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陳宮被曹操俘獲的時候,陳宮為什麼只一心求死?

騎蝸牛走高速


首先,陳宮在演義中是一個有氣節有原則的人,不願意做一個降將。其次,他很看不上曹操“寧讓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的自私自利的人品,對曹操殺呂伯奢家人後又殺呂伯奢的行為甚為不齒。總之,陳宮的為人是令人欽佩的,但他沒有識人之明,保了呂布這個“三姓家奴”,令外他也不太懂政治,只有曹操這樣理性的人才可能成功。


趙襄子1024


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陳宮是一個胸有抱負、志向遠大、嫉惡如仇的志士,他認為曹操在當時是一位社會名氣資源很大的英雄,是能幹一番大事業的人,因此,在曹操暗聯十八路人馬誅討董卓的衣帶詔暴露後逃跑途中落到陳宮手中 ,陳宮當即決定棄官不作也要救曹操,並且乾脆跟隨曹操一同舉事.當他們逃到陳宮的友人呂伯奢家中時,呂伯奢安排家人殺豬款待他們,並親去沽酒,曹操正休息時卻隱隱聽到呂家後院有磨刀聲,便以為這幾個家人是要殺自己的,便抽刀將呂家人全都殺了,待看到捆綁的豬的時候,才恍然明白是錯怪了呂伯奢,懊悔己經無用,只得趕緊抽身逃吧,走出不遠便迎面遇到打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手指呂伯奢的後面,呂伯奢下意識一回頭,曹操便抽出佩劍將呂伯奢砍殺,陳宮親眼目睹了曹操錯殺呂伯奢一家的前前後後,感到大惑不解,就問操:為什麼已知錯殺了呂伯奢的一家,怎麼還要將呂伯奢也殺了呢?曹操卻回答:寧叫天下人負我,休叫我負天下人!陳宮此時方看明白曹操的狠辣奸雄嘴臉,只要是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陰狠真面目,因此立刻改換主意.趁著夜間曹操入睡之際離開了曹操……,後來陳宮可惜投在有勇無謀的三國名將呂布帳下,那個呂布可惜枉有一身好武功,只是不能盡聽陳宮的苦言良策,殘敗於曹,二人雙雙被活捉,曹操知道陳宮俠肝義膽為人磊落,乃天下之少有義士,深深感念陳宮當年為救自己棄官不作的大恩,因此不肯殺陳宮,但是陳宮卻堅決拒絕,痛叱曹操,罵得曹操啞口無言,不得己只得殺了陳宮,並厚待陳宮家人……





大軍一西江之舟6397


陳宮正義感強,自尊心強。他對曹操和呂布徹底失望,覺得生無可戀,一心求死。

一、陳宮對呂布徹底失望

曹操前去徐州攻打呂布,陳宮是呂布第一謀士,對呂布多次獻計,但呂布就是不聽。

比如:陳宮曰:“今操兵方來,可乘其寨柵未定,以逸擊勞,無不勝者。”

布曰:“吾方屢敗,不可輕出。待其來攻而後擊之,皆落泗水矣。”遂不聽陳宮之言。

這一次不聽陳宮之言,放過了一個趁曹軍立足未穩,偷襲曹軍的好機會。


又有兩次,陳宮對呂布說,分兵兩處。呂布帶領精銳在城外,陳宮帶人守城,形成犄角之勢,讓曹操首尾不能相顧。

呂布聽了老婆嚴氏的話,不聽陳宮的計策。


陳宮又獻上一計,宮曰:“近聞操軍糧少,遣人往許都去取,早晚將至。將軍可引精兵往斷其糧道。此計大妙。”

結果呂布又去和老婆嚴氏、小老婆貂蟬商量,討論之後,又不聽。

陳宮從此知道這個呂布不可救藥。

二、陳宮對曹操徹底失望

陳宮和曹操是老相識了,當初曹操為了朝廷,想刺殺董卓,失敗後單人獨騎逃回老家譙郡。在中牟縣被士兵抓住,押往縣令陳宮處。陳宮敬佩曹操是忠臣義士,就棄官和曹操逃走。路上來到了曹操父親好友呂伯奢家附近,曹操陳宮就去投宿。由於誤會,殺害了呂伯奢全家。又怕事情洩露,

