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既然不想让位给宋江,为什么遗言不直接说林冲继位?

王事情


晁盖遗言根本就没有让林冲继位的意思,反而是指定了宋江做梁山寨主。历来认为晁盖临死之时所讲的话,是为了阻止宋江坐头把交椅,而让林冲当山寨之主的说法,是误读了《水浒传》,曲解了施耐庵的本意。为什么呢?

宋江篡改了晁盖遗嘱

贯华堂本《水浒传》第五十九回“芒砀山公孙胜降魔,曾头市晁天王中箭”这回书说,晁盖回到梁山,已自水米不能入口,饮食不进,浑身虚肿,宋江守定在床前蹄哭,众头领都守在帐前看视。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著宋江,嘱咐道:

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说完这句话,晁盖便毒发身亡。宋江一番痛哭后,便着手操办晁天王后事。此时,林冲却连夜与吴用,公孙胜并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诸人拱听号令。

第二天一大早,林冲为头,请宋江做寨主。宋江谢绝了林冲的好意,说道:“晁天王临死时嘱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誓箭在彼,岂可忘了?又不曾报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晁盖根本就没有说是史文恭射了自己一箭,也并不是要捉史文恭为他报仇。因而,便并不能认为晁盖是在阻止宋江做寨主,更不能得出晁盖有意让林冲继位。

很多观点以宋江篡改的遗嘱说事,认为晁盖把活捉史文恭为做下一任寨主的唯一条件,而宋江武艺低微,绝对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梁山之上只有林冲可以赢史文恭。如果真是这样,宋江岂不是作茧自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何况,林冲打得过史文恭吗?

宋江为何篡改晁盖遗嘱

书中讲得非常清楚,晁盖交代遗嘱时,宋江及众头领都在场,大伙都听到了晁天王说的话。转过天来,宋江篡改遗嘱,众头领为何没一人反对?这其中真的有什么蹊跷吗?

确实有蹊跷。晁天王之死,是宋江、吴用布下的棋局,林冲则是直接参与者。

绿野老道在很多文章中,细细分析了晁天王中箭、中毒的过程,认为,射晁天王一箭之人是小李广花荣,在金枪药上下毒之人,正是豹子头林冲。此处,不再细说这个情节,只讲一点,来佐证林冲的嫌疑。

当初,晁天王与吴用等人到梁山投奔时,林冲深夜造访,与吴用眉来眼去。第二天,林冲便在断金亭上杀掉了梁山第二任寨主王伦(杜迁是第一任),从血泊中拉过一把交椅,拜晁盖做了头领。晁盖死后,林冲又出头,还是深夜联络吴用,商议立寨主的事情。同样是第二天,林冲要把宋江推上头把交椅。

这是很鲜明的对写,施耐庵非常高明的把梁山两次寨主更替的大事件,都记在林冲的头上。第一次,林冲是有意杀害王伦,绝非梁山火并。所谓火并,是内部的互相残杀和吞并。当时,晁盖并未入伙,林冲推晁天王做寨主,就不是内部吞并,仅仅只是内部残杀而已。

谋杀晁天王,这才是真正的内部残杀、内部吞并。通过这样的对写,施耐庵以一次假火并,照应真火并,直接实施者都是林冲。

正因为如此,宋江才嫁祸给史文恭,掩盖事情真相。宋江能捉吴用、林冲、花荣吗?

晁盖指定宋江接班

晁盖遗言讲得很清楚,只要捉得射死他的,就能做梁山第四任寨主。那么,最有可能捉拿凶身的不是别人,就是宋江。即便是宋江嫁祸史文恭,也是宋江最有可能将此人活捉。史文恭武功高强,二十回合杀败秦明,林冲根本就打不过这员《水浒传》第一战将。因而,晁盖遗言与林冲毫无关系。

从后来活捉史文恭的情节看,并非需要很高强的武功,完全是吴用设计,公孙胜做法,晁盖显圣的结果。假如宋江要按照被篡改的遗嘱坐上头把交椅,简直是太容易了。所以,客观上来讲,晁盖实际上指定接班人就是宋江。晁天王生前很清楚宋江的能力,能够给自己报仇的就是宋江而绝无其他人。

简本《水浒传》中,晁盖的遗嘱是这样说的:

