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後結局如何?

tanyou1


蔣幹是《三國演義》中被黑得最慘的一個人,作者羅貫中夠損的,無中生有編造出了“蔣幹盜書”和“引薦龐統”這兩件事。

老羅是這樣敘述的:赤壁之戰前夕,蔣幹向曹操毛遂自薦去江東說服周瑜投降。

原來蔣幹和周瑜是老同學,蔣幹對曹操說“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周瑜來降,”曹操大喜,說:“還等什麼,煩勞先生趕去吧!”於是蔣幹登小舟去了江東。



老同學相見自然寒暄一番,到了晚上,周瑜設宴招待蔣幹。此時周瑜心中早已明白蔣幹來這裡的目的,無非是為曹操當說客。

周瑜靈機一動,決定巧施反間計,利用蔣幹除掉前些時投降曹操的東吳水軍都督蔡瑁和張允,如果二人為曹操訓練和傳授水軍知識就麻煩了。

二人各懷心腹事喝起酒來,喝到半夜,周瑜假裝爛醉如泥,把事先偽造寫好的蔡、張兩人的密報故意放在桌上,製造一種蔡、張是周瑜派到曹操大營中臥底的假象。

蔣幹果然中計,天亮偷了密信,駕起小舟偷偷回了曹操大營。

曹操見到密信後,信以為真,於是砍了蔡瑁和張允,曹操無疑自斷手臂。這是蔣幹乾的第1件蠢事。



老羅覺得黑蔣幹還不到位,於是編造了第二件事,向曹操引薦龐統。

周瑜要用火攻曹操,首要條件就是曹操必須把所有的大船用鐵鎖鏈連在起來。但是這個“連環計”由誰來向曹操提出來的?

周瑜想到了龐統龐士元。但是誰能把龐統推薦給曹操呢?

就在愁腸百結時,蔣幹再次來到江東找周瑜。原來第一次失敗後,蔣幹不服氣,再次向曹操請示說降周瑜。曹操很佩服蔣幹的執著,於是答應了他的請求。

蔣幹的到來無疑是雪中送炭,周瑜決定再利用蔣幹一次。於是馬上把龐統關押在一個破敗的院子裡。



周瑜假裝惱怒上次蔣幹盜書一事,不由分說也把蔣幹關到了那個破敗的院子裡,這就為蔣幹見到龐統創造了條件。

果不其然,蔣幹和龐統一見如故,上次是偷書信,這次蔣幹把龐統偷了出來。

第二天天剛亮,蔣幹駕著小舟載著龐統來到了曹操大營。

接下來龐統向曹操獻上“連環計”,曹操依計而行,最後周瑜火燒戰船大功告成。





從《三國演義》書中敘述來看,蔣幹確實接連坑了曹操兩次。

真實歷史卻非如此,蔣幹和周瑜是同學不假。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意思是說:蔣幹這人長得和周瑜一樣一表人才,口才很好,能忽悠,在江、淮一帶很有名氣。

當時蔣幹在曹操手下為官,曹操很愛惜周瑜這個人才,決定讓蔣幹去說服周瑜投降。

蔣幹拿人俸祿自然聽人差遣,駕起小舟去江東見了周瑜。二人確實交談了一番,三天後回到了曹操大營。



蔣幹見到曹操後說:“在三天裡和周瑜接觸,發現周瑜是個氣度寬宏,情致高雅之人,我也試著說服他,但這種人不是言辭能說服的,這種人有主意,哪怕春秋戰國的名嘴蘇秦張儀復活也說服不了周瑜,主公還是準備戰鬥吧!”

曹操聽罷放棄了說服周瑜。蔣幹後來在曹操手下為官十幾年後壽終正寢,《三國演義》書中曹操也沒殺掉蔣幹。


秉燭讀春秋


在《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周瑜之所以能夠成功地火燒赤壁,有一個關鍵的歷史人物就是蔣幹,這個蔣幹兩次被周瑜戲弄,坑了兩次曹操。他被演義描繪成跳樑小醜,被世人所嘲笑。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蔣幹真的就是一個蠢到骨子裡的小丑嗎,還有他最後的結局如何呢?今天,我們就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中探究一二。

在《三國演義》著實將蔣幹給黑了一把,他兩次過江,兩次中計被坑。第一次過江是赤壁之戰戰前,曹操讓蔣幹充當說客,勸說周瑜投降。此時,周瑜正在頭疼蔡瑁和張允幫助曹操訓練水軍。恰逢此時,蔣幹渡江而來。周瑜知道蔣幹的來意,於是將計就計,擺下了群英會,又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場醉酒大戲,誘導蔣幹盜了所謂蔡瑁和張允的“降書”,利用反間計除了蔡瑁和張允二人。事後蔣幹自以為立了大功,還沾沾自喜。

蔣幹第二次過江,簡直就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頭。當時,龐統雖然想出了連環計,但是周瑜正在為如何讓曹操乖乖上鉤而頭疼。恰逢此時,及時雨蔣幹又來了,他將龐統引薦給了曹操。於是乎,在龐統的忽悠下,曹操中了龐統的奸計,用鐵索將戰船連在一起,為周瑜火攻提供了機會。