曹操又殺掉了呂伯奢,還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陳宮非常失望,對曹操這個奸雄徹底失去了信心,所以從此就離開曹操,輔佐呂布,和曹操多次交戰。

陳宮對呂布、曹操徹底失望,自己了無生望,生無可戀,一心求死。


陳健4396


因為陳宮自尊心強烈,不願違背初衷,所以執意一死,不求苛活。

陳宮和曹操的關係比較複雜,他對曹操也有一個認識過程。

當年曹操刺殺董卓未遂潛逃,在中牟縣被人抓住,縣令陳宮感於曹操對漢室的忠義,不僅放了曹操,還棄官追隨曹操而去。但在途中發生的一件事,徹底顛覆了陳宮對曹操的看法,使他從此與曹操分道揚鑣。

原來在途中夜裡路過曹操父輩的朋友呂伯奢家,曹操和陳宮前去投宿,呂伯奢熱情接待他們,並且去鄰村購買好酒。,曹操和陳宮久坐,有所疑惑,忽聽見後院有"霍霍"的磨刀聲和說話聲,說:"捆好了殺,怎樣?",曹操以為要殺自己,與陳宮拔刀而出,不由分說,將一家八口人都殺死了。殺完後見一頭捆倒在地上的豬,始知殺錯了人。逃走途中,恰逢呂伯奢騎驢沽酒回來,曹操又揮劍殺了呂伯奢。陳宮驚問:"知誤又殺,太不仁義了。"曹操則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陳宮當時沒言語,之後在旅店趁曹操睡覺時,悄悄離開了。後來經過一段曲折,陳宮投到了呂布麾下。

陳宮足智多謀,他的水平不弱於郭嘉荀彧等曹操手下謀士,但因呂布剛愎自用,拒納他的良策,故致下邳之敗。陳宮被俘,曹操有意留他,他卻毫無留意,慷慨赴死。

但從陳宮的一句話中可知,他對曹操的認識是有所變化的。當時曹操問:"你要是死了,你的老母妻子怎麼辦?"陳宮說:“吾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祠。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於明公耳。吾身即被擒,請即就戮,並無掛念”曹操於是下令:“即送陳宮老母妻子回許都養老,怠慢者斬。"

在這裡,陳宮稱曹操為"明公",可知他對曹操的認識已經有所進步,儘管仍謂曹操“心術不正"。他至少對曹操的才略人品已有所承認。他之所以不肯降曹操,是出於傳統的正派的士人的自尊心理和節操,當然,也還是對曹操存在著一些不同道的看法。

總之,陳宮始因義而捉放曹操,繼而因仁而離開曹操,終以節而不降曹操,而竟能令殘暴的曹操善養其老母妻子。陳宮也算得一個傑出人士了。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注意將演義與歷史分開:

《三國志·武帝紀》注引魏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
世語曰:中牟疑是亡人,見拘於縣。時掾亦已被卓書;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亂,不宜拘天下雄俊,因白令釋之。
世語曰:岱既死,陳宮謂太祖曰:“州今無主,而王命斷絕,宮請說州中,明府尋往牧之,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也。”宮說別駕、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無主;曹東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寧生民。”鮑信等亦謂之然。信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太祖領兗州牧。

曹操殺呂伯奢時,沒有任何記載說陳宮在場,所以他不是因為此事背棄曹操。反而在之後還積極投靠曹操,並幫助曹操謀劃兗州地盤。

陳宮本來是曹操心腹重臣。

《三國志·呂布張邈傳》(張)邈畏太祖終為紹擊己也,心不自安。興平元年,太祖復徵謙,邈弟超,與太祖將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謀叛太祖。宮說邈曰:“今雄傑並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制於人,不以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邈從之。太祖初使宮將兵留屯東郡,遂以其眾東迎布為兗州牧,據濮陽。邈從之。太祖初使宮將兵留屯東郡,遂以其眾東迎布為兗州牧,據濮陽。郡縣皆應,唯鄄城、東阿、範為太祖守。太祖引軍還,與布戰於濮陽,太祖軍不利,相持百餘日。是時歲旱、蟲蝗、少谷,百姓相食