贤弟保重,捉得射死我的,与吾报仇,死亦瞑目,你自立为寨主。

《水浒传》有简本、繁本之分,现在的通行本基本上采用的繁本体系。然而,有观点说,简本在繁本之前,繁本是简本的加工、润色。假若《水浒传》的版本源流是这样的话,那么,繁本中的晁盖遗嘱就应当隐含着潜台词,即:指定宋江接班。

第六十四回“托塔天王梦中显圣,浪里白条水上报冤”写的是晁盖前去搭救宋江,以报答东溪村走马报信的救命之恩。晁天王有段话是这样讲的:

兄弟不知,我与你心腹弟兄,我今特来救你。如今背上之事发了,……兄弟曾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今不快走时,更待甚么?倘有疏失,如之奈何!休怨我不来救你。

这段话与宋江到东溪村报信时所讲的话如出一辙,简直就是出自同一人之口:

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著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更待甚么?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

晁宋实为一体,晁盖难道还会让别人做寨主吗?

晁盖反对招安吗?

持晁盖反对宋江接班的观点,有一条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晁盖反对宋江招安。这也是不顾文本的臆断。第五十四回、五十五回书两次写到晁盖支持宋江招安。

书中说,彭玘被擒后,宋江把他送到了晁天王身边,接受寨主的教育。后来,凌振被擒,晁盖便派彭玘去劝降。彭玘当时是这样说的:

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既然我等在此,只得从命。

凌振答应投降后,晁盖道:“且教做筵席庆贺。”

徐宁被骗上山后,梁山很多好汉都来劝降,其中,宋江执杯向前陪告道:“见今宋江暂居水泊,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非敢贪财好杀,行不仁不义之事。万望观察怜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

宋江说完后,晁盖,吴用,公孙胜都来与徐宁陪话,安排筵席作庆。

既然晁盖赞同宋江招安,又有什么理由阻止宋江做寨主呢?上面讲到晁宋关系,这样一对铁血兄弟,又哪来的晁宋矛盾呢?《水浒传》另有深意,晁盖这个角色却被解读歪了。

晁盖绰号托塔天王,但他手上并没有托着个宝塔。因为,施耐庵这是在写晁盖并非道家中的妖魔,而是来自于佛门。因为,托塔天王原本就是北方多闻天王,佛教中四大护法天王之一。晁盖死后,竟然知道了梁山好汉的终极秘密:108人都上应星宿,乃北斗七星群的天罡和地煞。所以,天王升天后,成为梁山的保护神,与智真长老、罗真人一样,是极少数提前预知梁山好汉来历的神级角色。

既然如此,晁盖又有什么理由阻止宋江做寨主呢?无论身前身后,晁天王都认为宋江才是最适合做寨主之人。林冲算老几?

晁盖生前,是不愿意上梁山造反的,吴用设计在劫取生辰纲时故意暴露晁盖,这才将晁天王逼上了梁山。到了梁山,晁盖告诫兄弟们:“我等自今以后,不可伤害于人。”这是要做个好强盗,根本就不是造反。因而,晁天王很赞同宋江的招安主张,这条路晁盖很认可。当然,也只有宋江才能带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得到朝廷招安。

因而,晁盖把山寨大事交给了宋江,放心的让他带兵打仗,招揽江湖好汉入伙。宋江也很能干,迅速做大了梁山。这难道是架空晁天王吗?宋江做寨主之后,梁山好汉是“尽皆欢喜,拱听约束。”,哪来的派系?梁山上所有的矛盾、派系都是被误读出来的,包括晁宋关系。

绿野老道曾经解读过“替天行道”的含义,即后几十回书有可能写到梁山好汉参与了抗金战斗,实践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誓言这样的故事。晁盖既然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难道会反对梁山好汉们抗金?

遗憾的是,“容与堂本水浒传”腰斩了《水浒传》,续书《征四寇》歪曲了施耐庵“替天行道”的本意,搞成了“替天子行道”。这样,也就难怪晁盖反对招安、晁宋之间存在矛盾这样的奇谈怪论出笼了。

至于宋江为何不赞同晁盖攻打曾头市,阻止不成便采用非常手段谋杀天王,则是另外的话题,与本回答没有直接的关系,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得清楚的。

总之,晁盖绝对不可能让林冲做寨主,他所指定的接班人就是宋江!