《三國演義》中通過這兩次過江,將蔣幹描繪成了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小丑。然而,歷史上真實的蔣幹並非如此,他是嚴重地被黑了。在《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記載蔣幹不僅人長得帥,而且還是一個辯論高手,打遍天下無敵手。在赤壁之戰時,曹操聽聞蔣幹的大名,真的就派他去勸降周瑜。隨後,這個蔣幹以私人身份拜見周瑜,周瑜知道他的來意後,不僅直接拒絕了投降,而且還帶他參觀了軍營和自己的收藏品,兩人相談甚歡,絕口不再提投降之事。



後來,蔣幹回到曹操軍營後,稱讚周瑜氣度非凡,並非是言辭所能離間的,還勸曹操放棄招降周瑜的念頭。而關於蔣幹最後的下路,無論《三國演義》和正史中都沒有交代,但是根據他一貫的行事作風來看多半是四處遊歷,繼續做他的風流隱士,相忘於江湖。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歷史上卻有蔣幹其人,字子翼,漢朝末期三國時代人,是當時有名的名士,鼎鼎大名的辯論家。

不過,在歷史上知道蔣幹的人並不多,在羅貫中老爺子的如椽大筆下,蔣幹成了名不符實,目光短小的邊緣人物,是他兩次獻計,接連讓曹操做出錯誤判斷,曹軍在赤壁大敗,讓曹操失去了統一全國的機遇。

在《三國演義》中蔣幹都做了什麼蠢事呢?

曹操不費吹灰之力佔據了荊州土地,荊州是大郡,在前任主人劉表的經營下,錢糧兵馬不計其數,在漢朝那是數一數二的,更重要的是有一支驍勇善戰的水軍,在蔡瑁張允的調教下在氣質這一塊把江南的孫家勢力卡的死死的,這不,曹操得到此二將立刻給他們加官進爵,為的就是讓他們在平定江南時充當先鋒。

這個時候,蔣幹自稱和對面的周瑜是同學,毛遂自薦去勸降周郎,周瑜有大才,立誓報答孫家的知遇之恩,怎會輕易投降。於是略施小計,讓蔣幹盜得蔡張二人寫給他的密信,致使曹操錯殺了二將。然而周郎破曹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避難江東的龐統雖想出了連環計,但如何讓龐統平安過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竇?正在周瑜為此發愁的時候,蔣幹又來了。是他把龐統引見給曹操,曹操輕信了名士龐統獻的連環計,導致了赤壁大戰的慘敗。

不過,無論是正史還是《三國演義》中都沒有正面交代蔣幹的結局,據我推測,蔣幹應該在赤壁大火中被燒死或者是自知有彌天大罪偷偷跑了,隱姓埋名罷。


唐東星說歷史


在三國正史上,蔣幹是一個頗有才能,風流倜儻的人物,和周瑜不相上下,但蔣幹的知名度卻大不如周瑜。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蔣幹被塑造成一個自作聰明,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廢物。