注引魚氏典略曰:陳宮字公臺,東郡人也。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及天下亂,始隨太祖,後自疑,乃從呂布,為布畫策,布每不從其計。下邳敗,軍士執布及宮,太祖皆見之,與語平生,故布有求活之言。太祖謂宮曰:“公臺,卿平常自謂智計有餘,今竟何如?”宮顧指布曰:“但坐此人不從宮言,以至於此。若其見從,亦未必為禽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當云何?”宮曰:“為臣不忠,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宮曰:“宮聞將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宮曰:“宮聞將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復言。宮曰:“請出就戮,以明軍法。”遂趨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宮不還顧。宮死後,太祖待其家皆厚於初。

陳宮是在頗受曹操信任的情況下,因為自己疑神疑鬼而反叛的。既然他背叛過曹操,又曾搞到曹操幾乎滅亡的程度,所以他不相信曹操會真原諒自己。

另外陳宮也是有野心的,他並不真心輔佐呂布,不過考慮“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只是暫時利用而已。

後來陳宮也在背後搞過小動作,企圖背叛呂布: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事閤外,同聲大呼攻閤,閤堅不得入。布不知反者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直排順門入。順問:“將軍有所隱不?”布言“河內兒聲”。順言“此郝萌也”。順即嚴兵入府,弓弩並射萌眾;萌眾亂走,天明還故營。萌將曹性反萌,與對戰,萌刺傷性,性斫萌一臂。順斫萌首,床輿性,送詣布。布問性,言“萌受袁術謀。”“謀者悉誰?”性言“陳宮同謀。”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布以宮大將,不問也。

陳宮求死是因為他已經山窮水盡,不可能鹹魚翻身,以他“剛直壯烈”的性格,也不願意懇求曹操苟活。


真正鱷魚不哭


陳宮獲得後世高度讚揚,是因為他的氣節。陳宮離開的原因,都是因為曹操隨便殺人。“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正是因為瞧不上曹操的人品,所以陳宮離開了曹操,投奔。後來,曹操大破呂布,抓到陳宮後,雖然曹操一再表示要把陳宮留下來,要重用陳宮,可陳宮是一心赴死。最後曹操雖然殺了陳宮,可是把他老婆和兒子當親人一樣養了起來。


陳宮就這樣,用自己決然赴死的行為,保全了氣節,讓自己千古揚名。 不過,我在對史料進行詳細的研究以後,我感覺陳宮所謂的“氣節”,是有問題的。他實在不配在歷史上有那麼好的名聲。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三國志》中有一段記載。建安元年,呂布的部將郝萌在晚上造反。呂布慌亂之間,跑到他另一個部將高順那裡。高順問呂布是誰在造反?呂布說不知道。高順又問他,造反的人是哪裡的口音?呂布說是河內人的口音。於是高順便猜到造反的人是郝萌,連夜帶兵去對郝萌追殺了一陣。後來,郝萌的部將曹性反正,砍掉了郝萌的一隻手臂。高順趁機砍下郝萌的腦袋,平息了這一場動亂。 回來以後,呂布問曹性郝萌為啥要造反?曹性說是被袁術策反的。呂布又問誰還參與了造反的謀劃?曹性說是陳宮。當時陳宮就坐在呂布身邊,曹性一說,陳宮的臉一下就紅到了耳根。不過呂布這人從來不是一個清醒的人,曹性雖然告陳宮謀反,但他卻認為陳宮是大將軍,對他不予追究。 這一段歷史非常奇怪,在整個陳宮的人生經歷中,完全是一段不協和音程。不過,我反而認為,這一段歷史,正是揭開陳宮性格及人品的鑰匙。


陳宮是呂布的大將,又是呂布的首席謀士,他為什麼卻聯合部將造呂布的反呢?只有兩種可能:一是貪圖袁術的好處,二是想幹掉呂布自己做大。袁術能給他啥好處呢?除了錢財外,當時袁術正在謀劃著當皇帝,我認為,這個好處很有可能是袁術向陳宮許諾了一個大官。 有人可能會說,萬一陳宮是覺得呂布不像個好領導,乾脆把他推翻呢?但問題是,郝萌謀反事件發生後,他還一直呆在呂布那裡,直到後來被曹操抓到為止,不像是他瞧不起呂布這個領導的樣子。 咱們回過頭來,再看陳宮為什麼會離開曹操。 那時候曹操剛剛起義不久。當時兗州刺史被殺害,於是曹操在濟北相鮑信的支持下,擔任了兗州刺史。但是很多人不服曹操,、張超等人想把的呂布迎進來,讓呂布擔任這個職務。當地的很多名士,包括邊讓等人,都鄙視曹操,說曹操是宦官之後,根本沒有資格擔任刺史一職。這件事鬧得很大,兗州紛紛造反,最後整整一州,只剩下三個小縣城是屬於曹操的。