绿野萍踪01


晁天王中箭之前与宋江心憋己经很深,他提出‘’贤弟已经打胜了祝家庄,这此曾头市应该有为兄出马‘’,别看晁短短一段话,其含意很深,其一,晁盖看到宋江三打祝家庄后,在梁山威性大震,宋江高傲不可一世,晁盖也不甘落人之后。其二,如这样下去必被众家兄弟小虚,所以也想办点实事给宋江看,晁某并非吃干饭的。晁盖出于二种不平衡思想产生憋气,这此曾头市有我出师,也办点大事给兄弟们看看,但是由于憋气,在点将上存在最大问题。就是亲宋者不用,就是像花荣,秦明,黄英,扈三娘都没有参战,甚至连吴用也没带。只带林冲,石碣村七雄(吴用除外)鲁智深,武松,史进等主将,偏牙将不提。

。在战略战术方面,晁盖对曾头市的情况不明,敌方力量估计不足,还存在急于求成,急操冒进,没有同林冲研究一套战略方针。所以战斗还未拉开序幕。主帅晁盖首先冲在前头他并没注意与乱楼距离就中了一箭(这是战争中的大忌),一是,一朵篱巴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主帅冲在前而,二边总要祗少二个护卫。二是,晁盖缺泛战争的大场面经验,向敌楼中锋你首先要估计身处敌楼的距离严防暗箭,你还称不上高等武功,没能力挡箭,如换了林冲这一箭,奈何不得他,枪只要在箭上轻松一碰,箭就失去目标。

。晁盖造成这次伤亡在躲气上存在问题,其次是敌方情况不明,战争没有事先研究斗策,急操冒进,战斗没有经验,战争还没有打开局面主帅先殒,这次战役最可惜的是梁山失去了晁盖,使梁山发展改变了方向,是兄弟们的一次特大灾难。天意呀!


老龚166916589


《水浒传》中,最早创业的团队领军人物,集团董事长晁盖天王,确实不想传位给宋江,但是他不直接说林冲继位,而是拿出要了他的命的那一支箭说,谁活捉了射出这把毒箭的史文恭,谁就是梁山新任一把手、董事长!晁盖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其实他是有多方面考虑的!

首先,晁盖不想让宋江继位,是因为两人的发展理念不同。晁盖和宋江在发展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晁天王的办公厅叫做“聚义厅”,他要做的是啸聚山林,占山为王;宋江总经理来了以后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他要做的是向朝廷招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晁盖和宋江面和心不合,所以晁盖不想传位给宋江是有原因的。

其次,晁天王不让位给宋江,但又不想直接打破“资历论”。

在中国,任何组织中历来都讲究排资论辈,梁山集团中,晁盖是一把手董事长,宋江是二把手总经理,而且有三打祝家庄等可圈可点的业绩,受众人拥护,按理说,一把手退位或去世,理应就是二把手宋江继任,这也是常理。晁盖想打破这个常规,但是不好说破。

再次,当时的宋江威信比林冲要高,晁盖如果执意点名让林冲继任,难以服众。林冲虽然也是梁山元老,而且是火拼王伦让晁盖坐上第一把交椅的功臣,武功很高,出生也是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但林冲排名在宋江之后,威信也没有宋江高。

最后,为了打破“资历论”,排除宋江继任的可能,同时又为了树立林冲的威信,晁天王用心良苦地想了一招——即留下遗言“谁活捉了史文恭谁就继任一把手”!这一招,实际上以当时的情况,非林冲莫数。按照晁天王的如意算盘,既报了仇,又树立了林冲的威信,同时选出了一把手林冲,还压制了宋江一伙,可谓一石四鸟。

然而,宋江吴用一帮,为了达到宋江继任的目的,不惜使出各种花招,最后把卢俊义忽悠上梁山,没想到的是,左安排右安排,却让卢俊义捉住了史文恭,由此宋江和卢俊义之间又发生了谁担任一把手的竞争!真是世事难料啊!

读者朋友们怎么看?欢迎留言与麓风轩探讨!


麓风轩


在水浒传中林冲同智取生辰纲七人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做了梁山的第一任领导人,但是晁盖短命早逝。

他的临终遗言是能够捉史文恭的人,就是梁山之主看当时的梁山宋江是最合适的,但是晁盖做了这样的安排,意思就是向梁山人表明他并不希望宋江接班,那么晁盖为何不直接让林冲继位呢?


