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讀天書為名,宋江和吳用密謀除掉晁蓋,為何瞞著公孫勝李逵?

羅福添


許多讀者都想不通,為什麼本該是晁蓋嫡系的吳用,怎麼宋江一上山就“倒戈”了呢。其實關於吳用的抉擇,我們從書的第一章就能看出來了。在小說的開篇,施公並沒有直接寫哪個好漢,而是寫了一段洪太尉放出妖魔的故事,從這開始我們就能知道,梁山108將其實都是“小星星”,自然,不屬於小星星的晁蓋遲早也會被踢出局。隨著劇情的發展,原本是星主的梁山頭領漸漸都走到了一起,而晁蓋也很“及時”的落幕了,一切看似都是那麼的合理,或許這就是天意吧。

等到清朝,大才子金聖嘆在品讀《水滸傳》時提出了新的觀點,那就是晁蓋其實就是宋江殺的,也就是說,金聖嘆可以算的上是陰謀論的鼻祖。既然宋江是主謀,那麼與其交好的吳用、花榮、李逵、戴宗等人都成了嫌疑犯,而細讀小說,我們多少還真能覺得,史文恭就是個車頭徹底的背鍋俠,但兇手究竟是誰,這個我們卻無法得知準確答案。

再說吳用,吳用為什麼突然疏遠的晁蓋,原因也很直接。在宋江上山前去接父親和弟弟時,不幸遇到了官兵的追捕,宋江在這個時候得到了九天玄女的召見,九天玄女告訴他他是星主下凡,身上揹負著巨大的任務,所以要帶著其他兄弟去“替天行道”,至於該怎麼做,這有三卷天書,你和“天機星”慢慢研究去吧,萬萬不可告訴別人。

那麼誰是天機星,九天玄女沒有說,但天書中一定有寫,不僅如此,天書中一定也還寫了其他星主的名字。以吳用的水平,知道自己出身不凡時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陣營,所以他選擇了宋江,也是人之常情。

當時除了宋江和吳用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外,還有幾個人也覺醒了,恰恰就是題主所說的公孫勝和李逵。公孫勝在宋江一來時就以探母為由離開,知道高唐州篇章才再次出現。在戴宗和李逵去找公孫勝時,李逵對羅真人出言不遜,還要殺了這位老道,最終羅真人讓公孫勝下山,並告訴他他是“天閒星”,李逵是“天殺星”(沒搭理戴宗),你們都有各自的命數,劇本已經為你們寫好。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羅真人對愛徒說,無論發生什麼你都不要緊張,但你一定要記住“逢幽而止,遇汴而還”這八個字。

所以,別管晁蓋死不死,別管宋江、吳用有沒有使鬼點子,梁山眾人的結局,早就安排好了。而晁蓋對公孫勝也是賦予其其他的期望,在臨死時晁蓋沒有明確接班人,只是說讓那個能擒拿兇手的人當大哥就好,其實從山上的配置來看,除盧俊義外沒人是史文恭(或者是真實兇手)的對手,只能用法術去擒賊,自然,這個大任就放在了公孫勝身上。

可惜,晁蓋不懂公孫勝,也不懂宋江,更不知道天書裡壓根就沒他的名字,他的人生,其實在截取生辰綱的那一刻,就已經完結了。


公孫勝結局很好,卻是很好。


邏輯文史游


除掉晁蓋,確實是宋江、吳用主謀。但是,卻沒有“以研究天書為名”,更沒有瞞著公孫勝。這是一件極為機密的勾當,有必要告訴李逵嗎?為什麼必定要告訴李逵呢?

天書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大宋宣和遺事》中有宋江在九天玄女廟得到天書的情節,說的是宋江殺了閻婆惜,逃回到家中。鄆城縣衙得知宋江殺人,派巡檢王成前去捉拿。宋江此時已經躲在了屋後的九天玄女廟,王成撲了個空,只將宋江的父親捉了回去。

官兵退去後,宋江在神廚前磕頭,感謝九天玄女相救之恩。此時,香案上忽然響了一聲,宋江看時,卻見一本文書,打開一看,書的扉頁上有四句詩:“破國因山木,兵刀用水工;一市充將領,海內聳威風。”正文中寫著宋江及三十六人姓名和綽號,最後還有這樣一句話:“天書付天罡院三十六員猛將,使呼保義宋江為帥,廣行忠義,殄滅奸邪。”宋江知道這是一部天書,便揣了它直接上了梁山泊。

