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读天书为名,宋江和吴用密谋除掉晁盖,为何瞒着公孙胜李逵?

罗福添


许多读者都想不通,为什么本该是晁盖嫡系的吴用,怎么宋江一上山就“倒戈”了呢。其实关于吴用的抉择,我们从书的第一章就能看出来了。在小说的开篇,施公并没有直接写哪个好汉,而是写了一段洪太尉放出妖魔的故事,从这开始我们就能知道,梁山108将其实都是“小星星”,自然,不属于小星星的晁盖迟早也会被踢出局。随着剧情的发展,原本是星主的梁山头领渐渐都走到了一起,而晁盖也很“及时”的落幕了,一切看似都是那么的合理,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等到清朝,大才子金圣叹在品读《水浒传》时提出了新的观点,那就是晁盖其实就是宋江杀的,也就是说,金圣叹可以算的上是阴谋论的鼻祖。既然宋江是主谋,那么与其交好的吴用、花荣、李逵、戴宗等人都成了嫌疑犯,而细读小说,我们多少还真能觉得,史文恭就是个车头彻底的背锅侠,但凶手究竟是谁,这个我们却无法得知准确答案。

再说吴用,吴用为什么突然疏远的晁盖,原因也很直接。在宋江上山前去接父亲和弟弟时,不幸遇到了官兵的追捕,宋江在这个时候得到了九天玄女的召见,九天玄女告诉他他是星主下凡,身上背负着巨大的任务,所以要带着其他兄弟去“替天行道”,至于该怎么做,这有三卷天书,你和“天机星”慢慢研究去吧,万万不可告诉别人。

那么谁是天机星,九天玄女没有说,但天书中一定有写,不仅如此,天书中一定也还写了其他星主的名字。以吴用的水平,知道自己出身不凡时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阵营,所以他选择了宋江,也是人之常情。

当时除了宋江和吴用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外,还有几个人也觉醒了,恰恰就是题主所说的公孙胜和李逵。公孙胜在宋江一来时就以探母为由离开,知道高唐州篇章才再次出现。在戴宗和李逵去找公孙胜时,李逵对罗真人出言不逊,还要杀了这位老道,最终罗真人让公孙胜下山,并告诉他他是“天闲星”,李逵是“天杀星”(没搭理戴宗),你们都有各自的命数,剧本已经为你们写好。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罗真人对爱徒说,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不要紧张,但你一定要记住“逢幽而止,遇汴而还”这八个字。

所以,别管晁盖死不死,别管宋江、吴用有没有使鬼点子,梁山众人的结局,早就安排好了。而晁盖对公孙胜也是赋予其其他的期望,在临死时晁盖没有明确接班人,只是说让那个能擒拿凶手的人当大哥就好,其实从山上的配置来看,除卢俊义外没人是史文恭(或者是真实凶手)的对手,只能用法术去擒贼,自然,这个大任就放在了公孙胜身上。

可惜,晁盖不懂公孙胜,也不懂宋江,更不知道天书里压根就没他的名字,他的人生,其实在截取生辰纲的那一刻,就已经完结了。


公孙胜结局很好,却是很好。


逻辑文史游


除掉晁盖,确实是宋江、吴用主谋。但是,却没有“以研究天书为名”,更没有瞒着公孙胜。这是一件极为机密的勾当,有必要告诉李逵吗?为什么必定要告诉李逵呢?

天书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大宋宣和遗事》中有宋江在九天玄女庙得到天书的情节,说的是宋江杀了阎婆惜,逃回到家中。郓城县衙得知宋江杀人,派巡检王成前去捉拿。宋江此时已经躲在了屋后的九天玄女庙,王成扑了个空,只将宋江的父亲捉了回去。

官兵退去后,宋江在神厨前磕头,感谢九天玄女相救之恩。此时,香案上忽然响了一声,宋江看时,却见一本文书,打开一看,书的扉页上有四句诗:“破国因山木,兵刀用水工;一市充将领,海内耸威风。”正文中写着宋江及三十六人姓名和绰号,最后还有这样一句话:“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宋江知道这是一部天书,便揣了它直接上了梁山泊。