一、林冲难以服众

在江州劫法场之后,宋江率领着李逵,戴宗等一众20多人上梁山,壮大了梁山的力量,此时梁山已经小有规模 。

而在这里看众人的威望,无疑是公明哥哥居首,林冲虽然和晁盖关系很好,但是他上梁山的原因在天下早已传开,大家都推测出林冲是个性格懦弱,唯唯喏喏的人。

虽然他武功高强,但是在心理上并不能征服所有人,即使和晁盖关系好,晁盖也深知林冲难以服众,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希望林冲可以凭借高超武功捉住史文恭,从而顺利的当上梁山之主。


二、低估宋江

晁盖很明显不想让宋江做梁山之主,因此提出这样苛刻的条件,就是希望林冲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但是他始料不及的是宋江根本不给林冲机会。

和吴用商量对策,将卢俊义拉下水,然后让卢俊义坐第一把交易,但是卢俊义这么聪明的人会这样做吗?于是宋江在半推半就之下坐上了第一把交椅,这是晁盖始终没有想到的,也是他低估宋江所在。


三、对宋江的寒心

在梁山上的日子里,晁盖对宋江是越来越寒心,在宋江刚上梁山之时,晁盖曾经让宋江坐第一把交椅,但是宋江当时却说晁盖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比他要合适。

但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宋江却处处做起了老大该做的事情,一步步架空了晁盖的权力。甚至在晁盖中箭之后林冲想要将晁盖送回梁山医治的时候,呼延灼甚至说回兵需要宋江的命令。

由此可见,晁盖对其一片真心最后却得到这样的结局,因此,他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宋江武艺一般不可能活捉史文恭,相当于另一方面,全了宋江的退路。

晁盖不直接说灵林冲当梁山之主因为他确实难以服众,但是他也一步步下好了自己的棋子,如果林冲可以名正言顺的坐上梁山之主,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微光人文


为什么要让林冲继任梁山老大呢?你觉得林冲自己会接受吗?梁山好汉有几个是冲着林冲的面子和名望还有能力而上梁山的呢?

做老大不是资格老就能做老大,也不是看他单方面的武功高强就可以做老大。

做老大需要有综合素质各方面都过硬,需要有顾全大局的胸襟,需要高瞻远瞩的眼光,需要德才兼备。无德之人不会顾全其他人的死活,自己怎么好怎么来,有德之人会把大家的命运和利益放在自己的前面,然后考虑的才是自己。

有些人问宋江是不是懦弱?如果宋江懦弱,那么林冲更懦弱,既然高俅已经被抓获,那么作为林冲,如果他性格真的有刚性、有血性,那他就应该不顾一切地去杀死高俅,哪怕硬的不行来软的也要把高俅杀了,为自己、为屈死的妻子报仇。但林冲忍到这个份上,都没有出手杀高俅,这让多少读者为之叹息!

说得这里,你还会觉得林冲是最合适的老大人选吗?





牡丹梅花鑫森淼


一部忠义水浒,草莽之中深藏诡讹风云。晁盖之死,拨开迷雾,竟然发现其中阴谋重重。临死之际,晁盖居然不把老大的位置顺位传给二寨主宋江,那他为何不把位置直接传给武艺和能力俱佳的豹子头林冲呢?

宋江势大

初上梁山,宋江本身就带了十多位头领,这些都是心腹之人。再说他江湖名气大,威望高,后来陆续投梁山的好汉,都是慕其名而来。

尤其是二龙山的武松上山后,更是紧随大哥宋江左右,这员悍将直接带动了以鲁智深为首的“三山”派系归到宋江麾下,大大增强了宋江阵营的影响力。

然后是军师吴用这棵墙头草也抛弃了晁盖攀附在宋江身上,为宋江出谋划策,施展浑身解数在宋江面前表现自己,以争取得到刚更好的待遇。

在军师吴用的大力辅佐下,在一群心腹头领的积极响应配合下,宋江刚上山就接连打了几个胜仗,不仅壮了梁山的声威,也打响了自己的名头,并且提高了自己在梁山兄弟们心中的威望。