在蔣幹盜書這個故事的流傳下,蔣幹成為三國曆史上不可或缺的配角。

今天就以演義的角度,來說說今天的主人公蔣幹。

蔣幹是九江人,字子翼,在少年時和周瑜有交情,大致是一個有才氣的書生,後來投在曹操門下做幕僚。

曹操為了實現統一全國的夢想,興兵80餘萬南下,準備和孫權會獵於江東。

孫權不是傻子,他知道曹操是來搶地盤的,江東這片土地的歸屬成為焦點。

孫權也有點男兒的血性,他召集文臣武將商議退敵之策,最後定下了孫劉聯盟共同對抗曹操。


大都督周瑜率領大軍做好了禦敵的準備,而在這時曹操陣營有個故人蔣幹來拜訪。

周瑜得知是蔣幹後,已經知道他來的目的是什麼。

周瑜率領部下迎接蔣幹並且大擺筵席,款待蔣幹。

並且立下君子之約,不許討論公事,只敘舊情。

蔣幹喝的非常高興,晚上和周瑜在中軍大賬一起睡覺。

大家不要誤會,他們是非常純潔的關係,古代人對客人表示尊敬的一種方式。

晚上蔣幹輾轉反側,心裡非常焦慮,因為他沒有完成勸降的任務,回去交不了差。


周瑜同樣睡不著,他派人寫了曹操水軍統領蔡瑁,張允的投降信,放在桌子上。

蔡瑁,張允是劉表的舊部下,後來投降了曹操,負責訓練水軍。

周瑜這樣做,就是讓曹操懷疑蔡瑁,張允。

殺了他們兩個最好,最不濟的可以讓他們產生猜疑,對東吳百利無一害。

果然,蔣幹看了信的內容,知道可以回去覆命了。

第二天就匆匆告辭,回到曹操大營。

蔣幹拿出書信讓曹操看後,蔡瑁,張允就被處斬。

於是,曹操任命于禁統領水軍。

後來,蔣幹還向曹操推薦了龐統,龐統獻計曹操鐵索連環,導致了後來周瑜火攻曹營。

至於蔣幹後來的下場如何,並沒有過多的提及。


筆者認為,按照演義的發展蔣幹不會有好下場。

因為他的緣故導致了曹操失敗,所以不是被秘密殺掉,就是被圈禁至死,棄之不用。

—End—



冷月鉤沉


《紅樓夢》中有一個類似的案例。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陪房,算是王夫人王熙鳳陣營的,但她做過一件雖然不引人注目、但是很關鍵的事。在賈母壽誕之日,兩個看門的婆子拒絕執行尤氏的命令,報到王熙鳳這裡。王熙鳳這樣下令:“等過了這幾日,捆了送到那府裡憑大嫂子開發,或是打幾下子,或是開恩饒了他們,隨他去就是了,什麼大事。”

這的確不是一件大事,無非是奴僕酒後怠慢親戚。但是處分上,一向果斷的王熙鳳卻說了“等過了這幾日”這句話。為什麼不敢上處分,為什麼一定要“過了這幾日”?

因為這幾天是賈母的壽誕。“發狠的還舍錢舍米,周貧濟老”。在這幾天裡,不動刑罰,是最起碼的規矩。如果違背這規矩,不僅是不懂禮,而且是藐視賈母,甚至有詛咒賈母的嫌疑了。

王熙鳳何等聰明老練?她會忽略這樣的大規矩?所以她說的是“記上兩個人的名字,等過了這幾日”再處分。但是執行者周瑞家的,“巴不得一聲兒”“傳人立刻捆起這兩個婆子來,交到馬圈裡派人看守”,立刻捆起來、押到馬圈裡。

要說周瑞家的這樣做,是為了陷害王熙鳳,肯定不會。要說她是為了破壞賈母的壽宴、詛咒賈母,更是無厘頭。她的出發點,不過是“專管各處獻勤討好”以及“素日因與這幾個人不睦”這些小原因。

這樣的小原因,這樣的小動作,僅僅是把處罰的日期提前了一點,就給王熙鳳惹來了多大的麻煩!被邢夫人當眾訓斥,還是拿出“先倒折磨起人家來了”的大罪名!更可恨豬隊友王夫人,越權下令放人,還要說便宜話:“珍哥兒媳婦也不是外人,也不用這些虛禮”。至於尤氏,在尤二姐的問題上早已與鳳姐結下樑子、貌合神離,還有個不趁機落井下石的?“連我並不知道。你原也太多事了。”已經是很溫和的報復了。

王熙鳳管家多年,這一次算是把人丟到家了。難怪她會“灰心轉悲,滾下淚來”,躲到屋裡偷著哭去了。

但是,在隨後的抄檢大觀園等行動中,王熙鳳仍舊不計前嫌,重用周瑞家的。難道她想不清其中的關節,不知道周瑞家的無意之中坑了她一把、把她送到如果尷尬困窘的境地中嗎?

王熙鳳之智,當然不會想不這一節。但是,周瑞家的客觀上做了破壞,卻仍是可用之材。尤其是王熙鳳已經腹背受敵、進退維谷,她更需要忠心耿耿的下屬,哪怕這下屬能力有限、有時候會惹些小亂子。而惹了亂子之後,不計前嫌的重用,更能換來下屬加倍的忠心。

回到《三國演義》裡,蔣幹的確是犯了錯、上了當,但他並不是對曹操不忠心,而是智商有限,鬥不過狡詐的周瑜。

以曹操的愛才、惜才,對於蔣幹這樣不算太優秀、但還算忠誠的人才,肯定不會一殺了之。

他還會繼續量才為用。


棲鴻看紅樓


赤壁之戰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也是拉開三國序幕的關鍵之戰。在這一戰中,曹操損失了十幾萬大軍,使他短時間內無力南下統一全國,被劉備和孫權抓住機會快速壯大,天下由一家獨大變成了三足鼎立。

赤壁之戰前,曹操佔盡優勢,大有一統天下趨勢,但因諸多因素,慘敗於赤壁,而這些因素中,有他的謀士蔣幹的身影。在赤壁之戰中,蔣幹連坑曹操兩次,最終導致曹操赤壁慘敗。赤壁之戰後,蔣幹又去了哪裡呢?他的結局如何?