這本天書中的三十六,包括“鐵天王晁蓋”。施耐庵《水滸傳》“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基本依據《大宋宣和遺事》,但卻做了大量的改寫。其中,隱去了天書的具體內容,天書究竟寫著什麼,誰也不知道。不過,從此後對天書的“研習”看,這部天書簡直就是坑爹,一點作用都沒有。而且,宋江極少翻看天書,施耐庵也只有一次寫到宋江與吳用“研習”過天書。

宋江一打祝家莊吃了虧,在林子中差點出不來。翻看天書,卻只得到“臨敵休急暴”幾個字。打高唐州吃了高廉道法大虧,宋江無計可施,吳用說:“想是妖法,若能迴風返火,便可破敵。”宋江打開天書一看,第三捲上有迴風返火破陣之法。宋江、吳用大喜,第二天就用這個法子對陣高廉,結果大敗,不得不派戴宗、李逵去二仙山搬取公孫勝。

晁蓋顯聖託夢,告訴宋江背上之事將發,難以醫治,則除江南地靈星可救。這一回,宋江沒有翻看天書,在張順提及安道全後,吳用說,晁天王所說的江南地靈星莫非正應此人?

從這幾個實例來看,施耐庵已經把《大宋宣和遺事》中的天書符號化、道具化,上面都是些民間道士的符咒之類的玩意,一點都不靠譜。那麼,九天玄女的天書到底有什麼作用呢?這個問題不在提問之列,本頭條號另有文章分析,在此略去。

既然天書是這麼個玩意,宋江、吳用便沒有必要通過“研習天書”去謀殺晁蓋。既然如此,這件事情也就不屬於九天玄女的條令:只可與天機星同觀,宋江、吳用便有可能把計劃告訴公孫勝。

吳用為何要除掉晁天王

《大宋宣和遺事》的天書中是有晁蓋大名的,因而,即便《水滸傳》的天書也是一部花名冊,那麼,晁天王也應當名列榜單。假如宋江、吳用是研習了天書才起意謀殺晁蓋的,就講不通了,天書並沒有這樣的暗示或者安排。那麼,天書上說梁山三十六人以宋江為帥,這是不是九天玄女暗示宋江要除掉晁蓋呢?也不是。原因很簡單,假如按照《大宋宣和遺事》的故事設計,宋江上梁山時,晁蓋就已經死掉了。

既然不是天書指引,那麼,宋江、吳用為何聯手除掉晁蓋呢?這個事情很複雜,得先從吳用講起。

簡而言之,在宋江到達梁山之前,吳用才是梁山最高領導人,晁蓋不過是個在臺上表演的人,說得難聽點,就是提線木偶。這個局面的形成,緣自晁蓋的“七星聚義”之夢。

有讀者認為,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宣揚迷信,這是誤解。做夢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現實中很多事情有時會進入夢境。而且,有的夢非常神奇,若干時間後,會讓人在做某一件事,或者得到某一種結果時,忽然想到,曾經做過這樣的夢!列位看官,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體驗呢?

《水滸傳》中寫到兩個重要的夢,都是有這方面的意思,只不過施耐庵進行了藝術昇華而已。

且說晁蓋的這個夢,原本講的是“七星聚義”,但卻有八顆星。除了北斗中的七星外,斗柄上還有一顆小星,這顆小星做了短暫停留便化作一道白光而去。這顆小星不是別人,正是晁蓋本人。吳用號稱智多星,鄉間學究是個通曉各種民俗的雜家,自然知道,斗柄是北斗七星的領首,生辰綱行動小組的帶頭大哥不正是晁蓋嗎?所以,吳用兩次給晁蓋圓夢都講出了不同的話,其中緣故,就是吳用心中疑惑,莫非晁天王將早早離我們而去?

北斗七星是哪七星?