林冲势弱

而林冲虽然是梁山元老,但其性格孤僻,不擅交际,本身就没有朋友。唯一的好友鲁智深也因为种种原因而由兄弟变路人。就连他的徒弟曹正上山后和师父也没有什么交集。

因此,弟兄们对林冲只有畏惧,没有敬仰。大家畏惧他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非凡的武力,而不是敬仰他平日里的为人处世。

林冲没担当

林冲之所以一路走来命运坎坷,究其原因是他的性格导致,遇事没担当是他致命的性格缺陷。

妻子受辱为了前程可以忍,被人陷害也可以忍,直到别人把刀架脖子上,林冲才奋起反抗。这种不作为没担当的人是不具备领袖气质的。所以尽管林冲武功高,出身正规军,有丰富的管理和统兵经验,但晁盖还是没有直接传位给他。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宋江势大,林冲势弱,而且晁盖看出了林冲没担当的性格缺点,所以他尽管不想传位宋江,也没有直接传位林冲。而是设置了一个考验:谁捉住那个害他的人才能当老大。晁盖希望林冲通过自己的努力禁得住考验,弥补自己的缺点,壮大自己的势力,这样才能战胜宋江当上老大。否则即使直接传位给他,林冲不仅保不住位置,还会因此丧命。这就是晁盖不直接传位林冲的原因。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欢迎点击关注墨鱼轩书画,阅读欣赏更多文史典故)


墨鱼轩书画


按照惯例,山寨大当家不在了,理应二当家继位,大家都不会有异议,除非二当家有错在先,那么,梁山老二有什么错吗?

宋江自从被晁盖从法场救出之后,再无其他念想,死心塌地的为梁山出力,为梁山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其实谁都心里清楚,宋江是寨主唯一的最佳人选,可是晁盖偏偏不把寨主让给宋江,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有人说是晁盖反对招安,所以不让位给宋江,这种说法并没有说服力,晁盖活着的时候,由于山寨各方面还没有走入正轨,宋江还没有时间实施招安的步骤,只有在梁山排完座次,各方面都捋顺之后,宋江才开始实施他的招安计划。再说,谁能确定晁盖就一定反对招安呢?

晁盖本来是一个村长,有自己的庄子,此人黑白两道通吃,生活无忧,因为抢了生辰纲,为了逃避朝廷的拘捕,才伙同吴用,阮氏三雄等人上梁山避难,他与朝廷并没有不共戴天之仇,为什么要对抗朝廷?

假如朝廷赦了他的罪,并且不再追缴赃款,让他恢复良民的身份,晁盖何乐不为呢?

退一步说,即便晁盖出于梁山前途着想,不想让宋江继位,难道他不清楚梁山的实际状况吗?

即便晁盖活着的时候,宋江也已经是梁山的实际寨主了,晁盖被架空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如今晁盖一命呜呼,他的话还有多大的效力?

最要命的是军师吴用也与宋江一条心了,实际上梁山任何人都竞争不过宋江,无论是林冲还是卢俊义,如果想多活几天,都不敢接寨主的位子。

所以晁盖说这话只能起给宋江添堵,并得罪了宋江的后果,倒霉的只有自己的嫡系。

因为晁盖中的是毒箭,会让人意识模糊,窃以为晁盖临死前头脑不是很清楚,说话也没经过大脑,宋江也装模作样的要执行晁盖的遗言,可是宋江要是想当这个寨主,谁又有能力阻挡呢?

一家之言欢迎不同意见。


柳生飘雪


论计谋,晁盖斗不赢宋江,论心胸,宋江比不了晁盖,只可惜“社会”是一座充满了杀机的角斗场,唯有心黑手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晁盖的死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在黑暗的古代社会中,作为一名“黑社会领袖”,武功有多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城府和心计。

虽然晁盖不如宋江那般心黑,但并不代表晁盖是一个莽夫,晁盖在临死之前下达了一道遗令,这道遗令不仅是晁盖的临终心愿,更是他对付宋江的“杀手锏”。

晁盖临死前,对着梁山一众兄弟们说道:“谁能捉住那个射死我的人,谁便是梁山的泊主!”

众所周知,晁盖属意的接班人的林冲。那么以晁盖在梁山的权力和地位,为什么不直接将泊主的位子传给林冲,而是搞了这么一出“不明不白”的遗令呢?

