晁蓋看到宋江三打祝家莊後,在梁山威性大震,宋江高傲不可一世,晁蓋也不甘落人之後。其二,如這樣下去必被眾家兄弟小虛,所以也想辦點實事給宋江看,晁某並非吃乾飯的。晁蓋出於二種不平衡思想產生憋氣,這此曾頭市有我出師,也辦點大事給兄弟們看看,但是由於憋氣,在點將上存在最大問題。就是親宋者不用,就是像花榮,秦明,黃英,扈三娘都沒有參戰,甚至連吳用也沒帶。只帶林沖,石碣村七雄(吳用除外)魯智深,武松,史進等主將,偏牙將不提。

。在戰略戰術方面,晁蓋對曾頭市的情況不明,敵方力量估計不足,還存在急於求成,急操冒進,沒有同林沖研究一套戰略方針。所以戰鬥還未拉開序幕。主帥晁蓋首先衝在前頭他並沒注意與亂樓距離就中了一箭(這是戰爭中的大忌),一是,一朵籬巴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主帥衝在前而,二邊總要祗少二個護衛。二是,晁蓋缺泛戰爭的大場面經驗,向敵樓中鋒你首先要估計身處敵樓的距離嚴防暗箭,你還稱不上高等武功,沒能力擋箭,如換了林沖這一箭,奈何不得他,槍只要在箭上輕鬆一碰,箭就失去目標。

。晁蓋造成這次傷亡在躲氣上存在問題,其次是敵方情況不明,戰爭沒有事先研究鬥策,急操冒進,戰鬥沒有經驗,戰爭還沒有打開局面主帥先殞,這次戰役最可惜的是梁山失去了晁蓋,使梁山發展改變了方向,是兄弟們的一次特大災難。天意呀!


老龔166916589


《水滸傳》中,最早創業的團隊領軍人物,集團董事長晁蓋天王,確實不想傳位給宋江,但是他不直接說林沖繼位,而是拿出要了他的命的那一支箭說,誰活捉了射出這把毒箭的史文恭,誰就是梁山新任一把手、董事長!晁蓋為什麼要這麼安排,其實他是有多方面考慮的!

首先,晁蓋不想讓宋江繼位,是因為兩人的發展理念不同。晁蓋和宋江在發展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晁天王的辦公廳叫做“聚義廳”,他要做的是嘯聚山林,佔山為王;宋江總經理來了以後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他要做的是向朝廷招安。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晁蓋和宋江面和心不合,所以晁蓋不想傳位給宋江是有原因的。

其次,晁天王不讓位給宋江,但又不想直接打破“資歷論”。

在中國,任何組織中歷來都講究排資論輩,梁山集團中,晁蓋是一把手董事長,宋江是二把手總經理,而且有三打祝家莊等可圈可點的業績,受眾人擁護,按理說,一把手退位或去世,理應就是二把手宋江繼任,這也是常理。晁蓋想打破這個常規,但是不好說破。

再次,當時的宋江威信比林沖要高,晁蓋如果執意點名讓林沖繼任,難以服眾。林沖雖然也是梁山元老,而且是火拼王倫讓晁蓋坐上第一把交椅的功臣,武功很高,出生也是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但林沖排名在宋江之後,威信也沒有宋江高。

最後,為了打破“資歷論”,排除宋江繼任的可能,同時又為了樹立林沖的威信,晁天王用心良苦地想了一招——即留下遺言“誰活捉了史文恭誰就繼任一把手”!這一招,實際上以當時的情況,非林沖莫數。按照晁天王的如意算盤,既報了仇,又樹立了林沖的威信,同時選出了一把手林沖,還壓制了宋江一夥,可謂一石四鳥。

然而,宋江吳用一幫,為了達到宋江繼任的目的,不惜使出各種花招,最後把盧俊義忽悠上梁山,沒想到的是,左安排右安排,卻讓盧俊義捉住了史文恭,由此宋江和盧俊義之間又發生了誰擔任一把手的競爭!真是世事難料啊!

讀者朋友們怎麼看?歡迎留言與麓風軒探討!


麓風軒


在水滸傳中林沖同智取生辰綱七人火併王倫之後,晁蓋做了梁山的第一任領導人,但是晁蓋短命早逝。

他的臨終遺言是能夠捉史文恭的人,就是梁山之主看當時的梁山宋江是最合適的,但是晁蓋做了這樣的安排,意思就是向梁山人表明他並不希望宋江接班,那麼晁蓋為何不直接讓林沖繼位呢?