事情果然證實了吳用的疑惑,晁蓋主動推薦了白勝,把夢境中的八顆星湊滿了。很多讀者都被施耐庵瞞過了,認為,白勝的名字恰好與“白光”對應,其排名又很低,所以,斗柄上的小星就是白勝。其實,施耐庵還是提醒我們,按照晁蓋所言,斗柄上的小星是“去了”,白勝卻是“來了”。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時,貌似湊滿了七星,大家並沒有把白勝算在其中,而且,此時,白勝還在安樂村。黃泥岡上是晁蓋七人先到,白勝稍後才擔著酒桶“來”的。後來,七人上了梁山,白勝也是隨後才“來”的。去來之間,誰是斗柄上的小星,便不言而喻了。

施耐庵寫書,絕不會前言不搭後語,結構的邏輯性非常清晰、嚴謹。梁山好漢排座次時,就已經解答了北斗七星聚義的懸疑。只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辰,當然不包括晁蓋。

吳用不是先知,肯定不知道《水滸傳》結束時的梁山大排名。但是,作為一個通曉民俗,善於圓夢的天機星,心中的感覺會越來越強烈,他知道,晁蓋遲早是要“去”的。所以,在智取生辰綱之前,吳用就以說服三阮撞籌為名,暗地裡調查了水泊梁山的情況,定下了逼晁蓋上梁山的計劃。

智取生辰綱過程中,原本在晁蓋莊上商量好的,七個人潛伏在白勝家中,神不知鬼不覺的上黃泥岡。但是,吳用臨時改變計劃,讓七個人住進了安樂村酒店。吳用的做法很明確,就是要暴露晁蓋。假如吳用精心策劃,這一次劫取生辰綱也會像上一年那樣,官府無從破案,晁蓋便不會上梁山了。因為晁蓋提前暴露,何濤在兄弟何清的幫助下,迅速破獲了這起驚天劫案。

於是,便有了宋江通風報信這件事。晁蓋得知官府要來抓人,一時不知所措,吳用這才把上梁山的打算告知晁蓋:“我已尋思在肚裡了……,兄長,你好不精細!石碣村那裡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

吳用早就不把晁蓋做帶頭大哥,尤其是晁蓋上山後不思進取,一個好漢都沒發展到梁山上。吳用很擔憂,這樣下去,遲早會被大隊官軍掃蕩,自己與弟兄們將死無葬身之地。於是,便策劃了傳假信逼晁蓋直接殺到江州,等於是宣佈梁山與官府為敵了。

宋江為何要謀殺晁蓋

吳用知道晁蓋遲早要離去,又不能容忍晁蓋的不思進取。但是,吳用並沒有打算取而代之,自己做寨主。宋江上山後,遇到了吳用同樣的問題,久而久之,也擔憂官軍緝捕、兵馬來臨(貫華堂本第五十九回宋江所言)。晁蓋卻沒有這個意識,不僅不想做大梁山,還從中起著阻礙作用。

楊雄、石秀來投,晁蓋大怒要殺他們,以維護梁山名聲。這件事情連戴宗都看得明白,晁蓋這樣幹是絕了賢路,今後,還有哪個江湖好漢來投奔?戴宗所說的“賢”實際上是反話正說,主動投奔梁山的人都是些作奸犯科、偷雞摸狗之輩,以晁蓋的標準,很多人都該殺。比如,一貫以盜馬為生,與時遷一樣因為盜竊被曾頭市辱罵的段景住,性質與時遷一樣,也屬於晁蓋要斬殺之列。這夥人是梁山泊的骨幹力量,晁蓋殺這些人,豈不是要絕了梁山嗎?也難怪,晁蓋上山後,一直維持著十一個人局面,一個人都不招攬,虧了他做保正時結識的那麼多江湖人士。這一點,晁蓋一點都不比王倫強。

幸虧段景住先找到了宋江,並把他帶到梁山,晁蓋這才沒有動殺心。然而,這一回晁蓋沒想殺人,宋江、吳用卻起了謀殺晁蓋的念頭。原因就是段景住的到來。

宋江曾說,如果得了盧俊義,便“何怕官軍緝捕,豈愁兵馬來臨”。這句話有點奇怪,盧俊義沒來的時候,宋江是絕對不怕官軍的。不僅不怕,還主動出擊,打下高唐州殺了高太尉的叔伯兄弟高廉,招來了呼延灼前來緝捕。宋江、吳用一點都沒犯愁,把呼延灼殺得片甲不留。接著,又去打青州,打大名府,惹怒了蔡京,又派關勝來討伐。梁山又幾乎不費什麼大勁,便讓關勝萬餘人馬一齊投降。

所以,宋江請盧俊義上山,並非靠這個武功被浮誇的盧員外對抗官軍,而是要為梁山解決戰馬問題。“玉麒麟”其實就象徵神駒戰馬,因為這是神駒,所以才能對付照夜玉獅子。關於這個問題,本頭條號多有論及,在此也不詳述。