我在上文中,反复强调晁盖并不是一个莽夫,他只是没有宋江阴险罢了,其实晁盖一早便看清了梁山中潜在的危机,他之所以不直接制定林冲为接班人,为的就是尽最大可能避免这场危机。

宋江投奔梁山之后,江湖之中的众多英雄好汉纷纷因为仰慕宋江的大名而投奔梁山,宋江很快便在梁山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团体。

宋江在剿灭了祝家庄,收服了高唐州,攻破了华州之后名声大震,宋江在梁山的威望已经超越的晁盖。与此同时“梁山集团”被分割为两派,一派支持晁盖,一派支持宋江。 晁盖身中毒箭之后,“梁山集团”的内部矛盾逐渐激化,支持宋江的一派几乎私下内定了宋江为水泊梁山的新任领袖,而支持晁盖的一派则安静的等待着晁盖的命令。

倘若晁盖直接剥夺宋江作为接班人的权力,梁山一定会发生一场激烈的内部战争,而宋江一派的势力强于晁盖一派太多太多。

义薄云天的晁盖不忍心让梁山的兄弟们自相残杀,所以他在遗令中动了些心思…

林冲的武艺高强,枪法精湛,生擒史文恭的几率最大。宋江不通拳脚,没有能力上阵杀敌,擒获史文恭的几率最小。晁盖虽然没有直接将位子传给林冲,但这道遗令几乎全盘否定了宋江的能力。

很明显,如果直接传位给林冲,名不正言不顺,林冲凭什么去拿下这个位置?但是如果给晁盖报仇那就不一样了,林冲必然会通过这一功劳而站到道德顶点。名正言顺,宋江一伙即使心有怨言,但也没有办法。

只不过,晁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人走茶凉” 这四个字。

晁盖死后,宋江连林冲出征捉拿史文恭的机会都不给,反而是利用自己的势力,顺利的登上了“梁山集团董事长”的宝座,晁盖的遗令犹如一纸空文般烟消云散。

论阴险计谋,显然是宋江智高一筹。


白话历史君


我个人认为,阅读文学名著,一定要尊重原著,尊重作者,按原著和作者的思想去思考,不要节外生枝,标新立异。

那种认为晁盖遗嘱的意思是要林冲接班的话,就有点节外生枝。

如果晁盖想让林冲接班,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呢?如果他当时说出来,肯定一锤定音,没人会反对。

当时晁盖已经是要死的人了,他还有什么顾虑呢?他的话已经明确不让宋江接班,他已根本不用顾虑宋江的面子。林冲当时在梁山上武艺最高,让他接班,不会有人不服气。为什么不直接说呢?

晁盖说让捉得史文恭的人做粱山泊主。这句话是大有问题的。因为活捉或杀死史文恭的可以是任何一个人。

战争中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很多名将都死于无名将卒之手。三国中的孙策,关羽,甘宁,张辽和张飞都是例证。所以,那种以为林冲武艺高强,只有他能活捉史文恭,所以晁盖的意思是想让他接班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倘若活捉或杀死史文恭的是个无名将卒,甚至抢男霸女,杀人越货的家伙(粱山上多有这号人),难道也让他做梁山泊主?

晁盖固然是条好汉,但他的遗囑反映了他的思想充满了小农意识。他不让宋江接班,无可厚非。但他要捉得史文恭的人做梁山泊主,把接班人这个粱山的头等大事完全置于不可预测的偶然性中,则纯粹是出于个人报仇心理,可以说是对梁山事业很不负责任。

总之,我以为,让位于林冲的话头,是有人琢磨出来的。非原著的意思。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水泊梁山好汉聚义,源于晁盖和公孙胜智取生辰纲,所以大家伙都唯晁盖晁天王马首是瞻的,直到那一天宋江上了梁山。

宋江与众好汉都是老相识,晁盖能够在案发后逃出升天也是拜宋江所赐,所以大家的关系是杠杠的,宋江落难后,晁盖多次劝他上山落草,大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岂不美哉!但都被一心想着报效朝廷的宋江拒绝。

到后来宋江浔阳楼题反诗,前途变的不可收拾,才不得已上了梁山。要说宋江的到来,正遂了晁盖等人报恩的心愿,大家力往一块使,共同打江山,岂不美哉!