曹操可不是一般人,他最後組織人馬打勝了這場戰爭,而且還毫不客氣地殺掉邊讓這些說閒話的人。陳宮也就在這時候離開了曹操。史書認為,陳宮離開曹操的根本原因,是陳宮與邊讓等名士交情很好,看不慣曹操的行為,因此決意離開曹操。 但是,會不會還有這種可能,陳宮離開曹操,是因為曹操當時眾叛親離,大家都在造他的反,而呂布的勢力很大,陳宮想攀高枝,才離開曹操投奔呂布的呢? 聯想到後來袁術勢力很大的時候,陳宮和郝萌合謀造呂布的反,而準備投降袁術,那簡直就是歷史的重演。 所以說,陳宮離開曹操,其實並沒有那麼高尚。 陳宮最後又被曹操俘虜以後,他為什麼一心求死呢?也不是他看不起曹操,不屑於與曹操為伍。而是因為他離開曹操攀高枝,最後又被曹操俘虜,他實在老臉沒地方放。他明白,若是自己又吃回頭草,一定會被曹操反覆不斷羞辱的。


唐王子安


三國演義中,陳宮在中牟縣做縣令,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逃到中牟縣,被陳宮抓住,陳宮沒有把曹操獻給董卓邀賞,不僅放了曹操,而且決定追隨曹操!可見陳宮是個有志向有氣節之人!

陳宮和曹操離開中牟縣逃到成皋呂伯奢家,呂伯奢的兒子磨刀準備殺羊款待曹操,曹操卻誤以為呂伯奢要殺自己向董卓邀功,便殺了呂伯奢全家!陳宮看到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氣憤而去!以後,陳宮投靠呂布,幫助呂布出謀劃策,多次和曹操做對!呂布雖然有勇卻無謀,兒女情長,輕信陳登父子的讒言,不聽陳宮勸阻,致使被曹操打敗,做了曹操的階下囚!

陳宮被俘後一心求死的原因個人分析:

1、陳宮當時離開曹操,就是因為看清了曹操狡詐殘暴的一面,認為曹操不是民主,尤其曹操說出的那句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2、陳宮是一個正義之士,想輔佐英雄明主匡扶天下,建立功業,陳宮也有這個能力卻沒有這個運氣和機遇,沒有碰到自己心中的明主!

3、陳宮投靠曹操,因曹操的狡詐殘忍離開,投靠呂布,雖胸中有謀,奈何呂布不聽,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止被俘時已經心灰意冷,不若一死以全明節!陳宮死前,遠望山河,口中輕嘆:大好河山啊!可見陳宮是多麼的不甘心和無奈!

4、從漢武帝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講究忠臣不侍二主!在三國越是厲害的謀士,越是慎重選擇自己的主公,一旦選擇,就誓死追隨!

陳宮一心求死,以全明節,他不投降曹操是死,投降曹操與自己堅持的理想相孛!


小任學史


陳宮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有機會逮捕刺殺董卓失敗而逃跑的曹操,但是陳宮是非常有正義感的人,他對大漢有一片忠心,遇到力圖匡扶漢室的曹操,自然英雄所謀略同,冒著生命危險,拋官掛印,與曹操一起逃亡去了。

但是沒想到在逃到曹操父親好友呂伯奢家,呂伯奢一家熱情招待曹操,安排呂家兒子殺豬,呂伯奢自己去鎮上打酒。嚇破膽的曹操在房子裡面以為是磨刀要殺他,呂伯奢去報官。疑心太重的曹操於是提刀殺了呂伯奢一家,陳宮沒攔住,然後匆匆往外繼續逃跑,半路上遇到打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這才明白是殺錯人呢,曹操卻又在呂伯奢背後捅了一刀,陳宮氣瘋了,曹操卻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至此,倆人從此恩斷義絕,各奔前程。