赤壁之戰前的天下局勢:

曹操連滅強敵,統一了北方,率兵南下要奪取荊州和江東。荊州劉琮未作抵抗,就投降了曹操,讓曹操輕而易舉得到了荊州和荊州的數萬兵馬,包括戰力不俗的荊州水軍。

劉備也被曹操打著狼狽不堪,率兵逃走。這個時候,江東勢單力薄,是戰是降內部產生了爭執,張昭為首的江東文官集團主張降曹,周瑜、魯肅為首的武將主張抗曹,魯肅為抗曹促成了孫劉聯盟,最終在諸葛亮遊說下,孫權決心抗曹,孫劉聯盟後的第一戰在赤壁打響。

即使孫劉聯手,實力也遠遜曹操,但曹操內部遇到了一個棘手問題,即他的士兵多為北方將士,不善水戰,這與以水戰著稱的江東士兵不在一個級別,讓曹操頭疼不已。

蔣幹盜書

在曹操和東吳僵持中,曹操得知蔣幹和周瑜是同窗,於是讓蔣幹去東吳勸說周瑜歸降自己,雖然江東之主是孫權,但周瑜是江東支柱,沒有周瑜的孫權,等於斷了一臂,難和曹操抗衡,曹操想通過勸降周瑜,輕易拿下江東。

帶著勸降周瑜的使命,蔣幹去了江東。但周瑜只敘舊不談軍事的做法,讓蔣幹苦惱。宴席上,周瑜多喝了幾杯後,有了醉意後和蔣幹同塌而眠,周瑜很快呼呼大睡,蔣幹卻因心事重重難以入眠,下床到帳中走動,在書桌上發現了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書信,蔣幹趕緊將信裝入懷中,又跑回去裝睡。

半夜十分,周瑜被兵士叫醒,二人躲到帳外交談,蔣幹聽見兵士對周瑜說:“蔡瑁、張允說,現在還不能下手……”後面兵士的聲音太小,蔣幹沒有聽清,但他隱約感覺到大事不妙。當週瑜重新回來睡下時,蔣幹內心愈加不安,他怕周瑜次日醒來發現他盜書之事,於是連夜逃出江東返回了曹營。

他將書信之事,以及兵士和周瑜的密談,一字不漏的告訴了曹操,曹操本來對荊州降將懷有戒心,一聽他們夥同周瑜要造反,立馬命令兵士將蔡瑁、張允二人推出去斬了,但剛斬完曹操就醒悟過來了,知道自己可能中了周瑜計謀。

曹操殺了蔡瑁、張允,使其損失了僅有的熟悉水戰的將領,但蔣幹沒有察覺,反而覺得自己立了功,沾沾自喜,於是再次提出去江東勸說周瑜,曹操雖有遲疑,但還是讓蔣幹去了。

這次蔣幹去,雖然沒有勸降周瑜,但卻為曹操帶來了大名鼎鼎的鳳雛龐統,曹操愛才之名天下遠揚,龐統主動投奔使他喜出望外,在二人交談中,曹操提出了自己的困擾,北方士兵多有暈船現象,龐統聽聞後立馬為曹操獻上一計,將戰船鐵鏈相連,士兵如同走在陸地上,可解暈船現象。

曹操聽了龐統的計策,將戰船鐵索相連,謀士向曹操表示了戰船鐵鏈相連隱憂,但沒有引起曹操足夠重視,最終被周瑜抓住機會,火燒赤壁。曹操的十幾萬大軍瞬間葬送火海,自己也差點被關羽殺死在了華容道。

蔣幹在赤壁之戰中,做了兩件事,但卻坑慘了曹操,使曹操兵敗赤壁。被周瑜火攻後,曹操率兵狼狽逃走,遭到了劉備的截殺,而蔣幹在葫蘆口,為了救曹操,和曹操互換衣裳,被張飛誤殺,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蔣幹雖然中了周瑜的計策,在赤壁連坑曹操兩次,但對曹操忠心耿耿,還為此付出了生命,也算將功抵過了。

正史中的蔣幹,是一個相當聰明之人,也沒有被張飛殺害,三國演義中,作者為抬高諸葛亮和周瑜,故意將他醜化了。


迷失了方向的馬


蔣幹的結局是:赤壁之戰,曹操慘敗狼狽逃跑,蔣幹為救曹操性命,和曹操互換衣服,被張飛誤殺。今天聊聊可憐、可笑、可氣的蔣幹:

蔣幹,是曹操的部下,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腐儒。

蔣幹兩次過江,兩次中計。不僅導致曹操赤壁之戰慘敗,葬送曹魏的20萬人馬,連曹操本人也差點命喪黃泉。今天講講“群英會蔣幹中計”的故事。

一、赤壁之戰的背景:

208年,曹操揮師南下,準備渡過長江,消滅南方割據勢力,統一全國。

而孫權和劉備羽翼未豐,對抗曹操猶如以卵擊石。

在諸葛亮的努力勸說下,孫權終於同意和劉備聯手對抗曹操。周瑜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但是,孫劉聯軍只有5萬人,實力還是不如曹操。

二、北方人不習水戰:

雖然曹操的20萬大軍兵強馬壯,但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戰。曹操只好讓東吳降將蔡瑁、張允二人日夜操練士兵水上作戰,但士兵暈船的問題依舊嚴重,令曹操頭疼不已。

三、蔣幹自告奮勇勸降周瑜:

就在曹操一籌莫展之際,帳下幕賓蔣幹自告奮勇道:“我與周瑜是同學,我願以三寸不爛之舌,渡江勸說周瑜投降。”

曹操問:“此去需要何物?”