这本天书中的三十六,包括“铁天王晁盖”。施耐庵《水浒传》“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基本依据《大宋宣和遗事》,但却做了大量的改写。其中,隐去了天书的具体内容,天书究竟写着什么,谁也不知道。不过,从此后对天书的“研习”看,这部天书简直就是坑爹,一点作用都没有。而且,宋江极少翻看天书,施耐庵也只有一次写到宋江与吴用“研习”过天书。

宋江一打祝家庄吃了亏,在林子中差点出不来。翻看天书,却只得到“临敌休急暴”几个字。打高唐州吃了高廉道法大亏,宋江无计可施,吴用说:“想是妖法,若能回风返火,便可破敌。”宋江打开天书一看,第三卷上有回风返火破阵之法。宋江、吴用大喜,第二天就用这个法子对阵高廉,结果大败,不得不派戴宗、李逵去二仙山搬取公孙胜。

晁盖显圣托梦,告诉宋江背上之事将发,难以医治,则除江南地灵星可救。这一回,宋江没有翻看天书,在张顺提及安道全后,吴用说,晁天王所说的江南地灵星莫非正应此人?

从这几个实例来看,施耐庵已经把《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天书符号化、道具化,上面都是些民间道士的符咒之类的玩意,一点都不靠谱。那么,九天玄女的天书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不在提问之列,本头条号另有文章分析,在此略去。

既然天书是这么个玩意,宋江、吴用便没有必要通过“研习天书”去谋杀晁盖。既然如此,这件事情也就不属于九天玄女的条令: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宋江、吴用便有可能把计划告诉公孙胜。

吴用为何要除掉晁天王

《大宋宣和遗事》的天书中是有晁盖大名的,因而,即便《水浒传》的天书也是一部花名册,那么,晁天王也应当名列榜单。假如宋江、吴用是研习了天书才起意谋杀晁盖的,就讲不通了,天书并没有这样的暗示或者安排。那么,天书上说梁山三十六人以宋江为帅,这是不是九天玄女暗示宋江要除掉晁盖呢?也不是。原因很简单,假如按照《大宋宣和遗事》的故事设计,宋江上梁山时,晁盖就已经死掉了。

既然不是天书指引,那么,宋江、吴用为何联手除掉晁盖呢?这个事情很复杂,得先从吴用讲起。

简而言之,在宋江到达梁山之前,吴用才是梁山最高领导人,晁盖不过是个在台上表演的人,说得难听点,就是提线木偶。这个局面的形成,缘自晁盖的“七星聚义”之梦。

有读者认为,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宣扬迷信,这是误解。做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现实中很多事情有时会进入梦境。而且,有的梦非常神奇,若干时间后,会让人在做某一件事,或者得到某一种结果时,忽然想到,曾经做过这样的梦!列位看官,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呢?

《水浒传》中写到两个重要的梦,都是有这方面的意思,只不过施耐庵进行了艺术升华而已。

且说晁盖的这个梦,原本讲的是“七星聚义”,但却有八颗星。除了北斗中的七星外,斗柄上还有一颗小星,这颗小星做了短暂停留便化作一道白光而去。这颗小星不是别人,正是晁盖本人。吴用号称智多星,乡间学究是个通晓各种民俗的杂家,自然知道,斗柄是北斗七星的领首,生辰纲行动小组的带头大哥不正是晁盖吗?所以,吴用两次给晁盖圆梦都讲出了不同的话,其中缘故,就是吴用心中疑惑,莫非晁天王将早早离我们而去?

北斗七星是哪七星?