一、林沖難以服眾

在江州劫法場之後,宋江率領著李逵,戴宗等一眾20多人上梁山,壯大了梁山的力量,此時梁山已經小有規模 。

而在這裡看眾人的威望,無疑是公明哥哥居首,林沖雖然和晁蓋關係很好,但是他上梁山的原因在天下早已傳開,大家都推測出林沖是個性格懦弱,唯唯喏喏的人。

雖然他武功高強,但是在心理上並不能征服所有人,即使和晁蓋關係好,晁蓋也深知林沖難以服眾,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希望林沖可以憑藉高超武功捉住史文恭,從而順利的當上梁山之主。


二、低估宋江

晁蓋很明顯不想讓宋江做梁山之主,因此提出這樣苛刻的條件,就是希望林沖可以完成這樣的任務,但是他始料不及的是宋江根本不給林沖機會。

和吳用商量對策,將盧俊義拉下水,然後讓盧俊義坐第一把交易,但是盧俊義這麼聰明的人會這樣做嗎?於是宋江在半推半就之下坐上了第一把交椅,這是晁蓋始終沒有想到的,也是他低估宋江所在。


三、對宋江的寒心

在梁山上的日子裡,晁蓋對宋江是越來越寒心,在宋江剛上梁山之時,晁蓋曾經讓宋江坐第一把交椅,但是宋江當時卻說晁蓋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都比他要合適。

但是在之後的日子裡宋江卻處處做起了老大該做的事情,一步步架空了晁蓋的權力。甚至在晁蓋中箭之後林沖想要將晁蓋送回梁山醫治的時候,呼延灼甚至說回兵需要宋江的命令。

由此可見,晁蓋對其一片真心最後卻得到這樣的結局,因此,他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宋江武藝一般不可能活捉史文恭,相當於另一方面,全了宋江的退路。

晁蓋不直接說靈林沖當梁山之主因為他確實難以服眾,但是他也一步步下好了自己的棋子,如果林沖可以名正言順的坐上梁山之主,則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微光人文


為什麼要讓林沖繼任梁山老大呢?你覺得林沖自己會接受嗎?梁山好漢有幾個是衝著林沖的面子和名望還有能力而上梁山的呢?

做老大不是資格老就能做老大,也不是看他單方面的武功高強就可以做老大。

做老大需要有綜合素質各方面都過硬,需要有顧全大局的胸襟,需要高瞻遠矚的眼光,需要德才兼備。無德之人不會顧全其他人的死活,自己怎麼好怎麼來,有德之人會把大家的命運和利益放在自己的前面,然後考慮的才是自己。

有些人問宋江是不是懦弱?如果宋江懦弱,那麼林沖更懦弱,既然高俅已經被抓獲,那麼作為林沖,如果他性格真的有剛性、有血性,那他就應該不顧一切地去殺死高俅,哪怕硬的不行來軟的也要把高俅殺了,為自己、為屈死的妻子報仇。但林沖忍到這個份上,都沒有出手殺高俅,這讓多少讀者為之嘆息!

說得這裡,你還會覺得林沖是最合適的老大人選嗎?





牡丹梅花鑫森淼


一部忠義水滸,草莽之中深藏詭訛風雲。晁蓋之死,撥開迷霧,竟然發現其中陰謀重重。臨死之際,晁蓋居然不把老大的位置順位傳給二寨主宋江,那他為何不把位置直接傳給武藝和能力俱佳的豹子頭林沖呢?

宋江勢大

初上梁山,宋江本身就帶了十多位頭領,這些都是心腹之人。再說他江湖名氣大,威望高,後來陸續投梁山的好漢,都是慕其名而來。

尤其是二龍山的武松上山後,更是緊隨大哥宋江左右,這員悍將直接帶動了以魯智深為首的“三山”派系歸到宋江麾下,大大增強了宋江陣營的影響力。

然後是軍師吳用這棵牆頭草也拋棄了晁蓋攀附在宋江身上,為宋江出謀劃策,施展渾身解數在宋江面前表現自己,以爭取得到剛更好的待遇。

在軍師吳用的大力輔佐下,在一群心腹頭領的積極響應配合下,宋江剛上山就接連打了幾個勝仗,不僅壯了梁山的聲威,也打響了自己的名頭,並且提高了自己在梁山兄弟們心中的威望。