蔣幹道:“只消一童隨往,二僕駕舟,其餘不用。”

就這樣,蔣幹駕一葉扁舟,昂然前去說降統兵數萬的東吳大都督周瑜。你說,蔣幹這是哪來的自信呢?

四、周瑜“聞絃歌而知雅意”:

卻說周瑜得知蔣幹來訪,便知來意,笑對諸將說:“說客來了!真是瞌睡遇枕頭啊!”

然後,周瑜穿戴整齊,帶領眾將士迎接。

蔣幹說:“公瑾別來無恙啊!”

周瑜說:“老同學,你遠涉江湖,為曹操做說客,辛苦了!”

蔣幹愕然,沒想到被周瑜搶了先,早準備好的說辭全憋在肚子裡。只好說:“我只是敘舊罷了!”

周瑜大笑道:“我雖不及師曠之聰,聞絃歌而知雅意!”(師曠:春秋時著名樂師,他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他精音樂,善彈琴,辨音力極強。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

蔣幹臉上掛不住了,說:“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請告退。”

周瑜挽住蔣幹的手臂說:“開玩笑罷了。”然後大設筵席,宴請百官,為蔣幹接風。

五、群英會:

席間,周瑜指著諸將向蔣幹一一介紹,然後說:“這些都是江東豪傑,今日此會,可叫‘群英會’”。

然後,曹操解下佩劍交給太史慈說:“今日宴飲,只敘朋友交情,如果有提東吳和曹操軍旅之事的人,即刻斬之!”太史慈應諾,按劍座在酒席邊。

蔣幹驚愕,不敢多言,

周瑜喝得盡興,還舞劍作歌,唱道:“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眾將拍掌和之,滿座歡笑,唯有蔣幹坐立不安,滿肚子的勸降之話說不出口。

六、精兵糧足的虎狼之師:

飲至半酣,周瑜拉著蔣幹的手,親熱地走出帳外。只見左右士兵,英姿颯爽,執戟而立。周瑜問:“我的軍士,頗雄壯否?”

蔣幹欽佩道:“真熊虎之士也!”

周瑜又引蔣幹參觀帳後堆積如山的糧草,問道:“我的糧草,頗足備嗎?”

蔣幹折服道:“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周瑜說:“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福禍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這樣的說客復出,任他口若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說完,周瑜放聲大笑。

蔣幹又驚又懼,面如土色。

七、周瑜蔣幹抵足而眠:

酒足飯飽,周瑜親熱地挽著蔣幹走向臥室,說:“久不與你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周瑜佯裝大醉,和衣臥倒,片刻鼾聲如雷。蔣幹白來一趟,心事重重,難以入睡。

八、蔣幹中計:

蔣幹輾轉反側到三更天,下床悄悄來到周瑜書桌翻看。

突見有一封信皮寫有:“蔡瑁張允謹封”。蔣幹大驚:“難道蔡瑁、張允暗中勾結東吳?”

蔣幹打開信,只見信中寫道:“我們投降曹操,迫於形勢而已,等有機會,取曹操人頭,獻給東吳。”

蔣幹把信揣入懷中,還想再翻。只聽周瑜翻身含含糊糊說著夢話:“老同學,幾天之內,就讓你看曹賊的首級!”

九、蔣幹再中計:

蔣幹連忙回床裝睡。等到四更天,只聽有士兵進入營帳輕聲喚醒周瑜。周瑜假裝剛睡醒,茫然問來人:“床上睡的是何人?”

那士兵說:“是你老同學蔣幹,昨晚是你請他抵足而眠,難道忘了?”

周瑜假裝懊悔道:“我喝醉了,失態了。”

那士兵道:“江北有人到此…”

周瑜連忙喝道:“低聲!”

周瑜回身呼喚道:“蔣幹!蔣幹!”

蔣幹只裝睡著。

周瑜和士兵悄悄走出帳外,竊竊私語。蔣幹豎著耳朵聽,只聽那士兵說:“蔡、張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後面語言更低,聽不真實。

十、反間計成功:

蔣幹顧不得和周瑜打招呼,匆匆趕回曹營,求見曹操,說:“周瑜雅量高致,言語不能勸降。”

曹操很生氣說:“事不成功,反被恥笑!”

蔣幹屏退左右,神秘興奮地說:“雖然沒有勸降曹操,卻打聽到一個秘密……”

曹操原本多疑,聞言見信更火冒三丈,即刻召見蔡瑁、張允二人說:“我想讓你們現在攻打曹操!”

蔡瑁、張允說:“軍士尚未操練成熟,不可輕進!”

曹操大怒說:“等你們練熟,我的首級就要獻給周瑜了!”

蔡瑁、張允二人不解其意,驚慌不能作答。曹操命左右武士將二人推出去斬了。

須臾,武士獻上蔡、張首級。曹操一見血淋淋人頭,猛然省悟暗暗懊悔:“我中計了!”