事情果然证实了吴用的疑惑,晁盖主动推荐了白胜,把梦境中的八颗星凑满了。很多读者都被施耐庵瞒过了,认为,白胜的名字恰好与“白光”对应,其排名又很低,所以,斗柄上的小星就是白胜。其实,施耐庵还是提醒我们,按照晁盖所言,斗柄上的小星是“去了”,白胜却是“来了”。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时,貌似凑满了七星,大家并没有把白胜算在其中,而且,此时,白胜还在安乐村。黄泥冈上是晁盖七人先到,白胜稍后才担着酒桶“来”的。后来,七人上了梁山,白胜也是随后才“来”的。去来之间,谁是斗柄上的小星,便不言而喻了。

施耐庵写书,绝不会前言不搭后语,结构的逻辑性非常清晰、严谨。梁山好汉排座次时,就已经解答了北斗七星聚义的悬疑。只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辰,当然不包括晁盖。

吴用不是先知,肯定不知道《水浒传》结束时的梁山大排名。但是,作为一个通晓民俗,善于圆梦的天机星,心中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他知道,晁盖迟早是要“去”的。所以,在智取生辰纲之前,吴用就以说服三阮撞筹为名,暗地里调查了水泊梁山的情况,定下了逼晁盖上梁山的计划。

智取生辰纲过程中,原本在晁盖庄上商量好的,七个人潜伏在白胜家中,神不知鬼不觉的上黄泥冈。但是,吴用临时改变计划,让七个人住进了安乐村酒店。吴用的做法很明确,就是要暴露晁盖。假如吴用精心策划,这一次劫取生辰纲也会像上一年那样,官府无从破案,晁盖便不会上梁山了。因为晁盖提前暴露,何涛在兄弟何清的帮助下,迅速破获了这起惊天劫案。

于是,便有了宋江通风报信这件事。晁盖得知官府要来抓人,一时不知所措,吴用这才把上梁山的打算告知晁盖:“我已寻思在肚里了……,兄长,你好不精细!石碣村那里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

吴用早就不把晁盖做带头大哥,尤其是晁盖上山后不思进取,一个好汉都没发展到梁山上。吴用很担忧,这样下去,迟早会被大队官军扫荡,自己与弟兄们将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便策划了传假信逼晁盖直接杀到江州,等于是宣布梁山与官府为敌了。

宋江为何要谋杀晁盖

吴用知道晁盖迟早要离去,又不能容忍晁盖的不思进取。但是,吴用并没有打算取而代之,自己做寨主。宋江上山后,遇到了吴用同样的问题,久而久之,也担忧官军缉捕、兵马来临(贯华堂本第五十九回宋江所言)。晁盖却没有这个意识,不仅不想做大梁山,还从中起着阻碍作用。

杨雄、石秀来投,晁盖大怒要杀他们,以维护梁山名声。这件事情连戴宗都看得明白,晁盖这样干是绝了贤路,今后,还有哪个江湖好汉来投奔?戴宗所说的“贤”实际上是反话正说,主动投奔梁山的人都是些作奸犯科、偷鸡摸狗之辈,以晁盖的标准,很多人都该杀。比如,一贯以盗马为生,与时迁一样因为盗窃被曾头市辱骂的段景住,性质与时迁一样,也属于晁盖要斩杀之列。这伙人是梁山泊的骨干力量,晁盖杀这些人,岂不是要绝了梁山吗?也难怪,晁盖上山后,一直维持着十一个人局面,一个人都不招揽,亏了他做保正时结识的那么多江湖人士。这一点,晁盖一点都不比王伦强。

幸亏段景住先找到了宋江,并把他带到梁山,晁盖这才没有动杀心。然而,这一回晁盖没想杀人,宋江、吴用却起了谋杀晁盖的念头。原因就是段景住的到来。

宋江曾说,如果得了卢俊义,便“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这句话有点奇怪,卢俊义没来的时候,宋江是绝对不怕官军的。不仅不怕,还主动出击,打下高唐州杀了高太尉的叔伯兄弟高廉,招来了呼延灼前来缉捕。宋江、吴用一点都没犯愁,把呼延灼杀得片甲不留。接着,又去打青州,打大名府,惹怒了蔡京,又派关胜来讨伐。梁山又几乎不费什么大劲,便让关胜万余人马一齐投降。

所以,宋江请卢俊义上山,并非靠这个武功被浮夸的卢员外对抗官军,而是要为梁山解决战马问题。“玉麒麟”其实就象征神驹战马,因为这是神驹,所以才能对付照夜玉狮子。关于这个问题,本头条号多有论及,在此也不详述。