段景住的到來,宋江得知此人專往北地盜馬,心中暗喜。北地是北宋時期馬匹的最重要的來源,段景住經常去北地,一定非常熟悉那裡的情況,從北地搞戰馬就靠段景住了。所以,晁蓋死後,宋江代理寨主,立即成立了楊林、石勇、段景住三人小組,專門負責去北地採購戰馬。但是,因為曾頭市的存在,極有可能斷了梁山的戰馬通道。

而且,曾頭市是金國人經營的交易市場,宋江原本不打算以武力解決,而是要採取媾和的方式,讓戰馬從北地順利到達梁山,以提升軍隊戰鬥力,來抵禦官軍的緝捕。這倒不是宋江要投靠金國,害怕金國,假如害怕,就不會將曾頭市徹底掃滅。因為是要去北地(金國)採購戰馬,假如曾頭市可以通融,就沒必要動武了。但是,晁蓋一定要帶兵去打曾頭市,宋江便殺心陡起。

難道晁蓋打下曾頭市直接掃通馬匹通道不好嗎?這其中有個緣故,就是曾頭市的老子曾弄當時只是“曾長者”,到了宋江攻打曾頭市的時候,曾弄就變成“曾長官”了。這一字之差,隱含著曾頭市由民間變成官方,曾弄就是金國人在北宋地界的榷場提轄官。

對象的性質變了,宋江這才下決心將曾頭市掃滅。當然,這也涉及到“玉麒麟”與“照夜玉獅子”的問題,“玉麒麟”沒到,宋江還沒有找到如何解決梁山戰馬的問題。這其中要說的事太多,不是一篇回答能辦到的,也只能點到為止了。

這等核心機密有必要告訴李逵嗎?

公孫勝一定是知道宋江、吳用計劃的,梁山二打曾頭市的時候,公孫勝做法,以晁蓋陰魂來纏繞史文恭,沒有宋江、吳用的授意,入雲龍不會這麼幹。因為,公孫勝一般不輕易動法術,基本上是在宋江的請求下才這麼幹。宋江為何要請求公孫勝而不是命令呢?因為,公孫勝身份極其特殊,可以說是梁山監軍之類的角色。

公孫勝是監軍,監督什麼呢?就是監督梁山是否“替天行道”。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是知道梁山機密之人,《水滸傳》也有個神仙系列,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階神,以下是霹靂大仙趙匡胤、赤腳大仙宋仁宗、嗣漢張天師、羅真人。雖然張天師、羅真人還是凡間半仙,但卻知道誰才是真正替天行道之人。

公孫勝在攻打高唐州時再度出山,師父特地交代他“可救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可以說,公孫勝的使命與宋江是同等的,都是“替天行道”的執行者。因為“替天行道”是道家最高階神的法旨,作為道家弟子,公孫勝不僅要與宋江一起替天行道,而且,要把握梁山替天行道不走偏。梁山排座次定職責時,公孫勝與吳用一道,都是“掌管機密軍師”,梁山所有的機密,公孫勝全知道。

關於公孫勝身上的秘密遠不止這些,但有一條,既然他是梁山監軍,他就知道該是誰來執行替天行道法旨。這樣,宋江不僅不會甚至不敢瞞他,恐怕其中還有公孫先生的督導,讓梁山解決寨主問題。“芒碭山公孫勝降魔,晁天王曾頭市中箭”,這兩件事被施耐庵連在一起寫,講的就是晁蓋不是“魔”,公孫勝要開始“降魔”了。按照九天玄女的法旨,降魔實際上就是要宋江帶領梁山妖魔“還道”以去邪歸正。既然不是“魔”,公孫勝的降魔就不幹晁蓋的事。這好比道士做法,閒雜人等,悉數迴避。

公孫勝知道梁山這場緊急行動,不存在瞞與不瞞。李逵又算哪根蔥?宋江有必要給李逵彙報嗎?