眾將忽見蔡、張首級,驚問齊故,曹操不肯當眾認錯,含糊道:“二人怠慢軍法!”眾將都嗟呀不已。

十一、蔣幹又生一計:

殺了蔡瑁、張允,損失了僅有的熟悉水上作戰的將領,曹操日夜著急,吃不香,睡不下。

蔣幹也替曹操著急。尋思回江南找找可用之才,恰逢大名鼎鼎的鳳雛龐統。龐統表示願意幫助曹操。蔣幹很高興,興沖沖帶著龐統來見曹操。

十二、龐統獻計:

曹操久仰鳳雛大名,愛才心切,喜出望外。曹操求教龐統:北方士兵不習水戰,暈船暈水,可有辦法?

龐統說:“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風浪不息;北兵不慣乘舟,受此顛播,便生疾病。若依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休言人可渡,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風浪潮水上下,復何懼哉?”

曹操信以為真,聽從了龐統的建議,把大小船首位相連,浩浩蕩蕩,攻向孫劉聯軍。

十三、赤壁之戰:

不想卻中了諸葛亮的“連環計”。

諸葛亮用“苦肉計”使黃蓋詐降,然後借東風,火燒連營。曹操20萬大軍頃刻間葬身火海。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十四、蔣幹結局:

被孫劉聯軍火攻後,曹操狼狽逃走,遭到劉備的截殺,危在旦夕。蔣幹為了救曹操性命,在葫蘆口和曹操互換衣裳,被張飛誤殺。結束了可笑的人生。

十五、聊聊可憐、可笑、可氣的蔣幹:

由於蔣幹的愚蠢,連坑了曹操兩次,還葬送了20萬士兵的性命。後人用歇後語“蔣幹盜書”,來比喻算計別人不成反而誤中他人之計而不自知。

蔣幹有學問,四書五經都爛熟於心;蔣幹也有膽量,敢在刀光劍影之中乘一葉扁舟去說服統兵數萬的周瑜;蔣幹也夠忠心,能用生命保衛曹操。

但大家都說蔣幹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腐儒,空有一肚子學問,卻一點也沒用到點子上,只能幹些別人瞌睡來了,他趕緊送個枕頭的蠢事。幹一件事壞一件事,成為後人談笑的資料。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在整部《三國演義》當中,蔣幹是被作者羅貫中黑的最慘的一個人物,還無中生有的為他編造出了“蔣幹盜書”和“引薦龐統”這兩件事情。而這兩件事又有一箇中心人物,那就是曹操。蔣幹做出了這兩件事情都坑了曹操一把,那麼有人可能就會問,既然蔣幹敢這麼得罪曹操,那麼他最後得到了什麼樣的下場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事情。

赤壁之戰是三國的三大戰役之一,這也是拉開三國混戰數十年的序幕,在這一戰中曹操損失了幾十萬的大軍,讓他短時間內在沒有足夠的實力能夠統一全國,進而被劉備和孫權迅速的抓住機會發展自己的實力,從此整個天下由曹操一家獨大,變成了劉備、孫權、曹操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這場大戰發生之前,曹操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非常有機會能夠統一天下,但是由於種種因素的疊加,最終導致曹操兵敗於赤壁,而這些因素中又出現了他的謀士,蔣幹的身影,像前面說到,蔣幹兩次坑了,曹操就是在赤壁之戰中發生的,最終也是直接導致了曹操赤壁的慘敗,那麼在赤壁之戰結束之後,蔣幹又去了哪裡呢?

在這之前我們應該瞭解赤壁之戰發生前,整個天下的局勢。當時曹操連續消滅了多個場地,統一了整個北方地區,正準備著要攔下奪取荊州和江東。但是當時的荊州劉倧並沒有做出抵抗,看到曹操率大軍前來進攻就輕而易舉的投降了,這讓曹操輕輕鬆鬆的就獲得了數萬兵馬,包括有著非常牛逼戰力的荊州水軍。

當時曹操的兩個對手劉備和孫權,基本上不存在太多的威脅,因為他們當時都被曹操壓著打,但是如果說他們不聯合起來的話,很有可能被曹操過江之後一個個消滅。在兩方陣營的有識之士的極力促成下,諸葛亮負責遊說,最終讓孫權決定聯合劉備共同抗擊曹操。而此時曹操也面對著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的手下士兵絕大多數是北方人,根本不善於水戰,如果要在長江江面上跟善於水站的江東士兵打一仗,基本上不太可能。

這就引發了蔣幹盜書這個事件,在曹操與東吳對峙的過程中,曹操發現自己的模謀士蔣幹跟周瑜曾經是同窗,他就起了心思想讓蔣幹去勸周瑜投降自己,於是蔣幹就帶著曹操的命令,去了江東干起了勸降。但是周瑜對於這位同窗的到來很高興,可就是不談任何公務,只是跟他敘述同窗的友誼,周瑜非常熱心的設宴款待蔣幹,酒喝多了兩個人還睡在一起。後來周瑜被士兵叫醒,二人走出門外交談,蔣幹就偷偷看到了周瑜書桌上,有曹操手下將領寫給他的一些信件,就將它裝到自己身上,害怕被發現的他連夜逃回了曹營。曹操得知了自己手下將領竟然要夥同周瑜造反的事情後,就果斷的將他們推出去砍了。