段景住的到来,宋江得知此人专往北地盗马,心中暗喜。北地是北宋时期马匹的最重要的来源,段景住经常去北地,一定非常熟悉那里的情况,从北地搞战马就靠段景住了。所以,晁盖死后,宋江代理寨主,立即成立了杨林、石勇、段景住三人小组,专门负责去北地采购战马。但是,因为曾头市的存在,极有可能断了梁山的战马通道。

而且,曾头市是金国人经营的交易市场,宋江原本不打算以武力解决,而是要采取媾和的方式,让战马从北地顺利到达梁山,以提升军队战斗力,来抵御官军的缉捕。这倒不是宋江要投靠金国,害怕金国,假如害怕,就不会将曾头市彻底扫灭。因为是要去北地(金国)采购战马,假如曾头市可以通融,就没必要动武了。但是,晁盖一定要带兵去打曾头市,宋江便杀心陡起。

难道晁盖打下曾头市直接扫通马匹通道不好吗?这其中有个缘故,就是曾头市的老子曾弄当时只是“曾长者”,到了宋江攻打曾头市的时候,曾弄就变成“曾长官”了。这一字之差,隐含着曾头市由民间变成官方,曾弄就是金国人在北宋地界的榷场提辖官。

对象的性质变了,宋江这才下决心将曾头市扫灭。当然,这也涉及到“玉麒麟”与“照夜玉狮子”的问题,“玉麒麟”没到,宋江还没有找到如何解决梁山战马的问题。这其中要说的事太多,不是一篇回答能办到的,也只能点到为止了。

这等核心机密有必要告诉李逵吗?

公孙胜一定是知道宋江、吴用计划的,梁山二打曾头市的时候,公孙胜做法,以晁盖阴魂来缠绕史文恭,没有宋江、吴用的授意,入云龙不会这么干。因为,公孙胜一般不轻易动法术,基本上是在宋江的请求下才这么干。宋江为何要请求公孙胜而不是命令呢?因为,公孙胜身份极其特殊,可以说是梁山监军之类的角色。

公孙胜是监军,监督什么呢?就是监督梁山是否“替天行道”。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是知道梁山机密之人,《水浒传》也有个神仙系列,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阶神,以下是霹雳大仙赵匡胤、赤脚大仙宋仁宗、嗣汉张天师、罗真人。虽然张天师、罗真人还是凡间半仙,但却知道谁才是真正替天行道之人。

公孙胜在攻打高唐州时再度出山,师父特地交代他“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可以说,公孙胜的使命与宋江是同等的,都是“替天行道”的执行者。因为“替天行道”是道家最高阶神的法旨,作为道家弟子,公孙胜不仅要与宋江一起替天行道,而且,要把握梁山替天行道不走偏。梁山排座次定职责时,公孙胜与吴用一道,都是“掌管机密军师”,梁山所有的机密,公孙胜全知道。

关于公孙胜身上的秘密远不止这些,但有一条,既然他是梁山监军,他就知道该是谁来执行替天行道法旨。这样,宋江不仅不会甚至不敢瞒他,恐怕其中还有公孙先生的督导,让梁山解决寨主问题。“芒砀山公孙胜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这两件事被施耐庵连在一起写,讲的就是晁盖不是“魔”,公孙胜要开始“降魔”了。按照九天玄女的法旨,降魔实际上就是要宋江带领梁山妖魔“还道”以去邪归正。既然不是“魔”,公孙胜的降魔就不干晁盖的事。这好比道士做法,闲杂人等,悉数回避。

公孙胜知道梁山这场紧急行动,不存在瞒与不瞒。李逵又算哪根葱?宋江有必要给李逵汇报吗?