林沖勢弱

而林沖雖然是梁山元老,但其性格孤僻,不擅交際,本身就沒有朋友。唯一的好友魯智深也因為種種原因而由兄弟變路人。就連他的徒弟曹正上山後和師父也沒有什麼交集。

因此,弟兄們對林沖只有畏懼,沒有敬仰。大家畏懼他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非凡的武力,而不是敬仰他平日裡的為人處世。

林沖沒擔當

林沖之所以一路走來命運坎坷,究其原因是他的性格導致,遇事沒擔當是他致命的性格缺陷。

妻子受辱為了前程可以忍,被人陷害也可以忍,直到別人把刀架脖子上,林沖才奮起反抗。這種不作為沒擔當的人是不具備領袖氣質的。所以儘管林沖武功高,出身正規軍,有豐富的管理和統兵經驗,但晁蓋還是沒有直接傳位給他。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宋江勢大,林沖勢弱,而且晁蓋看出了林沖沒擔當的性格缺點,所以他儘管不想傳位宋江,也沒有直接傳位林沖。而是設置了一個考驗:誰捉住那個害他的人才能當老大。晁蓋希望林沖通過自己的努力禁得住考驗,彌補自己的缺點,壯大自己的勢力,這樣才能戰勝宋江當上老大。否則即使直接傳位給他,林沖不僅保不住位置,還會因此喪命。這就是晁蓋不直接傳位林沖的原因。其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歡迎點擊關注墨魚軒書畫,閱讀欣賞更多文史典故)


墨魚軒書畫


按照慣例,山寨大當家不在了,理應二當家繼位,大家都不會有異議,除非二當家有錯在先,那麼,梁山老二有什麼錯嗎?

宋江自從被晁蓋從法場救出之後,再無其他念想,死心塌地的為梁山出力,為梁山的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其實誰都心裡清楚,宋江是寨主唯一的最佳人選,可是晁蓋偏偏不把寨主讓給宋江,是出於什麼考慮呢?

有人說是晁蓋反對招安,所以不讓位給宋江,這種說法並沒有說服力,晁蓋活著的時候,由於山寨各方面還沒有走入正軌,宋江還沒有時間實施招安的步驟,只有在梁山排完座次,各方面都捋順之後,宋江才開始實施他的招安計劃。再說,誰能確定晁蓋就一定反對招安呢?

晁蓋本來是一個村長,有自己的莊子,此人黑白兩道通吃,生活無憂,因為搶了生辰綱,為了逃避朝廷的拘捕,才夥同吳用,阮氏三雄等人上梁山避難,他與朝廷並沒有不共戴天之仇,為什麼要對抗朝廷?

假如朝廷赦了他的罪,並且不再追繳贓款,讓他恢復良民的身份,晁蓋何樂不為呢?

退一步說,即便晁蓋出於梁山前途著想,不想讓宋江繼位,難道他不清楚梁山的實際狀況嗎?

即便晁蓋活著的時候,宋江也已經是梁山的實際寨主了,晁蓋被架空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如今晁蓋一命嗚呼,他的話還有多大的效力?

最要命的是軍師吳用也與宋江一條心了,實際上梁山任何人都競爭不過宋江,無論是林沖還是盧俊義,如果想多活幾天,都不敢接寨主的位子。

所以晁蓋說這話只能起給宋江添堵,並得罪了宋江的後果,倒黴的只有自己的嫡系。

因為晁蓋中的是毒箭,會讓人意識模糊,竊以為晁蓋臨死前頭腦不是很清楚,說話也沒經過大腦,宋江也裝模作樣的要執行晁蓋的遺言,可是宋江要是想當這個寨主,誰又有能力阻擋呢?

一家之言歡迎不同意見。


柳生飄雪


論計謀,晁蓋鬥不贏宋江,論心胸,宋江比不了晁蓋,只可惜“社會”是一座充滿了殺機的角鬥場,唯有心黑手黑,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晁蓋的死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因為在黑暗的古代社會中,作為一名“黑社會領袖”,武功有多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城府和心計。

雖然晁蓋不如宋江那般心黑,但並不代表晁蓋是一個莽夫,晁蓋在臨死之前下達了一道遺令,這道遺令不僅是晁蓋的臨終心願,更是他對付宋江的“殺手鐧”。

晁蓋臨死前,對著梁山一眾兄弟們說道:“誰能捉住那個射死我的人,誰便是梁山的泊主!”

眾所周知,晁蓋屬意的接班人的林沖。那麼以晁蓋在梁山的權力和地位,為什麼不直接將泊主的位子傳給林沖,而是搞了這麼一出“不明不白”的遺令呢?