可是曹操在殺了這兩位將領之後,發現自己損失了僅有的熟悉水戰的將領,瑩瑩感覺自己可能中計了,但是猜疑心極重的曹操並沒有說什麼,而此時蔣幹認為自己抓到了曹營中的內奸,覺得自己是立了功了,就再次提出要到江東去勸降周瑜,曹操心裡還是表示懷疑,但是他也沒有多說什麼,還是讓蔣幹去,而這是蔣幹去做勸降工作也依舊沒有什麼進展,只不過幫曹操帶來了大名鼎鼎的鳳雛先生龐統。

龐統的威名是可以和諸葛亮並立的,他們二人號稱鳳雛臥龍,諸葛亮對於這樣,一位人才的投奔是相當高興。他向龐統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果要跟東吳聯軍打仗,自己手下的士兵不習慣水戰,是一個相當麻煩的問題。而龐統在聽說了之後,就馬上為曹操獻上了將戰船用鐵鏈相連的計謀。曹操在使用了這樣的計策後,被周瑜果斷抓住機會,出現了火燒赤壁的結果,曹操幾十萬兵馬直接被葬送在了火海里,他自己也差點就栽在了華容道。

可以說蔣幹在赤壁之戰中做了這兩件事情,實實在在的將曹操坑慘了,最終致使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兵敗。曹操在逃走的過程中,還遇到了劉備的追殺關羽差點就將曹操擊殺在華容道,而蔣幹為了救曹操,就提出與曹操互換衣服,最終被張飛認錯誤殺,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其實說起來蔣幹雖然中了周瑜的計策,但是在跟著曹操的時候,對他是非常的忠心,並且為了救曹操一命還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所以說在赤壁之戰中坑慘了曹操,但是算起來最起碼在曹操心中也算是功過相抵了。


小芊芊愛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蔣幹?瞅著這兩字,俺只想樂?瞅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這壓根就是一小丑。坑曹操那都不在點上,一次不夠還連坑兩次,把個曹操坑的那叫個酸爽,損兵折將咱就不說了,好懸沒把曹操自己個扔到坑裡邊給埋了。

曹操這輩子最不願意瞅見的就是蔣幹,瞅見就心煩。他這人給人的感覺,壓根就不能出主意,這一出主意一準有人倒黴,而倒黴的這人一準就是他的主子。這就是個專門幹倒灶事的主。

那麼歷史上的蔣幹真這麼坑嗎?

請您記住了,《三國演義》這就是一部小說,這小說套用了歷史上一些個名人名士,但有一部分是杜撰出來的。

蔣幹這人是被羅貫中老先生給坑了,人家在歷史上可沒這麼坑人的,人家那是九江名士,有名的辯才。

是那種能把死人說活了,彎管能給你說直溜的人物。

再說曹操這人心眼也不大,充其量就比那針鼻大一圈而已,蔣幹要是這麼坑他,回頭就能把蔣幹給整死了,但小說裡就沒有寫。

所以這事是杜撰出來,給小說引那麼個小高潮。蔣幹要是得知羅貫中這麼寫他,一準能從棺材板裡跳出來,和他掰扯掰扯道道。

那麼接下來,咱就體會一下這蔣幹是如何坑了曹操的。

話說當年曹操整了個南征,一路上那叫個摧枯拉朽,把個劉備劉皇叔打當陽這塊,像趕鴨子一樣給趕了出來。

當然這種事,劉皇叔已經習慣了,天天的被人趕,這到無所謂,所以他帶著自己個的勢力就往江東這塊跑,向孫權求救。

最後這倆人結成了同盟要和曹操一起掰掰手腕子,兩撥人這就在赤壁這塊擺開了架勢。

咱就說了,打仗這塊,務求知己知彼不是,曹操就聽聞孫權手底下的周瑜,這小夥子不錯,不僅長的俊美,而且聰明,能文能武的。

曹操這人愛才啊!尤其是這種大才,就特別的喜歡。

這當中間,蔣幹知道了這事,主動找到曹操,一拍自己的雞胸脯:“這事俺包了,俺去說服周瑜,讓他投誠!俺們可是老同學,他的底俺清楚的很!”

“那感情好啊!”曹操聽聞那叫個開心,這又是備船,又是備銀子的。

蔣幹坐著小船,這就優哉遊哉的去了江東的地界。

咱就說了,周瑜是啥人啊,那是走一步瞄三步的人,一瞅蔣幹來了。

嗬!那叫高興啊!他還真愁著如何給曹操來個離間計,這蔣幹就跑來送枕頭來了,這感情好!