但人性总是贪婪的,没有谁喜欢当老二,也没有人生来就甘为人下。宋江虽然开始不愿意上山,但既然上了山,就要说上山的话。自打宋江上山以后,晁盖老天王发现自己好像失策了,按照原来的想法,只是想让宋江安心做自己的“贤内助”,二把手,结果宋江这人特别能来事儿,也会做人,每次山寨有事,都以晁盖身份尊贵为借口,阻挠他下山,而自己带着一帮兄弟把事情办了,长此以往,大家觉得宋江有能力,会办事。

宋江急剧上升的人气让晁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毕竟一山不容二虎,“白衣秀士”王伦的悲剧还历历在目,再这么下去不等宋江开口,自己就的卷铺盖走人,万分焦急的他想着有一天能够找到时机扳回一成,亮亮手段,也让大家开开眼,这梁山是我晁盖的。于是就有了晁天王带兵攻打曾头市,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久疏战阵的晁盖第一次出山,就中了史文恭的毒箭。

自知命不久矣的晁天王早早看透了宋江的“狼子野心”,这就好比是做生意,辛辛苦苦创立的公司,眼瞅着上市,结果自己却撑不住了,心有不甘啊!

于是留下遗嘱,谁能把向他射毒箭的史文恭干掉,就将老大的位置传给谁。彼时宋江已经是公认的二把手,接班人,晁盖来这么一出,摆明了是给宋江出难题,因为史文恭的武力值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而宋江不过是个耍小聪明的嘴炮,如果斗嘴,史文恭十个也不是宋江的对手;动武,史文恭一只手,就能轻松搞定宋江。

按照当时梁山的人员配置,也只有豹子头林冲能够十拿九稳的完成这个任务。

晁盖肯定也是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故意出了这么一个“结局已然注定”的难题交给了梁山一众好汉。其实他也知道,以林冲的才能威望,做不了大哥,只是他不甘心给宋江做嫁衣,便宜了这家伙,扔出这个遗嘱,至少能恶心恶心这帮忘恩负义的小子。

为什么说林冲做不了大哥呢?众所周知,林冲最初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体制内人士,生活衣食无忧,但也因为出身太好,导致他做事格局太小,优柔寡断,当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时他只是将流氓赶走,并没有敢去找高俅的麻烦;在白虎堂他也不敢造反;在野猪林他也没有随着鲁智深一同逃走;直至山神庙草料场的大火,才让他彻底明白高俅不可能放过他,除了反抗就是死。

此后他怒斩陆虞候,奔赴梁山。这样一位优柔寡断的人又怎么生的出坐头把交椅的心思?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林冲杀了史文恭,当了老大,按照林冲的性子,这水泊梁山也没有几天活头了。

宋江显然也看出来了晁盖的刁难,但是他手边上有一位顶级智囊——智多星吴用。吴用与宋江在第一时间就商量好了对策——拉玉麒麟卢俊义下水,让卢俊义去将史文恭捉了来。说来也是讽刺,吴用本是晁盖的好兄弟,结果却被宋江这位小弟挖了墙角,不过这也确实说明宋江精于驭人之术。

那么宋江就不怕卢俊义抢了头功,自己做老大?

其实宋江并不担心,一来宋江的资历较卢俊义老太多,纵然对方名气很大,也不过是给外人看的虚名,当年大火处心积虑拉卢俊义上山,想的是利用他的知名度树立个flag,给梁山做个广告,方便后续招人,要说真材实料,也就那么回事;二来梁山好汉多来自山东,卢俊义出自北平大名府,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即便让他抓住史文恭,位子也轮不到他;三来卢俊义是个敞亮人,自己不说,他也能领会这其中的含义,不敢贸然抢功。

不能不说,宋江和吴用这一招很有效,卢俊义轻松搞定史文恭,但却将其抓回来让宋江处置,宋江将其“剖腹剜心,享祭晁盖”,然后假模假样请卢俊义做头把交椅。卢俊义哪里做的,于是宋江就顺理成章的接班,成了梁山好汉的大哥大!

至于林冲,他既没有做老大的心思,也没有做老大的能力,以他的名气实力,谁做老大他都有吃有喝,何必自寻烦恼,介入权力斗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