我在上文中,反覆強調晁蓋並不是一個莽夫,他只是沒有宋江陰險罷了,其實晁蓋一早便看清了梁山中潛在的危機,他之所以不直接制定林沖為接班人,為的就是盡最大可能避免這場危機。

宋江投奔梁山之後,江湖之中的眾多英雄好漢紛紛因為仰慕宋江的大名而投奔梁山,宋江很快便在梁山建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私人團體。

宋江在剿滅了祝家莊,收服了高唐州,攻破了華州之後名聲大震,宋江在梁山的威望已經超越的晁蓋。與此同時“梁山集團”被分割為兩派,一派支持晁蓋,一派支持宋江。 晁蓋身中毒箭之後,“梁山集團”的內部矛盾逐漸激化,支持宋江的一派幾乎私下內定了宋江為水泊梁山的新任領袖,而支持晁蓋的一派則安靜的等待著晁蓋的命令。

倘若晁蓋直接剝奪宋江作為接班人的權力,梁山一定會發生一場激烈的內部戰爭,而宋江一派的勢力強於晁蓋一派太多太多。

義薄雲天的晁蓋不忍心讓梁山的兄弟們自相殘殺,所以他在遺令中動了些心思…

林沖的武藝高強,槍法精湛,生擒史文恭的幾率最大。宋江不通拳腳,沒有能力上陣殺敵,擒獲史文恭的幾率最小。晁蓋雖然沒有直接將位子傳給林沖,但這道遺令幾乎全盤否定了宋江的能力。

很明顯,如果直接傳位給林沖,名不正言不順,林沖憑什麼去拿下這個位置?但是如果給晁蓋報仇那就不一樣了,林沖必然會通過這一功勞而站到道德頂點。名正言順,宋江一夥即使心有怨言,但也沒有辦法。

只不過,晁蓋千算萬算,沒有算到“人走茶涼” 這四個字。

晁蓋死後,宋江連林沖出征捉拿史文恭的機會都不給,反而是利用自己的勢力,順利的登上了“梁山集團董事長”的寶座,晁蓋的遺令猶如一紙空文般煙消雲散。

論陰險計謀,顯然是宋江智高一籌。


白話歷史君


我個人認為,閱讀文學名著,一定要尊重原著,尊重作者,按原著和作者的思想去思考,不要節外生枝,標新立異。

那種認為晁蓋遺囑的意思是要林沖接班的話,就有點節外生枝。

如果晁蓋想讓林沖接班,為什麼不直接說出來呢?如果他當時說出來,肯定一錘定音,沒人會反對。

當時晁蓋已經是要死的人了,他還有什麼顧慮呢?他的話已經明確不讓宋江接班,他已根本不用顧慮宋江的面子。林沖當時在梁山上武藝最高,讓他接班,不會有人不服氣。為什麼不直接說呢?

晁蓋說讓捉得史文恭的人做粱山泊主。這句話是大有問題的。因為活捉或殺死史文恭的可以是任何一個人。

戰爭中什麼情況都可能發生。很多名將都死於無名將卒之手。三國中的孫策,關羽,甘寧,張遼和張飛都是例證。所以,那種以為林沖武藝高強,只有他能活捉史文恭,所以晁蓋的意思是想讓他接班的論點,是站不住腳的。倘若活捉或殺死史文恭的是個無名將卒,甚至搶男霸女,殺人越貨的傢伙(粱山上多有這號人),難道也讓他做梁山泊主?

晁蓋固然是條好漢,但他的遺囑反映了他的思想充滿了小農意識。他不讓宋江接班,無可厚非。但他要捉得史文恭的人做梁山泊主,把接班人這個粱山的頭等大事完全置於不可預測的偶然性中,則純粹是出於個人報仇心理,可以說是對梁山事業很不負責任。

總之,我以為,讓位於林沖的話頭,是有人琢磨出來的。非原著的意思。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水泊梁山好漢聚義,源於晁蓋和公孫勝智取生辰綱,所以大傢伙都唯晁蓋晁天王馬首是瞻的,直到那一天宋江上了梁山。

宋江與眾好漢都是老相識,晁蓋能夠在案發後逃出昇天也是拜宋江所賜,所以大家的關係是槓槓的,宋江落難後,晁蓋多次勸他上山落草,大家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豈不美哉!但都被一心想著報效朝廷的宋江拒絕。

到後來宋江潯陽樓題反詩,前途變的不可收拾,才不得已上了梁山。要說宋江的到來,正遂了晁蓋等人報恩的心願,大家力往一塊使,共同打江山,豈不美哉!