倆人裝了一肚子壞水,這就看誰給誰上上了,一頓燒酒,這可就喝到了後半夜了。

周瑜喝的那叫個爛醉如泥啊!一封秘信就這麼堂而皇之的擱到了桌子上。

蔣幹瞅著心裡就咯噔一下,他感覺說服周瑜這事得往後靠靠,這秘信最重要。

這不後半夜悄摸兮的摸著這信,就跑,這頓跑,直到小船靠到了曹操的大營裡邊,懸著的一顆老心才擱到了肚皮裡邊。他都不知道,周瑜知道他跑了,那叫個開心,拍著大腿根的樂。

那麼這密信裡邊到底寫了點啥呢?大概意思是,幫助曹操訓練水軍的蔡瑁和張允這倆人和周瑜串通要弄死曹操。

曹操收到這封密信,這肚子都快氣炸了,順手就把這倆人給剁了。

您就說吧,這赤壁之戰打的就是水軍,曹操把訓練水軍的倆人給剁吧了,這還能有個好。

當然這事在周瑜看來,要打贏曹操這還不行,這還得整把毒.藥才成。

這把毒.藥就是,讓曹操把所有的船給綁到一塊,來把火燒燒,這就得把出主意的人給曹操送到眼跟前。

所以羅貫中又黑了一次蔣幹,讓他再來一趟江東。

這回周瑜把龐統請出來,就預備這把龐統給推到曹操的身邊。

好吧,蔣幹第一次偷了個破紙片子,把曹操的兩員大將給斬了,這第二次他就給蔣幹偷了個人回去。

啊!龐統去了就給曹操來個鐵索連船。曹操這高興勁還沒過呢?一把大火可就把曹操一大堆人馬燒了個精光。

曹操哭都來不及,壓根就沒地講道理去。

這不曹操大敗,眼瞅著就要被劉備劉皇叔截殺了,蔣幹一摸腦殼就和曹操擱葫蘆口這換了衣服,最終被張飛長矛給挑死了。

這就是《三國演義》裡邊的蔣幹。

那麼真正歷史上的蔣幹呢?

他還真去了江東,見了周瑜,目的也是勸說周瑜。

結果他去了之後,倆人風花雪月倒是談了不少,正事壓根就沒有談。

回去以後他把周瑜的做派就和曹操說了,要想要說服周瑜這壓根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這事到這也就結束了,至於後邊第二次去江東,這壓根就是沒有的事。最後這蔣幹好好的活著,也沒有被張飛給弄死。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在《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群英會蔣幹中計》中,曹操派人到江東下書,周瑜斬了來使,擊退曹軍並連夜窺探了曹軍水寨,讓曹操頭疼不已。於是他的幕僚蔣幹來毛遂自薦,“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此人來降。”並且還大言不慚的誇了海口:“丞相放心,幹到江東,必要成功。”


曹操很高興啊,就讓蔣幹去了。蔣幹到了以後周瑜也沒殺他,因為兩個人好朋友嘛,還得借蔣幹的嘴來實現自己的陰謀。周瑜上來就問蔣幹是不是曹操派來的說客,蔣幹當然不會直不楞登的答應,而是說來做客的,可是如此一來就讓蔣幹說不出循循善誘的巧舌之話了,反而著了周瑜的道。

既然是做客的,同學一場喝一頓還是要得,於是周瑜就請蔣幹喝酒。本來蔣幹以為這是一個良機,畢竟喝酒談事是常態,可是周瑜呢把佩劍交給太史慈說:

“公可佩我劍作監酒,今日宴飲,但敘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者,即斬之。“

蔣幹在旁邊被唬的一愣一愣的,也不知在心裡怎麼問候周瑜家人,總之蔣幹再也不敢多說一句話。更何況周瑜半道又向蔣幹炫耀東吳的實力,表白自己對孫權的忠心,反正太史慈又不會砍他,由得他嚇唬蔣幹罷了。


可憐的蔣幹豈止已經著了周瑜的道,偷了周瑜早已準備好的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周瑜害怕他這個老同學不上套,假裝夢囈:“子翼,我數日之內,定叫你看曹操首級!”結果蔣幹回去後把事這麼一說,曹操就當真了,將蔡瑁、張允兩人搞死了,結果除掉了東吳水軍之患,最終赤壁之戰大敗。

可惜小說演義的再好也只是虛構,蔣幹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也確實遊說過周瑜,按照裴松之注三國志所說蔣幹遊說周瑜是在赤壁之戰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說這事發生在赤壁之戰第二年。

在裴松之注三國志中說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可見這蔣幹的才能機辯聞名於長江淮河一帶,大有孤獨求敗的意味,而且遊說周瑜也是曹操指派的,而不是蔣幹自薦的。


當時曹操派蔣幹去遊說周瑜歸順自己,蔣幹便穿上平民布衣以朋友的身份看望周瑜。周瑜開門見山,為蔣幹是否“為曹氏作說客耶?”蔣幹只好說別無他意,之後周瑜帶著蔣幹參觀了軍營,並且看了自己的珍寶、事務和侍女,表示自己啥也不缺,沒必要轉移忠心。最後蔣幹回去告訴曹操說周瑜志向遠大,非言語所能挑撥離間的。自然也就沒有坑害曹操的說法了,至於蔣幹的死,史書中並無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