說白了,李逵是宋江的鐵桿死忠,但此人魯莽,口無遮攔。同時,也不分是非皂白,宋江、吳用對李逵的使用也是人盡其才,象斧劈小衙內這等粗活都會讓李逵去幹。而宋江、吳用策劃的燒腦行動,李逵再借幾個腦子都轉不過來。

晁蓋之死是《水滸傳》最大一樁迷案,宋江謀殺然後嫁禍史文恭這個結論越來越得到支持。既然是宋江謀殺了晁蓋,那就是梁山泊最大的機密。這個機密除了參與者而外,諸如李逵這樣的頭領,是無法得知內情與真相的。


綠野萍蹤01


宋江,吳用,利用神化論做了不少事。可陰謀論是最近時期才有的一部分人的觀點。

在古代,人們遇到難題,沒辦法掌控沒辦法解釋,一律歸結神化論,《水滸》也不例其外,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的出世。再如108人排位問題,實在是難題。誰先誰後,沒有民主沒有討論,讓所有人服氣服從,太難了!於是想出了天降神碑。大家全都認可了!

至於密謀殺害晁蓋之說,只是現代人的理解。因為名著是個多稜鏡,折射的不是書中寫的有什麼陰謀,而是看書人。各自的世界觀,價值觀不同。對書的理解也不同。現代人一大部分以利益為重,價值觀扭曲,看什麼都能看出是陰謀。

晁蓋之死,千百年來,古代戰爭,近在咫尺,眾目睽睽之下,謀殺,傻子也不會幹。相當簡單,就是死於混戰當中,史文恭是對手。可現代有人認為是宋江吳用謀殺,滿腦子軍事電影中的狙擊槍,單兵戰略。總的來說,是讀者自己的狂想猜測。而不是書中留有什麼證據!

公孫勝李逵更是不關心政治之人,陰謀更談不上!


順其自然159220662


說明一下,《水滸傳》並沒有明寫宋江和吳用密謀除掉晁蓋,但是種種跡象表明,二人有這種動機,晁蓋不死,宋江無法上位,宏圖大志難以施展。




回到問題中來,二人密謀除掉晁蓋為什麼要瞞著公孫勝和李逵,原因很簡單:

一、公孫勝本身仰慕晁蓋,厭惡宋江

公孫勝得知十萬生辰綱的信息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晁蓋,因為他仰慕的為人。一路追隨晁蓋智取生辰綱,到入主樑山,公孫勝都沒有要走的意思。

可偏偏宋江一來,公孫勝就提出回家探望母親,實際上他早已看透宋江的野心,而且料定晁蓋玩不過宋江,所以提早離開是明智之舉。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上賊船容易下船難,梁山攻打高唐州遭遇會做法術的高廉,束手無策,只得求救公孫勝出山。公孫勝一百個不願意,可是師父羅真人讓他出手相救,保國安民,公孫勝才勉強同意。



不過,公孫勝到底沒有跟隨宋江走到最後,出征方臘之前,辭別宋江,從師學道,伺養老母。其實就是不跟你們扯了,貧道去也!

所以說公孫勝與宋江吳用不是一條心,密謀算計晁蓋當然要揹著他。

二、李逵是個粗人,機密大事怎能和他商量

密謀算計晁蓋這種事瞞著李逵很正常,他本身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宋江是利用他的忠心耿耿,敢打敢殺的精神,宋江不敢說的話,不敢做的事,通過李逵都可以辦到。

然而李逵也是個闖禍精,宋江沒少給他擦屁股,所以重大軍機要事,還是揹著點李逵為好。


小睿史話


自古忠奸兩條道,李逵,公孫勝忠義之士,以正義行天下,光明磊落。但奸人謀弄權威,慣使陰招,害死林沖,氣走魯智深,祟洋眉外,籠絡朝臣,拉幫結派,黃賭毒,買官賣官,貪汙腐敗,涉黑涉惡,搞招安買權,害人先己,身敗名裂,不可一世也。


Go策略


我不敢肯定兆蓋是宋江吳用謀害,但有可疑。就按這個推斷說說吧。人們對宋江吳用的懷疑不無道理。因為兆蓋作為一個第一首領,在攻打如此危險的地方,梁山人強馬壯,人才濟濟,輪不到兆蓋親力親為。即使兆蓋身先士卒,作為宋吳也應出面阻止。但沒有這個環節。至於公孫勝和李逵不知情,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公孫勝是兆蓋的心腹,是死心塌地的追隨者。故不能讓他知情;對李逵,更不能讓他知情。因為他是一個正直無私,嫉惡如仇的人,並性情粗暴,認義不認親。所以宋江吳用絕不能向他漏風。凡成大事者,都有明暗兩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