但人性總是貪婪的,沒有誰喜歡當老二,也沒有人生來就甘為人下。宋江雖然開始不願意上山,但既然上了山,就要說上山的話。自打宋江上山以後,晁蓋老天王發現自己好像失策了,按照原來的想法,只是想讓宋江安心做自己的“賢內助”,二把手,結果宋江這人特別能來事兒,也會做人,每次山寨有事,都以晁蓋身份尊貴為藉口,阻撓他下山,而自己帶著一幫兄弟把事情辦了,長此以往,大家覺得宋江有能力,會辦事。

宋江急劇上升的人氣讓晁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畢竟一山不容二虎,“白衣秀士”王倫的悲劇還歷歷在目,再這麼下去不等宋江開口,自己就的捲鋪蓋走人,萬分焦急的他想著有一天能夠找到時機扳回一成,亮亮手段,也讓大家開開眼,這梁山是我晁蓋的。於是就有了晁天王帶兵攻打曾頭市,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久疏戰陣的晁蓋第一次出山,就中了史文恭的毒箭。

自知命不久矣的晁天王早早看透了宋江的“狼子野心”,這就好比是做生意,辛辛苦苦創立的公司,眼瞅著上市,結果自己卻撐不住了,心有不甘啊!

於是留下遺囑,誰能把向他射毒箭的史文恭幹掉,就將老大的位置傳給誰。彼時宋江已經是公認的二把手,接班人,晁蓋來這麼一出,擺明了是給宋江出難題,因為史文恭的武力值在當時也是數一數二的,而宋江不過是個耍小聰明的嘴炮,如果鬥嘴,史文恭十個也不是宋江的對手;動武,史文恭一隻手,就能輕鬆搞定宋江。

按照當時梁山的人員配置,也只有豹子頭林沖能夠十拿九穩的完成這個任務。

晁蓋肯定也是察覺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故意出了這麼一個“結局已然註定”的難題交給了梁山一眾好漢。其實他也知道,以林沖的才能威望,做不了大哥,只是他不甘心給宋江做嫁衣,便宜了這傢伙,扔出這個遺囑,至少能噁心噁心這幫忘恩負義的小子。

為什麼說林沖做不了大哥呢?眾所周知,林沖最初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體制內人士,生活衣食無憂,但也因為出身太好,導致他做事格局太小,優柔寡斷,當高衙內調戲他的妻子時他只是將流氓趕走,並沒有敢去找高俅的麻煩;在白虎堂他也不敢造反;在野豬林他也沒有隨著魯智深一同逃走;直至山神廟草料場的大火,才讓他徹底明白高俅不可能放過他,除了反抗就是死。

此後他怒斬陸虞候,奔赴梁山。這樣一位優柔寡斷的人又怎麼生的出坐頭把交椅的心思?退一萬步來講,就算林沖殺了史文恭,當了老大,按照林沖的性子,這水泊梁山也沒有幾天活頭了。

宋江顯然也看出來了晁蓋的刁難,但是他手邊上有一位頂級智囊——智多星吳用。吳用與宋江在第一時間就商量好了對策——拉玉麒麟盧俊義下水,讓盧俊義去將史文恭捉了來。說來也是諷刺,吳用本是晁蓋的好兄弟,結果卻被宋江這位小弟挖了牆角,不過這也確實說明宋江精於馭人之術。

那麼宋江就不怕盧俊義搶了頭功,自己做老大?

其實宋江並不擔心,一來宋江的資歷較盧俊義老太多,縱然對方名氣很大,也不過是給外人看的虛名,當年大火處心積慮拉盧俊義上山,想的是利用他的知名度樹立個flag,給梁山做個廣告,方便後續招人,要說真材實料,也就那麼回事;二來梁山好漢多來自山東,盧俊義出自北平大名府,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即便讓他抓住史文恭,位子也輪不到他;三來盧俊義是個敞亮人,自己不說,他也能領會這其中的含義,不敢貿然搶功。

不能不說,宋江和吳用這一招很有效,盧俊義輕鬆搞定史文恭,但卻將其抓回來讓宋江處置,宋江將其“剖腹剜心,享祭晁蓋”,然後假模假樣請盧俊義做頭把交椅。盧俊義哪裡做的,於是宋江就順理成章的接班,成了梁山好漢的大哥大!

至於林沖,他既沒有做老大的心思,也沒有做老大的能力,以他的名氣實力,誰做老大他都有吃有喝,何必自尋煩惱,介入權力鬥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