後來,陳宮輔佐呂布,曹操創業成功,但是呂布也不太聽信陳宮,最後,曹操抓住陳宮,念在陳宮是人才並且救過自己的份上,也為了向天下昭示自己的仁義道德,曹操想讓陳宮投降。但是,有骨氣的陳宮只求一死,以此表示自己不與殺恩人的曹苟同,保全文人的骨氣。


朕瓦拉


僅以《三國演義》來讚美陳宮。

陳宮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此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在小說中,陳宮初登場時曾為中牟縣令,經歷“捉放曹”一事後,陳宮往投陶謙,擔任東郡從事。但第十回曹操以報父仇之名興兵攻打徐州,陳宮往見操要求罷兵,卻遭到拒絕。陳宮遊說不成,往投陳留太守張邈。二人結引呂布,起兵偷襲曹操根據地兗州,從此陳宮成為呂布謀士。陳宮表現足智多謀,慷慨重義,多番陷曹操於險境。

可惜呂布剛愎自用,多次不接納陳宮的進言,又沉迷酒色,誤信陳登父子,最後戰敗遭擒,陳宮亦於下邳城南被曹操部將徐晃擒獲。曹操勸降陳宮,陳宮不肯屈服,只求一死,曹操忍痛下令斬首處決陳宮。

陳宮為何不投降曹操呢?

第一:道不同不相為謀

《三國演義》裡,陳宮離開曹操的原因,都是因為曹操隨便殺人。“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正是因為瞧不上曹操的品德,所以陳宮離開了曹操,投奔呂布。

當年曹操為報陶謙殺父之仇,血洗徐志偉,“坑殺男女老少數十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手段極為殘忍。之後為壓制反對聲音,處死了邊讓、孔融等數位名士。陳宮和多數士大夫階層一樣對曹操的暴行極為反感,認為這不是明主該做的事。道不同不相為謀,在陳宮心裡,曹操是亂世梟雄,卻不是自己心目中的明主,所以寧願一死也不肯投降。

第二、士大夫的風骨

陳宮出身士族,有傳統的士大夫情結,有自己的是非觀,有自己的道德底線,從曹操陣營裡倒戈的,如果為了活命,再次降曹,那不是和呂布一樣被天下人所恥笑?這有辱士大夫的節氣,萬萬不能做。所以,陳宮被俘後,面對曹操拿家人要挾,直截了當地說:“請出就戳,以明軍法。”

羅貫中先生對陳宮的表現出來的氣節十分讚賞:“生克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樑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陳宮死後,曹操佩服陳宮的為人氣節,命人送陳宮老母妻子回許都養老,並以棺槨盛載其屍,葬於許都。


海納百川233699882


陳宮的死和曹操的明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有關。

陳宮在《三國演義》中,也是一個比較出彩的人物,有志向,有智慧。從支持曹操,到反對曹操,最後被曹操活捉,死於曹操之手,令人可惜。

陳宮和曹操有過一段近距離交際。曹操刺殺董卓未成,被發現,在逃亡的過程中被一顯令抓住,這現令就是陳宮。陳宮認出曹操,並和曹操有過交談看出曹操有幹一事業的志向,於是救下曹操,跟隨曹操連夜逃亡。在半路上又遇到曹操的朋友呂伯奢,曹操懷疑呂一家要殺害自己,就把呂一家殺了。並說了曹操最出名的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感覺曹操這人太心狠手辣了,覺得不是他想要跟隨的明主,於是離曹操而去。陳宮經過幾番週轉到了呂布手下當了助手,並且一心和曹操對著幹。

曹操因一句話,受千古罵名,在很多人心目曹操不是個好人,遭世人咒罵。在中國儒教文化裡,曹操的這句話是有背儒教精神的。然後在當時社會背景下,儒教文化是軟弱無力的,當時社會充滿了爾虞我詐,勢不兩立,不共戴天。曹操敢於說出這樣的話,也算說出了很多人只敢藏在心裡的話。

陳宮也許讀書種毒太深,儒家文化在陳宮根深蒂固,於是把曹操排除在自己內心向往的理想人物之外。陳宮走向了曹操的對立面。

最後被曹操活捉,儘管曹操盡力想挽留陳宮,希望陳宮支持自己。可惜在陳宮內心裡是瞧不起曹操的,不可能為曹操服務的,只有選擇了死。陳宮的死是對自己的信念的堅持。

你認同嗎?[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