说白了,李逵是宋江的铁杆死忠,但此人鲁莽,口无遮拦。同时,也不分是非皂白,宋江、吴用对李逵的使用也是人尽其才,象斧劈小衙内这等粗活都会让李逵去干。而宋江、吴用策划的烧脑行动,李逵再借几个脑子都转不过来。

晁盖之死是《水浒传》最大一桩迷案,宋江谋杀然后嫁祸史文恭这个结论越来越得到支持。既然是宋江谋杀了晁盖,那就是梁山泊最大的机密。这个机密除了参与者而外,诸如李逵这样的头领,是无法得知内情与真相的。


绿野萍踪01


宋江,吴用,利用神化论做了不少事。可阴谋论是最近时期才有的一部分人的观点。

在古代,人们遇到难题,没办法掌控没办法解释,一律归结神化论,《水浒》也不例其外,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的出世。再如108人排位问题,实在是难题。谁先谁后,没有民主没有讨论,让所有人服气服从,太难了!于是想出了天降神碑。大家全都认可了!

至于密谋杀害晁盖之说,只是现代人的理解。因为名著是个多棱镜,折射的不是书中写的有什么阴谋,而是看书人。各自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同。对书的理解也不同。现代人一大部分以利益为重,价值观扭曲,看什么都能看出是阴谋。

晁盖之死,千百年来,古代战争,近在咫尺,众目睽睽之下,谋杀,傻子也不会干。相当简单,就是死于混战当中,史文恭是对手。可现代有人认为是宋江吴用谋杀,满脑子军事电影中的狙击枪,单兵战略。总的来说,是读者自己的狂想猜测。而不是书中留有什么证据!

公孙胜李逵更是不关心政治之人,阴谋更谈不上!


顺其自然159220662


说明一下,《水浒传》并没有明写宋江和吴用密谋除掉晁盖,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二人有这种动机,晁盖不死,宋江无法上位,宏图大志难以施展。




回到问题中来,二人密谋除掉晁盖为什么要瞒着公孙胜和李逵,原因很简单:

一、公孙胜本身仰慕晁盖,厌恶宋江

公孙胜得知十万生辰纲的信息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晁盖,因为他仰慕的为人。一路追随晁盖智取生辰纲,到入主梁山,公孙胜都没有要走的意思。

可偏偏宋江一来,公孙胜就提出回家探望母亲,实际上他早已看透宋江的野心,而且料定晁盖玩不过宋江,所以提早离开是明智之举。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上贼船容易下船难,梁山攻打高唐州遭遇会做法术的高廉,束手无策,只得求救公孙胜出山。公孙胜一百个不愿意,可是师父罗真人让他出手相救,保国安民,公孙胜才勉强同意。



不过,公孙胜到底没有跟随宋江走到最后,出征方腊之前,辞别宋江,从师学道,伺养老母。其实就是不跟你们扯了,贫道去也!

所以说公孙胜与宋江吴用不是一条心,密谋算计晁盖当然要背着他。

二、李逵是个粗人,机密大事怎能和他商量

密谋算计晁盖这种事瞒着李逵很正常,他本身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宋江是利用他的忠心耿耿,敢打敢杀的精神,宋江不敢说的话,不敢做的事,通过李逵都可以办到。

然而李逵也是个闯祸精,宋江没少给他擦屁股,所以重大军机要事,还是背着点李逵为好。


小睿史话


自古忠奸两条道,李逵,公孙胜忠义之士,以正义行天下,光明磊落。但奸人谋弄权威,惯使阴招,害死林冲,气走鲁智深,祟洋眉外,笼络朝臣,拉帮结派,黄赌毒,买官卖官,贪污腐败,涉黑涉恶,搞招安买权,害人先己,身败名裂,不可一世也。


Go策略


我不敢肯定兆盖是宋江吴用谋害,但有可疑。就按这个推断说说吧。人们对宋江吴用的怀疑不无道理。因为兆盖作为一个第一首领,在攻打如此危险的地方,梁山人强马壮,人才济济,轮不到兆盖亲力亲为。即使兆盖身先士卒,作为宋吴也应出面阻止。但没有这个环节。至于公孙胜和李逵不知情,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公孙胜是兆盖的心腹,是死心塌地的追随者。故不能让他知情;对李逵,更不能让他知情。因为他是一个正直无私,嫉恶如仇的人,并性情粗暴,认义不认亲。所以宋江吴用绝不能向他漏风。凡成大事者,都有明暗两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